大世争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民间借贷利息约定》
《农村银行发展的前景》
这些条目,表面上看,都不像是能够挣钱的样子,至少不像是能够挣大钱的前景。但在王学谦的心里,这是消除社会矛盾最佳的反感,当然还有更好的,那就更激进了一些,反正他没打算这么做。
财富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是法律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财富都不能支配了,还谈什么爱家,爱国?
当清晨鸡鸣声响起,朱子兴这才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先看了一眼放在桌子上的瓦罐,心里头一阵鄙夷,宁波的蟋蟀,可比山东的要差远了。
一股脑的爬起来,匆匆忙忙的套上洋装,就往王学谦的院子跑去。
看到王学谦竟然慢条斯理的在院子里,打着一套老头子才会学的拳法,慢慢悠悠的,像是在晨风中摇曳的枝条,看着都牙花子发酸。可看上去孔武有力的钟文豹却一脸羡慕的看着王学谦的动作,朱子兴心中暗道:“一家子怪人。”
“子高,写好了吗?”
王学谦一努嘴,手上慢条斯理的没有停下来,说:“在屋里,自己去看。”
很快,朱子兴从屋子里转悠出来,一个劲的点头道:“好,好文章。”显然他也没看王学谦到底写的是什么。见王学谦收功,就忙道:“子高,我们马上去见老爷子。”
王学谦心道:“这位还是个急姓子。”不过让他担心的是,他写的东西,朱葆三会赞同吗?这可是撬地主的墙角啊!(未完待续。)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大世争锋 第473章 【善政(上)】
“老爷子起来了吗?”
朱子兴风风火火的姓格,还真的没看出来,这位已经三十好几的人了。.不过,就他整天没一个正行的样子,朱家的下人也都习惯了。
老管家,耷拉着眉毛,心说:“这院子里,起得最早的不见得是老爷。但主人中,他肯定是起来的最早的。”
老人家觉轻,天还没亮,眼睛就睁开了,这也是生理造成的。不过朱长安可没打算和朱子兴打嘴仗,平静道:“刚刚吃完早饭,在院子里散步呢?”
“哎呀,你一说我都忘了,我还没吃呢?”
别看朱葆三万贯家财,可家里的饮食都是以清淡为主,或许年纪大了,吃油腻的东西,肠胃消化不了。还有就是宁波当地的饮食之中,梅菜扣肉之类的菜,虽然肉选上好的五花肉,却一点也不油腻。
哪里比得上,水晶上方之类的,虽然吃起来肥美,但吃多了,肠胃肯定受不了。
清汤寡淡的食物,对于朱子兴来说,一点吸引力也没有。
反倒是王学谦却吃的津津有味,多乘了两碗香米粥,就着小菜,慢条斯理的喝着米粥,满嘴留香。
朱子兴怔怔的看着王学谦,引起王学谦的注意,这才放下碗筷,不解道:“怎么了?我脸上难道有花不成?”
朱子兴纠结的看了一眼王学谦,心说:“小爷这才知道,眼前这位为什么能和老爷子谈得来了。才二十多岁,可看一举一动,就像是七老八十的老头子,连喝粥,都能吃出一种山珍海味的气度来,都不像人了!”
不过,眼下他可不敢得罪王学谦,干笑道:“没有,我是看你吃着美。肯定是饿的急了,要不要我让厨房再煮一锅去!”
王学谦一听,气的差点翻白眼:“你当是喂猪呢?”
再次见到朱葆三的时候,王鸿荣也在,不过两人正兴致勃勃的面对面的坐着,正在下棋。
见王学谦进来,朱葆三眼瞅着自己的一条大龙要被斩,一扒拉棋盘,笑呵呵的说道:“鸿荣老弟,我可这羡慕你,有这么一个好儿子。”
王学谦低声在王鸿荣边上问候了一句:“父亲!”
“嗯!”
没想到,王鸿荣还端起了架子,不过王学谦并没有在意。知道这位的脾气秉姓,好面子。不过王鸿荣也没闲着,花花轿子众人抬的道理他还是懂的,面不改色的夸了一句:“三公子一表人才,做事雷厉风行,颇有大将之风。”
当着儿子的面,朱葆三差点没把口里的一口茶喷了出来。知子莫如父,自己家的儿子,什么德行,他最清楚了。什么雷厉风行,那是毛毛躁躁,不让人省心。
可有人夸奖自己的儿子,当爹的心里头也美滋滋的。
知道王鸿荣是好心,不过这话说的亏心。
反倒是朱子兴一副沾沾自喜的样子,心说:“一直不被理解的苦闷,没想到还是有人识货的。”
“叔父,看您说的。我不过是姓格直了一些,比不上子高的大才。”朱子兴谦逊的样子,不明白的人,还以为他真的是胸有大才的稳重之人。没想到却凑了个没趣,被朱葆三呵斥道:“滚一边去!”
可王学谦清楚,就凭借这位一晚上逮蛐蛐的劲头,估计是没玩够。
说话间,王学谦把拟定的条陈递给了朱葆三,坐在边上的王鸿荣想看,心里像是小猫爪子挠心似的,可他也不敢说出声来,恨不得给儿子直接打眼色。
也暗暗埋怨,为什么不多准备一份。
说起这事来,王学谦一肚子的不满呢?
身边连个秘书都没有,要是陈布雷在边上,他只要动动嘴,一准把条令写的滴水不漏。多写上一份,也不费事。可他本来就对繁体字还停留在,很多字他会写,但多半要拉下点什么。
绞尽脑汁,才勉强写好了,连校稿的人都没有。
想着回到上海的时候,再找一个秘书,陈布雷现在也被他差遣的连脚都停不下来,再这么忙下去,他还得是一个孤家寡人一个。
很快,朱葆三看完了整个条令,将手中的文件递给了边上的王鸿荣。也不说话,先不发表评论。
反倒是王鸿荣看了没几行字,就老脸一红,恶狠狠的,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一眼王学谦,心说:“这小子,这么大了,还写白字?”
偷偷从身上摸出水笔,在稿子上将字改了过来。
王学谦原本有些纳闷,这才明白,原来是写错字了。
欠了欠身,站起来腼腆道:“在国外,不用上,都荒废了。伯父请见谅。”
朱葆三却摆摆手道:“这有什么?别说在上海滩,就是在燕京城,上流社会都知道,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的能力是一等一的,就是有一样不好,听说在学校里,不允许说中文,连字都不让写,把国学落了下来,平时写稿子都喜欢用英文的。贤侄在国内的时候,就在圣约翰读书,出了国,更是在洋人的地界,哪里有机会都学全了。”
王鸿荣气得直咬牙,当老子都给你掩饰下来了,没想到这小子还上赶着说出来,顿时老脸一拉,呵斥道:“你这是忘本了。”
王学谦惊愕的看着王鸿荣,心说至于吗?
不过接下来的事,却让王学谦郁闷不已,王鸿荣竟然准备给他找一个老师,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了。
等到王鸿荣把整个稿子看完,这才和颜悦色的对朱葆三问道:“葆三兄有什么看法?”
“让贤侄先说说他的想法。”
其实朱葆三心里头也是一肚子疑问,原本是监督选举的制度,但在王学谦的起草的条令中,却像是处处和乡绅作对似的,如果真的这样下去,选举能如期举行吗?
再说了,如果将来乡绅不支持,那么由他们建立的政斧,还能贯彻政斧的政策吗?
王学谦看了一眼虽不说话,但脸上已经写满了疑惑的朱葆三,微微一笑:“其实很简单,伯父你是想要部分的**呢?还是广义的**?是部分人的支持政斧的行为呢?还是辖区内的老百姓都拥戴政斧?”
这话其实很好理解,以前当官的,只要获得乡绅的支持,就能把官当稳当了。
可现如今,宁波城的一切都是新鲜事物。
老百姓不相信政斧,甚至不明白,城头变化大王旗,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王学谦的质问,朱葆三真的不太好回答,只能支支吾吾。
他当然是希望辖区内的老百姓,都能感知政斧的作用,但是失去了乡绅的支持,政斧还能把政策贯彻下去吗?
朱葆三当过官,不过那是在上海滩,在陈其美的总督府,兼了一个财政总长。
其实根本就没什么意义,上海滩的商业,都是商团控制着。作为上海滩商团的龙头老大,朱葆三对上团的控制力,几乎无人能撼动,财政总长的作用就是督促市面上收税,他能在商团聚会喝酒的时候,就能把事情办了。根本算不上有过从政经验,这次在宁波市长的位置上,才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
很多事,需要亲力亲为,而且他不懂的地方很多。
这让他不由得不服老,但是想为家乡做些事情的想法,自始至终都没有变的。
王鸿荣见气氛有点尴尬,朱葆三一下子被王学谦给架在上面,下不来,装作恼怒的样子,呵斥道:“无礼之极,看回家怎么收拾你!”
这种威胁,连在边上瞌睡不已的朱子兴听了,都有点想要笑的样子。
反而是朱葆三凝重了几分,看着王学谦自信满满的样子,摆手道:“鸿荣老弟,子高说的没错。”
“这市政斧要是原来的那一套,还不如让卢永祥安排人来当来的妥当。这千百年来的规矩就不曾变过,也该变幻一种新气象了。子高,不要担心,大可说出来,伯父虽然年纪大了,但也不是井底之蛙,见不得新想法。”
见王学谦收到朱葆三如此维护,连当儿子的朱子兴都有些醋意。
可没办法,谁让王学谦能耐呢?
能从卢永祥的手中,把宁波周围十几个县的控制权,都拿下来的王学谦,在他的严重已经成了妖孽一样的人物。更何况,王学谦一手将朱葆三送上了神坛,要是朱葆三还看不出来点什么,那么他妄自称雄商界这么多年了。
再说了,朱葆三也不见得就不认同王学谦的想法,就是考虑的多了一些。
这才由此疑虑,反倒是王鸿荣紧张的看着儿子,心说:可不要乱说话,宁波市政斧如果能够一改旧面貌,焕发新气象,当然好。可这新气象又不是浙江沿海每年都会来的台风,是说来能来的。
在众目睽睽之下,王学谦说心里话,也有些紧张,但他还是在心里头周全的想了一会儿之后,对着朱葆三的方向点了点头,开始说道:“伯父,其实我想的很简单,在现阶段,土地是百姓生活的根本保证,即便有些家庭已经不靠家里的几亩水田过曰子。但是如果一旦让他们失去了土地,不管是谁,是否本意是好的,都将是百姓眼中的仇人。”
一语道破天机,除了朱子兴之外,其他两人都是心惊不已。(未完待续。)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大世争锋 第474章 【善政(下)】
有一点,朱葆三一直以来没有明白,或许在他的眼中,和洋人做生意,能挣钱,挣大钱。
可不见得洋人的东西都是对的,都是好的。
比如说现在,王学谦一再坚持他的观点,在将来的议会之中,民主不见得是要把所有人的意志都体现在法律和政府的运营上。但政府之中,一定需要不一样的声音。
宁波特别市的建立,对于整个民国来说,可能是一个新鲜事。
但也仅仅停留在图个新鲜上,可对于三百万辖区内的百姓来说,这是生计攸关的大事。
自从市政府建立之初,临时市政府,临时议会的筹备和建立,都没有实现民主的迹象。反而是三十多名签署协议的各级工商领袖,风刮了最初级的政治利益。
原本拥有七十多个席位的议会,其中五十多人,都已经是在建立临时议会之后,就已经定好了的。剩下的十几个议员的位置,对于朱葆三来说,不过是可有可无。在整个议会中,也是属于弱势群体,少数人而已。
可王学谦认真的劲头,像是这十几个人的选举,对于城市和辖区的未来,将是重中之重。
或许朱葆三想不透,一开始他还以为是王学谦生搬硬拽的模仿西方的模式。
他的身边也聚拢了一批留学美国,英国的法学专家,在市政府供职。不解之处,才找人研究了一下,这才发现,如果按照现如今的框架,民主不过是一个幌子。一面大旗。
用来糊弄老百姓再好不过的办法,但结果很可能就是,辖区内的百姓根本就不认可政府。城头更换大王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缴税。劳役,都不过是生来无法逃避的命运。
要是拥有数个省的地盘,这种矛盾在外部危机靠近的时候,也不会显得人心涣散。
毕竟实力放在哪儿呢?
可是,宁波特别市辖区,大不超四万平方公里。人口三百万。连抗拒卢永祥都不得不选择变招,还不见得管用,更不要说外部压力更大的情况,一旦四面楚歌,周围的势力虎视眈眈。如果到时候,百姓还木然的看着政府在风雨摇摆中。覆灭。
那么这个城市真的成为英国人说的《乌托邦》了,美丽,但只能存在于精神帝国,根本无法拉倒现实生活中。
“自古,民不与官斗的说法,延续了数千年。民国了,皇帝没有了。但是各地几乎是独立的政权,让官员的特殊性更加的突显出来。不仅如此,贪污,**,压榨百姓已经成了军阀短时间内增加实力的不二选择。”
“但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在很多农业地区,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依靠,命运,甚至是生存的尊严都已经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有一个声音反对。站起来,揭竿而起,相信很多地方见是遥相呼应的场景……”
王学谦侃侃而谈的样子,在朱子兴的严重,简直太厉害了。看自己家的老头子,被王学谦‘唬’的一愣一愣的,心中说不出的羡慕。
可朱葆三的心中,想的并不是这些,他想到了元朝的红巾军,明朝的李闯王,不都是过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成了流寇,最后将一个强盛的王朝给推翻了吗?
如果民国真的像是王学谦说的那样,将来不久,将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实际上,这种迹象已经出现了,不过很多人不愿意去正视越来越尖锐的社会矛盾。
朱葆三猛然手一哆嗦,自从过了七十岁生日之后,他就很少会像今天这样,后背一阵阵的发凉,冷汗连连:“贤侄,危言耸听了吧?”
从来没有过执政经验的朱葆三,对于王学谦几乎是恐吓的言论也吓了个半死。
他总觉得,在宁波这种富庶的地方当行政长官容易的很,只要不贪污的太过分,当然他也没想过贪污,朱家不缺钱。一个清廉的执政者,很容易获得百姓的爱戴,政绩随之而来。
但王学谦告诉他一个不也一样的结果,这哪里是当老爷啊!
简直就是坐在火山口,还不知道屁股地下的火山什么时候就突然喷涌一下子,把人吞噬的连灰烬都找不到。
王学谦坦然而笑道:“当然,站在我们的立场,我相信在议会之中,大部分议会成员都不会想着当官是为了捞财。大家都不缺这点钱。”
“哈哈,子高说的是。”
说道议会成员,朱葆三又有了底气,这一届的政府成员中,几乎都是大家族,豪商的代表。王学谦也捞了一个议员的名头。能够一口气拿出五百万大洋的人,会看看得上三瓜两枣?
其他人,虽然比不上,王家、朱家、黄家、虞家、沈家……这些豪门,但在普通人的眼中,都是高不可攀的豪门。
钱,对于这届议会的成员来说,吸引力并不是致命的。
声望,名望,想在家乡造就一番事业的想法,倒是比比皆是。可王学谦语气一转:“伯父,但是你想过没有,在政府中,更多的不是作为豪门的代表出现的。而是家境一般,靠着年轻时候的专营,获得了知识的人才,他们是否会觉得当官和发财是不能兼顾的吗?”
“你的意思是?”
朱葆三大概已经听明白了,王学谦之所以这么慎重的一再提醒他,议会的重要性,估计就在这里了。
大方向掌握在几大家族之中,但顶层的人想法好,不见得就能实施,那么就需要一个监督的机制。而选举,能够让普通人获得参与政事的机会,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朱葆三脸色稍霁,颔首点头道:“你是说,让老百姓监督官员,不过这个会不会造成百姓的权柄太重,尾大不掉?”
原本是一句诛心之话,但除了朱子兴之外,其他人都不在意。
执政者,站在高处,自然要看的更远一些,正如朱葆三说的,百姓的重要性在政府中突显,那么万一那些鄙陋的乡民收到小恩小惠的诱惑,被人利用,结果也非常可怕。
“伯父是否听说过言官?”
朱葆三和王鸿荣对视一眼,心说:“多新鲜啊!言官,不就是御史吗?”大清朝就有,朱葆三和王鸿荣都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尤其是王鸿荣,清末的时候,因为清廷的控制权越来越薄弱,后来科举制度也废止了。
以至于一段时期内,举人懂得洋务,或者留洋过的,都能在清廷担任不小的官职。
如果当年王鸿荣疏通一下,有人引荐的话,也能当个四品、五品的实缺。要是买官的话,就更加容易了,张静江就在成年之后,他家的老爷子给他花了十万两白银,买了一个道台的实缺。
“贤侄,说笑了!”朱葆三倒是不生气,笑呵呵的说道。
“小子,别卖关子了,快说。”王鸿荣佯怒道。
王学谦这才微微颔首,抱歉的笑笑:“别看言官上参王公贵族,下参地方官员,表面上看权利很大。但实际上呢?皇帝不听,大臣不搭理他们,最后还不是一群上窜下跳的小丑?”
“嗯哼……”
朱葆三闻听之下,连戏台上感叹词都用出来了,对啊!他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有道理的听,没有道理的管他干什么?
依旧我行我素不就行了吗?再说了,有一点不一样的声音出现,尤其是用最省力的监督机制,大部分就不敢明目张胆的搞小动作,这才是王学谦最终的用意。
相别之后,皆大欢喜。
反倒是王鸿荣和王学谦相相告别,两人一前一后走在镇海的石街小巷之中,似乎是自言自语,王鸿荣叹气道:“这是善政,但你不该骗你朱伯伯。”
王学谦猛然一惊,惊愕的看着眼前这个他名义上的父亲,难道他看出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大世争锋 第475章 【找个严师,好好管教】
“没有的事!”
王学谦眼神明显的愣了愣,随即露出阳光灿烂的笑容,像是心中无愧的坦荡,可心中却不免有点紧张,连王鸿荣都看出来,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超过四十年经商经验,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朱葆三,是否会怀疑王学谦的诚意?
在他的眼中,王鸿荣不过是名义上的父亲,更多的东西,就是他这辈子都不能说出来的隐秘。
王鸿荣并没有停下来,反而不紧不慢往前走着,却沉下心来,听着身后的动静。
镇海不像是在上海滩的英法租界,街头上随处可见穿着皮鞋,打着金属鞋钉的‘文明绅士’。这里更多的是,穿着软底布鞋,质地柔和,材料轻便‘湖绸’的人们,脸上流露出富足的神态。
但王鸿荣清晰地的听到,身后儿子的步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不紧不慢,甚至让他有种幻觉。王学谦的脚步声,根本就不是人应该发出的动静,而更像是钟表的滴答声,严丝合缝的紧密和精致,像是计算好了一般。
有那么一刻,王鸿荣都想要回头看看,但还是忍住了。
半个小时之后,他们走上了甬江入海口的堤坝上,前方是一片云彩蓝天交汇的天地。
和大多数河流的入海口一样,甬江也不例外,江水带着泥沙,浑浊不清的冲入大海,却像是海藻一样,被拦在岸边,仿佛是在荡漾着。
“我以为你会解释几句的。”王鸿荣目视前方,淡淡道。
“没必要解释的东西,一旦解释起来,会让大家都觉得很麻烦!”王鸿荣心中真怕儿子会和他一直顶下去,他甚至感觉到,在王学谦的心中,有一种抗拒的情绪在抵抗,他们之间的父子亲情。好在王学谦并没有长时间的沉默,让他难堪:“在外人看来,宁商总会,宁绍财团,甚至整个江浙财团都是非常团结的,甚至是排外的,但这并不是建立毫无保留的信任的基础。”
王鸿荣想了想,点头道:“也对,商团也好,财团也罢,没有利益的羁绊,最后终将会成为仇人。不过你不该把人心想的那么功利,会让人寒心的……”
能听到如此清醒的话,说不吃惊,那是假的,很明显的愣了一会儿,王学谦嘴角不由的露出一丝苦笑。谁都不会是傻子,如果说他有不得不这样做的苦衷,但是朱葆三会看出来吗?
此刻,王学谦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他的心头不由的紧张起来,在王学谦的计划中,朱葆三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无法绕过去的一个环节:“你说,朱伯伯是否也会看出来?”
“他呀!看出来了,也不会说。”
王鸿荣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似的,回头看着已经是大小伙子的儿子,从王学谦的身上,他竟然看不到自己的影子,除了眼神,嘴角,还有挺拔的鼻子,这些遗传无法绕过去的表象。
反而杳无音讯十多年的儿子,突然站在自己的面前,却让他有种恍惚的错觉。王学谦处处透着妻子身上的精明,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儿子更加具备锐气。
这已经是在年轻一辈中,非常少见的了。
更让他吃惊的是,王学谦还很神秘,好像突然之间,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沉吟一阵之后,王鸿荣笑了,数年来,长久积郁的皱纹似乎也一下子舒展开了不少,人也显得年轻了起来:“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你心里有答案了,何必再来问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