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倦鸟迷途
好似这里才是主战场,潍坊府城却成为了陪衬的
第630章 噩号连连
一百五十米距离上,正在进攻的两支新军镇部队同时遭到沉重打击,每一支鲁军新军镇排头部队都是一个团,也是三千兵力,对方迎击他们的不过是一千二百兵力,还有几百兵力都躲在城门下面的防炮洞里面等待支援,忍受着敌人重炮的炮火打击,可在一百五十米距离上敌人的齐射使得他们同时被击中几十名士兵,部队的前进为之一顿。
鲁军的军官纷纷抽出指挥刀,一个一个拍过去,驱赶他们往前前进,加快脚步接近华夏军阵地,因为他们的金改1仿制火绳枪在一百二十米距离上才能齐射,在五十五米距离上才能发挥威力,三十三米距离上才能保证准确命中集结起来的敌人。
这样他们不得不忍受城头的炮火,敌人躲在战壕里面的六磅炮的袭击,三磅炮的打击,以及华夏军金改2火绳枪的排枪齐射。
这些新军镇士兵除了一少部分是新兵蛋子以外,很多都是从在长江防线上同华夏军作战锻炼出来的老兵,他们知道如果不加快脚步,磨磨蹭蹭的只会让他们被华夏军打死。
于是不等军官命令,很多老兵都尽快加快脚步,不到十几秒的时间,他们忍受了两轮华夏军的排枪齐射火力,倒下近百人,死伤近三四百兵力,终于冲到了一百二十米距离上,鲁军的一些百户,把总们纷纷挥舞着指挥刀像日军一样,嘴里发出怒吼声,指向华夏军藏身的战壕。
于是鲁军的第一次齐射响起,这直接压制了华夏军的火力,使得很多华夏军不得不躲避起来,紧急的装弹,只有一些倒霉蛋被流弹集中,惨叫一声倒在战壕里面。
到了一百二十米距离上,鲁军开始学着华夏军那样分散队形,弯着腰前进,一排士兵齐射,第二排士兵继续前进,很快冲到了一百米距离上,他们开始瞄准战壕,而此时战壕里面的华夏军开始了第三次齐射,很多弯腰冲锋的鲁军被击毙,一下损失了近两百人,在这个距离上华夏军的准确率提高了很多,很多人都是老兵,几乎能达到百分之十五的命中率了。
先前一百七十米距离上,他们的命中率只有可怜的百分之七八而已,实在是火绳枪这种滑膛,前装枪在这个距离上子弹的飞行方向连神都不可能准确预计。
那些被打死的敌人都是些倒霉蛋,还有是因为鲁军队形太密集的缘故。
到了一百五十米距离上尽管还是这种情况,但已经好转了,到了一百二十米距离上,这和实际的有效射程已经很接近了。
一百米距离上,已经可以瞄准了,反正敌人人多,碰运气也能打死不少人。
第二排的冲击有两千多人,一下死掉了三百多,受伤一百多人,伤亡不小,即便是鲁军的老兵也胆战心惊了,但他们不得不继续冲击,到达了八十米距离上再开枪。
第一排射击完毕以后继续越过他们冲击,第三排跟在后面,占据第一排射击过后的一百二十米距离继续压制敌人。
洪承畴看看战场,还是不满意,对身边的传令兵道:“命令两支新军镇的第三团出击,命令绿营兵出击,散开队形,我需要在天黑的时候攻占敌人最后一道防线,将敌人逼近城中,今天不能再失手了,否则让两支新军镇的总兵提头来见我。”
传令兵不敢怠慢,连忙下去传达命令,很快两支新军镇的第三团在重新开火的炮兵的掩护下,通过了五里多地的战场,逼近了华夏军主阵地,后方,一万汉军旗部队,一万绿营部队纷纷散开队形跟着跑进了战场。
重新开火的鲁军炮兵使得城头上的华夏军第五旅炮兵无法对防线上的华夏军提供火力支援,也切断了从城门到护城河一带的百姓的转运和补给工作,华夏军炮兵纷纷掉头将火炮卸下城墙,并且留下了观察兵,之后跑进了防炮洞里面躲避,而藏在城墙下面的几百士兵,在军官的命令下,通过交通壕,冒着敌人的炮灰支援前线。
之后从城门洞里面跑出的两千经过民兵也纷纷跳进了交通壕支援前线,前线不过五百多米远,却让这三千多兵力损失了近七八百士兵才到达前线战壕,加入到了对敌人的阻击当中去。
一条弯弯曲曲的战壕,瞬间填满,整条防线上都是金改2火绳枪喷出的火舌。
已经跃进到了六十米距离上的鲁军火枪兵顿时遭到了巨大的打击,纷纷倒地,三千士兵此时已经大部分被压制在八十米距离上,很多人趴在地上无所作为,从八十米到六十米距离,短短的二十米,成了一道天堑,无法通过。
第三排的士兵也有很多倒在一百米距离上,六千兵力损失五千多兵力,无法再前进了。
等第三团的士兵冲上来的时候,他们几乎伤亡殆尽,很多士兵连逃跑都无法逃跑,或许一百二十米距离以外可以凭着运气逃走,但进入一百米距离上,他们就不可能了。
此时已经不是排射了,而是自由射击了,对面的战壕里的华夏军士兵可不是雏儿,就连民兵都是曾经的身经百战的士兵,有清军士兵,有明军士兵,有鲁国士兵,有蒙古人,还有投降转正的满族士兵,华夏军的民兵可不是随便的一个民夫,农夫都能担任的,他们在冷兵器时代,那就是一支精锐部队,在血肉搏杀中生存下来的老兵,即便是年轻人,也是那些新兵营里面出来素质不好的士兵,经过这场战斗,他们都成长为起码都是守备营水平的正规军士兵了。
这是华夏军的传统,冷兵器部队直接转为民兵,训练不合格的新兵也有出路,去民兵部队服役,合格的进
第631章 撤退吧
马得功往往没有想到洪承畴会抛弃他,不过这也不能怪洪承畴,只怪他这个太会钻营,也太粗心大意了,你手里的几支部队都是人家洪承畴的将领带着,以洪承畴的精明和谋算,几十年的勾心斗角,以及老奸巨猾,那是你一个粗胚武夫能斗的过去的,人家早就安排好了,不只是明面上的几个将领,那是做给其他人看的,更多的是那些埋伏在军队中的暗子,洪承畴能不防着这几个将领叛变他
鲁军的军官纷纷抽出指挥刀,一个一个拍过去,驱赶他们往前前进,加快脚步接近华夏军阵地,因为他们的金改1仿制火绳枪在一百二十米距离上才能齐射,在五十五米距离上才能发挥威力,三十三米距离上才能保证准确命中集结起来的敌人。
这样他们不得不忍受城头的炮火,敌人躲在战壕里面的六磅炮的袭击,三磅炮的打击,以及华夏军金改2火绳枪的排枪齐射。
这些新军镇士兵除了一少部分是新兵蛋子以外,很多都是从在长江防线上同华夏军作战锻炼出来的老兵,他们知道如果不加快脚步,磨磨蹭蹭的只会让他们被华夏军打死。
于是不等军官命令,很多老兵都尽快加快脚步,不到十几秒的时间,他们忍受了两轮华夏军的排枪齐射火力,倒下近百人,死伤近三四百兵力,终于冲到了一百二十米距离上,鲁军的一些百户,把总们纷纷挥舞着指挥刀像日军一样,嘴里发出怒吼声,指向华夏军藏身的战壕。
于是鲁军的第一次齐射响起,这直接压制了华夏军的火力,使得很多华夏军不得不躲避起来,紧急的装弹,只有一些倒霉蛋被流弹集中,惨叫一声倒在战壕里面。
到了一百二十米距离上,鲁军开始学着华夏军那样分散队形,弯着腰前进,一排士兵齐射,第二排士兵继续前进,很快冲到了一百米距离上,他们开始瞄准战壕,而此时战壕里面的华夏军开始了第三次齐射,很多弯腰冲锋的鲁军被击毙,一下损失了近两百人,在这个距离上华夏军的准确率提高了很多,很多人都是老兵,几乎能达到百分之十五的命中率了。
先前一百七十米距离上,他们的命中率只有可怜的百分之七八而已,实在是火绳枪这种滑膛,前装枪在这个距离上子弹的飞行方向连神都不可能准确预计。
那些被打死的敌人都是些倒霉蛋,还有是因为鲁军队形太密集的缘故。
到了一百五十米距离上尽管还是这种情况,但已经好转了,到了一百二十米距离上,这和实际的有效射程已经很接近了。
一百米距离上,已经可以瞄准了,反正敌人人多,碰运气也能打死不少人。
第二排的冲击有两千多人,一下死掉了三百多,受伤一百多人,伤亡不小,即便是鲁军的老兵也胆战心惊了,但他们不得不继续冲击,到达了八十米距离上再开枪。
第一排射击完毕以后继续越过他们冲击,第三排跟在后面,占据第一排射击过后的一百二十米距离继续压制敌人。
洪承畴看看战场,还是不满意,对身边的传令兵道:“命令两支新军镇的第三团出击,命令绿营兵出击,散开队形,我需要在天黑的时候攻占敌人最后一道防线,将敌人逼近城中,今天不能再失手了,否则让两支新军镇的总兵提头来见我。”
传令兵不敢怠慢,连忙下去传达命令,很快两支新军镇的第三团在重新开火的炮兵的掩护下,通过了五里多地的战场,逼近了华夏军主阵地,后方,一万汉军旗部队,一万绿营部队纷纷散开队形跟着跑进了战场。
重新开火的鲁军炮兵使得城头上的华夏军第五旅炮兵无法对防线上的华夏军提供火力支援,也切断了从城门到护城河一带的百姓的转运和补给工作,华夏军炮兵纷纷掉头将火炮卸下城墙,并且留下了观察兵,之后跑进了防炮洞里面躲避,而藏在城墙下面的几百士兵,在军官的命令下,通过交通壕,冒着敌人的炮灰支援前线。
之后从城门洞里面跑出的两千经过民兵也纷纷跳进了交通壕支援前线,前线不过五百多米远,却让这三千多兵力损失了近七八百士兵才到达前线战壕,加入到了对敌人的阻击当中去。
一条弯弯曲曲的战壕,瞬间填满,整条防线上都是金改2火绳枪喷出的火舌。
已经跃进到了六十米距离上的鲁军火枪兵顿时遭到了巨大的打击,纷纷倒地,三千士兵此时已经大部分被压制在八十米距离上,很多人趴在地上无所作为,从八十米到六十米距离,短短的二十米,成了一道天堑,无法通过。
第三排的士兵也有很多倒在一百米距离上,六千兵力损失五千多兵力,无法再前进了。
等第三团的士兵冲上来的时候,他们几乎伤亡殆尽,很多士兵连逃跑都无法逃跑,或许一百二十米距离以外可以凭着运气逃走,但进入一百米距离上,他们就不可能了。
此时已经不是排射了,而是自由射击了,对面的战壕里的华夏军士兵可不是雏儿,就连民兵都是曾经的身经百战的士兵,有清军士兵,有明军士兵,有鲁国士兵,有蒙古人,还有投降转正的满族士兵,华夏军的民兵可不是随便的一个民夫,农夫都能担任的,他们在冷兵器时代,那就是一支精锐部队,在血肉搏杀中生存下来的老兵,即便是年轻人,也是那些新兵营里面出来素质不好的士兵,经过这场战斗,他们都成长为起码都是守备营水平的正规军士兵了。
这是华夏军的传统,冷兵器部队直接转为民兵,训练不合格的新兵也有出路,去民兵部队服役,合格的进入守备连,守备营,之后表现好了,进入守备团,守备团已经相当于丁级野战旅的素质了。
一些丙级野战旅根本就是守备团直接合并民兵部队的精锐部队升级成为的正规军,不过现在华夏军已经淘汰了丁级,丙级野战旅,那些士兵都成为守备团的士兵了,驻守各地,如今正计划逐步淘汰乙级野战旅,用甲级野战旅代替。
于是这些民兵部队的水平至少和鲁军的新军镇士兵持平,因此加入对他们的作战并不落入下风。
另外六千兵力的加入让华夏军士兵有些艰难,但并没有改变战局,不过敌人兵力太多了,随着一万汉军旗士兵吗,,冒死冲锋,给了第三团士兵以机会,他们很快跃进到了六十米距离上,不断的给华夏军造成伤害,这时候华夏军的火炮也加大火力输出,堪堪的抵挡住敌人的进攻。
一万绿营士兵加入,他们也是火器部队加上弓箭,弩箭部队,大刀长矛部队,这时候华夏军的火力有些薄弱了。
耿全丽看到此刻,不得不让炮兵冒着被摧毁的危险上城头对第一道防线提供火力支援,虽然不多,可也让冲锋中的绿营兵和汉军旗兵损失惨重,有些地方甚至崩溃了。
看到敌人如此,耿全丽直接再加派了一个团的野战旅步兵加入战团,于是火线上有九千兵力对敌人开火。
&n
第632章 没得逃了
洪承畴带着五六万败兵撤退起来很有秩序,一边收拢一些没有完全归拢的败兵,一边还派出建制完整的部队去阻击华夏军的追兵,看到他们如此,耿全丽也不敢追的太快,亦步亦趋的,只有第四骑兵旅的七千多骑兵犹如疯狂的猛犸战象一样,不断的以营为单位冲击着洪承畴的防线,一次次击溃洪承畴的后卫阻击骑兵,然后冲入败兵队伍里面给洪承畴的鲁军造成威胁。
不过这些却阻挡不了洪承畴的鲁军的撤退,洪承畴已经从一名战略家,谋略大师,转变为一名合格的战术将军,不断的给骑兵旅造成伤害,并且不断的反复的收拢败兵。
这些年,洪承畴的鲁军还是很有素质的,也许战斗力不能和华夏军的精锐部队相比,不能和拥有先进武器的华夏军野战旅相比,可在纪律和队列动作,以及战斗经验上还是有很大的的提高的,要不然也不会和第五野战旅打的那么顽强,撤退的时候还能再最后收拢那么多败兵。
收拢败兵这一直是清军和明军的一大弱点,一旦打胜仗,溃兵能自动回来,人少损失一些也不是什么事情,将领们还能顺便吃掉那些损失的士兵的军饷,喝点兵血,一旦打了败仗,那么,士气低落,一万人能收拢三千人算是谢天谢地了,七千人瞬间跑的无影无踪,将领想找很难,只能就地拉壮丁,重新补充,反正他们的那些士兵战斗力不强,就是一般农夫。
可洪承畴的清军可是战斗十几年的老兵,最起码也是训练五六年的老兵,洪承畴学习华夏军,别的没有学到,这纪律和队列倒是学的有模有样,就像我民朝的军队,血性是有的,打战的样子是有的,但武器不先进,战术素养不行,打不了胜仗,但怎么说人家也是德国,英国,日本教出来的学生,要说走队列那是一等一的优秀,要说纪律当然是我天朝的纪律好了,但要说打战厉害,还是二战德国的军队,从队列到纪律,到血性,服从性,战术素养,不说以一敌十,以一敌五肯定的。
洪承畴清军如今如果打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那么肯定是精锐,加上洪承畴的大局战略,谋略,很少有军队能打败他们,如果加上学习华夏军的火器战术,清军也能打败,可和华夏军打,就不行了。
白文选终于决定和蔺养成联络一下了。
而在兴化府的蔺养成也终于有了建功立业的时候了,兴化府不过一县半之地,经过了调整以后,他从苦役营总监变成了兴化府守备,手里管着区区八百号人,这对他来说,落差很大,因此他就想了这个办法,寻思着给人才不多的华夏军找人,他手里能接触到的人无非是一些前农民军的武将和一些盗匪头目。
而正好一个参加米林再汀州府的情报人员回来和他的一个下属认识,说了那天他们在汀州府的遭遇,就是马汉,马三立他们遇到的那一股奇怪的人马。
经过后来张亮的解释,他们才知道这一帮人马是白文选的部队,白文选和他有交集,于是他派了一个曾经和白文选部下打过交道的他身边的老伙计去游说。
到了1651年四月,白文选带着自己的部队进入福州府,接受了阮进的改变,白文选担任福州府守备使,一跃成了蔺养成的上级,而蔺养成终于升了,成了副守备使,管辖福州府的所有守备部队。
这是张强临时设置的职位,本来应该是福州府武备处负责管辖的,武备处文官,而白文选和蔺养成是武将,其他人吧,就只能接受武备处的领导,武备处受州府的武备厅管辖,武备厅受兵部内阁的兵部管辖。
将守备部队的将领置于文官之下,是张强对于他所在历史,大明末年,清初的封建社会的妥协,让人们适应,接受他的改革,所有的改革不能太大,否则会受到反噬,大明的张居正,身为首辅都受到了大明官场的反噬,就不用说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张强了。
他要让自己的统治稳固一些,就不能把步子迈的太大,只能装在布兜里面,悄悄的实行自己习惯了的后世的一些官职和武职。
对于白文选的背叛,南明隆武是毫无办法,现在和对方分手了,但还是接受了张强的援助,这点事情生气归生气,却不能跑过去质问,或者翻脸,人家已经不是你的属下了,不是你的官了。
现在华夏军如日中天。
白文选和蔺养成的军衔都是少校,但他们实际上比少校要高那么半级,因为他们是独立领导部队,在华夏军同隆武南明的边境驻守,不必华夏军核心地区的守备武将,而且他们有着很大的声望,为了给后来的投靠的人一些向往,张强任命了他们不同于自己新制定的官制的职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