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领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倦鸟迷途

    随着这种方式的实行,越来越多的移民和百姓进入那些从来没有被开发过的土地,比如琼州岛上,比如安南,老挝,缅甸等地方,甚至有因为战争人口大量逃离的云贵州。

    张强的第一波移民不是一下就涌入各个地方的,他们都是被集中到军队占领路线上的各大城镇和县城的,然后一下一下的被分散出去的,就是以这种方式分散出去的。

    要不然哪有那么多物资从遥远的华夏中枢运送到荒山野岭来。

    最好摆弄的应该是云贵州了,因为这里本来就有很多土司的营寨,村落,也是大明原先的地盘,被大清,大明军队祸害过以后,又被华夏军扫荡了一个彻底,他们大部分人,或者说大部分青壮被土司头人们拉上战场以后,这里就只剩下了老弱妇女,以及儿童们了。

    随着锋无羽的兵锋日盛,剩余的没有男人青壮的土司部落,少数民族部落很快放弃了抵抗,被更换了生活地点,从山上赶下来,然后集中安置,之后他们被大量的从其他地方移民来的百姓给包围了,泯灭在这些说着各种方言的汉人们,之后他们又被说着各种方言味道普通话的士兵和秀才,书生们反复教育,最终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宗族,分散在无数的小村落中,同那些他们历来讨厌的汉人百姓一起生活了。

    在这里,张强充分使用了后世大生产,大锅饭的模式,将这些人集中教育,洗脑,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农场模式的村落,赚公分获得生活物资,小孩免费上学,集中管理,集中教育。

    事实证明这是最快改造一代人的方式,是后世证明过最好的办法,那时候人们精神上无比愉悦,一心向党,跟着党走,为了大家不惜牺牲小家。

    &




第586章 两个人的不同处境
    人口减负,守备营士兵进驻,锋无羽的大军开拔到了四山州,高志祥成功的成为云贵州的守备司令,他原先的职务是江西州守备副司令员,这一次提拔了,成为了副将,守备司令,升了一级,他很高兴。

    因为云贵州因为多山的缘故,也因为原先就是土司们泛滥的地方,也因为张强实行的大锅饭的原因,这里实在不适合像湖北州,湖广州那样,随着大军的推进,解放的州作为大军攻占相邻州的后备后勤,物资和大军调拨转运基地。

    钱秉镫在一番工作以后,也调回了中枢,继续他的礼部尚书的工作,虽然还兼任着云贵州巡抚的官职,但主要也不是负责云贵州的工作了。

    云贵州的工作由杨阳阳来负责,他成为云贵州的一个大府的知府,同时兼任代理巡抚的工作,高志祥和他搭档成为云贵州的最高官员。

    而支援锋无羽大军的则成为湖北州和云南州的工作,这两个州原先和现在都在承担着大军的后勤支援工作。

    云贵州的在人口减负以后,总人口下降到了九百八十多万,加上新组建的民兵部队,以及守备营的三万官兵也不满一千万,对于现在它的生产力水平来说,也刚好满足,不多也不少。

    然后新来的近万各地调派的官员则一边熟悉这里的工作,一边继续延续这种生产方式,以张强的规划,这种方式将沿用五年时间,用五年的时间改变这里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习惯,然后再把它解放出来,恢复到各凭本事,商业,物资流动和其他州一样的生活模式。

    随着这种模式被证明有用,张强下令在越南北部开始实行,此时越南北部已经被全面解放,土著已经完全清理干净,原先的所谓汉人都没有了,不是去了阎王哪里,就是逃到了南方,或者更远的印度,泰国,或者进了华夏军的俘虏营,苦役营,被送到了华夏军的内地,送进了类似的农场改造去了。

    张强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从上,精神上,文化上,地域上对那些东南亚土著进行改造,让他们能彻底的变成汉人,变成中华帝国的一部分,而不是敌人,以后中华麻烦的制造者,一群白眼狼,一群吸血鬼,整天经济上依靠中华,却整天想着害中华,从中华拿走更多的东西,就像中国百年,千年,万年以来的一个家族的内部的兄弟之争一样,总是算计自己的兄弟,恩人,父亲,不说去外面挣钱汇报家族,回报曾经养活他们的父母,曾经像父母一样养活他们的兄弟,姐妹。

    随着这些地方都实行了农场,大锅饭模式,从思想上,精神上,地域上,地盘上占领敌人土地,张煌言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他在华夏军内部的地位越发稳固了。

    而有了像张煌言这样的能力出众的臣子,张强自己的工作反而越来越少了。

    很多时候他只是看看材料,浏览一下奏折,然后和周粥,魏无忌讨论一下民政,军事,然后回到大都督府后面和工作了一天的朱盼盼,以及管理内务府同样很劳累的孔四周打情骂俏去了。

    过起了皇帝一般的生活。

    他能这样,而坐在燕京皇宫里面的顺治小皇帝显然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也没有张强这个后世穿越者的能耐和才干,也许张强懂得东西都很模糊和笼统,但他说一下,像张煌言,朱大典,朱聿健,尤海波,周粥,魏无忌这些都能独当一面的人,马上会把他的思维和思路代入他们的思路,代入这个时代的



第587章 康熙来了啊
    当张强无意之间拿到顺治皇帝归隐山林,削发为僧的情报,不由的一笑,看来即便是自己这个穿越者能力再怎么强大,历史已经变得犹如一场游戏一样了,可也改变了历史,历史依然有着他天然的惯性,相传顺治二十四岁出家为僧,并且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倒地去了哪里,康熙以后还为此五次上五台山寻父,可都没有找到,但不管怎么样,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康熙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难道自己要和这个千古一帝交手了吗

    笑话,他现在不过是个几岁的娃娃,虽然身在帝王家,各种心计,心理都比较成熟了,而且有着帝王的一种使命感和优越感,可一个娃娃那什么和自己斗

    先搞定鳌拜再说吧,虽然鳌拜没有历史上那么嚣张跋扈了,被自己打败以后回去消失了一段时间,然后被顺治派遣到了前线同豪格的大金国打战去了,可他的资历和威力还是没有达到高峰,现在他的资历和势力,实力还在积累之中。

    等他彻底掌握朝政,掌握军权,并且立下无数战功的时候,康熙也成熟了,到时候就是收拾他的时候了,现在还有几年呢,再说自己会不会在给他几年时间发展还另外一说呢。

    文安之听了不屑的说道:

    反而是你不想着收复失地,不想着同大清作战,反而兵发友邦,举着替天子讨伐的旗帜,行那禽兽之事,如果是缅甸朝廷对我朝不敬,击败缅甸的军队就行了,如何能对那些百姓动手,你还是不是人”

    “好一个为民请命的好人,好官,”张强笑道,“那么这些人袭击我们的运输队,辎重队补给队,然后逃走,进入百姓当中,我们就应该和平对待他们吗你知不知道百姓是国之基石,如果不铲除国之基石,如何灭亡敌国打败敌人然后收兵回营,等若干年之后,云贵,云南等地再造他们屠戮吗万历年间多少次反复拉锯,缅人杀了我们多少百姓,夺去了我们多少土地,我想一劳永逸解决缅人,难道不应该吗”

    “上天有好生之德,再说,大明有万里疆域,你何苦要窥视缅人的百里江山,得饶人处且饶人,缅人也是人,是我们的藩属国,你这样对待藩属国,以后汉人如何面对那些藩属国,面对那些生活在藩属国的汉人子孙你不能为他们考虑一下吗”文安之怒气冲冲的喊道。

    “呵呵,他们杀我们的皇帝,屠戮我们子民,入侵我们的时候,你也会这么说就好了,”

    张强冷笑道。

    “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如此一个大国难道不能体恤一下小国的艰难吗?”文安之理直气壮的说道。

    “呵呵,你这颠倒黑白的本事可真大啊,”张强都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了。

    “自古以来,穷兵黩武,就没有一个好下场的,张强,就此收手吧,夺回大明江山才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我皇虽死,但宗室还在,令立宗室,匡扶我朝,匡扶大明才是一个百姓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及早回头才是!”

    张强就是再不聪明,也知道了,原来这个老家伙在这里等着自己,他是想要自己将打下的江山再交给朱家子孙,当大明的臣子,自己如果是这个时代的人,说不定就和他一个想法,被他说服了,可他是一个穿越者,这haul对于这个时代人是政治正确,但对于张强来说不低于釜底抽薪,这等于说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再交给那些贪婪的地主老爷和乡绅手中,这文安之就是这些人的代表啊。

    也许他们被满清打的惊慌失措,惶恐不安,也许他们被缅人折磨的困苦不堪,但他们骨子里面还是地主老爷,还是乡绅,对于自己



第588章 大清内讧
    洪承畴木然的呆立窗前,随着他不肯交出手里的军队和权利,朝廷对他的猜忌越来越重,他不得不从中枢跑回了扬州,他发现这里反而比燕京更加适合自己呆着,华夏军看起来一时半会儿没有意思进攻自己的领地,而是转而把矛头对准了陕甘的吴三桂,看看华夏军的做法都知道了,他们是要先清除周边的一些杂乱的势力,在最后对大清合围,大清还有时间可以苟延残喘几年,这对于他来说也是好事情。

    反而是你不想着收复失地,不想着同大清作战,反而兵发友邦,举着替天子讨伐的旗帜,行那禽兽之事,如果是缅甸朝廷对我朝不敬,击败缅甸的军队就行了,如何能对那些百姓动手,你还是不是人”

    “好一个为民请命的好人,好官,”张强笑道,“那么这些人袭击我们的运输队,辎重队补给队,然后逃走,进入百姓当中,我们就应该和平对待他们吗你知不知道百姓是国之基石,如果不铲除国之基石,如何灭亡敌国打败敌人然后收兵回营,等若干年之后,云贵,云南等地再造他们屠戮吗万历年间多少次反复拉锯,缅人杀了我们多少百姓,夺去了我们多少土地,我想一劳永逸解决缅人,难道不应该吗”

    “上天有好生之德,再说,大明有万里疆域,你何苦要窥视缅人的百里江山,得饶人处且饶人,缅人也是人,是我们的藩属国,你这样对待藩属国,以后汉人如何面对那些藩属国,面对那些生活在藩属国的汉人子孙你不能为他们考虑一下吗”文安之怒气冲冲的喊道。

    “呵呵,他们杀我们的皇帝,屠戮我们子民,入侵我们的时候,你也会这么说就好了,”

    的摸,

    “呵呵,你这颠倒黑白的本事可真大啊,”张强都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了。

    “自古以来,穷兵黩武,就没有一个好下场的,张强,就此收手吧,夺回大明江山才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我皇虽死,但宗室还在,令立宗室,匡扶我朝,匡扶大明才是一个百姓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及早回头才是!”

    张强就是再不聪明,也知道了,原来这个老家伙在这里等着自己,他是想要自己将打下的江山再交给朱家子孙,当大明的臣子,自己如果是这个时代的人,说不定就和他一个想法,被他说服了,可他是一个穿越者,这haul对于这个时代人是政治正确,但对于张强来说不低于釜底抽薪,这等于说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再交给那些贪婪的地主老爷和乡绅手中,这文安之就是这些人的代表啊。

    也许他们被满清打的惊慌失措,惶恐不安,也许他们被缅人折磨的困苦不堪,但他们骨子里面还是地主老爷,还是乡绅,对于自己的佃户,百姓,家奴打下的江山,他们觉得理当应该交给他们,哪怕这个佃户看起来强壮无比,比他们厉害多了,但他们还是觉得凭着千百年来的思想和他们的说教,能让佃户放弃辛苦打下的江山,然后交给他们,他们继续享乐,给佃户一点肉骨头,或者几件破衣服,顶多给一间好的茅草屋就算对佃户的恩惠了。

    然后他们继续拿着这些资本去讨好缅人,讨好那些周边的小国,讨好大清,或者其他友邦,张强感觉怎么中国人都是这个德行呢

    但如今满清还没有到要灭亡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难道让我们用人命去堆你也是坐镇后方指挥战斗的人,难道你不知道抗清大业有多么艰难吗在这样时刻,我们去找一下缅人的麻烦,找回我们曾经失去的难道不是正常的事情吗”

    “那不过是些微小事情,我要说的是屠杀缅人的事实,请大都督不要胡搅蛮缠,他们也是人,好多还曾经是我们汉人,甚至现在也是我们汉人百姓,心向我华夏王朝。”文安之继续嘴



第589章 洪承畴反叛
    洪承畴想要躲却躲不过,不久大清就有宦官来宣布对他的新的任命,剥夺他的各种官职,让他回朝听参,接着御林军就上前拿人,但很快洪承畴的督标就举起了手中的枪对着他们。

    洪承畴的督标是最精锐的新军镇部队,拥有最新式的金改2火绳枪,这些火绳枪是历次从战场上缴获而来的,华夏军同他们战斗了几年,也不是没有损失,而且这种损失不可避免,战斗中总有士兵被打死或者失踪,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被缴获枪支弹药是无法避免的。

    何况如今华夏军已经全军都更换了新式的金改2火绳枪,金改2火绳枪已经成为华夏军的制式装备了,金改1火绳枪即便是改进的最先进的火绳枪也被淘汰了。

    连民兵都装备的是最初的金改2火绳枪,守备营装备的是中期的火绳枪,很多核心地区的守备营,守备团甚至装备的是前装滑膛燧发枪,守卫长江沿岸的苏州和安徽州的金麒的军团的部队装备都是后装滑膛燧发枪。

    而实际上燧发枪并不是大明这片土地上最先进的武器,欧洲人也拥有来复枪,线膛燧发枪,欧洲对于火器的改进要比大明的改进速度快的多了,只是由于路途遥远他们没有装备上而已,但这些燧发枪也出现了,清朝宫廷里面和洪承畴的仓库里面都有这种先进的燧发枪,但要说大规模装备,不可能。

    华夏军有自己的兵工厂,还有研发机构,但以大清这种落后的制度,整天争权夺利的朝廷官员,是不会看到这种武器的先进性的,只会由于思想的禁锢感到害怕,阻挠研究。

    洪承畴这里倒是有他的死党冯铨建立的研究基地,不过也是通过仿制来追赶华夏军的,对于创新他们没有兴趣,或者说没有动力和条件,没有机床啊,没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啊,这让他们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改进或者提高,但要开发出一种新的没有见过的枪种,他们是不会有那种见识和眼光的。

    到目前为止,冯铨也只是刚刚能仿制金改2火绳枪,把金改1火绳枪吃透,然后大量制造,当然他们不知道分工合作,也不知道流水线生产,也不知道把很多细枝末节的地方的零件交给外面的店铺生产,他们只是扩大作坊,然后让更多的工匠进来手工打造。

    上千只里面也许能出一支精品,上百只里面也许能出一只华夏军质量的制式金改1火绳枪,但大量的火绳枪质量其实是不合格的,至少在华夏军的质检部门不合格。

    但这些不合格的产品也流入了部队里面,成为了装备部队的制式武器,因为他们无法提高产量,只能以次充好,只有那样才能大量装备部队,否则也只能装备数万人的精锐部队了。

    所以如今的即便是洪承畴的督标亲卫队里面也只不过是拥有千支缴获的华夏军金改2火绳枪,以及仿制的千支金改2火绳枪,其他的一些将领的卫队里面分走剩余的千支仿制品,再多就没有了。

    不过这也很厉害了。

    那些跟着太监们来的御林军手里拿着的火绳枪不过是以前冯铨他们这里出产的金改1仿制火绳枪而已,这都是洪承畴敬献给朝廷的。

    一代和二代这无论从质量上还是速度,射程,威力上都无法相比,因此那些御林军很是尴尬,偷偷的看了一眼宣旨太监。

    “洪承畴,你要造反不成连圣旨都不接了?”老太监昂着头,装作很镇定的对洪承畴发问。

    “哼,这种圣旨不接也罢,因为



第590章 田斌反清
    冯铨带着洪承畴的书信秘密潜入通州城,京郊大营,密会田斌,田斌听了他的话,看了洪承畴的信,并没有马上给他答复,而是告诉他三天以后再来,让他等待三天,他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田斌通过军情局的信鸽第二天就联络上来张强。

    洪承畴的事情很快就被张强知道了,看到洪承畴居然要反叛大清,很是欣慰,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接受为清军出力这么多,残害大明的洪承畴这个大汉奸,但可以在他身边继续埋伏一颗钉子还是很高兴的,马上给田斌写了一封短信,通过军情局的信鸽传递到田斌身边。

    田斌第三天笑盈盈的告诉冯铨他准备好了,那次他来到京城带着新军第一镇,同行的有洪承畴派来的其他三个镇,这次他准备带着三个镇回去,这三个镇是他这几年来策反和忠诚于洪承畴的新军。
1...154155156157158...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