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银刀驸马
见到乾国态度强硬,俄国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和曾济择进行谈判,朝廷见事有转机,就此赦免了属于渤人大臣的崇厚,取消了他的流放,改为“降三级留用,罚俸三年”的处罚。
死里逃生的崇厚这时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对于蒙骗和出卖自己的左季皋切齿深恨,他一直想不明白,自己和左季皋无怨无仇,左季皋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而在回到天津,同李绍泉一番深谈之后,他才明白,左季皋为什么要这么做。
左季皋西征新疆时,一直同俄国人打得火热,而在新疆平定,乾俄两国议论交收伊犁时,左季皋希望伊犁的归还这份功劳也是自己的,但又不想将自己和俄国人眉来眼去的事公诸天下,有损自己的光辉形象,是以在朝廷选派老实忠厚又对外交事务不甚明白的崇厚出使后,他故意向崇厚暗示俄人对乾亲善,让不熟悉情况的崇厚中了圈套,稀里糊涂签下了“卖国条约”,而他便借此机会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好摆出一副要和俄国人决一死战的架势,壮大了自己的爱国名声的同时,也撇清了和俄国人的关系,坐实了自己“中兴名臣”的形象。
说白了,左季皋所做的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自己的功名!
经历了这一场生死之劫,崇厚深受打击,虽然朝廷重新启用了他,让他担任内大臣,吏部侍郎兼总理衙门大臣,但崇厚已经变得谨小慎微,对国家大事轻易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这一次的朝会,崇厚原本只是想建议朝廷尽量采取怀柔政策而已,但左季皋竟然又一次欺人太甚,不但说自己提的建议是“祸国殃民”,还要朝廷砍自己的脑袋,自己如果再不反击,以后在官场可以说再无立足之地了。
“左大人,这‘祸国殃民’四字,还请收回自用!”崇厚气愤之下,话锋也变得犀利起来。“萨民饱受日俄虎狼之师屠戮,是我天朝仁义布于四海,厚生重德,彼才倾心归附!其首领林逸青,乃尔老师林文忠公之孙。不忍萨人灭绝,激于大义,前往助其逃亡,尔竟然要朝廷拒纳归义之民,忠臣之后,还冠以‘招降纳叛’。‘祸国殃民’之名,是何居心?”
听到崇厚一改往日忠厚之态,当廷直斥左季皋,李绍泉在心中禁不住暗叫痛快。
看样子,他以前还真小看了这个自《里瓦几亚条约》之后清流皆曰可杀的崇厚呢!
“休得胡言!萨人阴狠诡诈。有如豺虎,阴据琉球,又曾侵犯苔湾,现为日本叛逆,算得上什么归义之民?林逸青甘为寇首,率叛众来降,是要嫁祸于天朝!”左季皋也没想到崇厚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占据了“大义”的制高点的话来,而这本是他最习惯用的手法。他身为清流本色,自然不肯和“大义”交锋,于是立刻转进。“日俄两国若因此联兵来犯,则不免兵祸连结,你一意建言收纳他国叛逆,又是何居心?”
“左大人不是抬棺入哈密,欲要与俄人决之战阵的么?怎地现又如此畏惧日俄?”崇厚冷笑道,“莫非左大人抬棺出征。不过是给天下人做做样子?抑或是左大人和俄人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所以才不敢得罪俄人?”
崇厚的这一句话戳到了左季皋的痛处,左季皋紫涨了面皮。怒斥崇厚道:“你这奸佞,竟敢血口喷人……”
左季皋正待破口大骂。不料御史张霈伦出班奏道:“启奏皇太后,皇上,左大人与崇大人当廷如此争执,有失人臣之体,还请皇太后皇上治其失仪之罪!”
左季皋听到张霈伦如此说,心里一惊,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过于心急,有些失态了,赶紧拜伏在地,口称“臣有罪”不已。那边崇厚也跪了下来。
“二卿平身……都是为了国事,不必如此相争。”小皇帝在宝座上抬了抬手,一边说着,一边偷眼望向母亲,看到母亲微微颔首,这才放下心来。
“臣谢恩!”左季皋和崇厚起身,互相瞪了一眼,但谁都不肯重回班中。
“启禀皇太后皇上,日俄欲图我天朝久矣!切不可因收留萨人叛逆,而轻启边衅啊!”左季皋抢先说道。
“左大人的意思,我明白了,崇大人说的,我也懂,二位且先不要争吵,我想听听,列位臣工还有没有什么别的说法?”仁曦皇太后平静的说道。
“启奏皇太后皇上,臣以为,萨人来归,朝廷正可收用,以拒日俄。”监察御史余上华出班奏道。
“噢?这萨人不是被日本和俄国联兵给打败了么?怎地又可以收用以拒日俄呢?”仁曦太后扬了扬眉,问道。
“回皇太后,萨人勇悍善战,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便是倒幕四强藩之首,虽有拥立之功,但为日本政府所深忌,故而建国之初,便或明或暗,不断削之,而萨人不愿受虐而亡,故而举兵反抗,其兵势最盛之时,占据日本西南半壁,后因西乡隆盛优柔寡断,未从林逸青之议,率兵直捣东京,致使俄军大队前来,以至兵败。然其民气犹在,林逸青本为天朝义士,率其倾心来归,正可收为我用。”余上华说道,“萨人能战之名,甲于日本,只是因为日俄联军势大,故而败北,然其水陆兵马犹在,此次东渡琉球,尚能用铁甲舰为民船护航,而日俄海军竟不敢截,可见其战力之强,朝廷若能收用,允其在琉球立足,必可牵制日俄,则我大乾海疆可安。”
听到余上华的这番分析,李绍泉不由得暗暗点头。
余上华虽然是清流出身的御史,但却热心洋务,对在日本高举义旗的林逸青很是崇敬,是以在这次朝会之上会提出这样的建议来,虽然他的说法并不全面,但却直接点明了收容萨摩军民的好处,无疑更能打动皇太后和皇帝。
“这接纳萨人的好处,我算是听明白了,可日俄两国要是藉此发难,以至兵祸连结,可就不好了。”仁曦皇太后在帘后说道,“要是接纳了萨人。使得日俄联兵来犯,却要如何应对才好?”
“回皇太后,臣以为,日俄只是虚张声势,绝不敢真正动兵。”余上华答道。“萨人自日本九州岛撤退时,扶老携幼,乘坐民船渡海前往琉球,萨人水师仅有舰船七八艘,为民船护航,而远东俄舰有二十三艘之多。日舰亦有十余艘,兵力占优,竟无一敢来拦截,盖此前叠经剧战,实力大损。无力再行追击,彼追歼残敌之力既无,又安敢犯我大乾?是以臣以为,日俄不过虚张声势而已,不必过于忧虑。”
左季皋见仁曦给余上华的话说得意有所动,不由得心下着忙,赶紧说道:“启奏皇太后皇上!余御史一介文臣,素不知兵。其所言多为风闻,并非实情!还请皇太后皇上明察!”
“噢?那么左大人说说,日俄现在我大乾周边。水陆共有多少兵马?”仁曦太后不动声色的问道。
“这个……”左季皋一下子给问住了,登时张口结舌,答不上来。
对于西北和东南的军情,左季皋的确是所知不详,西北的情况他能熟悉一些,但只是伊犁俄军兵力的情况。再多的便不知道了,因为具体负责战事的一直是刘金堂张曜金顺等部将。情况也是他们最熟悉,他这个全军主帅是不需要知道太多的。
至于东南海防的情况和日本的军备情形。他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完待续)
ps: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五百一十七章 帝师阴招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李制台的意思,是要朝廷封赏林逸青?”仁曦太后听了李绍泉的建议,似乎显得很是惊讶。
“回皇太后的话,朝廷对林逸青,不但要封赏,还要重用!”李绍泉在说这句话时,故意提高了自己的声音,让大殿内的每一个人都能清楚的听到。
“李制台为何说要重用林逸青呢?”仁曦太后问道,“此人的才略究竟如何?”
“回皇太后的话,此次萨人举义,萨军主帅名为西乡隆盛桐野利秋等人,实际指挥者乃是林逸青,林逸青虽在萨军中为参军,却是全军主将,萨军兴兵以来,所有重要战事,皆林氏所为,每每以少胜多,面对日本官军,未尝一败,日本政府情急窘迫,不得不借兵俄国,厚集重兵,以数倍于萨军之兵力,方才败之。”李绍泉道,“能以鹿儿岛一县之力,抗日俄两国之兵,坚持两年之久,杀伤日俄军兵二十余万,使日俄国力大损,真不世出之将才,如今皇天护佑,使其率众来归我大乾,不嘉纳之,更待何时?”
“如此战绩,确非常人所及。”仁曦太后点头道,“真将才也。”
听到仁曦太后似乎很是赞同李绍泉,一直没有说话的“南清流”领袖翁叔平心中着忙,他偷眼看了一下“北清流”的领袖李高阳,发现李高阳只是垂头站在那里,默不作声,显然是不想在朝会上发言了。
看到李高阳的表现,翁叔平心中暗自纳罕。
他清楚的记得,李高阳不是和他的那位“卖身事鬼”娶了法兰西国王妹的高足、状元公使洪筠决裂了么?这一次朝会是对付洋务派的重要机会,为什么他一言不发呢?
对于今天的朝会。翁叔平事先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但他没想到,左季皋这个重量级的选手,会在第一回合,李绍泉没有出手的情况下。便倒下了。
他想不明白,左季皋的身体一向健康,为什么会在这个关键时刻犯了病。
翁叔平在朝会前,也曾派人前去联络李高阳,希望他能够和自己一道,阻止洋务派促使林逸青归国。但李高阳一直不置可否,让他甚感奇怪。但翁叔平坚信,真到了朝会的时候,事关清流一派的势力消长,李高阳身为“北清流”的领袖。是一定会和他的得意门生们发出应有的声音的。
但是现在,似乎李高阳并没有象自己期待的那样……
翁叔平又注视了李高阳一会儿,但李高阳还是垂着头默不作声,连看都不看他一眼。
翁叔平心中暗骂李高阳,此时他看到李绍泉在那里侃侃而谈,除了刚刚入值军处的李高阳不发一言外,另外两位军机大臣宝均和王文绍也都不说话,心中更急。便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位军机大臣景廉处。
景廉会意,迈步出班,来到金水桥前。朗声道:“启奏皇太后,皇上,臣之所见,与李制台不同。”
“噢?景中堂有不一样的见解?那便说说罢。”仁曦太后平静的说道。
“适才李制台所言,确有道理,林逸青颇有韬略。据臣所知,此人于萨人起事之前。便前往萨人首领西乡隆盛处投效,时西乡隆盛开办兵学堂。培育党羽,林氏即为学堂总教习经年,至西乡隆盛起兵时,其军中骨干,多为林氏门生,其行军作战,如臂使指,是以所向披靡,日本官军不能当,先从德国重金请来军官顾问至军中教习员弁,仍不敌林氏之门生,不得已乃向俄国借兵。”景廉道,“林氏之才,泰西诸国中亦有名声,确为难得之人才。”
听到景廉对林逸青的夸赞之言,仁曦太后若有所思的微微点头,李绍泉注意到了仁曦太后表情的微妙变化,而且似乎从景廉的话中听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景廉曾任左都御史,上折子参劾过乾国派驻英国的第一任公使郭筠仙,其刀笔之犀利,李绍泉是有所领教的,景廉后曾督办新疆军务,成为左季皋的助手,虽然听说他和左季皋相处得也不好,但李绍泉知道,不能因为他和左季皋相忤,现在又兼任总理衙门大臣,便将他归到洋务派这边儿!
“依臣所见,林氏以一己之才,掌握萨人全军,并祸乱日本二年有余,可谓乱世之能将,却非治世之良才。”景廉话锋一转,“观此人之行事,乃董卓、王莽一类,其乱国之能,优于将略,臣以为,对于林氏,封在琉球,加以羁縻,使其约束萨人军民,牵制日俄可也,不可使其来京任用。”
听到这里,李绍泉这才明白景廉话中暗藏的杀着,不由得暗暗恼火。
景廉的这一番话,对林逸青的杀伤力可以说极大。
“噢,景中堂原来是这个意思。”仁曦太后不可置否的说了一句。
“皇太后,皇上,须知此人能乱日本,削俄国,亦有祸乱我大乾之能。”景廉接着说道,“此人虽是林文忠公之后,然幼时便流落海外,未受圣学教化,若加以重用,日后如有骄恣不法之事,则朝廷难以控制,必成大乱。”
“景中堂,你如何看出来,林逸青之为人行事,乃董卓、王莽一类呢?”李绍泉明白了景廉的险恶用心,待得景廉语毕,不等皇太后答话,便立刻开始了质问。
“李制台可知,日本首辅大臣大久保利通,是怎么死的吗?”景廉转身看着李绍泉,“便是为林氏带人行刺身亡,据称林氏亲手斩下大久保之首级,如此行事,董卓王莽只怕亦是难以比肩的。而大久保为日本重臣,林氏竟亲手斩之,其心性可见一般,若重用此日本叛臣,朝中大臣日后有得罪此人者。可能安于位否?若其对皇太后皇上心生不满,做出不臣之事,却又待如何?”
听到景廉说出这最后一句话,朝中大臣有不少人都是面上变色,连一直垂着头不说话的李高阳、宝均和王文绍都抬起了头。
“景中堂所言大谬!须知大久保虽为日本首相。自就任以来,挟持国主,操纵国政,虐害士族,是以四岛愤恨,昔年日本侵掠苔湾。便是此人暗中主使!林逸青斩此人之首,不光是泄日本士族之公愤,亦是雪我大乾死难将士军民之恨!大久保此等奸佞之臣,恶行累累,人人得以诛之!林逸青敢取其首级。可谓忠勇义士,这等勇行,天下少有!景中堂竟比之董卓,林文忠公英灵有知,能安于地下否?天下忠义士子闻知,景中堂又能安于位否?”李绍泉厉声道。
景廉满以为自己的话切中要害,能让支持林逸青的人通通闭嘴,但却没想到被李绍泉借大久保利通的奸臣之名和林逸青是林文忠之后反戈一击。愣是把林逸青说成了天下少有的忠义之士,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他再想反驳。却一时找不出话来,一张脸登时涨得通红。
“是呀!景中堂,你刚才的话,说得大大不妥。”仁曦太后适时的说道,“那大久保乃是大大的奸臣,林逸青杀了他。乃是为天下人除去公害,怎么能说林逸青是董卓呢?这也不挨着啊!”
“这……皇太后说的是!臣……言语不当。还请皇太后治罪!”景廉这时已然没有了刚才的神气,立刻跪下叩首道。
“罢了。景中堂,你平身罢。”仁曦太后在帘后抬了抬手,“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林逸青本是林文忠公之后,杀的又是咱们大乾的仇敌,忠义之心昭昭,不可妄加诟责,按说他杀得了大久保这样的权臣,也杀得了日本国主,可没听说他对日本国主动手吧?这说明他心里是有把尺子的。”
“皇太后所言极是!”李绍泉立刻接道,“林逸青如刺杀日本国主,日本政府必然大乱,则萨人举事定然成功,而其却舍此捷径不走,而堂堂正正决之于战阵,不改日本正朔,可见其有所为有所不为,心性光明磊落,确是难得的义士良将,臣恳请皇太后赐不吝之赏,使朝廷得有用之臣,则国家幸甚!天下万民幸甚!”
李绍泉说着,拜伏于地,连连叩首道。
“列位臣工,可还有什么话要说么?”仁曦太后扫视众臣,问道。
翁叔平眼见身为军机大臣的景廉也败了,不由得焦急万分,正待向自己的门生监察御史孙黎辉使眼色,却不料仁曦太后向他问道:“翁师傅,你是不是有话要说?”
“回皇太后的话,臣确是有话要说。”翁叔平听到仁曦太后点了自己的名,心里一沉,他明知按他的计划,现在不是他发言的时候,但他还是硬着头皮迈步出班。
他知道,林逸青归国一事,今日已成定局,翻是翻不过来了,但他一定要想法子将朝廷给林逸青的好处降到最低才行!
“翁师傅有什么建言?”仁曦太后看到自己那天苦口婆心的那么点拨了一番这位和小皇帝亲如父子的帝师,可他还是要出言反对,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叹息。
“启奏皇太后,臣以为,李制台所言甚是有理,朝廷对林逸青当予以封赏,以嘉其忠义之行。”翁叔平以退为进,拿出了自己的杀着,“不过,老臣以为,林逸青归国之后,当参加科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