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银刀驸马
“知我者。俊辅也。”岩仓具视欣慰的点了点头,微笑道,“看来。我是选对人了,他日能令日本复兴者。必是俊辅也。有俊辅在,我纵然身死,也可安心了。”
听到岩仓具视的话中似有交待身后事的意思,伊藤博文不由得大吃一惊。
“对岳先生何出此言?”伊藤博文惊问道。
“我是主持借兵露西亚的罪魁祸首,俊辅难道还不明白吗?”岩仓具视叹道。
伊藤博文明白岩仓具视话中之意,禁不住垂首叹息起来。
“我来日无多,说不定哪天,便会横死街头。所以,有些事情,我必须要交待给俊辅,我死以后,俊辅可主持大局,使日本转危为安。”岩仓具视接着说道。
“愿闻其详……”伊藤博文说着,声音竟然有些哽咽。
“俊辅,你可知道,我此次借兵露西亚,给露人开出的条件。是什么?”岩仓具视苦笑了一声,问道。
伊藤博文摇了摇头。
“是出让北海道全地给露西亚,换得露西亚出兵十万至二十万。平定西南反乱。”岩仓具视给出了答案。
听了岩仓具视的话,伊藤博文惊得险些跳了起来。
“对岳先生!这……怎么可以!”伊藤博文的脸一时间急得变成了猪肝色。
“先听我把话说完。”岩仓具视摆了摆手,示意伊藤博文稍安勿躁。
“之所以如此,看似代价巨大,其实,这个条件,只是促使露西亚甘心出兵的诱饵。”岩仓具视说道,“不这样许诺的话,露西亚人贪婪成性。怎么肯出动这么多的兵马呢?”
听到这句话,伊藤博文似有所悟。立刻平静了下来。
“前线的战报,你也听说了。露军首战便被萨军歼灭了三千余人,伤亡极重,现顿兵不前,正在修整。”岩仓具视说道,“若是换成别国,首战如此,定会知难而退,无论我国许以何种条件,都不会再想着要出兵,而露西亚则不然,有北海道这块肥肉悬在那里,他们是无论如何也要继续出兵的。”
“我明白对岳先生的意思了。不如此,露西亚绝不肯如此快的出兵,派兵人数也不会如此之多,打起仗来也不会如此卖力。”伊藤博文点了点头,“可是,如果露军真的战胜了萨军,北海道岂不是从我日本版图当中分割出去了?”
“俊辅说的好,这其实是最关键的地方。”岩仓具视眼中闪过赞赏之色,“我们平定了内乱,但失去了北海道大片土地,真要如此,可以说得不偿失,天下之人,非要杀我这卖国之贼不可。”
“是啊!一下子丢掉这么大的一片土地,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啊!”伊藤博文说道。
“但是俊辅,你想过没有,我国当真将北海道割给露西亚,露西亚能顺顺当当的吃下这块肥肉吗?”岩仓具视话锋一转,“其它列强,会眼看着露西亚吃下北海道吗?”
“妙啊!原来对岳先生是这样打算的啊!”听到这句话,伊藤博文恍然大悟,不由得一拍大腿,大声的赞叹起来。
“列强之中,英露乃是宿敌,英国在全球各地皆有利益,露西亚欲要向外扩长,英国处处抵制,昔年露人借乾国内乱之机,以‘兵端不难屡兴’为由,夺取乾国东北大片土地,乾国内外交困,无法阻止,英国见状,则火速同乾国息兵,并伙同法国向乾国提供军火,助其平定内乱,露国闻之,遂不敢再行在东方扩张,遂转向西方,欲要南进夺取奥斯曼之地,英法又联兵支援奥斯曼,遂有克里米亚之役,露国不得其逞,只能息兵言和。”岩仓具视说道,“以现在情势看,露军助我国平定内乱之后,必然依照前约,前来索取北海道之地,或大局未定之时,便派兵进入北海道,亦未可知,英国和乾国听闻消息,你觉得会做何等反应?”
“不论露兵何时进入北海道,英国闻之,必不答应,以我判断,届时英国定会伙同法乾两国一起出兵干涉。”伊藤博文立刻说道,“乾国远东之地尽失于露西亚,无时无刻不想收复,如露西亚占据北海道,则乾国东北之地便陷入露西亚合围之中,是以绝不会答应,英国若要求乾国一同干涉,乾国是一定不会拒绝的。至于法国,虽与英国算不上和睦,但这些年同乾国关系密切,英乾两国走近,法国必然会加处进来,所以应该会形成三国干涉的局面,届时露西亚要面对三国之兵,北海道自然是不敢强占的。”
“只要英乾两国打算干涉,这北海道露西亚便定然是占不去的。”岩仓具视对伊藤博文的分析显然非常满意,“到时候我国可利用列强之矛盾,许诺付出一定款项,赎回北海道,则我日本之版图不但可保持完整,内乱平定之后,便可从容改革,完成维新大业,使日本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未完待续)
ps: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三百八十四章 旧恨新仇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对岳先生筹划之深远,用心之良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伊藤博文听了岩仓具视的肺腑之言,心中激动,眼角竟然有泪花闪动,“我在这里,代天下万民,谢过对岳先生。”
伊藤博文说完,坐着向面前的岩仓具视深深的鞠了一躬,岩仓具视也鞠躬还礼,“我力仅止此,我身故之后,日本的命运,便全靠俊辅了。”
听到岩仓具视话语中满是凄凉之意,伊藤博文劝道:“对岳先生不要这么说,无知宵小,不识国家大计,先生尽可不必理会,平日出行,多多防备,等到大计得成,天下复归太平,先生的苦心,便可大白于天下了,自然不会有人再来找先生的麻烦。”
“呵呵,俊辅,你还不明白吗?现下国民尚不知道实情,一旦以北海道换俄军的密约公诸天下,便是我命归黄泉之时啊!”岩仓具视自嘲的笑了起来,“卖国奸贼,人人得以诛之,那时哪怕天皇陛下想要保护我,只怕也是不能够的了。”
“可是……对岳先生如此为国,却要背负国贼骂名,失去生命,这不公平!”伊藤博文当然明白岩仓具视说的是实情,他心有不甘,握紧拳头,情不自禁的捶起腿来。
“我早年便位列‘四奸’之一,欲诛我者多矣,能活到现在不死,我已经很满足了。”岩仓具视叹道。
伊藤博文知道岩仓具视在说以前的往事,那是万延元年,幕府大老井伊直弼遇刺身亡。岩仓具视借此机会,提出“公武合体”,改善朝廷和幕府的关系,他安排将军德川家茂与天皇的妹妹和宫亲子内亲王结婚。反对幕府及开国的武士认为岩仓具视在支持幕府。岩仓具视因而被尊攘派视为寇仇,列为所谓“四奸”之一,先是要朝廷驱逐他。接着甚至要派武士刺杀他,岩仓具视因而被迫离开朝廷。到京都郊外隐居当了和尚,方保得一条性命。
伊藤博文知道岩仓具视已然有了必死的觉悟,事情发展到了现在,已然无可挽回,只有叹息连连。
“俊辅,你这一次帮我在天皇陛下面前进言,促成此计,我很感激。但是。这件事对你的声誉来说,损害也是太大,所以从现在开始,有关这件事的方方面面,你都尽量不要参与了。”岩仓具视说道,“陶庵一直激烈反对此事,但以他的聪明,日后是会想明白的。陶庵可为你的强助,现下我让他赋闲,也是为了保护他的名誉。因为毕竟将来需要你们来收拾这个残局。斧钺加身的事,便由我来承担吧!”
听到岩仓具视的最后一句话,伊藤博文终于流下泪来。
“俊辅不必如此。人生在世,终有一死,能为国而死,幸事也。”岩仓具视交待完毕,感到一身轻松,看到伊藤博文流泪,笑着说道,“当年会议征韩时,南洲先生都有必死的觉悟。今日,该轮到我了。”
伊藤博文想起当年西乡隆盛因征韩之议被否决而一怒辞官回乡的事。想到这场战争的结果,很可能是西乡隆盛和岩仓具视这一对维新重臣全都同归于尽。不由得慨叹不已。
大阪,萨摩军参谋本营。
当林逸青来到西乡隆盛的房间时,赫然发现西乡隆盛正在那里写字。
西乡隆盛并没有发觉林逸青的到来,全神贯注的挥毫疾书。侍立于西乡隆盛身旁的桐野千穗看到林逸青不解的样子,冲他微微一笑。
林逸青缓步上前,来到了西乡隆盛的身边,此时西乡隆盛刚好写完,正立于书案前欣赏自己的作品。
林逸青看到长长的宣纸上,写着这样一首诗:
“酷吏去来秋气清,鸡林城畔遂凉行。须比苏武岁寒操,应拟真卿身后名。欲告不言遗子训,虽离难忘旧朋盟。故天红叶凋零日,遥拜云房霜剑横。”
在这首诗中,西乡隆盛以苏武、颜真卿自况,并且虚构了在红叶凋零之时,朝着东京的天皇遥拜,然后“杀身成仁”。从这首诗看,他对如此葬身似乎是非常陶醉的,甚至有些不能自已。
林逸青正自奇怪,西乡隆盛却突然问道:“瀚鹏,你可知这首诗的来历?”
“南洲先生此诗名为《蒙使于朝鲜国之命》,当是朝廷大议征韩之时,先生所做的吧?”林逸青一看诗名,便猜出了个大概,立刻答道。
“正是。”西乡隆盛长叹一声,点了点头,“今日在街上,偶蒙孩童赠以红叶,心有所感,往事历历在目,遂将这首旧诗又写了一遍。”
“当年朝廷若纳先生征韩之议,便不会有今日之事。”林逸青明白西乡隆盛在想什么,说道,“朝鲜说不定已然并入日本版图,士族得有生计,也不致流血千里,外兵纷扰了。”
林逸青熟悉历史,知道当年西乡隆盛为给天下士族谋出路,积极倡议征伐朝鲜,并不惜自己杀身成仁的往事,是以说了这样的话。
如果当年西乡隆盛的征韩之议得以通过,日本在当时出兵朝鲜,朝鲜未必能挡住日本的侵略,而朝鲜背后的天朝上国,也未必能够再来一次抗倭之役。而西南战争,也不一定会打成现在这个样子。
日本近代所谓“征韩”的论调,并非在明治维新后才有。在江户时代,朝鲜和日本存在着“互通信义”的对等交往,然而随着日本主义的抬头,当时的部分学者却虚构出一种朝鲜服从于日本的想象。到了幕末时期,幕府日益没落,列强开始冲击日本的国门,日本的知识分子普遍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作为解决本国危机的手段,就有人提出向海外用兵,获得与列强对峙的资本,朝鲜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另一方面,部分人又以日本主义为思想武器,强调日本的神圣性、优越性。歪曲和神话历史,证明日本对朝鲜进行“征伐”的传统性和合法性。
日本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派出的第一个对朝外交团于明治元年11月6日到达釜山的草梁倭馆。其目的是向朝鲜通告日本国内政权更替以及“御一新”的情况。使团仍由在旧幕府时代一直负责对朝事务的对马藩具体负责,使团八日与朝鲜方面的负责官员会面。然而朝鲜提出。无法接受日方文书中诸如“天皇”、“敕”等用语,他们坚持认为:“皇是一统天下,率土共尊之称,虽行之贵国,而贵我间往来书中,则交邻以来,未有之事。如此句,决不可受。”朝鲜坚持要求日本修改文书。而日方也坚持不肯修改,交涉陷入僵局,使团在朝鲜逗留了将近一年,也未能使朝方改变立场,最终只能悻悻而归。——交涉的失败,关键在于双方对国际秩序的理解完全不同,日方已经接受了近代的国际秩序观念,而朝鲜仍然固守以天朝上国为中心的夷夏秩序。因此,日方文书上的“皇”、“敕”等语,自然会被朝方认为是对其所尊奉的天朝皇帝的不敬。是其不能也不敢接受的。
之后,日方又派遣外务权大录佐田白茅、少录森山茂等前往朝鲜,催促朝方回复日方的国书。然而仍然不得要领。明治五年9月,借着废藩置县,外务省收回了长久以来由对马藩代理的对朝交涉权,并接收了原由对马藩管理的釜山草梁倭馆,改名为“大日本公馆”。草梁倭馆其实并非对马藩的产业,而是归朝鲜所有,不过是由于与对马有传统往来,所以一直允许其使用,供对马藩的职员和商人居住而已。而外务省却将旧对马藩的职员清退。改由外务省的官员接管。这刺激了朝鲜方面,产生对日本的不信任感。朝鲜国内的反日情绪开始高涨,出现了排日行为。
明治四年岩仓使节团出国后。同行有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山口尚芳等政府高级官员。在国内留守的则是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参议西乡隆盛、板垣退助、大隈重信、江藤新平、后藤象二郎、大木乔等人。在开始讨论所谓“征韩”之时,岩仓使节团还没有全部回到日本,因而最初的讨论主要在留守政府中展开。
在朝野一片喊打之声中,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决定了阁议的主题:将对朝交涉视为“关朝威,系国辱”的重大问题,认为朝方“将我目为无法之国”,自然导致“不虑之暴举”,而“我人民将遭受何样的凌辱,其势难测”,因而准备对朝鲜加以“断然出师之御处分”,派遣“陆军若干,军舰几只”,保护在韩日本人,并命令九州镇台随时保持戒备。在此军事压力下,派遣使节,“以公理公道,必然达成谈判”。也就是说,日本准备开展炮舰外交。
板垣退助完全支持这个方案,他主张迅速派出陆军一个大队,保护在韩日本人。阁议的整个倾向也倒向此。然而西乡隆盛却表示反对,他认为:“今若忽然向朝鲜国派遣陆海军,保护吾臣民在彼地居留者,朝鲜之吏民见之,怀疑惧之心,必曰:‘日本国谋划呑噬朝鲜国。’由已启其端,是违吾朝廷当初对朝鲜国之徳意,宜停止派遣陆海军,先派遣全权使节,以公理公道晓谕朝鲜国政府,使彼政府自悔悟其过。”西乡隆盛自己要求作为全权大使赴韩,去“晓谕”李朝政府。
8月16日,西乡隆盛去三条实美的家中与其商谈,次日他给板垣退助的信中详细叙说了自己是如何与三条实美辩论的:“此时决非立即开战之时,战争应分两步走。今日之势,从国际公法追究,虽亦有可讨伐之理由,然彼尚有辩解余地,且天下人更不知底里。今我丝毫不抱战争之意,仅责其轻薄邻交,且纠正其前此之无礼,并示以今后拟厚结邻邦之深意。本此宗旨派遣使节,彼必不仅气势凌人,甚至将杀害使节。其时,天下人皆将奋起而知其应予讨伐之罪,非至此地步不能了结。此事则思乱之心转向国外,移作兴国之远略,此固无庸申论。”
“派遣小弟(西乡)之事,若在先生处(板垣)处犹豫不决,必将又拖延时日。敬希出面干预,排除异议。舍此,则断难实现开战。故用此温和之计,引彼入我彀中。必将带来开战之机。倘以余在此举中万一遇难为不妥,而生姑息之念,则于事理不合矣。吾身已十去*,余年不多,敬祈俯允所愿。”
西乡计划的目的也是十分清楚,将“思乱之心转向国外,移作兴国之远略”,而当时“思乱”的就是因特权逐步丧失而不满的士族。利用这些武士去实现“兴国远略”,无疑内可平息士族对政府的不满,外可从军事冒险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然而,西乡所没有想到的“横生枝节”却发生了。9月13日,岩仓具视、伊藤博文、山口尚芳等人回国。反对立刻征韩的大久保、木户等人,开始以岩仓为核心,公开提出异议。几次会议上,双方的意见有如平行线一样,不可能有相交。
双方一直吵到10月22日,西乡、板垣、副岛、后藤四人到岩仓家中。要求其上奏十五日的会议决定。岩仓说:“予与三条公意见不同,此卿等所知者。今予为太政大臣代理,不能不将予之意见亦奏上。故予欲将两说一并上奏。听待御裁可。卿等暂待敕答之降。”西乡与之激烈辩论,西乡说:“此事既由三条公内奏,已有御裁降下。今如付之再议,恐有虞圣意。对此,如何考虑?”岩仓答:“即便御裁降下,余将以己意见进谏,中止派遣使节。”西乡被其激怒;“阁下之言既已至此,我等便与阁下无话可说。”然后,愤然离席。次日。西乡就递交了辞表。
10月23日,岩仓将十五日的决议和自己意见一并上奏。请求天皇亲自裁决。他本人的意见为:“今臣奉使复命,尚无暇详细报告。而遇内阁遣使朝鲜之决议。臣窃思之,维新迄今仅四、五年,国基未坚,政理未整,治国之具似备而告警之虞难测。今日之时犹未可轻图外事也。虽然,朝鲜国与我修邻好,于兹数百年,彼加非礼于我,我岂能默然受之?且遣使之事,业已初步决定,臣亦然之。至于派遣日期,则不可不详审缓急步骤。若彼顽固不化,不加礼于我国使节,则我不可无对策;若我无对策,有损于我国权也。且彼已显露端倪,故遣使之日即决战之时。此乃军国大事,不可不深谋远虑也。……伏冀陛下深察事之本末、势之缓急,圣断之。臣具视不胜激切屏营之至。昧死上言,诚惶顿首。”天皇表示:“是国家之大事也。朕熟思之,明朝答之。”
10月24日,天皇以敕书的形式,告知采纳岩仓的意见:“朕自继统之始,体先帝之遗旨,誓尽保国安民之责。赖众庶同心协力,渐至全国一致之治体。于是整国体,养民力,以期永远之成功。今嘉纳汝具视之奏状,汝宜奉承朕意。”赴韩使节一事被无限期延期。同日,板垣、后藤、江藤、副岛四人也提交了辞表。“征韩派”五参议的辞表被立刻受理,允许五人辞职。10月25日,岩仓和大久保开始重新组建内阁,将伊藤博文和胜海舟补任为参议,政府中枢进行了大换血。——这一事件即是“明治六年政变”。
西乡隆盛等人的下野引发了极大的震动。天皇在25日和29日两次向近卫兵下达敕书,要求:“汝众决勿怀疑念,应一如既往,克尽职守。”并且还亲自召见篠原国干等将校,进行劝慰。然而近卫兵尤其是萨摩出身者,还是有数百人辞职。“辞职而去者甚多,近卫士官因此几成一空。”
明治政府的政策逐步削除了士族的特权,引发了士族的不满;而西乡和近卫军官们的下野,使得对政府不满的士族们拥有了精神领袖和实战指挥官,这让不平士族们拥有了基层和高层相结合的可能。时局发展到这一步,战争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而林逸青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扩大了这场决定日本“基本盘”的战争的规模和烈度而已。
而俄军的介入,也是在林逸青意料之中的,甚至可以说,引诱俄军参战,也是这个庞大计划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此时的西乡隆盛,自然不会知道林逸青内心深处的想法,他现在所想的,则是同岩仓具视的旧恨新仇。
“瀚鹏,你得到的消息确实吗?”西乡隆盛又问道,“确是岩仓具视主持的借兵露西亚,并许诺事成之后将北海道割让给露西亚的吗?”(未完待续)
ps: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三百八十五章 讨贼密诏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消息是确实的,因事关重大,是岩仓具视亲自同露西亚皇帝派来的专使谈判,并订下了密约,虽然岩仓具视和露西亚人对密约的内容严格保密,但我方志士冒死打探,总算知道了密约的主要内容:其一,是露军出兵十万人至二十万人,助政府平定内乱;其二,是政府割让北海道全岛给露西亚,以为酬谢之资;其三,是事成之后,日露两国结盟,露西亚助日本夺取苔湾,朝鲜,琉球。”林逸青说道。
听到林逸青说出密约的内容,西乡隆盛面色变得阴沉起来。
“现下我们的人还未见到密约文本,但这内容是从皇宫内得到的,所以其真实性不容怀疑。”林逸青说道。
“竟然是从皇宫里得到的消息,瀚鹏为了我们的勤王大业,当真是竭尽全力啊!”西乡隆盛感叹起来。
林逸青听了西乡隆盛的夸奖,心中暗暗苦笑。
如果西乡隆盛知道他是从谁那里搞来了情报,只怕会吃惊得把眼珠子都掉出来吧?
“这等苛刻条约,他岩仓具视也敢接受。”西乡隆盛的声音里透着愤恨,“当年阻我征韩大计,现在又和露西亚订立如此密约,当真是欲要将我逼上绝路啊!”
“岩仓逆贼如此,我等当有以报之。”林逸青正色说道。
“瀚鹏难道打算再去一次东京,象对付甲东那样,将此贼的头取来给我?”西乡隆盛盯着林逸青,有些担心的问道,“他们现在一定会严加防范,如此太过冒险。”
“呵呵,砍下此贼之首级。并非难事,只是太过便宜了他。”林逸青笑道,“而且正如大将军所言。现在去的话,有些冒险。纵然我没有事,麾下健儿或有折损,也是不好,所以斩首之事,还是免了。”
“那瀚鹏打算如何应对?”西乡隆盛又问道。
“只要将其和露人签定之密约内容公诸天下,不消我们动手,自会有志士前去取其性命。”林逸青给出了答案。
“办法虽好,但条约之文本没有公开。天下人难以取信。”西乡隆盛道。
“那我们就想法促成条约文本之公开。”林逸青说道,“密约公开之日,便是岩仓逆贼授首之日。”
“瀚鹏欲用何法,促使密约公开呢?”西乡隆盛问道。
“先在外国报纸透露消息,然后以兵势相迫,集中兵力,狠狠打击露军,使露军知难而退。”林逸青说道,“列国得知消息,必然会向政府及露人询问。政府无论如何作答,总难自圆其说,露人欲要使自己师出有名。也必然公开密约内容,以撇清自已的干系,如此则奸谋大白于天下,露人野心亦昭于列国,列国必当干涉,则政府为摆脱困境,当与我们和谈,则大事成矣。”
“此计甚好,便如瀚鹏所言实施好了。”西乡隆盛点头道。“此为兵战之外,舌战之法。只要争得天下人心,纵然兵势不利。也不用害怕了。”
1...132133134135136...6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