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当王爷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月关
拓拔嫣然说了半天,见他一声不吭,不禁气道:“你心虚了是不是?要不然怎么一言不发?”
朱让槿无奈地道:“心虚什么呀,我的意思是,我的乖乖嫣然,长了一副七巧玲珑心,叫人摸不透、猜不着……..”。
“你还狡辩!”
朱让槿连忙又闭口不语了。
就在这时,一个笑声道:“哈哈。拓拔姑娘又在欺负二王子了?这世上,也只有你能整治得他哑口无言了”。
只见一个身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地壮年男子大笑着走来,后边跟着一个服饰相似、但是颜色鲜艳、头戴鸡冠帽的女子。
这男子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一绺头发,称为“天菩萨”,又以青蓝色棉布缠头,在左前额留出一个高高的尖角,称为英雄结。左耳穿针,戴了一只硕大的金耳环。虽说此时天气仍很炎热,可是这人肩上竟还斜披了一块披风似的粗毛毡,竟是一身彝人装饰。
他的年纪要比朱让槿大的多,大约三旬上下。不过彝人以无须为美,从长须起就一根根拔去,所以下颌光洁溜溜,看起来也年轻了许多。
朱让槿如见救星。连忙喜滋滋地迎上前道:“吉潘瓦西,我地好兄弟,你总算及时赶到了”。说着与他拥抱了一下,然后又向后边地彝族女人微笑着打了声招呼,那是瓦西的妻子吉古阿加。
吉古阿加斜披毛毡,下着百褶长裙,由于她地丈夫吉潘瓦西是土司之子,身份尊贵。所以按照身份越尊贵,裙折越密的规矩,她的长裙布满层层皱折,同时紧拖地面,行走时尘土飞扬,这才显的身份贵重。
“我接到你的消息,就日夜不停地赶来了,好兄弟。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吉潘瓦西笑吟吟地对朱让槿道。
吉潘瓦西和拓拔嫣然彼此也认识。所以笑着打了声招呼。他前几年曾经生过一场大病,部族里地巫医没有治好。眼看就要命丧黄泉了,是恰巧游逛至此的朱让槿让随身的郎中给他医好了病,彝人性情豪迈,有恩报恩,从此视朱让槿为异姓兄弟。
朱让槿把事情简要说了一遍,然后说道:“我知道你去过凌宵城和九丝寨和他们做生意,对入山的路径一定了解,王兄现在陷在他们手中,靠朝廷大军硬攻的话,王兄一定性命不保,所以我才希望你能和我同行,见机行事,或许有机会救我王兄出来”。
吉潘瓦西一听面有难色,犹豫半晌才低声道:“好兄弟,你王兄被抓地消息我还不知道,不过都掌蛮人又同朝廷作对的事在各山各寨都传开了,土司老爷们大多存着……..咳咳,那种心思,我若出面助你,我们的部落会被人孤立……..”。
朱让槿垂下眉来,轻轻叹了口气,拍拍他肩膀道:“我明白,让槿不会让兄弟为难的,我另想办法,你不要太为难”。
吉潘瓦西犹豫片刻,咬了咬牙道:“好吧,我陪你去,不过……..我不能公开露面,你给我一套汉人地衣服,不要叫人知道吉潘瓦西跟在你身边就行了”。
朱让槿大喜,拥抱了他一下道:“这个好办,嫂夫人就先住在王府吧,我一定叫人把大嫂照顾的无微不至”。
吉潘瓦西看了眼拓拔嫣然,朱让槿会意地笑道:“嫣然是我的红颜知已,唯一的红颜知已,她那里你应该放心才是”。
拓拔嫣然虽爱和朱让槿使小性儿,不过公开场合倒还知道保持他的面子,忙也巧笑嫣然地道:“是呀,你放心好了,我今天压根儿就没见过你们夫妻来王府,呵呵呵,这样总该放心了吧,阿黑哥”。
蜀地百官内部对于议和还是作战,招抚还是讨剿始终争论不下,有的官员以蜀地难行,叙州多凶险,昔年二十万大军不能进山半步为由,建议可暂时答应都掌蛮的条件。一切以释回世子为前提,再徐图后计。
反对者则认为一旦答应,都掌蛮在叙州一带就等于画地为牢,俨然便是国中之国,朝廷再想出兵,道义上就造成被动,出师无名了,而且其他土司部落如果有样学样。从此蜀境再无一天安宁,所以应剿抚并用,可以许以重金、土地和官职,以赎回世子,同时以强大的武力压近,使都掌蛮放弃太过份地条件。
双方争执不下,不过一个基本共识却都是一致的,汉人退出叙州。让都掌蛮如同自成一国,这是决对不可能的,就算蜀王答应,朝廷闻讯也绝不会同意,都掌蛮提出这么过份地条件。十有**就是留着给朝廷讨价还价,以便狮子大开口,要个高价。
杨凌早料到这么坐在这儿单方面讨论根本不可能有个结果,这么故意公开议政只是因为初掌大权。免得给人一种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的感觉罢了。
他坐在上首,左右捧着黄绫包裹的尚方剑和钦差印信,静待双方争的不可开交时,这位钦差大人才砰地一拍桌子,决断道:“打不打,先出马。我们在这儿商量出一百个主意来,也得都掌蛮人肯答应才行。一味的在这里谈,那不是纸上谈兵吗?
都掌蛮人在哪儿?在叙州地深山老林里!你们双方地意见。本钦差已经记下了,待到了叙州,摸清都掌蛮人的底限才能有所选择。本钦差现在宣布,由都指挥使李森带大军七万,立即开拔叙州。
那地方险峻狭窄,派去一百万军队,能直接和都掌蛮人交战地也不过两万人,七万大军绰绰有余了。同时本钦差和二王子、布政使参政封大人、成都同知伍大人赴叙州。布政使安大人、按察使陆大人留在成都主持大局。
随行的人有布政使衙门、有成都知府衙门的人。最重要的是蜀王次子也随军同行,大家还能有什么意见?于是争执的双方唯唯退下。杨凌一看,拂袖喝道:“即刻启程开拔叙州,文武官员各司其职,有延误本侯军令者,杀无赦。退堂!”
七万大军要从各处调集,军令下达,军队自行前往叙州待命,由成都府出发的军队不过才一万五千人。不过这一万五千人,也是浩浩荡荡,尤其后队还拉着一门门大炮,看着吓人,可当地有见识的官员士子们却看的大摇其头:
这位钦差还当是在北方打鞑子呐?都掌蛮人地住处险要无比,士兵们行路都困难,这些重达千斤的大炮他要是能运进山去一门,那也是奇迹了,至于对那些天地生成的堡垒,悬崖峭壁构成的险关有没有作用,更是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杨凌却满不在乎,根本不管旁人怎么看他。大明自打立了国,和都掌蛮就跟一对冤家似的,打了一百多年地仗了,名将不知派出过多少,军队最多出动过二十五万,也没奈何得了人家。
没别的原因,既不是都掌蛮人有犀利的武器,也不是他们有了不起的智者,这伙蛮人虽然骁勇,以一当百还是夸张了点,真要是打仗,三五万兵也就够了。
问题是那里穷山恶水,任你名将用兵如神、手下雄狮百万,真打起来只有在后边摇旗呐喊地份儿,就说九丝城前那条长达三十余里的羊肠小径,派上几百人在草丛灌木中不断偷袭掩杀,你的大军就无法通过。
名将的谋略,无敌的大军,在这天地之威面前,在这鬼斧神工般的杰作面前,只能铩羽而归。任由那些衣着破烂的象叫花子,文明还处在愚昧无知状态的蛮人在山中逍遥。
杨凌要地就是给人一种假象,一种他的战略和其他曾经围剿都掌蛮人并无不同的假象,以轻慢其军心。至于杨凌的神机妙算、出其致胜的方法,仍在酝酿之中,他需要柳彪尽可能多地情报,才能对症下药,想出应付的办法。
宋朝时大军尚未出征。皇帝先画出一张阵法图来,交给统兵将领按方抓药,在当时无论是军中将领还是朝中百官,没有人觉的有什么不对,可是看在杨凌眼中,不免荒谬异常。
到了前方战场,敌我兵力不能预测,交战地点不能预测。敌人地战法不能预测,士气军心乃至天气等等统统不能预测,非要按照事先画好地阵图作战,如此拘泥不化焉能不败?
在当时情报系统极其不发达的情况下,将帅出征之前先制订具体地战策战法,杨凌认为同样是不负责任,所以丝毫不为自已身为主帅,大军开拔尚无具体战略而不安。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大军离开两日,三骑快马从京师风尘仆仆赶到成都,在钦差行辕只停了片刻,又打马如飞,直奔叙州而去。
杨凌到了叙州先安顿下来。伍同知负责军需辎重,前期他是最忙碌的人,和钦差打声招呼,也自去安排粮草了。
李森则排布先后赶到地诸军。安扎营寨,架设沙盘,了解附近诸县都掌蛮人的情形,与军中将领议事,忙的不可开交。
柳彪听说杨凌到了,便立即赶来相见,待杨凌的亲兵将他引入杨凌的大帐,柳彪见杨凌一身轻柔白袍。丝巾束发,风度翩翩,直如文人雅士一般,丝毫不见一点将军气质,但他背后却站着一个全身戎装的小校。
柳彪拱手向杨凌道:“参见大人”。
“坐,坐,不要客气,看你的模样。这几天奔波劳累。辛苦你了。尝尝这峨眉竹叶青,形似西湖龙井。味道却别有不同,先润润喉,提提神再说”。
“是,谢过大人”,柳彪笑嘻嘻地应了,接过杯茶来喝了一口,忽地感觉杨凌背后那小校有些眼熟,看着他的眼神也不同寻常。
柳彪仔细回看了两眼:好俊俏地小校尉,唇红齿白,柳眉杏眼,就象个年方二八的大姑娘。柳彪眼前一亮:大人这是从哪儿寻摸来的,达官贵人多好男风,大人莫不是女色品够了,也想试试娈童的滋味儿?
那时好男风是种时尚,并不受时人鄙视,所以柳彪只是坏笑着想想,不料那个俊俏的大小伙子见他瞅着自已,忽地抿嘴一笑,对他眨了眨眼睛。
这一笑可就女人味儿十足了,柳彪忽地瞪大了眼,“噗”地一口茶喷了出去:“这……..这不是宋总兵吗?”
柳彪愕然道:“宋大人不是留在成都了么?没听说狼兵也来叙州呀”。
杨凌回头看看宋小爱,呵呵笑道:“连你也瞒过了?那就好,先不要说出去。狼军在十万大山中行走如履平地,在这地方想必也能派上用场,至少总比咱们地官军更擅于山地战、丛林战,这是我的一支奇兵,怎么用还没想好,就等你的消息了”。
柳彪定下神来,这才苦笑道:“卑职的人,当然不会特别注意探听大人您地消息,不过您的行踪我们一直在意,能瞒过他们的耳目,大人这手保密功夫也够厉害的了”。
他呷了口茶,放下杯子,将手下搜集来的情报综合了一下,对杨凌一一叙说起来,杨凌一边听,一边在纸上随意地记下要点:举凡都掌蛮集中居住的地点、部落的分布、村寨的构成,男女老幼地大致比例,喜欢食用的食物,风土人情,民族习惯,甚至过些什么节日,以及宗教信仰,这些以前剿抚都掌蛮时,将军们不甚注意的问题,杨凌都事无巨细,绝不露过一点。
“他们原本居住在附近的戎县、介高、珙、筠连、长宁、江安、纳溪六县之间,与汉人冲突后,便大掠四方,杀死数百良民。抢劫了许多粮草,更有人趁机奸淫妇女,随后向都都寨、凌宵城、九丝城等险要处聚拢,不过世子被扣押后,他们似有所恃,认为官兵不敢伤害他们,而地里的庄稼已几近成熟,需要收割。所以许多人已返回村寨”。
“除发都都寨、九丝城、凌宵城等几处险要,大人已知其详外,屯集有都掌蛮重兵的还有僰王山,唐宋时,在该山主峰黑帽顶的半山腰建有石头大寨一座,此寨围山而建,巨石为墙,高约丈余。城内面积百亩之多,设大寨门,小寨门,故此又叫石头大寨。
此山四面陡绝,山下无路。惟西关口与插旗山之间有一条隘道可上,上山小路两侧巨石城墙伸延数百米,可谓易守难攻……..”。
杨凌逐一记着,现在只是听柳彪口述。他心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军驻扎下来后,必得先与蛮人联系,看看如何救出世子,如果谈和不成才能动兵,所以他也不甚着急,只管方方面面全都了解下来,以备不时之用。
“你说都掌蛮以铜鼓为财富?他们不使用金银么?”杨凌停下笔。好奇地问道。
“不,金银恐怕在所有部族中都是一样珍贵地财物,不过就象乌斯藏人以牛羊多少来表示他们地财富一样,都掌蛮以铜鼓来表示,一面上等大铜鼓价值白银二百两,可以换耕牛千头。
都掌蛮人饮酒作乐要击鼓,拜神祭祀要击鼓,领兵作战还是要击鼓。所以铜鼓在他们眼中不但是财富的象征。而且代表权力、代表幸运,代表勇武。家中若藏有三四面大铜鼓,在部落中便地位崇高,人人敬畏。
都掌蛮人瞧不起汉人,不过却唯独对诸葛亮敬畏异常,认为他是不可战胜地天神,于是便把代表他们勇武和战力的铜鼓称为诸葛鼓。”
杨凌沉吟着记了下来,柳彪又道:“都掌蛮信奉的神明是蛙神,就是青蛙,他们拜神的仪式就是穿上特制的衣服,模仿青蛙地动作跃动,向蛙神祈福。很多悬崖峭壁上都留在他们绘制的巨幅蛙神像,卑职见过一幅,陡壁千仞,就算以绳索系下,要绘下这么大一幅画,也不知要费上多久的功夫,他们对蛙神的崇拜可见一斑”。
这些杂杂碎碎的东西,杨凌也不知道哪些用得上,哪些用不上,不过他先一一记载下来,对于都掌蛮人的性情脾气了解越多,对对手了解越多,总是能够多操几分胜算的。
杨凌道:“都掌蛮有数千座村寨,散落在周围诸县,最大的村寨才百余人,然而每逢战事,却能迅速聚集,而且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这个部族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听说他们地族长姓阿(读音为哈)?”
柳彪道:“是,其实蜀地各部族,比如羌、彝、苗、乌斯藏等族,百余年来和汉人杂居,接受汉人学问,许多已经汉化了,被称为熟番,居住在偏远山区的,野性难驯,还时常出山劫掠汉人村寨,被称为生番。而都掌蛮却是其中的异类,始终独处寡居,不与汉人来往。
不过这个不相往来,是指他们不同汉人混住交往,极为排斥汉人,但是对于汉人的许多东西,他们却非常喜欢。据卑职调查,他们的大酋长阿大,曾派人购买了大批地瓷器和丝绸,而且见到朝廷官员出巡的仪仗也十分羡慕。
有投靠他们的汉人流民拍马奉迎,教唆阿大酋长学习汉人称皇称帝的,每每出巡,现在乘坐四驾地马车,身穿绣龙的衣服,头顶也撑着黄罗伞盖,沿途敲锣打鼓”。
柳彪忍住笑道:“不过阿大觉得皇帝听起来不如大王威风,所以便令族人称他为大王,而不愿称皇帝。他传下命令时,也不叫圣旨,叫大王旨”。
宋小爱“噗哧”一声笑出声来,杨凌听到这里,也忍不住失笑,就在这时,门外有人高呼道:“圣旨到,杨凌接旨!”
杨凌吃了一惊,不及细想。连忙整衣出帐,只见三匹骏马上风尘仆仆的三名骑士,肩上插着军驿特制的十万火急肩旗,朱让槿、布政使参政封大人等莫名其妙地随在后边。
杨凌心中一沉,京里出了什么大事了?
他急匆匆走上前,撩衣跪倒,扬声道:“杨凌接旨”。
中间那名骑士解下肩上黄绫包裹,取出圣旨。徐徐展开,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威武侯、柱国上将军、内厂提督杨凌,奉旨巡幸天下。
时有倭寇夷盗袭扰南疆海域,卿以六省之军,当虎狼之师,被甲执锐,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弹指克定。扬我威风,功名赫赫,朕甚嘉之。放眼朝野,朕欲擢智勇付之内外事者。莫如卿也。
爱卿输诚效力,有劳于国。卿妻韩氏,举止大家,温婉恬静。贤良淑德,持家有度……..”
杨凌悄悄挪了挪发麻的膝盖,心中暗道:“他妈的,这肯定不是皇上写的,不知皇上怎么想的,这大概是要赏我了,前边这么多废话!”
马上骑士换了口气,继续道:“今卿妻韩氏喜诞麟儿。聪颖可爱,人品俊秀,朕甚喜之,收为义子……..”。
杨凌脑袋轰地一声,身子好象忽然飘了起来:“幼娘生了,幼娘给我生了个儿子!”杨凌欢喜地只想高呼雀跃,下边说些甚么,全然听不到了。只觉耳鼓嗡嗡的。好似喝了二斤烈酒。
马上骑士犹自道:“卿之功劳,莫以复加。今改封一等侯,使彼列土分茅,世享国恩。卿妻韩氏,加封一品诰命夫人。卿之爱子,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尔之子孙即朕之子孙, 朕之子孙享万年之福,尔之子孙享万年之乐,与国同休,煌煌天语,载在敕书,共同遵守。钦此!”
杨凌原来虽是侯爵,但是却不能世袭,如今升为一等侯爵,这侯爵之位就能世袭罔替了,莫看只是有等无等的区别,那可是登天也难以逾越的一步,周围官员闻听都惊羡不已。
至于韩幼娘,杨凌被封为柱国上将军时,就是一品了,但是这个一品夫人却不是诰命,诰命可是有敕书、有官袍、有俸禄的,待遇地位自然不同。
最不得了的就是他那个还没看见啥模样的宝贝儿子,虽说是世袭的小侯爷,可是老爸还健在,他是没有任何爵位官职地,如今被皇上收为义子不说,妈还不会叫呢,就成了五品武节将军,虽是散职,却是吃朝廷俸禄地。
前些日子还传说杨凌有失圣宠呢,这恩宠之隆明明是无以复加呀。杨凌根本没看到众人复杂的眼神,听完了圣旨茫茫然半晌跪在那儿不动,一颗心早飞回北京城,飞回侯爷府,想着自已地爱妻和娇儿了。
对这位天子第一宠臣,传旨的京差可不敢得罪,见他不接旨,那锦衣卫跳下马来,笑吟吟地上前搀扶,笑道:“恭喜侯爷,请侯爷接旨吧”。
“啊!”杨凌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双手接过圣旨,说道:“谢皇上宏恩!”杨凌接旨站起,那锦衣卫又道:“皇上给干殿下起了个名字,皇上说,他这名字起的好,大人要给儿子起名儿可以,可这落籍时可得写皇上起的名儿”。
杨凌刚刚回过神来,一听这话可坏了,上回皇上想要江山一统,朱寿万年,就顺手给自已弄了个叫万年的表字。这位皇上办事可有点不靠谱儿,不知道这回给儿子又起什么名了?
杨凌提心吊胆地道:“是,臣遵旨。只是不知,皇上给臣地儿子起了个什么名儿?”
那个锦衣校尉吸了吸鼻子,神情怪异地道:“皇上盼着干殿下早日长大成人,能够为国尽忠,所以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杨大人!”
…………....
“杨大人,恭喜恭喜”,四周官员一拥而上,满脸艳羡地拱手称贺了。
“啊啊,多谢多谢,同喜,同喜”,杨凌哭笑不得,一一还礼,只觉浑身别扭。





回到明朝当王爷 第300章憋屈县令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当王爷最新章节!
第300章憋屈县令
杨凌在侍卫陪同下,探视了军营,召见了当地官员,又在附近村庄农寨走了走,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每到一处,闻听杨钦差喜得贵子,当今皇帝收为义儿干殿下的官员们都不免阿谀奉承一番,杨凌听到‘杨大人’三字总觉的浑身不自在,想必幼娘在家里也是啼笑皆非吧?
这其中最有创意的还是狼兵总兵官宋小爱的贺辞:“恭喜杨大人喜得杨大人”,倒是逗得杨凌放开胸怀,哈哈大笑起来。
经过两日的了解,从不按常理出牌的杨凌,心中对于平叛已经暗暗有了一番计较。他甫到叙州时,就已安排当地与都掌蛮有往来的货贩进山送达消息,请都掌蛮派人与朝廷议谈,迄今还没有消息送回来,现在看来动兵的可能大增,杨凌准备召集文武官员议事,总得内部先统一了步调再说。
杨凌刚刚赶回营寨,还没等他传令聚将升帐,伍汉超便急急行来,拱手说道:“大人,请速回帐,柳大人有要事相禀”。
宋小爱也混在杨凌的亲军中,见伍汉超说着话,眼睛向自已扫来,便把下巴一扬,给他来了个冷颜以对,伍汉超不禁尴尬地笑了笑。
这两天杨凌喜得爱子,又不必象怜儿产子时那样遮遮掩掩,所以心情畅快,极是高兴,见这对小冤家拗气的模样,他的心中不禁在些好笑。这两天伍文定忙着督运粮草,还没腾出空闲来,他准备抽空再找这位倔大人谈谈。
小伍、小爱两人虽然正在拗气,不过明显看出彼此的爱意不减,偶尔发发小脾气未尝不是一种情趣,他也懒得出面调和,症结既在伍文定那儿。总得先解决了这老家伙才成。
杨凌下马,把马鞭丢给亲兵,对伍汉超道:“知道了,叫文武官员马上到我的大帐,本官要聚众议事”,说完带着宋小爱疾步直奔自已的营帐。柳彪见了杨凌连忙拱手道:“恭喜……..”。
杨凌赶紧打断道:“同喜同喜。可是探听到都掌蛮的重要消息了?”
柳彪摇头道:“卑职急急赶来,是因为听到一些对大人不利的消息,如果消息已传入山中。恐怕对世子十分不利”。
杨凌神色一紧,忙问道:“出了什么事?”
柳彪道:“现在到处都在传说,杀人如麻的杨砍头来了四川,软禁了蜀王,剥夺了他地军政大权,要对都掌蛮用兵动武,甚至屠族。卑职秘密抓了几个人,审问之下。传播消息的源头始终找不到,这些人只是人云亦云,卑职便把他们放了”。
杨凌蹙起眉来:“这是什么人在造谣?这不是在逼世子死么?消息一旦传到山里……..”。
杨凌脸色阴霾地房中转悠了一会,扬起头来又想了一阵,慢慢道:“继续追查。看看能否找到什么线索,都掌蛮在各地一定派有探子,消息想必早传回山去了,世子如果有危险。我们现在也是鞭长莫及,只有静待事态发展,你先去吧。本官马上与文武官员议事”。
“是!”柳彪拱拱手,闪身退了出去。
杨凌坐回桌前,捧着茶杯悠悠思索半晌,宋小爱乖巧地坐在一边,扑闪着一对大眼睛静静地看着他。直过了许久,伍汉超悄悄打开房门道:“大人。众官员都到齐了”。
1...226227228229230...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