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门小福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风十里
三奶奶她们求之不得,如今正在家里收拾节礼,中午的时候就得送去尚家。
顾锦里回到家的时候,三奶奶、崔氏、楚氏、田婶、顾大丫正在堂屋里收拾着几家送来的东西。
顾锦里看着摆满一堂屋的东西,着实吓了一跳,好家伙,不但有五只活鸡、五篮鸡蛋、一袋糯米、两篮香豆干、两篮油豆腐、旁边还摆着一个个坛子。
坛子里香味四溢,有卤鱼块、卤豆干、卤牛羊肉、卤猪蹄、五只烤鸭、还有两罐鸭油。
顾锦里嗅着满屋子的香味道:“咱们送的都是卤味啊。”
三奶奶道:“咱们几家也就这点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324章 何翠儿送礼
太贵的他们送不起,要是光送布匹跟活鸡又觉得不够看,只能用卤味撑场面。
顾锦里蹲下,帮忙分拣节礼:“姜县尉他们喜欢吃卤味,咱们送卤味算是送到他们心坎上了,他们一定很高兴。”
顾大丫家开始卖卤味后,他们给尚家姜家送过几次,每回顾锦安回来都说,尚秀才跟姜县尉他们喜欢得不行。
尚秀才家每隔两天还让下人去镇上买卤味,如今卤味已经成了尚家最常吃的菜。
“娘,这是我给姜夫人的两幅绣品。”顾锦绣抱着绣品来到堂屋,小心的放到桌子上。
崔氏站起身看了看,笑着点点头:“绣得不错。”
顾锦绣得到崔氏的肯定,放下心来。
顾锦里踮脚一看,惊讶道:“姐,你这龙舟绣得可真像。”
不单单是龙舟,连划龙舟的人、以及河边看龙舟赛的人都绣得惟妙惟肖。
而她的记忆里,顾锦绣是没有见过龙舟的,更没有看过龙舟赛,她能绣出这幅龙舟争渡图,全是靠着崔氏跟她描绘的。
更厉害的是,崔氏也没有见过龙舟,只见过当年教她刺绣的老婆婆绣的龙舟绣图。
另一幅绣品绣的是童子打午时水。
三五个穿着布衣,梳着哪吒头的小童手里拿着香茅草,沾着桶里的午时水,互相嬉戏的打在彼此的身上,看着很是鲜活生动。
“姐,你这两幅绣品可是给咱们长脸了,姜夫人一定会喜欢。”顾锦里道。
楚氏听得好奇,凑过来看了一眼,夸道:“绣姐儿的手艺越发好了,这两幅绣图要是拿去卖,定能卖上不少钱。”
顾锦绣被她们夸得有点脸红:“姜夫人能喜欢就好。”
言罢,把绣图收好后,蹲下帮忙收拾节礼。
几人花了半个时辰的工夫,把屋子里的节礼收拾妥当后,去何村长家借了牛车,三爷爷跟顾大山把几家的节礼送去尚秀才家。
送完节礼后,两人接上安哥儿,去镇上买了不少东西,回来的时候,拉了满满一牛车的东西回来,有菜有肉有酒有糖有糯米,还有棉布跟大米白面。
这些东西是几家合伙买来给作坊伙计的节礼。
陈氏看着这么多东西要拿去送人,心疼得很,不满的道:“小鱼,大桩媳妇她们是给咱们作坊干活,理应是她们给咱们送节礼,咱们没必要给她们送。”
三奶奶看不惯陈氏的抠搜样,骂道:“你是今年才过节的?往年过节的时候,哪个在镇上干活的东家不给节礼?有那不给的你知道了还骂人家抠搜,轮到你自己做东家娘子就心疼银钱不给节礼,哪有你这样的?要是说出去,没得让人笑话死。”
陈氏被骂了一通,不敢还口,老老实实地跟着收拾节礼,不一会儿又问道:“三伯娘,咱们给两位里长家送啥节礼?尚家跟袁家可是里长呢,咱们的节礼可不能轻了。”
特别是袁老荣家,那估摸着会是她家未来的亲家,节礼轻了可不好看。
三奶奶认识陈氏这么多年,她肚子里有几根肠子三奶奶都知道,瞥她一眼,说道:“大丫家明天不出摊,做出来的卤味就是给尚里长家、袁里长家、袁工头他们、悬壶坊、老孔他们做节礼的。”
这送礼得送到人心坎里去,卤味跟烤鸭老孔他们都爱吃,而这些东西最好是吃新鲜的,所以三奶奶就决定,等初四的时候再送,免得送太早,到初五的时候会变味,人家吃得不香。
陈氏听罢,放心不少,眼珠子一转,又提议道:“明天要送节礼的人家多,他大山伯肯定是跑不过来的,我家大贵明天不出摊,让大贵跟他大哥去延福村送节礼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三奶奶知道陈氏打得什么主意,想了想,也就同意了:“成,延福村那边的节礼让大贵兄弟去送。”
袁里长家确实不错,既然看上了,那让两家多走动走动也好。
陈氏听得很高兴,回家后,特意拿出顾玉梅绣的五毒香囊,略微嫌弃的道:“手艺虽是没有绣姐儿的好,也还能见人。明天记得把你绣好的五毒香囊拿去给你爹,这是要当节礼送去袁家的。得让袁老荣媳妇看见你的女红手艺,这样人家才会喜欢你。”
顾玉梅兴致缺缺,可有可无的应了一句:“知道了。”
“知道什么知道,你给老娘高兴点,要是哪天人家袁家来相看,你也摆这副丑脸,老娘撕了你!”陈氏越发觉得,得把顾玉梅赶紧嫁出去,再看着她这张臭脸,她得气得短命十年。
而顾大丫一家则是忙着做卤味,一直忙到半夜。
第二天一早起来,又要把各种卤味拿出来,一样一样的分好,挑到顾锦里家去,把卤味跟昨晚收拾好的节礼分到一起去,足足忙碌到辰时,才把所有节礼给准备好。
尚家已经去县城过节,顾锦安今天不用去上学,跟着顾大山去给老孔、吴老大夫他们送节。
“爹、大哥,还有米老翁家的节礼,你们可别忘了。”顾锦里还要靠着米老翁家的关系去抱湖云观观主的大腿呢,节礼得送。
“诶,都收拾好了,忘不了。”顾大山应着,跟顾锦安用板车去送节礼。
顾大富顾大贵兄弟则是去村长家借了牛车,到延福村去送节礼。
下午,顾大山跟顾锦安赶在作坊收工的时候回来,把作坊工人的节礼给发了。
何老锅他们领到节礼,很是激动,他们苦了这么多年,往常只有给人送节礼的,哪有能领到节礼的时候。
而顾氏作坊给的节礼很是丰厚,有十尺布、三斤糯米、一包饴糖、一壶酒、两斤卤肉,外加三斤素卤。
这样的节礼拎回家的时候,很是惹来不少村民的羡慕。
而那些想要进作坊干活的村民,也在这个时候行动起来,纷纷给秦顾罗田几家送节礼。
村民们穷困人家多,送的节礼也就是几个鸡蛋外加一些青菜,条件好的人家会送糯米或者肉。
顾大丫一家因着卤味赚钱了,也收到不少节礼。
何翠儿早就盯上顾大丫家,这天也带着自家老娘,来给顾大丫家送节礼。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325章 难巴结
何翠儿家送的东西很平常,只六个鸡蛋、半碗糯米。
糯米历来是贵重东西,这半碗糯米还是何翠儿说了许久,她老娘才同意给的。
“顾家姑姑,端午安康,这是我家给您家送的节礼,小小心意,请您收下。”何翠儿说着,拿出两个五毒香囊,递给顾大丫:“这是我做的五毒香囊,给顾家姑姑跟乐姐姐辟邪用的,您收着。”
何翠儿虽然想要嫁给戚康平,好跟顾氏作坊攀上关系,过上好日子。可她还记得在顾玉梅家吃过的亏,这次送五毒香囊没敢送五个,只敢送两个给顾大丫跟戚康乐。
顾大丫见何翠儿说话文绉绉的,有些惊讶,对何翠儿的老娘夸了一句:“大嫂子,您家闺女可真是文静,瞧着就是个好的。”
实则觉得何翠儿一个乡下姑娘,很没必要这般说话,听着挺怪的。
何翠儿的老娘哈哈笑着,露出一口黄牙,对着顾大丫道:“他大姑,不是我夸我家翠儿,这丫头从小就懂事,不但手巧,做家务活也是一把好手,家里的活计几乎是她一个人做,还能帮着照顾侄子侄女,能干的很。”
顾大丫脸上的笑容不变,心里却是不喜,这个何翠儿的娘是个拎不清的,连别人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客气话都听不出来。
何翠儿被她娘说得脸红,赶忙低声嗔道:“娘,女儿没那么好,你快别夸了,没得让顾家姑姑笑话。”
何翠儿的老娘不乐意了,说道:“娘说的是实话,你顾家姑姑爱听着呢,哪里会笑话,对吧他大姑。”
顾大丫笑着点头:“大嫂子说得对。”
这是你闺女,你爱夸就夸。
顾大丫不想再应承何翠儿母女,借故说道:“我家老大腿脚不好,这个点该换药了,我就不留你们了。”
何翠儿她娘听到顾大丫说起戚康平,赶忙问道:“他大姑,大外甥的腿脚没事吧?”
要是落下个残疾啥的,她家翠儿嫁过来可不划算。
顾大丫微微皱眉,道:“平哥儿的腿脚恢复得不错,有劳大嫂子费心啦。”
她家是每隔十天就会把康平、康明送去悬壶坊,让吴老大夫给他们看手脚的伤,吴老大夫说,恢复得很好,照这样下去,康平不会成为瘸子,康明的手写字也不会受影响。
“那就好,那就好。”何翠儿的娘高兴得跟自家儿子的手脚好了似的,还意有所指的说道:“这手脚利索,以后娶媳妇才不会被人说嘴。”
“娘!”何翠儿简直想掐死自家老娘,她娘这时候说这种话做啥?
她担心再待下去,会惹得顾大丫对她娘不喜,忙对她娘道:“娘,我们出来有一会儿了,家里还有活计要做,咱们先回吧。”
何翠儿的娘听到这话,背后又被何翠儿戳了戳,回过神来,忙道:“他大姑,我们先回了,你先忙啊。”
“大嫂子先等等。”顾大丫不喜何翠儿家,不想白白拿何翠儿家的节礼,转身去厨房,用干草串了一斤卤豆干跟一斤卤油豆腐,递给何翠儿的娘:“这是我家的回礼,大嫂子收下,今晚加两个菜。”
至于卤肉,顾大丫没拿,何翠儿家还不值得她送肉。
何翠儿的老娘高兴得不行,赶忙接过,笑呵呵的道:“他大姑,你真是太客气了,那我就收下了。你不用送,我们自己回去就成。”
说完,带着何翠儿乐颠颠地离开顾大丫家。
何翠儿低着头,脸色不好的跟着自家老娘走着,回到家后,她终于不满的抱怨道:“娘,你今天说的话太过了,要是惹得顾大丫不喜就糟了。”
何翠儿的老娘叫道:“她还不喜?咱家可是送了六个鸡蛋跟半碗糯米呢,这两样可都是贵重东西,咱家除了你姥姥家,给谁家送过这么重的节礼,她还敢不喜?”
“她家说白了就是逃荒来的,靠着顾大山家才把日子给过起来的,要是没有顾大山家,她顾大丫一家现在就是乞丐,讨饭的。”
何翠儿的娘拿着两串素卤进了堂屋,把素卤放进一个陶碗里,再用菜叶子给盖起来,放到装着黄豆的缸里,回头瞪着几个眼冒绿光的孙子孙女道:“都别偷吃,谁敢偷吃,老娘打死他!”
“知,知道了奶。”三个孙子一个孙女应着,眼睛却盯着黄豆缸流口水,年纪大的孙子已经在盘算着,趁他奶奶不在的时候,偷吃一块,要不舔上两口,尝尝味道也成。
何翠儿很是不满她娘的话:“娘,咱家为啥要跟顾大丫家结亲?还不是因为顾大山家,那个作坊,顾大山家可是占了四成分红的,我要是能成为顾大山的外甥媳妇,到时候咱家就是顾氏作坊的亲戚,那咱们家、姥姥家、姑姑家、还有大伯家、三叔家就都能进顾氏作坊干活,咱们一帮亲戚就能发家。”
“所以您老忍一忍,装装样子,别让顾大丫不喜您。”
何翠儿的娘道:“行行行,我忍还不成吗?照我说,你就该直接去勾那顾锦安,要是拿下他,你就是作坊少奶奶。找那戚康平,不过是作坊东家的外甥媳妇,只能沾光,不能分钱。”
何翠儿一听这话就恼了:“娘,你可别再说了,小心被人听了去,顾锦里拿刀来劈你。”
以为她不想嫁给顾锦安吗?可也要顾锦安看得上她啊。以她的本事,最多能勾上个蠢笨木纳的戚康平,是连戚康明她都谋不了。
她怕自家老娘坏事儿,又交代一句:“娘,您以后再去顾大丫家,可别露出啥嫌弃戚康平的模样,也别问他的伤腿,弄得他的腿跟好不了似的,顾大丫会不高兴。”
“你去外面跟村里那些长舌妇闲聊的时候,记得多说顾大丫家跟戚康平的好话,让顾大丫家跟顾大山一家知道,咱家没有看不起他们,是真心佩服他们几家的。”
虽说如今做戏有点晚了,可要是连这点戏都不做,她更嫁不到戚家去。
那个顾大丫可不是个省油得灯,难巴结得很。
“行行行,我知道了。这点事儿还用得着你来跟我说?”何翠儿的娘催促何翠儿:“你可快着点,赶在十月前把戚康平拿下,要不咱家可没钱去给你大哥抵徭役。”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326章 打算
何翠儿家里穷,她娘又心疼儿子,舍不得让儿子去服徭役,所以想让何翠儿快点巴上顾大丫家,到时候从顾大丫家扣钱,用银钱给儿子把徭役给抵了。
“知道了。”何翠儿不满的推开二哥家的女儿,进了自己屋子,想着怎样才能拿下戚康平。
……
顾锦里家并不知道何翠儿家的打算,他们正在欢欢喜喜的准备过节。
三奶奶用糯米包了两种粽子,当晚家里的晚饭就是肉粽跟甜粽。
顾锦里爱吃肉,吃了三个肉粽,外加一碗野山楂煮的茶水后,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早上起来,他们系上顾锦绣做的五毒香囊。
等到中午的时候,又被三奶奶拎到院子里,排排站好。
三奶奶用香茅草沾着雄黄水,打在他们身上:“打了午时水,消灾又祛邪,今年酷暑稳稳过。”
三奶奶一边打着午时水,一边说着驱五毒的话。
罗慧娘在自家院子里看见了,也跑过来道:“三奶奶,我也要打午时水。”
三奶奶笑道:“成,少不了你这丫头的。”
罗武手里提着节礼,跟着罗慧娘进了顾锦里家。三奶奶看见他后,喜道:“武哥儿回来了,赶紧的,过来站好。”
“诶。”罗武特意站到顾锦绣身边,惹得顾锦安跟顾锦里同时眯起眼睛。
罗武是越来越大胆了,以前虽然想要靠近顾锦绣,可人多的时候会避讳着,如今是根本不避讳,顾锦绣在哪儿,他就往哪儿凑。
三奶奶很快就给他们打完午时水:“成了,去玩吧。”
又看向武哥儿,问道:“二郎、三郎没回来?”
罗武摇头:“没有,他们这回轮值。”
司兵所跟县衙一样,不是每个人每次休沐都会回来,是要轮值的,而他上次休沐已经当过值,这次过节能回来。
三奶奶听得可惜:“这人不齐,过节都少了点味儿。”
又对罗武道:“你明天回县城的时候,给他们带点吃的吧。”
“好,三奶奶把东西收拾好,我回县城的时候给他们捎去。”罗武说着,拿出自己带来的礼物,递给三奶奶:“三奶奶,这是县城布庄的绸绳,您老收着,用来扎头发。”
顾锦里呵呵,换招数了啊。
三奶奶看着那一堆五颜六色的绸绳,笑道:“三奶奶都多大年纪了,不用浪费这些东西,你拿回去给慧娘用吧。”
罗慧娘扬了扬手,指着手腕上绑着的绸绳道:“三奶奶,我有呢,这是我哥送给您老跟绣姐儿小鱼的,您老就收下吧。”
罗武脸上的笑容多了几分,接话道:“是啊三奶奶,您老就收下吧,不是啥贵重东西,我的饷银买得起。”
他不等三奶奶说话,又冲坐在屋里的顾大山跟三爷爷道:“三爷爷、大山叔,这是给你们买的酒,你们尝尝看,要是喝着好,我下次回来再给你们买。”
顾大山很喜欢罗武,这是他看中的女婿,欢喜的把酒收下,又拉着罗武说话。
罗武是求之不得,跟顾大山、三爷爷说了很多在县衙当差的事:“许县令身边的田师爷挺看重我,如今在县衙办差,顺当了不少。”
因着上回办孙里长家的案子,他入了田师爷的眼。
三爷爷听得皱皱眉头,问他:“那个田师爷是县令大人的人?他跟邹县丞的关系咋样?”
罗武知道三爷爷在担心什么,解释道:“田师爷是县令大人的心腹,跟邹县丞走得不近。”
“这就好。”三爷爷又提醒他:“咱们几家是跟着姜县尉家的,你是姜家带进去的,可得分清楚跟谁亲,不能因为田师爷就忽略了姜家。”
罗武道:“您老放心,我晓得的,定不会因为旁人忽略了姜家。”
他不傻,不可能做出因为田师爷而冷了姜家的事儿。
三爷爷听得放下心来,又跟罗武说了不少话,直到下午,罗武才带着罗慧娘回家。
走之前,他还看了顾锦绣好几眼,被顾锦安给及时挡住:“罗武哥,我送送你。”
话落,把罗武给拽出他家。
三爷爷把罗武的心思看在眼里,等顾锦绣她们去了厨房帮忙后,他才问顾大山:“铁柱跟你是咋说的?”
武哥儿可不小了。
顾大山说:“罗二哥跟嫂子是怕武哥儿护不住绣姐儿,说是想让武哥儿在县衙里历练两三年,等他混出个模样,有本事,有人脉后,再来咱家提亲。”
三爷爷听得松了口气:“铁柱夫妻有打算就好。”
劳媒婆上门的时候,绣姐儿已经放话,说要给顾家村死去的村民守孝三年,这可是义举,说出了就不好不做。
可姑娘家的年纪经不起耗,三爷爷担心三年之后,绣姐儿匆匆忙忙的找人家,会看错人,所以还是觉得配罗家好。
毕竟武哥儿对绣姐儿咋样,他们都是看得见的,真真是满心满眼都是绣姐儿。
可武哥儿今年已经十八,三年后就是二十一,这样的年纪,换做别人,孩子都有几个了,他又担心罗家等不了。
如今听到这话,总算是放心。
盏茶的工夫后,顾锦安回来了,直接去后院鸡舍,给家里养的小鸡拌鸡食。
顾锦里跟着去了后院,问他:“你把罗武哥给揍了?”
顾锦安睨她一眼,一边加水搅拌着木槽里的糠皮,一边道:“你哥我是斯文人,不是那等爱动手的粗人。”
他用的是脑子。
顾锦里听得很鄙视:“那你跟罗武哥说什么了?”
顾锦安给木槽里加上两碗豆渣,继续搅拌着:“罗武哥说了,他以后会收敛,在他家没有来正式提亲前,不会做出让人说闲话的事儿,也不会告诉大姐他的心意,让大姐为难。”
顾锦里听到满意的答案,点头道:“这就好。”
这里不是现代,要是传出闲话,顾锦绣这辈子就完了。
顾锦安把木槽放进鸡舍里,口中咕咕咕的叫着,等小鸡过来吃食后,又道:“这种事情你不用操心,有大哥在呢。走吧,今天过节,给大哥做个糖醋肉块去,那个好吃。”
顾锦里啧啧摇头:“哥,你是男的,怎么也爱吃甜食?”腹黑都应该是拒绝甜食的。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327章 莫家卖身
顾锦安回头看她,犹带稚气的脸上带着一抹理所当然:“先生爱吃甜食、三爷爷、秦爷爷、爹跟程哥儿也爱吃甜食,我为何不能爱吃甜食?你这番话说得很是没有道理。”
顾锦里无奈了:“能吃能吃,你为了吃个甜食,不用拉这么多人下水。”
程哥儿还是小孩子,自然爱吃甜食。
因着顾锦安要求,顾锦里做了一陶盆的糖醋肉块。当晚,她家、顾大丫一家、三爷爷三奶奶,外加秦老,一大群人欢欢喜喜地吃了一顿饭,算是把节给过了。
第二天,顾锦里又像往常那般忙碌起来,跟着顾大山、顾锦安去作坊给何大仓他们拿豆腐。
顾锦里问他们:“香豆干跟油豆腐卖得怎么样?”
何大仓笑道:“卖得很好,虽说价钱比白豆腐贵了两文钱,但香豆干跟油豆腐好吃,特别是油豆腐,大家都爱买,说是放几块油豆腐去煮菜,连油都不用放,省油得很。”
梁墩子说得跟何大仓差不多。
顾锦里闻言,总算是安心,又交代一句:“你们记得提醒客人,如今天热,白豆腐容易馊,让他们当天买就当天吃,不要留到第二天,要不馊了,咱们可不认账。”
古人不经常上街,买东西都是往多了买,像是冬春两季的时候,客人买白豆腐是十几斤,几十斤的买,留着慢慢吃,如今却是留不住的。
“诶,我们都跟他们说了,让他们别买那么多。”
梁墩子又说起梁柱子的事儿:“大哥跟大嫂去了湖康县,再过四天,就是初十的时候,他们盘下的铺子就开张。”
顾锦里点头:“成,我知道了,初十那天会给他备货。”
梁柱子不但要卖调味香料,还要卖香豆干跟油豆腐,后两样东西最好是拿新鲜的,所以定了当天来拿货。
货由梁墩子一起拿,先到大兴镇,再从大兴镇送到湖康县去。他们租了骡车,跑上两个时辰也就到了,远是远了点,但赶一赶,也不耽误生意。
给梁墩子、何大仓他们拿完货后,顾锦里跑到顾大山身边道:“爹,我要两个大坛子。”
“成,我去给你拿。”顾大山到仓房搬出两个半人高的大坛子,跟顾锦安给她搬回家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