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农门小福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风十里
顾大富道:“大哥知道。你也别老是骂弟妹,人能活着跟你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不像他媳妇,死在路上,如今就带着个牌位在身边,是想见也见不到。
不过,顾大富还是对顾玉梅道:“梅姐儿放心,爹会让你二婶给你多相看几家的,不一定就是袁家。”
顾玉梅听到这话,终于放心,又低着头,红着脸道:“那,那往镇上的人家看看,镇上的读书人多。”
顾大富听得叹气,梅姐儿还是想要嫁给读书人啊。但他终究是心疼这个女儿的,不忍心她嫁得不如意,答应下来:“成,爹让你二婶往镇上的人家看看,咱挑好的嫁。”
“诶。”顾玉梅高兴了,主动跑去跟陈氏配香料。
……
顾锦里没有太关注顾玉梅的亲事,她正忙着做豆干、油豆腐。
如今已经是五月,天气热了起来,豆腐水分多,容易变馊,得把豆腐做成豆干、油豆腐,才能保证豆制品的味道。
“小东家,这微黄微黄的就是豆干,长得可真好看。”莫春月一边慢慢烧着火,烘烤着土灶上的豆干,惊喜的问着。
顾锦里点头:“嗯,把豆腐压瓷实后,切成小块,放到土炕上去烘烤,烤上小半个时辰就能做成香豆干。”
而烘烤之时,她在土灶里放了几把调味香料,让调味香料的香气熏烤着豆干,等豆干做成之时,会有一股子香味,闻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只是作坊太小,没有专门的厨房烘烤豆干,如今烘烤豆干的土灶是顾大山跟顾大林在作坊后院临时搭建的,是一个由四根柱子,加上茅草顶搭建起来的草棚子。
不过,她已经跟袁工头说好了,等他们建完铺子后,就来村里建作坊,以后做豆腐跟香料的作坊会分开,大家不用再挤在一起。
至于家里的新房子嘛,她已经跟顾大山、崔氏说好了,打算建个青砖瓦房,所以得好好的设计设计,需要花些时间,要等到铺子跟新作坊建好后,再建她家的房子。
顾锦里看向一旁的朱茶花母女跟王马氏:“你们三个学会了吗?”
以后烘烤豆干的活计就交给她们三人来做。
朱茶花三人赶忙应道:“小东家,我们学会啦。”
“那就干活吧。”顾锦里转身来到另一个草棚,看着许王氏炸出来的油豆腐道:“炸得不错,就这么炸。”
作坊做的油豆腐是正方形的,有巴掌那么大,炸出来金黄金黄的,表面很酥脆,内里又柔软,很是好吃。
许王氏听到顾锦里的话,心里的忐忑总算放下,笑道:“小东家满意就好。”
她就怕没有把豆腐炸好,东家一生气,把她母子给卖了。
毕竟炸豆腐费油。
顾锦里在作坊逛了一圈后,喊上莫春月,两人挑着两担白豆腐回了家。
她拿白豆腐是要做五香豆腐乳。
五香豆腐乳不但能配粥配饭,还是一味极好的调味料,一想到腐乳五花肉、腐乳猪蹄、腐乳焖鸭等名菜,她就馋得流口水。
而五香腐乳能储藏,做出来能卖到更远的地方去,是个长远的买卖。
五香豆腐乳并不难做,把豆腐煮熟,控干水分后,放到稻草上,等着豆腐长出毛霉菌后,再加上调味香料腌料,腌上一个月,就是五香豆腐乳。
毛霉菌是一种存在于湿润空气中的神奇真菌,它们会附着在豆腐上,让豆腐长出白色的菌丝。
而稻草上就有天然的白霉菌,所以得把煮过的豆腐放到稻草上,让豆腐更快长出菌丝。
她的动作很快,又有顾锦绣跟崔氏帮忙,不过半个时辰,就把两担白豆腐处理好,一块块的放到铺着稻草的大筛子上,再盖上粗麻布。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321章 梁柱子要开铺
顾锦里看着摆满豆腐的十几个大筛子笑道:“过上七天,等豆腐长毛就能做豆腐乳。”
顾锦绣听得有点瘆的慌:“长毛?豆腐长毛还能吃吗?”
“能啊,可好吃啦,到时候咱们吃顿毛豆腐,保证大姐你爱吃。”顾锦里跟顾锦绣描述了毛豆腐跟豆腐乳的美味,把顾锦绣说得也好奇起来。
崔氏听得好笑:“你三奶奶说得没错,你就是个嘴馋的,啥东西都能做出来吃。”
那什么毛豆腐不久是发霉的豆腐嘛,发霉的东西哪里还能吃?
崔氏担心着,打算让顾大山去镇上的时候,到悬壶坊抓几服治腹泻的药回来备着,免得到时候这丫头吃坏肚子,没药喝。
程哥儿最支持自家二姐,听到崔氏跟顾锦绣的话,赶忙说道:“二姐说能吃就能吃,我要跟二姐一起吃毛豆腐!”
“哈哈,二姐果然没有白疼你。”顾锦里蹲下,朝着程哥儿的脸蛋亲了一口,咋咋嘴道:“程哥儿你长胖了,脸上有肉啦。”
程哥儿害羞了,躲到崔氏身后,探出头来,脸红红的对顾锦里道:“我长大了,二姐不许再亲我。”
顾锦里:“小不点一个还敢说自己长大了,你去年的时候还穿着开裆裤。”
程哥儿听到这话,脸色红透,向崔氏跟顾锦绣求救:“娘、大姐,二姐她笑话我,你们快帮我。”
崔氏一直很担心这个小儿子,在老家的时候,他被顾老太打骂得多了,都不太说话,如今能这般大笑撒娇,崔氏看得想哭,历来温婉的她,难得的嘲笑起程哥儿来:“你二姐说得没错,去年年初的时候,你是还在穿开裆裤。”
去年的时候,他还是个三岁的小不点,家里又穷,没钱给做新衣服,只能穿着两岁时的衣裤,那裤子要是缝起来,可就穿不下了,只能穿开裆裤。
程哥儿听到这话,惊呆了,正要闹腾,顾大山回来了,扬声说道:“小鱼,快出来,你三位梁叔来了。”
程哥儿听到顾大山的声音,蹬蹬蹬地跑出厨房,扑到顾大山身上:“爹,娘跟二姐笑话我,我生气啦。”
顾大山抱起他,看着他气鼓鼓的小脸,笑着问道:“她们笑话你什么?”
程哥儿脸红红的,忸怩着不说话。
“哪里有笑话你,娘都说了,我说的可是实话。”顾锦里来到院子里,看见梁柱子三兄弟后,问道:“三位梁叔,你们怎么来了,可是有大事要说?”
梁柱子知道顾锦里是个干脆人,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道:“还是为调味香料的事儿,我打算在湖康县盘个铺子,以后在湖康县卖调味香料。”
湖康县在大兴镇的下方,梁柱子他们在大兴镇卖豆腐跟香料的时候,有不少湖康县的人过来买,让梁柱子看见了商机。
“你是不知道,早在一个月前就有湖康县的人跑来我们摊子买调味香料,说调味香料做菜好吃,价钱又比醢鲜酱便宜许多,想要跟我们大量买呢。”
“那湖康县比咱们福田县还要大,要是能把调味香料卖到湖康县去,定能赚到不少银子。”梁柱子激动的说着,恨不得马上就到湖康县去开铺子。
顾锦里听得笑道:“这么快就盘铺子,梁叔是攒够钱了?”
梁柱子道:“够了够了,说到这个还得谢谢你们,要不是有你们作坊的白豆腐跟调味香料,叔也不能那么快就攒下银子。”
这两个多月来,他们赚的钱是一天比一天多,如今他家里竟是攒下四十两银子。
四十两银子虽然买不了铺子,但盘个铺子绰绰有余,还能留下一些进货钱。
顾锦里也乐见他赚钱,没有阻止他开铺子,但她还是不放心的问道:“梁叔,您不是湖康县的人,去哪里开铺子,安全吗?”
顾大山也提醒道:“梁老弟,湖康县虽是咱们的隔壁县,可你毕竟不是湖康县人,去哪里开铺子,难免会被欺生。”
他们一路逃荒过来,路上遇到过很多欺生的事儿,到了大丰村后,还因为是外地来的被欺负。
梁柱子笑道:“大山哥、小鱼,你们不用担心,我家婆娘的姨母嫁在湖康县,铺子是拜托他们盘的,等开张后,我们会请姨母家的儿子来干活,那湖康县的人不敢欺生。”
要是没个亲戚在湖康县,梁柱子也不敢去湖康县盘铺子。
顾锦里见梁柱子在湖康县有亲戚,也不再担心,提醒他谨慎些,莫被人算计去后,点头同意:“成,既然梁叔想要开铺子,那我就给你们加大供货量。”
早在作坊没开张之前,梁柱子就跟她说过,想要贩卖调味香料的事儿,但那时候作坊做出的调味香料不多,她没答应。
如今雷五爷他们的货已经赶完,作坊每天都能磨出一百多斤的调味香料,到了可以增加梁柱子他们货量的时候。
“小鱼,你说真的?”梁柱子高兴不已,生怕自己听错,又问了一遍。
顾锦里点头:“自然,我何时说话不算数过。”
“那是,小鱼虽是个女娃,可做事比男人还厉害,说话是一口吐沫一个钉。”梁柱子活了三十多年,见过的人不少,就没见过哪个丫头像顾锦里这么厉害的。
梁柱子兴奋过后,紧张地搓着手问道:“小鱼,你每天能给叔多少货?”
顾锦里心算一会儿后,道:“每天能给你三十五斤调味香料,等新作坊建成后,作坊会再招人,磨出的香料多后,再给你加货。”
梁柱子喜出望外,每天三十五斤,那一个月就是近千斤的量,这个货量不少了。
不过,除了调味香料以外,梁柱子还想要卖其他的。
“小鱼,那香豆干跟油豆腐能不能匀些给叔,单靠调味香料,怕是一时半会的撑不起一个铺子。”
他吃过香豆干跟油豆腐,那两样是个好东西,味道好、油水足、比豆腐瓷实,不容易馊。
顾锦里点头:“可以,每天每种最少给你一百斤。”
香豆干跟油豆腐不难做,就是豆腐的二次加工,只要作坊做出豆腐来,香豆干跟油豆腐是要多少有多少。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322章 给颗甜枣
“小鱼丫头,你可是帮了叔大忙啦。”今天的事情太顺利,让梁柱子很高兴,又拉过身边的梁墩子道:“以后我们十二户人家拿豆腐跟调味香料的事儿,就由墩子领头,你们作坊要是有啥事儿就跟他说,要是我们那十二户人家出了啥纰漏,你们也找他,他要是解决不了,我回来劈了他。”
等盘下铺子后,他就要带着媳妇孩子去湖康县,大兴镇的营生就交给二弟梁墩子。
梁墩子赶忙保证:“小鱼丫头,你放心,墩子叔一定把我们那十二户人家管好。”
顾锦里并不怕他们十二户人家出事儿,他们可是签过契约的,豆腐、香料出了作坊之后,再出问题,一律由买货方承担。
不过,湖康县的生意是梁柱子一个人在做,得再签一份契约,需要一个保人,梁墩子就跑去何村长家,把何村长给请来了。
何村长听说梁柱子要去湖康县开铺子,专门卖调味香料后,是拎着拐杖就往顾锦里家跑,那腿脚利索得,连梁墩子都追不上他。
一进顾锦里家,他就指着梁柱子骂道:“梁柱子,精死你算了,知道调味香料赚钱,你就跑去湖康县开铺子,专门卖调味香料,小鱼家一天才做多少调味香料,够你铺子吃的吗?”
又问顾锦里:“小鱼丫头,他向你讨了多少调味香料?”
顾锦里:“一天三十五斤。”
何村长老了,脑子转得不够快,是皱着眉头算了片刻,才叫起来:“那一个月岂不是要上千斤!”
何村长用拐杖指着梁柱子,怒道:“你还真不客气,要那么多调味香料,我们村咋办?”
他们村人还伸长脖子等着呢,结果被梁柱子一个外村人给截去那么多香料,何村长捶胸顿足,差点没心痛死。
梁柱子躲着何村长的拐杖,赔着笑脸道:“老叔,我拿的香料越多,你们村人就越能进作坊干活,咱们这是那啥……两全其美的事儿,您老应该高兴,诶诶诶,别打别打,这拐杖是用来拄地走路的,不是用来打人的。”
“呸,老头子的拐杖就是用来打人的。”何村长骂了片刻,见好就收,没有再闹下去。要是他再闹,小鱼丫头该生气了。
何村长接过顾大山递来的凳子坐下,对顾锦里道:“小鱼丫头,契约上写得是啥,给老头子念念吧。”
金生在镇上私塾念书还没回来,顾锦安也不在,只能让顾锦里念。
顾锦里把契约上的内容给何村长念了一遍。
何村长听得点头:“不错。”这份契约对顾氏作坊很有利。
他拿过契约,在上面看了一会儿,找到保人二字后,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再用手沾印泥,按上手印。
“签好了,你小子可得好好干,别污了老头子的名声。”做保人可是要担责的,何村长可不想因为外村人把自己的名声给糟蹋了。
梁柱子笑道:“您老放心,咱们的村子是相邻的,我去湖康县开铺子,家里还有二弟三弟跟老娘在,要是做了啥不好的事儿,您老直接带人打上我家去就成。”
梁墩子也赔着笑脸道:“老叔,咱们两村谁跟谁啊,都是老祖宗那辈的异姓兄弟,您老且把心放到肚子里去。”
何村长冷笑:“你们兄弟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明知道我们何家人想要调味香料的生意,你们却跟我们抢,抢了还不许老头子抱怨几句。”
何村长看向梁家老三,道:“你们兄弟三个,也就桁子老实点,你们两个都信不过。”
梁柱子的爹是个地里刨食的老农,别说大字,他连几个好听的字都没听过,给三个儿子取的名字都是跟屋子有关。
梁桁子笑道:“多谢老叔夸赞,有我在,您老放心。”
何村长一噎,指着梁桁子道:“老头子夸早了,你跟你两个哥哥一样,都是个精的。”
何村长觉得他们何家人亏大了,忍不住转头对顾锦里道:“小鱼丫头,这段时日,何家人做得咋样,你都是看见的,大家伙老老实实的,没有做下啥不好的事儿,你啥时候给我们何家多供应点调味香料。”
“你大廪叔在县城布庄做账房先生,上次送信回来,说县城的杂货铺子已经开始有调味香料卖,不少人家去买呢,那县城的调味香料卖得还忒贵,四两就卖五百文钱。”
“县城里多少人家啊?家家户户都舍得花钱,你要是多给我们何家几十斤调味香料,我们就能把货运到县城给大廪卖,咱们村子也能早点富起来。”
何大廪是何村长的二儿子,何村长给两个儿子取的是仓廪的名字。
把调味香料运到县城去卖,确实能赚钱,不过她现在还不能给何村长加货。
“村长,如今作坊每天只能磨出一百多斤的调味香料,这些调味香料要给雷五爷他们留一份,再给府城的祁家留一份,还有镇上的豆腐摊也要卖香料,现在只能先给梁叔他们,等作坊每天做出的调味香料上了两百斤后,才能给你们何家加大货量。”
梁柱子的眼睛毒,脑子转的快,开铺子专门卖调味香料的事儿是他先提出来的,何村长来晚了。
而且,何家还有一些破落户没收拾,等何村长把这些人给收拾妥帖了,再给何家加大货量不迟。
不过……
“作坊要人磨香料,村长倒是可以给我们挑六个人送来,不拘是妇人还是姑娘,只要老实肯干没坏心就成。”
又特意交代一句:“您老问问何十六家,他家有没有人乐意来,要是乐意,给他家留两个名额。”
何十六是个有本事的,人脉广,对他们几家一直不错,应该交好。
何村长听得很是高兴:“诶哟,小鱼丫头,老头子就知道你是个好的,成成成,我回去就给你们挑人,定给你们挑老实本分的,那等懒馋泼的货,是别想进你们作坊干活。”
又道:“何十六家是吧,他家肯定愿意来。”
何村长得到一颗‘甜枣’,对梁柱子他们总算没有那么嫉妒,看见旁边的程哥儿,还笑着对他道:“程哥儿,你铜生哥今早还念着你呢,有空到村长爷爷家去找铜生玩啊。”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323章 节礼
程哥儿点着小脑袋道:“嗯呐~我明天去找铜生哥一起练字。”
何村长听到这话,是真心羡慕,对顾大山道:“大山啊,你是个有福气的,不但女儿能生财,两个儿子也是念书的料,我家那几个生,也就是金生能沉下心来读书,其他两个都不行。”
他想要巴结顾家,时常让住在家里的两个孙子来跟安哥儿、程哥儿玩,可金生是个书呆子,跟顾锦安说不到一块去。
铜生是个跳脱的,一天天下河上树,没个消停的时候,偏生程哥儿是个乖孩子,而每次铜生来找程哥儿,程哥儿都跟他玩写字,把铜生给闷得,是他不拿着拐杖打都不上顾家来。
顾锦里看着何村长郁闷又无奈的样子,转头看向程哥儿,小家伙偷偷冲她眨眼睛,一副精乖的模样。
顾锦里笑了,这小家伙是越来越聪明了,也难怪,跟着顾锦安住一个屋子,被顾锦安手把手的教着,想不聪明都难。
何村长知道每户何家人的情况与秉性,也不是第一次给顾氏作坊找人干活,因此很快就挑出六个人来,第二天就把她们带到顾氏作坊。
“这是何土方家的媳妇、这是何长树家的媳妇、这是何大原家的媳妇、这是何大镰家的四女儿,今年十四啦。”何村长给顾锦里介绍着带来的人,最后指着两个年轻的妇人道:“这是何十六家的两个儿媳妇。”
何十六家的两个儿媳妇赶忙上前,对顾锦里道:“小东家好,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干活,不偷懒。”
昨天村长把顾氏作坊要招人,还特意给她们家留了两个名额的事情说了之后,一家子是激动得不行。
公爹感慨道:“前两个月,村里还有人说我巴巴的去给顾氏作坊送厚礼是浪费钱,前几天带着大山、大富去延福村的时候,何翠儿家的还嘲笑我是热脸贴冷屁股,如今咋样?那些嘲笑我的,家里能有两个人进作坊干活?”
“顾家是念情分的人家,人都看着咱们呢。”
最后,公爹跟婆婆商量后决定,让她们妯娌两个进作坊干活,还交代她们:“去了作坊要好好干,别多话,别乱看,要守规矩。别贪心,宁愿少赚点银钱,也不要在称香料的时候去计较那一两半两的。”
她们两个自然是应下的,她们要的是个安稳的活计,不会因为贪小便宜而没了这等好活儿。
顾锦里打量着送来的六个人,六人都是捯饬过的,衣服很干净,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她看她们的时候,有两个妇人还不敢跟她对视,很是腼腆的样子。
“把手伸出来。”顾锦里道。
六人急忙把双手伸出来。
顾锦里见她们的手很干净,指甲是剪过的,还算平整,指甲里没有什么脏东西。
顾锦里满意点头:“想要在我们作坊干活,就不能有坏心,要是作坊里的调味香料出问题,所有干活的人都要连坐,你们要是乐意,咱们就签契约。”
进顾氏作坊干活要签约,出事要连坐的规矩,村里人早已知道,起初觉得规矩太严,如今却觉得没啥关系,实在是磨香料太赚钱了。
那些在顾氏作坊干活的人家,月底的时候最少也拿到五两银子的工钱,像是莫芹子家,因着母女两人都在作坊干活,一个月是拿到了十二两的工钱。
天老爷啊,十二两啊,这么多银子,别说让她们签一份守规矩的契约,就是让她们签卖身契都成。
“乐意乐意,小东家我们知道规矩的,咱们赶紧签契约。”何十六的二儿媳妇何周氏迫不及待的说着,恨不得立刻签约干活。
因着是第一天来作坊干活,六人的家人都跟来了,此刻正在作坊外等着。
何满子听到自家媳妇的话,赶忙瞪着何周氏,生怕她太没规矩,顾氏作坊会不要她。
何高子见自家弟弟着急的模样,笑道:“二弟别急,小东家是个豁达人,喜欢的就是二弟妹这种爽快脾气的人。”
何满子苦笑道:“我是怕她把事情给搞砸了,连累咱家。”
作坊里,顾锦里把早就写好的契约拿出来,填上她们的名字后,给何村长过目。
何村长看过之后,点头说了声没问题,几人就在上面按下手印,契约签好,六人就成了作坊的人。
六家的人在外面看着,心是落了地。
顾锦里收回六张契约,对六人道:“你们跟我来,我让莫春月教你们磨香料。”
“诶。”六人欢欢喜喜地跟着顾锦里进了作坊堂屋,看见堂屋里的工具后,一个个皆是惊奇不已。
这磨香料原来要用到这么多家伙什啊,不但有石舂,还有药铺用的药碾子,细筛子更是有十来个。
顾锦里对莫春月道:“你负责教她们,再跟她们说说作坊里的其他规矩。”
“是。”莫春月应着,先跟六人说了作坊上下工的时辰,又说了磨每种香料的价钱后,开始教她们怎么磨香料:“咱们作坊的工具有限,像是药碾子这样的贵重工具,得轮流用,不能抢。”
“磨香料是个细致活,要的是耐心,必须磨得很细,磨完一遍后,要过筛,筛完后再磨,再过筛……”
六人仔细的听着,没人觉得不耐烦。
顾锦里在旁边看了片刻后,便回家,帮着三奶奶准备节礼。
今天已经是五月初三,再有两天就是端午节,顾锦安昨晚回家的时候说,县城有龙舟赛,尚秀才家明天会去县城跟姜家过端午、看赛龙舟,可以帮他们几家把节礼带去姜家。
1...9495969798...9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