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门小福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风十里
他跟在陈氏身后走着,听到她还哼起小曲来,气得不轻,骂着旁边的顾德旺:“让你好好看着你娘,别让她去你大山伯家,你怎么办事的?”
顾德旺觉得自己很冤枉,他能看得住他娘吗?他是拉着他娘的衣摆,却被他娘一路拖去大山伯家的。
陈氏听到顾大贵骂顾德旺,回头瞪着顾大贵:“骂我儿子做啥?一天天的骂,你都把他给骂傻了,要是他考不上功名,做不成官老爷,老娘跟你没完!”
又冲着顾德旺招手:“旺哥儿走,回家做功课去,娘下半辈子能不能飞黄腾达,就靠你了。”
忙完春耕跟作坊开张之后,他们家就把顾德兴、顾德旺送去了松子沟的许童生家,让他们跟着许童生念书。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248章 要开铺子
期间,顾德兴还闹过一场,是跪着求了顾大富一天一夜,还把尚秀才写的那封信给拿出来,说要去镇上私塾念书,念个十年肯定能考出功名来,去松子沟念书,是误了他的前程。
顾大富没同意。说是镇上繁华,富户多,怕他去了镇上念书,心性会更加浮躁,让他先去松子沟念个一两年。若是心性压住了,沉稳了,再把他送去镇上的私塾念书。
顾德兴因着这事儿,这几天都是板着脸,前天晚上还把账目给算错了,等到数钱的时候,发现钱少了,大家还以为是钱丢了呢?
幸亏有顾锦安在,又把账目算了一遍,这事才算结了,要不那钱就得顾大富家赔。
……
顾锦里家。
顾大丫听到三奶奶骂陈氏的话,想到大哥家的豆腐跟香料生意,不安的问道:“大贵弟妹是不是不放心我们?”
“你别理她,她就是这么个人,生怕自己家吃亏,闲得慌。”三奶奶往锅里倒入荤油,再把剁好的鸡肉倒进锅里,开始翻炒,把鸡肉炒得变色后,拿来顾锦里调好的酱汁,淋到锅里,翻炒一会儿,倒入水,盖上锅盖焖烧。
顾大丫还是很担心,生怕自己一家会给大哥家带来麻烦,但她不敢苦着一张脸,怕大家看了不舒服,听到三奶奶这么说,便笑道:“三伯娘放心,我不会乱想的。”
“这就对了。”三奶奶麻利的拿出一颗白菜,道:“咱们包个白菜肉馅饺子。”
戚康乐跟顾锦绣在擀饺子皮,顾锦里在做炸丸子,大家忙活一通之后,终于做出十几道丰盛的菜肴。
“开饭咯!”三奶奶喊着,带着崔氏他们,把饭菜端到堂屋。
因着人多,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凑成一桌吃。
顾大丫看着满满一大桌的菜,还是肉菜居多,红了眼圈。
她家也不是没有吃过好东西,可那些精细的菜肴皆是主子吃剩下后,赏给他们的,好吃是好吃,就是吃着心里不舒服。
如今他们回家了,吃的这一桌是三奶奶特意为他们做的,不是别人吃剩下的东西。
“都别愣着了,快点吃。”三奶奶催促道:“再过不久,几家人就要来家里算日账了,咱们得赶紧吃。”
顾大丫一家听到这话,赶忙吃饭,生怕吃得慢了,会误了几家的正事。
三奶奶则是一个劲的给他们夹菜,两只鸡,四个鸡腿,全给了顾大丫一家。戚盘子没有鸡腿吃,三奶奶还恨着他呢,没给他夹。
今天饭晚吃得迟,大家都饿得不轻,一阵风卷残云,不多时就吃饱了。
三奶奶道:“别停筷子,吃,把这些肉菜都吃完,吃撑了也不怕。”
顾大丫一家不好拂了三奶奶的意,听话的把桌上的肉菜全吃完了。
他们吃完歇了一会儿,几家人才上门,皆是带着礼来的,一家拿些布料,一家拿些桌凳、一家拿两盏灯、一家拿些粮食。
“这床被子是新的,家里没盖过,二郎三郎又去了司兵所,用不到了,给大侄女一家用吧。”秦老把家里没用过的薄被搬了来。
顾大丫看着几家人送来的东西,很是不好意思,推拒着不想收,却被三爷爷拦下:“收下吧,咱们几家是一路逃荒过来的,共过生死,情分不一般,给了你们就拿着,以后几家有啥事儿,你们也帮忙就成。”
“诶,好,那我们就收下了。”顾大丫说着,跟几个孩子把东西收下,堆放在堂屋里。
陈氏早就等不及了,说道:“咱们赶紧把日账算了,把银钱分一分,再说说大丫姐家的事儿。”
顾大贵瞪她:“就你话多。”
陈氏白了他一眼,已经找了张凳子坐好。
“行,兴哥儿,把账目算算吧。”三爷爷发话,顾德兴开始算账,三奶奶则是回屋里,把今天摆摊赚到的银钱拎出来,倒到桌子上,待会儿要数钱的。
哗啦一声,铜钱跟零碎银子全都倒了出来,顾大丫一家见状,愣了一会儿,赶忙起身,出了堂屋,避开了。
这是几家人的生意,她家没份,不好在里面待着。
顾锦里没有留他们,由着他们先到院子里去坐着。
陈氏见顾大丫一家出去了,很是得意,看来小鱼没想让顾大丫一家入股,分走他们的红利。
两刻钟后,顾德兴把账目算完,给大家报账:“今天家里的白豆腐跟调味香料净赚二十四两银子、镇上的豆腐摊净赚十一两,一共净赚三十五两,扣除五两银子的预留本金后,咱们几家能分三十两。”
等顾德兴报完账目后,几家人看向顾锦安:“安哥儿,数目可对?”
顾德兴有些不高兴,可他前晚算错账了,几家人不放心他,也算情有可原。
顾锦安笑着点头:“数目正确。”
“那就好,赶紧分钱。”陈氏搓着手,眼睛盯着桌上的那堆银钱。
三奶奶看见陈氏的财奴样儿就心烦:“赶紧给她分,就这德行,多久了也没点长进。”
陈氏呵呵笑着,任由三奶奶骂,什么没点长进?她长进可大了,如今她屋里可是埋着很多私房钱。
不多时,顾德兴就把几家的银钱分好。
陈氏又道:“小鱼,你姑姑一家来了,以后咋安排?要做啥营生?你赶紧跟我们大家说说。”
再不说,她心肝都快被挠死了。
顾锦里挑眉,看了陈氏一眼,笑道:“既然大贵婶子这么关心我姑姑一家以后的营生,那我就跟大家说说。”
“快说!”陈氏心里喊着,老天爷保佑,小鱼可千万别让顾大丫一家入股,跟他们几家做豆腐跟调味香料的生意。
这入股的人多了,他们几家能分的钱就少了。
顾锦里看着陈氏那急得不行的样子,给她一个异常灿烂的笑容:“大贵婶放心,我姑姑一家不会跟咱们做豆腐和香料生意,不会分走大家的红利。你的钱,一个铜板也不会少。”
陈氏尴尬了,笑道:“你这孩子,说啥呢,你大贵婶子可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担心大丫姐一家以后没个营生,所以问问。”
顾锦里给了她一个“你说这话谁信的眼神”?
少顷,她说道:“我姑父以前是货郎,走街串巷做生意的,二表哥也聪明,我想着,借钱给姑姑家开个铺子,做生意。”
“啥?开铺做生意?!”陈氏叫了起来,心里酸得不行,他们都还在摆摊呢,小鱼竟然要借钱给顾大丫一家开铺子。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249章 安置
院子里,顾大丫一家正在忐忑的坐着,突然听到这话,全家都惊了。
他们听到什么?
小鱼竟然要借钱给他们家开铺子。
顾大丫一家是又激动又害怕。
顾大丫想进屋里去看看,却被戚康明拉住,低声劝道:“娘,先等等,小鱼表妹跟大贵舅娘还在说着呢,咱们这时候进去不好。”
那位大贵舅娘很是反对给他们一家开铺子,这事肯定还要再攀扯攀扯才能有结果。
屋内,陈氏又叫起来:“不行,我不同意!”
顾锦里笑了:“是我家借钱给我姑姑家开铺子,跟你有关系吗,你凭啥不同意?”
陈氏一噎,找不出反驳的话。
顾大贵拽着陈氏的手,低声骂道:“这是小鱼家自己的事儿,跟你有啥关系?”
又不是用的你的钱,你叫唤什么?
秦老也道:“小鱼家愿意出钱给大丫侄女一家开铺子,咱们没有反对的道理。”
老严氏点头认同:“没错。”
几家人也都是明事理的,自然不会反对。
可陈氏不服,心里嫉妒得很,突然哭了起来:“凭什么小鱼家借钱给顾大丫一家开铺子?我们都还在摆摊呢?元宵节的时候,冷得能把人牙齿给冻掉,我们还不是天天冒着寒风去摆摊。前段时间下雨,我们是一边去悬壶坊躲雨,等雨停了再出来摆摊,累死累活,风吹雨淋的,我也想要个铺子啊。为啥有钱了,不先给我们摆摊的开个铺子?!”
陈氏说完,又大哭起来。
顾大贵头疼,吼道:“嚎什么嚎?赶紧给老子闭嘴!”
这婆娘在发什么疯?这是小鱼家的事儿,她哭个什么劲儿?
顾锦里看着干嚎的陈氏,说了一句:“大贵婶说得有道理。”
“啥?”陈氏愣住了:“你,你说啥?”
小鱼竟然说她说得有道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她这么闹,小鱼不是应该大骂她一顿吗?
顾锦里看着她,道:“这么摆摊确实不是个办法,所以从明天开始,我们要去镇上问问,哪里有铺子要卖,咱们先弄个铺子再说。”
陈氏懵了,半会儿之后,叫了起来:“小鱼你说真的?真的要开铺子卖豆腐?不摆摊了?”
诶哟,她这是要过上掌柜娘子的日子了?
“自然是真的。”顾锦里点头道:“一直摆摊不是个办法,咱们得有个自己的铺子,有了铺子,做起买卖来,心里才踏实。”
“小鱼这话说得太对了,你大贵婶我就是这么想的。”陈氏立马不哭了,心里高兴极了,呵呵,顾大丫一家能开铺子,她以后也不用再摆摊,是能坐在铺子里,安安稳稳的做买卖。
“不过,镇上就这么大,很少有人会卖铺子,咱们想要买铺子,得花时间踅摸。”顾锦里看着几家人,继续说道:“再有一个,到时候买铺子,是大家伙一起出钱买,还是单独一家出钱买,这个要说清楚。”
“一起买,铺子就是几家共有的;单独一家出钱买,这个铺子就是那一家的。各位叔伯婶娘,你们是什么意见,说出来听听,商量好了,咱们明天好派人去踅摸铺子。”
买铺子是大事,几家人都不太敢拿主意,全都看向三爷爷,等着他发话。
三爷爷道:“既然是大家合伙做生意,那铺子就大家一起出钱买。”
要不谁家单独买了这个铺子,以后想拿这个铺子去做其他的买卖咋办?
三爷爷发话了,几家人自然是没意见。
顾锦里也无所谓,乐意跟几家合伙买一个铺子。
不过,她还是想给自家单独买铺子,已经想好了,等以后再买铺子,那就是自家的,不会再跟几家人混在一起。
“行,那明天去出摊的时候,咱们就去悬壶坊问问,镇上有哪个铺子愿意卖的,先问那些愿意卖的,要是没人卖,咱们再考虑租铺子。”
几家把豆腐摊改成铺子的事情说定后,陈氏又好奇的问顾锦里:“小鱼,你说要借钱给你姑姑家开铺子,开的啥铺子?不会是卖豆腐跟调味香料吧?”
陈氏又酸了,生怕顾大丫一家会抢走他们的生意。
顾锦里看着她,真的是一言难尽:“大贵婶,天不早了,你赶紧回去吧。至于我姑姑家开什么铺子,那是我姑姑家的事,跟你没有关系!”
最后半句话,她是咬牙切齿着说的。
陈氏见她动怒,讪讪一笑,缩回身子,没有再问:“瞧你,这就生气了,我这不是好奇,问问嘛。”
顾大贵嫌她丢人,拽住她,往屋外走去:“三伯、大山哥,天不早了,我们先回了。”
娘的,赶紧给老子回去,一天天就知道算计亲戚,她还要不要脸?
陈氏有些不得劲,心里抓心挠肝的痒着,很想知道顾锦里会让顾大丫一家做什么生意?
可她也不敢再问,路过顾大丫一家身边的时候,还笑呵呵的道:“大丫姐,我家就在作坊下来的第二个院子,明天来家里玩啊。”
顾大贵脸都僵了,这婆娘,刚刚还在屋里闹着,不许小鱼给大丫姐一家开铺子,如今是哪来的脸跟大丫姐打招呼?
顾大丫看着陈氏那笑得春风满面的脸,僵硬半会,急忙笑道:“好,要是有空,一定到大贵弟妹家去坐坐。”
“行,那我就等着大丫姐啦。”陈氏乐颠颠地走了。
顾大贵回头冲着顾大丫道:“大丫姐,她就是这么个人,您别把她说的话放在心上。”
顾大丫笑道:“没事。”
三奶奶在屋里听得直摇头,把几家人送出门后,对顾大丫道:“大丫,把大家送来的东西拿上,咱们到作坊上边的那座院子去,那是你大哥家买的,是专门留给你们一家住的。”
前段时间,他们去衙门办房契地契的时候,买了三座还能住人的泥土老屋院子。
一座用来做了作坊,一座原本是留给顾福丫一家住的,如今给了老朱一家、王勇夫一家住,剩下的一座,是留给顾大丫一家住的。
“大山跑去府城找你们的时候,我跟大山媳妇天天去收拾,如今你们直接住进去就成。”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250章 又穷得底掉
顾大丫一家听罢,才知道顾大山竟是给他们一家准备了一座院子。
“大哥……”顾大丫哽咽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她当年离开,是不想成为顾大山的累赘,拖累他一辈子。
可如今,她家却是麻烦大哥一家颇多。
顾大山笑道:“啥也别说了,咱们是亲兄妹,说多就不亲了。”
顾锦里可不想再看顾大丫掉眼泪,把一床薄被塞进顾大丫的手里,道:“姑,赶紧走吧,还有这么多东西要拿过去呢,且得忙活半个时辰才能睡觉。”
可没工夫再说些感谢的话。
“诶,好,姑姑不说了。”顾大丫拿过被子,一家人提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再把戚康平抬上,浩浩荡荡地往作坊上边的院子走去。
他们住的是作坊旁边的院子,院子里黑乎乎的,顾锦里拿着油灯给大家照明,进了屋子后,把堂屋的一盏灯点亮。
顾大丫借着昏暗的灯光看着屋子。屋子虽然是泥土老屋,可被好好的收拾过,屋子里没有霉味,只有淡淡的艾草香。
屋里的地面填平后再夯实过,踩上去很硬,很平整,没有丝毫坑洼。
堂屋左右的两个房间已经铺好床。床很简单,是底下垫着大石块、再铺上木板、盖上席子、放上被子后做成的。
“这屋子、床板、被子全都用艾草熏过,很干,没有霉味,你们放心住着。”三奶奶把东西放好,对顾大丫道:“这箱子少,只有两个,改天让大山再做几个,给你们放东西。”
顾大山道:“你们看看还缺啥,要是有想要添置的家伙什就跟我们说,我们再给你们添。”
顾大丫道:“够了,够了,大哥不用再添了,已经很好啦。”
崔氏走进屋里,对顾大丫道:“他姑,厨房里已经给你们烧上水,你们等水热了就去洗洗。厨房里还有一些粮食跟菜,干柴也有,你们先用着,等吃完了我们再给你们送过来。”
顾大丫心里暖烘烘的,不知道该说啥好,只能一个劲的点头应着好。
大家忙活小半个时辰,把顾大丫一家安置好后,便回了家。
临走前,顾锦里对戚康明道:“二表哥,你是识字的,要是不想做生意,想要念书的话,可以告诉我们。庆福镇有私塾,你要是想念书,可以去念。”
戚康明聪明,从小就跟着李四爷念书,书念得比李四爷好,只是碍于是奴籍,不能去考功名。
如今已经赎身,成了良籍,而大楚只要是良籍,就能去考功名。
她看戚康明有些志向,估计不太愿意做生意,因此问了这一句。
戚康明听到这话,眼睛一亮,又黯淡下来:“多谢小鱼表妹,我先想想。”
他是想去念书考功名的,只有做官,才能庇护家人。
可他家如今还要靠着舅舅家过活,要是他这个时候去念书,岂不是给舅舅家添负担?
顾锦里道:“那行,你先想想吧。”
三爷爷在这边交代着顾大丫跟戚盘子:“你们早点休息,明天早点起来,要去何村长家拜访的。你们刚来,得去何村长家送份礼,打个招呼,以后才能在村里过下去。礼你们不用备,大山媳妇已经给你们收拾好了,你们人到就成。”
“好,我们明天一定早早起来,不会误了这事儿。”顾大丫赶忙应道,这是大事儿,可不能耽误了。
三爷爷交代完后,见时间不早了,便回了家。
到家后,顾锦里跟顾大山把剩下的银钱拿出来,对顾锦安道:“哥,你把账给算算,看咱家还剩下多少钱?”
先前去办了房契地契之后,她家里还有一百二十多两银子,这回去救顾大丫一家,有祁先生出银子,但她家给顾大丫一家请大夫治伤看病,也花了不少钱。
回到县城后,又到县衙里去给顾大丫一家办户籍,花了几两银子,再买了四座老院子,花了二十四两,这么一笔笔的算下来,他们家这一趟,可是花了不少银钱的。
“好,我这就算。”顾锦安开始算家里的账目。
顾锦里则是去洗澡,等她洗完回来,顾锦安已经把账给算出来了。
“给大丫姑姑一家看病,诊金药钱,花了六十二两银子。”
府城的大夫诊金太贵,光是肖大夫给戚盘子、戚康平、戚康明看伤,诊金就花了三十两,还有药钱,他们抓了半个月的药回来,花了十三两银子。
顾大丫跟戚康乐身上也有伤,两人看病加药钱,也是花了二十多两。
再有路上给顾大丫一家买衣服、以及路上大家伙的吃喝,这些又是差不多十两银子,再加上买院子、把顾大丫一家的户籍转到大丰村,又花了一笔钱。
“这一趟,一共花了一百零九两银子。”顾锦安把账一报出来,顾大山就惊了,看着崔氏道:“他娘,我,我不知道会花这么多钱。”
他家的积蓄也不多,这一趟去救人,除了给家里留下三十两银子以外,是把家里的现钱都带去了,这么一算,竟是把带去的银子都花完了。
崔氏也惊了,没想到花了这么多银钱。可这是去救人,救的又是顾大山的亲妹妹,她又是个好脾气的,自然不会不满:“没事,咱家还有豆腐跟香料营生,钱还能再赚回来。”
顾锦里暗叹,她家这是一朝回到解放前,又穷得底掉了啊。
不过还好。
“没有用到雷五爷他们给的定金。要是把那些定金给花了,咱们家别说家底掏空,还会欠下几家的债,连买药材做调味香料的银钱都拿不出来。”
如今他们只是花了自家的银钱,并没有花雷五爷给的定金,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算完账后,一家人唏嘘一会儿,便各自回屋休息。
翌日天没亮,一家子就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顾大丫一家也是早早就起来,把自己收拾干净后,来到顾锦里家,跟着顾锦里他们去作坊帮忙。
作坊里,大家伙已经忙开了,何老锅他们很是勤快,是一大早就来磨豆子,磨个把时辰后,才会吃早饭。
何村长昨天就听说顾大山他们回来了,还把妹子一家给带了来,老早就想去顾家看看,又怕打扰了别人团聚,所以一直忍到现在。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251章 孙里长
“顾老哥,这就是大丫侄女一家吧?”何村长拄着个拐杖,看着顾大丫一家,见这一家子虽然瘦得厉害,可身上的气度却跟农人不一样。看着很是懂规矩,站姿极好,一举一动……像是富裕人家练出来的,特别是那两个娃,像是富户家的少爷小姐。
三爷爷笑道:“正是大丫一家。正想带着他们去村长家拜访呢,您就来了。”
三爷爷把顾大丫一家的户籍已经转到大丰村的事儿,告诉了何村长。
按理说,要转户籍到大丰村,得先让村长知道,可大丫有府城衙门给的信,算是越过何村长,直接到县衙里落了户。
说来他们也没有错,就是怕何村长心里不舒坦。
何村长想靠着顾家发财,哪里会在意这个,听到这话,摆摆手道:“这都不算事儿,是府城衙门安排过来的,你们照着办就成。”
顾锦里见何村长给他们这个人情,便把他们家在县衙买了四座泥土老屋院子的事,告诉他,还拿出一袋银子,递给何村长:“村长,这是那四座院子的钱,您老收好。”
“不用不用,那四座泥土老屋都快塌完了,你们只要在县衙里给了房契地契的钱就成,村里就不收你们的银钱了。”
顾锦里见他不收,也没有推辞,她家现在有点穷,能省点就省点:“那行,多谢您老了。”
“不谢不谢。”何村长很高兴,顾家越不跟他生分,他何家能拿到的豆腐跟调味香料就越多。
“哟,可真热闹,这么多人在呢。”一道洪亮的声音在院门口响起,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带着五六个人站在顾氏作坊的门口。
顾锦里循声看去,见来者是个老头,不由得皱眉,这老头是谁?没见过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