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门小福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风十里
至于李四爷,是高烧把脑子给烧坏掉了。从古至今,就没有脑子被烧坏的人还能痊愈的。
李三爷听到这话,心里笑开了花,面上却是悲痛不已,抓着曾老大夫的手,哽咽着求道:“曾老大夫,您是府城最好的大夫,您想想法子,一定治好我爹跟四弟。我四弟他还年轻,连个后还没有呢,不能就这么傻了啊。”
曾老大夫看他这么难过,就差给他跪下了,只好说道:“老夫尽力,只是李老爷跟李四爷的病急不得,得常年用药,这药钱还不便宜,李三爷心里要有数。”
李三爷闻言一顿,暗暗算了算这几天给老头子和老四请大夫花的银钱……足足有一百八十两。这才刚刚三天,就花了这么多钱,以后还要长年累月的花下去,李家的银钱哪够这么折腾的?
李三爷瞬间不想给他们治了。
祁先生看着李三爷的模样,想起顾家丫头那天对他说的话,“她要李家再也没有翻身之日”而她在说这句话之前,先问了李三爷是不是有本事?
如今看来,祁先生算是明白了,顾家丫头是想让他压着李三爷,不让他有出头之日啊。
“曾老大夫尽管开药,不管多少钱,只要能治好李老爷跟李四爷的病就成。”祁先生说道。
李三爷还在算账,听到这话,惊了:“表叔……”
祁先生看着李三爷,问道:“嗯?君明有何事要说?”
李三爷一噎:“没,没什么,君明只是忧心父亲跟四弟,一时有些恍惚。”
祁先生道:“你这是累着了,先去歇歇吧,这里的事儿,表叔先帮你办着。”
李三爷受宠若惊,以为祁先生是要帮他,便道:“那君明先去眯一会儿,表叔帮我送送曾老大夫。”
帮着送人,一定会帮着李家付诊金跟药钱。
李三爷自认赚到了,便回了自己住的院子休息。
李三爷走后,祁先生让曾老大夫按照最贵的药材开药,两个人都是重症,又是开的最好的药,只五天的药,就花了三百两银子,祁先生却是没有垫付诊金跟药钱,而是说道:“先记账,下次抓药的时候,一并去李家要。”
李三爷也是个精明,知道曾老大夫的诊金贵,药吃完之后,没有再找曾老大夫,而是去另一家医馆,请了个医术一般的大夫,随便给李老爷跟李四爷开了几服药,就这么对付着。
可曾老大夫所在的医馆却派人上门要钱,李三爷得知那五天的药花了三百两银子,是气得差点吐血!
但他又不能不给,只能一边在心里骂着祁先生,一边把拿出三张银票给药童,把人打发走了。
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家的护院是一路护送着李家逃荒过来,路上为了护住李家,护院的手上一个个都见了血,早已不是当年那些老实本分的下人,而是堪比强匪。见着李家正乱着,有几个护院就联合起来,在半夜的时候,潜进李三爷的屋子里,把李家的半数银票、下人的卖身契给摸走了。
等李三爷发现的时候,家里下人的卖身契是全都不见了,将近一万多两的银票,也没了整整一万票,只剩下三千两银票,以及一些首饰跟碎银子。
李三爷是气得晕死过去,曲氏哭天抢地,赶忙掐李三爷的人中,好不容易把李三爷给掐醒了:“老爷,咱们赶紧报官,不能让那些狼心狗肺的东西把咱们的家业给偷走了。”
“对,报官,一定得把鲁旺他们给抓回来!”李三爷拖着疲累的身子,去祁家,找祁二爷,一起去府城衙门报官。
可鲁旺他们早就已经出城,府城衙门又还有一些灾民没有安置,根本腾不出人手去给李家找人。
李三爷是双腿打着摆子,由李家的下人搀扶着出的府城衙门。
一出府城衙门,李三爷就忍不住哭了:“表叔,我家可咱办啊?那些丧尽天良的狗东西,一下子就拿走我李家大半的身家,下人的卖身契也拿走了,我爹跟四弟还病着,以后要天天吃药,这日子可怎么过?!”
祁先生也没有想到,李家的护院里会出来反骨的下人,偷到主家的头上:“你先别上火,好好照顾你爹跟四弟,鲁旺他们,祁家会帮你们找的,不过能找到的机会不大。”
如今中州还乱着,要是鲁旺他们逃到中州去,混进灾民里,换上新身份,就算是他们祁家出手,也很难找到鲁旺他们。
“先回家去吧,以后俭省些过日子,也能过得下去。”
李家虽说被偷了大半银票,可还有四千多两银子,又有吉庆街的三进大宅,这日子比起那些逃荒来的灾民,不知道要好多少。
李三爷听到这话,气血上涌,差点没突出一口血来。
他李君明要过的是俭省日子吗?他要过的是吃香喝辣,呼奴唤婢的好日子。如今银子没了,下人的卖身契也没了,他还要另外花钱,把卖身契补上,要不那些下人要是跑了,他都没有理由去追。
李家经过这次的事儿,算是彻底败了,而祁先生也写信,把李家的事情告诉顾家,让顾家能够放心。
……
顾锦里他们坐着马车,赶了一天的路,终于回到田福县,姜角亲自带着顾大丫一家去了县衙的吏房,给他们办新户籍。
祁先生来姜宅给他们送户籍那天,还给了他们一封信,那是府城衙门盖了公章的信,上面写着,顾大丫一家转户到田福县庆福镇大丰村的事儿。
如今,他们只要拿着这封信去,就能把户籍转到大丰村去。
顾锦里和顾大山也跟着去了,他们是打算把村尾余下的几座塌了大半的老屋给买下来。
先前他们来办房契地契的时候,又多买了三座院子,那三座院子是好的,但村尾还剩下几座塌了大半,不能住人的泥土老屋院子。
他们几家的作坊以后要扩建,不如趁着这次路过县城,顺便把剩下的老屋给买了,以后有钱了,就在那那些老屋上重建房子。
县衙吏房里,书吏看过顾大丫一家的户籍,还有祁先生的信后,没有为难,很快就替他们把户籍给换了。
末了交代一句:“新换户籍着,三年内不可再换,且记住了。”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242章 当年卖身
“是,我们知道了,多谢大人。”戚盘子接过新户籍,把新户籍递给戚康明,让他看看上面的名字、镇名村名是否有误?
戚康明认认真真的看过后,对他点点头。
戚盘子是高兴得不行:“他娘,好了好了,咱们终于能安稳下来了。”
顾大丫一边笑着,一边抹眼泪:“嗯,总算是安稳下来了。”
自从卖身为奴开始,他们就过着浮萍一样的日子,这命也早就不是自己的,而是主家的,每当被主家打骂的时候,她就想着,她这一家子什么时候才能做回良民?
如今总算是安稳了。
顾大山见顾大丫一家把户籍换好后,便跟书吏说了,要把大丰村村尾余下的老屋买下来的事儿。
书吏看了看册子上写的屋子建造时间,距今已经四十来年,估计塌得差不过了,乐得他们把这些破烂屋子给买了。
“四座院子,房钱地钱,一共是二十四两银子。”
顾大山听罢,急忙把拿出银子,给了书吏。
书吏接过银子,确定没有掺假后,给了顾大山四座院子的房契地契给了顾大山。
“咱们走吧。”姜角见顾大山他们的事情已经办妥,便招呼他们一声,离开县衙,跟在外面等着的三爷爷他们汇合后,一起去了姜家。
姜家。
姜县尉没在,是姜旗见了他们。
姜旗看见秦三郎,笑道:“你们总算是回来,再不回来,我还真担心你这小子会扛不住司兵所的惩罚。”
司兵所是他爹在管,惩罚历来很重,堪比军中,秦三郎迟到了几天,所要受的体罚不轻。
至于罗武,他已经去县衙找了杨班头报道,而他也受了罚,但没有被打,只是被罚了三个月的工钱。
罗武倒是不介意白干活,只是可惜不能回村里去看看绣姐儿。
而姜旗也没让秦三郎再回村里去:“你等会儿就跟着我去司兵所,你二哥这几天的脸色很臭,你小子可要小心点,估计他要揍你。”
姜旗提醒着秦三郎。
秦三郎笑道:“小子不怕。”
他跟着小鱼跑去府城找人,早就料到二哥会生气,可二哥生气也没有,他去都去了。
“不怕就好。”姜旗说着,看向三爷爷,对他道:“顾老爷子,长平镇灾民登记册子的事儿,还要一些时日,您老别急。”
顾福丫的夫家在长平镇的谢家坪,先前姜县尉拖人找过他们,可没有找到,但姜县尉已经拜托府城书吏,会给三爷爷抄录一份长平镇灾民的登记册子,送回来给他。
可这是托人办的,什么时候能办好,他们也不知道,也不好去催,只能等着。
三爷爷听到这话,有些失望,却还是很快说道:“不急不急,大丫一家都能找回来,福丫他们一定也能找回来。”
姜角看着三爷爷白发斑驳的样子,劝慰着他:“顾老爷子别担心,我已经让留守在府城的下人去各个牙行询问,要是顾大妹子一家卖身为奴,牙行里的人一定知道。”
“好好好,老头子多谢你们了。”三爷爷很是感激,他们几家人真是走了大运,才能遇上姜县尉一家。
姜旗摆摆手,笑道:“老爷子,您先把这谢留着,等找到顾大妹子一家后,再谢不迟。”
姜旗跟三爷爷他们说了一会儿话,见时间不早了,便道:“你们赶紧回吧,我还要带着三郎去司兵所。”
“诶,那我们先回了。”三爷爷说着,带着顾大山他们,离开姜家。
姜角还有事情要忙,没有送他们回去,当让两个护院驾车,把他们送回大丰村。
马车的速度很快,不过一个时辰,三爷爷一行人就回到大丰村。
马车路过作坊的时候,顾锦里看见作坊还开着门,心里松了一口气,看来他们去府城的这几天,陆家没有给他们找事儿。
不多时,马车就来到顾锦里家的院门外。
“吁~”驾车的姜家护院停下马车,对车里的人道:“顾老爷子,到了,下来吧。”
“诶。”三爷爷应着,大家伙一个个下车。
“老头子,你们回来了。”三奶奶听到声音,立刻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见三爷爷后,眼圈立刻红了:“可算是回来了,人找到没有?”
三奶奶他们这几天一直在等着,等得心焦不已,如今看见他们回来,这心总算是落下一半。
崔氏跟顾锦绣、顾锦程也跑了出来,伸张脖子看着马车。
三爷爷道:“找到了,在后面那辆马车里呢。”
“娘,大姐、程哥儿,我们在这里。”顾锦里从后面的那辆马车下来,跟着她下来的还有顾大山,以及顾大丫一家五口。
三奶奶急忙带着崔氏,绕到最后这辆马车,看着顾大丫,是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才哭着道:“大丫,你是大丫?诶哟,你这傻孩子,怎么把自己弄成这副模样?”
顾大丫不过三十七岁,可这个从马车上下来的妇人,看起来起码有个五十岁,头发都白了。
顾大丫看见三奶奶,也掉下眼泪,扑通一声,给她跪下:“三伯娘,我对不起您,害您担心了这么多年。”
当年潘氏要卖掉她,村里几乎没人敢管,是三伯娘去找潘氏,跟她理论,还跟潘氏打了起来。
可潘氏是个无耻的,对三伯娘说:“你只是顾大丫的伯娘,又不是她亲娘,你有什么资格管她?想要管她也成,拿一百两银子来,顾大丫就给你!”
三奶奶家的日子也过得不富裕,哪里能凑出这一百两银子?
而这些年来,三奶奶已经不是第一次帮她,为此,三奶奶时常被潘氏抠钱。
而那一回,潘氏已经收了楼子里的定钱,即使三奶奶能凑出那一百两银子,估计也要被楼子里的打手给痛打一顿。
她当时很绝望,也受够了潘氏,不想再过这种被潘氏掌控的日子,因此在三奶奶说,让她先等等,她会想办法救她的时候,她没听,而是跟着戚盘子跑了。
三奶奶哭着把顾大丫拉起来:“你这孩子,别跪了,赶紧起来。”
又赶忙问她:“婚书呢?你可有婚书在?”
聘者为妻,奔者为妾,大丫是跟着戚盘子跑的,三奶奶最怕的就是她没有婚书,这些年来是稀里糊涂的跟着戚盘子,给人做了妾也不知道。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243章 婚书
“三奶奶放心,姑姑跟姑父是有婚书的。”顾锦里在见到顾大丫后,也担心过这个,在顾大山去找戚盘子父子的时候,她特地问过顾大丫,跟戚盘子可有婚书?两人是不是官府承认的夫妻?
她当时已经想好了,要是顾大丫跟戚盘子没有婚书,那他们家就单独把顾大丫带回来,三个表哥表姐要是愿意跟着顾大丫,那就一起回来。
至于戚盘子,呵呵,连婚书都没有,那就不算是她的姑父。
好在,顾大丫说,她跟戚盘子是有婚书的,还把一张发黄的婚书拿出来,给她看过。她确定那是顾大丫跟戚盘子的婚书后,才放下心来。
要不然,戚盘子不可能跟着他们回来,会被她扔在府城。
三奶奶听到这话,提着的心总算放下:“有婚书就好,有婚书就好。”
有了婚书,大丫就不是妾,生的孩子就名正言顺,不是奸生子。
“大丫,这几个面生的就是你的娃?”三奶奶看着站在顾大丫身后,有些局促的戚康平几人。
顾大丫抹着眼泪,笑道:“正是他们,立住了三个。这是老大康平、老二康乐、老三康明。”
乡里话,把没有夭折,顺利长大的孩子叫做立住了。
三奶奶听到顾大丫的话,又忍不住掉眼泪,听大丫的意思,她是不止生了三个,期间有孩子夭折了,只活下来这么多。
三奶奶注意到戚康乐的脸,原本俏丽的脸上,多了一道一指长的血痂,把整张脸都给毁了。
三奶奶的眼泪掉得更汹,大丫一家子,都受了什么罪啊。
“快叫三姥姥。”顾大丫冲着戚家三兄妹道。
“三姥姥。”戚康明率先喊道,接着是戚康乐,最后是慢半拍的戚康平。
“诶诶,都是好孩子,三姥姥看见你们就喜欢。”三奶奶很高兴,一下子就多了三个外孙、外孙女。
“老婆子,先别说了,有啥话,进屋再说。”三爷爷坐了这么久的马车,很是疲惫,见三奶奶站在院门口哭,赶忙摆摆手,让她带着大家伙进屋。
“瞧我,都给说完了。大丫,快跟我进屋。”三奶奶把顾大丫一家领进屋里。
崔氏见顾大山和顾锦里都好好的,放下心来,见顾大丫一家进了家门,只来得及跟顾大山说一句:“他爹,你带着小鱼先进屋歇歇,我跟绣姐儿去厨房给你们做吃的。”
说完,带着顾锦绣去了厨房,动作麻利地做些简易快速的吃食。
“诶。”顾大山笑着应一声,抱起程哥儿,对着驾车的两个姜家护院道:“刘大哥、蒲老弟,辛苦你们了,先进屋歇歇,吃点东西再回吧。”
刘护院摆摆手,道:“不了顾老弟,我们还得赶回去。二爷要开豆油作坊,我们得回去帮忙。”
姜家就三辆马车,他们用了两辆,得赶紧把这两辆马车带回去,家里要用的。
“两位叔叔,先等等,我去给你们拿点吃的,你们路上吃。”顾锦里说着,跑去厨房,见崔氏正在煎豆渣饼,赶忙催促她:“娘快些,县尉大人府上的刘叔要回去了,咱们得给他们带点吃的。”
说着,翻出六个鸡蛋,洗干净后,扔进正在烧的开水里。
咕嘟咕嘟,锅里的水沸腾着,烧了半刻钟左右,顾锦里就把鸡蛋捞出来,装进小布袋里。又拿出两个大竹筒,一个竹筒装上豆浆,一个竹筒装上水。
“好了,把豆渣饼拿上。”崔氏已经做好第一锅豆渣饼,把十个豆渣饼都给装进小布袋里,让顾锦里拿去给姜家护院。
顾锦里接过东西,跑到院子外,把东西直接放进马车里,对刘护院道:“刘叔、蒲子叔,吃的喝的都给你们放车里了,你们记得吃啊。”
刘护院笑着道:“诶,我们知道了。”
又对顾大山道:“顾老弟,你可真是好福气,生了这么一个好女儿。”
年纪不大,做事却是挺周到。
顾大山笑呵呵的道:“乡下丫头而已,也是命苦,逃荒路上练出来的,比不上刘大哥家里的娃精细。”
顾锦里听着他们的套话,忍着笑意,对顾大山道:“爹,我去慧娘家一趟,把罗武哥直接去衙门报道的事儿,告诉他们,免得他们担心。”
罗武怎么说也是帮了她家的,又是没跟家里说一声就跑出去几天,如今他们回来了,罗武却没回来,她得去说一声。
顾锦里跑得快,说着话,已经蹿到罗家,见只有罗慧娘一个人在堂屋里配香料后,不由得问道:“慧娘,你爹娘呢?”
算算日子,今天不是罗家出摊,而是顾大贵夫妻跟顾大木夫妻出摊。
罗慧娘看见她,惊喜不已:“小鱼,你终于回来了,我可想死你了。府城好玩吗?都有啥好吃的?”
她还没去过府城呢,好想去的。
顾锦里默了,少女:“你难道不是应该先关心关心你哥?”
“哦,对了,我哥咋样了?我听到马车声,想着是你们回来了,想去看看的,又怕一出去,会把正在配的香料分量给弄错了。”
罗慧娘本身就是个爱热闹的,早就等不及要出去看看,可又怕把香料配乱了,坏了味道,这才忍着没有出去。
顾锦里拍拍罗慧娘的肩膀,道:“难为你了。”
这么喜欢凑热闹,却要生生把躁动的心压下,不容易啊。
又道:“你哥没有回来,他直接去县衙报道了,要到月底休沐才能回家,你们别担心。”
“这就好,我不担心的。”罗慧娘没心没肺的说着:“我爹娘也不担心。”
顾锦里再次默了,问道:“你爹娘呢?”
罗慧娘:“我爹在作坊点卤做豆腐,我娘在黄豆田施肥。”
两个都没在啊。
顾锦里往院门口看了看,没有看见人后,悄声问罗慧娘:“你哥没跟你爹娘说一声就跑去府城找我姑姑一家,你爹娘没说什么吗?”
罗武跟顾锦绣的事儿,也不知道成不成?要是不成还好,可万一成了,她不想罗家爹娘对她姐姐不满。
“说了啊,爹娘说大哥做得对。咱们是一起逃荒来的,七家人中,不管是谁家有事,都要帮忙。”罗慧娘很是惋惜的道:“要不是你们跑得快,我也会跟着你们去找人。”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244章 质问
罗慧娘说完,往顾锦里家的方向看了看,又问道:“你姑姑一家找到了吗?他们咋样,人好吗?”
顾锦里道:“姑姑一家五口都找到了,他们没事,就是受了点伤,养养就好了。”
罗慧娘听罢,很高兴,又很好奇,想立刻去看看顾大丫一家,可她还是懂规矩的,知道顾大丫一家刚回来,肯定有很多话要跟小鱼一家说,还没空见他们,只能忍下了。
顾锦里道:“你别急,最多明天,你就能见到我姑姑一家。”
又趁机问她:“你娘没生你大哥的气吗?”
楚氏似乎不喜欢罗武跟顾锦绣在一起。
罗慧娘愣了愣,道:“没啊。我娘说,大哥他这是要么不动,要么几天不着家。不过大哥这样挺好的,我娘不喜欢大哥老是窝在村里做农夫,乐意他出去闯。”
顾锦里听罢,放下心来,又问她:“那个邹玉婉最近有没有来找你玩?他们兄妹走了吗?”
邹玉振带着妹妹来大丰村住,用意很明显,就是想让邹玉婉跟他们几家的姑娘交好。
罗慧娘听她提起邹玉婉,冷哼一声:“她倒是想来找我玩,可我家不开门,她也不能爬墙进来。”
邹玉婉派丫鬟来过她家两次,她都在家,可都没开门,任由那丫鬟在外面喊。
“那个画儿还不敢喊得太大声,生怕被大家听到。她等了片刻,见我家没人给她开门就走了。”
“不过,她把带来的礼放在我家院门外,被我娘拿去村长家,给何村长了,让何村长派人还到陆家去。”罗慧娘脸上带着自得,道:“我娘聪明吧。”
顾锦里笑着点头:“聪明。那顾玉梅呢?邹玉婉有没有去找她?”
罗慧娘摇头:“那我不知道。你别跟我提顾玉梅,她笨死了,前天还把香料的分量给配错了,足足配错了五斤,那可是将近三两银子的损失。三奶奶把她骂了一顿,扣了她家一两银子的本钱。大贵婶子气得不轻,把她骂了半个时辰,她就会哭,哭得我家都能听见,烦死了。”
罗慧娘抱怨着,很是不喜顾玉梅。
顾锦里早就料到顾玉梅会配错香料,以她的性子,要是不配错香料,那才是怪事。
她把想问的问完之后,便道:“我先回了,改天再来找你玩。”
“好。”罗慧娘把她送出门口后,返回屋里,继续配香料。
顾锦里回到家的时候,刘叔他们已经走了,而顾锦安回来了。
崔氏跟顾锦绣正把做好的豆渣饼、香煎五香豆腐、煎鸡蛋、一盆热豆浆端到堂屋,让顾大丫一家吃。
顾大丫看着这些没见过的吃食,有些不敢下筷子:“这就是小鱼说的,豆渣饼、豆腐跟豆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