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门小福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风十里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621章 求药
带着刀?
这话一出,最外一层看热闹的人赶忙退开,就怕自己被误砍了。
小吉很是尽责的为顾锦里挡住人,再帮她挤开一条路:“小东家快来!”
一副招呼她看热闹的样子。
顾锦里走过去,看着那群大汉,确实是人高马大,腰间带刀,可看着不像是坏人。
为首的大汉道:“这位兄弟,在下姓冒,不是来闹事的,是来求药的。可这家药铺奇怪得很,说什么也不卖给我们,还说啥子现在的药丸不卖,是给大家伙免费试用的,试用的人必须有病,没病的不给药,还限量给,一次不能超过两瓶。”
木通问道:“你们是来买风寒祛风丸跟风寒祛咳丸的?你们吃过?”
“正是。”冒叔说道:“我们吃过,效果很不错,吃起来很方便,适合我们走镖的。”
顾锦里听得眸子一亮:“你们是镖师?”
冒叔点头:“正是,你是?”
“能给你们药丸的人。”顾锦里道:“几位叔进来说吧,杵在门口,大家还以为你们是来打架的,都等不及要看热闹了。”
冒叔听罢,看着围在附近的人,这才知道他们为啥被人误会,赶忙对着木通拱拱手:“兄弟莫怪,是我们太心急了。”
言罢,带着余下的五个兄弟进了悬壶坊。
杜大夫跟悬壶坊的两名大夫见状,松了口气,不打起来就好。
炎子把木通他们带去悬壶坊后院,坐下后,炎子把事情给他们说了。
木通看向冒叔,问道:“炎子已经跟你们说得很清楚了,你们为啥还要强行买药?”
冒叔说:“我们是镖师,镖局在县城,明天天不亮就要走一趟镖,要去中州,路远天气又冷,好几个镖师都得了风寒。可我们走镖的历来是餐风露宿,即使带上药材,路上也不好熬药,吃了你们的药丸觉得不错,这才想要来求,怎知你们还不卖。”
从来没见过拿钱买东西却买不到的。
木通道:“这是我们新做的方便药,但刚做出来没两个月,如今是在试用期,为了能让更多人用到方便药,这才限量卖。”
又加上一句:“也是怕新药丸有啥问题,所以不敢多卖。”
冒叔是个糙汉子,听了直接道:“没问题,我们都吃过了,能治好病。这位兄弟,你们就把药丸卖给我们吧,我们是走镖的,要是路上没地方熬药吃,可是要病死人的。”
干粮还能说生嚼,可药材怎么生嚼。
顾锦里道:“既然冒叔愿意,那我们就把药丸卖给你们。”
镖师将会是方便药最大的客户,且他们走南闯北,更能把方便药的名气打出去。
木通见顾锦里答应了,又想着试用了这么长时间也没出问题,就没有阻止。
顾锦里问道:“你们要买多少瓶?先说好,这种药可比汤药要贵。”
方便药多了人工钱,卖价自然不会便宜。
冒叔他们显然不在意这些,要的就是这种不需要熬,可以随时吃的药:“贵点不怕,能救命就成,我们想要一百瓶。”
一百瓶,这可不少啊,但顾锦里还是卖了。
“一箱刚好是一百瓶,你们拿走吧。”顾锦里又道:“封瓶的蜡你们可以留着,以后能拿来给药铺,可以换钱,也可以换方便药。”
蜡是可以反复使用的,能回收就尽量回收,源字药行也是这么做的。
冒叔他们听罢很高兴,看了药丸,有个正发热的汉子立时吃了,又在悬壶坊里坐了半个时辰,身上冒汗后,烧退了,笑道:“药不错,不烫了。”
冒叔也很高兴:“成了,这钱没白花,顾家丫头,谢了。”
冒叔他们赶着回去,没有多待,见这箱药丸有效果后,付钱走人。
顾锦里把货给悬壶坊后,带着小吉去了延福楼,午时的时候,顾大山跟崔氏来了。
崔氏的脸还红红的,看来这会约得不错。
“爹娘,快来吃饭,吃完咱们回家去。”
崔氏记挂着顾锦绣他们,看见这么多好吃的,提议道:“不如带回去吃吧,这样你姐跟三伯娘她们也能吃。”
顾锦里已经吃开了:“不用,到时候带一桌回去就成。”
崔氏摇摇头:“虽说咱家如今有些银子了,可花钱也不能大手大脚的,要存些银子,要不等用到银子的时候,可是要哭的。”
顾锦里点头:“娘说得是,银子我存着呢。”
不但要存,还要在大楚各地买庄子,埋下些银子,以备大楚完蛋的时候他们可以沿途逃命用。
顾锦里他们吃完饭后,就拎着东西,坐上骡车回家。
十二月初九是程哥儿生辰。
早上起来,程哥儿就穿上顾锦绣做的新衣服,吃到了红鸡蛋、长寿面、两种水晶糕、炸丸子等等爱吃的东西,可把他给高兴坏了。
不过程哥儿的生日并没有大办,就是他们一家人加上秦老一起吃了一顿饭,小孩子的生辰过得太隆重了不好。
但意外的是,夏夫人竟然亲自来给程哥儿送了生辰礼。夏先生没来,估计是怕来了惹顾锦里生气。
夏夫人很是敬重崔氏,看见崔氏的时候,给她行了礼,把崔氏吓了一跳,忙道:“夫人莫要这样,我一个农妇,可不敢受您的礼。”
说着要给夏夫人回礼,被夏夫人扶住了:“程哥儿他娘莫要如此。”
受不起礼的是她。
夏夫人没敢跟崔氏待多久,把程哥儿的生辰礼放下后,去看了顾锦绣。
见到顾锦绣的刹那,她惊了……像,很像,比顾锦里还要像,难怪胡观主会这么确定。
“夏夫人好。”顾锦绣给夏夫人行了礼,夏夫人反应过来后,赶忙避开,又上前握住她的手,夸道:“你就是绣姐儿,当真是温婉大方,有贵女风范。”
虽是长在农家,却自有一股子温婉贵气,不愧是柱国之后,有凤仪。
又看向旁边的绣架,道:“这是你绣的,当真是好看得很,听说是卖给淮毓绣庄的?”
顾锦绣得了顾锦里的提醒,让她不要太亲近夏夫人,她记着,闻言只是微微笑道:“不过是卖给普通绣庄,赚些银子而已。”
并没有细说她跟淮毓绣庄的事儿。
夏夫人又找了不少话来跟顾锦绣说,发现这姑娘都是点到为止,跟她并不亲近,让她很是伤心。
她叹了口气,想到自己此来的任务,起身说道:“我去作坊看看小鱼,一会儿再回来。”
“成,您慢走。”顾锦绣对朱茶花道:“茶花,带夏夫人去制药作坊找小鱼。”
“诶。”朱茶花应着,带着夏夫人主仆去了制药作坊。
顾锦里见到夏夫人的时候,见她眼睛红红的,想来是哭过了。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622章 一张卖身契
想来是见到崔氏,又看见她家住得不好所以哭了。
不过夏夫人经常哭唧唧,顾锦里都习惯了,懒得理她,只问道:“夏夫人来找我做什么?我很忙的,没空跟夏夫人聊天。”
夏夫人听罢,眼里又要涌出眼泪,但她忍住了,对顾锦里道:“我今天是来给小鱼送信的,能否让我进去说话?”
“送信?胡观主的?”顾锦里嘲笑道:“每次都是做错事了胡观主写信来说和,这种招数用了两次了,你们不腻我都腻了。”
夏夫人道:“这次不同,请你一定要看。”
顾锦里看看她道:“把信拿来吧。”
啊?
夏夫人有点懵。
顾锦里:“把信拿来,不是来送信的吗?把信给我你就可以回去了。”
夏夫人这辈子过得也是受人敬重的日子,可自打来了庆福镇,是被顾锦里打了几次脸,说不委屈是假的,可她能怎么办?
“给你。”夏夫人拿出两封信,递给顾锦里。
顾锦里挑挑眉,全都收下了。
夏夫人见她拿了信后,没有丝毫要请她进屋坐坐的意思,只能告辞。
临走前,她跟顾锦里行了一个礼,身子蹲得很低很低,顾锦里看着都怕她站不稳一屁股坐地上。
“先前的事儿,是我们夫妻僭越了,请莫要跟我们计较……我们夫妻没有抢孩子的意思,如今也想明白了,我们只求能继续教导程哥儿。”夏夫人说完,没有继续逗留,而是转身离开,留下来也没用,得顾锦里跟顾锦安说了算。
夏夫人的嬷嬷见夏夫人这般低声下气,很是替她委屈,离开作坊后,说道:“夫人,顾家那个大姑娘看着挺好说话的,您不如跟她亲近亲近,只要笼络了她,二姑娘自然不敢给您脸色看。”
夏夫人先前打的也是这个主意,想要笼络顾锦绣,教会她世家女的规矩,以后好做主给她说亲。可今天见到顾锦绣后,她心里泛起嘀咕……绣姐儿明显不太愿意亲近她。
“再看看吧,不能太过心急。”
如今顾家对他们夫妻不满,是不会跟他们亲近的,等过两年再看,到时候想来是能跟绣姐儿处好关系的。
夏夫人从作坊出来后,去了顾家一趟,只略微坐坐就走了。
顾锦里在作坊里看着那两封信,一封是胡观主亲笔所写,还有一封信里装的是一张卖身契。
这张卖身契已经发黄,看着很是老旧,上面的人名是夏云生。
胡观主在信里写到,夏云生乃是夏固的曾祖父,以前乃是鲁家的下人,因着学问不错,被鲁家举荐去做了官。
科举虽然兴起于前朝,但前朝并不是只有科举取仕这一个制度,还有一个更加古老的举荐制,跟汉朝做官的制度差不多。
很多世家豪族都会举荐下人、门客去做官,夏家由此发迹。
夏云生感念鲁家的恩情,自此之后,家里出生的男丁都会送去鲁家做门客,为鲁家效力。
胡观主把这张卖身契给顾锦里,就是要告诉她,夏先生的真正身份,让她放心,并给她这个可以拿捏夏先生的东西。
最后胡观主明说了,他们想要程哥儿给鲁家做嗣子,继承鲁家的香火,但最后却承诺顾锦里:要是顾家不同意,他们不会强求,只求顾家能继续让程哥儿去夏家上课,让夏先生教导程哥儿、指导顾锦安成才。只要他们兄弟成才,不管姓不姓鲁,她都死而无憾了。
如果这话是夏先生说的,顾锦里一定觉得是在放屁,但这是胡观主说的,她信了五成。
胡观主虽然也是鲁家这一系的,帮她也有目的,但胡观主清修多年,已经看透世上的很多事儿,嗣子不嗣子的,她当真不会强求。
顾锦里收起信跟卖身契,又去忙着做方便药,一直忙到下午,才带着小吉去找阿桨:“蛋清跟蛋黄打好了吗?”
秦小哥不在,她只能找阿桨他们来打。
“打好了,小东家给。”阿桨像个傻子一样打了两个时辰的鸡蛋,手酸得都快哭了,把打好的蛋清跟蛋黄递给小吉后,问道:“小东家,你打鸡蛋来做什么?”
赶紧告诉我,不然我会死不瞑目啊。
顾锦里:“做蛋糕吃啊。”
阿桨快哭了:“打几个时辰鸡蛋就是为了用来做糕吃?”
恕他脑子笨,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吃个糕要打这么久鸡蛋。
“……小东家,我以后会好好干活的,您别让我打鸡蛋了成吗?”阿桨觉得自己一定是没把活计做好,惹得小东家生气了,这才用鸡蛋来折磨他。
顾锦里笑了:“看情况吧,你要是好好干活,好好练武,一切好说。”
言罢,不管阿桨哭丧的脸,带着小吉回家去了。
“二姐,你回来了,做蛋糕吃。”程哥儿早就等不及了,看见顾锦里回家,立马扑过来。
顾锦里把装着蛋黄的盆子举高,对他道:“好,这就给你做,来厨房帮忙。”
“嗯!”程哥儿高兴极了,跟着去厨房帮忙做蛋糕。
顾锦绣也收好绣棚,换了身粗布袄子,带着璃姐儿跟朱茶花来厨房帮忙。
几人在厨房里忙活一个时辰,总算把蛋糕做好了。
“咱家留一个,这个切了,给罗伯娘家、严奶奶家、田婶家、旺哥儿家送去。”顾锦里把另一个蛋糕分成四份,让小吉送去给几家人。
小吉回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两个篮子,是四家人给程哥儿的生辰礼。
农家孩子过生日,不会送太贵重的礼,就是按照习俗,给点鸡蛋跟面粉。
“这个红棉帽是田婶家的小花做的,说是给程哥儿的礼物。”小吉特意把田小花做的帽子拿了出来。
顾锦里接过帽子,摸了摸,笑道:“帽子真厚,塞了不少棉花,小花有心了。”
田小花的年纪虽然不大,却是个懂事能干的,不用配制香料后,不是去铺子里帮忙,就是去村里找荒地,说要多弄些荒地来种明蚜草,存银子。
“来,给你戴上。”顾锦里把红棉帽戴在程哥儿头上。
程哥儿忸怩的道:“不要戴红色的,这是女娃娃戴的,程哥儿是男娃。”
顾锦里:“你今天生辰就该戴红帽子,这样喜庆。戴好,不许脱下来。”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623章 镇定,不能飘
程哥儿拗不过顾锦里,只能戴着红棉帽。可戴习惯后,他又喜欢上了这个帽子。
顾锦安近来很忙,是上午去尚家上课,下学后去松子庄忙活,但今天是程哥儿生辰,他早早就回来了。
“大哥,最喜欢大哥了,礼物呢?”程哥儿看见顾锦安回家就扑了过来。
顾锦安拎着他,把他推开些许,道:“别扑过来,大哥身上脏,换了衣服再抱你。”
又道:“这是最后一次抱了,你五岁以后就是大孩子了,不能再让大哥抱。”
程哥儿不高兴了:“为啥?大哥以前都抱着程哥儿的。”
自打程哥儿有记忆开始,特别是逃荒的时候,抱他、背他最多的就是爹跟大哥。可爹怕爷奶,不敢过多护着他,只有大哥敢护着他,所以他最喜欢大哥了,有大哥在就不怕被打了。
“那时候程哥儿小啊,现在程哥儿大了,大哥自然就不再抱了。”顾锦安换了一身衣服后,把程哥儿抱起来,笑道:“重了,也高了,以后要程哥儿背着大哥了。”
程哥儿听得眼睛一亮,重重点头:“嗯呐,以后程哥儿背着大哥,不让大哥走路。”
顾锦里想想程哥儿背着比他大几倍的顾锦安,那画面当真是不忍直视,对程哥儿道:“你背不动的,不过可以背大哥的娃。等大哥成亲生了娃,你就是叔叔了,可以背着大哥的孩子去玩。”
“大哥的孩子?”程哥儿瞅瞅顾锦安的肚子道:“是从这里生出来的吗?”
又摸摸顾锦安的肚子,很是天真的问道:“大哥有小侄子了吗?”
顾锦安脸黑了,对程哥儿道:“大哥是男的,男的不会生娃娃,女的才会……这个问题你不懂,等你大了大哥再跟你说。”
程哥儿狡黠一笑:“程哥儿知道啊,不用大哥教的。”
村里妇人说起闲话来,那火力可是很猛的,他初时听不懂,后来就懂了一点。
说完,又怕顾锦安找他算账,急忙躲到顾锦里身后,冲着自家大哥做鬼脸。
顾锦安无奈摇头,这小家伙还敢耍他了,真是胆肥了。
顾锦里笑过之后,趁机把胡观主的信,以及夏先生曾祖父的卖身契给了顾锦安。
顾锦安看过后,沉思片刻,道:“今晚跟爹娘说一声,明天送程哥儿去夏家念书吧。”
夏固确实很有学问,是个很好的先生,而他们要的也只是夏固的学问,让夏固把程哥儿教导成才。
至于夏固其他的小心思……呵,弟弟是他家的,夏固白天笼络,他难道不会等程哥儿下学回家了再把弟弟的心拉回来?
顾锦里点头:“好。”
傍晚时分,顾大山跟崔氏拿了两桌席面回来。
当晚,她家、秦老、顾大丫一家给程哥儿过了生辰。
顾锦里还用蜡块做了不同颜色的小蜡烛,扎在蛋糕里点燃,让程哥儿许愿,把程哥儿给高兴得不行,开开心心的过了自己有史以来最幸福的生日。
可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被拉起来穿衣刷牙洗脸,跟着自家大哥上学去了。
夏先生夫妻见程哥儿来上学了,很是激动,夫妻俩亲自出来把程哥儿接进夏家。
程哥儿生辰过后,何村长的二儿子何大廪也考上了书吏,成了县衙里的吏员之一。
因着他是大丰村的,何村长跟顾家又熟,何大廪为人又老实,许县令跟郑县令商量后,把他给放去了管理房契地契的吏房。
能进契房的都是心腹,何村长得知何大廪进来契房后,激动得差点蹦起来,赶忙交代何大仓:“赶紧去买一头猪回来,咱家杀了,给你弟庆贺庆贺,算是提前吃杀猪菜。”
“诶。”何大仓也很高兴,第二天出摊的时候,是顺便在壶口镇买了一头大肥猪拉回来。
当天何大廪带着一家老小也回来了,特意去了顾锦里家道谢。
何大廪跟何大仓长得很像,都是憨厚脸。可他因着脾气软,看着有点傻气,但毕竟是在县城住了多年的,还算会说话,对顾大山道:“要不是您家安哥儿,我可就要钻进做买卖的死胡同里去了,也不会有今天这福运,做了书吏。”
顾大山笑道:“那也是何老弟有本事才行,要是学问不够,可是过不了县衙的考试。”
何村长在旁边听得很是自豪,差点忍不住说上一句:那是,我家二儿的学问是考秀才都没问题的。
幸亏有何金生在旁边,见他快绷不住了,赶忙拽拽他的袖子,镇定啊爷爷,不能飘。
何村长美滋滋了片刻,对三爷爷他们道:“顾老哥、大山,明天到我家去吃杀猪菜啊,给你们几家的男人单独留一桌,坐上等席。”
至于妇人,则是不好去挤的,何刘氏会单独把菜给她们几家送来。
三爷爷道:“大山他们近来都忙着赶货,怕是去不了,秦老哥还在伤心二郎的事儿……我老头子自己去就成,不用单独留席,跟着你们一起吃就成。”
何村长求之不得:“成,咱们老哥俩明天好好喝几杯。”
何村长一家在顾锦里家坐了小半个时辰,谢过顾家之后,回家去了。
第二天,天气虽然冷得呵气成冰,村里却很热闹,大家都去何村长家吃席,连陆家人也去恭贺了,让何村长觉得倍有面子。
杀猪宴过后,何大廪一家就回了县城,住在新租的小院里,第二天正式上衙开工。
何大廪去衙门做书吏没多久,杨班头他们就押着服徭役的农人回来了。
今年天气特别冷,有不少人病了,香桂镇跟大兴镇还有三个农人病死了,还有两个是清理淮水淤泥的时候被水给卷走,淹死了。
好在尸体都找到了,把尸体给运了回来,不然田福县的农人怕是又要闹上一场。
何老四跟何大钱这两个混球竟然没死,跟着村里的男丁们回来了,就是瘦了许多。
顾德旺特意带着顾德发、顾庆喜去看了,回来告诉顾锦里:“小鱼姐,那个何老四的腿好像伤到了,一拐一拐的,估摸着是瘸了。”
顾德发小大人般:“瘸了好,以后他去偷别人家的鸡鸭就跑不快了。”
顾锦里听得笑了,给他们分了糕点吃,问发哥儿:“你啥时候去私塾念书?你娘可还等着做诰命夫人呢?喜哥儿明年也要去上学了。”
顾庆喜是顾大林的小儿子。
顾大林这人很聪明,想得远,是打算好了,明年开春就送顾庆喜跟顾庆田去私塾念书,考不考得上两说,但必须考一考,落榜了也就死心了。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624章 送行
顾德发道:“明年就去了。”
又补上一句:“我笨笨的,考不上的,我娘是当不成诰命夫人的。”
因为他哥比他还笨。
顾锦里笑道:“你可不笨,你家最聪明的就是你了,你要是用心学,定能考上功名。”
顾德发抬头看着顾锦里,啃一口水晶糕:“真的?可我不想上学……做官倒是可以的,不过有人举荐就做,没人举荐就算了,在作坊干活也不错。”
要是陈氏听到这话,定会抄起棍子狠揍他一顿,骂他没出息,只知道扎在作坊里干活。
顾锦里惊了:“你连举荐做官都知道?”
顾德发点头:“知道啊。逃荒路上听那些老人说的,有个老头还吹嘘说过,他爷爷在前朝的时候就是举荐做了县里的功曹。”
又问顾锦里:“小鱼姐,功曹是啥官?”
“就是县丞、县尉之类的佐官。”顾锦里看着顾德发笑道:“发哥儿可以去念书,将来或许真能当官。”
顾德发:“不用考试就能做官的话,我就去做。”
顾锦里:“你想得真美。”
顾德发吃着糕点,很佛的道:“那就不想了,做人要知足常乐。”
顾锦里:“……”
孩子,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顾德旺拍一下顾德发的脑袋,骂了一声傻子,又对顾锦里道:“小鱼姐你别理他,他从小就怪怪的。”
三人在顾锦里家混了一盘糕点跟一盘炸丸子后,手牵手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天气越来越冷,棉花大涨,有消息传来说,西北跟东北的情况又糟了,冻死了很多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