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农门小福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风十里
吴老大夫听得笑了:“你这丫头,可真会做生意,你座牙粉的几种药材里就没有贵的。”
成本不过十文钱一两,她转手就卖了十倍的价格。
顾锦里道:“吴爷爷,我可没有故意抬价,药材虽然不贵,可贵的是人工钱,要把药材磨碎成牙粉,可是要费不少功夫的。”
因此她还花了不少银子买下人。
程掌柜并不觉得贵,章掌柜就更是觉得便宜了,牙粉这样的好东西,只要过了淮水,到了金江南或者京城这样的繁华之地,起码能卖一两银子一瓶。
两位掌柜拍板了:“这个价格可以,源字药行买了。不过要两种瓶子,一种陶瓶,一种瓷瓶。”
大楚,世家豪族皆是用瓷器,陶器是一般人家用的东西,上不得台面。
顾锦里笑了,道:“可以,但,得加钱。”
吴老大夫笑出了声:“哈,你这丫头,真是钻进钱眼里了。”
顾锦里摇着手指,道:“不不不,主要是瓷瓶太贵了,一个上等的小瓷瓶就得要一百多文钱,要是不加钱,我可是会亏本的。”
瓷器贵,陶器也不便宜,她家是穷人,家里还用着木碗呢。
章掌柜跟程掌柜早就料到她会来这招,点头道:“我们源字药行会给你们提供陶瓶跟瓷。”
所以,你别想涨价。
顾锦里听了说道:“可以,但是,如果是你们给的瓶子有了问题才导致牙粉出事,你们要负全责。”
章掌柜听得一愣,看向吴老大夫:“您老说得没错,这小丫头是个会做生意的,什么事情都想到了。”
吴老大夫道:“那可不,这丫头聪明着呢。你们呀,别想占她便宜,她精明得很,你们不亏就成了。”
闵东家是交代过两位掌柜的,跟顾锦里做生意,不用计较太多,因此生意很快就定下了。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568章 夏先生
程掌柜道:“一万瓷瓶,一万陶瓶,我们赶着回去,三天内可能交一成货物?”
源字药行实力雄厚,一开口就是两万瓶牙粉。
顾锦里默算一会儿,道:“可以。”
一成就是两千瓶,两百斤牙粉,他们制药作坊工具齐全,人手也有了五十个,两百斤牙粉一天就能磨出来,她再用一天时间来配制,第三天就能交货。
程掌柜很快就写了两张契约,一张是源字药行跟悬壶坊的,一张是悬壶坊跟顾氏制药作坊的。
顾锦里看过制药作坊跟悬壶坊的那张契约后,觉得没问题,很快写下名字、按上手印。
程掌柜拿出五张百两银票,给了吴老大夫,吴老大夫转手就给了顾锦里:“定金,收好。”
顾锦里欢喜的接过,又道:“装牙粉的瓶子得早点拿来。”
吴老大夫道:“放心,这些东西源字药行不缺,等会儿你让木通去悬壶坊把药材跟瓶子全部拉回来就成。”
顾锦里说了一声好。这跟大药行做生意就是痛快,只要她的东西没问题,其他的小事是根本不用管。
吴老大夫很忙,把牙粉的事儿说好后,就带着程、章两位掌柜离开。
顾大山想留他吃饭都没成,只能收拾出两篮子卤味跟三只烤鸭出来:“吴老大夫、程掌柜、章掌柜,这是家里做的卤味,是个新鲜东西,你们拿回去尝尝。”
吴老大夫笑着接过,对两位掌柜道:“这可是好东西,你们闵东家也是吃过的。”
两位掌柜点头:“听东家赞过,这次能尝尝,是我们的福气。”
木通带上麦冬跟着去了悬壶坊,两个时辰后,带着两辆骡车回来了,一车做牙粉的药材,一车瓶子。
邱琅已经把镖局的那些孩子集合起来,由叶荆子教他们怎么磨药材。
镖局的二十多个孩子都是聪明的,一教就会,且有阿时盯着,阿时细心,是把各种药材分得清清楚楚,看得仔仔细细。
童大雨家、卢家、伍家,还有一户姓苗的母子三人则是去学做蚊香。
其中,童大雨的娘跟苗婶子被顾锦里挑了出来,教她们配制调味香料。
童大娘为人老实,苗婶子是寡妇带着两个儿子,是吃过大苦的人,只想让一家子有饭吃,将来主家开恩,能让两个儿子娶上媳妇。
顾锦里让她们去配制调味香料,是想把楚氏、严氏、陈氏她们摘出来,让几家的女人不用那么累。
这营生越做越大了,几家的女人不可能永远做这些工人活计。
配制的方法还是跟以前一样,童大娘、苗婶子、许王氏,再加上一个老朱媳妇,四个人,一人配两种香料。且是每个人在一间屋子配制,大家不交流,保证了香料配方不外泄。
当晚,顾锦里就把几家人叫来,说了这事儿。
几家女人得知这事,都很高兴,笑道:“我们以后就轻松了,可以忙活家里的活计。”
最开心的是罗慧娘:“我可以去找小鱼玩了。”
不然她不是去铺子干活就是在家里配香料的,都不能去找小鱼玩,闷死了……还能多去看看秦二哥。
可陈氏高兴过后又担心:“小鱼,这些都是你家的下人,让她们干我们的活,不会让我们给工钱吧。”
顾锦里笑眯眯的道:“大贵婶子要是想给也成。”
陈氏忙道:“呵呵,婶子家的银子还要留着建房子呢,就不给了啊。”
三奶奶瞪她:“不想给你还这么多话,就该让你出月钱。”
陈氏立马闭嘴了,缩着身子,让顾锦里尽量别看见她,可顾锦里眼神好啊,怎么可能看不见她。
陈氏又赶忙岔开话道:“小鱼啊,你大哥啥时候回来?这都去了多久了,婶子都快忘了你大哥长啥样了。”
顾锦里摇头:“不知道,快了吧。”
古代通消息不方便,她是真不知道顾锦安什么时候回来。
可巧的是,第二天上午,顾锦安就回到了镇上。
顾锦里正在悬壶坊跟吴老大夫算药材钱,罗慧娘就跑来找她:“小鱼小鱼,你哥回来了,好多骡车呢,还带回来一位先生,现在在万家宅子。”
顾锦里皱眉:“万家宅子,怎么去了哪里?”
罗慧娘拉着她道:“问问你哥不就知道了。走,咱们赶紧去瞧瞧,好多人都去看了,再晚咱们就挤不进去了。”
顾锦里看着罗慧娘满是兴奋的苹果脸,以及闪烁着八卦之光的杏眼,不由得笑道:“先等等,我得把药材钱结给吴老大夫。”
罗慧娘听得苦了脸。小鱼就是这点不好,看热闹哪里能等等?可她还是听话的坐到一边,等着顾锦里。
一刻钟后,顾锦里跟吴老大夫把药材钱算好,把银票给了吴老大夫:“牙粉药材的银子,您老拿好。”
吴老大夫接过,给她写了张收了货钱的字据。
罗慧娘看得想吐槽……小鱼跟吴老大夫明明是合伙开的制药作坊,为啥去悬壶坊进货还要给货钱?给就算了,还要写字据,好麻烦啊。
“走吧。”顾锦里招呼一声,罗慧娘立马高兴得蹦起来,拉着她的手就跑。可万家大门前已经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人,她们渐渐大了,不好去挤,那么多男人呢。
“怎么办,挤不进去。”罗慧娘正愁着,顾锦里就拉着她绕到万家后门,开始叫门。
很意外的,竟是顾锦安来开的门,看见她们后笑道:“就知道你们会来看热闹。”
会看热闹的是慧娘,而会绕到后门来的是小鱼。
“安哥好,你可算回来了,大家都很担心你呢。”罗慧娘拉着小鱼进门,八卦的问道:“安哥带了什么人回来?为什么来万家住?这宅子不吉利,镇上的人都嫌弃呢,没人买这宅子。”
又压低声音,有些害怕的道:“镇上的人都说,这宅子闹鬼呢。”
话音刚落,一道爽朗的笑声就传来:“哈哈~夏某不在意这些,若是这座宅子闹鬼,夏某就煮酒与其夜谈,问问鬼府之事。要是对方是个文客,夏某还能跟他来场阳世与阴曹的辩论。”
顾锦里循声看去,只见一个四十出头,面白无须,穿着宽大道袍,头发随意挽着的中年男子大步走来。那步子迈得虽大,却是走出了优雅范,当真有几分名士风流,闲庭阔步的样子。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569章 竟然不是光棍
更意外的是,他的脚下竟是穿着木屐,木屐做得精细,穿起来不见乡下农人的粗狂,反而尽显洒脱不羁之意。
罗慧娘说宅子坏话被主人家逮到,赶忙解释道:“大叔您别误会,这都是镇上人说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不是故意说您家宅子不吉利的。”
在老家,要是敢说别人的宅子闹鬼,是会被人揍的。
夏先生昂头一笑,说一句:“小姑娘倒是纯朴可爱,不错。”
又看向顾锦里,打量她一眼:“你也不错。”
眉目沉稳带着笃定,眼眸灵动带着生机,有着成年人的稳重又不失小姑娘的机灵,不错。
“夏先生好。”顾锦里跟罗慧娘跟夏先生打招呼。
夏先生笑着摆摆手,对她们道:“进来坐坐吧,只是我们刚来,家里乱着,没人招待你们,你们且自己玩着吧。”
言罢,转身向着宅子前院走去。
“好。”罗慧娘高兴的应着,拉着顾锦里跟上夏先生,顾锦安关山后门,也跟了上来。
顾锦里问他:“尚叔呢?”
是尚秀才陪着顾锦安去金陵府找郑家、上官家的,应当是一同回来才是,却没有见到尚秀才的踪影。
顾锦安道:“在姜县尉家,尚婶子跟元元在姜家住着,先生刚回来,姜家留他住两天,估摸着明后天就回来了。”
姜氏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元元,尚秀才不在家,姜夫人担心女儿住在乡下不安全,把她们母女接回姜家住着。而顾锦安他们昨天就到了县城,是在姜家住了一晚,今早启程回庆福镇的。
顾锦里听罢点头,看着夏先生走得袍袖翻飞的背影问道:“这位夏先生?”
顾锦安知道她会问,便把夏先生的来历告诉他。
夏先生名夏固,字长垣,号鼎公,给郑家、上官家都做过门客,后来离开了两家,搬到金陵府郊外的庄子居住,住了将近十年,腻歪了。
经郑家、上官家结实顾锦安后,知道他是住在庆福镇乡下的,便跟着来这边定居,打算住上个三五年的。
顾锦里皱皱眉头,问道:“这么轻率就决定来住个几年?”
顾锦安笑道:“夏先生桀骜不驯,年轻时曾经周游大楚、大戎,乃至东边的邻国,还曾经搭船出过近海,在海岛上住了一段时日,是个飘忽不定的人,他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搬来庆福镇住几年,融入市井乡民中,是他近几年的愿望,没啥稀奇。”
不过……
“夏先生不想外人知道他的身份,你自己知道就好,对别人不要说夏先生的底细。”
夏先生来乡下是想过平淡日子,并不想受太多关注,虽然他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收起狂性,开始隐居,但他年轻的时候做过的事情太出名,要是让别人知道了,难免会有学子纷沓而来。
夏先生是个脾气乖张的人,他不喜做官,却喜欢考科举。一路从秀才考到殿试,在大家都看好他成为新科状元的时候,他却在殿试上交了白卷,可把大楚皇帝给气炸了。
当时还是大楚的第一任皇帝当家,见呼声最高的士子在殿试交了白卷,气得差点没杀了他。
可大楚第一任皇帝是乱世得的江山,又是军人出身,前朝狂士之风盛行,个个脾气乖戾不怕死,把大楚第一任皇帝骂得是狗血淋头,说他以臣子之身窃主子之国,乃是贼子,合该抽筋扒皮再受三千刀凌迟之刑而死!
又是行伍出身,乃是嗜血莽夫,粗鄙兵头子,做了江山之主,定会草菅百姓之命,让大楚血流成河。
大楚第一任皇帝活着的时候是天天被骂,杀了不少文人狂士都没用,该骂你家祖宗十八代的时候还是要骂你家祖宗十八代,你越杀,他们骂得越起劲。
后来,有文臣劝谏大楚皇帝,说打江山要铁血手腕,治江山却不能如此,得笼络文人狂士。
这些文人狂士吧,你礼待他们,比杀他们更好,且这些人都是有大学问的,留着还能帮着治国。
大楚第一任皇帝不想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出纰漏,便下旨优待所有文人,给予文人国士之礼相待,只要不是犯了杀罪的文人,大楚都不会杀。
夏先生因着这道早年间的圣旨逃过一劫,没被大楚第一任皇帝杀头,但他的会元功名也被褫夺,只留下举人功名。
夏先生是完全不在乎啊,离开京城的时候还不怕死的说:“官职乃桎梏,夏某只愿做手脚自由之人,不稀罕被困在桎梏之中。”
大楚第一任皇帝是气得差点吐血,恨不得派人暗杀了他,可夏先生离开京城后就直接去了东面的邻国,在哪里住了好几年,再回来没多久,大楚第一任皇帝就过世了。
顾锦安说完这些,又道:“夏先生是先过来修葺宅子,等宅子修好了,夏夫人就会过来。”
顾锦里惊了:“夏先生竟然有媳妇?”
这种吃饱饭就开始找死的人,竟然能娶到老婆?什么样的女人才会嫁给他?
夏先生脚步一顿,回头瞪着顾锦里道:“夏某才俊无双,怎么会娶不到媳妇?小姑娘你也太小看人了。”
顾锦里赶忙赔笑道:“先生说的对,以先生这等才貌还打光棍的话,简直是天理难容。”
夏先生睨她一眼,哼了一声,转身走了。
夏先生带来的下人不多,只有十个,可个个体态极佳,言行举止有度,比之富贵人家的主子都不差。
有几个下盘还极稳,一看就是会拳脚的。
他们的动作很快,不断的搬着夏先生带来的箱笼,夏先生则是坐在院子里,一边指挥着下人们:“把这几箱子书册搬到书房去;画卷放到书房旁边的屋子里去,先别开箱子,先把屋顶检查两遍再说,免得秋雨落下来,坏了我的画,我可是会气死的。”
又指着万家的院子道:“秀才家的院子竟是这样种东西,这窗子外的竹子都快把窗子给挡住了,还有中间这个石墩是怎么回事?当真没有丁点园林之美。”
园林布局历来讲究叠山理水,植配筑营,可万家的院子却是一样不占,真是多看一眼都伤眼睛。
顾锦里听得吐槽:“夏先生,咱们这里是乡下地方,家里能种个花花草草就不错了,您说的这些,乡下人可不懂。”
有这矫情的工夫,去赚钱它不香吗?
说好的文人狂士不拘小节呢?不在乎宅子不吉利,却嫌弃宅子园林布局差,乡下人建个房子还请个园艺大师来布置一番吗?醒醒啊,这里可不是京城!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570章 厌恶
罗慧娘也觉得顾锦里说得对,不住的点着头,这位夏先生真是挑剔,在乡下过日子哪里能这么精细的,而且他在说什么啊,她根本听不懂。
夏先生闻言回头,瞪了顾锦里一眼,还附送了罗慧娘一个白眼后,便端着茶杯,优雅的抿着,又恢复了文人雅士的模样,把罗慧娘看得瞪大眼睛,还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镇上的人都说这宅子闹鬼,可这位夏先生一看就是个妖孽,所以住鬼宅肯定不会有事的,难怪他说不怕呢,罗慧娘如是想着。
顾锦安是个闲不住的人,去帮着夏先生整理书册画卷之类的,顾锦里也拉着罗慧娘去帮忙,而她看着顾锦安干活的样子,突然一惊,道:“哥,你干活的动作变得好看了。”
像是专门学过一样,不再是单纯的忙碌,而是忙碌之中带着一股子雅气。
顾锦安笑道:“在金陵府的时候,跟着夏先生学过一段时间礼仪。”
君子六艺中的礼,指的不单单是礼节,还有礼仪,就是仪态。
尚秀才的礼仪虽然不错,却不是世家豪族出身,只是形似,却没有神韵,尚秀才见了夏先生后,很是感叹,得知夏先生愿意教顾锦安,是欣然同意了,让顾锦安跟着夏先生,学着各种言行举止。
顾锦里听得问道:“那大哥还去尚叔家读书吗?尚叔对我们这么好。”
如果不去,尚叔定会不好受。
顾锦安也是打心眼里敬重尚秀才的,把他当做长辈来看待,闻言说道:“照样去的,只是以后没个月要来跟夏先生学几天。”
顾锦里听罢,放下心来。
罗慧娘还要去铺子里忙活,帮着干了小半个时辰的活计后,便告辞走了,走的时候嘴里还嘀咕着:“早知道就不来了,热闹不好看,还得干活。”
回到铺子的时候,还被楚氏说了一顿,骂她又乱跑出去,害家里人担心。
顾锦里兄妹则是继续在夏先生家帮忙整理东西,足足两个时辰后,才算把行礼归置得差不多。
他们累得不轻,坐在夏先生旁边,吃着下人端上来的差点,夏先生看着顾锦里的吃相,邹邹眉头,没说什么。
盏茶的工夫后,有下人来报:“先生,门外有一对姓顾的父子前来求见,说是来找顾家安哥儿的。”
顾锦里听了道:“是我爹跟小弟,定是来接我们回家的,我们先告辞了。”
夏先生却道:“不及,离太阳下山还有些时辰。”
又对着下人道:“去把顾家父子请进来,再上些新茶跟点心上来。”
“是。”下人应着,躬身退了出去,没多久就把顾大山跟顾锦程带了进来。
顾锦程看见顾锦安,立刻扑了过来:“大哥大哥,你终于回来了,程哥儿可想你了……呜呜呜,你不回家,程哥儿一个人睡,害怕。”
顾锦安带着一队骡车回来的事儿,很快就在镇上传开了,顾氏食铺、卤味铺子的人都知道,便回去告诉了顾大山他们。
顾大山听了,便驾着骡车来接自家大儿,程哥儿最黏安哥儿,好久不见安哥儿了,心里很想哥哥,顾大山就把他也给带来了。
顾锦安抱着程哥儿,笑道:“不怕啊,大哥回来了,今晚大哥陪着你。”
顾锦里笑话他:“你都快五岁了,是老孩子了,又不是三岁的小宝宝,看见自家大哥还哭唧唧,羞死人了。”
顾锦程听罢,瞪了顾锦里一眼,又往安哥儿怀里钻,口中说着:“大哥,二姐又欺负我了,你要帮我。”
顾锦安听得笑出声:“你又告你二姐的状,小心她以后不给你做好吃的。”
顾大山看着自家三个孩子说说笑笑的,很是高兴。
夏先生却是微微蹙眉,这个顾锦程竟然是这样的,已经快五岁了还这么粘着长兄,往长兄怀里钻,成何体统?哪里有一点点世家豪族子弟的气质?如何能成为传嗣之子!
又看向顾大山,见他穿着一身褐色薄棉短褐,头上还戴着顶农人的草帽,脚上是沾着泥土的鞋子,心底涌起一股恶心,当真是快吐出来了。
夏先生忍不住红了眼圈,崔氏竟是嫁给了这样的男人,虽然模样长得还行,可瞧瞧这行头,这身家背景,根本就拿不出手!
听说还是个窝囊废,什么本事没有,靠着二女儿家里才过上好日子的。
此等乡野粗鲁莽夫,怎么配得上崔氏!
要是早个十年找到崔氏,顾大山一定活不成,他必定会死,还会死得凄惨无比!然后崔氏会再嫁高门。
可如今说什么都晚了,孩子都四个了,而崔氏此生也没有什么成就,就是一个农妇,算是彻底废了,再费心为她经营也是白搭。
如今,只能看这四个孩子了。
顾锦安虽然聪慧,可已经快十六,沾染了十几年的乡野习性,再怎么教也是教不出来,且他是长子,定是要承顾家香火的,所以他们的目标是顾锦程。
崔氏所生嫡次子,年纪小,好教化,且有长兄承袭顾家香火了,顾锦程姓不姓顾都无所谓。
顾锦里正在逗着程哥儿,眼角瞥见夏先生盯着顾大山的眼里泛起厌恶,不由得一顿,虽然夏先生掩饰得很快,但她确定自己看见了。
“爹。”顾锦安把顾锦程放下,走到顾大山面前,道:“儿子出门这趟,让您担心了。”
顾大山笑呵呵的道:“没啥,你多出去见识见识也好,不用担心家里。”
就是家里人许久没有见到他,想得慌。
顾锦安笑了,给顾大山介绍了夏先生。
顾大山听说夏先生是位举人,吓了一跳,要给夏先生行礼,却被夏先生制止了:“顾老弟不必如此,安哥儿既唤我一声先生,咱们两家理应如亲朋般相处,无须行这些虚礼。”
顾大山听罢,又看夏先生一身气度,很是欢喜,而夏先生是个博学之人,跟顾大山聊了半个时辰,说得见闻把顾大山听得眼睛都瞪大了,对夏先生是相当佩服。
最后,夏先生唤来程哥儿,笑着对他道:“你就是程哥儿,听说已经开始认字了,会写些什么字?写几个来瞧瞧如何?”
程哥儿在长辈面前是个乖孩子,先给夏先生行了礼后,回道:“学过一些字,但写得不是很好,是哥哥教我的,我哥哥可厉害了。”
还不忘把顾锦安夸一通,把顾锦安给弄笑了。
夏先生笑了笑,让下人拿来笔墨纸砚,让程哥儿写字:“自己研磨,把你会写的字写下来给我瞧瞧。”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571章 秦二郎离开
程哥儿听话的拿起墨条,在砚台里磨墨,磨好后,一手押着纸张,一手写字,他年纪小,拿着这种食指大的毛笔还有些吃力,因此写出来的字比平时差了。
1...166167168169170...9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