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兴安伯继续说道:“臣,举荐周遇吉担任游击将军。”

    周遇吉?崇祯看过周遇吉的履历,这人的战绩不错,也不是东林党的成员,对于新军也有很好的想法。

    但是早先商量好的人选,却不是周遇吉,兴安伯怎么突然改口了。

    不是兴安伯改口了,是新宁伯已经提前给他通过气了,说是朱舜的人情。

    兴安伯一听说是朱舜的人情,那还得了,当即就同意了,这些日子因为长子建立的纺纱厂,兴安伯没少赚银子。

    崇祯看着下方的勋贵们,没有人出来反驳,明显是经过了谨慎的商讨,周遇吉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

    勋贵满意,崇祯满意,东林党可就不满意了。

    吏部验封司郎中走出了朝班:“臣,举荐刘武元担任新军的游击将军。”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朝堂上再次出现了一片附议的声音,显然东林党早就谋划好了。

    “附议卵!”兴安伯中气十足的大喝一声:“就你们这帮拎不起刀披不上甲的文官,有什么资格说举荐?”

    对峙武勋伯爷,一个正五品郎中还不够格,工部左侍郎顾郎中走出了朝班,言辞激烈的说道:“如果没有我工部给你们提供兵器甲胄,你们拿什么打仗,你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啊”

    话还没说,兴安伯解开佩刀,用刀鞘狠狠的拍在了顾侍郎的老脸上。

    兴安伯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拿什么打仗?老子手里的这口刀,是靖难之役时,成祖陛下赏给我家老祖的,你说拿什么打仗。”

    顾侍郎果然被不讲理的兴安伯殴打了,东林党的各部郎中们兴奋的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好好的弹劾兴安伯。

    听到成祖陛下几个字,全部都偃旗息鼓了。

    谁敢弹劾兴安伯,就是对成祖陛下的不敬。

    谁还敢?

    不只是东林党成员激动了,勋贵们也是激动了,公然殴打东林党的机会可不多。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店了啊。

    武勋们全部把手按在了麒麟服的刀鞘上,虎视眈眈的注视东林党成员,就等着他们出来乱叫。

    二世祖不可怕,可怕的是二世祖有爵位。

    东林党哪里还有人敢出来触这个霉头。

    全部都是两腿夹着屁股,直到早朝结束,都没人敢说话。

    平时恨不得这些东林党把嘴缝上的崇祯,竟是觉的有些可惜。

    咋就没人出来反驳一下呢。




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机
    有了勋贵的支持,周遇吉担任新火器军游击将军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顺天府这块根据地,弥补了最后一块短板。

    2号实验小院,同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二弟子宋士意研究出了梳棉机。

    2号实验小院就是一间纺织工厂,走进拱门,头顶就是高大的厂房。

    蒸汽厂房的机器很少,一台蒸汽机,还有一台新发明的梳棉机。

    厂房的角落里还有一处匠作间,几名北平机械局的匠人正在里面敲敲打打,打造铁条、铁棍、铁皮这些最基础的铁制品,然后构造成新式机械。

    朱舜走进2号实验小院,外面下起了暴雨,雨水倾倒在厂房顶部,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响声。

    好在这里是2号实验小院,不是露天的4号实验小院,不用担心淋雨的问题。

    梳棉机旁边为了一堆人,已经成为秀士的宋士意,带着三十几名数理化天才学子,正在对梳棉机进行最后的检测。

    看见山长过来了,三十几名数理化天才学子一起躬身行礼,宋士意自从身后跟着很多天才学子以后,老成持重了不少。

    宋士意也像四弟子赵斗米那样,郑重作揖:“恩师。”

    京师大学堂的百人计划,早在几个月以前就已经完成了。

    跟在二弟子宋士意和四弟子赵斗米身后的天才学子最多,最少的不是大弟子宋士慧了,而是五弟子薄珏。

    就他那命格,天才学子们哪里敢跟在他后面,换成女学子还差不多。

    朱舜走到旁边,看见一台整体呈方形的黑铁机械,上面安装着一根铁辊、齿条、刀片等铁制零件。

    宋士意主动介绍起来。

    梳棉机一共分为三大结构,预梳结构,主梳结构,成条结构。

    预梳结构,分别由棉辊轴、给棉板、除尘刀、小漏底组成。

    主梳结构,分别由齿条、盖板、小滚筒、大漏底组成。

    成条结构,分别由剥棉罗拉、喇叭口、圈条器组成。

    这些铁质零件,基本上都是一些铁辊、小刀、齿条之类的简单零件,铸造起来倒不是太难,比蒸汽机简单多了。

    主要是构造出一种结构,使得简单零件配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梳棉系统。

    宋士意介绍完梳棉机的结构,让一名天才学子去烧锅炉,随着锅炉房的浓烟滚滚冲向天空。

    蒸汽机喷吐着白色蒸汽,开始往复运转,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梳棉机开始运动。

    宋士意从旁边的独轮车上抱下来一堆棉花,放在给棉罗拉上,不停的输送含有杂质的棉花。

    含有杂质的棉花,经过除尘刀和带有网眼的小漏底预梳,粗略处理过后,进入主梳结构。

    在主梳结构里清除最难清理的短绒和杂屑,经过圈条器,把棉条一圈圈的放在棉条筒内。

    一人高木制棉条筒,很快就堆起了一层层棉条。

    朱舜计算了一下时间,一分钟的时间到,让人立刻搬开木制的轻便棉条筒,同时停下了梳棉机的运转。

    宋士意早就准备好了皮尺,让一名天才学子拉出里面的棉条,开始测量长度。

    四十一米!

    一分钟的时间,不仅把棉花清理干净,还梳理出四十一米的棉条。

    “恩师,成功了!”

    宋士意拿着一张报表,激动的跑到朱舜身边大喊了一声。

    三十几名天才学子们,也是忍不住欢呼起来。

    有人甚至留下了眼泪,这人是第一批进入京师大学堂的学子。

    这两年来,为了发明梳棉机,不知道吃了多少苦,耗费了多少心血,甚至完全忘记了时辰的概念。

    饿了再吃,困了再睡,经常为了设计图纸两天才吃一顿饭,两三天不睡觉已经成了常态。

    现在终于成功了,两年来的心血没有白费。

    最早进入京师大学堂的几名学子,全部流下了眼泪。

    朱舜看到报表上的数字,伸出手抚摸梳棉机冰冷的铁框架,忍不住大笑起来。

    纺织体系。

    初步工业化!



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冲击的手工业经济
    梳棉机研究成功了,经过测试也可以投入实际使用了,朱舜立即派人去把纺织协会的人喊来,召开第二次工厂大会。

    半天以后,工厂大会的工厂主们全部到齐,这一次还多了一位大人物,新宁伯府的总管。

    这里的工厂主们基本上都是白身,新宁伯府的二老爷过来,不合规矩,总管能来已经很给面子了。

    正常来说,派遣一名管事就足够了。

    朱舜这一次召开工厂大会,正是为了梳棉机:“诸位,梳棉机已经发明出来了。”

    听到梳棉机发明出来了,最高兴的就说纺纱工厂的工厂主们了,终于可以让半金属朱氏纺纱机全力生产了。

    周员外第一个站了起来,转过身子,给在座的各位工厂主们拱了拱手,笑道:“各位,老夫家里可是有不少的棉花地。”

    “这个梳理机,老夫就先买走一批了。”

    周员外最近可以说是满面春风,长子当上了火骑营的游击将军,手握一千重兵。

    这也就罢了,不知道烧了哪门子的高香,还简在帝心了。

    一般的游击将军这辈子都不见得能够见上皇帝一面,周员外的长子周遇吉可倒好,隔三差五的就能见到皇帝一次。

    现在外面谁不知道,火器营是皇上的心头肉,就差让火器营驻扎在紫禁城里面。

    没驻扎在皇宫里也差不多了,驻地景山,距离紫禁城可近的很。

    工厂主们只能笑骂一句,让给你可以,先请一顿花酒再说。

    别人因为周遇吉可以让着周员外,黄靖边可不怕,他老爹都快升任副总兵了:“周员外,吃独食可不好。”

    “怎么说也得一人一半。”

    工厂主们听到黄靖边要一人一半,忍不住又笑骂起来。

    “好嘛,刚说周员外吃独食,你小子就不是了?”

    “哈哈,你小子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都一样。”

    “那叫一丘之貉。”

    “不对,不对,应该是狼狈为奸。”

    这些年来众人都在成长,黄靖边的老爹黄得功,过去不过是一个的游击将军。

    有了蒸汽纺纱厂的支持,大把的撒银子给手下的三千精锐更换甲胄武器,抚恤战死军士,焕然一新的军士们战阵能力大涨。

    今年因为战功,已经升任参将,手握七八千军士。

    其他将种子弟的老爹们,大部分都升了官,聚拢在曹文诏和黄得功的大旗下,形成了一股不弱的势力。

    这群既得利益者,便是朱舜在辽东边军撒下的种子。

    今天喊这些工厂主过来,不是为了商量怎么划分梳棉机,是为了另一件关乎民心的要事。

    朱舜敲了敲桌子,示意众人安静下来:“今天叫诸位过来,是有要事相商,梳棉机的事情咱们稍后再谈。”

    蒸汽工厂的产量极高,事情繁琐,工厂主们平时难得聚在一起,本来还想打趣几句。

    看见朱舜示意众人安静下来,工厂主们收敛了嘻嘻哈哈的打趣,会堂内恢复了安静。

    朱舜等到没有人继续打趣了,再次说道:“诸位觉的蒸汽工厂量产化、廉价化的商品,对于谁来说,受到的冲击最大。”

    周员外捋了捋胡须,自信的笑道:“东林党。”

    “这几年可没少坑他们。”

    “哈哈”说起被坑的东林党,顿时引起了工厂主们的哄堂大笑。

    可不是,以阴谋算计著称的东林党,以过人的庙算能力,先后驱逐了楚党、齐党、阉党,最终一家独大。

    谁知碰见了朱舜,就像是碰见了灾星一样,坑的他们灰头土脸,就连工部尚书都惨死在了马士英的手里。

    黄靖边再次反驳道:“怎么能是东林党,分明是晋商。”

    工厂主们这次却是没有笑,而是感到心惊肉跳,听了黄靖边的话,众人才反应过来。

    在这几年时间内,八大晋商只剩下五大晋商了,黄家、王家、翟家先后破家灭门了。

    “黄小子这句话说的很对,应该是晋商。”

    “晋商?东林党可是被拉下来一部尚书,三家大晋商也比不上一位尚书。”

    “你这话说的不对吧,三大晋商在京城里的盘根交错关系,背后还站着军头,要不然怎么可能把那么多的粮食铁器运到辽东,能比东林党差?”

    朱舜的一句话,掀起了一场比惨大会,工厂主们纷纷站队东林党或者晋商。

    比一比谁更惨。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的时候。

    宋家长子宋应升,放下了手里的书卷。

    宋应升已经全权接手了宋家的蒸汽磨坊,让老爹享清福去了,面色有些沉重的说道:“应该是百姓。”

    百姓?

    工厂主们要不是知道宋应升的身份,早就破口大骂了,顺天府的老百姓这些年可是没少享受工业化带来的红利。

    廉价的面粉,廉价的棉布,现在都有庄稼汉在家里置办一套八仙桌官帽椅了。

    木材的价格降下来了,八仙桌官帽椅的价格大跌,已经开始走进普通百姓的家里了。

    还受到的冲击最大。

    应该是受到的好处最大。

    宋应升的言辞,让朱舜把目光落在了他身上,没想到宋家的这个长子,对于当前这个时局看的这么透彻。

    宋应升朝着台上的朱舜,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自古以来,大部分的老百姓都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男人耕田吃饭,女人织布贴补家用。”

    “朱先生所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确实是对生产力的极大变革,但这样也会对手工业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廉价顺天大幅布,百姓手工方式生产出来的棉布,就赚不到什么钱,甚至赔钱。”

    “手工业经济瞬间就被工业化给摧毁了,造成老百姓没了收入。”
1...979899100101...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