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这里同样是构造了蒸汽厂房,摆放着新式机械,但不是用来加工钢铁的了。

    摆放着一台台机械锯床,用来加工斗米式步枪的铳床。

    第四个蒸汽车间里,摆放着一台台爱荷华膛线机,安装了坚硬的高碳钢刀头,可以更快的加工膛线。

    所有的斗米式步枪零件,最后汇总到5号蒸汽车间,在这里进行最后的加工。

    碳素弹簧钢,机械轧机,机械冲床,已经给了朱舜足够的惊喜,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二弟子宋士慧还发明了输送机。

    水塔运输系统把矿石工厂各个生产工序串联成了一个整体,正是进入工厂时代。

    这个输送机则是把机械轧机、机械冲床、机械锯床、爱荷华膛线机,串联成了一整套生态系统,进行连续化生产。

    各个军工车间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成了紧密的整体。

    建奴已经成立了蒙八旗、汉八旗,贝海儿湖成了建奴的粮仓。

    八旗兵远征西伯利亚,已经彻底攻占了中西伯利亚。

    陈兵叶尼塞河。

    距离欧罗巴只有三千里了。

    朱舜今天所看到的一切,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军工。

    正式工业化。

    灯笔




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
    寒风里。

    朱舜站在水泥地面上,看到面前一座座蒸汽厂房,畅快的笑了。

    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的数理化教育体系,终于开始发挥作用了。

    终于在大明王朝孕育出了一块来之不易的科技土壤。

    当这块科技土壤遍及整个大明王朝,大明将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度,拥有众多科技巨头,推动华夏民族的进步。

    朱舜拍了一下四弟子赵斗米的肩膀,温和笑道:“去把士意士慧他们都叫来,今天陪恩师好好喝两杯。”

    赵斗米跟着朱舜向外走,拿出了一封书信:“四海叔父派人送来机械轧机图纸的时候,让弟子代为传递一句话。”

    “北洋水师学堂没有工业母机,制造不了这种机械轧机,希望北平机械局可以送一批机械轧机过去。”

    朱舜点了点,平淡笑道:“明天你给陈衢说一声,让他安排熟工先打造一批轧制钢板的轧机出来。”

    朱舜培养科技土壤,也有自己的私心,只要他牢牢控制了工业母机,那些科技巨头都是在为他输送更为先机的科技和金银。

    没有北平机械局的工业母机,研究出了新科技也制造不出来,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

    整个大明王朝庞大人口基数,培养出来的海量科技人才,都只是在为朱舜的科技帝国,源源不断的输送新鲜血液。

    机械轧机是这样,二弟子宋士慧发明的输送机也是这样。

    朱舜的科技帝国,坐享其成。

    第二天,军火公司正式开始制造火器了,按照朱舜的要求先制造一批斗米式步枪,先给大舅哥曹文诏送过去。

    曹文诏本身就是一位千古名将,在朱舜的举荐下又有顺天府的府丞孙传庭的辅佐,再加上斗米式步枪,绝对可以一步一步的成为辽东督师。

    控制十万辽东边军。

    冒着滚滚黑烟的军火公司,在一台台蒸汽机械的带动下,流水般开始制造一个个火器零部件,快速出产了一支支斗米式步枪。

    一条兵工线生产的斗米式步枪,达到了惊人的每天80支。

    相当于每9分钟就有一支斗米式步枪制造出来,快到令人瞠目结舌。

    铅弹车间每天可以冲压出一万发铅弹,斗米式步枪专用的锥型铅弹,从此可以敞开了使用了。

    过去由于缺少锥型铅弹,朱舜吃透了弹药不足的苦,下令让基建署修筑配套的铅矿蒸汽工厂,提供大量的金属铅。

    朱舜准备修筑十座铅弹车间,把铅弹制造的数目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每天十万发。

    军功公司成立的同时。

    皇太极也从叶尼塞河回来了,在宫殿内还没休息几日,带着范文程等人去了火器局。

    火器局章京汤若望发明了最先进的火器,一种比大明鸟铳先进太多的前装式燧发滑膛枪。

    立冬时节的辽东,天上飘着大雪。

    皇太极戴着东珠暖帽,穿着一件明黄色绣龙皮裘,来到了砖瓦修筑的火器局。

    迈步走进火器局,里面发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一间间土屋内冒着火焰,匠人们只穿了一件单薄的马褂,汗流浃背的打造着燧发滑膛枪。

    皇太极看着火器局内热火朝天的一幕,面色如常的脸容,露出了一丝笑意。

    还没等他笑多久,承重能力太差的土屋,因为房顶上的积雪太厚,在他面前坍塌了。

    五六名好不容易抢来的汉人老匠人,瞬间就被坍塌的土屋压死了。

    皇太极这些年杀死的汉人,数以千计都不足以形容,只能用数以万计。

    瞧见这五六名汉人死在面前,脸庞却是肉疼抽搐了一下。

    皇太极很清楚匠人的培养有多不容易,培养一名可以打造铳管的匠人,最少需要十年时间,这还是一般的匠人。

    如果是那种可以一次就把铳管锻造成功的老匠人,最少需要二十年时间,甚至三十年。

    整个明朝也没多少可以熟练打造铳管的老匠人,更不要说女真了,今天在他面前压死了睁睁六人。

    皇太极低喝了一声,声音带上了一丝焦急:“还在这里杵着作甚,还不赶紧去救人。”

    上三旗侍卫们立即挎着削刀,冲了过去。

    回头看着一名一等侍卫,面色如常的说道:“把那名修筑火器局的督造官,全家杀光。”

    一等侍卫还没离开,范文程抱着白猫说了一句:“是一位上三旗的旗人。”

    皇太极只吐出了一个字:“杀。”

    这时,汤若望一手捧着圣经,一手拿着银十字,走了过来:“尊敬的女真皇帝,请跟我来。”

    皇太极跟着汤若望走在泥雪路上,走进了一间风格独特的石头房屋,房屋内空荡荡的,中间摆放了一个巨大的木头十字架。

    四壁装上了琉璃窗户,石屋内比较明亮,没有点燃蜡烛。

    皇太极找了一圈都没找到明朝的官帽椅,更不要说坐塌了,只能将就着坐在硬木长条板凳上。

    汤若望取来了一支新式火器,放在了皇太极面前,让他的心情好了一些。

    这支燧发滑膛枪耗费了汤若望很多时间,好在这些时间也没白白浪费,虽说这些时间没有用来传播主的福音,但他有信心凭借这支新式火器,再给一名旗主洗礼。

    把主的福音传递给一名旗主,可比那些只知道抢粮食的愚民好多了。

    汤若望自信满满的说道:“尊敬的女真皇帝,请看这支火枪,这是万能的主恩赐的一种新火枪。”

    “采用最先进的燧石打火,省去了火绳的燃烧时间,大大加快了射击速度。”

    “只要汉八旗使用这种前装燧发滑膛枪,最多五年时间,就可以让女真横扫大明。”

    皇太极还以为是什么新式火器,原来只是个前装燧发滑膛枪,根据晋商送来的消息,曹文诏都已经大批量使用后装燧发滑膛枪了。

    汉八旗、蒙八旗,就连女真八旗兵都在使用后装燧发滑膛枪的曹家军手里吃过亏。

    还五年?真要是使用这种前装燧发滑膛枪,不被曹家军追着打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皇太极心情更差了,脸上还是没有任何情绪,只是没有心情听汤若望在那里胡扯了,看向了身边的一等昂邦章京遏必隆。

    遏必隆转身从一名一等侍卫手里取走黄色丝绸包裹,谨慎的放在长条桌子上,小心翼翼的打开了黄色丝绸包裹,露出了一样珍宝。



第二百九十四章 汤若望的新发明
    汤若望这段时间的成果不只是发明了先进的前装燧发枪,还有一种更让他自傲的发明:“尊敬的女真皇帝,前装燧发火枪虽是一种很先进的发明,但是”

    汤若望故意拖了一个长音,等到皇太极这些人全部看向了他,十分得意的说道:“我还发明了锻造铳管的新法,可以提高铳管的锻造速度。”

    提高铳管的锻造速度。

    这对于皇太极来说真的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了,差点激动的从长条板凳上站起来。

    肯定是发明了水力钻床!

    根据晋商们传递的消息,使用水力钻床的王恭局,一个月可以钻出三千根铳管。

    王恭局是过去的王恭厂,主要是用来制造火药,擅长锻造火器的匠人不多,还没有女真火器局的匠人多。

    女真火器局的匠人最少是王恭厂的三倍,每个月锻造出来的合格铳管,却只有六百多根。

    匠人数目是王恭局的三倍,锻造出来的铳管只有王恭局的五分之一,就是因为一样东西。

    水力钻床。

    皇太极为了水力钻床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大把的撒银子悬赏水力钻床,还派遣了不少细作去窃取。

    可惜那些细作全被王承恩创立的新东厂给抓了,晋商派去的白龙挂、打布贼、飞贼也都是死在了王恭局的夜不收手里,到现在也没能偷来一台水力钻床。

    没想到费尽了心思,都准备放弃了,却得来全不费功夫,居然让汤若望给发明出来了。

    当初以洗礼一名八旗旗主为代价,外加大笔银子请来汤若望,当真是这些年来最英明的一个决策,虽说他有些不务正业,整日就想着传播带翅膀人的福音。

    皇太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觉自己真是英明,何止是英明,简直是千古一帝了。

    范文程遏必隆等人突然感觉皇太极的气息不一样了,多了些豪情万丈,想到皇太极亲手发掘的汤若望发明了水力钻床,众人也就释然了。

    水力钻床这种天底下最先进的新式机械,说上一句国之重器都不为过,当然会多几分豪情万丈了。

    汤若望看到女真的权贵们,全都是期待的看着他,心里感慨颇多,有才能的人是在哪都受重视。

    吊了一阵胃口,汤若望淡淡笑道:“我发明了一种铜汁复合法,足足可以提高十分之一的速度。”

    “女真火器局锻造铳管的速度,从今天开始,正式由一个月六百多根提高到了七百根!”

    “感谢主的恩赐。”

    汤若望神色激动的说完七百根,赶紧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平静一下心情。

    虽说功劳很大,但如果表现的太激动了,不免给女真权贵们留下轻浮的印象,不利于传播主的福音。

    皇太极等人的脸容,瞬间僵在了脸上,空荡荡的房间内陷入了诡异的宁静。

    所有女真权贵们感到有些窒息。

    皇太极迅速闭上了眼睛,努力克制心头的滚滚杀意,克制差点拔出身边一等侍卫的削刀,一刀劈过去的冲动。

    还正式提高到了七百根?

    还骄傲成了那个样子?

    不知道的以为你发明了比水力钻床还好的新式机械。

    结果到头来,就是把六百多变成了七百。

    朕就问你了,有何区别!

    皇太极由于怒火太大,还要强忍着把这股怒火憋在心里,脸色很快憋的通红。

    汤若望还以为皇太极因为七百这个数目过于高兴了,兴奋的脸色都红了,轻描淡写的说道:“你也不用太过感谢我,要谢就感谢万能的主吧。”

    “为了能让万能的主继续保佑你,我建议给女真旗主举行洗礼仪式,也不用太多,一位就够。”

    这句话落下,皇太极的脸色不只是愠红,脖子上都开始青筋暴起了。

    范文程真怕皇太极憋不住了,一刀劈死还在那里极其自满得意的汤若望,吩咐道:“遏必隆,扶着皇上回去休息。”

    闭上眼睛努力平息怒气的皇太极,几乎是被几名侍卫架出去的,直到回到了寝宫,终于是憋不住了。

    皇太极突然睁开眼,笑眯眯的喊来了一名汉人包衣,就在汉人包衣点头哈腰的准备行礼,被他一刀砍掉了脑袋。

    不停的叫进来汉人包衣,不停的砍掉脑袋,等到范文程走进寝宫找皇太极商讨关于建国的事宜。

    女真大汗的寝宫,如果十八层地狱一般,地上躺满了汉人包衣的尸体,大部分还都断了头。

    地上流满了鲜血,大理石插屏,紫檀灯架,明朝官窑玉壶春瓶等等器具,溅满了鲜血。

    建国就需要相等规格的宫殿庙宇天坛,准备在建国后改名为盛京的沈阳城,已经扩建好了不少宫殿。

    皇太极随手在汉人包衣的身上擦了一把削刀,面色如常道:“去御书房。”

    御书房仿制的大明暖阁,即便是寒冷的冬天,里面还是温暖如春。

    皇太极坐在锦缎黄绸坐塌上,连续喝了好几杯岕片茶,心情总是算平复了一些:“官制和礼制可曾定好了。”

    范文程坐在了一张紫檀官帽椅上,抚摸着打盹的白猫,先说了一件奇闻:“皇上可知道辽东边军发生了一件奇闻。”

    皇太极没有说话,示意范文程继续说下去。

1...133134135136137...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