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甲三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湘南笑笑生
商亦有道。作为富甲一方的甄家并非靠欺压百姓起家,对于这种货真价实的买卖,即便这群商贩喊得再,也只能听之任之。
甄俨疑惑的哦了一声道:“你去买几样给我看看。”
很快,几样铁器被呈在甄俨面前,甄俨一一拿起来细细端详,脸上露出凝重和惊讶的神色,不住的赞叹道:“好手艺,好钢料!”
当他看到那乌黑的曲辕犁时,忍不住拍案称绝:“设计此犁者,真神人也!”
他转身问向那名家将:“这些铁器从何处而来,速速打听清楚,重重有赏!”
那家将急声道:“已经打听清楚了,这些铁器均来自右北平郡土垠城。”
“土垠城?”甄俨念着这三个字,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急声问道,“他们说的亭侯可是广宁亭侯、护乌桓中郎将、右北平郡公孙太守?”
那家将道:“正是,听闻这曲辕犁也是亭侯亲自设计出,而这些铁器均为亭侯府聚集工匠打造。”
甄俨思索了半响,突然急声道:“速速备车马,我要去土垠城一趟,亲自拜访广宁亭侯!“
**************
在春的季节,有人思春,有人叫春,自然也有人在做与春相关的事情。
像土垠城第一浪子郭嘉,在这春心荡漾的时节,自是在红香阁厮混。公孙白曾好心劝他说一门媳妇,却无果。对于郭嘉这样的浪子,似乎不愿为了吃鸡蛋而养鸡,还是买来的省事。
不过,幸亏像郭嘉这样的人不多,所以土垠城内几个有名的媒婆都很忙,王婆就是其中之一。
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王婆每次说媒时都会将托媒者夸耀一番,但是今天前来的托媒者陈老五似乎连她都看不上。
陈老五看起来年近四十岁了,不过对于土垠名媒王婆来说,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但是这托媒者陈老五的确是长得太磕碜了一点,又矮又瘦年纪大不说,而且皮肤黑得像炭一样,脑袋上的头发乱得像鸡窝一样不说,那胡须也长得像乱草一般。
作为一个名媒,并不是什么样的媒都接都去说,像这样的卖相,很显然是来砸她的招牌的,所以她的脸色很难看,只想三言两语把陈老五打发掉。
“贵庚?”她冷声问道。
“二十五。”
王婆的双眼瞪圆了,真是未老先衰啊,怎么看都像四十五,不过她并没纠结,而是继续问道:“在城中有商铺吗?”
“没有。”
“家中可有直系亲戚为官?”
“没有。”
“在城中可有自己的房舍?”
陈老五无奈的答道:“没有。”
王婆终于不再愿意浪费时间了,下起了逐客令:“抱歉,张家姑娘也是好人家的女子,人又长得水灵灵的,可过不得苦日子。”
陈老五冷笑一声站了起来,自言自语的说道:“我只是个亭侯府天工营的一级铁匠而已。看来是真高攀不上了。”
话音未落,王婆已然腾身而起,猛的一把将他牢牢抓住,笑眯眯的说道:“死鬼。怎么不早说,来来来,年轻人要有耐性,坐下好好聊聊。我家闺女今年也十四了,长得比张家那磕碜的闺女好看多了。而且胸大屁股大,保准能给你生儿子。”
……
公元193年,辽西郡太守刘和奔往昌黎城正式赴任,阎柔和鲜于辅相从。同时在公孙白的荐举之下,原徐无城县令黎醛被刘虞任命为辽东属国国相。
随同而去的还有张郃的太平军,镇守辽西东北部与辽东郡及辽东属国交接处一带。太平军除了防止鲜卑人跨过长城南下,以及百姓暴乱,山贼劫掠,还有两个重要任务:其一是防止辽东的公孙度入侵,其二则是震慑刘和与阎柔等人。防止其作乱。
这样一来,三郡的政治局面得以稳定,右北平郡乃至上谷、渔阳、辽西及辽东属国,进入了汉末经济大发展时代。
刘虞的94的政治值充分得以发挥,在他的号召下,幽州北部的荒地得到大量开垦,包括右北平郡内的许多游牧为生的乌桓人也开始垦荒种田,由畜牧业向种植业转化。而采铁和制盐业也蓬勃发展,渔阳的盐和铁矿,还有右北平郡内的铁矿。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幽州之地,铁矿丰富,尤其是渔阳和右北平郡为甚,不过原有的冶铁业却遭到全面的禁止。大车大车的铁矿石。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土垠城外的冶铁营。
冶铁营归亭侯府所有,在土垠城外的两三里外,这里有几十间房舍,和一个方圆达数百步的大院,左边堆放着如山的铁矿石,右边则整齐的码放着冶炼好的钢锭。
每天都有马车来来往往。进出冶铁营,有的是送铁矿石的,也有的是来拉钢锭的。虽然有人奇怪为什么这里的既然是冶铁营,为何不见冒着黑烟的高炉,只见到铁矿石进去,钢锭出来,但是亭侯府的事情,也没人敢细问。
重要的是,这里的铁矿石卖价是最好的,至于钢锭,一律不外卖,全部送到离冶铁营不过百步外的天工营。所以即便原有的冶铁业不被禁止,也不得不放弃,他们既出不起亭侯府的价钱来购买铁矿石,而且冶铁质量极差,也没人买他们的铁块。
天工营,取巧夺天工之意,即亭侯府所建的工匠营,主要以铁匠为主,也有不少木匠。这里汇集了幽州境内最优秀的铁匠和木匠,当然造出来的也是最好的铁器。除了部分兵器以外,大部分打制的都是农具,包括锄头、曲辕犁、钉耙等物品,都是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的农具。
天工营的农具,开始只在右北平郡内热卖,后来逐渐扩散到了整个幽州,乃至冀州北部,于是才出现了在上蔡县甄俨所见的那一幕。
在天工营,铁匠按照手艺的高低进行评级,不同等级的铁匠工价也不低,像陈老五这样的一级铁匠的工价自然是最高的,所以陈老五才会一举变身为钻石王老五。
优质的铁器,除了铁匠们的手艺好之外,真正的原因还是钢料好,优质的钢料不但打出来的铁器坚韧耐用,而且也节省了铁匠们锻打的时间,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才能销往整个北地。
至于钢料,经过兵甲系统锻造出来的炒钢,都是按照这个时代最优质的炒钢料质量所锻造出来的,几吨炒钢料只需要十分钟就全部完成。(未完待续。)
兵甲三国 第一百一十二章 见面就想人家妹妹(新年快乐)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兵甲三国最新章节!
作为一个穿越者,除了有个逆天的系统,没事爱装逼,公孙白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优势,毕竟他只是个程序猿,而不是工科狗。
不过,作为一个农二代,他终于还是惊艳了两把,其一就是曲辕犁的发明,其二就是肥田耕种的推行。
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有双辕和单辕之分,都是二牛抬扛式,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耕地,能保证田地犁得平直,比较容易驾驭。但是这种犁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高。在唐代的时候,发明了曲辕犁,将长辕、直辕改成短辕、曲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但使犁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后来到宋朝和清朝,对犁都有改进。
但是公孙白却一部到位,直接剽窃了现代犁的设计,这种梨不但吸收了曲辕犁的优点,而且增加了调解深浅和方向的功能。足足使犁地的效率增加了一倍多。
这种梨由公孙白凭着记忆画的草图,再由工匠进一步完善,由系统制造的优质炒钢料打造而成,经过优质炒钢料打造的铁器又远远比之前的普通铁器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一倍。这样幽州的造犁技术足足领先了世界一千八百年。
除了发明曲辕犁,公孙白还推行田地施肥的改革。先秦至汉朝,已经有了施肥的概念,并采用草木肥田。《诗经?周颂》中有“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说明西周时已认识到杂草腐烂后的肥田作用。《礼记?月令》说利用夏季高温和降雨沤腐杂草,可以“可以粪田畴,可以美上疆”。但是肥源仅限于草木等肥料。
公孙白下令百姓采用溷肥(厕所里的人粪尿)、厩肥(牲畜粪肥)、蚕矢(蚕粪)以及其他排泄物来、碎骨等肥料来肥田,使肥源大大增加。由于公孙白在民间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使这一肥田法迅速被实施起来。
改进后的铁犁的使用效果立竿见影,得到广大百姓的好评,虽然天工营的铁匠铺还是日夜不歇。叮叮当当的火热朝天,但依旧是供不应求。所幸的是。由于天工营的待遇高,几乎整个幽州之地的工匠都闻风而来,汇集于土垠城,提高了铁器的产量。
由于天工营的铁器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刘虞与公孙白协商后,宣布三郡之地免税三年。而为了鼓励垦荒,对于新垦荒地则要求是免税六年,对于部分新迁入辽西之地的百姓。以及转畜牧为种植的牧民,包括乌桓人,可半价提供农具,甚至可赊欠,约好秋后还债。
三郡之地,地广人稀,有了优质的农具,三郡百姓长期以游牧为主,并不缺畜力,开垦荒地速度非常快。一时之间三郡之内的耕地增加了五成。
只要老天爷不闹事,这必将是个丰收之年。
在三郡的百姓以及众将士眼中,公孙白的形象原本只是神通广大、杀伐果断、善于识人用人等。说简单点就是属性基本体现在智力和仙术上,而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众人才惊讶的发现,原来这个看起来深居简出、十指不沾泥的官二代公子,也是如此的接地气,懂政治。
这让三郡之内的士大夫纷纷对公孙白刮目相看,公孙白的人气在三郡之内激增。
***********
193年6月初,就在幽州东北面三郡一片安定和繁荣的时候,公孙白却遇到一件头疼的大事情。
由于各种扶持农耕的政策。再加上刘虞的政治号召力,幽州北部的很多百姓纷纷迁往右北平郡乃至辽西郡。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再加上今年的老天爷比较争气。一片风调雨顺,丰收即将在望。
可是另外一个问题却凸显出来了,那就是即将出现青黄不接的困境。三之地原本就缺粮,再加上大量的人口涌入,导致粮食更加不够吃。
公孙白府,大厅之内,一片愁云惨雾。公孙白、刘虞、田豫和郭嘉等人正愁眉不展,商议解决粮荒之策。
“最多到月底,便会出现粮荒,虽然亭侯手中钱财不少,却无处购粮。幽州之地历来缺粮,不只是三郡,其他诸郡也将出现青黄不接,只有幽州南面诸郡勉强可自保。一旦缺粮,眼看这大好形势便会化为乌有,饿殍遍野,哄乱不断,而且还会出现割新麦充饥的时间,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唉……”刘虞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满脸的阴霾。
“太傅久镇幽州,必有良策,还请细细思量。”公孙白道。
我去,你个政治94的大哥都没办法,我怎么有办法?
刘虞无奈的摇头道:“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和徐州,都是中原膏腴之地,盛产粮食。昔年青黄不接之时,我都是从各州征调粮草,半买半送,接济幽州。如今亭侯手中颇有钱财,原本不应如此窘迫。只是如今天下大乱,令尊、袁绍、曹操、袁术和陶谦战乱不断,如何调得粮草?”
公孙白怒道:“下官手中有钱,袁绍手中有余粮,下官出钱买还不行?大不了提高一点价格。”
田豫苦笑道:“如今天下群雄,各怀叵测之心,如何还记得在长安受苦的陛下,一个个拥兵自重,军粮乃招兵买马的根本,其如何愿意肯卖粮。再说如今袁绍与令尊在青州摩擦不断,大战一触即发,更不可能卖粮了。”
公孙白眼中厉色一闪,沉声道:“活人难道还能被尿憋死?他既然不卖,老子就去抢。冀州之地,袁绍原本就来路不正,大不了我率五千铁骑杀他个丢盔弃甲,直接把冀州之地抢夺过来,交于太傅管理。”
刘虞神色大惊,急声制止道:“如今中原之地已经够乱了,烽烟四起,荼毒生灵。岂可再去添乱?不若我且修书一封给袁绍,劝他卖粮于你。”
公孙白阴测测的笑道:“太傅受朝廷诏命,节制幽、冀、青、徐、并、兖六州事务。不若再修书给曹操和陶谦,谁若不肯卖粮。下官就打谁!”
刘虞瞬间脸色变苦:“我且试试。”
这个愣头青,真逼急了说不定真打,到时恐怕九头牛都拉不回。
眼看送走了刘虞,郭嘉摇了摇头道:“如今袁绍兵强马壮,已经坐拥十五万大军,而且听闻还在训练骑兵,与令尊在青州已是摩擦不断,随时宣战。岂会拱手将粮草相让?我看此事难也。依下官之计,如今唯一的途径,就是与冀州之地的粮商合作。商人唯利是图,若亭侯能给个好价钱,不怕粮草不来。”
公孙白眼中大亮:卧槽,原来这事不是政治值的问题,需要智力值才能解决啊。
众人正商议间,突然厅外梁宏急匆匆来报:“启禀亭侯,外面有人求见,说是中山国的甄家之主。”
甄家?!
公孙白脑海中立即闪现出一个名字——甄宓!那可是美貌接近貂蝉的大白菜啊。而且好像此时年纪尚幼,还没被袁熙这头猪拱掉,如此说来。很有机会能……。
身旁的郭嘉已然喜极大笑而起:“亭侯真是洪福齐天呐,刚说粮商,这粮商就来了,还是掌控大半个冀州的粮草交易的大粮商,真是天助亭侯也!”
刹那间,公孙白羞愧得无地自容。
特么的,老子这是怎么了,第一反应就想到人家的萝莉妹妹了,居然被郭大浪子这色中饿鬼高大上了一回。我这是有多堕落,多污啊……
怀着无比羞愧的心情。公孙白急声道:“快快请进来!”
不一会,一个身穿华服、约二十七八岁的青年在一干侍卫的簇拥下昂然而来。身后的侍卫则捧着大大小小的礼物,有布帛、玉器,还有珠宝。
那青年抬头一看端坐正中的公孙白,不觉心头一愣,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广宁亭侯居然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他强压着心头忐忑的心情,疾步向前弯腰一拜:“草民甄俨拜见广宁亭侯!”
公孙白心中大乐,急忙向前一把扶住甄俨。
接下来的剧情令郭嘉等人都忍不住起了鸡皮疙瘩,两人一副相见恨晚的模样,都把对方捧上了天,放在后世,那是绝对会被人认为有基情。
寒暄了好久,两人这才依次坐定。
公孙白笑问道:“不知甄先生此来土垠城,有何贵干?若是本侯能帮的上忙的,尽管开口。”
甄俨原本还想来点开场白,再切入正题,想不到对方这么爽快,倒也不推辞,笑道:“亭侯快人快语,草民也不拐弯抹角,草民今日前来,是为亭侯府天工营所造的铁器而来。亭侯府所造的铁器,在冀州深受百姓喜欢,极其畅销,然则商贩却鱼龙混杂,许多奸商以次充好,用假冒伪劣之铁器卖给百姓,有损亭侯之威名。今日前来,是想请亭侯能否将冀州之地的铁器销路,交由草民统一打理,以整顿市场,防止假冒?”
卧槽,不至于这个还有山寨吧?公孙白看了看郭嘉的神色,便知道甄俨只是言过其实,说白了就是为独家代理广宁亭侯牌铁器找个理由。
只见郭嘉已经眉头微蹙,一副若有所思、沉吟不决的模样,公孙白心领神会,当即也效仿之,摸着鼻子默然不语。
甄俨眼见公孙白沉吟不语,心头有点急了,这小亭侯不过十七八岁,一脸的人畜无害的模样,看起来却不像个愣头青,倒像是个老狐狸啊。
许久,甄俨终于挺不住了,急声道:“不知亭侯意下如何?若是价钱问题则好说,别人买什么价格,甄某就以什么价格购买,现钱交易,绝不少一文钱!”
郭嘉一副苦笑的模样,摇了摇头道:“亭侯府的铁器,想必甄先生也有鉴定,都是精制而成,其质地和做工精巧远远甚于普通铁器,然则其价格却远远低于普通铁器,何也?此乃亭侯仁德爱民,亏本让利,今若先生大量购买,欲使其畅销于整个冀州,岂不是亭侯亏得更多,如此如何承受得起?”
可怜的甄俨,哪里知道公孙白冶铁不但不要钱,而且铁矿石利用率极高,成本已降低了一半,再加上集中制造,又省了其中许多运输费用,其实成本极低。他心中细细一想,的确是那么个道理,那么好的钢料和做工,卖得比萝卜白菜还便宜,肯定是亏本的。
不过商人终究是逐利为先,他试探性的说道:“既然如此,则草民将收购价格提高一成,须知草民从右北平郡运往幽州,运输费用也不低。”
说完,他几乎是乞求一般望着公孙白。
公孙白淡淡一笑,却顾左右而言他,随口问道:“听闻甄家近来主要以贩卖粮草为主,不知手中有多少粮食?”
甄俨瞬间脸色凝注了,面带难色的说道:“草民手中尚有粮草三……万斛,若是亭侯有意收购,愿原价出售。”
虽然若是谈下这笔生意,以亭侯府所制造的铁器的质量,随便赚个三四成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今兵荒马乱的,贩粮的利润其实也很高,若是要他让利很多,其实也不是很划算的。所以他心中还是充满犹豫的,只报了三万斛粮食。像他这样的大粮商,若是手中只有三万斛粮食,那简直就是个笑话。
公孙白眼中突然杀气大盛,呛的一声猛然拔剑而出,架在他的脖颈上,铬钢剑那凛冽的剑锋,寒气侵入他的肌肤,只惊得甄俨魂飞魄散。
这一路,他可没少听到关于公孙白凶残的传闻,眼见这小杀星突然动粗,饶是他也算见过风浪,也惊得两股战战,这小亭侯十七八岁,正是愣头青的年纪,自己又不过一个草民,谁知道他会不会脑袋一抽就把自己给咔擦了。
公孙白淡淡的笑道:“铁器按原价九折转让给你,你要多少本侯卖你多少,粮草额外加价一成,本侯要百万斛粮草,你想办法给本侯弄来,否则的话,本侯就地阉了你!”
我的大爷,这么愉快的事情,你搞得一副鱼死网破的模样是那般啊?
甄俨立即心头大定,虽然那锋利的宝剑还架在肩头,但是眼中已神采奕奕,腿也不抖了,腰也挺直了,说话也不打哆嗦了:“草民遵命!”(未完待续。)
兵甲三国 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部告急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兵甲三国最新章节!
夏去秋来,又到了菊hua盛开的季节。↗,
“阶烂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亭侯府后花园中,菊花朵朵,香飘满园。一阵香风吹来,漫天的花瓣如雪花般随风飘舞。
公孙白摇头晃脑的吟着唐太宗李世民的《赋得残菊》,搂着美妾李薇漫步在飞舞的花瓣中,衣袂飘飘,俊美的面容和优雅的身姿,再配上那柔美的诗句,如金童下凡,看得身后的婢女呼吸都屏住了,像一群花痴一般。
只可惜的是,对于这些根本不识字的婢女和家丁,包括美妾李薇,那神情就是“亭侯的诗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虽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令公孙白大为无趣。
一路边赏边走,走出一片菊园,望到远处还有一片白色的花海,便信步走了过去。
花团似雪,这是一片白色的海洋。
“这是……”公孙白望着这片花海,突然惊讶得张开了大口。
“启禀陛下,此花名白叠子。”
“有花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这种白叠子的花在土垠城中富人家经常有见到,作为观赏使用。
这种花有的已经完全绽放,花瓣变成像柳絮一般,丝丝缕缕,如雪如茸;有的刚刚从绿色的桃子中绽开,露出白嫩的花骨朵儿。
此花雪白艳丽,是秋季中难得见到的花卉,故城中的大户人家多有种植。以供观赏。
对于前世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公孙白,却深知这种花不是用来欣赏的。而是一种价值极高的农作物,它的名字叫——棉花。
……
公元193年。这一年幽州郡内粮食大丰收,尤其以右北平郡、辽西郡和辽东属国三郡为最,其次为紧挨着右北平郡的渔阳和上古郡,百姓欢欣鼓舞。
而由于肥田、曲辕犁的发明,免税政策的推行,使得公孙白的声望激增,在三郡之内仅次于刘虞,一扫多年前公孙家的恶名。
就在这年秋季,公孙白又在为推行棉花种植政策做好准备。幽州之地苦寒。对于百姓来说,冬天简直就是炼狱,很多年纪大的老人都熬不过冬天。因丝绵的价格极高,不是寻常百姓用的起的,因为木棉产量极低,而且不耐寒,在幽州之地种植极少,所以一般百姓能用起木棉被的不多,更不可能穿上棉衣了。相对来说。虽然棉花更适合南方种植,但是北方也同样能种植,有了棉花将大量提高百姓和士兵的御寒能力。
他命令土垠地界内百姓收集一种白叠子花的籽仔细保存,要求开春后大量栽种。同时采集白叠子的花做了中原地区的第一件棉衣,并依样做了数百件供百姓试穿和参照。
这种在麻布里面填充棉花的棉衣,轻盈而暖和。保暖性远远强于数件麻衣,制作也极其简单。穿上一件即可安然过冬。而且棉花的产量极大,意味着只要空出一小块地来。就可保全家老小可以暖融融的度过冬天,而且可以保持十年八年。
土垠百姓惊诧于这位小亭侯的天才发明,将其视为神明,连刘虞都为之惊叹,并令治下百姓收集白叠子种子,预备明年耕种。
……
秋去冬来,就在幽州一片歌舞升平的时候,幽州之北的鲜卑人,正处于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