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因此,在国内加税就成为了必然,而且他们已经在这么做了。为了同时应付西班牙奥地利两大强敌,以及资助瑞典英格兰王党等准盟友,新任宰相兼枢机主教马扎然已经开始在国内大幅征税,以维持法国越来越广阔的战线。而这毫无疑问导致了法国国内各阶层的怨声载道,无论是贵族教士,抑或是中低级官僚商人,还是普通小老百姓,每个人都对这位据传闻极其贪婪的主教大人没有任何好感,并且随时准备推翻他。
除了在国内征税外,法国人似乎还准备搞一些赚钱的生意,比如目前已经开始越来越流行的棉布。当多年前棉布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最初人们仅仅是把他当做一种印度来的玩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逐渐习惯将这种织物用来做衣服,法国国内以及海外殖民地也开始陆陆续续出现一些棉花种植园,人们种植棉花。然后将其纺织成布。在市场上销售。
作为一种介于昂贵精美的呢绒和廉价粗糙的麻布之间的替代品。棉布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之后,在越来越富裕的法兰西民众中逐渐流行了起来。而在东岸人通过机器纺纱织布,推出了质量更好价格更低廉的优质棉布后,这个市场终于迎来了爆发性增长,东岸人的优质白棉布销量逐年增长,将原本瓜分市场的乱七八糟的法兰西本地棉布威尼斯棉布荷兰棉布以及舶来品印度棉布一一挤掉。而后,东岸人更是陆陆续续推出了染色布印花布以及后来更为精美的二代染色布印花布及其衍生品如手套罩袍披风毛巾等,将市场热情推向了一个更高峰。
迄今为止。即便东岸人的销售范围仅仅局限于法兰西南部的六个省份,但在众多走私品的推波助澜下东岸人的年销售额已经接近了两百万元。这是一个令人眼红的数字,因此被人盯上不足为奇,无比贪婪的法国宰相马扎然,以及依附他们的贵族教士们早就想将其据为己有了。不过这一切在彻底打败西班牙之前他们还没敢下手,终于罗克鲁瓦的硝烟散尽,打败了欧陆第一霸权的法兰西人踌躇满志,拥有十多万军队的他们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急剧膨胀,他们觉得已经不再需要购买东岸人廉价的火枪大炮皮具以及军刀。那么为了养活这么庞大的军队以及国内规模更为庞大的官僚团队,他们终于不再掩饰自己的贪婪。将手伸向了东岸人的口袋。
两千万人口的大市场啊!高摩写着写着叹了口气,丢了实在太可惜了。只是如今国家的实力还太过于弱小。人家根本就没把你当做平等相待的对手来看待。你还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先姑且不管,等到你没有利用价值了就一脚踢开,甚至都懒得跟你废话,他妈的!
想到这里,高摩气得一掌拍在桌子上,发出一声脆响。门外的波尔多站站长原许信的秘书康斯坦丁过来看了一下,发现没什么事后又退了出去。
稍微疏散了一番怒气后,高摩喝了两口清茶,然后继续写报告。
既然我们无力阻止法兰西高层的既定政策,也无法通过其他手段来规避税收,那么我建议国内需要调整目前的出口政策,即调低白棉布所占比例,提高利润丰厚的印花布染色布的比例,以丰厚的利润来对冲掉部分税收损失。当然,利润总额占大头的永远是白棉布,但我们目前对此无能为力,征税后价格上没有太多竞争力的东岸白棉布市场的萎缩是必然的。更需要警惕的是,此波征税也许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各种针对东岸纺织品的税收也许会陆续出台,贸易部应当对此保有高度的警惕。
此外,开拓新市场此时应当被高度重视起来。43年全年我们在奥斯曼帝国取得了48万元的巨额利润,这对于一个三千多万人口的大帝国来说实在太微不足道了。贸易部应当摒弃与英国人签订的不合时宜的旧协议,加大对奥斯曼市场的倾销力度,以尽可能扩大东岸纺织品的影响力。我建议执委会认真评估扩大在奥斯曼帝国棉布销售的可行性,英国目前深处于内战之中,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我认为他们是很难指责我们违反了双方之间的贸易协定的。作为我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和第一大进口国,奥斯曼帝国值得我们下大本钱经营。
写到这里,高摩又停笔思索了一会儿。英国的内战已经逐渐进行到了关键时刻,双方几乎人脑打出了狗脑。只可惜英国海军大部分站到了资本家议会派那一边,使得倾向于王党的东岸人甚至没法和他们做生意,以间接提供一些支援。不过这样也好,插手人家内战是很招人忌讳的一件事,特别是东岸共和国的实力还很弱小,目前看起来还是严守中立比较好,免得惹祸上身。
不过几年前和英国那些殖民公司贸易公司签订的协议如今看起来可以作废了,在那份瓜分纺织市场的协议中,东岸人在奥斯曼帝国能够销售的纺织品数量被做了严格限制。当时东岸人正在全力开拓相对富庶的法兰西市场,对老百姓购买力远低于法国的奥斯曼也不甚重视,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比如避免刺激荷兰人威尼斯人等等,因此便同意了英国人的提议。不过眼下又不一样了,东岸人如今面临着失去法兰西市场的危险,如果此时再严格遵守和英国人达成的协议,那样岂不是自缚手脚!
因此,扩大在奥斯曼帝国的纺织品销售势在必行!对于此事,相信东岸人在奥斯曼帝国的朋友,比如霍尔尼西安家族阿勒颇帕夏埃及帕夏海军帕夏以及苏伊士马穆鲁克首领格里高利家族都会乐见其成吧。如今东岸人和奥斯曼帝国的合作不断加深,比如海军舰船方面的合作陆军武器方面的合作人口贸易方面的合作,这一桩桩大生意将两国的关系越拉越近。再这样发展下去,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奥斯曼人就会向东岸人再度提起建造战列舰的事情了。
当然,与奥斯曼帝国的深入合作,必然会引起同样在奥斯曼拥有广泛利益的荷兰英国威尼斯人的不满。尤其是与奥斯曼帝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威尼斯人,他们一定会采取更为激进的针对我国的政策。由此可以预见,我国纺织品在托斯卡纳市场上的销售必然会受到影响,从意大利搜罗移民的举动必然也会受到更多阻挠,我们在基督世界(比如西班牙奥地利等国)的声望必然会继续下降——虽然目前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声望可言了。关于这里面的负面影响,请执委会诸君谨慎评估。
外交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真的不容易啊!高摩写上最后一个句号,将头倚靠在椅背上,闭目思索。自己的报告该写的已经写了,就看国内如何进行抉择了。这次事件对新上台的执委会委员们的执政能力是一次考验,对新生的华夏东岸共和国也是一次考验,面对着失去法兰西这个下金蛋母鸡的巨大风险,东岸人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正确的应对,然后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并不是大家坐在办公室里口沫横飞地讨论几句就能够应付的。
这里面需要做巨量的工作,要动用海量的资源,即便做完这一切,那还得看老天如何安排,东岸人至少目前还做不到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
第二天,在和朱利安进行了一番长谈后,接下来几天内高摩又连续走访了洛里斯主教图卢兹男爵等东岸人的老朋友,然后便登上了一艘西班牙商船,打算去塞维利亚拜访一下西班牙西印度院的高官们。但西班牙人拒绝了高摩的拜访请求,无奈之下,高摩又匆匆登上了一艘东岸人雇佣的法兰西商船,往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古城里加而去。
1644年4月25日,高摩等一行人乘坐的商船停靠在了里加港码头上。在与闻讯赶来的里加商站负责人施耐德简短商谈了一番后,高摩带着一大帮子人入住了位于城内的东岸商馆。(未完待续索,!
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业与外交(四)
立窝尼亚这个在欧陆版图上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区——事实上现在也很不起眼,但是在东岸人眼里,这个地区的名字却如雷贯耳。这得益于国内多达两万三千余人的立窝尼亚移民的存在,普通东岸人对这个词已经是耳熟能详了。
里加,这座始建于1201年的城市,位于道加瓦河入海口处,是立窝尼亚地区的明珠城市。城内比较著名的建筑有建于13世纪的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1211年的多姆斯基大教堂以及曾经的统治者的象征——骑士团堡。
各方货物在这个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的城市内汇聚,如本地的木材粮食,俄罗斯的皮货蜂蜜蜡绳索,普鲁士的琥珀,荷兰的布匹,英国的呢绒,德意志的葡萄酒,斯堪的纳维亚的鱼等等,有时候甚至还会有来自东方的货物被阿拉伯商人携带着出现在这座城市内。然后,这些货物又通过荷兰或汉萨同盟的船只运到瑞典波兰丹麦德意志法兰西英国等地进行出售,而本地的商人和封建领主们则在此过程中享受到了丰厚的收益。
东岸人的商馆,正设在城内风景秀丽的道瓦河畔。自从十多年前立窝尼亚地区被瑞典吞并以来,本地的发展就一直相当缓慢。沉重的赋税无休止的战争极大地摧毁了本地的经济基础,男人们也被瑞典军队大量征发从军,很多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不过这一切并不关东岸人什么事。得益于和瑞典还算良好的关系,东岸人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商馆。不过这个商馆所经营的业务范围相当狭窄——为了不触怒在此地有重大商业利益的英格兰荷兰以及汉萨同盟。东岸人的商馆主要从事进口业务。进口蜡铜铅石墨牲畜等货物;而出口就少多了。主要是一些染色皮具和少量高档染色布印花布。可以说,如果单从功效上来说的话,东岸人完全没必要在里加设立这么一个堪称鸡肋的商馆,不过如果你知道这个商馆最重要的功能后你可能就会理解它为什么一直存在到现在了。
自从三年多前设立后,里加商站最主要的任务从来就不是进行贸易,而是搜罗人口!众所周知,无论是邻近的波美拉尼亚普鲁士立陶宛,还是立窝尼亚本身。历史都不是很长。早在12世纪,条顿骑士团才在教皇的支持下向德意志以东进行殖民拓展,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征服德意志地区以东的异族部落,如波美拉尼亚人普鲁士人等等。在征服了这两个地区后,13世纪上半叶,条顿骑士团在里加大主教阿尔伯特创建的圣剑骑士团的邀请下,进驻立窝尼亚地区,然后开始了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后来丹麦以及一些瑞典天主教领主也加入了这场殖民行动。
经过三百多年的殖民发展,条顿骑士团已经成功地将波美拉尼亚普鲁士德意志化,并使他们改信了天主教。但由于立窝尼亚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多次易手。不论是德国人丹麦人瑞典人波兰人立陶宛人还是俄罗斯人,都曾经统治过这里的部分或全部地区。因此德国人对此地的殖民与同化屡屡被打断,一直没能成功。而此地杂居的各部落如早期的利维人,后来的库洛尼亚人萨莫吉希亚人斯米伽联人,以及现在的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等,文明水平一直很低。比如其中的萨莫吉希亚人爱沙尼亚人,甚至基本上都没有宗教信仰,而拉脱维亚人虽然很多人信仰天主教东正教,但改信时间都很短,信仰也很不虔诚,因此正是东岸人绝好的吸收同化对象。
文明发展水平低无宗教信仰,在如今的欧洲,你到哪里去找这种人?也就只有处于欧洲东北角蛮荒地带立窝尼亚地区还存在着数十万这样的部落居民了。而且,这些地区邦国林立,历史上又多次被外族入侵统治,因此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完整的国家。当地居民也没这个国家意识,甚至很多人都说不清楚自己是哪个民族的人,这样的人东岸不大力引进难道去引进那些民族自豪感极强的法兰西人不成?
里加的街道说实话有些局促,但人流量着实不小。高摩站在商站二层的窗口,朝下方望去,只见狭窄的街道上到处是身穿民族服装走来走去的列托人(拉脱维亚人),他们的男人穿着麻布编织的长裤以及胸前绣着花的衬衫,而女人则身着长裙绣花衬衫和美丽的披肩,有的人头上还带着小白帽。
迥异于西欧拉丁世界的服装风格和民族文化。高摩轻轻嘟囔了一句,然后转过身来,看着毕恭毕敬站在门口的施耐德,问道:和本地的瑞典官员们处得如何?
还不错。这些瑞典官员们不关心别的,只要我们按时缴纳税收,并且不做出什么针对瑞典王国的事情,他们根本就懒得理会我们。施耐德回答道,事实上这些瑞典人对立窝尼亚也不怎么关心,他们只会在这里做两件事,那就是收税和征兵。这里是瑞典对抗波兰的前线,瑞典人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大片土地,波兰几乎因此而成了个内陆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相当之大。而立窝尼亚深处对抗波兰的第一线,自然也遭到波兰人和立陶宛人的敌视。大规模的战争目前看来不会有,但小规模的越境袭击却是难免的,因此这些本地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再加上瑞典人的横征暴敛,因此每年我们很轻易地就能搜罗到大批愿意去东岸的移民。
不要搀和进这些北方国家之间的破事,无论是丹麦人瑞典人波兰人还是俄罗斯人,都和我们无关。我们在这里的核心利益就是人口,立窝尼亚是华夏东岸共和国获取人口的最重要来源,只要确保这一点,其他的比如商业利益关键时刻都可以舍弃。我们国家在这里的形象如何?
非常不错。施耐德略有些高兴地说道,自从西北垦殖银行从前年开始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分理处后,国内一些出身立窝尼亚的国民们就一直通过我们的银行网络往这边的亲戚们进行汇款。据统计,43年全年国内居民通过西北银行往立窝尼亚发出的汇款总额已高达三万余元,侨汇已经成了本地的一项重要收入了。很多本地居民在收到来自东岸的汇款或信件后,立刻将这笔汇款作为船资,然后拖家带口登上我们的移民船,前往本土的东方港镇海港或罗洽港等地。甚至于,很多时候都不用等我们的船到来,他们这些人自己就会联系船只,然后组团前往东岸。
我很高兴听到这些,卡尔。高摩脸上堆满了笑容,说道:你的工作看起来做的很不错。下一步你的工作内容将要做一些细微的调整,除了以往正常的组织移民外,你还需要定期接收一些本土运送过来的棉布。当然,这些棉布不用你自己去销售,我们的老朋友——汉萨同盟的商人们会到这里将我们的货物全部收购走,然后他们会视情况选择就近在本地销售,又或者运回附近的吕贝克不莱梅汉堡等城市进行销售——总之是不关我们的事了,荷兰人要找麻烦也有这些德国佬先顶在前头。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与他们交割清楚,然后将所产生的利润投入到另一项工作中去,那就是想办法在附近地区搜罗女人,尤其是那些1535岁具有生育能力的女人。只要这些人愿意去东岸,就给他们丰厚的嫁妆,金钱牲畜田地等等都不是问题!不要怕花钱,钱若是花不出去那它就是一堆破铜烂铁,没有丝毫价值。当然了,每笔支出也要做好详细的纪录,每年波尔多站都会有人过来审计账目,我可不希望看到你这边出什么篓子。
放心吧,我会注意的。卡尔施耐德点了点头,说道。
波兰雇佣兵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了?高摩想了想后又问道,差点忘了这件大事。
已经招募了两批三百多人了,都是骑兵,两个多月前就已经乘船往东岸本土而去了。施耐德说道,波兰多的是这样的人,简直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目前还有一批大约两百余人已经集结在了格但斯克(但泽)港,等待我们的船只返航时捎带上他们。波兰政府对我们相当友好,可能是因为他们正在想办法购买我们的廉价陆军武器的缘故,他们还向我介绍了一些步兵军官,问我是否需要雇佣一些步兵,我无法做主,因此一直没有正面回应。但我认为是值得的,这些人能够熟练使用火器,作战意志也还可以,更关键的是雇佣价格相当低廉,用在远东地区的话正合适。
嗯,过两天我会去但泽港实地看一下。高摩立刻说道。(未完待续索,!
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业与外交(五)
但泽港,是波罗的海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同时也是此时波兰最大的港口。自从14541466的十三年战争中击败条顿骑士团后,波兰人便获得了这片被称做东波美拉尼亚(西普鲁士)的土地的直接统治权。残存的条顿骑士团成员则在柯尼斯堡成立了普鲁士公国,并向波兰国王臣服,成为其附庸。
不过好景不长,自从1618年与瑞典爆发第二次争夺波罗的海统治权的战争后,至1629年,波兰人就已经失去了整个立窝尼亚(包括库尔兰)普鲁士前波美拉尼亚沿海地带,几乎成了内陆国。不过好在瑞典人急于抽身去参加三十年战争,因此,在法国荷兰英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了停战条约,波兰人又收回了普茨克但泽以及柯尼斯堡三个港口,勉强使得国内的谷物牲畜有了出口港。
高摩在施耐德和秘书的搀扶下下到了码头上,但泽港正在下着中雨,地面上到处是坑坑洼洼的泥水坑。为此,在下船前他不得不换下了皮鞋,而穿上了他不喜欢的马靴。码头上的人很多,各种口音的都有,波兰语瑞典语荷兰语英语俄罗斯语德语等等,波罗的海沿岸所有地区的商人你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在这个时代,但泽和里加是波罗的海地区仅有的两座每年都有超过一百艘船只停靠的商业港口,每年波兰大量的谷物和牲畜就是从这里被荷兰商人运走,流向整个欧洲。不过在里加被瑞典人控制后。这些生意大部分都转移到了但泽港,因此此时就繁荣程度而言。但泽是要超过里加的。
远处,几只浑身是泥的猪在人群里哼唧哼唧的,同样肮脏的水手与码头力工们坐在这些猪的旁边,旁若无人地大声谈笑着。不时有一位衣冠楚楚的贵族或商人的管家掩着鼻子走到他们不远处,雇佣这些人装卸货物。
几名波兰乞丐发现了高摩等人的存在,立刻蜂拥过来乞讨,不过郑勇很快带着几名身穿陆军服装的随从拦在了高摩身前,他们拿起连鞘军刀。劈头盖脸地将这些乞丐打跑。整个过程看得高摩直皱眉头,这些小子在国内骄横惯了,没想到到了波罗的海这么远的地方仍然不让人省心。
一名穿着满是油渍制服的波兰人走了过来,他身后还跟着七八名随从,看起来似乎是这个码头的管理人员。也许东岸人刚刚打的那些乞丐是受他控制的,因此他的脸色很不好,看样子似乎要过来找碴。不过就在高摩担心的时候。只见那个家伙先是一愣,然后立刻堆满笑容地朝高摩身旁的施耐德大声说了一句什么。
施耐德也用波兰语回应了几句,然后转身朝高摩说道:这是瓦莱格列夫斯基,在但泽港负责治安,他的叔叔在克拉科夫担任官职,很有办法的一个人。招募老兵的事情他也是参与者之一。
斯基?他是个贵族?高摩疑惑地问道。据他所知,波兰语中斯基是加在地名后的后缀,一般是贵族在用——因为只有贵族才有封地。这家伙的名字叫瓦莱格列夫斯基,难不成也是名贵族?不过在又瞟了眼瓦莱格列夫斯基那油腻腻的衣服和鞋边都有些裂开的皮靴后,高摩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测。也许这家伙祖上曾是个贵族,但他本人显然不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