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史钦杰这话也不是纯粹瞎说的。如今新华堡这边确实是万事俱备,不但海湾口36个海防炮位已经建设完毕,就连陆防要塞也已经基本完工。不光如此,奴隶工们还准备在北海岬的高地上面修建一座巨大的灯塔。该灯塔中使用了本土运过来的大型凹面聚光镜,即使在最黯淡无光的夜晚也能够为过往的船只提供清晰指示。当然,它更重要的工作是为海防炮兵们的夜间观察提供充足光线。
至于史钦杰所说的火药问题,目前也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本土平安县桔树乡的北方火药厂刚刚随船过来了一批技术人员,他们将在新华夏地区培养人才,并开设一间新的火药厂——新华火药厂。该厂位于新华堡西北方隔海相望的那座半岛上,目前当地沿海地区的树木已经被清理出了很大一片出来,工人们已经在那里修建了两座木质栈桥,大批的建筑物资正通过渔船独木舟送上海岸。
这座火药厂规模宏大,估计占地将在一千亩以上,设有三个车间:养猪车间硝土车间和火药车间。养猪车间将饲养猪这种能够产生大量粪便的动物,收集下来的粪便将被送到硝田里接受硝化细菌的硝化,制取硝土。最后,这些硝土将在火药车间内经过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加工成火药。整个生产流程一如桔树乡的北方火药厂,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加工流程都一模一样。从本土过来的技术员们乐观地估计,以新华夏这边如此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条件,这硝土的产量应该会高上很多,弄到最后,说不定还要靠新华夏这边向本土大量出口硝土呢。
唯一令人感到担忧的可能就是硫磺需要从本土运入了,或者他们也可以就近向荷兰人购买。不过考虑到战争期间贸易线可能会被切断,那么还得预先储存个大批,以免急需火药时却没足够的硫磺用。这个火药厂之所以建在西北方的那座半岛上,主要还是为了减少硝化细菌对附近土壤的污染,加之其气味也比较重,因此还是离主城区远一点比较靠谱。
为了修建这个火药厂,史钦杰甚至都暂停了新华堡内的住宅房屋建设,以及城外的贸易广场的建设,总之一切为火药这种战略物资让路。毕竟和可能爆发的战争比起来,商业又能算的了什么?
新华堡这边如今是越搞越红火了啊,自由民人口也达到两千多了,各类工厂一应齐全,比河中堡的工业基础强,哈哈。李毅吃完了今天的第二只龙虾,拿餐巾擦了擦手,笑着说道:这样也好,以后我们往远东运物资,很多东西都可以就近从你们这直接发货了,比从本土运输方便许多啊。
李毅等人没打算在新华堡久待,毕竟他们身负重任,还得迅速赶回本土向海军部和执委会述职,以尽快决定下一步的行动。不过考虑到弟兄们在海上漂泊了大半年,如今可以说是身心俱疲,因此他们还是决定在新华堡多留了两天,顺便保养一下船只。
1642年10月10日,保养船只完毕的探险船队两艘船离开了盘桓了三天之久的新华港,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一艘新华夏造船厂制造的650吨级笛型运输船——这艘船满载了建筑物资往塔城港那边输送。这种笛型船载货量大,需要的水手数量少,虽然航速较慢,但却非常适合东岸如今的国情,因此仍在国内大量建造。
这艘船是新成立没多久的新华夏造船厂出产的第一艘大船(渔船不算),使用的木料全是本地产的红檀,归属于同样新成立的东非运输公司。该公司隶属于交通部,但同时也接受马达加斯加开拓队的领导,主要负责新华夏殖民地与南非河中堡新华港——塔城港,以及新华港——苏伊士港之间的运输任务。当然该公司目前还只有光溜溜的一艘船,无论是运输吨位还有水手数量都亟待扩充。
这艘船目前已经在塔城港与新华港之间跑了几个来回,质量看起来还算比较可靠。受到这艘船成功建造的鼓舞,目前新华夏造船厂一边开始招募新学徒,一边开始了第二艘船的建造,以期尽快给东非运输公司的船队形成一定的规模。
三艘船在塔城港分手,斩波号和破浪号船上拉了一堆的木材,在匆匆加了一些燃煤和新鲜淡水后,他们又乘着莫桑比克暖流南下,朝南非河中港驶去。
10月30日,东岸探险船队顺利停靠在了正值深秋的南非河中港。在和当地的主要军政官员们略微叙了叙旧后,两艘船再次拔锚,最终于11月20日停泊在了东方港军用码头内,圆满完成了此次南印度洋航线的探险任务。(未完待续索,!
第九十一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一)
由李毅率领的探险船队于1642年2月1日从河口堡出发,返回本土时已经已经是11月20日了,整个行动历时9个月零20天。他们不但成功论证了这条航线的可行性,而且还在澳洲大陆的西南角东南角各设了一个中继点,最后还成功地在远东地区设立了一个还算过得去的据点。
在仔细了他们提交的航海日志探险日记工作报告等一系列文件资料后,无论是海军部的参谋还是执委会的官僚们都大为感叹,这帮家伙的经历简直可以写成一部小说了。要不是该项计划需要低调进行,以多少照顾一些本地老国民尤其是那些立窝尼亚人和法兰西人的情绪,执委会都准备给李毅这帮人开个庆功大会了。
不过庆功大会虽然没开成,但是《真理报内参上却大书特书地整整屠版了两个版面,使得几乎所有穿越众都知晓了李毅等人行动的过程。至此,李毅的名声在穿越众内部陡然上升,直追目前海军内排名前三的陆王郭三人。
而在执委会内部正在讨论接下来一整套行动方案的细节时,李毅却已然回到了自己位于南方罗洽湖畔的私人庄园内,与家人悠然地度起了属于自己的假期。
李哥啊,这次你们可是大大地出了风头了,兄弟我很是羡慕,草,堪称是一次史诗级别的航行啊。新晋海军中尉桑凯坐在一张紫檀木椅子上,转头朝李毅笑着说道。他也在罗洽湖畔购地建了套自己的庄园式别墅,平时和李毅一家子也多有来往。关系处得不错。因此这次度假两家便凑在了一起。
李毅的妻子出身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商人家庭。这还是帕斯奎尔家族的朱利安介绍的,据说和帕斯奎尔家族还多少有那么一点渊源。他们这么些年一共生了四个儿女: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最小的一个儿子才三岁多一些。这两天这个小儿子貌似得了感冒,因此便留在家里休养,李毅甚至还专门请了一个明朝过来的郎中留在家里护理自己的小儿子。这倒不是李毅小题大做,实在是东岸共和国目前的医疗水平实在太低下了,得了病基本只能挨着。因为没有药物,也不知道如何制造药物,那么穿越众里少数的几位医生便有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
因此,从明朝过来的一些医生便成了香饽饽,他们不但被给予了极高的待遇,卫生部甚至还组织他们编写教材,在国内大力推广中医教学。当然,西医也不能偏废。自从化学工业起步,浓硫酸能够量产之后,穿越众又试制了大量盐酸。并逐步开始了有机化学的深入研究,尤其制药工业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不过就目前而言。化学制药业依然没有丝毫进展,坐落于平安县桔树乡的北方制药厂目前只拿出了硫酸钠硫化亚铁这种无机药物出来糊弄人,令卫生部的一干官僚们大为失望。
李毅的长子李泽民今年已经九岁了,去年刚刚被送进了兵团堡41届进行学习。今天还是向教官请假才得以赶回来的,小小年纪的他穿着一身墨绿色军装,头戴大盖帽,脚蹬小皮靴,腰间紧紧束着武装带,看起来竟也有几分不凡。
不过李毅的妻子对此对有些气不打一处来,她坚持认为她的儿子是贵族,不应该和那些农民的儿子一起在一个操场上一个水坑里摸爬滚打。他应该学习礼仪社交以及诗歌文学之类的知识,而不应该像个粗鲁的军汉一样,整天弄得脏兮兮的,身上还老是弄出些小伤口,让自己每次见到都是一股揪心般的疼痛。
我自己就是农民家庭出身。贵族不学习不努力那就连农民都不如,孩子从小多吃苦,长大了他会明白这对自己是一笔财富。李毅对此嗤之以鼻,他虽然外表很温和,但骨子里还是个军国主义分子,对那些整日里玩弄嘴炮自诩优越的人非常看不惯。因此,他将自己一个九岁一个八岁的两个儿子都送进了兵团堡,让他们从小就学会踏实做人,不要沉迷于财富与权势之中,从而迷失自己的本心。
亲爱的,泽民是长子,他应该学习如何经营家族产业。李毅的妻子萨曼莎忧心地说道,我们在罗洽港的农庄香山堡的葡萄种植园和酒庄河南乡的家具厂新华夏的剑麻种植园以及在佛罗伦萨的一间商店都需要专业知识才能打理,你已经把我们的两个儿子都送进了兵团堡,而拒绝让他们学习上流社会需要的知识与礼仪,这是很不恰当的。我听说,白斯文的儿子都能够在学校刊物上发表诗歌了,待人接物也很得体,那些小姐们都很喜欢和他待在一起。
你个女人家不懂。李毅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道:你知道的东西太少,还不懂这个社会的本质,以后你就会明白的。你看王启年陆铭王铁锤,还有陆军的朱亮谢汉三等人,他们哪个不是把自家孩子送进兵团堡的?你要是实在担心的话,可以用心教教泽海,他才三岁半,以后家族产业就交给他打理吧。
萨曼莎叹了口气,知道自己说服不了丈夫,还好丈夫没有将自己最小的儿子也送进人称兵团监狱的执委会近卫学兵团,自己有充足的时间来把他教育成一个优雅的绅士。
其实李毅的这种行为在如今的穿越众中并不少见,尤其是那些军人家庭当中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一个或两个孩子送进了兵团堡。这样一来,几代人以后,以这部分世代从军的穿越众后裔及其本时空追随者后裔为核心的军事贵族集团就将成型,而这个集团必将深刻影响华夏东岸共和国的政治走向与外交政策。
桑凯的妻子丰塔娜过来挽住了萨曼莎的手臂,两个同样出身意大利的女人带着孩子们到湖边草地上准备食物去了,让两个男人留在那边自由聊天。
小桑啊,你小子动作够快啊。李毅坐在椅子上翘起了二郎腿,拿手指点了点桑凯,说道:这现代厂刚出来个螺旋桨推进器的船,就被你盯上了。大前天我在海军部内看到对你的任命书,我还很奇怪呢,你不是在陆铭的船上当副官嘛,怎么调到一艘什么‘蹈海’号上当船长了?仔细一看,我勒个去,怪不得呢,原来这‘蹈海’号也是一艘多功能探险船啊。只不过他们这螺旋桨轴的水下密封怎么解决的?可靠不可靠?船不会漏水么?
事实上海军早就想要装备螺旋桨推进器的船只了。只不过之前现代特种船舶厂一直无法解决尾轴管的水下密封及漏油问题,所有迟迟没有生产这种船舶,而是连续生产了两艘明轮试验船来验证其性能。不过海军及现代厂一直没放弃对螺旋桨推进器的研究,因为其可靠性比明轮船强太多了。
这次现代厂的一干工程师们在集体讨论反复试验后,终于试制出了螺旋桨尾轴管水下密封件。该密封件分为密封腔轴套和桨轴三部分组成,轴套采用的是青铜材质,桨轴则是普通碳钢,而螺旋桨则是铸铁制造。
最初大家想到的轴套材料是产于中美洲的铁梨木,不过考虑到需要千里迢迢向西班牙人购买这种珍贵的树木,大家便决定试试导热性能良好的青铜轴套,实在不行的话再换回铁梨木轴套。该轴套导热性能良好,且非常耐磨,能够完美地承担起轴套的功能。为了减少桨轴与轴套之间的摩擦,大家还在桨轴的表面烧结了一层石墨青铜(铜里加入8石墨6锡10铅),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同时也能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轴套与桨轴之间采用油润滑。而为了防止润滑油的泄露问题,现代厂的工程师们群策群力,自桨轴外侧表面加工了一些挡油螺纹。因为当油附着在光滑的桨轴上的时候,很容易因为桨轴转动的而被甩出去,桨轴转动越快,油的泄露速度越快。不过当桨轴外侧表面有了螺纹之后,当桨轴转动时,想要外泄的润滑油便会被螺纹挡住,从而留在密封腔内。当然,大家还设计了双保险,即在密封腔前端还加装了几个弹簧密封涨圈,既阻止了润滑油外泄,也挡住了海水进入,可谓一举两得。
不过也有人提出可以不用润滑油,而是在轴套与桨轴之间加入许多石墨环,既能起到润滑作用,也能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因为石墨的特性,其本身便是一种具有自润滑作用的物质,而且其还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密封材料,高温高压高速的情况下仍能适用。在这种设计中,其实石墨环是起了一种滑动轴承兼密封材料的作用,现代一些航空发动机便是采用此种润滑方式。
现代厂的厂长韦华在综合听取了各方意见后,一拍大腿,决定干脆直接开造两艘船,采用不同设计的螺旋桨水下密封件。一种使用铁梨木轴套+烧结了一层石墨青铜的钢制桨轴,使用润滑油润滑;另一种则使用青铜轴套+大量石墨环,无润滑油,这两种都试一试就知道哪个好了。而交通部也很快批复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因此,现代厂一气开工建造了蹈海号和伏波号两艘螺旋桨推进的蒸汽机帆船,并于本月初顺利完工。(未完待续索,!
第九十二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二)
蹈海号和伏波号者两艘船的船型与之前的两艘明轮船大体一样,不过尺寸稍稍放大了一些,达到了满载1150吨的水平。这两艘船采用的仍然是大力水手1改型船用蒸汽机,输出功率为483马力,在不使用风帆的情况下其航速达到了556节左右,性能还算令人满意。
听说第二机械厂在原有大力水手1改型船用蒸汽机的基础上改进气缸密封设计并使用了更高精度的镗床加工气缸内壁,使得最新的大力水手2基础型船用蒸汽机的输出功率一下子提升了30左右,达到了628马力。不过这种蒸汽机目前还在进行最后的紧张调试,这两艘船建造的时候却没有赶上,因此还是继续使用以前生产的483马力的老蒸汽机了。
目前新一轮的东进行动主要是海军部在推动。桑凯从旁边的茶几上端起了一个瓷杯,喝了口茶后继续向李毅卖弄他打探来的小道消息:王委员想要加强海军的影响力,那么向东直航大明沿海自然是最好的捷径。一旦执委会真的下定决心组织大规模船队直航大明沿海,那么接下来一段时间国内几家造船厂必将开始大造特造包括运输船战舰蒸汽船在内等各种船只,那么海军的影响力自然而然地就增强了。
这事情好是好,但就没人使坏么?陆军那个黑炭头就那么好说话?李毅伸手接过了他女儿泽馨递给来的一个桔子,并狠狠地在她脸上亲了口后,才说道:陆军和我们不是一条心的。他们整天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扩大陆军的影响力。第二件事则是如何削弱海军的影响力。这帮家伙鼓吹多引进欧洲人。以减少政府在移民方面的巨额财政支出,哼哼,不过很可惜啊,这么多年来他们自己人内部一直都没有统一意见,真是可笑。
彭志成当然不同意了!桑凯笑眯眯地也接过了李泽馨递过来的一个桔子,然后嘴角一撇说道:这家伙在国内鼓吹扩充陆军,大量引进欧洲及印第安移民,并积极准备西进内陆地区的战略。一开始还真让他拉到了不少支持者。不过后来交通部的萧委员也加入了我们阵营后,东进的呼声才开始渐渐占据上风。毕竟,大造船只对他们交通部也很有好处,他没理由不支持。到了最后,彭志成自己手下一些皇汉派分子也闹了起来,上书请愿要求东进,执委会这才定下了基调。哈哈,黑炭头这次可是大大丢了一把脸啊,王部长好手段,不但拉到了交通部这些外援。甚至还策反了一些陆军军官。
王部长怎么可能有那么强的能量?主要原因还是东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而已,那些皇汉派陆军军官也是为了自己理想或者说是利益才支持我们。这并不是说他们跟我们海军就是一条心了。李毅不以为然地说道,大家和明国人毕竟都有些香火情分,很多人还是属意于多引进一些明人的。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人还在台上的时候,这个政策就不会有多大的转变。
说的也是。桑凯点了点头,然后又说道:这次东进行动的细节虽然还在讨论之中,但可以确定的是规模不会小了。南海运输公司前些日子刚下水了两艘笛型运输船,现在他们已经有了总共十艘这样的船舶了。而且,最近两家船厂七个船台上除了一个在建造一艘护卫炮舰外,其余六个都在开工建造笛型运输船。这种船使用新华夏地区的木料就成,只需要极少数的水手就能开动,载货量又大,交通部从上到下都很喜欢。木料都是现成的,不需要进口,我们只需要支付一些工资和设备维护保养费而已,基本没什么成本。唯一需要担心的可能就是水手数量了,这个才是制约我们运输船和军舰数量的最大原因。
十艘运输船自然不会都调拨到东进计划当中,本土越来越蓬勃发展的经济需要海量的运输吨位,因此能够挤出两艘运输船参与到这个计划当中已经是他们的丁老总良心发现了。两艘运输船加上四艘机帆船,这已经是六艘船的规模了;说不定海军部还会再增派一到两艘的军舰参加护航,那样规模就更加庞大了。
不过这么多风帆船怎么航行到远东地区还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他们最好选择南半球的冬季时分再想办法跨过赤道,因为那时候还有些东南风可以利用。而在赤道无风区那段航程还得仔细斟酌,即如何利用洋流以最快速度跨越那里,这都需要海军部的参谋们仔细考虑。不然的话,这些运输船也就只能航行到孤山港而已,给那边运送一些物资。至于往黑水港那边的运输,估计就只能由机帆船来完成了,因为它们可以无视洋流与风向。
不管怎么样,至少到孤山港那一段是畅通无阻的。李毅总结着说道,其实我也不指望这些运输船能够将这些物资都运到黑水港,这不现实,因为不但去的时候不容易,这回来的时候也很麻烦,得穿过马六甲海峡。所以啊,只要他们能够顺利把各种货物运到孤山港,在孤山港设立一个大型货物存储中心,我就心满意足了。剩下的,就是要靠执委会大造蒸汽船了,只要蒸汽船队形成一定的规模,那么一切都没有问题。
桑凯也点了点头,然后他好像突然又想到了什么,问道:你有没有想过竞争黑水开拓队队长的职位?我听说要设立一个澳洲开拓队还是黑水开拓队之类的职位,目前竞争者众多啊,你要是争一下的话,估计胜算不小。
这帮人瞎搞!李毅有些不高兴了,怎么到处乱设开拓队?难道他们想开发澳洲?搞什么啊?澳洲目前有我们需要的东西?没有啊!依我看来,不管是孤山港金山港还是黑水港,都没必要花大力气开发,它们只要做好过路据点的本分就好了,其他的一切还是以本土为重!如果真设了这么个职位,那么那位上任的家伙为了自己考虑肯定也要大干一番,这样必然会牵扯我们的精力分薄我们的力量。算了,这个鸟职位我没兴趣争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