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不错,我说的旗队就是这些圣保罗人,就是这些人渣。许信肯定地说道。(未完待续索,!




第四十七章 巴西局势(三)
    其实,历史上所谓的圣保罗人旗队是由巴西当地人(主要是圣保罗人)自发组成的一种殖民探险队。在当时,随着伯南布哥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糖中心,巴西的富裕之名开始在欧洲流传。因此,很多贫穷的欧洲人便抱着发财的念头不远万里来到了新大陆,不过这其中能发财的只有少数,大部分人生活还是过得很苦。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多人便萌生了向内陆拓展碰碰运气的想法,特别是当时巴西内陆存在金矿的传说甚嚣尘上的时候。

    因此,在1580年代的时候,由官方派遣的殖民开拓队(entradas)和由民间组成的旗队(bandeiras)便纷纷深入巴西内陆地区,一边寻找金矿,一边猎捕印第安人。甚至于,这些颇富冒险精神的家伙还越过教皇子午线所规定的西葡边界进入西班牙殖民地境内捕捉奴隶,也正是这些人前赴后继地探险开发广阔的内地,才有了后世851万平方公里面积的世界第五大国巴西。

    这些旗队数量少的只有几十人,多的动辄几百几千人。比如,1629年由安东尼奥塔巴雷斯率领的旗队就包括了69名白人900名马梅卢科人和2200名印第安人;1639年,进攻巴拉圭传教区的旗队人数也超过了2000人;甚至历史上还出现过一支由1000多名白人和12000名印第安人组成的超级大旗队。对这些历史典故耳熟能详的许信侃侃而谈,也就是说,对巴西人来说。人手永远不成问题。最近25年内。圣保罗人就从内陆地区掠来了超过30万印第安人。他们能够轻易组织一支数千乃至上万人的军队。当然了,这些军队的装备将很成问题,可能就连长矛和弓箭都配不齐,而且战斗素质也很差劲,不过他们数量优势真的是很大的。

    那为什么巴西人不想办法收复荷兰占领的东北七个将军辖区呢?丁一愚有些不解了,这些巴西人傻吗?有这实力还不赶紧收复失地?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无法给出一个令你满意的答案,在我看来这很可能还是涉及到一个双方之间的实力对比问题。许信想了想后说道:巴西人的那些主要由印第安人组成的大规模旗队也只能用来敲敲边鼓,担当主力作战肯定是不行的。西班牙人当初对南美的征服就证明了印第安人孱弱的战斗力。我想对于这一点巴西人自己也很清楚,不然他们也不会不远万里地去欧洲寻找雇佣军了。这些印第安人可以依托以白人为主力的军队进行配合作战,那样他们的数量优势就够荷兰人头疼了。但也仅此而已,而且巴西人也不是很信任他们,巴西人只信任白人以及马梅卢科人(白人和印第安人混血)。这次巴西向我们订购的大批武器,我想主要还是用来武装领地内的白人和马梅卢科人的,至于那些依附于他们的印第安人,我想那一万根长矛的订单才是为他们所准备的。

    戚王平听着两人说话,一直没有插嘴,不过这却并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思考。许信的这番解释并没有能够彻底说服他。他记得出发前曾经看过资料室内大家群策群力记录的一些关于巴西历史的零散消息。而其中有一条高摩撰写的消息曾经吸引过他的注意力,那就是关于荷兰西印度公司现任新荷兰地区负责人——来自拿骚—锡根的若奥莫里斯(葡萄牙语。荷兰语里称做约翰莫里斯范拿骚锡根,德语唤做约翰毛里茨冯拿骚锡根)伯爵的消息。

    莫里斯伯爵身世显赫,其父亲是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沉默者威廉的次子,他在位的时候利用他的军事才华对荷兰军队进行改革,使其成为了一支颇有战斗力的职业军队,曾多次击败西班牙人。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莫里斯伯爵自从1637年1月担任新荷兰总督以来,采取了自由贸易的政策,鼓励农业发展,并将土地发还给服从荷兰统治的巴西家族。对于非新教的巴西人犹太人,莫里斯也抱有宽容的态度,允许他们继续自己的原本信仰,同时还在新荷兰建立了囊括各个阶层的议会。他还利用自己崇高的名望和深厚的人脉关系,从欧洲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建筑师来到累西腓,这些人为累西腓的城市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民政和艺术方面有成就,莫里斯伯爵在军事方面一样在行。在他的指挥下,荷兰军队南征北战,数次击败葡萄牙西班牙和巴西军队,使得荷兰占领区面积不断扩大。到了今天,已然囊括了巴西东北部七个最富庶的将军辖区了。

    如此一个耀眼的人物待在累西腓,对于巴西人和东岸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不过这主要是巴西人的麻烦,和东岸人的关系并不大。东岸人并无意直缨荷兰人之锋,他们能够给巴西人提供的最大限度支援就是武器和物资方面了,或许还有人员训练,即派遣教官训练巴西人的军队。至于派出陆军进入巴西境内与荷兰军队直接作战,这在目前看来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不过巴西人对此却还有奢望,并且为此筹集了巨额军费,甚至他们还透过布兰科向东岸人婉转地表示可以免除东岸人所欠的债务。

    虽然巴西人开出的条件很诱人,但东岸人并不打算接受。当然,东岸人明面上也不直接拒绝巴西人,相反他们还很高调地跟巴西人打得火热。这次返程的船队在圣维森特停靠,两个连的陆军在码头亮相就是计划中的一部分。东岸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向荷兰人示威,让他们意识到东岸人也是能够威胁到他们的重大利益的。这个筹码对于东岸共和国来说是重要的,他们将来打通东方航线与荷兰人爆发冲突时,这个筹码便可以拿出来反复向荷兰人施压,以便争取荷兰人在远东航线上面给予东岸人方便。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指出这个主动挑衅荷兰人的计划是疯子行为,是赌国运的冒险。这种论调在主张埋头攀科技和平崛起的文官派系中极为流行,他们无法容忍军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军事冒险或政治冒险,更无法容忍军人们在国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去挑衅一个庞然大物般的殖民帝国。军人们理所当然地无视了文官们的批评与指责,他们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步推动着国家朝他们预想中的轨道前进。

    对了,巴西人除了表示免除大量债务外,还表示可以进一步开放圣保罗的市场,将圣维森特设为贸易通商口岸,允许我们的商品尤其是纺织品在此进行直销。要知道,在此之前可都是一帮巴西本地商人在代理销售我们的商品,这次他们真的是下血本了呢。之前一直在默默听着其他几人高谈阔论的纺织工业总局局长陶晨曦突然说话了,而他的话也让其余诸人听了后一阵摇头,巴西人如此急切,但最后恐怕还是要令他们失望了。

    喂,老陶啊,注意你的屁股。你可别因为当了巴西女婿就一屁股坐到人家那边去啊,最近你老婆枕头风吹得很厉害吧,哈哈。许信开玩笑地向陶晨曦说道。

    枕头风那是天天吹啊,也就这两天她住娘家去以后我耳边才清净些。陶晨曦也笑着说道,我那便宜大舅子布兰科还来找过我两回呢,让我在国内活动活动,特别是在几位执委会委员们面前吹吹风,让执委会能够下定决心直接干涉巴西战局。这不,为了给我些动力,他们还许诺要送给我圣保罗附近老大一片棉花种植园呢,嘿嘿。可惜啊,如今的政策风向不对,我是赚不了这个便宜喽。

    几人又胡吹海侃了一番,最后都回房间休息去了。

    1641年6月9日,在圣维森特港休整了好几天的东岸船队再次拔锚,踏上了返回东岸本土的旅程。而在此之前,华夏东岸共和国驻圣维森特全权代表许信开始频繁出席巴西当地贵族大地主举行的宴会。他在多个公共场合高调宣扬支持巴西的言论,认为葡萄牙王国与荷兰人签订的和平协议内关于巴西的内容是不适当的,并明确表示东岸共和国将以极其优惠的价格向巴西人提供足够武装数千人的武器装备。

    除此之外,他甚至还向外界暗示东岸人有可能将向巴西人出售从不外销的攻城重炮,以及轻便的陆军用12磅钢制长管加农炮。他的这番表示令巴西人欣喜若狂,同时也更加坐实了东岸人亲巴西的立场,当然这也让令新荷兰地区的荷兰西印度公司高层们恼火万分。因为他们知道,随着东岸人的有限介入,荷兰人势必要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对付那些如同臭虫一样讨厌的巴西民兵。他们是生意人,对于任何增加成本的行为都是极其厌恶的,看来是有必要找东岸人好好谈谈了。(未完待续索,!



第四十八章 战备之轨道(一)
    1641年4月,自从陆军第1连和第103连相继装船前往南非地区之后,执委会就开始制定一系列的预案。毕竟,他们也担心荷兰人万一想不开而突然向东岸共和国开战,那样要是没有预先准备的话,可就措手不及了。而且,随着执委会诸位委员们普遍判断将来东进马六甲海峡必定要与荷兰人爆发冲突,那么从现在开始进行战争准备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从4月初开始,在政务院的统筹之下,外交部下属的贸易局开始加大了从欧洲进口优质煤炭石墨水银铅铜锡亚麻石蜡马匹等战略物资的力度。当然了,人口的引进也在同时进行,原本已经逐渐停滞的法兰西移民因为形势变化再度开闸,可以预期,大量的法裔移民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通过各种渠道蜂拥而入东岸共和国境内。为了抵消大量法裔移民到来的影响,民政部同时也加大了立窝尼亚移民的引进力度,同时还从土耳其人那里大量购买波斯柏柏尔希腊哥萨克鞑坦奴隶,以平衡国内的族群势力。

    与此同时,科洛尼亚城的东岸代表也正式向前来交易的商人们宣布:华夏东岸共和国将敞开收购除铁之外的各种金属矿物硬煤羊毛棉花船材牲畜硫磺等物资,尤其是智利的硫磺,东岸人更是将收购价直接上浮了30,并明确表示有多少收多少。当地的商人们也不傻,他们从东岸人的举措中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味。因此很快便驾船离去搜罗物资。争取在科洛尼亚城关闭之前做一笔大生意。大捞一把。

    4月10日,之前因为建筑队任务繁重以及材料紧缺而被取消掉的连接东方港和米林湖的运河工程开始再度被人提及。大家有些担心,如果一旦和荷兰人全面开战,东岸沿海也许将再次遭到封锁,那么沟通鸭北方子湖重工业区和南方人烟稠密的首都地区的近海通道将被切断。那样的话,北方的钢铁机械煤炭布匹等工业品无法南运,而南方的粮食肉类油脂食盐皮毛等生活物资无法北运,这样一来就只能依靠效率极其低下的陆上运输了。更别说此刻从东方港向北还没一条正式公路呢。

    因此,连接首都地区和北方米林湖的通道问题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因为只需要将东方港与米林湖打通,那么内河小火轮便可通过米林湖两湖运河鸭子湖直抵北方的平安县,这样就保持了内陆地区的畅通,维持了国家南北两极的稳定。当然运河工程此时被人们所提及并不是说要开凿这条长度可能近百公里的运河,而是作为修建一条从首都地区直通米林湖的陆上交通线路的陪衬被人提及。在座的人都不是没有实务经验的书呆子,开凿一条总长上百公里的运河对于如今国力有限的华夏东岸共和国来说是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短期内是不现实的。

    更何况,在原本的计划中,这条运河途经的内格拉湖内格拉湖沼泽区米林湖等水系都是半咸水水系。因此。这条运河一旦开通到首都地区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对当地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这也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这条耗费巨大的运河计划其实早在去年就被枪毙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修建一条从棉农乡抵达北面米林湖的陆上通路。

    早在去年年中,交通部下辖的设计所工程师们便规划了一下线路。整条道路从棉农乡向北修筑,途径镇远乡后继续向北修筑50公里后蜿蜒向东北,直抵后世乌拉圭七月十八日镇附近的圣米格尔河畔。圣米格尔河宽度水量水深都还可以,除部分航段可能需要稍加疏浚外,整条河通航吃水浅的内河运输船没有任何问题。这条陆上道路全长约在80公里以上,途径的地区都是平坦的大草原,而且平均远离海岸二三十公里以上,安全性方面也毋庸置疑。

    从去年开始,交通部建设四局五局便开始从南北方向同时平整土地夯实地基,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奋斗,目前路基已经构筑完毕,只等开始正式建设了。不过令所有人包括很多穿越众在内所吃惊的是,这条修建中的陆上交通线竟然不是如同1号公路般的柏油马路,而是钢制轨道,俗称铁路。

    轨道在如今的东岸共和国境内并不鲜见,无论是矿山码头还是砖窑厂,都使用了许多钢制轨道用来运输物资。不过像如今这般一搞就是几十公里的大规模铺设铁路还是头一回,要知道,按照如今东岸共和国的标准,间距1500毫米(不同于后世1435毫米标准轨距)的钢制轨道每米约重40kg以上,7080公里长的铁路可能需要三千吨以上的钢铁。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根据目前平安钢铁厂月产600吨生铁250吨钢的产量来说,铺设这么一段铁路可能需要大力压缩其他方面的用钢需求,然后攒上一两年方才够用。

    面对这样的现实困难,执委会却没有打算退缩。在建设狂人政务院总理马甲的一力坚持下,这条铁路无论如何也要上马。而且军方从国家战略安全方面考虑也对马甲的意见予以了强烈支持,轨道马车比起传统的公路用四轮马车来说无论是载货量还是行车速度都不是后者能比的。毕竟,光滑的金属之间的滑动摩擦可比粗糙的柏油路面小了很多,孰优孰劣大家一目了然。

    因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平安钢铁厂就在政务院的命令之下开始转产,即压缩生铁的生产比例,加大钢的生产量。至于轨道用钢的配比,则是自然科学研究院冶金所经过长期试验研究出来的一种碳钢,该碳钢承重力强,且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进一步减小了马车轮对与轨道之间摩擦系数,非常适合用来制造钢轨。

    从去年年中开始直到今年四月份,除了保障了铸炮用钢之外,政务院压缩了其他一切非必要的用钢需求,到目前维持累计共生产了1600多吨轨道用钢。第一机械厂利用这些钢水共铸造了3000多根工字型钢轨,每根钢轨长125米,重约500公斤。与此同时,位于河南乡以及西湖堡的两家木材加工厂也开始按照交通部下发的标准尺寸加工枕木,一机厂也开始用车床大量加工钢轨之间的连接件固定用螺栓等零部件。

    而为了加工出这些产品,木材加工厂和第一机械厂甚至添置了大量新机床,同时培训机床操作工的工作也在同时展开。而为了给这些新添的机床提供动力,一机厂锅炉车间也开始加班加点,给这几家厂建造大型动力锅炉及传动设备。由此可见,搞工业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缺一不可;每一个工业技术进步都是整个工业基础一点一滴得来的,不能有任何短板,也容不得任何侥幸。

    在这个时候,也不是没有人指出目前的畜力轨道马车载货量有限,其实完全不必要修建如此高标准的钢轨。在实际使用中,修建每米重不到10kg的轻轨就已经够用了,这样能节省很多钢出来。不过政务院对此一概否决,坚持使用高标准的钢轨。马甲甚至扬言,哪怕钢不够用铁路停下来在哪等着,也要全部使用拥有高承重能力的重型钢轨。

    从今年年初开始,交通部下辖的交建四局抽调部分人手从棉农乡开始向北交建五局从米林湖畔的原陆军哨所位置从北向南,开始南北对进铺设铁路。钢轨与枕木之间的连接用大号螺栓固定,而钢轨与钢轨之间则用特定的铁制连接件连接。每两根钢轨之间都留有一点细小的缝隙,这是给夏天高温时钢轨热胀冷缩而留下的间隙。而正是因为这个缝隙的存在,才有了火车通过时咔咔的声音。

    从1月份到4月份,三个多月过去了,交通部下辖的两个建设局数百名职工外加两千多名南非劳务工加班加点,一边继续夯实地基,一边埋设碎石子道砟和枕木,然后再在枕木上方铺设钢轨。截止目前,从两个方向对进的建设局加起来共已铺设了大约20公里的钢制轨道。以这个修筑速度来测算,交通部非常乐观地预计,这条长约80多公里的华夏东岸共和国境内第一条铁路将会在年底的时候彻底完工,明年上半年就能投入使用。

    这条铁路修建完毕后,交通部还将在旁边继续修建一条复线,以便南下和北上的货车可以相对而行。这样一来,首都地区的物资就可以通过大鱼河——大鱼湖水系用小火轮运输到棉农乡码头,然后换装轨道马车,从棉农乡途径镇远乡一路向北直抵米林湖畔,再也不惧敌人的海上封锁。(未完待续索,!



第四十九章 战备之轨道(二)
    五月的东岸野外处处是一片迷人的深秋景色。梅林河(圣米格尔河,因河岸边大量种植移民带来的梅树而得名)畔,五百多名新来的法兰西移民正与本地原本的居民(三百名明人一百名查鲁亚人)一起,挥汗如雨地修建着一座码头栈桥。

    这座执委会新设立的梅林港码头是将来国内南北运输重要转运站。梅林港在未来的规划中,既是一座内湖港口,同时还设有一个铁路站。无论是梅林港码头还是铁路站都归交通部直辖,在此设有一个大规模的转运货场及仓储基地,用于转运或临时存放南来北往的物资。

    带着铁锈的钢制轨道从码头(兼铁路站)货场内延伸而出,朝西南方蜿蜒而出,一直消失在地平线上。这条正处于修建中的钢制轨道就是目前在东岸共和国国内赫赫有名的棉梅线(棉农乡——梅林港)铁路,该铁路总长在80公里以上,耗费极其巨大。不但交通部下辖的五大建设局有两个派驻在了这里,进行艰苦的铁路修筑工程,就连第一机械厂平安钢铁厂河南木材加工厂西湖木材加工厂大鱼河兵工厂北方兵工厂建筑材料公司内河运输公司陆军部内务部等单位都被动员了起来,全力保障整条铁路的修建。

    而在紧邻铁路站的地方,几间巨大的厂房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厂房门口挂着一木牌,上面用黑色墨水写着交通部南方车辆厂几个大字。此时工厂大门紧闭,几名内务部警察持枪在门口警戒着。而在厂房内部。巨大的机器轰鸣声正响个不停。

    南方车辆厂的机加工车间内。几台特制的大号车床正在蒸汽机的带动下发出隆隆的声音,高速旋转的刀头正对固定在工作台上的125米钢轨进行着车削加工,以使其精度更加符合要求。这种车削工作极其费刀头,不过谁让如今东岸人一直没找到铬铁矿的存在呢?没有铬钨锰等金属,高质量的合金刀头就只能是一个空想。

    加工好的钢轨就堆放在旁边,十几名工人正在一台小型蒸汽吊车的协助下将这些钢轨运到一辆木质平板轨道马车上。每当装满几根钢轨后,马车的车夫便驾驶着马车缓缓离开车间,顺着轨道驶向厂房外面。然后拐上已经铺设好的部分棉梅线铁路,朝位于南方的工地上运输钢轨。当然了,有些拉钢轨的马车也会将部分钢轨运到码头上,然后在蒸汽塔吊的协助下将钢轨吊上停靠在目前临时使用的木质栈桥边的内河小火轮上。这些蒸汽小火轮将把钢轨运到南方的棉农堡码头,然后和这边一样通过轨道马车运输到建设工地上,给交建四局的职工们铺设铁路用。
1...140141142143144...1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