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11月6日,李毅船队载着大批人口和物资满载而归。
:祝大家新年快乐!(未完待续索,!
第十三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一)
1640年11月8日,仅用了两天时间,李毅船队便安然返回了新华夏湾内的码头。他们的胜利归来使得整个新华堡欢声雷动,就连那些八旗奴隶们都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之前一直困扰着他们的野蛮人的覆灭。
看着从船上鱼贯而下的贝齐米萨拉卡人,他们由衷地陷入了高兴之中。他们不清楚这些野蛮人为什么会发了神经主动来招惹他们,也许是东岸人侵犯了他们的土地,又或者是亵渎了他们的传统什么的,不过谁在乎呢?如今他们都被消灭了,这片土地上再也没人能够质疑东岸人的权威了。东岸人已经展现了自己的力量,即使再不开化再愚蠢的野蛮人此刻也应该知道害怕了。
果然,就在这个月接下来二十多天内,附近再也没有出现任何野蛮人的窥视骚扰。他们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个无影无踪,伐木营地水泥窑砖窑以及一切他们曾经出现过的地方都失去了他们的踪影,就仿佛他们从未来过一样。
关于抓获的总计987名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处置问题,史钦杰在和李毅商量后还是决定将他们送往南非,交给莫茗处置,以和他置换一些相对可靠听话的八旗奴隶到新华夏地区来使唤。除了这些奴隶外,李毅还带走了部分驼峰牛一百根经过初步处理的红檀黄檀树木——这些都是要运回本土造船厂去烘干后拿来造船的。
李毅船队走后,12月10日,第二舰队的超勇号巡洋舰护送着一艘南海运输公司的商船意外地来到了新华堡码头。与他们同来的,还有河中镇镇长南非开拓队副队长刘昂,他奉执委会命令押运着一批物资人员来到新华堡。
是什么风把你吹到这边来了?迎接出来的史钦杰也是一头雾水,他并不清楚执委会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派人过来。而且,他和刘昂也不是很熟。刘昂是军情系统出身,很早就去了南非和莫茗一起主持河中堡的事务,说来今天这次碰面居然还是他们之间的第三次碰面。
是东南贸易季风把我吹来的。刘昂也开了个玩笑,好了,到你的城里面去看看。这里可真热,得有28度以上了吧?这雨也真大,南非是不可能见到这么大的雨了。呵呵,想来老天真是偏心,你们这边雨水这么充足,却又让南非那么干旱。
你以为我想这里这么多雨啊?史钦杰将手里的雨伞递给了刘昂一把,然后说道:一个不小心就要发洪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且,这里气候湿热,植物生长特别快,今天清除的杂草和灌木丛,也许过几天就又长出来了,令人头疼得很。而且,雨水太大了也不好,土壤里面的矿物成分都被雨水冲刷走或者渗透到了深层土里面,所以耕地略有些贫瘠啊。
呵呵,知道你是农业专家。刘昂笑了笑,说道:淋溶作用我还是懂的。不过也不是没法解决嘛,只要做好稻田排水,应该能减轻这种状况。而且,你还可以在收获水稻后接着种一茬玉米和甘薯之类的深根农作物,以充分利用深层土壤肥沃的地力。这样能一年三熟,一茬水稻一茬玉米一茬甘薯,擦,不要太爽哦,比南非那边一年一熟强多了啊。
离种地收粮还早着呢,你知道的,我这边目前还一个居民都没有呢,奴隶们还要修城墙修下水道修房子什么的,根本没有垦荒种地啊,就连伐木的人手都不足呢。史钦杰摇了摇头,一边走一边和刘昂说道。
这次你可失算了哦。刘昂举着雨伞,神秘地一笑,然后朝后面船只甲板上努了努嘴。
史钦杰转头望去,只见那艘笛型运输船上,一个个身披油布雨衣的男男女女正小心地顺着绳梯往码头栈桥上爬。他们有的人身上还背着一个小小的包裹,有的人更夸张,背上的包裹里赫然装着一只活蹦乱跳的猪仔或羊羔,看起来就像是来此地拓荒定居的一样。
这是史钦杰的脑子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这是定居者?不对啊,原来执委会和我约定的是41年10月份才会有第一批居民过来的,现在这里还没建设完毕呢,怎么就有定居者过来了?他们不怕这里的恶劣环境么,怎么随意更改计划,这不科学!
情况有变。刘昂简短解释了句,然后朝史钦杰说道:好了,你派人来接收这些新居民就可以了,具体的情况我们到地方了再谈。
也好。史钦杰点了点头。
两人一前一后到了屋内,史钦杰命勤务兵给两人各端上来一杯茶。刘昂喝了一口,然后皱着眉将茶末吐了出来,说道:一股发霉的味道。
有吗?史钦杰有些尴尬,然后自嘲地笑道:这里天气过于湿热,很多东西不好保存,发霉很正常,反正我已经习惯了,闻不出来了。
好了,不扯别的了。刘昂此时也坐直了身子,朝史钦杰一本正经地说道:这次我给你们新华夏殖民地送了四百多名移民过来,具体名册一会给你。这四百多人都是以前从好望堡逃亡到河中堡的英国移民,大部分是爱尔兰人,小部分是英格兰人。他们中除了少数已经获取了身份证的留在了河中堡外,剩下的我都给你带来了,现在把他们交给你,作为新华堡的第一批定居居民。你得好好安置他们,说实话,虽然他们以前一直是黑户,但也是我们河中堡的老居民了。要知道,最初莫队长可是根本不愿意放他们来这里的呢,后来还是执委会决定给河中堡补充四百名法国移民和两百名瓜拉尼人后才放行的。
呵呵,莫队长真是做得一笔好生意。史钦杰笑着说道,然后面色一整,向刘昂保证道:你放心吧,既然来到了新华堡,那么他们就是我们这里的正式居民,肯定不会亏待了他们的。这下好了,有了这些人手,椰树溪水库旁边就可以开垦出一些耕地来了。嗯,这事最近这两天就要着手准备,先冒雨把土地平整出来,灌溉水渠也要修建起来。如果时间抓得够紧的话,没准还能抢种上一茬甘薯呢。至不济,也可以先开辟一些菜田出来,先种些菜,省的以后舰队来了还要去西面的葡萄牙人那里去补给。
看着史钦杰在那里盘算着农事,刘昂有些哑然,这人还真不愧是农业部出身呢,整天脑子里琢磨的便是怎么种田。
还有啊,你先别忙着盘算你的那些事情,这次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刘昂看着史钦杰的眼睛说说道:这次执委会从本土调拨了一些技术人员过来,一共五十来人,他们大都是从国内造船厂锚链厂船具厂等造船相关单位抽调的一些技术员和熟练工匠,此外还有一些人是从本土木制品加工厂抽调的人。执委会在看到5月份从你们这里运回去的一些优质木材后,立刻决定加快新华夏殖民地的建设进度,并尽可能给你们最大的资源倾斜。这些技术员和工匠们便是首批派过来到这边支援你们建设的,你放心,他们来之前已经在本土签了协议,以后就都算新华堡的人了,下一步还会把他们的家人以及户籍接迁到这边来。按照执委会的意思,新华堡先依托这些人初步搭起一个木材加工厂一个木材烘干窑和一个小型造船厂的架子出来。等到下一阶段人员富余后,再想办法扩充这些厂的实力,争取将其全面运转起来。
说到这里,刘昂的语气都有些酸溜溜了起来。要知道,河中堡到现在才只有一个规模很小的修船所,只能为过往船只进行一些有限的维修服务。莫茗和刘昂两人不知道向本土申请了多少次要求扩大修船所规模乃至在南非设立造船厂的事情,但是每次都被驳回了,理由不外乎是技术人员不足不适合等等。没想到新华夏这边还啥也没提呢,执委会就巴巴地把人都送过来了,这真是人比人得死啊!
那敢情好啊!史钦杰也兴奋了起来,只见他搓着手,在屋子里来回走着,然后才说道:建造船厂和木材加工厂是好事啊。人手不足可以想办法,我们这附近的那些土著都是马来人后裔,他们本身就会造一些独木舟,也会修一些木制房屋,木工和造船水平不错的人应该不会少。到时候我可以派人去招募他们,不行就抓捕,总之先迁移一部分人口倒新华堡来做工。他们有点基础,干个打下手的活计应该不成问题,这样就能解决很大一部分的人员缺口了。
刘昂听了更是愕然。合着这新华夏殖民地的狗屎运还真不错啊,和他们做邻居的还都不像河中堡那边都是些呆头呆脑的黑人红人,而是已经步入封建文明或者至少某些技术接近封建文明的马来人后裔。
哪一项都比不过人家,这河中堡以后还如何和新华夏殖民地争夺执委会的资源啊。想到这里,刘昂都有些忧伤了。
第十四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二)
咦,对了,执委会为何突然决定要加快新华夏殖民地的建设进度?兴奋了半天的史钦杰此刻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便问道:还这么突然,搞得好像很急的样子。
这个事情有点复杂了,我也是听人说的。刘昂说道:是这样的,你知道的,之前我们不是要求葡萄牙人加大运输明人来东岸的力度吗?这不,今年葡萄牙人一下子搞了个大船队,一口气运了2500明人和500名朝鲜日本人过来,好家伙,最后一算总价110万元!
110万史钦杰听到这个数字也有些晕,去年东岸共和国的财政收入是多少他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绝对没有110万,而且应该还差了老大一截。
看到史钦杰有些愣怔的样子,刘昂理解地笑了笑,然后从兜里摸出了一份《真理报内参,翻到了一片文章,然后说道:这是今年下半年的时候《真理报向我国驻波尔多全权代表许信的约稿。在这片文章中,许信认为得益于多年的商务拓展和日趋广泛的人脉关系,华夏东岸共和国的纺织品如今在法兰西尤其是其中南部一些省份的销售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态势,预计1640年全年法兰西(以波尔多为销售中心)托斯卡纳(以佛罗伦萨为销售中心)两大销售地的总销售量将突破四十万匹。其中,白棉布占九成,染色布和印花布历史性地首次占到了一成。白棉布我们每匹赚一元,染色布每匹赚三元,营业利润达到了50万元,即使去掉一些运费机器折旧打点法国海关巡逻海军官员们的费用,净利润依然维持在45万元以上。
再看这篇文章,工商部的简讯。刘昂将内参翻到另一面,继续说道:工商部乐观地预计,1640年度军工行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另一极。全年共销售出去了十艘战舰以及大量陆军装备,净利润超过了35万元。对了,还有部分销往奥斯曼帝国的棉布呢绒和皮具,总利润大约20万元出头的样子。再加上出口拉普拉塔秘鲁查尔卡斯新西班牙以及葡属安哥拉等地的纺织品建材五金制品蜂窝煤精煤等商品的利润,全年工业品出口总利润大概将将达到130万元的样子。不过,这个数字只是理论值,实际上很多账都还没回过来,比如奥斯曼人还只支付了一半的造舰费用。而且剩下的造舰费用他们将不会支付现金,取而代之的将是大量矿产羊毛牲畜和奴隶。我听财政部的一位同僚讲,为了支付葡萄牙人的这笔巨额移民费用,财政部又紧急向巴西人以年息两分的利息贷了五万元的款子,这才勉强渡过了难关。目前国内经济建设军队维持费和政府行政官员的薪资全靠国内税收和科洛尼亚城的贸易收入维持着。
这史钦杰有些吃惊,这岂不是说我们忙活了一年,最后还是在为葡萄牙人打工?
可以这么说。刘昂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你不知道,单就今年葡萄牙人给我们运的这一趟东亚移民,他们所获得的利润收入就将占到其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0以上。这已经成了他们每年一项极其重要的收入,经过这么多年下来,运输东方人到东岸的商业行为已经成了一项涉及众多商人和贵族的大生意,无数人因此而暴富。这条产业链的延伸程度之广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从葡萄牙国内的贵族大商人,到巴西总督果阿总督,再到一些著名的船长澳门耶稣会以及处于明国境内的诸多代理人,每个人都躺在这个金饭碗上吃饭,而且还都吃得满嘴流油的。
真是不像话!听到东岸人拼死拼活地发展工业出口商品却养活了这么一群玩意儿,就连老实人史钦杰也有些生气了,而且他很快联想到了这件事和如今的新华夏殖民地之间的联系:这么说,执委会决定大力投资新华夏殖民地,甚至不惜在此地发展造船工业,就是为了咱们自己能够尽快直航大明,自己运人?
有这么个意思在里面。刘昂想了想后说道,你也知道,造船的一大成本就是船材。目前我们造战舰的木材全是从巴西进口的苏木,就算是次一等的商船,船材用的也是从巴拉圭地区进口的优质硬木,这导致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如今好了,既然马达加斯加岛的优质木材资源如此之丰富,而且还是个无主之地,那么执委会很自然地就会将主意打到这里。因此,在这里设立木材加工厂木材烘干窑和造船厂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另外一方面呢,执委会对于和葡萄牙人之间延续了多年的每个明人400元的高额运费也产生了异议,并已经就此正式向葡萄牙人提出了交涉。刘昂继续说道,执委会认为每个明人400元的高价是当年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如今已经不再适用,并强烈要求葡萄牙人调低移民费用。葡萄牙人对此不是很情愿,毕竟这个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到相当多的人的利益。不过执委会后来给了他们一个建议,即让他们将明人用船运到新华夏殖民地,这样就等于缩短了葡萄牙人一半的航程。而且如果他们动作够快的话,每年10月份东北季风刚起时就出发,只需要一两个月就能抵达新华夏湾。然后再顺着洋流返回马六甲,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此时东北季风多半还没过去,他们还能再顺风顺水运一趟人到新华夏湾来。等于一年做了两次生意,效率比以往提高了足足一倍。葡萄牙人综合考虑了一下之后,最终还是决定接受我们的这种新的交易方式。
那么,新的交易价格是什么呢?史钦杰问道。
300元每个人。刘昂叹息着说道,这已经是执委会所能极力争取到的最优惠价格了。毕竟,从西非运一个奴隶到圣奥古斯丁,往往也能卖出一百多元的价格。300元买一个明人,已经不能算是很贵了。而且,葡萄牙人也不怕我们向荷兰人或西班牙人求助,因此,最后这个价格其实是双方最终互相妥协后的价格。
我明白了。史钦杰呼出了一口气,说道:要想摆脱这种极为沉重的财政负担,要想不被葡萄牙人继续盘剥下去,我们就只有想办法自己直航大明。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将新华夏殖民地迅速发展起来,作为将来直航大明的稳固大后方。
不错。刘昂赞同道,史队长,你们新华夏殖民地这次可以说是撞了大运赶上了好时候啊,上头重视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将来你们一发力,这河中堡殖民地可就被你们给比下去喽。
刘昂也没在新华堡待太久。第二天下午,他就和返航的超勇号方丈号离开了新华夏湾,朝河中港驶去。
而此时得到了确切消息的史钦杰,也浑身爆发出了无穷的干劲。身背一种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他,迅速召集了新华夏殖民地的各个主要负责人开会,重点研究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建设方向和建设重点。
首先第一重点建设的目标自然还是新华堡的城墙和城外的水泥窑了。城墙一天不完工,殖民地的居民便一天没有安全感;而水泥窑的建设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因为今后接踵而至的大量建设工程无一不会用到大量的水泥。
其次便是椰树溪水库附近耕地的开垦以及灌溉网络的建设。这些一天不弄好,新华夏殖民地便一天无法得到稳定的粮食来源,毕竟千里迢迢从南非往这边运粮其实是一件很不经济的事情,尤其是在国内海上运力还十分紧张的现在。而且这也很不安全,这意味着殖民地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一旦被人掐断海上交通线,那么很可能就会出大乱子。
第三件事自然就是需要加大对伐木营地的投入,争取将木材产量大幅度提高起来,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优质船材和高档家具用木材的需求。当然了,木材烘干窑和木材加工厂的建设也刻不容缓,毕竟砍下来那么多树,这加工处理能力也得同步跟上啊。除了这两家之外,整个殖民地内技术含量最高的造船厂的建设就更是重中之重了,在史钦杰的计划中,这造船业以后可是能够成为新华夏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啊。
除了以上这些事,其他的一些项目和工程的重要性便一下子都降低了许多。比如椰子的采摘与深加工水泥永固码头的建设疏港公路的建设城内房屋的建设等等,这些都已经不再成为史钦杰首要关注的重点了。也许等到将来人手充足有余力的时候,他会分派一些人手来专门跟进这些项目,但是现在不行。
思路统一后,接下来事情就好办了。这里的几个主要负责人都是实干家,大家也没什么废话,散了会后便各自找人去干自己分管的项目去了。
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
就在新华夏殖民地的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的时候,本土的各项建设也没有落下。
作为如今华夏东岸共和国人口最密集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首都地区一镇两堡五乡近来的经济发展迅速。从1638年下半年开始,先是大鱼湖畔定远乡的经济结构转型,从传统的土豆种植捕鱼渔产品加工晒盐开始向小麦土豆混种箱笼鱼虾养殖渔产品加工精制盐和农产品深加工开始逐步转型,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政策下,一些原本以那些传统行业为生的居民们便没了活计。周大河便是其中之一,这个今年刚满二十五岁的小伙子是两年前来到东岸的。到了这里后,稀里糊涂地被分到了大鱼湖畔的定远乡捕鱼队,从事大鱼湖的渔产品捕捞工作。不过大鱼湖的渔业资源经过这些年的过度捕捞,早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青黄不接的态势,大鱼是越来越难以见到,每网的收获也是越来越少。最终,在去年的时候,政务院一纸公文最终结束了在大鱼湖持续了多年的捕鱼行为,周大河和他的捕鱼队队友们顿时变成了东岸共和国内很少见的失业者。
当然,他们也不是真的没有别的去处。这不,乡政府给了他们两个选择:一是由乡政府写介绍信,介绍他们到县城里的一些职业学校进行再教育,习得一技之能,转而从事别的工作;二是留在本地新设立的水产学校学习新的箱笼养殖技术,然后在大鱼湖流域进行箱笼养殖鱼虾试验。结果大多数人都选择继续留在本地,毕竟他们中很多人都已经拖家带口了,不愿意再去别的地方闯荡,即便这个地方不过是在十多公里之外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