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神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萧瑟良
但是他不属于知识青年,不过那会儿也没有明确的上山下乡的概念,于是你爷爷觉得自己也可以到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于是,他买了张火车票,就跑去了东北。
这一呆,就是十二年。”
关于程青松在东北呆过很多年,程煜也是略知一二的。
程青松跟他说起过,主要是描述东北的雪景,吴东是不可能有那样的大雪的。
“六七年,你爷爷回到了吴东。
其实你爷爷成分不算好,但由于你太爷爷死于日本人之手,你爷爷又算是第一批响应上山下乡政策的青年——这一点帮了你爷爷很大的忙,后来很长时间,他都把当时主动跑去东北的这件事,当成自己高瞻远瞩的事实依据。
就因为这事儿,六八年开始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的时候,你爷爷成了楷模和典范。
也就是那个时候,你爷爷认识的你奶奶。
你奶奶的家庭成分很不好,属于城市小资产阶级,虽然在家人的要求下,和家庭断绝了关系,但在那段年月,依旧属于被人瞧不起的阶层。
你爷爷娶了你奶奶,算是改变了她的生活吧,也让她彻彻底底跟自己那个小资产阶级的家庭决裂。用当时的话来说,是投身城市贫民阶层。
你奶奶的父母没能熬过那段岁月,等到运动结束之后,虽然得到了平反,可已经于事无补了。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政府对你奶奶也存有补偿的心理,咱家的老宅甚至也很可能不会被归还。
总之,在改革开放口号提出的第一年,政府归还了那套老宅给咱们家,你爷爷带着我们住了进去,当时,你奶奶正怀着你小姑。”
程煜点了点头,心道原来那套老宅是这么来的。
这样看来,程青松也算是傻人有傻福,莫名其妙去了趟东北,成分问题没能成为那段岁月里让他困苦不堪的阻碍。
而在别人眼中跑去跟一个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子女结婚的事,又构成了后来政府出于补偿心理归还旧宅的主因。
这真是一啄一饮,莫非天定。
程广年又起身给自己倒了点儿酒,程煜看见,说:“爸,您少喝点儿。”
程广年颇有些欣慰的看着程煜,微微一笑,说:“就这一点点,不喝了。”
坐下之后,他晃了晃杯子,继续说:“改革开放之后,开始有其他城市的人来吴东讨生活,你爷爷就把家里的旧宅,分拆租出去不少房间。虽然当时的租金很少,但那些租金,足够咱们全家人衣食无忧。”
程煜微微皱眉,说:“那就是说,爷爷根本不可能欠下庞大的债务?”
程广年叹了口气,说:“是的。这也是你二叔三叔坚持认为你爷爷变卖旧宅,就是为了给我筹集创业资金的原因。”
“三十八万呢,九零年……哦,九一年,那个船员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把六十多万港币全部兑换成软妹币。爷爷得多能造,才能在那个年代悄无声息的造光那三十八万?”
“三十八万是没有的,你爷爷那个人,人家帮他换钱,他少不得也会有所表示。而且,那些钱里,有一部分也用于改善我们家人的生活了。但三十万是有的。”
“所以,您其实非常清楚那三十万的去向?”
程广年微微颔首,说:“我查到了。”
程煜不吭声了,他等待着程广年的最终揭秘。
稍稍停顿了片刻,程广年说:“你爷爷从来都不是什么真正的好人……”
程煜笑着接口道:“老头子坏得很。”
程广年也不禁哑然失笑,在这个家里,怕是也只有程煜敢这么说,并且他敢当着程青松的面这么说,而程青松绝不会为此生气。
“是呀,坏老头子,年轻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好鸟。你奶奶如果不是长的漂亮,他怎么可能娶一个有可能为自己带来麻烦的人?这个老头子啊,一辈子要钱没钱,要本事没本事,色心倒是不小。”
程煜心里微微一个咯噔,他说:“您可别告诉我,他在东北的时候,干过什么坏事儿啊?”
程广年冷笑两声,说:“何止是干过坏事。当然,谈不上糟蹋人家姑娘,人家也是心甘情愿的,之后如果不是因为生病到吴东来看病,只怕一辈子都不会跟你爷爷联系。”
程煜几乎彻底知道了,他说:“所以,您其实还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大哥?”
程广年点了点头,又摇摇头,说:“不是大哥,是大姐,你爷爷在东北有个女儿。”
“我去!这老坏蛋!”
程广年摆了摆手,说:“倒也不是你爷爷不负责,他并不知道那个女人当时怀了孕。
后来,我东北的那位大姐告诉我,说是她母亲说的,你爷爷在东北那十二年,可不止她一个女人。
当然,她是最后一个,而且应该也是唯一一个怀有你爷爷骨血的。”
程煜摇着头苦笑道:“这个我倒是信,毕竟,如果不是在他离开东北之后才生下的孩子,人家大姑娘也不可能放过他。真要是之前就造了孽,怕是早就被剽悍的东北人用锄头逼着结婚了。要是那样,也就没您没我什么事儿了。”
程广年哈哈笑了起来。
“我大姐的生日是你爷爷回到吴东后的七个月,这表示你爷爷应该的确不知道自己在东北有个孩子。
你爷爷刚回吴东的时候,给那边写过信。
不过那是大兴安岭里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你爷爷写过去的那封信,直到差不多两年以后,那个女人去县里办事,才拿到手。
等她回信的时候,你爷爷已经跟你奶奶结婚有了我,住的地方也搬过了,那封信你爷爷应该是真没收到。”
程煜眨了眨眼睛,说:“那后来他们是怎么又联系上的?”
“大姐跟我说,那年她母亲生病,她带着老人家去了哈尔滨,哈尔滨的那位医生建议她到咱们吴东的军区总院找一位专家,说那位专家是这种病的权威。
大姐就带着她母亲来了吴东。
也就是那个时候,她母亲才告诉了她关于你爷爷的事情,还拿出了当年你爷爷写过的那封信。
其实你大姐家那会儿条件算是不错,否则换成普通的农村妇女,一听说要去大城市看病,光是钱这方面就会让她没了胆气。
到了吴东,找到了那位专家,她母亲被安排进行手术之后,大姐就想着,甭管怎么着,有机会还是想看看自己的亲生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于是,她就凭着当年那封信的地址,找到了那个地方的居委会。
虽然相隔了二十多年,可居委会里居然还真有一位认识你爷爷的干部。
那位干部是个女的,当年你爷爷回到吴东的时候,估计也对人家动过心思,但是因为你爷爷初始成分不好,对方没有接受。
等到后来政府归还了家里的宅子,还有人说当初她是没睁开眼,否则就凭这套宅子,你爷爷也绝对是值得一嫁的。
当然,这是玩笑话了。
也就是因为宅子的信息,大姐找到了你爷爷。
见面之后的事情,大姐没跟我细说,只说你爷爷当时信誓旦旦,会对她有所补偿。
之后隔了两三年吧,你爷爷突然扛着一麻袋的现金去了她那儿,可没想到,大姐的母亲已经去世了。
你爷爷当时倒是提过想让大姐到吴东来,可大姐不愿意。
而且当时大姐已经结婚了,怎么可能丢下自己的男人来吴东?”
程煜有些默然。
“大姐说她当时不肯要那三十万,但你爷爷坚持给她。
之后她想过要把钱还给你爷爷,还给我们。
但你爷爷骗她说宅子已经买了,现在把钱拿回去也买不回来了,而且全家都已经搬走了。
大姐觉得宅子卖了,你爷爷又没给她留新的地址,电话什么的更不用说,于是才死了把钱还给我们的心思。
在大姐的心里,当时觉得我们一家对她而言是属于失联状态的吧。”
程煜点了点头,心说在那样的年代,一个只是因为母亲生病离开过一次大山的农村妇女,再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的确是不太可能跑来大城市寻找一个人。
而且,程煜也相信,那位大姑或许的确是有过想把钱还给程青松的想法,但要说面对三十万的巨款一点儿都不动心,也不太现实。
那会儿别说是一个东北农村的妇女,就算是帝都魔都这些地方的人,三十万对他们来说可能也是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那三十万,大姐跟她老公开了个小型的食品加工厂,做的也还算不错。我找到她的时候,她也算是十里八乡颇有些名气的乡镇企业家了。”
程煜问道:“您找到她是哪一年?”
“八年前啊。”
程煜一拍脑门,心说我似不似洒?
“她当时不知道我们家的情况,还跟我说,想把那个食品加工厂的股份,给我们家一些,也算是回报你爷爷当年给她的那三十万的启动资金。”
“也算是难能可贵的淳朴了。”程煜感慨道。
程广年点了点头,说:“是,而且她的丈夫,以及她的子女,竟然都不反对。是以,我干脆又给他们投了点儿钱,让他们在山里开了个规模不错的农家乐。”
“乡村爱情那样的?”也不知道为什么,程煜的脑子里不由自主的就浮现出那部已经拍摄了十一季,在东北却依旧盛行不衰的电视剧。
程广年说:“大概算是吧。”
“我大姑一家过的还不错?”
“个把亿的身家吧,儿女也都比较争气,算是不错了。”
程煜琢磨了一番,笑着说:“老头子别的不咋地,命还挺好啊。长女长子都这么有出息,只可惜得了那么个破病。不过,大姑一家知道您的情况么?”
程广年点点头说:“知道。从第一次见面之后,他们全家应该就一直在关注我吧。逢年过节什么的,我们会有些联系。”
“那您现在都这样儿了,他们就没动过其他念头?”
“大姐跟我说,如果我们兄弟几个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她很愿意跟我们保持个亲戚的往来。但正因为我的情况,她反而不想跟我们保持往来了。”
第五百一十八章 坏老头的前半生
不得不说,程煜其实是有些吃惊的。
这么有分寸的么?
倒不是说程煜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很贪财,但这位大姑一家表现出来的分寸感,也的确让人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的奇怪。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事情,程煜也就没有多嘴。
不管怎样,东北大姑的出现,完美的解释了程青松为何要变卖房产,又把当年那笔巨款花向何处。
同时,程青松对此绝口不提,甚至程广年已经查明了真相之后,也帮其隐瞒下来,都得到了完美的解释。
想了想,程煜道:“查到这些,并不容易吧?您当年是怎么查到的?”
“说难其实也不难。
在九十年代初那个时代,除非是买房买车,否则三十万的巨款其实想花掉都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我回想起九一年的时候,你爷爷曾经出过一趟远门,当时说的是要去当年上山下乡的地方看看。
因为那会儿我才二十出头,你二叔三叔小姑都还小,所以你爷爷出门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要照顾好弟弟妹妹,所以我印象还算是比较深刻。”
“所以,您就觉得那笔钱跟爷爷去东北有关?可是那会儿火车票也不需要实名制,而且即便是实名制了,那也是九一年的事,铁路部门估计也很难保留那么长时间的记录吧。”
程广年点了点头,说:“我查这件事的时候,铁路部门刚好全面实行火车票实名制,我当时的想法和你一样。
当时觉得想从火车票这件事上查出点什么,可能性不大。
不过也由此,我想到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在那个时候,想要出远门,很可能会需要介绍信。”
程煜一愣,介绍信?这是什么鬼?
三个字,程煜当然知道这是哪三个字,每个字他都会写,也大概了解介绍信是个什么东西。
可出远门需要介绍信这是什么情况,程煜就完全不明白了。
作为一个九七年才出生的95后,程煜出生的时候,普通单位的介绍信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只有一些事业单位或者政府机关还在使用,而且也用的很少了。
这段历史跟经济的关系不大,程煜又是在美国接受的中学和大学教育,是以在建国后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介绍信”,对他而言,真的是个很陌生的概念。
可能看出程煜的不解,程广年稍微解释了几句。
“在建国后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国有企业大面积的改制,私营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破土,市场经济实现了真正的敞开供应,包括粮票在内的诸多票证才真正的退出历史舞台。
而介绍信算是一种针对人的票证。
九十年代还好,往前些年,出门如果没有介绍信,火车票汽车票根本就买不到,到了地方,没有介绍信,连旅馆都不会让你住。
没有介绍信,在那个年代简直寸步难行。
东三省虽然在九十年代之前,都是中国工业摇篮,但那会儿已经开始国企改制了,东三省是受国企改制影响最大的地区。
并且那会儿的东三省,其实也就是有工业的城市相对生活条件比较好,农村之类的地方,还是很落后的。
我就想,如果是去南方,你爷爷肯定用不着介绍信这种东西。
但如果是去东北,又是他当年上山下乡的地方,说不定还真用得着。
于是乎,我就去了你爷爷当年的工作单位,一来二去,费了些周折,还是让我找到了当年给他开介绍信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