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春秋我为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七月新番
这一是为了杜绝敌国间谍出入无阻,二是为了防止民众跑到外国去。如此严密的管理体系,是以什伍户籍制度为基础的,除了赵氏七郡和鲁国外,其余诸侯根本没这种意识和手段,还停留在“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任意走动状态。
所以因为拿不出路引和桑牌而被抓的外国间谍着实不少,比如今天的这个倒霉鬼,但此事交由下面的军吏处理就行了,何必要上报到赵无恤这儿呢?
原来,其中还有几分蹊跷。
澹台灭明解释道:“吾等将其抓获后,一搜行囊,发现他用笔墨纸张描绘亢父之险,还记录赵军营地布置……臣认为此人必为敌国间谍,事关重大,便将他押来大营,请上卿发落。此外还有这些东西……”
他擦了擦汗,将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递了上来。
纸张虽然已经在中原普及十余之久,价格也降低了很多,但能用得起这么多纸记录文书的人,定非寻常间谍,而且上面写的东西,更让澹台灭明读之心惊!
赵无恤不明所以,打开一瞧,这间谍是个人才,地图画的很是不错,行军的人拿到的话会如获至宝,赵军营垒布置也标明了重点,很方便袭营。至于那些像是信件的篆字……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赵无恤顿时一惊,连忙扫了一眼,继续往下一篇翻去。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我勒个去!
赵无恤差点脱口而出。
这些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文字,他或许背不得,但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是哪一本巨著里的。
为了确认无误,赵无恤飞快翻完全篇,不由自主地捏紧拳头,重重锤了一下案几,接着又锤了一下,第一下是震惊,第二下则是喜悦。
“那人现在关押在何处?”
澹台灭明从未见过镇定的赵无恤如此失态,连忙道:“五花大绑,押在帐外……”
“不好!”赵无恤连忙起身,连鞋履都来不及穿,一双穿着足衣的脚小步往外跑。
他掀开营帐,就看到一群甲士全副武装,如临大敌地围着一位发髻斑白,眉宇鹰扬,颔下留着一对矢状胡须的老者。他虽然被五花大绑,精神却很振作,正晓有兴致地看着赵营的布置,又瞧了瞧兵卒们的装备,微微点头。
“可是孙武子?”赵无恤隔着老远,就大声问道。
那老者看着赵无恤,坦然承认道:“正是老朽。”
赵无恤也顾不上满地泥泞,快步上去,拱手长拜。
“孙子大才,无恤神往已久,遣使携礼物数次聘请,都被孙子拒绝。却没想到孙子竟会自己登门,皂隶兵卒粗鲁唐突,不能识泰山,还望先生勿怪,还不速速松绑!”
孙武无奈地叹了口气,苦笑道:“老朽也没想到,竟然会以这种方式,与赵卿相见……”
……
“明君贤将,之所以百战而百胜,其重要原因,在于事先了解敌情。而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用迷信鬼神、占卜、观星等方法去获取,只能依靠间谍。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在赵无恤出面后,孙武很快就被松绑释放,赵无恤请他去自己专用的帐内沐浴更衣,然后又火速派人将在大野泽统筹赵军辎重运输的吴人言偃召来。在确认这位不小心着了道的老者的确是孙武本人后,这才备下宴飨,引为上宾。
在筵席上,换了一身衣服的孙武重新精神焕发,想到这次出糗的经历,他不由心生感慨,大发议论起来。
“凡是想要攻击的敌军,要攻的敌城,要斩杀的敌将,必先派间谍去侦查清楚统军将帅、左右亲信,以及谒者,门者,舍人的姓名和所在,这样才能利用其弱点战而胜之,这便是间谍的好处了。”
“这就是先生兵法里的《用间》一篇?的确十分精辟,读后让无恤茅塞顿开。”赵无恤笑容洋溢在脸上,对孙武十分热情,这位可是用只言片语便影响了世界的名人,真正的不朽者,他刚写了半篇的《孙子兵法》,还落入了赵无恤手里,他如获至宝,一夜读完。想到前世年轻的自己也曾为之者迷,今日竟见到真人,不由唏嘘。
“惭愧啊。”孙武无奈地说道:“倘若我事先来过赵卿的领地,这一篇就不会写的如此简单了……”
原来孙武自从与伍子胥一起谋划刺杀越王勾践于途中失败后,主动为老友揽祸,乔装离开了吴城。他一路北上,吴国的地方组织本来就落后,很多地方甚至连编户齐民都做不到,所以沿途盘查十分松散,孙武轻松地离开了吴境,进入宋国。
宋国民间宗教盛行,到处都能看到信仰天道的民众,时不时还有巫祝向孙武传教,但正因为如此,各地信徒之间的流动也十分频繁,比如他们经常就去商丘听取南子的宣讲,孙武披了一身黑衣混在其中,竟然没露出破绽来。
接下来,他到了卫国,恰逢帝丘大乱,赵军入卫,卫国四处都是恐慌的难民,一片乱象里就更没人来管孙武了。
或许是一路轻松,让孙武的戒备松懈,或许是年纪大了,再也没法像年轻时一样,长途跋涉几个月还精神抖擞。在偷偷越过边境,跑到亢父观察赵氏营地一番后,孙武有些疲惫,再露宿的话实在吃不消,便想在一个野亭的馆舍留宿一夜,喝点开水,睡睡床榻,再以饱满的精神观摩赵氏伐邾……
谁料他这艘江海上乘风破浪的巨舰,却在小阴沟里翻了船,孙武因为没有路引而被任县僚吏盘查,他又不想杀人,在抵抗一番后索性束手就擒。
在听赵无恤介绍了鲁国的户籍和路引制度后,孙武啧啧称赞之余,也据此断定,别国间谍准备不充足的话,是很难进入赵氏领地进行间谍活动的……
赵无恤也不好意思专美,因为这其实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制度,作法者商鞅还把自己坑死了。
时值酒酣,孙武却婉拒了赵无恤的劝酒,意味深长地凝视他道:”赵卿不仅防间做的好,在用间上,也是炉火纯青……”
“哦,先生此言何意?”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所谓内间,是指收买敌国的官吏做间谍,吴国太宰之婿屈敖,恐怕就是赵卿送到吴国的内间吧!”
(未完待续。)





春秋我为王 第926章 兵家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情者,不仁之至也,非胜之主也……”
赵无恤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而是用孙武自己的一席话加以回答,意思已再明了不过了,他不是那种拘泥正道不用间谍的人,就算屈敖是赵氏间谍,那又如何?
“何况吴国若无懈可击,君臣同心,朝政清明,区区几个内间又能怎样?不过从先生离开吴国,伍相邦被申饬而太宰受到重用来看,吴王并非知人善用之君啊。先生若是心怀旧主,与其操心赵氏,还不如操心一下楚、越为好,它们,才是吴国如芒在背的大敌。”
他和孙武虽然不知道范蠡曾预言:十年之内,赵吴必有一战!但天下形势已经再明了不过,北方赵氏最强,南方则是吴楚并强,赵无恤周边可以攻伐的邻居众多,对遥远的南方暂时只是埋棋子以备不测,尚无与吴国直接交兵的意思,若夫差不北上作死,他也不会贸然南下刺激他。
这个道理,孙武自然是懂的,方才只是聊到顺口一提,他现在是吴国逃犯,又有什么资格为吴国兴师问罪呢?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真是习惯了,还把自己当吴国大将呢。三十年了,他率军走过的路程何止万里,流着泪的征夫换了一批又一批,谁料将军已白发……
“也对,孙武已是闲云野鹤,吴国的事,与我无关了。”
赵无恤又问:“先生此番北上,不知有何打算?”
孙武眯起了眼:“季札北观诸侯礼乐,老朽也想效仿之,一观中原诸侯之兵。”
“尤其是赵氏之兵?”
孙武承认:“不错。”
赵无恤拍了拍手,让人将孙武画的地图和赵军兵营布置拿上来。
“先生以为这亢父之地如何?”
孙武的本意,是靠近赵军看一看究竟就离开,继续自由云游。不料却身份暴露,如今在赵营里名为上宾,赵无恤一个不高兴,他就会变成囚犯。这种情况下,也没有藏私必要了,正好赵无恤也待之以诚,没有对赵军布置遮遮掩掩,他便一展所长,谈起地势来头头是道。
“赵卿控扼的这处据点十分重要,梁父山在东北,亢父在西南,二者皆为险地。就我所见,梁父在之险在于险峻,亢父之险在于沼淖。道路多艰险泥泞,少有宽阔的通途,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越过。用兵之法,有九种地势,我先占领对我有利,敌先占领对敌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亢父就属于必争之地,邾国北有梁父为屏障,不好攻取,但若从亢父进入,却可以直达其腹地,赵卿驻兵于此,在地势上,已是占尽先机了。”
孙武说完后,赵无恤俯手称赞:“先生剖析的精妙,无恤麾下无一人能将亢父地势分析得如此透彻者。”
倒不是对名人盲目的迷信,在暗中试探孙武一番后,他发现这的确是为了不起的大军事家,不仅在于他曾经帮助吴国击败强楚的战绩,更在于他创建了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孙子兵法》被编为武经之首,成了历代将帅必读的教科书,影响深远。
记录战争过程的人,一个略通文字的笔吏就能做到,赵氏最缺的,其实还是能够在繁杂的战例中总结军事理论,然后以此培养一批优秀将领的人啊……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兵家。
赵无恤自己忙碌于政务,没有那么多功夫去钻研此道,所以他很想将孙武留下,他是太公和司马穰苴之后不世出的兵法大家。
于是无恤话音一转,故作为难地说道:“不过,鲁国律法严格,就算若先生做这些不是为了为别国窥探赵军虚实,为防泄露出去,只好请先生留在军中……”
……
孙武放下了杯子:“赵卿这是要囚禁我?”
“岂敢,赵氏领地,任先生来去,不过是去是留,先生且先看过这些东西再说不迟。”他又拍了拍手,让人将几卷文书递到了孙武案前。
孙武打开一看,不由一惊,“这是……”
这些卷宗上描绘记录的,竟是赵军历次作战的过程,济西之战、孟诸之战、凡共之战、朝歌之战、汶水之战、长平之战、灭代之战、伐齐河间之战、少梁之战……十多年来的每一战,都变成了黄纸黑字,从字里行间,孙武可以完美地还原这些战事的场面,比起道听途说来的传闻可靠多了。
而且赵军在战争里运用的那些神乎其神的秘密武器,他也能从中窥见其原貌,这可是为将者梦寐以求的东西啊。
“自古以来,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但惟独对于军旅之事,因为军中多粗鄙武人,而列国将卿也对此不够重视的缘故,记录尤为疏漏。比方说牧野之战,只有寥寥数语,周军如何布阵不得而知,商军如何布阵不得而知,甚至连作战的人数也有数种说法。到了平王东迁之后,对于列国征战,更只是记载某某伐某某,某某拔某城,某某败之,如晋楚绕角之役,湛版之役,史官吝惜笔墨,没有一点细节,后人只好妄加猜测……”
孙武赞道:“赵卿能让人如此详细地记录战事,对于后世而言,已是大功一件啊。”世上君主,无不渴望战胜敌人,但能将战胜敌人的过程也当做宝贵财富好好保留的,寥寥无几。
他的手已经开始微微发抖了,现在只恨不得离开宴会,找一处清静的地方好好翻阅。
可赵无恤还笑眯眯地在旁边看着呢,孙武只能强迫自己合上卷宗,意味深长地说道:“此物乃赵氏机密,看了之后,老朽就更走不了了罢。”
“不错。”赵无恤点了点头:“还请先生留下,无恤必奉为上宾,先生这把年纪,与其奔波劳累,还不如在临漳安居,钻研兵学,岂不乐哉?”
孙武品着酒,有些难以抉择,这次北上之旅,已经完全脱离他的计划了,他一个叛吴无主之人,已经成了一朵浮萍,被卷入汹汹大浪里,就能难脱身了,何况,接下这些东西,他这次北上中原的目的便能达到,只是以此换取自由之身,真的划算么?
可纵然此身自由,可他的心,却一直还停留在杀声震天的战场上,他想要总结从古至今的战争,找出它隐藏在刀光剑影下真正的本质。
“也罢……”孙武叹了口气:“既然赵卿觉得我这个无用之人值得挽留,孙武岂能拒绝好意。”
“我只有两个请求,第一,不会在赵氏担任官职,第二,但凡有战事,还望赵卿能让我亲临战场旁观……”
“求之不得。”赵无恤欣然应诺。“明日大军便要开始伐邾,先生可与我同车观战战事,赵军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先生点明!”
ps:晚上还有一章(未完待续。)




春秋我为王 第927章 将军白发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看着子夏递到眼前的甲胄,孙武迟疑了一下。
这不是他的甲。
吴越之地山泽遍布,有许多在野地里狂奔的犀、兕,它们的皮革是制作甲胄的最好材料。正所谓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孙武过去二十年所用的甲,自然是用上好的犀皮,加上大兕皮制成的坚固合甲。制甲的函人会将这些巨兽的皮革仔细加工,割切成一块的甲片,再将这些甲片与大块的胸甲一起编缀成型。
因为甲片呈长条形,形似书札,所以又称“甲札”,由该类甲片构成的甲被统称为札甲,这就是春秋末期最流行的甲了。
再在甲的表面涂通红或黑到发亮的漆,于阴处储藏,等漆干了,味道不那么浓烈后,才会送到孙武手上。
孙武虽然是齐人,身材却不是很高大健壮,所以能适应吴人体格的甲胄。犀兕合甲外面牢固,内里却温暖柔和,穿着它,孙武仿佛也继承了那些巨兽的力量与勇猛,它保护着他的胸腹要害,挡住了数不清的箭矢,有时候也会被锐利的武器啄开一个口子
他在离开吴国时,已将它留在伍子胥的家宅里,留给伍封了,同样留下的,还有他在吴国为将二十年的辉煌与记忆。
但今天送到他面前的这副赵甲,却与孙武此前见过的所有甲胄,都不相同。
当然,从形制上看,依然是这时代普通甲胄的样式,但是
让孙武心惊的,是制作这些甲叶的材料。”这是铁?“
他满是老茧的手指轻轻抚了上去,透过指尖,能感受到金属冷冰冰的坚硬。”是铁甲,军中亦称之为玄甲。“来给孙武送甲衣的子夏介绍道,他的目光不时瞥向这些貌不出众的老者,孙武声名在外,但只看本人,却不出他竟是能以三万兵无敌于南方的将军。
就像昨夜被赵无恤送给他的那些战争记录吸引一样,孙武此刻的注意力,也完全被眼前的”玄甲“吸引住了,用铁锻打而成的甲叶饰以黑漆,以红绦连缀,身甲甲片为大块长方形,袖甲甲片较小,从下到上层层反压,以便臂部活动。只有关节部位用的是柔软方便活动的皮革,除此以外,几乎全部是铁制。
孙武顿时没了先前想要婉拒甲胄的打算,竟有几分殷切地对子夏说道:”可否让老朽试穿一下?“
子夏有些好笑:”这副甲,是上卿专程赠予武子的,战阵之上刀剑无眼,先生大才,可不能有闪失。“”送给我“孙武知道这样一副前所未有的铁甲,一定比一般的皮甲昂贵。
但他实在忍不住诱惑,也顾不上推脱了,把防止被甲刮伤皮肤的葛衣草草地穿上,用皮带绑好,拿起铁甲就要试穿,谁料这甲衣不比一般的轻皮甲,一个人还穿不上,最后还是在子夏帮忙的情况下才套了进去,铁甲札在掠过他发髻的时候卡掉了几根头发,疼得孙武直咧嘴,但是最后,这件显得有些宽大的铁札甲还是被他穿在了身上。”比一般的皮甲,要重一些“和穿上笨重的犀皮甲一样,孙武已经感觉有些活动不便了,感觉浑身都在被往下拉扯。”三千块甲片,三十斤。“不等孙武细问,子夏便报出了这副甲的重量来。
孙武点头点头,他在帐内走动,拔出剑比划动作,甚至还试着蹲地坐下,以验证这副甲的灵活度。总体而言,这副铁甲的重量比他想象中的要轻,他根据经验推测,这是因为铁甲片被锻打了无数遍,十分轻薄。
想到这里,孙武再度为赵氏的冶铁技术之精良而心惊,他只知道大概**年前,吴越的锻铁大师莫邪不知所踪,后来听人说是到了赵氏领地,为赵无恤开铁矿,铸铁冶铁,近些年来赵氏大量出现的铁制武器就来源于此。
但他未曾想到,赵氏的工艺,已经足以制作铁甲了在吴越楚国,铁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但多用于铁农具,兵器依然是铜锡为主,少数优质的铁兵器成了神兵利器,用铁来制作甲胄,却是从未有人想过
想人所未想,行人所未行,这就是赵氏能雄踞北方的缘故么?
不知为何,孙武没了刚开始的兴奋劲,看着他手里的吴越利剑,心里想的却是,假如有一天,赵氏的武卒都能装备上这种甲衣不,不需要全部装备,只用让前排甲士披挂铁甲,吴国引以为豪的利剑,还能斩开这道铁壁么?
削铁如泥,不过是夸大而已。
过了半响,孙武才过神来,苦笑不已。”我已经不是当年的吴国将帅了,大王已死,子胥将老,征夫疲惫,而我“
孙武低下了头,他看到自己先前被札甲刮下的头发是白色的,落在地上尤其醒目
孙武披着新甲衣出帐,孰料赵无恤已经在马车上等他,笑吟吟地说道:”武子穿上甲胄后,不怒而有名将之姿,此甲可还合身?“
他不得不行礼:”合身,孙武白身游士,岂敢让赵卿等候?“”我最大的毛病,就是喜好贤士,就连扁鹊都医治不好。“
赵无恤却颇有礼贤下士的自觉,笑着请孙武蹬车,孙武见他也穿了一身铁甲,甲表面以双道红线缀成菱形纹饰,又在部分甲片表面贴金箔或银箔,组成日月纹,看上去精美而华丽,远超孙武这一身。
见自己不会抢赵无恤的风头,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孙武不由松了口气,同时四下观察,发现除了少数将吏同样穿着半身的铁札甲外,一般的赵卒依然是披挂皮甲,除了披甲率比一般邦国的军队高外,倒是没有太大的不同。”看来距离这种甲批量装备到军中,还有一段时间。“
不过赵军兵力、军容之盛,让孙武心生感慨。
亢父之险外,万余大军已经陆续吃完朝食,在各级将吏指挥下拔营出发。因为提前说过赵卿要来检阅大军,所以各旅在路上走得十分规矩,玄色的战旗,制式的甲衣,锐利的剑戟,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赵氏的指挥体系十分明确,且军法严格,所以即便是行军途中,看上去却有条不紊。
步骑鱼贯前行,队伍中各色旗帜飘扬,矛戟如林,伴随着鼓声,排了两里长,前为骑士策马扬威,后为甲士持矛站立。远望之下,烟尘弥漫,军容甚盛。
孙武今日与赵无恤同乘一车,无恤位于车左。若是在吴国,这本应该是孙武的位置,过去二十年间,他在那里不知道指挥了多少次战阵,唯独这一次,却只能站在车右,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这场战争里,仅此而已。
他心里有一丝落寞,但更多的,是解脱。
与后世一些人的误解不同,孙武对战争兴趣浓厚,但却不是一个战争狂。
和教他用兵的司马穰苴如出一辙,孙武也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对穷兵黩武的警告,是对战争之仁与不仁的深切洞察。正是因为生于乱世,起于行伍,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看到了战争对人的生命的摧残,所以主张“慎战”。
“赵氏之甲坚,赵氏之兵利,赵氏之卒盛,征伐诸侯也能做到百战百胜,然而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也不知为何,在赵无恤有些得意地介绍各军战史的时候,他竟脱口而出。
刚说出来,孙武便后悔了。
然而,这句在吴王夫差那从来没得到过应的唠叨话,却引起了赵无恤的共鸣。
他收起了在昔日偶像面前炫耀自己武力强盛的孩童心理,严肃了下来,颔首道:“武子说的不错,无恤受教了。其实我之所以将这支军队命名为武卒,也是为了止戈为武,最终做到安民和财,消弭战争。”
“战争真的能消弭么?”孙武苦笑地摇了摇头。
“孙武生于季世,等我成年时,弭兵之会的盟约已经是一卷空文,列国礼崩乐坏,不务德而以力争。他们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他们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几十年间,大小百余战,以至于人民奔逃,中原旷地百里。诸侯卿大夫,无不以增加人口,扩张国土,称霸诸侯为目的,想来赵卿也不例外罢?“”先生小看我了。“赵无恤沉静地否认。”而且我认为,战争是可以消弭,天下是可以安定的。“
孙武不信:”只要有**便会有争夺,只要有贪念和敌意就会有战争,天下如何安定?这已经不是齐桓公大会诸侯的时代,也不再说弭兵的时代了,我曾设想,赵卿要取代晋国,做一位新的霸主,但就算赵氏脱胎成为独立的一国,你顺利称霸,天下还不知会有多少效仿者弑君独立,世道只会更乱,不会更好。“”不错,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想要天下安定,只有一条路。“
1...403404405406407...5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