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若能克服黄河大瀑布,以及上游碛口险滩对黄河航运的影响,那么从蒲津河段北上的火轮船船队,数月时间内,就能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斛粮食运到河套地区的九原绥远等地。
这样一来,中原的骑兵军团,可以直接驻扎在阴山山脉一线,随时可以就近对漠南草原地区发动进攻。
河套一旦经营完毕,草原和中原的攻守之势瞬间转换,届时即便回国复位的启民可汗翻脸不认人,周国也有足够的力量,向对方兴师问罪。
正是基于如此布局,宇文温才选择派兵协助启民可汗回国收拾残局,挑动东西突厥内讧,而河套地区的经营,他本来是打算等十年后再说的。
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有了火轮船这一件神兵利器,可以直接借助黄河航运,支撑对河套地区的经营。
想着想着,宇文温笑起来,笑得一旁的尉迟炽繁心里发毛。
火轮船很神奇,但她是不想坐的,因为怕锅炉爆炸然后船就沉了,结果还是跟着宇文温上了船,一路提心吊胆;
黄河大瀑布她是不敢接近的,怕失足掉落深渊,却被宇文温揽着,在边上站了许久(其实还有一段距离,足够安全),吓得腿都软了。
现在,她怕宇文温又想出什么花样,于是先发制人:呃二郎,那,这瀑布,船是跨不过去的,对吧?
对,当然过不去。宇文温被皇后这么一问,来了兴致:昨日我不是说了么,黄河航运,古来有之,为了过这大瀑布,当地人便想出了‘旱地行船’的办法。
船只自上游而来,在大瀑布上游数里外,水流还不算湍急的地方靠泊,然后靠人力将船拖曳上岸,靠着人力拖着船走,走旱地绕过大瀑布,到了下游十余里水流平稳处再下水即可。
宇文温说着说着,思路就被尉迟炽繁带歪了,让人拿来草图,指着上面大瀑布东面河岸上的黑线说道:
这里,就是自古以来,旱地行船的路线,就在黄河东岸边上,全靠纤夫来完成。
但以后不用纤夫拉船了,正如下游砥柱山河段,需要水陆转运来绕过砥柱之险那样,大瀑布地区会有铁路,用有轨马车转运货物人员,而船只不再需要旱地行船。
到那时,我啊,就带着你,还有大家一起,去九原看看!
第二百零五章 庞然大物
上午,黄河大瀑布下游十余里外,东岸码头边,靠泊着二十余艘火轮船,这些船舷两侧有轮桨的船只,比起一旁的木船,就像是一头头庞然大物,
码头边,宇文温看着这些火轮船,心中十分满意,这本是用于摆渡的渡船,如今权做他和家人出行的龙舟,很好的完成了半途旅程,接下来,将要搭载他们返航。
技术人员正在对各艘火轮船进行检查,以确保返航时各船依旧能处于最佳状态,而此次航行,为火轮船的使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技术问题,宇文温不懂,但他看着这些火轮船,不由得畅想起来。
因为时间紧,如今在关中地区出现的火轮船只有两种,一种是渡船,一种是货船。
渡船中的大半货船中的一部分,临时被他征用为龙舟,将渡船改造为客船,而货船改造为能够人货混装,这些船事后就会重返工作岗位,而真正的长途客船或者游船,还在设计中。
等到客船投入使用,随时可做为运兵船,而客货混装的船只,也可以变成人马混装的运兵船,到时候,中央朝廷的兵力物资投放能力,可就有了爆发性的增长。
待得黄河中游航线贯通,关中地区集结的大量物资军队,可以经由火轮船运抵河套地区,全程近两千里水路,还是逆水行舟,但所需时间,不过大半个月。
如此从关中往河套地区输送大量粮食,除非发生沉船事故,否则粮食不会有太多消耗,因为运输过程消耗的就只有煤。
这样一来,中原的雄厚资源,就能够直接作用于边疆,而不是绝大部分物资白白浪费在运输途中,只要航线管理得当,周国靠着雄厚的国力,足以耗死草原上的霸主。
河套地区,毗邻阴山山脉南麓,而在阴山一线驻扎的周国骑兵,可以随时对草原发动进攻,宇文温觉得自己若冷血一点,直接在漠南草原实行无人区战略,也不是不可以。
想到这里,他眼睛眯起来。
战略很简单,每年春夏秋三季,派兵在漠南草原大扫荡,见人就杀,然后在主要牧区和水源地筑堡垒,守军装备火炮,以这些堡垒为圆心,形成一个个封锁区。
在草原游猎的骑兵,以这些堡垒为宿营地,从春天一直待到冬天,才收兵南返。
与此同时,以商社为单位,让商社雇佣百姓到草原牧羊,趁着有官军看场子,在草原上放养大量牛羊,秋末随着官军返回河套地区。
如此,既可以就地给官军提供食物,也可以获取羊毛。
商社雇佣百姓牧羊,主要养的是细毛羊,以此开展毛纺织业,到时候各种毛纺织品连同奶酪制品,经由黄河运抵关中,以此满足巨大的消费市场,还能创造不菲的经济利益。
不仅如此,九原往上游的灵州,丰水期河道一样能够通航,那么借助火轮船的力量,黄河几字形的河段(中游),就能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
形成一个弧形防线,抵御草原骑兵南下。
如此一来,几字的内侧,也就是所谓的内套,朝廷就可以大力经营。
内套,这里有后世所称毛乌素沙地,也有鄂尔多斯草原,内套加上九原绥远所在的外套,合在一起,就是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那个河套。
除去河套不说,黄河中游航线开通,沿岸地区的物产,可以经由水路外销,这对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只要认真经营十余年,河套地区就会成为塞上粮仓,能够承担起当地驻军的军需,直接将周国的边防线稳定在阴山山脉一线,届时,陇右并朔地区,就不会老是被突厥骑兵骚扰。
千百年来,受限于后勤消耗的问题,中原国家空有丰富资源,要对边疆用兵却承担不起常年消耗,中原虽然是个庞然大物,却无法高效低成本的向边疆投送兵力。
现在,不一样了,
前景是如此美好,以至于宇文温越想越高兴,却被耳边传来的轰鸣声拉回现实。
循声望去,只见码头边上耸立着的蒸汽起重机正在运转,这座新搭建的起重机为臂架式,起重臂为铁制,以铁缆悬挂,看上去是比大象还要高大的庞然大物。
这台起重机,设计起重能力大概有一百五十斛(石)左右,但实际按起重能力一百斛来使用,如此安排为了保证安全。
蒸汽起重机,早就有过雏形,但因为当时的蒸汽机效率不高耗煤量大,所以没有使用价值,而安装了新式蒸汽机的起重机,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但性能尚在摸索,所以安全第一。
一百斛的重量,大约等于四辆两**车的载重量,用于码头装卸,可以有效地提高装卸效率,节省大量人力。
这样的蒸汽起重机其力气还是稍显不足,但以目前的冶金能力,也只能做出这样等级的起重机。
靠着烧煤运转的蒸汽起重机,需要提前预热,而且需要保证煤炭供应,限制颇多,但机器的力量,不是人力可以匹敌的。
它的存在,会极大提升黄河航运的运输效率,现在,会提高建设效率。
黄河中游航运,古来有之,但受限于黄河大瀑布,实际上收益不高,而即将开通的火轮船航线,必须要在大瀑布上下游设立水路转运港,相互间铺设铁轨,以有轨马车取代人力来转运货物。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就得用上蒸汽起重机,一台不够用,还得增加,不仅码头要装,工地也要装。
这项工程,耗资不菲,本来朝廷是没有财力在近几年施行的,但因为火轮船给大家带来了信心,于是轮船招商总局的筹建招股顺利进行。
大量民间资金的涌入,为黄河中游航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资金到位,火轮船的制造速度提升,很快有了船队,运力充足,将大量物资从下游运到大瀑布下游这个新港,今年就开始修建转运铁路,而配套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宇文温看着忙碌的码头,听着蒸汽起重机的轰鸣声,似乎听到了时代剧变的胎动声。
如此持续数十载,我的有生之年,大概可以看到新时代的降临吧?
第二百零六章 农业重金属
同州,黄河西岸津口,新建的码头上,大量百姓聚集在栏杆边,看着河面上正在靠近的一艘火轮船,一个两个紧张得手心出汗。
这艘火轮船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两舷的巨大轮桨正在不停转动,激起大量水花。
整艘船,正面看起来就像一只巨大的河怪,瞪着大眼鼓着腮帮在水面上游弋,张开血盆大口,向岸边扑来。
大家都在担心,担心这船万一等下停不住往码头上撞过来,到时候如何是好,许多人既害怕却又兴奋,因为能够亲眼看到传说中的火轮船,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这里,是关中与河东往来的蒲津渡口,原本有黄河浮桥,但浮桥如今已经拆掉,取而代之的是渡船,官府用火轮船来摆渡,连接两岸交通。
去年年底,关中第一艘火轮船在蒲津河段试航,当时沿岸百姓聚集在两岸渡口,目睹了这个庞然大物的身姿,若不是官府提前通告,说这是人造出来的船而不是怪物,许多百姓当场就会跪下乞求佛祖保佑自家性命了。
到了今年年初,出现在蒲津河段的火轮船渐渐多起来,但许多人没见过这传说中的神奇之物,所以待得火轮船正式在蒲津开始摆渡,邻近地区的人就跑来这里,亲眼看一看火轮船,回去后也好在亲朋好友面前有个谈资。
本来就要过渡的商旅,可以亲自感受一下乘坐火轮船是何种体验,而手里有闲钱的人,还可花上两文钱,乘坐火轮船在东西两岸间走一个来回。
此时此刻,西岸码头上的人们,看着眼前这艘火轮船渐渐靠近,速度也渐渐放慢,悬着的心渐渐放下,而随着双方距离的靠近,他们也看清楚了船上的情况。
这艘火轮船,甲板上有两层半的船舱,第一第二层船舱有大大的舷窗,可以看见里面都是人,而第二层船舱顶部,有小半截船舱,位于烟囱前端。
此船舱正面有大幅玻璃窗,里面能看到几个人,看样子是驾船者。
船只距离码头越来越近,速度也越来越慢,但依旧向着码头撞来。
渡船船沿挂着许多布袋,布袋鼓囊囊的,而码头临河一侧,也挂着许多鼓囊囊的布袋,当渡船缓缓撞到码头外缘时,布袋间相互挤压在一起,卸去了冲力。
码头上和船上的员工相互抛出缆绳,将渡船稳稳系在码头上,随后渡船两侧竖着的几根铁杆向下插,插在河床上,将船身定住。
此时,渡船是以船头靠岸的姿势停下,船员将登船梯放下,与码头上的港务人员一起维持秩序,让船上乘客先下船。
下船的人们,各个面带激动之色,可见方才的航行让他们激动万分,当然也有嚎啕大哭的孩童,哭哭啼啼跟着家长下了船,向岸上走去。
待得船上乘客下船完毕,等在凉棚下的人们,开始排队检票上船,许多人上了船之后,好奇的东摸摸西看看,看着这庞然大物,不时发出惊叹声。
这艘渡船,两层船舱内都有长椅,让乘客垂足而坐,整条船看样子至少能容下两百人,而且大家上了船才发现,这船是没有船头船尾之分的:船两头都有吊桥,都可以上下船。
如此设计,省得渡船在往来东西两岸之际频繁调头,所以驾驶舱也有两个,分列两端。
登船完毕,船员开始向乘客宣讲乘船注意事项,尤其强调不得将身子探出窗外,不得在船上跑动,也不得聚集在某一侧,免得让船不稳导致倾覆。
然后,作为开业大酬宾,航行期间,船员会解答乘客提出来的问题,只要不涉及机密,就一定会做出解答。
但提问者必须先举手,被点中了,才能提问。
话音刚落,乘客们纷纷举手,早有准备的船员,淡定的喝了几口润喉茶,然后满脸悲壮的开始点人:这位老丈,不知有何疑问?
。。。。。。
顺流而下的火轮船船队,与横渡河面的渡船不期而遇,相互间拉起汽笛,按照定好的航行规则进行避让:横渡东西两岸的渡船,要让顺流而下的船只。而逆流而上的船只,要让渡船。
渡船的速度放慢,船队的航速加快,各船烟囱喷出大量浓烟,机器轰鸣声随后大作。
船队里,御舟二层天子套房,舷窗旁,宇文温用千里镜观察远处的渡船,看着看着,忽然觉得有些恍惚。
蒸汽工业风的轮船上,全是一群古装男女,这场景,仿佛一群下班的群众演员,穿着戏服离开影视基地,乘坐轮渡回家。
这种时光错乱的感觉,让他觉得错愕,然后一个个场景在脑海里浮现:
一座座冒着浓烟的烟囱,轰鸣的蒸汽机,在江河湖海里航行的火轮船,举重若轻的起重机,明显是工业时代风格的机器和厂房,其间忙碌的却是古装男女。
蒸汽机代表着工业,元素就是重金属,而古装,代表着农业,合在一起
莫非,明德年间的时代风格,就是所谓的农业重金属风格?
想着想着,宇文温摸了摸颌下小胡须,不由得自言自语:这种风格,感觉很畸形啊
但真的很带劲!
看着窗外河面上那火轮船,他耳边似乎想起了激荡的旋律,眼前场景一晃,变成一望无际的草原。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无数游牧骑兵呼啸而来,铺天盖地,仿佛乌云压城,迎战的中原军队也展开了浩瀚的方阵,战列线上忽然浓烟大作。
那是一辆辆蒸汽坦克预热完毕,咆哮着前进。
烧煤的蒸汽坦克喷着浓烟,金属履带转动着,发出咔哒的声音,包铁木制炮塔上,三寸炮喷射着火光,向前方倾泻着金属弹丸。
这些钢铁巨兽以时速十里的速度迎敌,虽然和人的步行速度相近,却势不可挡,又有大量古装骑兵伴随左右,迎向无边无际的敌军狂潮。
农业重金属风格的中原军队,践踏着敌军尸骨,所到之处,无人可敌。
这场景真的很带感,宇文温哼哼着草原骑兵歌,有些小高兴。
他知道蒸汽坦克是做不出来的,但农业重金属风格代表着绝对实力,所以又有什么不好的?
第二百零七章 农业重金属(续)
渭口,新扩建的码头边上,靠泊着大量火轮船,宇文温带着家眷下船,来到由港区驿馆临时改成的行宫下榻,明日一早启程走陆路回长安。
此次出游,乘坐火轮船平安往返,宇文温松了口气,而被征用的火轮船此后将撤去各种隔间装饰,还原为渡船,在禹门津蒲津风陵津这三处要津服务百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