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随着益州入交州道的全线贯通,沿途官府不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修路,而且海可以靠着收取商税,增加收入。

    汉沔大开发已经初见成效,随着粮食产出增加,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定居汉沔,朝廷不需要如前几年那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相反,已经开始有收益了。

    叶宛运河已经运营数年,虽然从运营上来说还是亏损,但亏得不多,再过几年就能收支平衡甚至实现些许盈利,不需要朝廷再投钱。

    永济渠也是如此,而比起叶宛运河,永济渠在未来几年给朝廷带来的收入必然是逐年递增。

    至于对突厥高句丽用兵,经过头几年的有效打击,这两处边患已经变弱了,而该建的新式堡寨,也基本建设完毕。

    突厥的都蓝可汗,因为屡战屡败,众叛亲离,为部下所杀;达头可汗接连遭受惨败,如今正忙着站稳脚跟,一时半会无力东犯。

    可以预见,未来数年,突厥无力主动进犯。

    至于高句丽,就更不用说了,朝廷不需要像前两年那样,对草原及辽东大规模用兵,所以军费开支不增反降。

    也就是说,未来四年,朝廷实际上没什么额外的重大开支,每年岁入必然有可观盈余,积累四年,怎么会还不起到期的公债?

    天灾呢?李允信反问,天灾,非人力所能抗拒,谁也不能保证,这接下来四年,天下都是风调雨顺。

    即便各地都在修建水利设施,又有蒸汽抽水机,但天灾不一定是旱灾涝灾,一旦发生虫灾,漫天飞虫过境,赤地千里,届时赈灾都可能会耗尽国库,何以有盈余积累去还到期公债?

    李允信所说虫灾指的是蝗灾,但蝗和皇读音相同,所以避讳称为虫灾,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这种天灾谁也说不准会不会发生。

    他的意见,就是国库必须有盈余,确保发生天灾时,朝廷有足够的资金(钱粮)赈灾,否则一旦赈灾不力,导致流民越来越多,那可不是件好事。

    面对李允信再度强调的风险,李德林答道:

    凡事都有万一,万一朝廷因为某些原因,暂时无力无力偿还债务,那就可以再举债,先把第一次第一期发行的公债还了。

    李允信闻言高声质问:笑话!借债还债,债就越来越多!更别说第一期公债都无力偿还,还要发行第二期公债,届时谁还会去买债券!

    当然会买,只要百姓对朝廷有信心,当然会买。李德林说的这段话有些空洞,所以他随后拿出事实:火轮船,就是信心!

    火轮船?李允信抽出一份资料,在手里晃了晃,放到案上,随后说道:今年年初

    话音戛然而止,李允信向坐在上首的宇文温行礼,才继续说下去:年初,陛下亲口说过,说火轮船进展缓慢,距实用遥遥无期,怎么如今就成了百姓对朝廷的信心?

    那是因为李德林微微一笑,昨日黄州传来好消息,实验火轮船,已经实现了逆水航行时速十五里!

    在座众人听了之后俱是一愣,他们之前可都知道火轮船是什么玩意,因为天子在太液池展示过这种神奇的船只,但这船再神奇,却因为逆水航速比人走路还慢,无法实用化,只不过是孩童玩具罢了。

    年初天子还说火轮船不行,这才过了几个月,怎么就实用化了?

    真的假的?

    李允信也是这么想,愣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的问:这这么巧?

    随后他意识到自己失言,赶紧打圆场:确定是逆水航行时速比比常人地上行走要快?

    李德林斩钉截铁的回答:正是!再过一段时间,火轮船的第一次公开航行就要在黄州进行,届时众目睽睽之下,是真是假一目了然!

    有了火轮船这一利器,漕运航运成本大降,逆水航行时速十五里,日行十小时,从广陵到夏口,不过十日时间,这意味着什么?难道百姓还会对朝廷没信心么?

    百信对朝廷有信心,朝廷发行公债,就不怕没人购买。

    李德林的话,李允信无言可对,而端坐上首的宇文温,看着哑口无言的反对者们,心跳忽然加速。

    火轮船实用化的好消息,是宇文温给李德利的杀手锏,而实际上

    创业者为了融资,不惜伪造夸大产品参数及相关数据骗风投,这种非常之道穿越时空,让宇文温觉得良心有些痛。




第一百七十三章 火轮船?
    靠着烧煤航行的火轮船,已经在黄州长江水域进行了不公开的试航,载重量四百石,在逆水的情况下,能保持航速在十五里左右,持续航行十个小时。

    这些数据,是李德林昨日才从天子口中得知,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杀手锏,他才有信心在今日的政事堂辩论里,说服尚书令李允信认同朝廷发行公债。

    而对方,也知道火轮船实用化意味着什么。

    一个成年人在平地行走,每小时大概能走十二里,以此看来,火轮船逆水航行的速度快不了多少,还要烧煤,感觉没什么意义。

    但这船能在大江之上逆水行船,以时速十五里连续航行十小时,载着四百石的货物日行一百五十里,而人,长途跋涉一日也就走三十到四十里,这也是驿站间距多为十五到三十里的由来。

    逆水日行一百五十里(持续航行十小时,平均时速十五里),是火轮船投入使用后不亏本的最低要求,这个数字,是综合多方因素所得,所以成了火轮船能否实用化的标准之一。

    现在,终于达到了。

    有这样不耗费人力畜力粮草而只是烧煤的船只,无论是长江黄河淮水还是其他河流及运河,漕运和航运的成本必然明显降低。

    李德林知道这其中的意义有多大,以打仗而言,陆路运输十斛粮食到前线,一千里距离,到终点时一般只剩下二斛,其他八斛被运粮的青壮和马匹吃了。

    水运稍微好些,但成本依旧不低,尤其逆水行船需要大量人力,而这些人同样要消耗粮食。

    但只要有了火轮船,粮食运输途中的消耗就会大大减少,因为火轮船烧的是煤,所以除非沉船,否则粮食起运时有多少,抵达目的地时就依旧有多少。

    这样一来,河北河南淮南江南的粮食输入关中,靠着火轮船来运输,半路上的消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朝廷收入会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朝廷向特定方向用兵时,粮草消耗也会变小,同样数量的粮草,可以保障更多的军队出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并朔地区。

    从关中起运的粮食,装在火轮船上,然后火轮船经由黄河入汾水,沿着汾水一路北上抵达晋阳卸货,这段路程可以省去许多消耗,官军从并朔地区出击草原,粮草会更加充足。

    以此类推,当火轮船真的实用化,大规模投入漕运航运后,许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火轮船,可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利器,可以极大地增强中枢对各地的控制,加强各类物资转运,以及支撑更多的军队实行大规模开边。

    李德林没有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纪了,竟然还能亲眼目睹一场惊天动地的变化。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人生七十古来稀,年逾七旬的李德林,本来数年前就已经快不行了,不是身体有恙,而是因为宦海沉浮多年,一直不得志,眼见着就要郁郁而终。

    但他时来运转,得人赏识,给予重任,前途又有了。

    眼见着自己蹉跎大半生,再获施展抱负的机会,行将就木的李德林枯木逢春,焕发了新生命,而他的运气不止于此。

    府主登基称帝,御宇天下,作为佐官的李德林,居然又回到了权力中枢。

    这是天大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李德林不敢掉以轻心,决心全力以赴。

    天子年富力强,极有主见,有宏图伟略,不喜谄媚,多谋擅断又多疑,本来是很难伺候的,但李德林发现这位居然喜欢讲道理,臣下只要讲道理能讲赢,对方就会听。

    这种奇怪的性格是怎么回事,李德林不清楚,他不到三十岁便举秀才入邺为官,历仕高齐诸帝,后来齐亡入周,在武帝宣帝朝为官,又历隋主杨坚,从没见过像当今天子如此性格。

    李德林这几年,谏言多得天子采纳,任中书令以来,兢兢业业,政绩斐然,他知道自己的本分是什么,也知道天子需要他坐做什么。

    现在,天子需要马前卒,在政事堂贯彻自己的意志,所以李德林毫不犹豫冲锋在前,而天子昨日给他的杀手锏,威力真的很大。

    虽然李德林对于火轮船突然有如此神速的进展有些吃惊,甚至有些怀疑,但他觉得以天子的为人还有过往表现来看,是绝对不会骗人的。

    火轮船实用化的巨大好处,李德林能想到,尚书令李允信和其他人自然也能想到。

    即便他们想得不够细,当手中刚拿到的资料,已经将火轮船的各种用法都介绍了一遍,让者们看得激动万分。

    有了火轮船,从广陵到夏口,只要十日时间,无论是运粮运货还是运人,都大有可为。

    有了火轮船,日后官军征伐辽东高句丽,大量物资能以低运输成本运抵辽东。

    有了火轮船,交州的粮食,可以轻松的经由叶榆水运抵南中昆明,支撑更多的驻军,养活更多的移民。

    有了火轮船,从广州出发的军队商队,可以轻松进入上游的邕州总管府容州总管府桂州总管府地界,甚至沿着水,从东南方向进入南中。

    同理,从广州出发的商队,带着大量蔗糖香药等岭表特产,经由浈水北上抵达大庾岭下,节省大量运输成本。

    火轮船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多到政事堂里的宰执们,已经无法想象这一消息传出去后,百姓对朝廷的信心会暴涨到何种程度。

    百姓对朝廷有信心,那么朝廷接二连三发行公债,根本就不是问题,也就是说,先前大家担心的举债修通济渠风险太大,如今看来就是杞人忧天。

    此时此刻,李允信对于举债修通济渠再无意见,其他几个反对者亦是如此,大家的注意力,全都被火轮船即将实用化的好消息吸引。

    资料上对于火轮船的实用化前景也做了详细说明,特地强调了真正推广火轮船需要时间,因为火轮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便于进行批量制造,而火轮船的使用和维护比较复杂,需要培养许多从业人员。

    为了确保火轮船在航运漕运之中发挥巨大作用,各水路上的加煤站修船场也需要时间进行建设布局,而各大煤矿的产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所以,即便现在已经有一艘火轮船实现了逆水航速十五里的突破性进展,但距离全面推广还需要数年时间,甚至很可能要过近十年时间,才能批量生产火轮船。

    一个新事物,人们需要时间来适应,所以大家对于火轮船真正实用化还得等几年甚至十来年也不觉得奇怪,一直面色如常的宇文温,见着发行公债修通济渠一事获得一致通过,暗暗松了口气。

    然而看着手中资料上画着的火轮船,心又提了起来。

    逆水航行时速十五里?哪有那么快

    他这次确实是在骗人,因为火轮船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突破,此次之所以要伪造数据,就是为了说服政事堂诸公同意发行公债,于今年开工建通济渠。

    宇文温没有把话说死,之所以强调要数年甚至近十年后火轮船才能批量制造,就是为火轮船的技术团队再争取一些时间,以求获得突破来圆谎。

    至于说好的不久之后火轮船就要公开试航,向大家展示何为逆水航速十五里

    来真的肯定不行,因为实验船的逆水航速最多十里,所以

    所以只能靠给火轮船嗑药,先糊弄一下。



第一百七十四章 嗑药
    夜,皇宫,戏苑内小剧场正在上演皮影戏《葫芦兄弟,故事内容是七个葫芦变成的七兄弟,在恩人老爷爷和通灵穿山甲的帮助下,与邪恶的蝎子精蛇精斗法的故事

    这故事很受小朋友欢迎,此刻,小家伙们看得目不转睛,连零食都忘记吃了。

    七个葫芦娃各有神通,但蝎子精蛇精也不落下风,尤其狡诈阴毒的蛇精,使出各种阴谋诡计,耍得葫芦娃们团团转,剧情跌宕起伏,连陪看的陈媗也看得入神,浑然忘记身边还坐着宇文温。

    皮影戏《葫芦兄弟的故事,当然是宇文温适度借鉴的,他此时也有些入神,却不是看戏看得入神,而是心里想着火轮船。

    火轮船就是蒸汽轮船,迄今未有突破性进展,距离实用化遥遥无期,但宇文温今日还是放出假消息,让宰执们信以为真。

    基于宇文温向来的良好声誉,大概不会有谁会认为火轮船实用化的好消息是谎言,所以宇文温现在有些做贼心虚的感觉,而他实际上是在给自己定了个期限。

    四年后,当通济渠贯通时,火轮船还不能实用化,还能再拖,再拖上几年依旧出不来,届时可真是

    宇文温一想到那种尴尬的场面,就有些不自在,而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遮掩,眼下他就要撒另一个谎,来圆今天发布的好消息。

    再过一段时间,火轮船就要在黄州的长江江面上进行公开试航,届时必然有许多百姓在江堤上观看这一新鲜事物,如果火轮船届时不能实现逆水航行时速十五里以上的技术能力,谎言就要被戳穿。

    宇文温既然敢撒谎,当然有准备,即将公开试航的火轮船,无论如何都要在公众面前展示出平均时速十五里的风姿。

    所以需要动手脚。

    那方面不行的男人,要想在女人身上一展雄风就得嗑药,而速度不行的火轮船,想要展示不一样的航速,也一样得嗑药。

    届时出现在公众面前的火轮船,将是嗑药的火轮船

    技术人员准备的药,药效有保证,只要不出意外,那么公开试航的效果就一定不错,届时消息传开,百姓对朝廷的信心暴涨,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

    想到这里,宇文温有些默然,他当然希望这是真的,然后一场因为交通运输方式改变而触发的社会大变革,就会在他有生之年发生。

    在这个时代,要让交通运输方式有质的突破,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蒸汽火车实用化,一个是蒸汽轮船实用化。

    且不说技术问题,从推广成本角度来说,蒸汽火车要普及很难,因为火车要跑起来就得有铁轨,想要让火车的出现推动社会发展,就得先大规模修建铁路,以这个时代低下的钢铁产量而言是不可能的。

    更别说维护铁路所需费用,足以让周国当前孱弱的财政直接破产。

    但蒸汽轮船(火轮船)不一样,船造出来之后,入水就能用,天然水系之于蒸汽轮船,就像铁道之于蒸汽火车。

    蒸汽轮船的普及,不需要提前修路,所以使用成本相对不高,只要能够批量制造,对于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1...10311032103310341035...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