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大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陈礼摆摆手:“这事不是你能解决的,门路这种东西,与你那与人花天酒地不是一回事,你也不用去做一些无用之事了。”
许多人以为找门路找关系,就是认识认识谁,但现实之中显然并不是这么回事,还真不是陈翰能解决的问题。
陈翰也明白这些,回过头来说了一句:“爹,你放心,你孙子而今可了不得,考进了道坚书院,书院里的教习先生们都说他天资聪颖,将来中个进士不在话下。”
陈礼摇了摇头:“但愿如此吧……”
“爹,我陪您喝一杯如何”陈翰主动上前拿起酒壶。
不想陈礼抬手一拦:“不喝了,没有心情喝酒了,人活一世,看个造化。只怪你爹无能,当了一辈子的官,当来当去,就当了个京畿知县。一辈子就生了你这么一个儿子,教来教去,却也没有教好。”
“爹,怎么能说没有教好呢你儿子我,一不作奸犯科,二不道德败坏。还多积德行善,不知道多少人念你儿子的好呢。圣人说君子,不就是说我这种人吗你都教育出来一个君子了,岂能说没有教育好”陈翰还真会劝人。
陈礼闻言,还笑了笑:“哈哈……你倒是会自吹自擂,只是不能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一个个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你却……唉……”
“爹,几年前,你儿子我是活的浑浑噩噩的,但是最近两三年,你儿子我是知道这辈子应该做什么了,只要一直积德行善,扶危救困,老天总是有眼的,我还在道坚书院资助了不少贫困人家的学子,将来但凡有一个出息了,咱们这陈家也没落不了。”陈翰还真做了不少聪明事。
第四百八十六章 甘奇要攻心
笔趣阁 ,最快更新回到北宋当大佬最新章节!
汴梁皇城内的御书房。
富弼对皇帝说道:“陛下,有些事情,老臣还是觉得有些不妥,甘道坚虽然立下大功,但是他也不能这么替朝廷安排官职任免之事。一来朝廷官员升迁调度,那都是有一套考核与级别的,如此随意给人升官,便是打破了朝廷的这套规矩,免不得让其他人心有不忿。二来,他安排的这些人,皆是年轻人,便更是不妥,年轻人经验少,遇事容易毛躁,难以深思熟虑顾全大局,怕是以后难免要出差错。”
赵曙点着头,只道:“富相言之有理。”
皇帝如此一大,富弼倒还有些意外了,他之所以此时来谏言,是因为皇帝已经这么干了,所以他以为此时应该是据理力争,没想到皇帝直接就认同了他的话语。
“陛下,那……是不是把已经出去的那些任免都给收回来,再从长计议一番”富弼问道。
赵曙却一脸为难:“把已经给出去的任免又直接收回来,如此有些不妥,朝令夕改,不免有失皇家威严,事已至此,先就这样吧,过段时间再说。”
赵曙口中虽然顺着富弼说,心中却并不这么想。作为一个皇帝,自然有皇帝自己的打算,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赵曙登基时间不短了,他得为自己以后的行政班底做考量。
说白了,赵曙就是要一批自己的人,自己能指挥顺畅的人。遍数如今这朝堂,皆是仁宗旧臣,倒也不是说这些人有什么不好不对,就是这些人对他这个皇帝少了一些打自内心的尊重。
赵曙不论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束手束脚的,他甚至都不像一个裁判,而像是一个运动员,不论做什么,都得看朝堂上那些老头的脸色。
臣子不尊重皇帝,这是仁宗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但是在仁宗朝,仁宗自己却是因为道德方面,得到了满朝臣子的拥护。
仁宗一走,赵曙上台了,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朝堂之上的事情,往往不是臣子来讨好皇帝,反倒变成了皇帝去讨好那些相公们。
这种感觉,在甘奇这件事上尤为明显。甘奇立大功,就该受大赏。但是给甘奇封赏这件事情上,赵曙是吃够看苦头。
所以赵曙已有私心,就是得弄一些自己的人出来,就如仁宗那时候一样,所有人都得是自己提拔的,这样才能放开手脚,这个权力更迭不是一年两年,所以此时更要加紧时间去做,越早越好。
所以当甘奇提上来那么多名单了,赵曙想也不想就答应了,因为那些人,都是最近几年崭露头角的人才,赵曙看得上眼。所以赵曙伙同宰相曾公亮,大手一挥就都给同意了。
所以富弼后知后觉,转过头来谏言来了。
“陛下,老臣还是觉得如此不妥,即便是朝令夕改,也不能任由甘道坚一言决定燕云十六州这么多人事任命。否则……否则甘道坚怕是容易结党营私……”富弼把最严重的话语都说出来了。
赵曙也听得眉头一皱,却是又道:“如今说这些还早,任命几个地方官员,说什么结党营私。富相公过虑了。”
赵曙懂得,但也就如他所言,几个知州什么的,离结党营私还早着呢,什么时候这些人都到了朝廷之中,才有资格说什么结党不结党的事情。那也是至少十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时候赵曙自信自己能把朝堂牢牢掌控在手。
还有一点,那就是甘奇提出的那些人名,多是最近崭露头角的顶尖大才,不说什么苏轼苏辙这种状元榜眼,就说李定李资深,那也是了不得的人物,商税监打理得井井有条,汴梁城的商税年年增长,务实办差方面,年轻一辈中,李定是那数一数二的,本就该是升官重用的时候了。
给这些人升官,没什么问题。
富弼再次开口:“陛下,臣……”
“富相公不必多言此事了,而今燕云大局稳定为重,也正是用人之际,甘奇在燕云积极备战,用一些相熟之人,也是情有可原,如此调度之上也无掣肘。待得燕云稳定之后,富相可再来进言此事,到时候再说吧。”赵曙如今越发自信,登基之后干出了成绩,腰板都挺得直了,说话都硬气了许多。再也不想以前那般又要顾及这个,又要顾及那个。
富弼无法,便也说不下去了。
赵曙却又问道:“关于濮王之事,富相如何作想”
这回轮到赵曙发难了,对于富弼来说,这个问题他真的难以回答。一口回绝皇帝是不行的,但是真给赵允让封一个皇帝,那也是不行的,如果富弼答应了这话,回过头去满朝文武都得戳他的脊梁骨。
满朝都是仁宗之臣,一个个受了仁宗皇恩浩荡,给赵允让封皇帝,谁心里都不愿意,甚至富弼心中也不愿意。
富弼是一个圆滑之人,所以他答道:“陛下,濮王之事,臣以为,可封。但是具体封一个什么名头,还有待商议。”
“除了皇帝之名,还能封什么朕是天子,朕之生父,岂能是个王爷”赵曙也有些偏执了。
“这个……还待老臣与诸位同僚从长计议一番再来回禀陛下。”富弼是要拖了。
赵曙点着头,心气也有些不顺,负气说道:“只待甘道坚回来,他必然支持朕之所想。”
赵曙如此想着,如此说着。
但是甘奇会不会真的支持赵曙的想法,那倒不一定。甘奇,某种角度而言,其实也是旧臣,甘奇心中对仁宗的感激,也不在少数。
若不是有仁宗这么一个与其他皇帝不同的天子,如甘奇这种人,如甘奇做的那些事情,人头早已不知道落在哪里了。
这倒是后话了,反正赵曙现在觉得甘奇一定会支持他。
富弼皱着眉头不语,这个大麻烦,真让人有些头疼,不仅富弼头疼,连曾公亮也在头疼。
富弼谏言没有成功,反倒给自己弄了个大麻烦,灰溜溜走了。
赵曙却也不爽,反正就是觉得这朝堂之上的人都不听他的,都不把他这个皇帝当回事。所以越发坚定了要弄一批自己人入朝的想法。
富弼走了,赵曙开始工作了,御案上的奏折,拿起一本翻了翻,司马光上奏的,内容竟然就是濮议之事,从仁孝说道礼义,反正就是不同意,打死也不同意。
赵曙看都没有看完,扔到一边去了。再翻一本,御史范纯仁,又说濮议。
再翻一本,御史吕大防,还是说濮议。
反正都是不同意随便把赵允让拿来封什么名头。就算以后要退一步,那这个名头也得好好说道说道,不能乱来。
赵曙越发生气,也懒得工作了,直接出门而去。
濮议之事,暂时就这么拖着,等甘奇回来了再说,而今甘奇也是一方朝堂大佬,只等这个大助力回来。
而此时的甘奇,已然开始点兵了,万胜军抽调三万,威武军一万五,健马八千匹,辎重用的劣马骡驴三四万匹。
大军出发之前,甘奇也派人送了一封信到滦州。
劝降信到得麻牛手上,却是麻牛亲手开启信件之后,看得片刻,开口说道:“来人呐,给朕读一读。”
是的,麻牛不太识字,倒也不是一个字都不认得,只是一封信,他真的读不下来。
要说历史上倒也不是没有不识字
第四百八十七章 让羽箭飞一会
如何攻心,自然是接着狄咏之前做过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至于具体怎么做,甘奇倒也想好了,说道:“今天夜里,用弓弩往城里射一封信。”
“大哥,这封信写什么”狄咏问道。
甘奇微微一笑,笑出一些阴暗与狡黠,说道:“城内二十万人,到处是军营,你选一个地方,咱们射一箭进去,就说三个事,哪天,哪个时间,哪个门。”
狄咏想得一想,反应过来了,脸上也带来一些阴险的笑容,说道:“大哥实在教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事情很简单,却也不那么简单。
当夜幕来临之时,明月渐渐往东,一切归于最寂静的时刻。
甘奇带着狄咏,还有一小队人来到了东城,狄咏抬手指了指城墙,说道:“大哥,这边墙里面,驻扎的就是沈黑子与邓钟的部曲,左边是沈黑子,右边是邓钟。”
甘奇想了想,问道:“是把信送给沈黑子好呢还是送给邓钟好”
狄咏稍稍有些犹豫,因为这是害人的事情,所以说道:“沈黑子平常与我关系较好,邓钟却与我关系一般。要说起来,把信给沈黑子更能让人怀疑。”
甘奇一点头:“那就把信送给邓钟吧,既然沈黑子与你关系较好,便也不害了他。”
“大哥,我也这么想的,只是怕那麻牛对邓钟过于信任,这份离间之信难以取信与他。”狄咏也有担忧。
甘奇笑了笑,微微抬头:“皇帝,只谈心术,不谈信任。”
“大哥,麻牛算不得什么皇帝。”狄咏懂得甘奇说的什么意思,大概意思就是在皇帝心中,从来没有真正的信任。
“泥腿子皇帝,如今也是皇帝了,只要把自己当成皇帝了,都一样。”甘奇看得很透一般,微微抬手向后招了招。
一架床弩从草丛之中抬了出来,一支大羽箭,羽箭上帮着一封信,弩盘一绷,嗡的一声,羽箭就射出去了。
甘奇直接转头:“走吧,回营睡觉,让箭矢飞一会。”
却是在甘奇转头回营不久,滦州城内就响起了一阵吵杂之声。
有人喊着敌袭,有人喊着防备箭矢,有人说自家屋顶被宋人的箭矢射破了一个大洞。
街道上提刀的军汉到处都是,有人拿着一柄长箭矢奔到街上来,说是这柄箭射破了他家的房顶。
箭矢木杆中间,依旧还帮着一封信。
左右之人呼喊着,七手八脚把信件给取了下来。
又叫识字的人来读。
只是这内容一读出来,满场之人个个大惊失色。
因为内容竟然是:“廿二日,夜子时,东门开。”
没头没尾,二十二日夜里子时,把东门打开。没有抬头收信人,也没有署名发信人。
在场军汉,便是傻子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立马有人大喊:“城内有奸细,城内有奸细。”
“快报给邓将军知晓,防备奸细了。”
“对对对,快把信送到邓将军那里!”
众人着急不已,这么大的事情,自然得赶紧往上报。
此时一个军将走了出来,拿信看了看,眉头皱了起来。他抬手,压住众人说话的声音,脑中却在想些什么。
“指挥使,咱赶紧把信送到邓将军那里吧,赶紧调查奸细,不然真就被自己人给卖了。”
这军将依旧在考虑,一言不发。
这事情有些问题,他正在为难。邓钟是他上司的上司。
这封信到底该怎么处理送到将军邓钟那里看起来倒是没错,但是万一这封信就是送给邓钟的呢万一这个要在廿二日打开东门的人就是邓钟呢
因为这里就是邓钟部驻扎之地,敌人往这里送信,邓钟显然就有嫌疑。
万一真是如此,怕是去送信的这些人,命可能都会没了。这还是其次,若真是邓钟,这封信又到了邓钟手中,这滦州城就真的不保了,这么多兄弟的富贵前程,那就都没有了。
所以这个军将想到了一个更稳妥的办法,把信直接送到皇帝陛下那里去。
对,就得处理,把信送到皇帝陛下那里去,不论什么结果,至少皇帝陛下会出应对,能保证东门不失。
这个底层的军将,当真有一点点聪明。这是连甘奇都没有预料到的,他本来只是想着用一封信,先让城内许多人狗咬狗一嘴毛,让沉在台面下的那些怀疑浮到水面上来,让许多矛盾白热化,再发酵。
哪里想到碰到了这么一个有点小聪明的底层军将,拿到信之后稍稍想多了一点点。
所以这封信直接就出现在了皇帝麻牛的面前。
然后皇宫里的皇帝麻牛,立马勃然大怒起来。大半夜击鼓聚将,鼓声敲得震天响。让甘奇这个准备睡觉的人立马又爬起来穿甲出门,还以为城内的人要出来决战了。
全营备战了许久,倒也不见有一个敌军出城来。
甘奇回到营帐之内,再一次阴险地笑了起来。
狄咏也在身边,问道:“大哥,这是不是你说的让羽箭飞一会”
甘奇笑了笑:“你近来进步不小啊,对,羽箭已经飞起来了。”
狄咏笑道:“跟在大哥身边这么久,总要长进一些不是”
甘奇忽然脸色认真了起来,拍了拍狄咏的肩膀:“你小子如今真了不得了,可以独当一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