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大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甘奇也不管曾公亮心中怎么想,还真就拿起茶水再喝了几口,面色没有丝毫变化。

    茶水喝得差不多了,甘奇甚至还主动招呼小厮来续水。

    曾公亮终于主动开口发问了:“不知甘经略准备怎么处置契丹人之事啊”

    甘奇坐正身形,认认真真说道:“依照律例,秉公执法!”

    曾公亮点着头:“嗯,颇有难度啊,契丹人可不是好相与的……”

    这是话头,勾引甘奇接着往下说的话头。

    奈何甘奇有一本正经说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秉公才能服众,下官竟然受此重托,必然不敢行徇私枉法之事。”

    曾公亮双眼微微一抬,还有笑意,却已经知道这个小年轻不像朝堂中表现的那么傻乎乎……

    “甘经略准备怎么个秉公执法”

    “还待下官亲自具体调查一二,方才能定下具体办法。”

    甘奇有些油盐不进,心中带着戒备。

    曾公亮弯弯绕子没奏效,自己又喝了一口茶,然后才慢慢说道:“昔日老夫处置边境争端之时,为了河道捕鱼的区区小事,那也是与辽人据理力争的,人呐,都一样,辽人宋人都是一回事,欺软而怕硬,今日你在朝堂上的一些话语,倒是深合老夫之心意,你软一分,敌人就硬一分,你硬一分,敌人就软一分,不外如是……”

    这几句话,倒是听得甘奇眼中精光一闪,甘奇本以为满朝堂都是拖油瓶,没想到曾公亮还能说出这种话语,但是甘奇依旧有些防备,答道:“下官倒也未想太多,只想做得问心无愧。”

    曾公亮眉宇慢慢竖了起来,他是猜到了一些什么,但也仅仅是猜,也不可能猜得多么明确清楚,所以他把甘奇叫来,是想知道甘奇到底想做什么,他其实是有些担忧的。

    担忧什么年轻人,冲动热血。

    担忧甘奇把事情做得太过了。

    曾公亮此时知道自己小看了甘奇,有些话是套不出来的,唯有主动出击,曾公亮忽然问道:“甘经略此去河北,想来把河北军备都了解了一遍,老夫许久没有到过边境了,倒也想听听甘经略对河北两路军备情况的见解。”

    领导问工作了,这还是得答一答,甘奇开口:“河北几十年不闻战事,白头之人都没见过什么叫作打仗,真要说军备,下官实话实说,一言以蔽之,颇为懈怠。”

    颇为懈怠,甘奇还是说得比较委婉的,真要说实际情况,几乎就是八成军队已经不堪用了。若是再等八年十年,最后一批真正经历过战阵的老将慢慢凋零,那时河北军备就真的完全不堪用了。

    曾公亮闻言,没有什么惊骇之感,只道:“近些年,朝廷军费,多往西北去防备党项西夏,河北这边倒是冷落了不少,好在辽宋盟约几十年,倒也暂时无碍。”

    曾公亮的话一针见血,朝廷没钱,主要军费照顾了西北,河北的军备自然就会出问题。

    甘奇听得曾公亮这么说,又道:“盟约这种东西,倒也不知到底有没有用。二十多年前,辽国边境陈兵要地之时,倒也没有人在意盟约之事,最后还是加了岁币之后才解决了。若是当初不给钱,那辽人会不会立刻撕毁盟约,真的大兵压境呢唉……”

    甘奇假装有些担忧。

    曾公亮沉默了片刻,忽然问了一句:“听闻甘经略少时多勇武,读着圣贤书,竟然能亲自上街提刀杀人,还与狄相公远征邕州蛮人,也是亲自上阵,如今能如甘经略这般允文允武的大才,已然是凤毛麟角,教人敬佩!”

    曾公亮忽然开始把甘奇一顿夸,甘奇是陪着笑,口中谦虚了一句。曾公亮又喝了一口茶,忽然冷不丁一语:“甘经略如此允文允武,莫不是想与辽人开战”

    甘奇心中一惊,难道曾公亮真的看透了自己的内心应该没有,他应该只是在试探。

    “下官可从未如此去想,两国大战,百十万兵上阵,震动寰宇,何其事大,下官小小五品上的官职,岂敢随意如此乱想”甘奇平复着自己,如此说道。

    曾公亮的眼睛盯着看起在看,似乎想把甘奇看穿,看得许久才收回了目光。

    “甘经略能明白兹事体大,便也当真不枉陛下信任。”曾公亮如此说了一句,却是又道:“但若是辽人当真边境施压,定然不能惊慌失措,一定要稳住心神,不可进退失据、乱了方寸。”

    曾公亮怎么忽然说到这里了

    曾公亮是真的看出了一些什么又怕到时候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甘奇在面对辽人的时候惊慌失措所以才故意把甘奇叫来嘱咐几番提前给甘奇打一下预防针

    甘奇心中念头无数,但是就凭曾公亮这几句话,甘奇就对他好感有了不少,至少曾公亮不是在暗示甘奇要忍辱负重这一类的,而是考虑得更远。

    显然曾公亮知道这件事让甘奇去处理,很有可能就会面对后面那些事情,他是怕甘奇到时候被吓到了,怕甘奇临事的时候六神无主。

    他在叫甘奇不要怕,处理事情要沉稳。是这个意思吗

    也在暗示甘奇,仗是不能打的,甘奇也知道河北军备懈怠,但是面子也不能丢。

    甘奇明白了,不禁抬头看了看曾公亮,心中多少有些佩服之意。按理说这件事与曾公亮无关,甚至有人在等着甘奇出问题,到时候甘奇自己去辽国斡旋,赔上身家性命去斡旋。

    唯有曾公亮此时把甘奇叫来,让他万一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要沉住气,不能丢了脸面,不能丢了国格,不能轻易就被辽人吓唬的惶恐不安。

    甘奇认认真真站起,大礼一拜:“谢曾相公教导。”

    曾公亮摆了摆手:“不必谢老夫,你自己把这件事揽下来了,那就得你自己去做到底,若是事情真到了那一步,你也不要急,朝中有陛下,有老夫,便也不会真让你一人面对辽国。”

    这个领导不错,比富弼好。

    但是曾公亮在历史上的名声却远远不如富弼那么大。

    “曾相公放心,下官必不是那等有勇无谋之人,再回河北,哪怕辽人施压,下官也必然会稳住局势,不使辽人有可乘之机。”本来今日是一个好机会,甘奇可以说一些实在话,让自己与曾公亮的关系有一个真正的变化,而且曾公亮其实已经抛出的橄榄枝。

    但是甘奇所谋实在太大,就真的是奔着开战去的,难以与曾公亮和盘托出,便也接不住曾公亮此时的橄榄枝,其实有些遗憾。

    曾公亮笑了笑:“甘经略许是不知,老夫泉州晋江人,只是早早随父入了京,家中亲戚也多早早入京谋了营生,不过还有几个远房在泉州,所以老夫倒也对甘经略在泉州之事有一些耳闻。”

    曾公亮家中几代京官,爷爷是殿中丞致仕,父亲是刑部郎中。但他是泉州人,小时候还在泉州住过,后来随着父亲升官到了京城,连带泉州曾氏的主要亲戚都来京城了。

    曾公亮忽然说这话,大概是表达对甘奇的看重,泉州的事情,显然曾公亮比其他京官更清楚一些细节是具体。

    兴许话说到这里,曾公亮真正的心思才完全显露出来,他知道包拯一走,甘奇在朝中就无人可以倚靠,他是在招揽甘奇。

    为什么曾公亮忽然想招揽甘奇一是甘奇的许多事情他比别人知道的多,知道甘奇有为官的能力。二是甘奇对于辽人强硬的态度让他很看好,曾公亮自己也是强硬派。三是甘奇有一个当皇帝的姐夫。

    招揽甘奇,这是一个善缘。曾公亮家族,从开国就当官,等于是政治家族,这种家族,就需要这些善缘,如今他的儿子已经蒙荫了,刚刚步入仕途。曾公亮考虑得极其深远。

    也正是因为曾公亮考虑得深远,这个曾家,从开国入仕途,一直到南宋还出了两个位极人臣的大员,中层官员数不胜数,经久不衰。一门就出了四个宰相,有状元有榜眼,有恩荫。曾公亮的儿子曾孝宽,几十年后也是副相。

    两宋的政治家族,真说起来不多,能像曾家这样近三百年经久不衰的,几乎没有。

    甘奇知道曾公亮有招揽之意,心中也高兴,也知道如今自己是真正有了一些政治资本了,所有才会让当朝宰相如此看重。

    但是甘奇并不想被人招揽,他不想要什么倚靠,而是想要政治上的盟友。倚靠与盟友,还是有区别的。

    曾家这个盟友,可以。今日的善缘可以结下,但是这橄榄枝,暂时还是不接,也难接。只等来日,大事一成,也就不存在招揽这一说了,盟友倒是可以轻易达成了。

    所以甘奇口中说道:“若是能安然度过此劫,再会汴梁之时,一定大礼上门来拜曾相公今日恩情。”

    甘奇还是没有说出一句推心置腹的话语,却也没有把善缘往外推。

    “诶……谈不上什么恩情,犬子令绰该从审官院下值了,不若就在家中吃顿晚饭再走”曾公亮还是想把甘奇招揽到手,这种事情很微妙。

    能不能招揽到手,倒也不是要甘奇纳头便拜什么的,甘奇今日还是太生份,说话之间透漏着一种隔阂,言之无物。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在一次推心置腹,兴许喝了一顿酒,这个推心置腹就来了。

    那么曾公亮也就知道从哪里帮甘奇了,甘奇也得真正承下这份情,以后有什么事情,也当为曾家奔走效劳一番。这就是招揽成功了,没有什么仪式,更不必表达什么忠心之类。

    说简单也简单,但也不简单。

    这顿酒,甘奇会吃,但是推心置腹,甘奇依旧不会有,没办法的事情。他怕自己说出来什么实话,憋着劲要与辽国开战,把曾公亮这个强硬派都给吓到了,到时候曾公亮可不是要帮他,反而还得劝他。说不定事情一传开,甘奇就要被满朝的拖油瓶给拖得手脚动弹不了。

    今日,曾公亮注定是啥也问不到,依旧只能猜甘奇正在的心思,依旧还是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倒也有一点收获,至少这份善缘有了一个开始。

    席面之上,曾公亮频频示意曾孝宽主动与甘奇敬酒,曾孝宽字令绰,倒是个聪明人,姿态很低。

    当甘奇吃饱喝足回去的时候。曾孝宽问自己的父亲:“父亲,孩儿一直听人说这个甘奇甘道坚,仗着皇恩,在朝中到处树敌,连富相公都给得罪了,父亲却偏偏对他如此看重,莫不是父亲想与富相公……”

    “莫要胡乱瞎猜,为父可未想过要与富相公起什么争端,为父只是觉得甘道坚此人,前途无量,恰巧此番又对他有了许多疑惑,所以才请他来见,未想这一见,更让为父觉得此子极为不凡,来日怕是有那飞黄腾达之日。你当多多与之走动才是。”曾公亮捋着胡须说道。

    “父亲之语,那自然无错的,孩儿明日就主动投帖去拜。”曾孝宽答道。

    “嗯,为父今年,六十有五了,行将入木,时日无多。以后这曾家,都靠你了。”兴许是多喝了一些酒,曾公亮语气中带着唏嘘惆怅。

    “父亲这说的是哪里话……”

    曾公亮抬手一拦:“好在令绰你还不错,虽是恩荫为官,但为人处世还算沉稳老道,将来就算当不了大官,也当不会让曾家没落了。”

    曾孝宽一脸的惭愧,不为其他,就为这个“恩荫”,也让他惭愧,别人进士及第,状元榜眼的,他却只能“恩荫”,心中岂能好受。

    “生子当如甘道坚啊!”曾公亮如此一语。

    “孩儿定然不敢愧对父亲谆谆嘱咐,定会在朝堂做出一番成绩。”曾孝宽躬身大礼,心中只有惭愧,没有一点妒忌。更是打定主意,明日就去拜见甘奇。




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人猪狗乎?
    回去的路上,经过曾公亮这一遭,甘奇开始想了许多事情,他知道自己在朝堂上需要盟友,需要许多盟友,需要许多真正的精英盟友。

    也该为盟友这件事做点什么了。

    比如苏轼,得把苏轼弄到京城来当官。还有苏辙,这两件事要提上日程,这两人就是精英盟友,脑子好使,见识广博,见解不凡。

    还有蔡确李定,得想办法让他们升官。

    但也尴尬,真要论起权力,甘奇其实并不是一个有权之人,自己也不过是个小小的五品上,又没有真正掌握住什么核心的部门,哪怕是调动一个人的权力都没有。

    甘奇知道,自己该真正进入权力中心了。

    那么这一场打仗,就更要打了。

    不然,就这么等下去,熬资历,等机会,真要进入权力中心,实打实做一个相公,又不知要几年时光。

    之前还想着当了知谏院,混一混之后,当个御史中丞,再混一混当个三司副使,再混上去,弄个枢密副使……

    如今再看之前的想法,太慢,蜗牛一样慢。也许别人觉得看甘奇升迁之路的速度,已经是火箭飞升了。

    但是甘奇要真正掌权,这个火箭还是太慢了,连宇宙第一速度都达不到。

    回去之后,一夜好眠,第二天大早,甘奇就从温柔乡里爬起来了,做大事的人,岂能在女人堆里流连忘返

    天才刚亮,赵宗兰睡眼惺忪为甘奇穿衣戴帽,一边穿还一边用幽怨的语气说道:“夫君才刚从河北归来,夜晚还在应酬,天蒙亮却又要操劳,这么冷的天,妾身……”

    甘奇答了一语:“为夫要去做大事,当大官!”

    赵宗兰一边帮甘奇扎着腰带,一边说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的诗,写得真是应景,以往妾身不解其中,近来却想,若是夫君不当这个官了,那该多好。”

    赵宗兰语气幽幽,低头帮甘奇穿戴着,一身睡衣,身形玲珑有致,隐隐之间,还有那么一点点春光照人。

    甘奇赶紧把眼神移到一边,心中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夫君要不要再睡一会外间实在太冷了,大早都结了冰霜,什么事情也不必这么早起。”

    “昨夜睡得挺好,还有要事需办。”甘奇答了一句。

    “嗯……”赵宗兰是一脸的不舍。

    甘奇穿好鞋子,夺门而出,到得门口,转头环看一圈,厢房一间间,里面一个一个漂亮姑娘,一瞬间,甘奇有一种回去再睡一会的想法。

    摇了摇头,打足精气神,喊道了一句:“老子一定得去干大事。”

    自我鼓了劲之后,甘奇终于迈步走出了后院。

    一出门,寒风一吹,把甘奇冻得一个哆嗦,擦一擦鼻涕,还喃喃一语:“温柔乡就是英雄冢,也不知道是谁说的……老子得赶紧去干大事,干完大事,每天睡到中午起!”

    “周侗,车呢”

    “大哥,大哥稍等,我这就穿衣……”

    周侗从前院一个偏院奔了出来,一边跑一边穿衣服。

    “你屋里也藏了个姑娘”甘奇怒目而视。

    周侗一个大红脸:“从泉州回来的时候买的……”
1...181182183184185...2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