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大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所以,富弼,才是真正的朝堂常青树,从庆历三年进入权力中心,四十年间一个个相公大佬来来去去,这个唱罢那个登场,而他永远都在皇帝身边站着看。

    欧阳修评价富弼:不闻其有可罢之罪。

    什么意思就是找不到富弼有一点可以拿来批评的问题。

    这样的人,不服不行。

    但是纵观历史,富弼对于外事,这种性格就不免导致他态度难以强硬。

    庆历二年,辽人找借口在边境陈兵,摇旗呐喊,吓唬大宋,要大宋割地。富弼使辽,然后富弼把事情平息了,没有割地,赔钱了事。

    回来之后,还受到人们夸赞,说富弼一言顶了百万兵。

    这件事情,有许多当时的时局,比如刚好西夏起兵,西北连战三年,家国困顿。但是富弼这种处理办法,真要说起来,比后世满清都不如,大清至少得打败仗之后再割地赔款,富弼这里,被人吓唬了一下,就赔款了。

    而且当时从皇帝到朝臣,还多夸富弼办得好。

    富弼还对后来的神宗说过一句话,说“愿二十年不言兵事”。这句话乍一听,好像说得挺好,好像是爱民如子,不愿百姓受战争之苦。

    再一想,就知道有些不对劲了。宋又不是天下一统、海内升平朝代,北有强敌辽国,西北有强敌西夏,就算不说这两个国家,南边也一天到晚有叛变或者敌袭。二十年不言兵事,这种事情是自己能控制得了的难道别人打过来,就跟别人去求和

    人,就是不能安逸。

    这大宋朝,就是太想要安逸,只要能安逸,就是皆大欢喜。

    为了安逸,脸是可以不要的,只要回来能继续安安逸逸的,啥都好说,不过粉饰一下太平而已,用“阿q”的精神自我安慰一下,妥了,接着喝酒听曲。

    甘奇大概是看透了这一点,看透了这汴梁城的相公们对于安逸的追求,所以他要打破这些人的安逸。

    朝堂之上,当甘奇反问富弼富相公该如何处理辽人遇袭之事的时候,富相公却没有直接正面回答,而是问道:“冯知府,你刚才所奏之原委,可都是确凿之事”

    冯京看了看他的岳父富弼,答道:“目睹之人无数,昨天一个下午,就取了三十多人的供词,确凿无误。”

    富弼点了点头,慢慢说道:“本是一件街边斗殴的小事,却因为辽人使节而成了一件大事,依照老夫之见呐,本就是小事,那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动手打人,终究是不对的,打伤了人,自然得负责。那行凶之人,终究是要惩罚一下才是,判一顿板子便是应该。至于辽人这里,挨了打,于情于理,当补偿一下,至少汤药费还是要补偿的,再多补偿一些受惊的费用。想来得了一笔钱,那辽人便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怨气了。如此,轻松把事情处理了去,朝堂之上,每日家国大事都商议不过来,区区小事,何必劳动心神”

    富弼一番言语,听得许多人是连连点头。打人者,受点惩罚,辽人那里,多赔点钱平息一下愤怒,过去就过去了,朝堂之上的家国大事都商量不过来,为了这点小事说来说去,不值当。

    却不料那位甘奇甘经略就是那么刚直,眉宇一立,立马出言:“富相公,判案可不是这么判的,秉公执法才是君子之道,打人者要受罚,那先动手的辽人受不受罚他才是最先打人的,要不要也拉到衙门里判一顿板子还有事情起因,买东西不付钱,如盗匪一般,这又如何判”

    富弼是真难受,这甘奇是傻呢还是傻呢还是傻呢

    难道满朝诸公,就你甘奇明白事理就你甘奇聪明

    大家都在心照不宣,偏偏你甘奇就要为了一个街边殴斗的浑汉不依不饶

    “那就再给那打人者一些汤药费吧,如此他心中也能好受一些。”富弼,把“和事佬”这个角色当到了最高水平。

    “世间之事,总要有一个理字,岂能如此糊里糊涂处理事情此事早已传遍汴梁城,如此处置,让天下万民如何评价朝廷秉公执法,才能让百姓归心,若是朝廷都处事不公,便是动摇江山社稷之本,万万不可如此随意处置了。”甘奇是据理力争。

    此时的富弼,是真的有点讨厌甘奇这个小年轻。以往富弼对甘奇,倒也不谈什么好恶,甘奇与韩琦相争,富弼也是坐山观虎斗,今日这个甘奇,让富弼产生了厌恶之感。

    赵曙坐在台上,也是为难不已,这件事若是放在几个月前,他是会同意富弼的办法的,得过且过了。但是如今,他知道甘奇对辽国动了起兵之心,甘奇对赵曙说的那些话,也让赵曙对燕云十六州有了一些心思。他更知道燕云已然要大乱。

    所以赵曙是想强硬一下的,人总有点脾气,那辽使萧扈在他面前出言不逊了,他也有气。如今有甘奇的那些话,他也有一些底气。但是真要对辽人强硬,他也有些心虚。

    所以赵曙为难不已,开口问道:“诸位可还有分说”

    谏院张商英出言:“启禀陛下,臣觉得甘经略所言不差,秉公处事,在什么时候都不会错。民心既是君心,臣以为,当顺应民心处事,必不会错。”

    御史中丞唐介出言:“启禀陛下,臣也觉得本就是一件小事,何必想得太多是非曲直皆在,秉公执法,定然无错。”

    赵曙闻言点着头,却点名了一句:“冯卿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啊”

    冯京闻言,正要开口,却忽然看到了他岳父富弼回头来看了他一眼,让他心中一愣,上前已然换了说辞:“臣以为,秉公有秉公的好处,汴梁百信苦辽使就久矣,如此可让百姓出得一口恶气。但是,息事宁人有息事宁人的好处,也省去许多麻烦,再来补偿受损失的商户与那动手打契丹人的人,也无不可。”

    冯京一番话,说了等于没说。他也是难,岳父当面,如之奈何

    甘奇自然有些失望,却又立马接了一句:“陛下,连冯知府都说,汴梁百姓苦辽使久矣,那此事更要秉公处置。如此才能息百姓心中之怒,让百姓对陛下更加拥戴。”

    “甘经略,庆历三年,辽国就为区区小事,陈兵边境,欲大军南下,若不是百般斡旋,早已大战连连,不知多少百姓生灵涂炭。今日若又与之话柄,若是辽人再次陈兵边境,难道你甘奇再去斡旋”富弼有些生气了,还不忘自卖自夸一下,昔日就是他富弼斡旋得好,让百姓免于生灵涂炭之苦。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堂堂八千里大宋,却在外邦恐吓之下度日,以自家子民之辱,求外邦敌国大度息怒,当真是个笑话。”甘奇刚起来了。

    “孩童话语,幼稚可笑至极。家国大事,你懂得什么”富弼也怒了。

    “家国大事,下官兴许不太懂。下官只懂得圣人教诲,君子之道,更读史书为鉴,知兴替荣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千里之疆,万万之民,却保不住一个见义勇为之民,却还想天下归心,社稷安宁。敢问富相公,息了事宁了人,那辽人如何看待我大宋辽人背后如何说我大宋软弱可欺予取予求随意拿捏今日要地,明日要钱,富相公以往可敢说一个不字今后有可敢说一个不字那辽人可敬了大宋一分一毫富相公又敢保来日辽人不会再因为一点小事又陈兵边境要地要钱”甘奇音量越说越高,几乎指着富弼的鼻子在骂。

    “大胆,小小年纪,竟敢在朝堂出此狂言!”富弼气坏了,出口就是呵斥。

    甘奇还不等富弼接下来要说什么道理,立马又道:“来日若是辽人借此事陈兵发难,我甘奇愿往辽国斡旋,不割一寸祖宗之地,不给一分百姓之钱。若不能让辽人偃旗息鼓,我甘奇愿提头来见。富相公,如何”

    甘奇看着头前的富弼,转头又看向朝堂众人,开口又道:“诸位上官,我愿以项上人头作保,诸位以为如何”

    这话听得台上的赵曙有些热血沸腾,他知道甘奇之前心中所想,又见甘奇此时愿意拿命与辽人死磕,岂能不激动有此臣子,皇帝岂能不高兴

    却是那富弼幽幽一语:“甘经略好生了得啊,命都豁出去了。小小年纪,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一个街边殴斗浑汉,却能让你如此以命来保。许是这满朝诸公,就你甘经略深明大义……”

    “只为百姓归心,更为我大宋不被辽人看轻,命又何妨”

    其实甘奇那话中有话,他倒是真愿意看到辽国在边境弄点什么事端出来,比如陈兵恐吓。甘奇还真愿意去辽国斡旋一下,但是这个“斡旋”可不是一般的“斡旋”。

    事端,总是造出来的,事情都是人做的。比如辽国这回陈兵,却不是恐吓了,而是真的先动手打了……这事,谁说得清呢特别是还有一个甘奇,谁保得住辽人不打呢

    到时候看这个汴梁城怎么办看看有没有人真的那么不要脸,真要去求和。

    甘奇在边境,被辽人打了,要还手,谁能说他错总不能抛弃城池与百姓,带兵跑吧

    说不定他甘奇就打到辽国去斡旋了。

    “诸位上官,诸位同僚,我愿用人头为此事作保,秉公处置,让天下对陛下感恩戴德,让百姓与朝廷同心同德。诸位以为如何”甘奇再问。

    没人反驳他。

    连富弼都只是阴阳怪气一语:“哼哼……到时候若是要赔钱,可就不是一点汤药费了,想来甘经略家中豪富,出得起。”

    “我宁出项上人头,也不愿出一钱。”甘奇又回怼一句。

    “哈哈……满朝文武百官,原来就甘经略一人深明大义啊……”富弼这句话,诛心了。让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甘奇。

    “打契丹人者,名叫甘霸,乃我族弟,随我邕州上过战阵,随我泉州治过胡番,几经生死。我若连这点小事都不能秉公直言,还要他委曲求全,不说天下百姓,我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我甘奇,还有何资格站在朝堂之上”甘奇直白一语,这事瞒不住,与其等人之后来说,不如自己说出来。还能博点同情,也让甘奇今日朝堂的表现不显得那么突兀。

    “嚯,原道是如此,罢了……项上人头都搬出来了,那辽人之事,甘经略就一并处置了吧,到时候辽人之怒,也请甘经略一并平息了。”富弼语气中还有一些阴阳怪气的味道,他倒是也想得通透,辽人会怒,会借题发挥,但是他倒也不认为辽人真的会因为这件事开两国之大战。

    辽人借题发挥,不过又是想弄点好处,到时候就让甘奇一并去承担了。反正甘奇有钱,身家总有个一两百万贯,都给了辽人,也轮不到富弼心疼。

    这小年轻,要自讨苦吃,自寻死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让他去。

    也省事,反正这个小年轻站在朝堂上也碍眼,还是皇帝的妹夫,本还不好动他,富弼这种为人的性格,也不愿出手去动甘奇,如今他自寻死路,倒也正好。

    赵曙看了看富弼,又看了看满朝之人,带着心虚说道:“那此事就交由甘卿一并处置了,当以和为贵。”

    兴许所有人都觉得甘奇此时应该是为难不已的。

    唯有甘奇自己心中高兴不已,他自己开始都没有想过这件事情会轮到他来处理,轮到他来处理,还什么以和为贵

    打起来最好!

    不仅要打起来,还要挑动整个汴梁城的舆论,一起打。打完,大家一起解气。

    这事,要点技术。

    “臣接旨!定将此事处理妥当。”甘奇脸上装作苦闷,用苦闷来掩饰内心的欣喜。

    朝堂之上,还有一个一直没有说话的大佬曾公亮,他却频频看向甘奇,似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第四百五十二章 生子当如甘道坚
    朝会依旧在继续,之后的议题甘奇也懒得管了,除非皇帝发问,否则甘奇并不主动去说话。

    但是甘奇却感觉到有一个眼神经常看向自己,正是头排站着的曾公亮。

    这让甘奇有些纳闷,纳闷曾公亮为什么频频回头来看自己。

    甘奇与曾公亮其实没有交集,除了朝会之时,连碰都没有碰到过,工作上都没有碰到过。所以甘奇此时疑惑不已。

    退朝之时,甘奇并没有走,他还要见皇帝一面。

    李宪帮甘奇去通禀了一下。

    甘奇再见皇帝,是因为事态随着局势而变,如今他换了一个思路,不想在朝堂上再去商议什么要不要对辽国用兵的事情了。

    今天这个朝堂局势,甘奇知道一旦把这个话题拿到朝堂上去说,必然是通不过的,而且甘奇一张嘴,不可能说服朝堂上的那些追求安逸的官员。

    与其如此去说服整个朝廷,不如就动手去做,去推动事态的发展。这样的办法更好。

    所以甘奇要与皇帝赵曙说的就是暂时不谈用兵之事,让皇帝不要找人来商议这些。

    赵曙听得甘奇如此一番话语之后,其实是心中一松的,暂时不说这个问题,赵曙立马就感觉浑身一轻松,压力全无,连连点头说道:“对对,用兵之事,风险难料,还得从长计议,且先看燕云局势再说。”

    “那此事还请陛下先行保密,不要说与另外人知晓,免得横生枝节。”甘奇叮嘱皇帝一句,这事得皇帝放在心里。皇帝一个人知晓对甘奇也有好处,至少到时候甘奇真与辽国打起来了,皇帝也不至于太过意外,惊慌失措。

    因为皇帝是知道燕云局势的,也知道甘奇做了许多准备。呃……应该是辽国到时候打过来,甘奇被动防御。

    “嗯,此事自然不能外传,若是传出去,必然朝野震惊,那还了得。”

    听到皇帝这么说,甘奇也就放心了,让他一个人在幕后操控就是,这个办法比什么朝堂辩论的好一百倍。

    甘奇甚至觉得,朝堂那些人,都是自己的拖油瓶。

    此时甘奇又看了看皇帝,也替这个皇帝感到悲哀,带着这么一大堆拖油瓶混,这个皇帝也是悲惨。

    再看皇帝,甘奇有一种错觉,似乎赵曙这张脸上,隐隐也写了“拖油瓶”几个字。

    甘奇离开的皇城,计已在胸,胸有成竹,心情格外的好。

    刚刚上车,忽然车外传来拜见之声:“小人奉曾相公之命,前来见过甘经略。”

    甘奇挑起车帘,问道:“不知曾相公有何吩咐”

    “曾相公请甘经略一叙。”

    甘奇从车厢里出来的半个身子,说道:“头前带路。”

    “甘相公跟紧。”

    那人上了前面的车,头前带着路,竟然是去曾公亮府邸的路。

    甘奇心中是疑窦丛生,想来想去,莫不是这位曾相公看出了什么

    这天下之人,还是小看不得啊,甘奇也知道稍后得好好应对。

    曾公亮府邸中院的书房之中,茶水已奉好,甘奇进来拜见。

    曾公亮满脸是笑,主动站起作请:“甘经略,请,落座吃茶。”

    甘奇又拱了拱手,然后才落座下手,先喝了一口茶,然后才问道:“不知相公唤下官来所为何事”

    “先吃茶,坐一会。”曾公亮没有开口说事,兴许是他也还没有想好从哪里开始问起,更可能的是曾公亮想晾一下甘奇,让甘奇胡思乱想一下,稍稍失一点方寸,之后好问话语。
1...180181182183184...2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