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大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马一方又是一声叹息,起身就走,得赶紧去别家问问,韩老儿是个千年的狐狸,在这里占不到好处,得去乡下偏远一点的地方找些大户问问,那里的人消息慢,说不定还能捞到一点好处。
燕京城内,有道粮行门口,挤着不少人。隔壁邻里的妇人,官衙里下班的差人,走街串巷的小商贩……
嘈杂一片。
“马一方这个死没良心的,七十五钱一斗的粮,还真就卖到了两百钱,世间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啊”
“还要不要人活了”
“以前他住我家隔壁的时候,家里没粮,我还接济过他,而今倒好,连条活路都不给了。”
“老子在衙门里天天站班,一个月也不过一贯多钱,而今这粮价,还怎么养得活一家老小”
一个掌柜的一边躬身拱手,一边解释道“诸位邻里,倒也不是我们一家如此,你们去燕京城里转悠一下,多去问问,都是这个价了,如今这粮食从城外运进来,一石就一贯七八了,若是不信呐,劳烦走出一里地问问……”
“杀千刀的,莫不是你们这些粮商合起伙来抬价了准备把我们往死路上逼”
那掌柜的又道“别说什么死不死的,谁家还没点积蓄啊谁家还没点能换钱的物什,许也就这两三个月,挨一挨,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马一方没良心,以后就不在他家买了,走,咱们换地方问问去,我还就不信了,又没什么大灾大荒的,凭什么粮价就要涨啊”
“走走走,往城西去,去看看。”
……
众多人慢慢散去,此时马一方一脸不快回来了。
“东家,可买到粮了吗”
马一方摇着头,还骂道“家家户户都存着粮呢,就他妈没有一家好说话的,而今都是尝到甜头了,都以为奇货可居了,若是我那刘贤弟以后不买了,看他们的粮食要不要烂在粮仓里。”
要想买光六七百万人的口粮,对于甘奇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市场价格这种东西,看起来是需求与供应的关系,但是事情往往就不是这么简单的,炒作物价,与供需是有关系,但是真要炒作,供需关系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手上的东西奇货可居的时候,那么供方市场自然就会萎缩,不是没有东西供,是舍不得往外供,更舍不得降价往外供。
老谋深算的韩才清显然就是这种心理的代表。真正有大量粮食在手的人,既不是农民,也不是粮商,而是地主。地主这种阶层,不论大小,都不是好欺负的,家中之所以能积攒下大量的土地,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上层社会,家中没有一点当官的关系,连当地主的资格都没有。
商人,比起地主,还差得远。
而今这价格,已然不是商人可以决定的了,而是地主们决定的事情。
马一方是有苦说不出,这粮食,还得买,不可能不买,因为几万军汉等着吃。没有办法,只能从口袋里往外掏几万贯钱出去贴一下了。好在他在刘贤弟身上赚了近四十万贯的巨款,咬咬牙,先撑一下。
事情发酵是在发酵,也正如又道粮行那位掌柜说的,一般人家,谁还没点积蓄,谁家里还没有一点稍微值钱一点的东西,这粮价虽然涨了一倍多,大多数人家暂时还是撑得住的。
至于街边多了一些乞丐之类的事情,倒也没人在意。
军队的粮食,马一方也在供着,虽然朝廷的收购价也涨了一些,但是一石粮,马一方还得自己往里面贴大几百个钱,一个月就得贴进去三四万贯。
但是地主们,可真不降价了,只有马一方后悔的,后悔之前自己傻,就算再如何着急要粮食,也不该加价去收购。宁愿让刘贤弟多等一两个月,也不该大手一挥,说什么十日之内送到武清。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两个月,街边乞食的人慢慢多了一些,叫苦连天的人更是不少。
正在马一方一筹莫展的时候,刘贤弟又来了。
刘贤弟还没有开口说正事,马一方就直接说道“刘贤弟,这回哥哥可不能再帮你买粮了,否则这粮价还得涨”
“怎么了”甘奇假装一脸无辜。
“当初一个多月之内,帮你连连收购了三次粮食,而今这燕京城里粮价涨了一倍多,再收购下去,哥哥我军粮都供不起了,两个月哥哥我就供了七万贯出去。”马一方倒是学聪明了,管他什么倭国大灾饿死人,每天这么往外贴钱,可实在舍不得了。
甘奇倒是没有什么意外之感,此番他可是有备而来,由不得马一方不入套,直接开口说道“兄长可想发财”
马一凡点着头“谁还不想发财啊不过你若是还要收粮去救倭国,那哥哥现在还真帮不了你,至少也得再过几个月,等粮价下来了再说。”
“我有办法让兄长发财。”甘奇说道。
“什么办法”
“兄长你想啊,粮价为什么会涨”
“自然是因为贤弟你一个多月时间之内,在燕云买走了四十万石粮,岂能不涨”
“那兄长有没有想过借此机会,大赚一笔”
“哎呀……贤弟啊,我能不往外亏钱就不错了,还如何大赚啊!”马一方如此说道。
“接着买,接着抬高粮价去买,我保兄长今年发大财。”
“不能买了,不能买了,贤弟你要粮,那也得等等了……”马一方连连摆手。
“兄长,不就是军粮亏了七万钱吗只要兄长听我一计,别说七万贯,七十万贯都能赚到手!”
“还有这种事情”
“兄长你听我细细道来……”
“你说你说,我听着呢……”
“如今兄长手中无多少粮食了,粮食都在那些地主手中,但是兄长手中有钱啊,囤货居奇,本就是赚钱之道,而今货都在地主手中,兄长把价格抬起来了,反倒赚钱的都是那些地主,岂不可惜”
“我也正后悔呢,如今那些地主,一个个看着粮价,少一分都不卖,当真气煞个人。”
“兄长若是按照他们的粮价去买了,他们会不会卖”
“那自然会卖,都知道我得供应军粮,都把价格开着等我去呢。”
“这不就对了那就去买,按照现在的价格,签订契约,不断买进,有多少钱买多少钱,没钱,借钱也要去买。”
马一方听得甘奇如此话语,挠了挠头,问道“这是为何啊我还买,那还了得粮价不得飞上天去”
“对啊,就是让粮价飞上天去。”甘奇提醒一句。
“那我……那我不亏死了……诶……对啊……按照现在的价格去买,让粮价飞到天上去,我再出手去卖……贤弟,你可是此意”
“小弟正是此意啊,兄长果然聪慧,小弟还没有说出来,兄长就想到了,此番,兄长就该四处去买粮,筹措钱财去买,能买多少买多少,粮价越高,兄长自然赚得越多,几十万贯,信手拈来。”
马一方深吸一口大气,脚步忍不住左右走动着,皱眉在想,口中还有话语“贤弟一语惊醒梦中人,一语惊醒梦中人呐!看来这粮,是真得买,发家致富,在此一举。到时候别说几万贯钱的军粮了,几十万贯,上百万贯也都给他赚回来。”
“小弟先祝兄长发财!还有就是小弟也要十万石,价格随兄长的就是。”甘奇又要十万石。
马一方显得激动不已“好说好说,只要哥哥去买粮,便也少不得贤弟的。贤弟多买,也是帮哥哥的忙,只要把粮价抬上去,哥哥这回可就真要发财了。”
“兄长,事情宜早不宜迟,越快行动越好,说不定还有别人也在打着这个主意呢,可不能让别人抢了先。”甘奇要给马一方一点压力。
“正是正是,哥哥这就出城!”商机就在眼前,必须得抓住,马一方说走就走。
(s这一段剧情的灵感,其实来自后来金国的灭亡,金国的灭亡,当然是因为蒙古人的入侵,这是外因。但是为什么蒙古本来一直臣服于金国,忽然转过头来摧枯拉朽一般就把金国给灭了呢其实金国之内也有内因,那就是物价暴涨,价格体系失灵了,导致社会几乎崩溃。这都是历史记载的,金国末年,一个士兵的军饷,都得用车拉钱去发。有读者觉得一个人摧毁不了一个国家的价格体系,其实是小看了后世的金融智慧。为何在辽金这个时代金融手段会有效果只因为这个时代商业真正发展起来了,而辽国这种国家,国内的市场其实很小。这个道理,就像是索罗斯为什么能凭借一己之力干倒几个国家的道理是一样。只是古人不懂得现代的这些手段。老祝这么写,是想写得与其他的作者都不同,让读者有一些不一样的新体验。用金融手段让辽国内乱,是完全行得通的,金国是自己把自己玩脱了,辽国让甘奇来玩脱,也是完全合理的,就如老祝文中所写的那样。)
第四百三十六章 这是个死局
马一方豁出去了,家里几十万贯的钱,直接用车装好往城外运去,一个字,买。
这个买,还要讲究一点策略,甘奇在马一方背后是出谋划策。让马一方到处哭爹喊娘去买,到处说自己亏钱,军粮都要断了,这家买万贯,那家买万贯,一定不能盯着一家买。
因为甘奇也要赚钱,他可不想买价格太高的粮食。
燕京买得差不多了,马一方又开始去更远的乡下,易州、涿州、檀州,往西又去大同。
甘奇倒是没有跟着他到处转悠,而是留在燕京城内,在燕京到处转悠了一下。
燕云十六州,其实对于南方来说,也不是一个容易防守的地方,面对南方无险可守,真正的防守重心就是这座燕京城,这座燕京城有三十来万百姓,四五万军队。城墙高耸,又内城外城,还有瓮城。
甘奇也开始研究起了瓮城,这玩意对于战争来说,实在麻烦,真要是攻城战,一个不好,瓮城就是一个大陷阱,绞肉机。
等到马一方转一圈满载而归的时候,甘奇对这座燕京城也了若指掌了。
再见面,马一方激动不已“贤弟,粮价又涨了,进城之前我去了一趟韩家庄,你道如何”
“如何”甘奇配合着马一方的演出。
“韩老儿开口就是两贯三,不论我如何哀求,他便是一口气也不松……当时,我差点都忍不住笑出来了,哈哈……”马一方享受着自己老谋深算的快感之中。
真正老谋深算的甘奇,却道“这个涨幅还不够,一贯七八买来的,才涨这么一点,远远不够。”
马一方立马回归了现实,说道“哥哥我也觉得还不够,这般转手卖出去,还是赚得太少,怎么办呢”
马一方皱眉在想。
甘奇这么好的人,自然得给马一方解忧,开口说道“兄长,我的船队快回来了,此番回来带了七八十万贯的钱财,要不要”
“贤弟肯借钱给我”马一方惊喜说道。
甘奇有些尴尬“这个……要不,兄长,若是此番回来有八十万贯,我借一半给兄长,余下的算我自己的,如何”
“好好好,贤弟真是义薄云天,哥哥此生能结识贤弟,实乃几辈子修来的福分,贤弟放心,兄长也不白借你的钱,给你算利息。”马一方激动不已,夜明珠转得咯咯响。
“应该应该,都是应该的。”甘奇果真义薄云天。
“贤弟你的事情,就是哥哥的事情,要布匹,要盐茶,哥哥都去帮你买,粮食哥哥也帮你买。”马一方也是义薄云天,这世界上,哪里还有一个人愿意借几十万贯给另外一个人的亲生兄弟也做不到这一点。
底层出身的马一方,此时是真的感动坏了。
“多谢兄长!”甘奇心里都乐开了花。
“走,哥哥带你去文雅之地消遣去,贤弟不是最喜欢大宋的甘奇吗今日就请上十个花魁,唱一夜,就唱甘奇的词,唱个够。”马一方依旧豪爽无比。
“还有戏剧,我头几日在城内一个园子里听到了甘奇写的戏剧,这个最好听。”甘奇说道。
“行,包个园子,把戏班子一起请过去,锣鼓喧天的,也唱他一夜。”马一方拍着胸脯。
甘奇忽然轻轻问了一句“兄长钱够吗”
马一方陡然尴尬起来,左右看了看,把手一摊“哥哥这里还有两个夜明珠,卖他一个就是了。”
“不必如此,今夜我请兄长就是。”甘奇笑道。
“不行不行,贤弟原来是客,岂能让贤弟招待哥哥你等着,我这就出门去把珠子卖一个!”说完马一方转头就出门了,两个心爱的夜明珠,准备到当铺里押上一个。
甘奇看着马一方风风火火的背影,摇头笑着,口中喃喃自语“还真是个不错的人,可惜了!”
可惜什么呢
甘奇也没有接着往下说。
玩乐的事情,甘奇比马一方会玩,也比马一方玩得高级。
甘奇的钱,倒是回来得也快,不得几日,几十万贯钱就坐着马车从海上来了。
马一方又开始忙碌了,他知道自己要发大财了,什么劳累都不在话下。
甘奇有时候也想,商人这种人群,是不是对百姓真的无所谓,只在乎赚钱。甚至对是否卖国都不会多想
燕云十六州这个地方,也有些尴尬,要说马一方在卖国吧,站在甘奇的角度上来说,又或者站在一个汉人的角度上来说,契丹大辽显然不是马一方的祖国。
但是燕云的汉人,真的有那么心向大宋吗其实也不是这么回事,很多宋人都有这种心理,只以为燕云汉人,都对大宋心心向往。
但是现实打了那些宋人的脸,北宋末年,徽宗赵佶一朝,北宋起兵伐辽,与金人南北夹击辽国。
当时连皇帝赵佶都觉得,只要大宋兵锋一到,燕云汉人必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一个一个的汉人,站在城墙之上奋勇作战,抵御着大宋北伐的军队。
这种现实情况,该如何说呢
也许该佩服辽国,当契丹人汉化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只要能安居乐业,汉化的契丹人统治他们,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这一点上,契丹人兴许做到了收买人心这一点。
马一方作为一个商人,为了赚钱,对燕京城内慢慢多起来的乞丐视而不见。
如果甘奇是燕云本地人,那么马一方这种商人,甘奇肯定欲杀之而后快。
但是历朝历代,马一方这种发国难财,发民难财的商人少吗
真不少,哪怕是到得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依旧还有这种人,比如后世民国时期,昧着良心的商人满地都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