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长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海鶄落
“吴雨生。”长生自言自语,这个名字他也很熟悉。
“大人,卑职家境贫寒,穷困潦倒,在倪府比武招亲之日,还蒙大人仁心救济,得了五百两衣食用度。”吴雨生说道。
“哦,我想起来了。”长生连连点头,倪晨伊比武招亲当日,有个名叫灵光的和尚上台,对他大加诟病,多有诋毁,只道他心狠手辣,行事有失道家仁慈,而他将灵光和尚打下擂台之后,倪家担心与灵光和尚结仇,偷偷塞给灵光和尚一包银两,此举令他多有不满,就在此时台下有个穷书生发现了他对倪家不满,趁机上台,举止得体,言语谦恭,只道家境贫寒,上台只为求些银钱,而他也并未难为此人,将其桡骨捏出骨裂,令其得了重伤才能拿到的五百两抚恤,这个吴雨生就是当日上台的那个穷书生。
吴雨生正色说道,“大人,卑职以为新军的军械装备不可匮缺,这一百五十万两必须全额发放,但眼下离秋收还有两个多月,各地灾情甚是严重,而国库只有不到一千万两库银,便是全部用来赈灾尚且不够,更何况夏汛将至,江河两岸堤坝的抢修加固也需要大量银两,若是一次为新军发放半年的军需粮草,赈灾粮款何来?防汛款项何来?”
长生本就不想给新军拨发太多银两,吴雨生的话甚合他的心意,便随口说道,“吴郎中所言确有道理,依你之见,户部应该如何处理此事?”
“三十万新军半年的军需粮草户部当真调拨不出来,”吴雨生说道,“暂时发放三个月吧,户部总要留下一些应急的银两。”
“嗯,有道理,就这么办吧。”长生落锤定音。
嫉妒之心并不只有妇人有,男人也有,眼见吴雨生的建议被长生采纳,堂下官员看他的眼神便多有不满。
长生坐在堂上看的清楚,对于吴雨生的建议,他是非常满意的,之所以满意并不是因为吴雨生分配的方法有多合理,而是吴雨生猜到了他心中所想,提出的这个建议可以将一部分主动权掌握在户部手里,三个月的军需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既可以支持新军行军打仗,又不足以支撑他们起兵造反。
想到自己不可能一直主政户部,而自己离开之后户部也的确需要一个精于计算的接班人,长生便有心培养提携这个吴雨生,但他也知道自己对吴雨生越好,吴雨生接替他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皇上绝不会允许他离开之后还能左右户部,说白了就是绝不会重用他的人。
想到此处,便随口笑道,“吴郎中,你这个人很是精明,也很会说话,我不知道是谁让你补了户部的差事,不过既然来了,就要实心用事,踏实办差。”
长生这番话说的看似褒奖,实则是带有些许嘲讽之意的,言下之意吴雨生擅长经营算计,此言一出,堂下官员的脸上多有笑意,而吴雨生则红脸应是,讪讪坐下。
便是吴雨生已经很是尴尬,长生仍然没有放过他,“你刚来户部不久,对其他公务也不熟悉,缩减新军军需是你的主意,这样吧,供给新军军需的差事就由你来负责。”
长生此言一出,堂下官员多有幸灾乐祸,他们都知道这是个苦差事,保障军需非同小可,不比民生事务,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耽误了差事可是要掉脑袋的。
吴雨生闻言急忙站立起身,惶恐应是。
不止其他户部官员不明白长生的深意,便是吴雨生自己也不曾理解,实则长生这么做是有多方面考虑的,俗话说窥一斑而知全豹,吴雨生能敏锐的察觉到他心中所想,说明吴雨生聪明非常,而且懂得掌控制衡,其能力他是不怀疑的,但吴雨生只是个正六品的官员,而户部尚书是正三品,不可能直接连升三级,必须趁自己还在户部时,帮助吴雨生办好差事,让他积累功劳,显示能力,以便于他日自己离开之后,吴雨生可以受命接任。
散会之后,众人起身离开,吴雨生也郁郁离座,怏怏离开。
在即将走出大堂之时,吴雨生回头看了一眼,他没想到长生一直在盯着他,回头之后恰好与长生视线相接,长生此时的表情很是严肃,出乎本能,吴雨生急忙移走了视线。
但移走视线之后,吴雨生仿佛察觉到了什么,再度转头看向长生,此番他的视线没有一触即收,而是直视着长生的双眼。
长生神情凝重,确保没有其他官员回头之后,方才冲其缓缓点头。
吴雨生虽然不知道长生有何深意,却知道他必有深意,微微点头之后急切转身,快步离去。
众人离开之后,长生也离开了户部,他不太会当官儿,也很会当官儿,所谓不会当官儿是因为他不太了解官场的规则和处理公务的流程,所谓很会当官则是因为他能提纲挈领的抓到为官的本质,当官儿的本质就是用人,主官不需要废寝忘食,亲力亲为的去处理公务,只需选出可以胜任工作的下属。
回到御史台,长生关门闭户,拿出了昨晚自发簪里取出的那份龙脉地图。
昨晚一直忙着制作赝品,不得认真端详,此番终于腾出时间,得以仔细推敲。
宋财已经证实了地图的真实性,故此无需在真实性上浪费时间,此番需要确定的是十二地支和金龙所在的大致位置。
地图上共有十三个圆点儿,十二地支的圆点儿是呈圆形分布的,表述方位通常用四面八方,十二地支所在的方位就是四面加八方。
位于正北方向的是子鼠,正北和东北之间是丑牛,东北和正东之间是寅虎。
位于正东方向的是卯兔,正东和东南之间是辰龙,东南和正南之间是巳蛇。
位于正南方向的是午马,正南和西南之间是未羊,西南和正西之间是申猴。
位于正西方向的是酉鸡,正西和西北之间是戌狗,西北和正北之间是亥猪。
那个金龙所在的圆点儿位于地图的正中央。
由于地图上的线条很是琐碎,故此很难根据地图上的线条来确定它们分别代表着什么山川河流,不过大江和大河很好分辨,根据这两条河流的走向以及地图的边界来看,十二地支和金龙所分布的位置已经超出了目前大唐的疆域,有几处竟然是在外邦别国境内的…...





长生 第二百五十二章 人情世故
就在长生关门闭户,推敲地图之时,屋外传来了脚步声,大头等人的脚步声长生都能听得出来,来人不是大头等人。
察觉到有人来了,长生便收起了地图,屋外随即传来了通禀之声,“大人,吏部尚书史大人求见。”
听得衙役通禀,长生起身拉开了房门,与衙役一同往大门外接迎。
入仕为官,免不得与同僚打交道,长生与朝臣的交往并不多,到得他这个品级,寻常官员已经不敢随意叨扰攀交了,也只有同级以上的官员才可能登门叙话。
吏部尚书名为史临云,是个不苟言笑的中年男子,不过不苟言笑也得看对谁,与长生说话史尚书还是很客气的,一来长生年少有为,位高权重,二来他很佩服长生的正直和果敢,长生在铲除阉党和在济州严惩贪官的一些作法他都颇为赞同。
史尚书此来并无公事,只是单纯的拜访,不过这也只是史尚书自己的说法,实则他来还是有事的,只不过不方便直说,说正事儿之前必要的寒暄和闲谈还是要的。
长生对史尚书的印象还是不错的,此人主政吏部颇为清廉,加上此前为了安置巴图鲁,将苏平措给调到苏州任职,对于此事史尚书也没驳他面子。
朝廷要整顿吏治,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吏部主管官员的任命,整顿吏治肯定会与吏部发生关系,此前御史台派出的巡查使已经将各州郡的吏治情况摸清楚了,此时已经开始派出御史带着捕快和禁军赶赴地方抓人收网了。
官场有个很大的特点,大大小小近百万的官员看似没什么瓜葛,实则彼此之间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官场就好似一棵大树,大的树根也只有那么几条,而每条大树根都会衍生一些小树根,小树根再衍生更小的树根。
史尚书也是有弟子门生的,长生这次要抓的官员里有几个跟他关系匪浅,史尚书是来试探长生口风的,最终目的自然是为了回环保全。
年轻人和中老年人做事的风格不太一样,年轻人做事情更直接,不太喜欢兜圈子,得知了史尚书的来意,长生直接将即将查办的戴罪官员的名单拿了出来,让史尚书将想要保全的人挑出来。
对于长生的作法史尚书颇为感激,不过他也不是非常意外,原因也很简单,长生此前欠了他一个人情,官场上都是人情换人情,这是规矩。
史尚书挑了七个人出来,他也很懂规矩,知道长生整顿吏治的同时还肩负着筹集钱粮的任务,主动提出将这些官员平调或降职调任一些闲职,空手赴任,所有贪腐所得尽数留下。
对于史尚书的说法,长生表示同意,这么做无疑是在徇私枉法,但他也很清楚,所有七品以上的官员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如果真要公事公办,就得一锅端了。
整顿吏治牵扯最多的就是御史台和吏部,因为御史台要抓,抓了之后出缺的职位吏部要挑选官员进行补任,故此接下来二人便就整顿吏治一事详加推敲,长生的想法也很简单,单纯贪腐的官员都可以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谋财害命的不行,必须严查。
见长生是这种态度,史尚书如释重负,他最怕的就是长生搞一刀切,部分朝廷官员和所有地方官员的任命都是吏部下的,长生如果真的严查严办,将官场掀个底朝天,身为吏部尚书,他第一个受牵连。
其实长生也想一刀切,也想严查严办,但他深知朝廷目前的处境,本就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自己再到处抓人,闹的人心惶惶,鸡飞狗跳,怕是会生出变数。
再者,贪官不一定不会执政,真把这些贪官全抓了,换了些毫无经验的新官上任,空有一腔热忱,处理政务毫无章法,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
在与史尚书密谈之时,长生突然心中一凛。
史尚书可不知道长生皱眉是因为体内灵气发生了变化,已然晋身深蓝大洞,只当他突然皱眉是因为他对二人正在商议的这个西州刺史有些反感,立刻调转话锋,只道此人所作所为太过放肆,必须严查严办。
官场就是这样,下面官员的前程乃至生死,只在身居高位之人的一念之间,这也是官场可怕的地方,高人一等,颐指气使的同时要时刻提心吊胆。
稳定而亲近的关系无非两种,一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二是同流合污,互抓把柄。史尚书之所以敢登门求情,无非是通过苏平措一事,发现长生并不是铁面无私,还是很看重人情的。史尚书保全弟子门人一事也算是在长生这里留下了把柄,长生也就不再遮掩避讳,只道新任户部度支司郎中吴雨生颇有才能,吏部可以多加关注。
史尚书是何许人也,话也不用说的太透,长生随口一说,他便心领神会,也不肤浅的做什么保证,只是随口重复了一下吴雨生的名字,以示自己记住了此人。
酒席的推杯换盏和称兄道弟对于拉近感情,促进关系其实一点用处都没有,只要对对方有用,关系自然水到渠成,二人相谈甚欢,也没有出去吃饭,直接让厨下做了几样饭菜送到长生屋里。
吏部和御史台的关系非常密切,吏部可以通过御史台留下自己想要任用的官员,也可以通过御史台查办渎职傲慢的官员,而御史台虽有督察百官的权力却没有任免官员的权力,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吏部来进行一些人事安排。
临近三更,史尚书方才上轿离开,长生回到后院时大头正在西厢喂马,见长生送走了史尚书,便趁机过来向他汇报倪家在各地产业的盈利情况。
对于倪家产业的盈利,长生的处理方法是一分为二,长安城内的相关盈利大部分送给内府,内府负责的是皇宫的各种事务,送到内府的银两就变成了皇上的私产,这么做不为讨好,只为补偿,毕竟当日自己在朝廷已经准备对倪家下手时私自送走了倪家众人,等同与皇上对着干,搞的皇上很没面子,而今将倪家产业盈利所得送给皇上,也能让皇上知道他很感激皇上当日没有强行留下倪家众人。
倪家有很多产业都分散在长安之外的各大州府,这部分收入他没有汇集到长安来,而是留在了地方上,这么做也有多方面的考虑,一来长安乃是非之地,自己不可能久居长安,二来钱财分散在各处,他日需要为张善的军队补充军需,也能从容调拨,如果将钱财搬到长安来,他日再往外运送,谁能说得清这些钱到底是他的还是户部的。
听完大头的汇报,长生没有立刻接话,大头见状,只当他已经疲乏,便准备起身离去。
“等等。”长生喊住了大头。
大头闻声归座,拿起茶壶为长生倒了杯水。
长生长叹了一口气,“我今天去户部查了查仓部司的账簿,郅州和舒州的存粮没有我预想的那么多。”
大头知道长生和李中庸陈立秋的关系,故此长生一提到郅州和舒州,立刻明白长生为什么叹气,因为李中庸和陈立秋先前自平州和申州发兵,南下攻下了郅州和舒州,二人之所以率兵南下,乃是因为平州和申州的粮草已经耗尽。
而今距二人攻下舒州已有数月,城中粮草想必已经消耗一空,眼下正值青黄不接之时,各地都在闹饥荒,其他州郡有朝廷赈济帮衬,但李中庸和陈立秋和四州的百姓只能死撑硬抗。
“大人,祖州有倪家的米铺和布庄,能挤出八万两,”大头说道,“祖州位于南岸,江北就是舒州。”
大头言罢,长生没有接话。
大头猜到长生在想什么,便再度说道,“我也担心会走漏风声,朝廷若是知道我们暗地里为他们接济粮草,必定龙颜大怒。”
长生说道,“朝廷之所以不动他们是因为时机不到,眼下三十万新军已经招募完成,他们所在的位置连接南北,新军组建完成之后朝廷肯定会第一个拿他们开刀。”
“是啊,就这么拖着总不是办法,”大头甚是忧虑,“大人,就没有招安可能吗?”
长生缓缓摇头,“你以为皇上不知道我和他们的关系?皇上如果真想招安他们,早就给我暗示了。”
大头没有接话,因为他实在想不出可行的办法。
沉默良久,长生开口说道“户部接到了公文,近段时间两岸发生了麻风疫情,你借着防疫施药的机会暗中去一趟舒州,看看那里的情况,再问问他们有何打算?”
大头点头应是,转而出言问道,“大人,您希望他们怎么做?”
长生摇头说道,“他们之所以迟迟未动,想必是希望我能从中斡旋,设法招安,但皇上根本没有招安他们的意思,我也没办法,你先去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吧。”
“好,”大头点头,“我空手去?”
长生摇头说道,“平申郅舒四州已经被朝廷定为叛军领地,严禁周围城池与之通商,你带钱去也没用,他们不缺钱,缺的是粮。”
“粮咱们也有。”大头说道。
“送些过去吧,尽量做的隐蔽些。”长生说道。
“我何时动身?”大头问道。
“明天就走吧。”长生说道。
“好的,那我回去收拾一下。”大头离座起身。
长生起身相送,“注意安全,我也好长时间没出去了,你此番出去沿途留意一下异类作祟的情况.....”




长生 第二百五十三章 气息有异
待大头离开,长生关上房门躺卧在床,虽然已是三更时分,却是睡意全无,他很担心李中庸和陈立秋,因为二人都背负着谋反的罪名,有个成语叫十恶不赦,谋反就是十恶之一。
如果只是单纯的谋反,或许还有被皇上赦免招安的可能,但陈立秋曾经杀掉了洪郡王,也就是皇上的叔叔,这也是皇上不能招安他的原因。
除了担心陈立秋和李中庸,长生还在为武田真弓担心,武田真弓将藏有地图的发簪交给了他,让他得以将真的龙脉衍续图谱掉包,此举等同背叛了自己的族人,陈立秋和李中庸日后何去何从?武田真弓日后又何去何从?
天亮之后大头过来跟长生辞行,该说的昨天晚上已经说了,此前倪家曾经送给了长生一枚金印,也将金印的印章发给了倪家的所有产业,只要持拿这枚金印,就可以自倪家旗下任意一家商铺支取银两,长生将这枚金印交给了大头,以便于他能够调拨银钱米粮救济李中庸和陈立秋。
送走大头,长生照例来到公堂处理御史台的公务,辰时之后杨开回返,只道朝廷已经批准了他请调禁军与御史一同前往地方州郡办案的提议,禁军随时候命,只要御史准备妥当,就可以出宫随行。
长生的习惯是处理完御史台的公务就去户部,但今天他没去户部,不是不想去,而是散朝之后拜访者络绎不绝,前来拜访的都是身居高位的重臣,包括各部堂官和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三省官员。
拜访的理由五花八门,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被查的地方官员求情,这些官员之所以此前不来现在来,原因是史临云昨天过来求情没有碰壁,史临云肯定也有自己要好的同僚,张三告诉李四,李四告诉王五,很快众人就知道他还是很讲人情的。
之所以扎堆儿拜访,是因为皇上已经同意派遣禁军与御史一起办案,如果不抓紧时间过来求情,御史和禁军就要派出去了。
少放几个长生还敢做主,但大规模的徇私枉法长生就不敢随意定夺了,因为如果大范围的留情放水,整顿吏治的效果肯定会不尽人意,斟酌过后决定给皇上上个折子,意简言赅的说明情况,请皇上来定夺。
第一份折子写好之后长生感觉不妥,又毁掉重写,不能单纯的请示皇上应该怎么做,身为皇上,总不能说让他徇私枉法,让那些获罪的官员花钱消灾,这有失皇上威严,好人得留给皇上来做,罪名得自己来背。
重写的奏折大致内容是眼下的当务之急是筹措银两赈济灾民,以及平定那些拥兵自重的藩镇,在这等关头整顿吏治,严惩严办不利于局势稳定,对于已有悔改之心的罪臣是否可以小惩大诫,法外开恩。
杨开负责进宫递送奏折,很快带回了皇上的口谕,“卿自权衡。”
这话的意思也不难理解,就是你自己看着办吧,虽然看似不是明确的回复,实则已经表明了皇上默许的态度,而皇上之所以默许,有很大原因是因为那些罪臣‘已有悔改之心’,什么叫已有悔改之心?嘴上说说肯定是不够的,想证明自己已有悔改之心得拿出点实际的东西来。
得到了皇上的回复,长生心里有底了,但他并没有对前来拜访的重臣有求必应,而是故作纠结,各种为难,只道自己目前正在为赈灾钱粮的缺口犯愁,实则也没有精力去严查严办,只要罪臣“确有悔改之心,”也没必要治罪抄家。
能够身居高位的官员都是人精,自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只要知道事情有回环的余地就好说,该怎么办他们心里有数。
一天见了十几个官员,喝了一肚子茶,到得入更时分终于告一段落,便牵了黑公子出来,想要骑马往户部去。
刚出大门,便看到一道婀娜的身影出现在了西侧街头,此时夜幕已经降临,定睛细看,竟是阔别已久的张墨。
见到张墨,长生瞬时心跳加速,急忙快步迎了上去,“师叔,你怎么来了?”
“过来看看你。”张墨微笑说道。
长生对张墨的感情颇为复杂,张墨是他的救命恩人,也是他的师叔,但此时包括张善以及张墨本人都已经认可了他,一想到眼前这个神仙一般的女子将会成为自己的伴侣,长生就紧张的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即便很努力的想要表现出轻松随意,表情却仍不自然,支吾半天憋出一句,“师伯好吗?”
“尚可。”张墨点头。
二人说话之时,黑公子走到张墨身旁翘唇闻嗅,长生见状急忙拨开了它。
见张墨手里拎着包袱和长剑,长生知道她刚到长安,尚未下榻,急忙侧身抬手,“走走走,进去说话。”
二人刚刚走到御史台门口,东面便有人发声召唤,“大人。”
长生闻声转头,只见发声的是个伙计模样的年轻人。
就在长生打量此人之际,年轻人快步走近,冲长生深揖见礼,“大人,宋掌柜请您在方便的时候回去一趟。”
听得此人言语,长生这才想起此人是太平客栈的伙计,先前他曾经委托宋财办几件事情,宋财派了伙计来请,想必是某件事情有了进展。
“好,”长生点头说道,“你先回去,晚点儿我抽空过去。”
伙计点头应是,转身离去。
待伙计离开,长生陪着张墨走进了御史台,行走之时随口冲张墨解释道,“此人是太平客栈的伙计,太平客栈经营多年,积攒了不少道家的法器,师伯当日请了八位紫气真人随行保护倪家众人,倪大人心中感激,临走时交代我,让我挑选一些法器送给诸位真人以示感谢,那些真人们自西域回返之后直接赶去江南与你们会合,故此那些法器一直没来得及送给他们。”
张墨闻言多有好奇,“都有什么法器?”
“我也没看过,不知道,”长生摇头说道,“师叔,你来的正好,你见多识广,稍后咱们一起过去看看吧。”
“可以,”张墨点头说道,“我明日离开时一并带走,交给他们。”
御史台有待客的客房,但长生没有将张墨带去那里,而是将其请到了自己所住的后院儿,后院儿除了正房还有东厢和西厢,西厢被改造成了马厩,而东厢则是备用的卧室。
长生将张墨带进卧室,点燃灯烛,张墨简单打量了一下房间,然后将长剑和包袱放到了床上。
1...9293949596...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