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蓝白社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魔性沧月

    “贱人,还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东西,板着脸像个老太婆,你去找你的上流迪克吧!发克!”男子很恼火,感觉自己被戏弄了。

    但他也只敢逞口舌之快了,要他强行动手却是不敢。

    毕竟他也意识到双方似乎是误会了什么,既如此,眼前美貌的女子气质不俗,真要动手他可能吃不了兜着走。

    然而他叫对方老太婆,却是被艾博丽听懂了。其实这意思大约是老处女的意思,但她却认为这是对自己年龄的侮辱。

    艾博丽愤怒地回头,这是她绝对不能容忍的侮辱:我才一百七十岁!

    她随时都接收者各种无线电以及更高频的电磁波,对周围的所有监控设施的位置了如指掌。

    就算杀死对方,她寻思着也不会被人发现。

    正当她准备干掉对方,洗刷耻辱时。

    突然,她感觉到了两公里外强烈的脑波。

    “是梭罗……莫非遇到麻烦了吗”艾博丽能感受到梭罗的脑波极度的紊乱与惊怒,蕴含着强烈的杀机。

    她立刻朝梭罗的位置赶去,然而男子还不知道自己从死亡边缘徘徊一圈,还在那骂。

    艾博丽冷笑地回头道:“记住你今日的辱骂,你的文明将因你而毁灭!”

    “发克!”男子伸出中指。

    艾博丽压制怒火,迅速赶往梭罗所在处。

    那是一栋三层的独栋洋楼,她轻巧地翻越围栏,闯入了院子。

    并直接跳到二楼的窗台,破窗而入。

    刚进去,她就看到梭罗气得发抖,正在穿衣服。

    还有个赤果的胖子,整个被塞进了墙上狭小的柜子中,柜子的木板都被挤爆了。

    “怎么了”艾博丽见一向冷静,总是向他强调要隐藏行踪的梭罗,竟然气得杀人了,不禁问道。

    梭罗怒道:“无礼!无礼至极!”

    “这里的文明真是太没有素质了!落后!愚昧!野蛮!原始!”

    他气得跺脚,所有的从容都不复存在,面孔狰狞恐怖。

    梭罗貌似无法相信自己竟然被这种蠢货所欺骗!

    艾博丽双手抱胸道:“他侮辱你什么了竟然让协会最得体的爵士也如此失态。”

    梭罗深吸一口气,收拾仪态,头发自动组成精致的发型,平静道:“没什么,一些冒犯罢了。”

    艾博丽已经猜到了,嬉笑道:“看来我们高贵的梭罗,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男人之间的友谊呢,你的管家没有教你吗据我所知,他和你的父亲……”

    “闭嘴!我失态并不是因为冒犯,而是因为这个宇宙让我的理性外脑失效,反倒成了肿瘤压迫了我的神经中枢,致使我的自然大脑激素紊乱。而在这里,冷静术也无法使用。所以我们除了多出两感以外,几乎与这里的人没有区别,很容易失态。”梭罗一本正经地说道。

    艾博丽刚要嗤笑,梭罗盯着她道:“你刚才也一样动了杀机不是吗我感觉到你的波动了,让我想想,你又被冒犯了什么”

    “戚……我可以忍耐住了,倒是你,现在杀了人,这个文明虽然很没有素质,但依旧是个组织力还可以的文明,你要如何处理”艾博丽说道。

    梭罗笑道:“尸体直接埋掉就好了,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被人发现的,因为这个文明重视私人空间,我们就算在这里叫破喉咙,也不会有人来的。”

    “你怎么知道”艾博丽问道。

    “……”梭罗嘴角微动道:“哼,你要多学着点,收集情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短时间里我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社会!总之,我们可以在这里隐藏好几天都不会有事,这家只有他一个人住,并且不会有家人来这。”

    艾博丽吃惊地看着梭罗,没想到连不会有人来找这个胖子,都了如指掌。

    短时间里就弄到了安全的居所,该说不愧是梭罗,连被冒犯的时候都能理智地套问情报嘛

    想到自己刚才除了愤怒和驳斥,她竟然没想过从那个男人口中套的什么东西,甚至还把钱还给了对方,还是太嫩了。

    ……




关于《山海经》的一点想法
    山海经这部著作,有两种解读态度,一种是将其当做神话,另一种,则是百科全书兼史书。

    通常来说,山海经具有浓烈的神话色彩,但我始终相信,任何一种自然神话,多半都是古人实际观察的现象,越古老的神话越是如此,其一定是有原型的。

    山海经在我眼中,都是客观的记载,其包罗万象,囊括数十个领域,完全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其中一部分被当做神话,纯粹是古人与现代人的认知差异,观察角度,与描述方式的不同所导致的。

    词汇匮乏,通过拼凑类比的方式模糊描述,继而容易造成误解。

    简而言之,是描述者太主观,但他描述的事物,却是客观存在的,而非瞎想出来。

    事实如何,一切取决于解读者的态度。

    解读者认为是虚构的,那解读出来的内容自然是虚构的。

    不过既然允许有人先入为主它是虚构的,那么自然也可以直接假定它是真实记载而去解读。

    选择前者的人是主流,但世间也不乏选择后一种解读态度的人,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举例来说。

    《山海经大荒南经》有记载:“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杨是食。有驩头之国。”

    意思很简单:大荒之中,有一种人叫驩头。鲧的妻子是士敬,士敬有个儿子叫炎融,炎融的后裔则是驩头国人。人面鸟嘴有翅膀,吃的是海里的鱼,走路时像是翅膀当做拐杖。他们成群结队,经常扶着翅膀游巡于海边,伺机用他们的鸟嘴捕捉鱼是来吃。

    从神鬼志怪的角度来解读,完全可以构想出一种不会飞的鸟头人,相貌可以十分怪奇。

    但若直接把它当做客观信史,那这说的完全就是企鹅,翅膀在身体两侧,直立的身体走路一摇一晃。

    企鹅无论是仪态,还是形象,都太像人了。它们一夫一妻,去海边时排着队,身边还跟着小企鹅,跟人类迁移时是一模一样的。

    早期的南美土著,也曾把企鹅当做人,认为南边的白色大岛上,生活着一大群人。

    这便是两种解读方式。

    前一种人可以说后一种不科学,出自华夏的山海经,怎么可能描述南极的企鹅呢相隔万里,这所谓的大荒之南,莫非是南极实在难以相信。要知道如果没有互联网,没有海洋馆,那么大多数现代国人都是没有见过企鹅的。

    而后一种,也可以说前一种人过于自负,为何古人就一定不可能见过企鹅呢或许在昔日的中国南海就有企鹅也说不定,亦或者山海经的原版比我们想象的更早时期就有了,它汇聚了早期人类迁移时的见闻。更亦或者,几千或一万年前,人类就是有这个本事去南极!

    这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真理,存在即有道理,这本书就在那里。如何解读,对错已无可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

    此篇番外,应书友要求,讲述一下我心中的山海经。

    而在讲述之前,首先要从这本书本身说起。

    山海经最原初的版本,早已失传。

    现今流传的版本,是刘向刘歆父子整理过,流传到晋朝郭璞时的版本。

    而早在史记中,就有对山海经的描述,可惜的是,司马迁表示里面的内容‘余不敢言也’,他这一怂,使我们错失了完整版的山海经。

    山海经最早并不是一本经,而是好多类似的记录了各种知识的奇书,汇总而成。有的奇书甚至没有字,只有图。所以它才包罗万象,时而讲地理,时而讲民俗,时而讲地质,时而讲历史。

    后经过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编校,合成一部山海经,共十八篇。

    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刘歆这个人,因为他是我们看不到完整山海经的罪魁祸首。

    这父子两个都是经学大宗师,章太炎甚至评价刘歆为孔子之后最大人物。

    他们在经学上的地位,是绝顶级别的。

    其中刘向是汉成帝时奉命领校秘书,专门校整汉宫中大量的古书、经文。之所以要整理,是因为汉宫中存留有从先秦以来几乎所有的典籍,但是那些典籍,大多不成套,也就是散乱的。东一块竹简记了一句话,西一块竹简记了一句话。堆在一起的一大堆竹简,可能分别来自于十几卷不同的书。

    其中还有不少字迹模糊,甚至因为昔日项羽放火烧了咸阳,所以有些竹简烧得只剩半句话,或几个字。

    那堆满无数宫室的竹简,就是一片宝藏。经常有文人进宫时,顺带淘淘宝,捡捡漏。

    文帝时期宫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烧了不少,于是文帝才想着保护这些东西,下令让人整理,校准统合成籍,但进度一直很慢,因为实在是太难整理,又太多了,往往十几年才整理出一套书来。

    直到后来刘向刘歆时期,效率才突飞猛进,两代人就整理完了。西汉之后流传的所有典籍经典,基本上都是这两人编校整理过的,所以他们是经学大家。

    也就是说,西汉之后读西汉以前的著作,基本就是看他俩决定的版本。

    他们的效率有多快呢快到原本十几座宫室盛放的竹简,最后只用一个宫室装。

    我倒不是说他们故意偷工减料地删,而是有些竹简确实也没法整理,某一篇就剩一句或半句话。

    但是呢,也绝不排除,他们删减时有私心。

    在他们校书时,会写上附表,也就是删减说明。

    比如《荀子》原本有三百二十二篇,刘向校定完,就剩三十二篇。

    这删减幅度太离谱了,难怪两百年没做完的事,他父子两代人搞定了。

    关于删减原因,他写了删减说明留档了,大体为三种。

    第一种是重复篇目,所以删了。

    第二种,刘向认为是伪作,所以删了。

    第三种,则是因为不符合当时一些独尊儒术的思想,而被删了。

    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大一统、独尊儒术。到了刘向刘歆父子时期,已经是主流思想。

    荀子则主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就很不符合天人感应理论,但好在因为太有名,不用他整理都人人知道,所以他也删不了。

    但可想而知,一些隐藏在无数竹简中的隐篇,不为人所知的,只要不符合当时大环境的,都在整理时都被删除了。

    荀子的著作就这样缩水了十倍。

    山海经亦如是,也有这样的删减说明。

    刘歆校准完后,写了个《上山海经表》,大意是:我校准了山海经三十二篇,今留了十八篇。

    他校书活活把山海经校少了十四篇!

    至于那十四篇的内容,他根本没提,已经彻底失传,后人完全无法知晓了。除非尚未挖完的秦始皇陵,未来给个惊喜。

    刘歆是儒家经学宗师,他的整理让很多典籍得以传世,继而留到今天。

    可也让很多篇目内容,直接就从他手上没了。

    而且刘歆的人品确实不怎么样,在他眼里,经文本就是工具。

    他是王莽篡位最大的功臣,王莽靠舆论上位,而当时无数吹捧王莽的人中,刘歆就是领头羊,是当时学术文化领域的最高权威。

    两人本就相交几十年,是铁哥们。王莽为了实现政治**,需要有一种新的学说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而刘歆所鼓吹的古文经学,其中颇有一些利于其篡汉夺权的内容,所以王莽利用政权的力量大力支持刘歆推行古文经学,同时换取刘歆等人利用古文经学为其固位、篡权和托古改革造舆论,提供理论基础。

    王莽篡位后,奉刘歆为国师,基本就是让刘歆成为他的舆论喉舌。

    然而在王莽做‘假皇帝’期间,刘歆做了一件蠢事。

    他好死不死,在功成名就,人生巅峰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把自己改名刘秀。有人说他也想靠舆论当皇帝,但谁知道呢,姑且视为不知道什么原因。

    总之在王莽篡位登基后,社会有一句谶言越发热门起来,大体的意思就是刘秀当为天子。

    王莽是什么人物致力于改革的男人,当了皇帝他的第一步已经实现,怎么允许出来一个‘刘秀’搞幺蛾子于是丝毫不念旧情,直接以谋刺皇帝的罪名,把刘歆这个最重要的文宣员杀了。

    叫什么名字不好,改这个作死的名字。

    杀死刘歆时,真正的刘秀还是个农民,在家放牛,并且与人开玩笑说:‘你们怎么知道那个会当天子的刘秀,不会是我呢’

    当然,光武帝有没有真说这句话就不知道了,但当时确实有那句谶言,并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谶言中的刘秀,就是刘歆。

    刘歆这名字多好,取自诗经大雅:‘其香始升,上帝居歆’。结果非要改名,至此晚节不保。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以他的人品,我认为刘歆在山海经上,删减了很多很重要的上古历史。

    原本山海经中,应该有大量的关于五帝事迹的描述,如今只剩下极少数只言片语了。

    为什么刘歆要删除十四篇内容如果只是神话,他干嘛要跟一本怪力乱神的书较劲

    结合他删书的三大原因,重复篇目,可能有,但不可能全是。

    他认为是伪作这个就完全不可能了,要说伪作,他干脆全认为是伪作不好吗一本如此神异的奇书,连作者都不知道,没有什么伪作不伪作的说法。

    最后就只剩下一种:不符合儒家宣传的东西。

    并且这个东西,跟现存的十八篇内容不是一个性质,否则要删就一起删了。

    所以山海经被删除的十四篇中,或有大量的,类似于《竹书纪年》中‘昔尧德衰,为舜所囚’、‘大禹据夏地以抗舜’这之类的言论。
1...481482483484485...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