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承包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南希北庆
这时,进来一人,三十来岁,身着牙行制服,他恭敬行得一礼,“东主。”
“是李树来了。”
郭淡笑着点点头,又看向李贽、汤显祖。
二人非常识趣的告辞了。
他们当然还是相信郭淡,而且郭淡也没有让他们感到为难,随便他们骂不骂,那就大家自行决定吧。
等到他们走后,郭淡便向李树问道:“钱庄那边暂时能够调动多少钱?”
“三十万两。”
李树回答道。
“那也勉强够用了。”
郭淡点点头,又问道:“我们的员工应该有所抱怨吧。”
李树迟疑了下,道:“倒是有些抱怨声,毕竟这粮价上涨,他们的负担也就更重了,他们希望能够涨点工钱。”
“我计算过,以他们的工钱,还是能够勉强的生活下去的,至少不会饿着肚子。”
郭淡又道:“工钱暂时是不会涨的,但是你告诉他们,年尾的时候会增发一笔奖金给他们,让他们平时也不需要太节省,今年肯定会有盈余的。”
“是。”
“另外。”
郭淡将一份资料递给他,道:“你让牙行根据这上面的要求,草拟五十份契约,然后根据信行提供资料,去封丘一带,租用灾民田地,具体事宜,我都已经写在上面了。”
“是。”
李树接过资料来,便离开了。
而郭淡也在宵禁之后,偷偷摸摸乘坐马车,前往封丘,也就是救灾前线,白天得话,没法出门,前门、后门可都被堵死了。
.......
“你还真是喜欢被人骂。”
徐姑姑见到郭淡,不禁摇头笑道。
郭淡笑道:“原来居士已经知晓,那为何居士不去向我问个明白。”
徐姑姑道:“我可不喜欢被人骂,你最好是离我远一点。”
“哇...真是无情!”郭淡委屈道。
徐姑姑抿唇一笑道:“可都是你自找的,我还得救治灾民,失陪。”
言罢,她便离开了。
这回徐姑姑是学乖了,因为这纯属财政问题,她也帮不上什么忙,这问不问,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
她以前还经常猜一猜,结果没猜对几回,她就也懒得动这脑筋。
因为如果其中涉及到政治问题,郭淡肯定会主动来向她请教。
真是一个聪明的女人。郭淡笑了笑,然后便命人将徐光启叫来。
“郭...郭校尉。”
徐光启见到郭淡,神情显得有些不自然。
他可不像李贽他们,非常崇拜郭淡,相信郭淡的决定,在这一刻,他突然觉得郭淡到底是一个商人,一切还是以赚钱为主,他也在思考,是不是还要继续为郭淡做事。
郭淡故作不爽道:“怎么?难道这些受到赈济的灾民也在骂我?”
徐光启忙道:“他们...他们倒是没有骂。”
“那有谁在骂?”
“目前主要是那些前来支援的读书人。”
徐光启迟疑了片刻,又道:“郭校尉,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会令你在这里失尽人心的,我听说这一代已经有不少百姓对你心怀怨言。”
他们只是救济一部分灾民,而且多半都是老弱病穷,可不是所有的灾民,在这里的灾民,当然不会对郭淡怨言,但是不在其中,就肯定会骂,关键那些读书人一个劲地在煽动此事,很快就搞得人尽皆知。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我出钱出力最多,却还要被骂,这天理何在啊。”
郭淡苦笑地摇摇头。
徐光启顿时哑口无言,的确,目前出钱最多的就是郭淡,郭淡要是撤走了,他们死得更惨。
“由他们骂去吧。”
郭淡正色道:“我今日过来找你,是有重要的事,要跟你商量,之前我们是决定所有土地全部种上番瓜,但是如今我希望能够减少风险。我要你重新规划,在一些没有确切把握能够种植番瓜的土地上面,种植一些青菜、瓜果,不要一味的去强求。”
徐光启道:“但这会不会引起粮食不足?”
郭淡摇摇头道:“不会,只要大家都将粮食拿出来卖,那就不会出现粮食恐慌。”
徐光启点点头道:“我会重新规划得。”





承包大明 第六百九十九章 城会玩
皇家马场。
“他怎么能这样做!”
“这无疑是自取灭亡啊!”
“我早就说了,郭淡哪里懂得赈灾,简直就是胡搞乱搞。”
“这州府就不应该让商人来承包,这迟早会酿成大祸的。”
“言之有理,待会不管怎么样,我们也一定要恳请陛下废除与郭淡的契约,这么下去,肯定会出大事的。”
......
一群大臣站在台阶上,个个面露忧虑之色,窃窃私语,摇头叹气。
“皇上驾到!”
随着一声通报,万历出现大家面前。
原本出现灾情,不少大臣都要求皇帝回宫,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却在这里度假,这准个什么事。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万历就不想回宫,因为这里上班太方便了,走两步就到了,这么多事务,要是回到宫里去处理,天天走那么远上班,那多么累啊,他就一直拖着不回。
不过开会倒是比以前勤快多了,大臣们也就算了。
行礼过后,伤愈归来得李植,立刻向万历弹劾郭淡借开封水患,联合当地大地主,抬高粮价,草芥人命,大发灾难财。
“竟有这等事?”
万历听得也是一惊。
张鲸立刻站出来道:“回禀陛下,确有此事。”
他这么说,那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这小子又在搞什么鬼啊!万历不禁皱了下眉头。
杨铭深立刻道:“陛下,这自古以来,不少民乱皆出自于此,依臣之见,此时的开封府已经是岌岌可危啊!”
宋纁也道:“陛下,臣也认为理应赶紧制止郭淡,否则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
申时行、王锡爵等阁臣也纷纷站出来,请求万历立刻下令,制止郭淡抬高粮价。
在他们看来,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
百姓本就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你还涨价,这不是要逼着百姓造反吗。
万历沉吟半响,道:“这临阵换帅,乃兵之大忌,朕相信郭淡这么做,一定有他的考虑。”
李植立刻道:“陛下,郭淡的考虑,就是赚钱,此乃商人本性。”
老迈的余有丁也忍不住道:“若不及时制止,到时发生民乱,想要平息,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开封府又乃战略要地,可不容有失啊。”
万历反驳道:“之前很多回,你们也都弹劾郭淡那么做会酿成大祸,可结果又如何?虽然郭淡这么做,朕也觉得非常不妥,但是鉴于之前郭淡的成功,朕是有理由相信他能够做好,当然,朕也会派董平前去询问清楚,以及负责维护治安。”
在承包问题上,万历都是把自己放在中间的位置上,但这回他必须得表态支持郭淡,因为满朝文武全都反对,并且说得有理有据,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支持,要么制止郭淡。
如果是别的理由,他可能会多加考虑,郭淡毕竟没有赈灾经验,他心里也吃不准,但要说郭淡发这灾难财,他还真不相信。
我们帝商组合就缺那点钱吗?
瞧不起谁呢。
他觉得里面定有原因,故此他选择相信郭淡。
......
在小农社会下,这农产品涨价,什么人不爽。
首先,市民当然就很不爽。
生活成本突然增高了,可真是要了亲命。
当初赵清合他们涨价,市民是坚定的跟读书人站在一边。
但这回不一样,反对郭淡的市民比较少,这都是因为市民大多数都是工商业者,而郭淡几乎垄断着开封府大量的买卖,许多市民就是他的员工。
即便不是郭淡的员工,他们的老板也可能跟郭淡有着千丝万缕得关系。
骂老板?
结果就可能是粮价上涨再加上突然失业。
够了!
这个理由足够了!
我们忍。
只是有少部分市民跟着读书人一块骂,反对郭淡的主力队伍还是读书人。
包括一诺学府的师生。
因为李贽、汤显祖他们就以身作则,继续反对,他们心里虽然支持郭淡,但是嘴上也骂,因为读书人要是左右横跳,那是大忌,就算你赌对了,也会被人瞧不起得。
如这种事,就必须反对。
但是最恨郭淡的,不是市民,而是灾民。
原本就只剩下两顿饭得钱,结果现在只能吃一顿,你这是要我们的命啊!
封丘以东百里外,有一个名叫朱家寨的乡村。
整个朱家寨全部遭重,他们的田地全被淹了,如今他们还得面临上涨的粮价。
这可是非常恐怖的。
“一诺牙行人来了?真是岂有此理,这些奸商还敢上咱们这里来。”
“那些牙人在哪里,老子今日非得与他们同归于尽。”
“兄弟们,拿上家伙,咱们跟他们拼了。”
.....
朱家寨的年轻人突然听闻一诺牙行的牙人来了,当即就拿着棍棒、锄头,往村口跑去。
今日必须见血。
反正大家也活不下去了。
来到村口,这些手持棍棒的年轻人,突然一个急刹车。
给我停!
只见一群人站在村口,面前摆放着一箱箱铜钱,铜钱方面又放着一份份契约。
为首一人正是开封府牙行的管事人---李树。
他拱手一礼道:“各位乡亲们好。”
“好...你...您好...!”
半天过后。
李树又回到村口。
“各位请留步。”
“李经理慢走,今后有空,常来坐坐。”
“一定,一定。”
比起半天前,乡亲们的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就犹如那暴雨后的阳光,是多么的灿烂。
“告辞。”
李树微微颔首,然后便带着与朱家寨签订的土地租用契约离开了。
他走了之后,乡亲们顿时是热泪盈亏,仰面落下了热泪。
“有救了,我们有救了。”
“圣人!真是圣人降临啊!”
......
赵家大院。
“租用土地?”
赵清合惊诧地看着自己的管家,“你说郭淡派人去租用那些被洪水淹没的田地?”
“是的。”
管家点点头道:“他们将会租用到明年秋收季节,而且是无偿租用。”
“无偿租用?”
赵清合不禁睁大双眼。
这么横!
管家道:“不过郭淡承诺将会雇佣他们耕地,并且已经支付他们一个月的工钱,而那些农夫如今根本就没有选择,如今已经过了播种季,如果他们不租给郭淡,他们必须也要等到八九月份才能够播种,但是他们连当下都挨不过去,更别说还要等上一年。而如今他们每个月都有工钱领,暂时就不会饿死。”
“原来如此。”赵清合沉眉思索半响,突然感慨道:“厉害!厉害!这郭淡的手段还真是厉害得紧啊!”
管家问道:“老爷为何这般说?”
赵清合道:“你想想看,他先让农产品得价格上涨,然后又无偿租用田地,这一来一去,他得赚多少钱啊!”
不亏京城来的,就是会玩啊!
那管家皱眉道:“可是如今大家都没有什么钱,这种出来的粮食,他到时卖给谁啊!”
“是呀!”
赵清合道:“他到时卖给谁?”
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道:“会不会是卖给那些读书人?”
那管家忙点头道:“老爷,还真有这个可能,如今我们京城来了很多读书人,他们每天可都得吃饭呀!”说着,他顿了下,又道:“但是这读书人也吃不了这么多粮食,况且他还得跟咱们的农产品竞争。”
市集上主要流动得粮食,都是这些大地主,普通农夫能够卖多少。
正当这时,一个下人走了进来,道:“老爷,一诺牙行派人过来询问,咱们家在陈桥镇的土地打算怎么处理?”
赵清合当即怒睁双目:“怎么?他们还想租我的土地?”
“是...是的,对方说,如果我们打算闲置的话,那他们可以以每亩一分银子租用我们的土地到九月份,并且还保证会帮我们清理淤泥。”
“一分银子?那他还不如不给,打发叫花子么。”
赵清合倏然起身,咆哮道:“真是岂有此理,那郭淡小儿太瞧不起人,老子会缺这一分钱么?哼,老子还得跟你争一争,你休想一个人独吞。”
那管家忙道:“老爷,此事万不可意气用事,如今洪水刚退,那些田地根本没法用,也没法播种,就算是无偿租用,那也得花不少钱去打理那些田地啊!”
赵清合眸子晃动了几下,道:“郭淡现在租了多少土地?”
“具体我也不清楚,但至少也有五万亩。”
“五万亩?”
赵清合想了想,道:“他不可能拿五万亩地来引我们上钩,咱们也租,反正他们怎么干,那咱们就怎么干,郭淡恁地精明,跟着他干,是绝不会亏钱的。”
......
“东主,赵清合、梁闍他们开始行动起来,光这两日,他们就租用了近十万亩土地。”
李树恭敬地向郭淡汇报道。
郭淡点点头,又问道:“照此情况下去,还要多久能够瓜分完整个灾区的田地?”
“十日左右。”
“十日?”
郭淡皱了下眉头,道:“这太慢了一点,我要赶着回京,让他们加快速度。”
“是。”
李树点了下头,又问道:“东主,赵清合他们是一成不变学咱们的,甚至连契约是抄咱们的,最近也一直都在派人打听我们如何处理那些田地,我们是不是要对他们保密。”
郭淡笑道:“当然不用,让徐光启派人去教教他们,以及免费给他们提供番瓜的苗。”
“我知道了。”




承包大明 第七百章 请讲人话好吗?
在郭淡的不满情绪下,一诺牙行的员工开始拼命了,这时候可不能被炒鱿鱼,牙行几乎将所有得人都派去灾区跟灾民商谈租用田地得事宜。
赵清合他们可一直都在关注此事,哎呦,你这郭淡的吃相可真是难看,连扫地得都给派出去了。
不行。
这好处决不能让郭淡独占。
他们也开始疯狂的派人去租土地。
事实就是如今农产品的行情非常好,土地等于白给,这不下手,更待何时啊!
大家来势汹汹,如果将他们带去的货币换成棍棒,那就是一群趁火打劫的强盗啊!
导致这土地都还没有瓜分完,整个灾区就已经是一片朝气蓬勃。
大量的人力开始在田里面清除污泥,重建家园。
现在他们是拿工钱的,拿钱就得干活,可不能再坐着。
士大夫们顿时就抑郁了
这舆论是什么?
舆论的本质其实就是将百姓变成自己手中的武器。
而百姓就是人间兵器。
得人心者得天下。
没有比这更加厉害武器。
这些读书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抬,他们骂不死郭淡,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将百姓煽动起来,然后借此向朝廷施压,或者直接想郭淡施压,以此来逼迫郭淡屈服。
原本一切都非常顺利,但是随着郭淡的土地租用契约出现,情况是急转直下。
读书人喊着喊着,突然发现没有人响应他们了。
可不像第一回那样,那些愤怒的百姓都快冲掉赵清合他们的农庄了。
但同样一件事,情况却是截然相反。
越喊人越少。
首先,被郭淡救济的百姓,自然不会骂郭淡,想骂也只能在心里骂。
其次,没有得到救济的灾民,如今多半成为郭淡和那些大地主的雇农,还没有成为的,也天天盼着一诺牙行的人赶紧来我们村签约。
最后,至于那些没有受灾的百姓,不但不骂郭淡,反而在心里默默的为郭淡竖起大拇指,大哥,您早就该这么干了。当然,他们可不敢跟读书人作对,只能心里支持,表面上不敢声张。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将这最后一点,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卫辉府。
“你在胡说八道甚么?”
秦庄不可思议地看着自己的管家,道:“开封府要补货?你这是从哪里听来得谣言。开封府灾情比咱们这里还要严重的多,上一批货我都还压着没有发,免得增加郭淡的负担。”
开封府七成销售终端都在郭淡手里,目前开封府遇灾,这货物送过去,郭淡要是卖不出,他也不好意思啊!
“这是真的。”
那老管家将一封已经拆开的信递给秦庄,“老爷您看,这是小少爷刚从开封府传来的信,就是问为什么不发货。”
他孙子秦源目前在一诺学府读书,顺便就管管那边的办事处。
其余商人也都一样,将自己的儿孙都安排进入一诺学府读书,同时又在那边管事。
秦庄眨了眨眼,一把将信函夺过来,仔细看了看,惊讶道:“这...这怎么可能?郭淡可真乃神人也。”
开封府的情况比卫辉府要严重许多,但恢复得速度,似乎比卫辉府快多了,卫辉府的本地经济,都还没有缓过来,而开封府的经济似乎比以前还要好一些。
这跟谁去讲道理。
原来开封府大量的百姓,都是自耕农,以及雇农,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商品价格却不变,等于农民手中的钱变多了,他们有余钱可以消费。
必定就会刺激经济发展。
虽然郭淡花钱去购买农民手中的农产品,但他主要是把价格炒上去,这不需要花很多钱,因为苏煦他们总得吃饭吧。
郭淡就是这么狠,你们不买,他都给买了,能送卫辉府的就直接送卫辉府,送不了的就直接送给军营,给将士们吃。
你要不买,就真没了。
贵,大家也得买啊!
而利润等于在农民手中转了个圈,又回到郭淡手里。
郭淡调集三十万,其实都是用在雇佣农夫种地上面。
他一个人本来也雇佣不了这么多人,加上周王府也不行,但是由于赵清合他们这些大地主,纷纷效仿他的无偿租地,然后雇佣土地的主人来种地,这分担了他很大的负担。
其中也有不少中小地主,以及一些商人都加入进来,只不过租的多地不多而已,不过他们也就是想分一杯羹而已。
很快,整个灾区得土地就被瓜分的一干二净。
灾民成为了临时雇农。
然而,郭淡可不是抬着粮食去雇佣他们,而是抬着货币去的。
灾民拿着这些钱,第一时间就是去买粮食,买菜。
郭淡说得是廉价劳动力,但是这个廉价不在于把百姓给整死,他算得非常精确,他给的工钱就是吃饭的钱,可真是一分不多,别说买一件衣服,哪怕是去买块尿布,你可能下顿饭就吃不饱了。
但比起有些官府而言,这其实算是不错了。
有些官府工程,可真是逼得百姓活不下去了,直接跑路。
不但如此,契约中还有一条条例,就是等到丰收季,会根据销售情况,给大家一点点奖金,这也给了大家一个盼头。
这些自耕农原本是不可能去买粮食的。
他自己就是种粮食的。
现在他们都去买粮食,整个农产品的价格立刻稳定下来,如果郭淡不定死得话,其实还能够往上涨。
这导致整个开封府的农业市场,是变得空前繁荣。
大量的农产品涌入市场。
灾区主要集中在开封府的东北部地区,大部分地方还是没有受灾。
不是说整个开封府突然就没有粮食。
有。
这主要因为郭淡承包这里之后,无形中在这里普及了一条鞭法,七八成是用银子交税,市场上不缺粮食,主要是缺银子。
大家都是地主,大家都是农夫,手中都是粮食,这粮食卖给谁,虽然私学院经济起来之后,市场有所提升,但是价格并没有上涨。
家住比较远的地方,挑一担菜跑城里来卖,结果赚不了几个钱,就还不如干得零碎活赚钱,那他们当然就不会愿意跑城里来卖菜。
但是现在这变得有利可图。
自耕农是疯狂输出自家的农产品。
当然,主力还是地主。
他们家里现在都不存货,反正是有多少就卖多少,因为这个契约到明年可就结束,到时价格可能会回落,现在不卖更待何时。
需求增加了,供应也增加了。
农业市场自然就变得非常繁荣。
郭淡要求法院临时批准,在郊外建立各个农业市场。
这货币是谁扔出来的,当然是郭淡和那些大地主们,对于他们而言,这就是一项投资,他们就在赌番瓜能够种出来,赌粮食明年一定不愁卖,只要赌中了,那就一定赚钱。
1...501502503504505...7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