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龙战天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文飘过峰
高执事等的就是最后这句话,心道:姓崔的在菱洲碰了一鼻子灰后,不但脾性好了许多,而且更也懂事了。
“好说好说。”他客气了两句,提出来,要崔九浩给两名弟子一人一道在菱洲境内的亲笔通行手令。
这下,崔九浩更加坚信了,心道:如此也好。且看你们师徒三个到底有几个意思!
面上没有透出来,他满口应下来。
回到前院书房后,崔九浩立刻提笔写了两道通行手令,笔墨未干,便着人送到东跨院去。
而高执事那边也没有拖迟。当晚,他的两名弟子便拿着通行手令出了总督府,在夜色的掩护下,出城而去。
方向暂且与心腹们所说的边界无名山谷之所在是一致的。
两天后的清晨,两名筑基小辈回来了。他们带回来的答案是:确有此事。那山谷果真有迷阵的灵力残留。
高执事亲自去前院,将调查结果告诉了崔九浩。末了,又诚恳的说道:“以前,我与老弟不曾深交,所以,有很多的话,不敢多说。这些天来,老弟待我至诚,有些话,我如果再不说出来,便是师兄我太不厚道了。”
崔九浩一听,感动的探身握住他的双手:“师兄请说,师弟洗耳恭听。”
高执事说道:“来之前,师叔反复叮嘱我,说青木邪魔奸诈,果然如此。崔老弟呀,他们只将老弟手底下的人掳了去,分毫不伤的困上一两天,绝对不是心慈手软,而是想离间老弟你与总部,其心可诛啊。”
崔九浩当即连连点头:“不瞒师兄,这两日,我每每想到此事,心中甚是不安,却又不知道其原因。师兄这么一说,我豁然开朗。原来如此。多谢师兄点拔。”
这便是典型的场面话了。如果没有想到这一层,他怎么可能第一时间将自己摘出来,请姓高的出手调查?
而高执事也知道这一点。
两人都没有说破对方,相互恭维了好一会儿。
在崔九浩这里,觉得此事算是有了结论,到此为止。而高执事只字不提那两份通行手令,却提出来:“叨扰数日,实在不该。我在前头大街上看中了一个小院子。如今两个孽徒也回来了,我打算明日就搬过去。”
“那怎么成?”崔九浩极力留客。
高执事直言谢绝道:“围而不攻的策略,师叔提出来的期限是三年。我们师徒三个总不能在这总督府赖上三年吧?麻烦了师弟不说,传回总部,又不知道会惹来多少闲话,说我们两个私交甚深,因私废公云云。甚是麻烦。”
话说到这份上了,崔九浩不好再挽留,只能痛心疾首的点头道:“师兄考虑得不无道理。总部就是有这么一群人……唉,不提他们也罢。明日,我去为师兄暖屋,可好?”
“那是凡人的陋习。我等修真之人,不讲究这些。”高执事笑着摆手,“菱洲正在风口浪尖上,你我又不是一日之交,也无需如此。我就算是辞了别了。”见崔九浩还要坚持,又道,“往后愚兄在菱洲少不得要老弟多多关照呢。”
“哥哥客气了!”
两人越说越亲热,索性称兄道弟来。
第二天上午,高执事师徒三人果然安静的搬去了前街的一座不显眼的小院子里。
而那座小院,在前一晚,崔九浩已经派人查得清清楚楚——果然有名堂。那座小院的前任主人疑是‘快刀’。
琢磨许久后,崔九浩得出一个结论:原来,姓高的这回的真正任务是查“快刀”。
依堂主大人的脾性,诱魔行动失败,肯定首先第一个就会怀疑“快刀”。而姓高的那会儿是督察诱魔行动的特使,也可以说是脱不了干系。这回来戴罪立功,正是堂主大人的作派。
理清这些,崔九浩暂且放下心来,只留一些人手继续盯着那座小院。而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围困野鸡岭这件事上。
首先,坚壁清野,野鸡岭周边五十里以内,不留人烟。
这一点不难做到。因为野鸡岭本来是荒凉偏僻之地,十几年前,还是仙庭的时候,周边闹过一场兵祸,十村九空。过了这些年,也没见恢复过来。零星的几个小村落,修士同盟军一赶,便完全清空了。
其次,令梅县等县城看紧门户,严查山民进出,以及过往客商。野鸡岭周边的散修坊市,一经发现,立刻查封、驱散。
这是断了野鸡岭那边各种可能的补给线。
正如堂主大人所说,野鸡岭里基本上没有什么修真资源。青木派能在那穷山窝里存活下来,只能靠外面的补给。只要断了这些补给线,他们且靠吃西北风修行去罢!
最后,他下令在全菱洲境内捉拿青木派弟子及其亲属。
三管齐下,他崔某人就不信围不死青木派!
===分界线===
某峰多谢书友利之所以然的月、票,谢谢!
乾龙战天 第六九五章 药到病除
不得不承认,崔九浩的这一套组合拳厉害。青木派的长老会这边尽管提前做了预案,硬是被打得眼冒金星。
周边形势陡然吃紧,他们个个都急得嘴边长了一圈小燎泡。临时会议更是一天一开。然而,会上宣布的种种最新情报,似乎只有更坏,没有最坏。
“照这样子,我们真的会被困死在这里。”
“崔砍头这回手段高明了许多。不管我们的弟子如何挑衅,他底下的人都不接招。”
“那些阵法、禁制,我接连看了好几天了……唉,真的奈何不得……”
“这摆明了就是软刀子杀人啊……”
才几天的工夫,长老们就愁得老了好几岁。
王长老看着一圈的苦瓜脸,提议道:“要不,我们去请示门主大人吧?”
其余人冲他苦笑连连:“能请示吗?”
根本就不是他们不请示,好不好!
而是门主大人放了话,说他们的方案很好,考虑得非常详细,可操作性也强。真要碰到崔砍头封山,他们只管照方案执行即可。所以,门主大人很放心的宣布闭关了。
从开派到现在,有哪个打断过门主大人闭关?或者说,门主大人有提前出过关吗?
据他们所知,压根就没有过。
再者,退一步说话。换成是他们在闭关,也最讨厌被人中途打断。
王长老摸了一把脸:“这不是事有轻重缓急吗?敌人都把我们的家门口给围得水泄不通了。”
还是没有长老接腔。
王长老只好硬着头皮说道:“那个,你们不去,我去!”
门主大人素来宽厚……兴许能让门主大人提前出关呢。
即便门主大人不提前出关,能有个明确的指示,今晚,他也能安安稳稳的睡上一觉了。
“王叔,还没到那地步。”李艺拦住了他。
一方面,李家和王家前后街的一起住了百来年,是真正的老街坊了。更何况,当年王长老做坊长的时候,他打理的商铺位于两条街的交汇处。王长老那时挺照顾他家铺子;
另一方面,他确实也心里没上没下的,慌的好几晚都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跟烙饼一样,但要说眼下去打扰门主大人闭关,却是真的觉得还没到那一步。
所以,于公于私,他都不想王长老去碰壁。
王长老瞪着眼睛冲他胡子:“这话说得……”说着,毫不客气的指着他两个嘴角上的大火泡,“你不着急,嘴上咋也起了两个大火泡!瞅瞅,这色儿都快跟黄豆一个样了!”
当然,大伙儿都是五十步莫笑一百步。嘴上的这圈泡都不好看。说起来,自从修行以来,他们不知道有多少年没有急成这副德性了。
以前也不是没有过危难的时候。
说起来,他们追随门主大人后,这些年里,说得委婉些,是起伏不断,风波不绝,说得不客气些,那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
但是,他们这些长老却从来没有象这回一样的着过急,上过火。
为什么呢?
因为天塌下来,有高个儿撑着啊。
每每危险的时候,不是有门主大人亲自主事,就是有魏长老、光爷、道长他们三个领着他们。
而这回不同了。
魏长老他们三个都不在。而门主大人也正在闭关中。
没人领着他们了。也没人给他们拿大主意了。
王长老只觉得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过的沉重。这心里更是完全没底。是以,每天一大早,如果不去主院那边绕一圈,美其名曰“巡防”,他这一天走路,都跟两条腿是踩在棉花团上似的。
外面真的被围起来了,他手里握着方案又如何?能扛到现在,他完全已经到了极限。
再不见到门主大人,他真的扛不下去了啊。
他知道,其他的长老,也和他是一样的心。
所以,他才大胆的提出来,去向门主大人请示。
这种时候,他们需要门主大人出面。
青木派的弟子们也渴望见到门主大人。
没听到外面的谣言都传成什么样儿了吧!
“我们不一定要门主大人立刻出关。”宋长老帮腔道,“门主大人隔着门给我们下道命令也是可以的。”
“对对对。”
“这个主意好。”
“不出关,只下道命令,不会影响门主大人……”
其余的长老纷纷出声说道。
李艺还是不赞同。他环视众人,从未有过的强势打断道:“那么,你们想要门主大人下道什么命令呢?”
立时,其余人全闭上了嘴巴。
这话说得……如果在仙庭的时候,那就是诛心之言了。
他们哪能要门主大人下道什么命令!
王长老微怔,很快的从话里咂巴出一些不一样的味道来。他微眯着眼睛,轻轻颌首道:“对呀,我们要门主大人下道什么命令呢?”
闻言,宋长老等人看着他,下巴摇摇欲坠——王老哥,你该不是被气坏了,在说反话吧!
王长老看向他们,认真的解释道:“我真不是在说反话。”
眼前的这些人,大多是多年的老街坊。过去的几十年里,不论是在仙都,还是南下之后,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着呢。他知道他们这副表情是什么意思。
“大掌柜说得对。”他笑着向李艺伸出了大拇指,“我刚才是犯糊涂了,幸亏大掌柜提点及时。”
“滋——”宋长老等人不由得吸气,个个仔细思索起来。
屋子里顿时安静了。
李艺和王长老都没有着急。
前者笑着给后者倒了一碗白开水:“我刚才说话不中听,王叔莫要与我一般见识。”
后者接过来,喝了一口:“哪有。是我急迷了心。你要不把话说重点,我怕是明白不过来。”说到这里,端着白瓷碗,叹了一口气,“那个老齐,多精明的一个人啊。如果犯糊涂的时候,我们中间也有人能给他个当头棒喝,他哪至于……”
说起齐伯,李艺也禁不住长叹:“论对门主大人的忠诚,在齐伯面前,我素来自愧不如。谁能想象,他有朝一日会……”
他承认,齐伯慢慢的变了,尤其是这两年,越来越有大长老的势头了。但是,他一直以为,齐伯对门主大人的忠诚,从未改变过。他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自然也没有提防过齐伯会叛逃。而事实却狠狠的扇了他一记耳光。
事情出来后,他很认真的反思过。然而,那感觉既象是隔着一层窗户纸,没法想通透,又好比千头万绪,没法理清楚。修行这么些年,他积累了不少经验。知道这是心境不够,目前只能这样了,遂暂且放到了一旁。现在听王长老再提齐伯,他还是禁不住痛心。
这时,王长老也给他倒了一碗白开水:“我们都警醒点吧。莫走了老齐的路,而不自知。”
李艺道了谢,端起茶碗点头道:“王叔提点的是。”
王长老笑了:“你呀,就是改不了这张掌柜嘴。”
“我打十七岁起就做掌柜。那时,族里的铺子大,一个铺子里光掌柜就是四个。家里没营生,我打七岁起就进了铺子,学徒、伙计、四掌柜、三掌柜……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做到了所有铺子的大掌柜。很多事,改不了了。”提起往事,他好不感慨。
“也不能这么说。”王长老指着自己,爽朗的笑道,“我爹说我就能够做到守成,便是对得起列祖列宗了。所以,他给我的长子取的名字是‘保柱’,谐音‘保住’。我那前几十年也是这么想的,觉得这辈子到了头,也是在我们那条老街里做个坊长。最后,死了的时候,能将坊长的位置安安稳稳的传给我家保柱,这一生也就圆满了。谁能想到,我还能象你们年轻人一样,出来看到这么宽阔的天地呢?什么叫做世事难料,莫过如此。所以啊,我现在的志向大着呢。”
说到这里,他打住笑,又道:“有大志向,不是错。就怕象老齐一样,在大志向面前昏了头。忘记了是谁造就了今天的我们。没有门主大人,我们哪来的底气立大志向?这几个月,我也禁不住有些发飘。幸亏老侄提点得好。从今往后,我每天的早早晚晚都要念叨老齐几句,以他为鉴,莫走了他的老路才好。”
李艺不住的点头。王长老的这番话,完全说到了他的心坎里——对门主大人,他们仅仅是忠诚,完全不够。那样的话,早晚得象齐伯一样,心里变味,走上歪路。反过来,门主大人一直以来就没有要求过他们的忠诚。现在想来,门主大人应当是从一开始就比他们更清楚,人心易变。
隐隐的,他好象心里比先前透亮一些了。
两人就着白开水轻声说着话。不知不觉中,他们碗里的白开水见了底。
“说什么呢,说得这么起兴?”宋长老插了进来。
王长老还真没注意到,抬起眼皮子,笑眯眯的瞅着他:“老宋,想明白了?我方才说的可不是反话吧?”
宋长老冲他抱了抱拳:“老哥哥,得罪了。”
王长老探身,伸过手去压下了他的拳头:“跟我们说说你的心里话。”
他没有说,宋长老也要讲给他听的。在青木派,这不叫服软认输,是正儿八经的反思。按云景道长的说法,那就更高大上了,叫做“论道”!说是于提高心境大有好处呢。无数的反思证明,道长一点儿也没有诓人。是以,大伙儿都很乐意跟人反思,并且还会真诚的请对方评论评论。
宋长老吧啦吧啦的说了起来。
他反思的角度与王长老又不相同。
他觉得长老会对门主大人太过依赖了。
“不仅仅是门主大人。还有魏长老、光爷、道长,我们也是依赖太过。”他扼腕道,“一直以来,我心里都有个结。我觉得,门主大人、魏长老他们,一个个都更器重伯堂。我挺羡慕与暗地里没少眼红。明明论忠诚,我不下于伯堂。现在想来,伯堂对门主大人,还有对魏长老、光爷、道长,从来就与我们不同。我的忠诚是依着靠着门主大人,全指着门主大人象奶孩子一样给我喂好处。所以,一感觉摊上大事儿,我就恨不得抱着门主大人的腿,挂在他身上。可笑的是,我还管这叫做忠诚!”
他越说越是激动,说到这里,眼圈儿泛红了:“不好意思,我先缓一缓。”
而李艺听着,心里又透亮了一些——貌似齐伯的忠诚也有这么个意思在里头呢!
对面,王长老给宋长老也倒了一碗白开水,双手递过去:“莫急。先喝口水。”
后者一气喝光了,很没形象的用手背抹了一把嘴巴,将白瓷碗轻轻放回小木桌上,接着说道:“这回多亏两位先后提点。我刚刚也想明白了一些。前些天,门主大人搞出新目标,原来是有的放矢。门主大人道行高深莫测,早就看出来了,我们这行人的毛病根子在哪里。所以,给我们早早的开出了一剂良药。偏偏我笨啊,对新目标的解读与感悟,仅仅是在表面上。并且还以那次入定,是我悟出了真道理。”
说着,他一骨碌从地上爬了起来:“对不住,老哥哥。我真坐不住了。我得回去,乘热打铁,好好的再读新目标。搞不好能再次入定呢。”
这话说得,王长老真是“眼红”呐。恨不得将手里的空茶碗砸过去。
“会还没开完呢!”他故意吼道。
宋长老撇撇嘴:“这会根本就不用开。崔砍头要搞围而不攻,我们一早就料到了。方案也写得扎扎实实,连门主大人都夸好。只要崔砍头不全力进攻,我们照方案做就是。该干嘛就干嘛……唔,要是谁不信我的话,尽管去请示门主大人。我敢打赌,门主大人最多就会说一句‘他们围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事’。”
说到这里,他已经开始往门口走去,一边走,一边冲王长老摊手:“真的,肯定会这样。从来就是我们几个道心不稳。哥几个回去多读读新目标,保管药到病除,今晚个个一觉睡到大天光。”
“我们个个睡到大天光。”王长老冲他呲牙,“就你一个人再入定!”
“那没办法了。这叫机缘不可强求!”宋长老打着哈哈出门而去。
“瞧瞧,把老小子得意的!”王长老掂了掂手里的白瓷碗,最终还是没舍得砸出去,“恨恨的”对李艺说,“这玩意儿又涨价了。外头要两个大钱才能买到一个。”
其余的长老在宋长老发表长篇大论的时候,都在竖着耳朵听呢。
听了王长老的财迷调,他们呵呵笑着,也一个个的站了起来:
“都散了吧。”
“老宋确实是道出了我们的病根儿。”
“我也得回去好好读新目标。没谁规定,今晚只许老宋入定……”
===分界线===
某峰多谢书友利之所以然的月、票,谢谢!
:。:
乾龙战天 第六九六章 共识
长老们跟吃了称砣似的,先前的恐慌一扫而光。从这一晚开始,一个个的真的如宋长老所言,做到了“他们围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
在他们的带领下,本部,以及各营各部门掀起了一股学习新目标的热潮。先前笼罩着本部以及各营各部门的恐慌的气氛渐渐淡去。各项事务又回到了正轨。
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部分弟子觉得在这个时候搞学习新目标,分明就是逃避现实,是掩耳盗铃。
“学习新目标是能够刀枪不入呢,还是能赶跑外面的敌人?”他们在每天的“说话”活动上,提出了严厉的质疑。
但是,并没有得到其他们的支持。
更多的是反驳。
“说的好象你们有办法把敌人赶跑一样!”
“就是。没有硬拳头,就不要说这种硬气话。”
“学习新目标是为了开拓眼界,提高心境。也就是提升修为。修为越高,拳头才会越硬。才能在敌人面前有反对的资格。兄弟,你的心气,还有口水,在战场上,真的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这是一些耿直的。
脾气软和些的,很认真的解释和保证:“我们青木派没有人是软蛋,也没有人会怕外面那群狗东西。只要他们敢进山,包管他们竖着进,横着出来。”
还有一些觉得被包围根本不是事:“粮仓里堆满了粮食,够我们吃到明天开春去了。所以,今年冬天不用运粮食进来。他们乐意围着,就让他们围着呗。反正浪费的又不是我们的粮食。我们安安心心的窝冬、修行,等到了明天开春,一个个跟下山的老虎似的,把他们打一个落花流水。”
最后一种说话最有说服力,很快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弟子们附和。持不同态度的那些弟子冷静下来后,想一想,也觉得蛮有道理的——一方面是,粮仓里的粮食够吃,不怕围;另一方面是,敌众我寡,想赶走敌人,眼下也没那实力。所以,在这里发没用的牢骚,除了浪费时间,没有别的用处。有这耍嘴皮子的工夫,哪怕是演武场里练一练拳法,也更有意义啊。
就这样,一场争辩很快就结束了。
各营各部门的弟子们都被修士盟军的包围激起了斗志。他们卯足了劲要在来年开春的时候,给修士同盟军们最严厉的打击。是以,除了完成日常的任务,弟子们几乎是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修行上。
而包围圈外的修士同盟军低阶将士们很快发现情况有变:一是,下山来挑衅他们的青木派弟子绝了迹;二是,每天在他们的对面巡逻的青木派弟子不再是那种剑拔弩张的样子。他们变得平和了。
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变化是喜闻乐见的。毕竟香草坡那一战,一小队女修斩杀筑基就跟切南瓜一样,三五小队女修组阵能越级斩杀金丹,给他们落下的心里阴影太大了。
当然,报给上面的军报是不能这么写的。不出几天,崔九浩便收到了各段防线的军报。这些军报里,从各种角度大写特写包围圈里的邪魔们是如何的怂,跟千年老乌龟一样的缩。
崔九浩看到第一份军报时,是完全不信的。
在运天演武堂的时候,他与程冬晴他们几个朝夕相处了一年。从来没有看到他们有真正犯怂的时候。窥一斑,可见全豹。之前是他没有细想,这些天,他不止一次的回想程冬晴等人的言行举止,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即,能培养出这等弟子的门派,怎么可能是怂的;
是他太自以为是,也是经验不足,轻敌了。
于是,香草坡一战简直成了他的恶梦。
青木派里,连女弟子都不让男修,一个赛一个的骁勇。谁敢说青木派怂?
但是,看到第二份、第三份……所有的军报都是一个意思,崔九浩觉得太不对劲了。
怎么回事?
他的第一反应是:青木派又要兴什么阴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