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不当炮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林喵喵
因为被立为太子后,很快,承安帝在重兵看守之下,老老实实写了禅位诏书,贤王要登基,忙的很,哪有时间找王元娘的麻烦。
信王和其他几个有野心的皇子,倒是嚷过贤王囚禁皇帝,要清君侧,救驾的话,但是他们在朝中虽有一些大臣支持,却没一个有兵权的,想救驾怎么救?用嘴皮子骂么?靠煽动天下老百姓么?
前者贤王诛了几个有污点好比贪、污受、贿的大臣,其他人就不敢吱声了;后者……只要没动乱,老百姓管你谁做皇帝。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说的好啊,枪杆子里出政权,信王要有兵,这会儿还能起兵讨伐,到时裹挟百姓,天下大乱,他这事情也就成了一半了。
但手上没兵,又被贤王派人看的死死的了,他想折腾,最后的结果也只是像王元娘所在的世界那样,被贤王贬为庶人、幽禁了起来。
几个有点野心和能力的皇子被贬为庶人后,贤王的位置也就稳了。
而这时候,贤王就能腾出手来收拾王元娘了。
贤王不可能不收拾王元娘的,毕竟王元娘伪造他造、反谋逆的证据,这样害他,他要还不收拾,那除非贤王是老好人,啥都不计较,但贤王虽然为人宽厚,但绝不是老好人,别人欺到头上了也不反击,如果真是这样的人,就不会听安然的话真的造反了。
当然了,如果王元娘老实一点,贤王也许还忘了这个人的存在。
但,之前信王等人跳脚的时候,王元娘还跟在里面跳,让贤王想忘了她都难。
其实王元娘也不是傻,也不是不明白到这会儿,还跟贤王作对会是个什么下场,但,这不是她怕自己就算不跟贤王作对,贤王也会找她的麻烦,所以才想着联合信王,做最后一搏吗?
当然了,这自然是做无用功了,信王倒台了,而她,也要被贤王收拾了。
事实上,本来贤王很忙,还没来得及找王元娘的麻烦,这时看王元娘还有胆子上蹿下跳,不由无语,自然不会容她。
当下贤王便派人去王家,将王元娘给抓了,交由大理寺审理。
其实这都根本不用审,既然新帝说了那封信不是他写的,那王元娘伪造新帝谋反的事就是板上钉钉的,王元娘自然是一个死字难逃了。
不但王元娘死,王元娘这样诬陷新帝,当时承安帝连淑妃娘家都准备一把端了,已是派人看住了淑妃娘家,而这些,自然也算到了王元娘头上,毕竟要不是她伪造证据,惹的承安帝扣实了贤王谋反的罪名,贤王外祖家也不会差点出事,既然王元娘害的他外祖家差点连坐,这会儿自然也要叫王元娘尝尝自己家被连坐的滋味——这下轮到王家全家抄斩了。
不错,王家是大家族,要敢动他们,那可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别人可能会怕,好比承安帝都不敢,但手掌兵权、且是全天下最骁勇善战军队的贤王可不会怕,当下自是说斩就斩了。
王家和王元娘这下后悔了。
当初王元娘伪造证据坑害贤王的时候,王家察觉出了承安帝不喜贤王,觉得要是承安帝不喜贤王,那贤王迟早是要出事啊,所以便默认了,觉得王元娘这样做挺对的,跟贤王划清界限,反正王元娘没孩子,义绝的话也无所谓,不用担心有孩子,到时义绝还有牵绊。
但现在,无论是王家,还是王元娘,都后悔了,毕竟如果王元娘给贤王生了皇子,那这会儿贤王做了皇帝,想诛杀王家,也许看在孩子的份上,会念几分旧情,不会这样毫不留情。
不过再后悔,这会儿也没用了,毕竟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哦不,对王元娘来说不一样,毕竟人家吃过一次后悔药——这不是嫁了信王倒霉了,让她重生了吗?这不就跟吃了后悔药差不多了?所以王元娘一开始很后悔,但想到自己曾经重生过一回,也许还有机会继续重生呢?于是又想开了点,不那么害怕了。
只在心里想着,如果这次还能重生,那她一定会记着,不再跟贤王作对了,就嫁给他做王妃,之后做皇后吧,也没什么不好的,之前她不甘心,非要跟他作对,既然人家是天选之子,无论自己怎么折腾,他一定会当皇帝,那她还折腾什么呢,老实躺平,等着当皇后有什么不好?
——王元娘不知道,在安然没来的那个世界,她其实是折腾成功了的,所以这时便这样想着。
不过很可惜的是,她重生了一次,却没能重生两次,三次,所以她这自以为自己作出了牺牲,不跟贤王作对,等着当皇后的想法,根本实现不了。
她以为她是谁呢,以为嫁给贤王,坐等当皇后,还是委屈了她,这样自作多情的想法,老天会搭理她才怪了。
就在王家末路之际,安乐侯府却迎来了最大的胜利——其实确切地说,是李老太爷的胜利,安乐侯夫妇不见得就高兴。
原来,自贤王的事差不多稳定后,安然便应李老太爷之邀,回了趟侯府。
现在人人都知道李安然是新帝身边最红的红人,毕竟谁不知道当初新帝犹豫要不要造反时,是李安然说动对方造的反,然后对方还成功了,导致李安然就成了新帝最信任与最得力的手下,既然如此,外面巴结安然的人可真不少。
但,不少人表面巴结,背地里可就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样说安然好话了。
毕竟这会儿的安然,已经十八岁了,还没订亲事,且跟一群大老爷们混在一起,外人就算表面上不说什么,心底也还是嘲笑的,觉得安然这样,是肯定嫁不了人了。
在这个世界人们的观念中,嫁不了人的姑娘,那就是丢脸的事,哪怕再是新帝身边的红人,哪怕别人再巴结,私底下大家也还是嘲笑的。
而这,让明白别人心里怎么想的安乐侯夫妇,能高兴得起来吗?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309章 遗珠归来37
一想到安然老大年纪还没嫁人,私下被人嘲笑,安乐侯夫妇就觉得无脸出门见人。
以前安然还没回来,所以纵然京中有风声,说他们李家有姑娘成了武夫,但到底没证据,大家也顶多私下说说,不敢真的对李家侧目。
现在安然回来了,人人都知道她在边疆做的事了,都知道她是个武夫,还是个老大年纪还没嫁人的武夫,这可是要笑死他们了,这让安乐侯夫妇自然觉得脸上无光,暗道你倒是嫁了人再回来啊,那样别人也不会笑他们家了,现在这样,带着武夫的名声,还十八岁了,不说嫁人,连个亲事都没有,还不要笑死人啊!
可惜李老太爷捧着安然,所以安乐侯夫妇心底再怎么不满,也不敢说什么。
当然了,人李安然现在在皇帝跟前红的发紫,光凭这个,他们也不敢说什么就是了。
不但不敢说什么,当他们面对安然时,还要陪着笑脸,毕竟在传说中,这可是会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他们还真怕自己惹恼了她,她会对他们动手,毕竟她跟他们也没多少感情,要真生气了,这种事未必做不出来。
是,她是不可能猖狂到光天化日之下朝他们下手,但谁知道她会不会暗中弄死他们呢?这可是极有可能的,要知道现在外面都传开了,说是当时贤王逼宫时,淑妃娘娘就是安然一手从宫中救出的,想想人家能从守卫森严的深宫,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人救走,那要想神不知鬼不觉地杀了他们,也不是什么难事,这样一想,安乐侯夫妇心里纵然对安然有千百种不满,也不敢说什么。
李老太爷捧着安然,安乐侯夫妇知道是为什么,一来是真的喜欢安然,二来是看安然有了军功和从龙之功,安乐侯府以后能沾光,不会衰败了,所以这样喜欢安然。
但安然再有能耐,再能让安乐侯府不会衰败了,这没嫁人,也是没用的,毕竟就算安乐侯府真不会衰败,但被人嘲笑,也让人受不了,事实上,他们宁愿衰败,也不愿被人嘲笑,要不然当初他们怎么那么反对安然去边关呢,不就是从来没想过让安然发达,让他们沾光么?毕竟他们知道,一旦安然在边疆立功,发达了,他们不是被人羡慕,而是会被人嘲笑。
他们当然也不想侯府衰败,他们也想沾安然的光,但前提是,安然先把自己嫁了,免得一直没嫁出去,让他们被人嘲笑,要不然他们宁愿不想要这份光。
安然自然多多少少也知道安乐侯府的想法,不过她可懒得管安乐侯夫妇怎么想的,反正以她今时今日的地位,安乐侯夫妇就算对自己不满,也不像三年前那样,敢训斥自己了,这样就行了,她本来也没指望他们能对自己有多好。
时隔三年,李老太爷更老了,这也很正常,毕竟在这个世界,安然只有内功,没有灵力,没法帮李老太爷梳理筋脉中的杂质,让他无病无灾长命百岁,只是帮他化解了心肺之间的淤血,救了他一命罢了,但这只是让他暂时不会死去,不代表能像灵力那样能延长他的寿命,所以李老太爷这会儿会更老也很正常,安然琢磨着,由于他早年战场糟坏了身体,他可能活不了几年了。
好歹李老太爷对她不错,所以安然看他大概活不了几年了,还是有点感伤的,当下对李老太爷也更好了几分,见了李老太爷便笑道:“孙女幸不辱使命。”
李老太爷看着英气勃勃的安然,不由老泪盈眶,连声道:“好好好,好啊,我李家终于后继有人了。”
虽然是个姑娘,但只要能干,那就是他认可的李家人。
只要他那一对儿子儿媳不犯浑,有安然罩着,李家还不会倒下,而只要安然在,李家一时不会倒下,将来就有机会再东山再起。
因为是姑娘,而且安然不一定会招夫,所以安然可能不会生下李家继承人,但只要安然在,李家其他子侄努力的话,将来李家还是有机会东山再起的。
祖孙俩聊了会,李老太爷便将其他人打发走了,只余祖孙俩后便私下问道:“你是陛下登基的首要功臣,陛下对你,可有什么安排?”
这话李老太爷自然不能让其他人听到,毕竟万一传到新帝耳里,别觉得李家想要挟恩求报,所以只私下问问安然。
他这问,纯粹就是好奇。
安然道:“陛下打算封我为定国侯,不降爵世袭四代。”
其实不是这样,贤王当时曾让她选,是想封定国公主,还是封定国侯。
公主虽是宗室封号,但跟皇子不一样,是可以拿来封非皇室血统的,所以当时贤王才让她选。
安然毫不犹豫就选了定国侯。
无他,公主虽名头好听,且一旦结婚,丈夫可封侯,但爵位继承是代降的,不是不降爵世袭四代的,不想吃亏的安然,自然选择了可以不降爵世袭四代的定国侯。
虽然她不一定结婚,但万一呢,所以自然要拣不吃亏的选项选。
李老太爷听了,微皱了下眉,但还是替她高兴,道:“陛下对你,的确是没得说的。”
这跟当年他父亲挣得的爵位一样了,都是不降爵世袭四代侯爵。
既然这样好,李老太爷还是皱了下眉,是因为,他本以为贤王会奖励安乐侯府的,好比提升安乐侯府为安国公府,又或者增加安乐侯爵位的世袭代数,没想到贤王没管安乐侯府,而是直接给安然叙功,这让李老太爷自然皱眉,毕竟他想安乐侯府能振兴,可不想看到安然跟安乐侯府分割开来啊,虽然有安然在,依然能照顾到李家,但这功劳要记在安乐侯府,那才能真正振兴安乐侯府呢,现在没记到安乐侯府头上,而是给安然专门叙功,那将来,安然有自己的府第,在心里第一顾着的,自然是自己的府第,安乐侯府能沾到的光就少多了,这样一想,李老太爷能不皱眉吗?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310章 遗珠归来38
但对安然来说,这却是她想看到的,虽然她对李老太爷印象不错,但对安乐侯府其他人可没什么好印象,所以自然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功劳,给了安乐侯府,让他们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得瑟,甚至还反过来嫌她丢人。
所以安然虽看到了李老太爷笑的勉强,但却装作不明白的样子,继续跟李老太爷说战场上的事。
除了装傻,她还能怎么样呢,毕竟她总不能顺着李老太爷的心意,推掉这个封赏,然后跟贤王说,让他将奖励给安乐侯府吧?
不说凭什么将她挣的功劳白白给安乐侯府了,单是这样做会让贤王不高兴,她也不会做了——毕竟人家现在可是皇帝,只有对方给她封赏的份,她没资格提条件,若她要仗着自己有几分功劳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提条件,贤王嘴上也许不会说什么,但心里多半会不高兴的,而这显然不是安然想看到的了,毕竟她抱上了贤王的大腿,就是为了做任务的,可不想好不容易抱上了,为了安乐侯府的人还丢了。
看过了李老太爷,安然既然来了,自然也不能过门不入,不给安乐侯夫妇问个好,她虽不怕名声不好,但也不用故意为之,给外人和安乐侯夫妇攻击自己的把柄。
安乐侯夫人看安然来了,问了些寒温后,便问安然:“当初陛下说过,会帮你说门亲事的,那现在陛下有帮你说吗?”
安乐侯夫妇这一段时间为安然没嫁人的事愁的慌,夫妻俩商量后,一致觉得,只要新帝遵守了当时的诺言,给安然找一门亲事,到时安然嫁了,他们出门,就不会再觉得丢人了,所以这时安乐侯夫人便这样问了。
安然就知道他们会关心这个,当下便道:“这事不急,等陛下有时间再说吧。”
其实她就是敷衍安乐侯夫人,因为她根本没想过结婚的事。
她不急,安乐侯夫人急啊,当下安乐侯夫人便道:“这哪能不急,这家里,你四妹都已经结婚了,五妹也许了人家,马上就要结婚了,就你,比她们大好几岁,还没结婚,这怎么行呢。”
安然道:“反正本来就晚了,就更不用急了。”
安乐侯夫人看安然不为所动,心中有气,但又不敢骂她,只能道:“那也尽量快一点,我跟你说,娘是过来人,不会害你,不是说年纪大了就找不到丈夫了,但是要想找一个好的,就难了,你信我说的。”
安然敷衍道:“会的。”
其实才不会,反正她的爵位马上就要下来了,到时府第也会有了,她就住到自己的定国侯府去,跟安乐侯夫妇离的远远的,也不用担心他们催婚了。
安乐侯夫人不知道她心里想的,看安然答应了,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不过她还是没放松警惕,已是打算跟李老太爷商量,让李老太爷进趟宫,找新帝聊聊,让新帝帮忙,给安然找门亲事。
从安乐侯府离开后,安然又去了李家。
李父和张氏早就听说她回来了,只是知道她很忙,所以也不敢找她,打扰她,这时看她忙好了,过来看望他们,自是非常高兴。
因李父和张氏都是勤快人,做事麻利,所以这几年李家发展的很不错,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会儿安然看到他们,便发现他们比当年刚进京时精神更好,另外营养上来了,人也长的更精神了。
当下李家人围着安然问在边关的事,还有助贤王登基一系列事。
他们这反应很正常,普通人都有这种八卦精神。
“现在外面都传疯了,说你是战神转世,在边关起码杀了昆族十好几万人,现在昆族别说进关打劫了,听说还跑的远远的了,是不是?”
李父一看到安然,就两眼放光,一副迷弟的样子,问道。
安然敢打赌,称自己是战神转世的人,绝对是听说过李父是自己养父的人,那些路人,要听了流言,说自己杀过十好几万人,只怕更爱说自己杀人狂魔转世,而不是什么战神。
安然只装作不知道真相,听了李父的询问,便谦虚地笑道:“十好几万没有,那还包括陛下带的人打的,因为陛下曾带兵追击过昆族攻打边关的匪兵,杀死杀伤的不少,我这边,主要是围剿那些入侵边关,骚扰边关百姓的小股昆族贼寇,再配合陛下击退攻打边关的昆族贼寇,所以在数量上还没陛下那边打的多呢。不过昆族的确因为损失很大,跑的远远的了。”
不错,这三年,安然前一年半主要是收拾来关内打劫的小股昆族贼寇,但后一年半,因为安然太厉害了,昆族贼寇不太敢来关内打劫了,贤王看到这种情况,便开始反击,趁着一次昆族为了入关找吃的,大举进攻边关,就与安然合兵一处,杀的昆族大军大败。
——所以安然将成绩都推到贤王头上,那是谦虚了,事实上,在这次反击中,她的部队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这个,只要贤王自己知道就行了,就不在外边到处说了,毕竟,就算贤王人不错,但安然也不敢赌他成了帝王之后,可还跟以前一样宽厚,自己要揽功,被有心人跑到他跟前搬弄是非,惹的他不高兴,那可就不好了,所以安然便尽量弱化自己的存在,将功劳盖在贤王头上,这样一来,贤王应该不会不高兴了。
重挫了昆族后,昆族因失去了大量战兵,不得不往北逃遁。
本来边关就是穷苦地方,再往北,就进荒漠了,更不是人呆的地方,所以贤王和安然,看追的差不多了,也就没一直往里追了,毕竟穷寇莫追,只将王师移镇之前昆族常驻的城池,将周朝的边关,又朝前推进了一百里,领土无形中自然也就扩大了。
贤王和安然这样厉害,也是承安帝对贤王越来越惧怕的原因,实在是这个儿子的实力太强了,让他不能不感到害怕,所以当时才会附和信王和王元娘的造谣,想收拾贤王。
他以为贤王是个听话的孩子,他要缉拿他回京问罪,贤王也不会反抗,乖乖让他砍。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311章 遗珠归来39
但承安帝错了。
在安然没来的那个世界,贤王没有得力手下,觉得造反也不可能成功,毕竟他以及手下,在京中的亲人太多了,再加上他们的战斗力也没这个有安然的世界这样厉害,所以贤王选择了回京赌一把,想着也许父皇不一定就会杀他呢,总比他造反不成功,死了强。
虽然赌输了,但其实从内心来说,贤王并不是那种乖乖不会反抗的人,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就不会老实听话。
在有安然的世界,战斗力超群的安然和她的部队,让贤王有了这个机会,于是承安帝再这样干,便被炮灰了。
李父看安然这样说,立马便意识到安然这是在谦虚,因为他不相信贤王有这样大的能力,之所以会这样坚信,是因为事实摆在眼前——然然没去边关前,贤王在边关已呆了四年,也没有太大成绩,顶多是顶住了昆族的进攻,不像之前的守将,连边关都守不住,不时让敌人的大队人马深入内地劫掠,但然然去了边关之后,别说大股贼寇深入内地劫掠了,听说连小股骚扰边关的贼寇都没了,之后更是破敌几十万,把敌人一直追出了草原,这不是然然的功劳是什么?
不过李父理解安然的做法,毕竟人家现在是皇帝了,想来女儿也的确不敢掠皇帝的风头,毕竟功高震主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当下李父就接受了安然的说法,又问起了助贤王登基的事。
不错,女儿,虽然安然不是他们的女儿,但在李父和张氏心里,安然依然是他们的孩子,无论是因为他们养了安然十五年,有感情,还是因为李欣然这些年都懒得搭理他们,让他们没有女儿的感觉,都让他们在心里,还是将安然视为女儿——哪怕安乐侯府已经将安然接了回去,他们面上不敢再认安然为女儿,但心底还是把她当女儿的。
安然听他问,便道:“这些事比较机密,不适宜在外面说,所以我不方便说。”
李父也知道这个道理,他就是好奇,所以这时看安然说不能说,自然不会继续追问,当下便道:“没事没事,我就是好奇,因为外面都传疯了,各种流言都有,我就想问问你这个当事人罢了,既然不能说,那不说没事的。”
张氏对这些国家大事,就没李父那么好奇了,她跟安乐侯夫人一样,更关心安然的个人大事。
不过她跟安乐侯夫人怕丢脸所以逼安然结婚不一样,她纯粹是担心安然年纪太大,以后嫁不了好人家。
安然听了张氏的担心,便道:“娘不用担心,我会有分寸的。”
张氏忧心忡忡地道:“我知道你很厉害,也很能干,但就怕,有能力的男人,不愿意娶一个武功比他高的女人;没能力的男人,你又不想嫁,到时你找不到自己心仪的男人。”
虽然这个世界,讲究盲婚哑嫁,很多人都没能嫁到自己心仪的男人,但安然不一样,她在外面像男人一样做事,认得的人太多了,只要安然愿意,还是能自己亲自挑的,就怕她挑的中人家,人家不愿意娶她,她怕安然受伤害,所以这时便这样担心。
安然道:“没事的娘,姻缘这种事,靠缘分,缘分到了就行了,您真的不用担心。”
“……好!好!我不担心……”张氏道。
其实她还是很担心。
怕她这么能干,最后嫁的还不如京中那些什么都不用干的姑娘,那……她可能承受得住?
安然自然不知道张氏心里想的,要知道的话,肯定会跟她说,她承受得住,根本不怕的。
安然跟李老太爷说,新帝已准备封她为定国侯,这事自然不是假的。
自安然回家“探亲”不过两天,建元帝(贤王的年号)便大封群臣,安然赫然在列,侯府也赐了下来。
因有了府第,安然便去了自己的新窝,同时带去的,还有自己的那一众……因战争伤残了的兄弟。
这些人其实武力值还不错,但因伤残了,都是退出了营伍的,安然问过他们意见,愿意回老家的回老家,反正皇帝给的补贴,以及这些年因军功分得的钱财,够他们做个富家翁的;不愿意的,就聘他们为府里家丁,帮自己看守门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