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让你窝心
安抚使司别称“帅司”成了“监司”之一,路一级管理机构,除了“监司”之外,尚有“杂监司”,则一些专门的经济、文化管理机构,如提举茶马司、提点坑冶司、提举市舶司、提举学事司等。路之下的地方一级行政管理单位为州或府、军、监,基本成了一个个由文人主理的独立王国。
但宁宗后,安抚司之兵政归都统制司,一路之民政归隶于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成了闲署。后期宋蒙战争既开,都督府、制置司、都统司成为前线最活跃的统率机构,实际上形成武人主理一地军政的态势。他们不听朝廷调遣,不在乎恢复故国,而是着眼现实利益。蒙兵南下他们率军归降,成为新朝的功臣。
细想之下,应节严觉得反而是是小皇帝在维护祖宗之法。临安失陷后,行朝建立形成了以陈宜中为的朝廷,但其却没有担当起辅的责任,依然热衷于内斗,导致朝廷离心。而他出走后,6秀夫无力掌控朝政,张世杰却迅控制了朝政,将朝廷带到了崖山。若非小皇帝力挽狂澜,不仅行朝毁灭,6秀夫也不能主政朝廷,将张世杰打压下去。
另外,老头儿想起帅府迁到琼州后,一直是自己主管军政,赵孟锦主军令,将军权收归帅府之下。反倒是行朝到来后,打破了这种新的格局。在朝廷文臣主政无力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张世杰再次专权,实际上是小皇帝夺了枢密院的军政之权,整训军队和将官的人事任命,皆是出自大内,枢密院只是在战时受命领军出征。
如此一想,应节严算是理解了小皇帝的苦衷,其重塑兵部,并将三衙归于兵部正是夺了枢密院的兵政之权,将管兵之权归于士人之手,调兵之权归于皇帝,这样也就防止了武臣专政和作乱之虞,并改了宰相兼任枢密使的惯例。实际上这种做法比之当年的太祖的方法更为高效,还暗中分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而小皇帝把里子和面子都赚足了。
想到此,应节严觉得更加看不透小皇帝了,其真是堪比妖孽,但也倍觉欣慰,必定一个有想法的皇帝,要比一个碌碌无为的明君要好的多,尤其是在这危急时刻……
“先生以为朕说的可有道理”听自己说了半天,老头儿却沉默不语了,赵昺有点心虚了,自己该不是为此将老头得罪了吧,小心地问道。
“陛下说的有理,老夫辩无可辩!”应节严轻叹口气道。
“那先生还有何疑虑”赵昺往前欠了下身子柔声问道。他偷眼看看边上的江璆,其一直紧绷的脸似乎也放松下来,显然其也担心老头儿搅了自己的好事。
“陛下,我朝官制武人设阶级六十级,乃是防止战时因军功上升过快,以致出现有功难赏的窘况出现。陛下将文武品级平行,臣担心有功不赏更会打击军中士气,甚至为此生事!”应节严沉吟片刻道。
“先生,朕以为无需为此担心,每逢大战伤亡动辄万千,又有多少将士能活到结束的那一刻呢”赵昺叹口气道。
“咝……陛下说的不错,能百战而归的军兵可谓是百里无一!”应节严听了吸口凉气道。他也是上过阵的人,自然清楚战场上是什么样子,战死者往往尸积如山,许多人活不到封赏之时的。
“先生,陛下想也早作了准备,已将军阶划分为正从十八阶,无品六阶,以此和军职相对应,并制定了相应的退役年限,即便是百战余生的老兵已无法升职,但也可获得相应的补偿。”这时江璆也插话道。
“陛下一改军役终身制的方案,老夫也已看过,只是实施起来怕会面临无兵可用的状况。”应节严说道。
“先生,吾以为不会。”江璆争辩道,“以陛下的设计,征募的普通兵丁服役八年便可退役,前两年每两年一转,由副兵至正兵;此后转为军士,依旧三年一转,以下士起中士止,退役还乡;若军士有殊功和能技转为上士,可继续在军中服役三年后退役。其中立有大功者可转资为官,升为有品军将。如此可通过不断招募兵丁轮转补入军中,如此一来即可保留有经验的老兵为兵头,还可避免老弱继续留在军中,以致再有冗兵之患!”
“这样安排确可以阻止冗兵之患,但当年太祖之所以制定‘一旦为兵,终身为兵’的军制,也是为了避免这些掌握军中技艺的兵丁回乡后,侍技为匪为盗,危及乡里安定,社稷安危,这样修改有违太祖当初之本意!”应节严反驳道。
“这……”江璆听了为之语塞,他也清楚一群军汉造起反来来,要比一帮泥腿子难对付的多。他们熟知军中的情况,懂得用兵之法,一旦镇压不及便会酿成大祸,席卷数州。
“朕看未必!”赵昺喝口茶,示意苏岚给其他两人也斟上道,“军中有些败类不假,但世上心怀叵测,作奸犯科者也不止军中。而军兵为祸朕以为是军中只教战,却不育人之故,并非是放军兵还乡的原因。”
“哦,愿闻其详!”应节严对小皇帝这个说法却是新鲜,讶然出声道。
“两位先生也知,当前将兵皆是以严刑厉法约束军兵,靠重金悬赏激励兵丁,用纵兵劫掠鼓舞士气,使得军兵如同行尸走肉,只知杀戮的傀儡。而兵丁们却不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从而造成他们一旦脱离军法的约束便作奸犯科,为盗为匪以劫掠为业!”赵昺言道。
&nbs
第655章 难以推脱
网手机版最新章节阅读请访问的最新网址 mkenshucc 恋上你看书网 a ,最快更新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最新章节!
小皇帝虽没有瞒着自己搞军事改革,但是应节严没有想到其会搞这么大的阵仗,可以说颠覆了大宋沿袭三百年的传统,并冒着得罪整个士林的风险提高武人的地位。 而他也知道小皇帝做事一向谨慎,此次甘冒这么大的风险肯定是有其理由,因而想一探根源。
赵昺也不傻,当然明白老头儿的画外音,他知道自己要想搞军改必须得到了几位先生的支持,说服朝中的臣僚。更清楚他们当上自己师傅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和他结成了共同体,可以所是自己最能信任和依仗的人,所以也没打算瞒他们,进而说出自己的想法。
自行朝建立便处于四处漂泊的状态,根本就没有长远的规划。而赵昺同样如此,也是见招拆招,一切所为都是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儿。当下接连击败了元军几次进攻,平定了俚乱,可以说已经在琼州站稳了脚跟,那么就不能东一锤子,西一棒槌的行事,而是要有一个长远规划。
‘复国’不用问是行朝的最高目标,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此来做。可不光是赵昺,只怕所有人的都清楚若想复国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很可能需要十年、八年,甚至更长,也许许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重回汴梁。所以既然不能一口吃个胖子,那么就要有个规划,一步步的向目标挺进。
而复国的基础一个是经济基础,强大的经济能力是一切国家得以立足的根本,才能为强大的军力提供保证;另一个当然就是军队,这是实现计划的根本力量,当前只有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才能保住根据地,维护经济的展,待积蓄足够的力量后才能打出去。
赵昺当然也不想如此,若说反攻他明天就想打下大都,干掉忽必烈,因为他承载的压力太大了,不仅是因为自己只是赵氏子孙,他还是万民之主。但是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主观的愿望而被打破,他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汉民族最强大的敌人,要想战败他们绝非易事,否则抗日战争也不会打了十多年,反观那时的形势都要比自己好百倍。倒是和湾湾差不多,但他们喊了几十年,结果到现在还是在喊而已。
当前行朝与蒙元相比,人口、地域、经济这些方面不提,即便是军队自己也是难望其项背的,这几仗自己能胜利,却不能代表以后仍然能胜。因为他的军队还存在着许多致命的缺点,若是不加改变,别说战胜蒙元,不被人家吞并就不错了。
先当前的宋军除战斗力不如元军外,在装备上除了占据部分优势外,在常规兵器上还是处于落后状态。现在除了箭矢这些消耗品外,盔甲器仗,甚至战船大部分都是靠缴获来维持,都作院更多的事情是修修补补,而不是制造。而火枪、火炮这些武器的产量还很低,且形成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宋军官兵的素质也很成问题,当然赵昺不敢奢望他们有知识、有觉悟,而是士兵的身体素质和训练都难以达到合格的标准。在帅府军初建的时候,他就现分拨给自己的义勇和官军行军无力,而主要原因是他们处于半饥饿的状态,这除了行朝一直处于颠沛的状态外,还由于后勤、补给工作不良,难以筹措到足够的军粮,导致常常断粮。
在面临断粮之虞的时候,赵昺也现其中半数以上的士兵体格羸弱,而且状似白痴、不堪教练。而赵孟锦和刘洙曾不止一次向自己提出,抽调可堪训练的士兵另组成军,保证饮食集中训练,其他的则归各队看管,当然也就谈不上训练,只承担军中杂役,在打仗的时候充当啦啦队以壮声势。
在崖山时,赵昺现当初赵孟锦等人所提出的建议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便是作为主力的淮军同样如此,而选出来所为强兵也只能勉强吃饱的状态,其他官兵只是饿不死而已。这也就是当他猎取鲸鱼后,并将肉分给各军后,立刻自己的处境便有所改观的原因。
而当行朝迁琼后,赵昺一直让殿前禁军进行整训,其实是在养兵,每日好吃好喝的补充营养、恢复体力,训练倒是处于次要地位。导致在前时的保卫战之时,他也是不敢将他们放在一线,而是作为预备队使用,防止他们被一击即溃,误了大事。
再有大家都知道近现代军队的标准一般是指具有以热兵器装备的部队、严格的军纪和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而当下赵昺虽然努力保证官兵吃好、喝好,并制定了伙食标准和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但是仍然由于后勤、补给工作的不良,遂增加了士兵不少杂务,侵占了训练的时间。
据赵昺观察和从统计报告中获知,一般部队因领取粮草、搬运、采樵和加工原粮等,每个月要占用十天左右的时间,一个指挥的兵丁往往会拨出三分之一的人力经常性的在从事杂役工作。这导致许多入营的新兵难以得到充分的训练,甚至连号令都分不清楚,这还只是在平日没有战事的情况下。
战时虽有组织起的民夫协助输送粮草,搬运军资,不过这是在本土作战的运输距离短,又有地方政府协助的情况下,勉强能保证供应。而一旦出岛作战便困难重重,此次征北军就遇到了,文天祥多次在奏报中称后勤不能适应军事要求,一般百姓多会远避。而旧政权已经溃散,新政权又难以建立,无法有效征调民夫随军行动,导致军队运输粮秣、物资等方面生诸多困难。使得缴获的物资只能就地销毁,或是任由百姓搬走,难以转运回琼。
所以赵昺在此次军改中专门成立主管后勤的辎重军司,以其建立起平时和战事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使军队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获得基本的生活、训练和作战物资的补给。他甚至想着采用商业化运作,将一些工作转包给一些有实力和能力的商家。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不能忽视,也无法忽视的问题。宋军的一般士兵多为农家子弟,他们温顺、有纪律、能吃苦耐劳、服从指挥,可塑性很强,只要经过严
第656章 正人先正己
网手机版最新章节阅读请访问的最新网址 mkenshucc 恋上你看书网 a ,最快更新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最新章节!
热热闹闹的过了上元节,各个衙门也开衙解印上班,赵昺主持了年后第一次朝会,这也就相当于现代年后的团拜会,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然后大家便按部就班的该干嘛干嘛去了。 由于征北军深入两广腹地,他担心被元军‘诱敌深入’,从后边迂回包抄,加之随着战线的延长,兵力也显不足,于是催促他们不可再继续向北攻击,而是收拢部队逐步撤退。
近日文天祥和张世杰传回消息,他们已经开始将分散的各部向南流江两岸集结,愿意随军到琼的百姓已经登船前往廉州,另外还有部分百姓已经自行前往,因此希望朝廷派船接应。现在枢密使张世杰出征不在,名义上是刘师勇在主持工作,实际上却是赵昺在负责。
于是赵昺令水军在海峡中重建浮城监视海峡,救助前来投奔的船只。同时令水军在涠洲岛和卵洲及徐闻布置兵力,接应从廉州返回的运输船,保护航道安全。虽说现在元水军已经被歼灭,可毕竟现在信风已起,正是商船前来的时候,也是海寇最为活跃的时候,他们不会管你是商船,还是投奔琼州的民船,只要有油水就会袭击的。
与此同时,赵昺知会户部令他们做好接受、安置工作,保证新来的百姓有房住,有饭吃,有地种。对有手艺的工匠也可安置到都作院及各个工坊;有官身和功名的士子要在吏部登记在册,根据才能和需要分配到各部门,有意从军的要优先安置。
至于军改方案应节严说要再自己斟酌和完善,因此未能如约让中书省审议,而赵昺也知道这事关重大,绝非短时间内能够通过审议并实施的,所以急是急不来的,他以为能在年内完成军改工作就得念阿弥陀佛了。但是新军建设工作已经如期展开,他的精力也开始倾向于这边。
当前新兵已经6续入营,选拔的教头和教师也已经到位,经过赵昺的考察和筛选后共留下百人。他打算以两年为期,分步、骑、炮、工、辎重五课,教授的内容与教学方式参照现代的方式,课程以军事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及典范令为主,同时增加算学、基础物理、历代战争史及地理和军用文书等辅助课程。
赵昺打算新兵入营后,先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基础训练,先进行体能、队列、条例条令和武器的基本操作等共同科目训练,然后再根据训练成绩和个人志愿进行分课,分别进行专业训练。而学习依然进行室内理论学习和室外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当然基础训练仍然不能放松,体能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切战术动作的基础,一个军人的必备素质。
现在赵昺将新兵暂编成三个大队,一营分成四个中队,每个中队分成四个分队,每个分队分成四个小队。平时以大队为基础进行管理,训练和学习以中队为单位进行,当前各大队由军事教官和文化教官兼任队长和虞侯,中队长和分队长由侍卫营中的原基层军官担任,小队长则由新兵中挑选有经验的老兵担任。
按照赵昺的计划,今年的一千五百人只是第一期,明年将招募第二期新军。待第一期训练完毕后以这些学员为骨干扩编成一个基干旅,在第二期毕业后进行二次扩编,将御前护军编成三个旅的基干示范师。自第三期在正常征募学员外,开始对准备进行改装的各部基层军官进行为期一年的轮训,然后与同期毕业的学员一同分配到各军进行换装。
在取得经验后开办将校班,对中、高层军官进行培训,学习热兵器的战术指挥和运用。于此同时各军开始按照新条例和条令进行训练,为换装打下基础,争取在五年内完成十个步兵师、两个或以上的骑兵师、三个身管火炮旅的换装;而水军则要在完成部分新式战船的改装的同时,编成三个6战师和一个炮旅的任务。
赵昺当然是想打造一支更为强大的军队,能有个百、八十万最好,但是他不得不考虑琼州的承受力,行朝的财力和人口的数量,及火器的生产能力。不过即使这样琼州的正规军也有二十万了,按照正常百分之五的供养能力,琼州人口则需四百万人口。
据赵昺所知到了二十一世纪,海南的人口峰值才三百多万人,所以要达到正常的军民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他要在这五年时间不仅要练好一支精兵,还要设法挣更多的钱养活他们及行朝那班官员。而解决财政问题,除了走私、抢劫、造假币……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打出去,登上对岸,那里有数千万人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对于这么一支充满希望的种子部队,赵昺思虑再三,终于体会到了当年蒋公的‘痛苦’,还是自己做‘校长’比较放心和成就感。于是自兼新军统制兼任总教官,可旅部机构却是按照学校设置的,他以林之武为虞侯,另外准备调陈任翁为教育总监,总计司的钱粮房主办秦梁为总务长,倪亮兼任训练总监,庄公从为总办文案。
开门在即,赵昺作为总教官当然要负责对选拔的教官们进行先期培训,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及新的教学方式,熟悉教材和训练内容。而他也现自己军训时学了两个月的队列动作终于用上了,而自小被老爹训练多年的动作也是最标准的。
“两腿绷直,不得弯曲!”一溜军事教官和中队以上军官在护军小操场站成一个方队,正在练习队列动作,赵昺也是穿着身军装,手里拎着根荆条在队列中走来走去,亲自教练。
‘啪、啪……’
“两掌内扣,自然垂于大腿侧,记不住吗”赵昺厉声呵斥道,手里的荆条毫不留情地落在一个教官的手上。
“报告统制,第一大队队长孙晋记住了!”吃了打的人疼的嘴角直抽抽,可还是挺直身子大声报告道。
‘噗通’
“双腿绷直,不仅是绷直,还要用上力,下盘如此不稳,真不知道你这几年兵怎么当的,饭都被吃了!”赵昺转到一个人身后,冲着其腿弯踹了一脚,那人应声而倒,却把他吓了一跳,是其真的不行,还是自己这两年的功夫没白练啊看来还得去找老和尚练练。不过他还是很快稳下心神张嘴骂道。
“报告统制,二大队三分队队正李振兵白当了,饭白吃了!”李振马上爬起来立正站好,大声报告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