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让你窝心
但是今天赵昺再次来到老营时,忽然有了新的想法。这些孩子自入帅府后便生活在战争中,跟随帅府四处转战,所以也必须适应当前的生活环境,而失去亲人又让他们必须学会自立。别看老营中那些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只要一声令下便能迅打理好自己的行装,列队等候下一步的命令,在茫茫的大海遇到风暴袭击仍然能保持镇定,不哭不闹,在炮声中依然能安睡。
几年的军事化生活,不仅让老营的孩子们养成了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也培养出他们自立、自尊和坚韧乐观的性格,还有忠君尚武的精神及掌握了基本的文化、军事技能。而崖山之战前成立护军时,赵昺就将二百余名老营中的孩子编入侍卫营,他们不仅对自己忠心耿耿,且很快适应了军旅生活,并进入各自的角色。
赵昺的新想法是就以这些老营行将毕业的学生,在从护军中抽调一批年轻的士兵组成一军,采用清末小战练兵的方式编练新军队。小站练兵是清末政府,
第632章 协作
网手机版最新章节阅读请访问的最新网址 mkenshucc 恋上你看书网 a ,最快更新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最新章节!
赵昺知道自己累死也不可能完成这些事情,必须要成立一个小组来协助自己的工作。时间紧迫,他是说干就干,第二天他就从皇城司抽调人员成立新军筹备处开始工作,并没有令各省部来办理。说起来这皇城司本是文官编制,不属三衙管理,而是直属于皇帝的近臣,其脑大都是宦官。他的职责主要有两项,即刺探和护卫。
按说宋朝的军制是枢密院掌军机,而三衙统兵。三衙中主要负责宫廷警卫的是殿前司的诸班直,而皇城司本身不是军队,但里面多有才力武勇之士,这都是从军中选出的最为骁勇的军士,总数大概是三四千人。也用了一些军官统领。如此设置,就是让皇城司和殿前司互相制约,防止异动。
在拱卫皇城的同时,皇城司还承担一些政府机关的警卫任务,负责一部分的禁卫工作,而且职责更细。先皇宫的各门都是由皇城司负责看守,进出皇宫的令牌和门号也是由皇城司负责放和管理。在皇宫里皇帝身边的护卫都是属于皇城司的,有的是武官也有宦官,一般都是皇帝非常亲信和武勇之人。
另外还有三卫的设置,这些人都是官员家属子弟,所担负的也大多属于礼仪的任务,但由于贴近皇帝身边,选用还是很严格的。比如在上朝时立于殿上两旁的亲卫官,要求是后宫嫔妃或正任观察使、翰林学士以上的官员子弟充任。
皇城司的第二个职能刺探民情。其前身是太祖时设立的武德司,当时就派人四处刺探,甚至远及四川。负责监视军队、侦察民间舆论、监视官员的活动,防备敌国探子。宋太宗时改名皇城司,后又下旨禁止皇城司逻卒出京城活动,从此后一般无特命,皇城司一般都只在京内活动。
皇城司的人员也分两部分,一部分称亲从官,管警卫;另一部分称亲事官,也称察子,这些人就管在京城各处,下至花街柳巷、上至政府大臣,探听大小消息,人数也从最初时的几十人展到最多时的七千余人。不过他们只负责侦察,一般不管具体的案子,从而不能侵害有关司法机关。它逮捕的人犯都要移送开封府处理,自己没有审判权和监狱,这样枉法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了,名气也不及明朝的锦衣卫、东、西厂。
不过赵昺这货来到这个世界后哪里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部门干啥使的,加上行朝在逃亡途中机构也不健全了,多是有名无事。他当了皇帝后就把原来卫王府内府的一班人都统统划归皇城司统管,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结构,警卫工作已有御前护军接管,刺探部门仍归属事务局,此外又把总计司划入管理左藏库和内府账目及审计各部预算,把匠作院依旧划到自己的名下。把原来参议司编余的一般书办、胥吏留在身边,改称御前办,负责文字工作。
御前办刚刚成立之初只有林之武、蔡乔和蔡若水三人,后来又调来了江宗杰、陈则翁的长子陈识时和庄氏兄弟的老五庄公从。这几个人或是世家子弟,或是官宦人家出身,家学渊源,且有些见识,做事也谨慎。但是错过了好时候未能参加科举,没有能谋得官身,因而只是普通的士子。
以致后来赵昺想借审官之际给他们安排到各部或下放地方当官都不好做,后来成立军机处,赵昺又把林之武等三人送到那里锻炼。可一段时间后,三人还是因为功名的问题只能做些抄抄写写的杂务,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便要求回来,而赵昺事情也逐步增多,却缺少可信任的人就同意了。
于是起初只是一批追随赵昺奔走的参军、书办及帮胥吏,开始只是协助他处理各类函件、公文,甚至缺人手的时候还要做些跑腿儿,搬搬抬抬,照顾皇帝起居的杂务。不过随着他权力的日增,这些‘勤杂’人员的规模与组织亦日渐扩大,于是赵昺就给这帮小白们专门设置了一个部门——御前办,归属皇城司名下。按照现在的说法御前办就相当于总统办公厅了,这个部门级别不高,但是每日在皇帝面前晃悠,称得上近臣了。
赵昺将御前办分成了四个室一室负责警卫工作,协助护军统领制定警卫计划,安排出行路线,联系所经州县和驻军协助;二室负责对各处送来的公文、奏表分类整理,上送下达,并存档保管,起草诏书;三室负责政经及情报业务,收到做出初步的分析、判断,联系相关部省;四室负责调查天下地理、江河、矿产,堪舆绘图及监测天文气象;另外还有一个参议室,但是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因而有名无实。
从功能上,皇城司既是参谋本部,也是特务情报局,既是组织部,也是监察部,既是财政部,也是改委。如此一来赵昺通过这个完全服务于自己的皇城司,加上军机处就得以将自己的掌控力深入朝廷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关键的人事安排。可以说小到一个县丞的任免,他都能有效管理,因为已经有大量的人力将详细的人员考察功课做好了,无论是其个人能力还是未来展、家庭情况已经更为重要的裙带厉害关系已经摸清楚了,这堪比天朝的政审。
在这种体制下,执行力是非常高效的,做事一气贯通,很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范儿。在面临危机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果断处理,而不必等那帮官僚机构按部就班的去做。不过权力的过度集也并非没有缺陷,一旦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因为帝国的整个免疫系统都可能出了问题。可在这种生死存亡之际,赵昺也顾不得许多了。
现在成立新军的事情势在必行,赵昺立刻将皇城司各路力量动员起来。先令四室主事江宗杰马上按照自己的要求在琼州寻找一片适于的场地;然后着令一室主事林之武会同护军都统倪亮挑选适合的兵丁;二室的主事蔡乔联系兵部挑选训练官。
又命总计司的郝云通从内库拨出专款五十万贯制备建设营地,制备军服、器械及一应所需。至于编写教材和督促武器生产,只能由赵昺
第633章 因时就事
网手机版最新章节阅读请访问的最新网址 mkenshucc 恋上你看书网 a ,最快更新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最新章节!
“陛下,还在为连珠枪之事耿耿于怀呢!”
“呦,周主事到了!”正唉声叹气的赵昺听到有人说话抬头一看,正是周翔来了,其却也知道规矩站在门口不敢跨进一步,他略带惊讶地道。
“陛下有召,属下当然是快马赶来!”周翔说着还抬起袖子擦擦脸上的汗弓着腰道。
“好,到前厅说话!”赵昺摆摆手出门道。
“陛下真是神人,已经造出那么厉害的火器,那连珠枪也不必心急。”周翔落后陛下半步,依然塌着腰劝说道。
“唉,若是能造出来,咱们何愁不能战胜鞑子啊!”赵昺又叹口气道。
当然他们口中的连珠枪绝非现代的半自动或全自动枪支,而是清朝初年,一位民间明家戴梓明的一种机械式连珠火铳。这种连珠铳的火药和弹丸均贮于铳背,共二十八,以二机轮开闭,扳第一机时,火药及铅弹丸自动落人筒中,第二机随机转动,摩擦燧石,点燃火药射铅弹丸。比美国人加特林后来明的机械式机枪整整早一个世纪,但是据说是由于清朝政府极端保守,对汉人不太信任,从而致使这一重大明没有被推广和采用
可是由于这种连珠火铳没有实物流传于世,也不见于正史之中,只在野史中被当做传奇故事记载其中,而书中即没有图形,也没有详细说明,只是寥寥数语。后人们也曾据此仿制过,但是都没有能成功,因而被认为就是个传说,根本没有可能造出来。但此事仍有许多人相信,尤其是愤青们常常提起,作为抨击清政府腐朽愚昧的武器。
赵昺弄出燧枪之后便想起这事儿来了,若是自己能复制出连火铳,哪怕是射达不到机枪,达到‘三八’大杆儿也好,那就可以提高火力密度,实现以少胜多的目的。可是他绞尽脑汁,草图花了一大堆都未能实现传说中的仅凭机械便使燧枪实现连的结果。
“以陛下的本事,想必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做出来的,届时属下仍愿意开第一枪!”周翔依然是满脸媚笑地道。
“行了,马屁拍的再响也做不来,还是说正事吧!”到了小厅,赵昺拍拍其伸到近前的胖脸道。
“是、是,有事陛下尽管吩咐!”周翔立刻施礼道。
“好了,不用多礼,腰都快折了吧!”赵昺看其一揖到底,脸都快贴到地上了,那么胖也真够难为他了,赶紧掺了他一把道。
“属下为陛下粉身碎骨,万死不辞!”周翔马上又换了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说道。
“这可是你说的,若是完不成此次的任务,只怕不止是粉身碎骨了!”赵昺在凉榻上坐下,又指指对面放置的蒲团让他坐下道。
“陛……陛下尽请吩咐!”周翔听了愣了下,施礼后坐下正色道。
“嗯,朕要你两个月后每月要生产火枪三百支,到明年底至少要交给朕二千支火枪,子弹二十万粒!”赵昺言道。
“陛下,新组建的火枪坊只有百人,却都是生手,即便日夜赶工,只怕每日也只能保证生产六支,主要是枪管的制造所需时间太长!”周翔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默算了片刻回答道。
“说的不错,枪管是最费工时的!”赵昺点点头承认其所说非虚,一支枪管的制造从熟铁锻打成铁条,还要钻孔。而钻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分成至少要经过五次用不同直径的镗刀逐步扩大孔径才能达到设计要求。然后还要封闭管尾,在枪管上钻出引火孔,安装照门和准星,完成一支枪管需要七天的时间。即便再通过分工协作,采用流水线生产来提高生产率,十五天才可以生产一支枪。
“陛下,操作一台水利镗孔机至少需要五个人,分成两个班次就要十个人,要是保证一天能生产十根枪管,只要再给属下增加十台镗孔机,一百工匠就能完成,熟练之后应该会还有提高!只是……”周翔想了想又道。
“呵呵,你是担心增加设备和人手需要更多的启动资金吧!”赵昺见其说道最后含糊起来,立刻猜透了他的心思道。
“嘻嘻,陛下说的正是!”周翔嬉笑着道,他知道小皇帝的性格,越是严肃古板,其越是讨厌。
“朕在给你增加四百人,保证材料供应,拨款二十万贯,但是三个月后就要按照生产的数量来拨款了,你生产多少,朕要多少,那可是产量越高,拿的钱越多。要是完不成任务工匠们向你讨要薪俸,无论你是卖房子卖地,还是卖老婆去填补,朕可不会多给一文钱的。”赵昺笑着说道。
“陛下如此看顾属下,若是还不能完成,真的就有死去了!”周翔一咬牙一跺脚地说道。
“朕建议你将各个工序进一步细化,这样每个人只需掌握一种零件的制作就好,甚至一颗铆钉都可以再细分成几道工序,那样即便是新手也会很快熟练自如的,且能够保证质量,提高成品率。”赵昺见其的样子十分好笑,又再次提醒道。
“嗯,属下明白了。”都说听锣听声,听话听音,这内行人一听就明白了。周翔得到提点兴奋地道,“如陛下所言,属下又何必为去寻熟练的工匠熬心费力,这样一来即便是个毫无经验的人,只要不是太傻都能很快学会一手活儿的。”
“周主事真是一点就通,你要明白我们的军队会越来越壮大,需要的火器也会越来越多,而那些刀枪会逐渐被淘汰,来日即便一年生产十万支都不够,所以要尽快完善工艺,扩大规模,提高产量!”赵昺夸了他一句又道。
“属下谨遵教诲,定会加大产量的。但是……”周翔听了一怔,缓缓神道,他没有想到陛下的雄心这么大。
“不要吞吞吐吐,有话直言,不要总要朕猜!”赵昺看其的样子知道还有困难,皱皱眉略带责备地道。
“是,陛下!”周翔赶紧施礼道,“陛下也知火枪所用的纸包子弹,外部需涂抹牛油防潮,且枪支也许用油脂润滑,防止生锈。因而油脂所需巨大,可在咱们琼州那里去寻如此多的牛油呢”
“不错,此事必须要解决。”赵昺点点头道。子弹涂抹牛油不仅是为了防潮,且可以润滑枪管便于装弹,可牛虽不是稀罕物,但是在农耕社会牛是最为重要的畜力,也是一个
第634章 操心
网手机版最新章节阅读请访问的最新网址 mkenshucc 恋上你看书网 a ,最快更新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最新章节!
赵昺坚持使用三棱刺刀当然不是没有考虑当前的情况,而是盲目的相信前世那些有关的‘传说’,才一味的坚持。说起来三棱刺刀也不是近现代人的明,在《毛诗豳风破斧》中记载“既破我斧,又缺我锜(音奇)。周公东征,四国是吪”,錡,兵器,齐刃如凿,相当於今之平头三棱军刺。《毛诗秦风小戎》“厹矛鋈錞”,厹就是三隅矛,此乃中国三棱军刺之鼻祖。
诚然三棱军刺也有许多优点,军刀设计出来就是要杀人的,要有足够的杀伤力,除了重量、重心、曲线、锋利程度以外,尤其重要的是造成伤口的严重程度和刺进之后拔出的难易程度。它们都是通过各种细节不同的设计来达到相同的目的,所以,前窄后宽的体型、刀身侧面的血槽、刀刃根部的锯齿,这些特点都为此而存在。
三棱刺作为最厉害的军刀之一,这也是由于它的结构造型。血槽除了放血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进行下一动作,如果没有血槽,因为血压和肌肉剧烈收缩,刺会被裹在人体内,这样的话拔出刺就会很困难。三棱刺是在刺进入人体后,血液随三道血槽排出,肌肉收缩时就无法贴紧刺刀面“吸”住刺刀,这样刺刀可以从容的从人体拔出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再有三棱枪刺扎出的伤口,大体上是方形的窟窿,伤口各侧无法相互挤压达到一定止血和愈合作用,而且,这种伤口无法在应急处理时包扎止合,且在刺杀时刺刀刺进对方身体后顺势旋转刀身,这样就会造成血管和组织大面积破坏。与此同时通过血槽迅将空气引入,在体内形成空气栓阻塞住血管。因而只需刺入人体任何部位二寸左右就可使敌手即刻毙命,因此三棱刺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
另外赵昺前世看过有关古人的武器装备的相关史料,其中有一篇帖子用现代科学的角度分析过当时装备的盔甲,现在看来也贴近现实。曾有现代研究者通过古战场考古现在诸多战后的死难者残骸,有死者均无劈砍和枪刺造成的外伤,推测要么内脏或者骨骼损坏才导致的死亡,而又有证据显示他们都穿着重甲。
由此猜测纯铁盔甲在冲锋途中,尤其是骑兵冲锋中只对弓箭或者由弓弩具有防护作用,但对矛、刀的防护也仅仅起到了表面防护的作用使之不能直接刺破其身穿的盔甲,可敌人所持重型打击武器的力却完全通过铁制盔甲传导了身体内部,最终造成身体内部器官或者骨骼的损伤而死亡。
蒙古人的兽皮和铁制铠甲虽然在表面保护上与纯铁制盔甲有些许差距。但他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当受到强大外力冲击后,只要对方不是直接以刺、挑的方式直接接触铠甲的话,一般的砍、扫等方式所产生的力绝大多数都由铁甲中的内层皮甲所减缓,使之保护持有人不产生内伤。表明在实战当众兽皮铁制混合铠甲的防护能力优于全铁质盔甲的优点。
所以击刺性武器对付蒙古人比打击性武器要有优势,也是宋军重新选用枪矛的原因。当然这也不是说三棱刺没有缺点,其只能用于刺杀起码使其丧失了多用途的可能。而另一个让赵昺选择的原因是将此时的刚才结构强度不够,刺刀做成三棱形有利于提高强度,比做成刀剑形更不易损坏,从成本和杀伤效果上考虑放弃些功能是值得的。
不过赵昺也知道在这个年代制造三棱刺刀,确实存在现实的困难,要全凭人力一点点打造成型,而近现代制造三棱刺刀一般都是采用挤压法,然后再进行二次加工和热处理。可当下赵昺自知做不出具有足够力量的水压机,不过他还是想到了个可行的办法。
为了得到制造火枪的材料,赵昺明白必须改进当下的炼钢办法,在当下钢铁冶炼只要实现三种技术,即可以满足至少二百年的需求。这三种技术分别是搅拌炼铁法,直接由生铁炼制熟铁;二次熔炼铸铁,生产铸件;坩埚炼钢,用于制作刀具。
搅炼法,主要是在反射炉的炉床上搅拌熔融的生铁。搅拌器不停地旋转搅拌熔融的生铁,通过炉中循环空气的脱碳作用,直到它变成可锻的熟铁。在这一过程中,避免了金属与作为燃料的原煤相互接触,并且连鼓风设备也不需要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