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实心熊
教皇脸上松弛的皮肉微微动了下,他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愤怒的神色,在狠狠的瞪了眼马希莫后他继续低头看着信里的内容。
“必须惩罚蒙蒂纳对博洛尼亚的占领,这是毋庸置疑的,为此蒙蒂纳伯爵夫人已经承诺愿意在命令占领军即刻撤出博洛尼亚的同时,向梵蒂冈缴纳一份50000拉迪亚的赎罪金,”看到这里教皇的嘴巴微微张了下,他很想说蒙蒂纳真是个土豪,想想当初卢克雷齐娅与乔瓦尼斯福尔扎结婚时得到的全部财产也不过30000弗洛林,教皇就不禁为蒙蒂纳的财大气粗暗暗感慨,不过让他真正动容的还是下面的内容“但是为了不让罗马涅被趁机渗透,伯爵夫人同样拒绝从费拉拉撤军,她已经下令指挥这场战斗的贡帕蒂将军,必要时候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进攻费拉拉,我的父亲请为了凯撒着想,我不希望再看到我的兄弟受到伤害,而我可以向您保证贡帕蒂将军是一个可怕的军人,而凯撒的军队是绝对无法和蒙蒂纳军队抗衡的。”
亚历山大六世捏着信纸的手不由微微变得微微用力了些,他从信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卢克雷齐娅的担忧和一种少有的决绝,这让教皇相信他的女儿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应该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
“博洛尼亚的被占领会让我们家族的敌人有机可乘,他们也许会用博洛尼亚向您提出交换的条件,如果那样最终您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呢,除了一个原本就属于教皇名义下的城市什么都没有,而我的哥哥却可能遭遇危险,既然这样您为什么不能接受蒙蒂纳伯爵夫人的条件,50000赎罪金和一个提议:蒙蒂纳军队完全撤出博洛尼亚
第七十六章 法国人来了
法国人来了。
虽然直到最后一刻依旧有人抱着幻想认为也许会出现奇迹,也许法国人在地中海上的舰队会如当年入侵希腊的波斯人一样遭遇风暴全军覆没,或者是他们在北方的战局不利,不得不集中所有军队应付那边的难题,或是干脆有人还期盼着阿拉贡的军队能比法国人提前达到,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免于再次遭受被法国人占领的命运,但是这一切的期许最终都归于了失望。
1499年8月初,由法王路易十二派遣的远征军经过拖拖拉拉的准备之后,终于出现在了那不勒斯的外海,只是如今那座原本用来示警的灯塔已经没有人守卫,而得到消息的留守官员们也没有如王后离开时发誓赌咒说的那样誓死保卫那不勒斯不受侵犯,他们穿上了黑色的衣服,举着象征国王去世不久的黑色旗帜,然后由几个还能说得上话的贵族带领象征交出武器的一小队步兵,骑兵,还有一个由几个人组成的小炮队,打开了城门到了外面等待着法国人的受降。
法国人对那不勒斯人的不战而降似乎并不意外,他们也早已经做好准备,而他们的指挥官甚至大胆的亲自来完成这一拥有很高荣誉的仪式。
“以法兰西与法兰西人民的国王赋予我的权力,我接受那不勒斯的投降,同时我以一个贵族骑士的荣誉起誓保证你们的尊严和安全不受到侵犯。”
法国人的指挥官虽然不算和蔼,却颇为有力的承诺让那不勒斯人稍微放下了心,尽管他们很清楚这样的承诺或许会被暂时遵守,可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视为废纸,可至少现在这个人算是给足了他们面子,这样他们就可以回去对民众说他们是为了保证全城人的安全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毕竟国王死了,而且还是一气死了两个,同时做为摄政的王后也抛弃了所有人逃走了,在这种时候选择投降似乎正好是个很好的机会,也有了足够多的理由。
而且这位法王派来的占领军最高长官说起来应该也是“经验丰富”,所以那不勒斯人应该是不会遇到什么太大麻烦的。
这么一想,那些官员甚至觉得自己这些人还成了那不勒斯的功臣。
夏尔仑略显感慨的走在王宫的道路上,他已经摘下了头盔,不过身上包裹严实的黑色铠甲依旧给四周的人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作为查理八世时代的官员,夏尔仑其实没有想过自己会得到新王的赏识,至少没有这么快,在他想来或许自己会被冷落很久,甚至还可能会被那些新王的宠臣找个机会赶出宫廷,打发回萨伏依去度过暗淡的一生。
所以在当初路易十二颇为赏识的任命他为使者出访比萨的时候,夏尔仑对国王的感激是不言而喻的。
随后路易又表现出了非凡的气度,他没有听从身边那些人关于夏尔仑在驻守罗马时遭遇惨败,所以不堪重用的看法,而是在很详细的了解了当初罗马之围的过程后,欣然再次起用夏尔仑,让他在自己的军队里担任起了随军顾问这个看似没有什么实权,可却让很多人眼红的职务。
接下来夏尔仑成了个将军与外交官还有政客与间谍头子的奇怪结合体,他一边为国王即将展开的意大利战争正面战场上的布局出谋划策,又一边通过与罗马以及整个意大利很多地方贵族的复杂关系探听消息,同时他还和某个摩尔人通过七拐八拐的种种渠道互通款曲,譬如关于卢德维科斯福尔扎在米兰究竟调动了多少军队这种颇为机密的情报,就是通过很多渠道辗转传到他手里的的。
这一切的种种努力的回报就是法王路易十二力排众议的决定由夏尔仑担任入侵那不勒斯的最高指挥官,这让普罗斯旺伯爵加罗尔德鲍威肯很不满意,他原本以为国王会把这个充满荣誉的职务交给他。
不过伯爵显然还是国王最宠信的人,因为随后路易十二就任命他为进军罗马的指挥官,这个荣誉足以抵消他的不满,甚至还更加令人羡慕,不过由此也可见国王对夏尔仑的重视,丝毫不亚于那些原本就在他身为奥尔良公爵时就坚定支持他的朋友。
夏尔仑还是很希望能来那不勒斯的,因为根据那个朱利佩伯爵诺尔梅齐提供的情报,阿拉贡国王斐迪南对那不勒斯似乎有着很大的野心,夏尔仑不认为德鲍威肯伯爵能处理得好这种事,这显然不是单纯依靠军队就能解决的,这也让他明白为什么法王要派他而不是德鲍威肯来到那不勒斯。
另外一个让夏尔仑对那不勒斯感兴趣的原因,是他已经听说那不勒斯的两位国王相继去世,现在统治统治那不勒斯那个流亡宫廷的,是亚历山大的妹妹,如今的那不勒斯摄政女王。
摄政女王,这个称呼让夏尔仑觉得很有意思。
她是女王,却又只是摄政,但是如果有一天去掉这个似乎有些累赘的前缀,那位据说只当了短短一些时日的王后会不会成为真正的女王呢
一个那不勒斯就聚集了三股不同的势力,这让夏尔仑恍惚之间似乎又回到了当初在罗马时的情景,而且他也不能不承认如果一定要他选择,他倒是宁愿和那个年轻的蒙蒂纳伯爵打交道。
关于那不勒斯宫廷的消息传得不是很多,不过大致上夏尔仑得到的情报就是箬莎的流亡宫廷如今在比利谢利。
对那位摄政女王,或者说是亚历山大为什么选在那个地方作为落脚点,夏尔仑一开始还有些不太明白,直到看到地图之后他才隐约感觉到了对方选择那里的目的,同时也渐渐明白了如今他自己所处的环境似乎并不如当初想的那么理想。
比利谢利位于那不勒斯内陆,虽然距离那不勒斯城不是很远,但是因为南方多山的地势,要想进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而在那不勒斯的东南角,科森察与比利谢利形成了一个看上去并不规则却又可以相互依托的犄角。
夏尔仑看着地图的时候就在琢磨那不勒斯人的打算,然后在得到确切消息说蒙蒂纳伯爵如今正在那不勒斯宫廷里为女王组织军队,夏尔仑就更是确定了这一切应该都是那对兄妹事先准备好的。
和显然,现在的局面是那不勒斯人识相的让出了城市,但是他们显然并没有打算放弃抵抗,所以他们把尽量能带走的全都带走了,然后给法国人留下了一座城市和全城的人。
夏尔仑不能不承认这一手的确很厉害,或许如果在法国这种抛弃人民的行为可能会遭到民众的憎恨,哪怕国王再次返回也会遭到唾弃,但是在意大利,这其实真不算什么。
大概那位蒙蒂纳伯爵是真的太了解这一点了,所以他才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放弃城市,不过这倒让夏尔仑有了个奇妙的想法,他很想知道如果那位伯爵的蒙蒂纳面临陷落,他是不是还能如此洒脱的放弃领地。
总之那不勒斯人把城市扔给法国人后就退守比利谢利,不过夏尔仑不会认为这是他们胆怯了,相反他看到了一丝危机。
如果那个诺尔梅齐说的都是真的,那么夏尔仑要面对的就不止是逃亡的那不勒斯势力,还要随时准备与阿拉贡军队发生冲突,尽管到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关于阿拉贡人出兵的消息,但是夏尔仑不会等到对手出现之后才仓促准备。
所以他在进入宫廷只转悠了一圈尽到了做为一个占领者的职责后就立刻返回了军营,他需要尽快制定一个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下确保法军对那不勒斯实施有效占领的计划,在这之前虽然已经根据诺尔梅齐提供的消息有了个大致准备,但是具体计划还要在到了那不勒斯之后才能确定。
诺尔梅齐跟着夏尔仑一起回到了那不勒斯,这个之前的叛乱份子摇身一变成了带路党和占领军的合作者,他如今的身份有些近似当初查理入侵时,留守那不勒斯与法国人打交道的莫迪洛伯爵,不过包括诺尔梅齐自己也清楚的知道,他是怎么也无法和莫迪洛相比的。
不过诺尔梅齐还事为法国人提供了很宝贵的情报,让他们能更加迅速便利的接管城市,而夏尔仑深深的知道尽快在阿拉贡人没有到来前尽可能的占领那不勒斯的重要。
所以他干脆任命诺尔梅齐为那不勒斯民政事务官,一时间诺尔梅齐权柄赫赫,一时无二。
而夏尔仑在尽量消化那不勒斯这个庞大的战利品的同时,也没有只把眼光放在这一隅之地,他派出了一支不到1000人的军队小心的向科森察推进,以此来试探那不勒斯人的态度。
法军这次派出占领那不勒斯的军队在8000人左右,这其实已经比当初路易十二设想的要多上不少,按照路易早先对那不勒斯实力的判断,他认为最多5000人已经足够了,再多就是浪费。
毕竟意大利北方还没有稳定,如果派出太多的人可能会影响到北方战局。
但是诺尔梅齐带来的消息让路易不得不重新考虑可能会与阿拉贡人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这让他在仔细考虑之后最终决定派遣8000的远征军,至于再多他就的确无能为力了。
夏尔仑现在的任务就是除了尽快完成对那不勒斯的占领,同时尽可能的对南意大利予以控制,这让他不由有些恼火与那对兄妹给他留下的这个其实一点都不乐观的局面。
很显然那不勒斯宫廷选择比利谢利作为流亡地并非是随便找的,那里与科森察之间形成的相互支撑隐约制约着通往意大利南方的道路,同时科森察森严的城堡与要塞也堵住了法国人向东南方向进军的道路。
“看来得找那个贡布雷好好谈谈了。”
&n
第七十七章 “家族”
“亲爱的亚历山大,我在这里告诉你的,是一件在蒙蒂纳发生的十分重要的事情,主教托尼德拉罗维雷在举行弥撒仪式的时候,因为某些不能被原谅的原因,经过由辅助主教为首的教区团的裁决,被认定裁决为玷污了神圣教堂所在的异端,其行为已经成为了蒙蒂纳的耻辱和灾难,其中令人愤慨的细节我甚至无法通过信件向你描述,不过你只需要知道一旦就可以,托尼德拉罗维雷已经被剥夺了做为蒙蒂纳主教的资格,同时因为他的深重罪孽,我们不得不按照教会惩罚异端的方式逼迫他予以自赎,可惜的是他已经被邪恶诱惑的太深,我们未能拯救他的灵魂,所以最终我们的叔叔托尼德拉罗维雷因为无法承受对灵魂的试炼而身心俱亡,堕入了地狱。”
来自蒙蒂纳信的开头是这么写的,这一连串对某人的惋惜,同情很愤慨之后,最终归结在一句话上,蒙蒂纳主教托尼德拉罗维雷,被干掉了。
看到这个,亚历山大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他虽然对这个消息感到意外,可还有完全明白巴伦娣如此郑重其事的说这件事的原因,不过他从心里已经可以肯定,这件事是巴伦娣干的。
正因为这样,亚历山大才会意外之余脱口而出“死了。”
巴伦娣为什么要干掉托尼主教,这时候亚历山大已经不注意,当他看到这个消息他第一个反应是“老罗维雷会怎么做。”
虽然托尼主教被赶出蒙蒂纳是巴伦娣所为,但是老罗维雷只会认为这是亚历山大的授意,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回到罗马后老罗维雷开始会对他的归来显得多少有些冷漠的原因。
至于后来依旧积极支持他,亚历山大更愿意相信那是因为他看到了巨大的好处。
现在托尼主教突然死了,亚历山大不能不考虑到老罗维雷会采取什么报复手段。
信件接下来的内容让亚历山大看到了更惊讶的东西,当他看到布萨科居然带兵占领了博洛尼亚后,亚历山大先是错愕的停顿下来出了会神,接着忽然发出了声轻轻的微笑。
“我可以想象你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神情,我甚至这时候已经听到你得意的笑声了,不能不承认你把你的士兵训练的太好了,你赋予了他们进攻的和进取的野心,但是亲爱的你想过没有这同样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甚至有时候这种过于积极的求战心会让很多事情变得糟糕起来。”
巴伦娣在信里不无抱怨的表现出了对蒙蒂纳军官们的不满,同时尽管没有完全说明,可亚历山大还是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了她正承受的巨大压力。
占领教皇领地,即便是那些曾经与教廷对抗,甚至是兵戎相见的君主们在这么做之前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很显然正如巴伦娣抱怨的那样,布萨科的行为更多的是出于旺盛的进攻而不是详细周密的计划,所以接下来才会出现令蒙蒂纳陷入进退两难境地的麻烦。
亚历山大没有急着看下面的内容,他把信放下来回走动着,然后他停下脚步看着那个已经清醒过来的猎卫兵:“你是一直赶过来的吗”
“是的大人,法国人封锁了港口,我坐的船不得不在一个小渔村靠岸,然后我一路打听着从那里赶到了了比利谢利,因为不认识路我跑了两天。”那个猎卫兵一边说一边大口大口的喝着别人递到他嘴边的葡萄酒和咬上一口夹着肉干的松饼。
“好好休息,”亚历山大对猎卫兵温和的点点头,在感觉心情平复的差不多了,他才打开信继续看下去。
“我有理由和证据证明我的哥哥康斯坦丁参与了陷害我的阴谋,”信里的内容很多,亚历山大发现巴伦娣不但要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都告诉他,而且好像是在向他宣泄心中的不满“我觉得自己的亲人已经把我抛弃了,虽然我决定宽恕康斯坦丁,但是我不得不强迫自己逼迫着他和我站在一起,亲眼看到托尼德拉罗维雷因为经受不住灵魂的试炼而被辨识的火焰烧为灰烬的整个过程。”
亚历山大舔舔嘴唇,他承认即便只是看着这段都能够感觉到某种隐约的不舒服,相信当时在现场的康斯坦丁一定更是深有感触,而让亚历山大没想到的是,巴伦娣居然会冷酷到这个地步,虽然一直以来都知道巴伦娣性格有些孤僻,但是想到她居然会亲临火刑场,这还是让亚历山大感到了震撼。
“这真的是一件坏事,这件事给蒙蒂纳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开始怀疑身边的其他人是不是也被魔鬼诱惑,我可以感觉到笑声已经很少了,人们更多的是用相互猜忌的眼神看待别人,所以我才说这是托尼德拉罗维雷给蒙蒂纳带来的灾难。”
尽管内容婉转,但是亚历山大其实已经明白了巴伦娣其实在告诉他什么,很显然为了挖出托尼主教在蒙蒂纳的残余,巴伦娣一定使用了什么严酷甚至极端的手段,大概这个时候蒙蒂纳已经是所谓“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那类的情景了。
不过让亚历山大真正关注的是接下来这一段,看着信上的内容,亚历山大想象的是巴伦娣在面临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时那做出奇思妙想的决定一刻时的样子。
“博洛尼亚是教皇领地,这是毋庸置疑和难以冒犯的,甚至如果有人稍娴历史就可以知道即便是在最动荡的时候,博洛尼亚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平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是教皇直领,即便是曾经以与教廷为敌著称的亨利四世也不曾因为与教皇的恩怨而对博洛尼亚采取行动,因此解决博洛尼亚问题就变得异常关键,”巴伦娣在信中写到博洛尼亚时对时态的描述引起了亚历山大的重视,他知道巴伦娣这么着重强调的目的其实还是在暗示蒙蒂纳军官中的那些所谓自以为是,不过从她信中语气上亚历山大却已经推断出她应该是已经有了解决这个看似捅了马蜂窝的大麻烦的办法,,果然接下来巴伦娣在信里面就不无得意的说“不过只要是难题就总有个答案,而我已经为博洛尼亚的问题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在这件事上我得到了埃斯特莱丝女公爵的母亲的协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