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初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这都是你的奸计,老夫不承你的情!”
“哈!”李牧愤愤然道:“陛下,您听见了么,这还是人说的话么?我给他钱,我帮他女儿,我是坏人!那些山东士族,利用他,算计他,他倒把那些人当做好人,老魏啊,你的思想很有问题啊!”
魏征自知说不过李牧,闭口不言了。李世民也道:“李牧啊,适可而止吧。朕看你现在已经目中无人了,该规矩规矩你了!朕把你和魏爱卿留下,就是不想让你们之间的政见不合,演变成为仇恨。你们同朝为臣,不要结了心结才好。”
“陛下,臣正要说呢。”李牧忽然正经了起来,道:“陛下,臣想跟陛下请个假。”
“什么?”李世民皱眉道:“新政的事情刚刚有了个结果,你就要请假?你请什么假?多少事情等着你去忙呢?”
“陛下,臣有充足的理由。”
李世民气笑了,道:“你倒是说说,什么理由?”
“臣要备战科举!”
李牧的样子太过于一本正经,以至于李世民都愣了一下。他看了眼李牧,又看了眼魏征,眉头紧皱,道:“李牧,你到底是怎么想的,状元对你而言,有那么重要么?状元,最高也就授一个六品官,三年五载,也未必能做到四品。你现在已经是从三品了,难道你嫌自己的官高了?你与魏爱卿的那个赌约,朕早就说过,是玩笑之言,不能作数的,你别胡闹了!”
“陛下,臣是一个言出必践的人,虽然考双状元难度很大,但臣既然说了,就一定要试试。此为一,其二,臣绝非以玩笑的心态,来对待此次科举,臣是十分认真的。因为臣要向天下人证明,臣如今的权势,地位,是凭本事得来的,臣确实是状元之才。其三……”
李世民不悦地打断,道:“你还有其三?有完没完了?”
“陛下,最后一个。臣为陛下办了这么大的事情,请陛下给点好处。”
李世民乐了,道:“行,你要什么——”忽然他停顿了一下,道:“不要再提什么封王的事情,朕登基以来,对待皇亲,一直是主张削爵,朕的几个兄弟,去年,前年,刚刚被朕贬了王爵,为此父皇还申斥了朕。若给你封了王,宗亲和朝野皆不能服。不过,朕可以给你一个许诺,等朕归天之日,会留下遗照,让太子封你王爵,如何啊?”
李世民说得非常认真,不似玩笑。但魏征听在耳朵里,却像是炸雷一般,已经惊讶得说不出话了。
李世民说的削爵的事情,魏征是知道的。因为这就是他的谏言,唐朝的制度,王爵是有封国的,所谓封国,就是画出一个地方,此地的民生社稷,皆归于此王爵管理。这也是为了巩固皇权的一种办法,自汉代传下来的。天子之国万里,而政令不能出万里,故才有封国。
但唐朝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李渊的儿子太多了。除了李世民的三个嫡亲兄弟之外,李世民还有二十来个庶出的兄弟。按照规矩,这都是要封王的。而且唐朝如今还有一个和前朝不同的地方在于,如今是两个皇帝都在世。也就是说,若按照规矩来,李世民的兄弟要封王,李世民的儿子也要封王。李世民春秋鼎盛,才三十多岁,按照李渊的例子算,至少还得生十几个儿子,这要是都封出去,大唐全境都不够封的。
而且据史记载,无论是哪朝的王爷,基本上就没有贤明爱民的。这也很好理解,王爷嘛,当不上皇帝才当王爷,心里肯定憋气。憋了气,又离了京,山高皇帝远,自然是谁也管不着了。从另一个角度说,皇帝也不喜欢‘贤王’,你都贤王了,下一步是不是要做皇帝?这样的兄弟儿子,哪个皇帝敢留着呢?
所以王爷到了封国,最轻的也得是搜刮民脂民膏以供享乐。这样对百姓就平添了负担,所以魏征就谏言,让李世民削爵一等。既,王爵削成公爵,公爵削成伯爵,以此类推。此谏言与李世民的所想一拍即合,在李世民登基的第二年,正式实行了。魏征也因此成为了皇族的眼中钉,宗正寺没事儿就有皇亲告状,李世民也是不厌其烦。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世民竟然向李牧许诺,在他死后留下遗诏封他为王,这是何等的特殊啊!若不是魏征知道李牧的底细,都要怀疑李牧是不是李世民的私生子了!
御史的本能让魏征坐不住了,忙不迭起身道:“陛下,这不可妄言啊,逐鹿侯就算功劳再大,他毕竟不是皇族血亲,这——”
“老魏,你总是坏我好事。”李牧哼了一声,忽而又笑了,道:“陛下,不过这回呢,臣与老魏倒是想一块儿去了。王爵什么的,臣只是开玩笑而已,臣是个视金钱名利如浮云的人,做事情只为了报答陛下恩典而已,其他都是小事。臣宁愿永远不封王,也希望陛下能够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魏征心里一阵恶心,心道这种话我怎么就想不出来,瞧瞧把陛下乐得,都要乐开花了!
李世民一边高兴,一边也是不好意思,道:“朕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神仙的事情,虚无缥缈,不谈也罢。李牧啊,你还没说你想要什么赏赐呢?说实在话,朕也不知道能赏赐你什么了。”
“也是,毕竟臣年少多金,长相还英俊——”李牧眼珠乱转,心想,要不借此机会,要一块免死金牌?这可不是妄想,因为莒国公唐唐俭家里就有一块,这是在武德元年,当时大唐虽立国,却没有完成一统。唐俭与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获,狱中从元君实口中得知独孤怀恩要造反。独孤怀恩驻守蒲州,唐俭遣人揭发,否则今天大唐姓不姓李还是两说。立下如此大功,唐俭得封莒国公,特赐免死罪一次,是有先例的事情。
李牧现在要是要,估计李世民也不会不给。但是李牧转念一想,不能要。若是要了,来日王鸥的事情发了,李世民就会觉得,好小子,你不但给老子戴帽子,还从一开始就算计老子!这新仇旧恨叠加在一起,一块免死金牌估计够呛。
皇帝若是想杀人的时候,罪名那不是随便罗织么?一次免死有啥用,除非是一百次免死,一万次免死。但那种免死金牌,哪个皇帝会给呢?李世民又不是傻子。
算啦,还是走一步看一步,按照既定的计划来吧。
想到这儿,李牧便开口,道:“陛下,臣要的赏赐其实也没啥。臣就是想啊,臣毕竟天纵英才么。拿下状元那不是手拿把攥么,但这就对应试的学子们很不公平啊。原本臣如果不参加科举,他们还是有机会当状元的——”
李世民脸色一黑,道:“李牧,你要是想朕赏你在朕面前吹嘘自己,朕可赏不了你!”
“不是不是!”李牧急忙道:“臣说得都是实话,臣就是想让陛下赏赐臣,如果臣考了状元,能允许臣把状元让出去,让谁,由臣来决定。但是话说在前头,臣把状元让了,也不能算臣与老魏的打赌输了,这便是臣要的赏赐了。”
“这倒是新鲜!”李世民忍不住笑道:“李牧啊,你就对自己那么有信心?你就没想过,万一考不中状元,得多少人笑话你啊?”
李牧摇头道:“陛下,臣是一个乐观的人。做事之前,永远不考虑失败,而是一心把它做成。就像这次的事情,臣也没想过失败,想做,就得做成,输了也没关系,臣尽力了,被笑话就挺着,反正笑话也死不了,臣的脸皮厚。”
李世民无奈笑了笑,道:“朕倒是无所谓,不过这事儿与魏爱卿有关,也得问问魏爱卿的意见。”
魏征哼了一声,道:“若是你真能考中双状元,老夫就是你的徒弟了,师父有命,徒弟敢不遵守么?不过,一切等你考中再说,你若只考中一个,也是不能算数的!”
“好,就是这句话!”李牧伸出小指,勾动了一下,道:“咱俩拉勾。”
魏征不明白,奇怪地看向李牧,道:“什么意思?奇形怪状!”
“一言为定的意思!”李牧抓过魏征的手,跟他拉个勾,道:“这个动作就相当于,如违此誓,天诛地灭,不要不信啊,很灵的!”
“胡闹!”
魏征把手甩开,起身施礼道:“陛下若没有别的事情,臣请告退。”
“去吧、”李世民挥了挥手,魏征转身告退,李牧也想跟着溜走,被李世民叫住了,只好乖乖回来。
两仪殿就剩下君臣二人了,李世民也不必再端着,终于可以感慨一番了:“李牧啊,朕着实是没有想到,你真的能把这件事办成,你,大大出乎真的意料了。”
“陛下过于谦虚了,臣只不过是耍嘴皮子而已,真正让这件事办成的是陛下。”
“不!”李世民摆摆手,道:“朕可不是跟臣子抢功的皇帝,或许你是真的这么想,但朕心里却明白。这事儿,难就难在嘴皮子上了,古往今来皆如此。出兵打仗,讲究师出有名。颁布政令,讲究深明大义。大义二字,掣肘了多少帝王?你耍的这个嘴皮子,为朕赢得了大义,如此,朕才可以放手做事。现在道理在朕这边,朕就不必顾忌许多了。畅快,畅快呀!”
“不过……”李世民忽然看向李牧,道:“如此,你也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了。不要小看门阀大族,他们虽口舌之争比不过你,但若是把他们逼得急了,像上次行刺的事情,也未必不会有下一次。你的安全,是个大问题。”
李牧想了想,笑道:“臣会注意的。”
“光是注意不成。”李世民沉吟了一下,道:“朕让屯卫出一营兵马,驻扎在山谷吧,确保你的安全。”
第571章 魏征的回忆
李世民站在太极殿的门口,看着李牧离去的背影,注视了良久,才转身进了殿。
他坐回案后,表情变得逐渐阴郁。高公公端了一盏热茶过来,轻轻地放在了桌上,一点儿声音也没发出,束手站在旁边。
茶冒着热气,渐渐转凉,热气也没有了,彻底凉掉了。李世民忽然苦笑一声,道:“高干,朕竟然惧怕一个孩子,岂不可笑么?”
高公公没有接这个话茬,而是说道:“陛下,老奴倒是觉得,逐鹿侯没有对陛下不利的心思。”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朕自是知道,李牧此时没有对朕不利的心思。但人是会变的,他还只是个孩子。再过五年,再过十年又如何?朕像他这么大的时候,也没有做皇帝的心思,可朕到了二十七岁,不也是——”
高公公急忙道:“陛下,这怎么能一样,陛下想做皇帝,是因为陛下有信心做一个比隐太子更好的皇帝,隐太子无道,他自然是比不过陛下的。”
李世民又苦笑,他抬头看向高干,道:“你觉得李牧和朕相比,又如何呢?”
“这……”高公公愣神一下,赶忙道:“自然是陛下更胜一筹!李牧跟陛下没法比!”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不用恭维朕,也不必自欺欺人。今日朝议你不是也听见了?李牧主张的新政,试问古今贤才,有一人可比么?朕自问想不到这么好的办法,但李牧就能想得到。他不但想到,还能做到。周旋于勋贵,门阀,士族之间,把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魏征何等人物,雄辩滔滔,无人可及,但在李牧面前,竟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朕自问,做不到!”
“陛下……”
“所以朕惧怕他呀!”李世民竟笑了,高公公分辨不出这是欣慰的笑,还是自嘲的笑,更加不敢接话了。
“朕爱惜他的人才,但又苦于无法赏赐他的功劳。幸亏李牧尚幼,心性不定,还有点恃才傲物,得罪了不知多少人。否则朕真的会寝食难安了,若是有朝一日,李牧站在了朕的对立面,朕真的不知道,会不会是他的对手。”
高公公真的震惊了,道:“陛下,这也太过于夸大了吧。李牧就算再有才,他也是您的臣子,如何能与您比肩呢?”
李世民没有再说什么,笑了笑,道:“也许,他真是天上的谪仙下凡吧!罢了,不提了,至少现在,他是朕的好臣子。他的主张,也是为了朕,为了大唐,朕不是不能容人的昏君,朕会不遗余力地支持他,把这件事做下来的!”
“陛下英明——”
李世民笑道:“不必吹捧朕了,朕也是俗人,否则也不会在山谷驻扎一营兵马了、”顿了一下,李世民道:“高干,你去探听一下,朕在山谷驻军,李牧到底是怎个想法,他、他要是不高兴了,你报给朕知。”
“诺。”
……
李世民派来一营兵马的意思,李牧心知肚明,但他没有反感的意思,反而觉得安心。这说明李世民没有对付他的意思,若是鸟尽弓藏,李世民就不是这样的反应了。做皇帝的人,对臣子要是百分百的信任,他也做不了皇帝。为啥皇帝叫寡人呢?寡人的意思就是,他永远只是孤身一人,任何人他都不能尽信。无论是妃嫔,臣子,还是儿女,都不一定跟他是一条心。
这就像是职场,老板的立场,员工永远不会理解,员工的立场,老板也不会明白。
大家都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李牧觉得这样挺好的。
骑着马从宫门出来,守卫宫门的禁军看到是李牧,都赶紧让开。在皇城敢‘纵马疾驰’的人,唯有逐鹿侯一个。其他有此殊荣的,都不会这样做。毕竟这是一个‘殊荣’,算是皇帝给你的脸。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这个权力,但却不使用这个权力,老老实实地走路,就李牧是个实在的,每一回都是纵马狂奔,让人看着又眼热又憋气。
但是谁也没辙,谁人不知如今逐鹿侯李牧乃是陛下面前的第一红人!朝中原有三股势力,现在又多了一股,这股势力就叫李牧,一对三也是完胜,无人敢略其锋芒。
“侯爷!”
李牧刚冲出宫门,就听有人喊他,只好勒住马缰,回头一瞧,人还不少,都是一些老头子,以王珪为首,放眼望去,全都是手下的败将。
让李牧意外的是,魏征竟然也在其中,只不过脸色不太好就是了。
李牧的马跑得飞快,即便他已经及时地拉住马缰绳,也冲出去十几米。几个老家伙颠颠地跑过来,也是呼哧带喘了。王珪抓住李牧的马缰绳,生怕他跑了似的,满脸堆笑,道:“侯爷,陛下可真是看重侯爷,留您聊了这么久。可叫我们一阵好等,侯爷这是要往哪去?”
“回家吃饭呗?”李牧理所当然道:“我家在城外,离得远,再不回去,就得吃晚饭啦!”
“哎呦!哪能让侯爷饿着呢!”王珪拍着胸脯道:“今天我请客,侯爷赏个脸,咱们天上人间吃去?”
“这……”李牧微微皱眉,道:“天上人间太过于奢靡了吧,为官者当廉洁,要是让狗御史看到本侯去天上人间吃饭,再奏我一本,就有点犯不上了。”
众人听得一阵恶心,心道天上人间你少去了?而且你跟天上人间的关系,谁人不知道,装什么廉洁自许呢。
但有求于人,怎敢戳破,王珪堆笑道:“那侯爷说在哪儿吃,您说个地方,都算在我的账上就是了。”
“这个么……”李牧装模作样地想了想,道:“不如就去平康坊吧,有东西吃,还能听曲儿看戏,大家伙以为如何?”
众人听得无语,这叫什么人啊!天上人间你嫌贵不去,说什么怕被奏本,去平康坊就不怕啦?那地方还有伤风化呢!最重要的是,平康坊的消费低么?如今一张丽春院的戏票,能在天上人间吃两顿,座位靠前些,能看到‘窦娥’的位置,三倍都不止呢!
说到底,还不是为了照顾自己生意么!
无奈,只好忍了。王珪满口答应,招呼众人上马车,一行人浩浩荡荡奔向平康坊。
到了朱雀大街,来往的客商不少都认得这些重臣的车辆,纷纷疑惑这些大佬是干什么去了,如此整齐。有人好奇心重,跟着后头瞧,见一行人拐进了平康坊,顿时满脑袋都是问号?大唐这是要完了么?朝中重臣大白天的都跑平康坊去风花雪月,放着朝政不管啦?
“捡贵的上啊,今天王侍中请客!”李牧进了丽春院,就吵嚷了起来。正在为晚上演出做准备的伙计们见是李牧来了,都赶紧放下手头的事情,跑前跑后地伺候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