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初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在座诸位,谁家在地方上没有个上万亩的良田,就算他们自己没有,他们背后的本家也有。而像五姓七望这样的大宗族,把所有的地加起来,何止是上万亩,十万亩也是有的。而且,田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谁能不重视?
“对,田地!”
第470章 设计师的思维
对田地下手,是李牧一直以来都在琢磨的事情。为此,他还查阅了不少的古籍。对有记载一来的田地制度,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中国最早的田地制度,是“井田制”。井田制的开创者,是神话中治水的大禹。
远古时代,气候湿热,百川横溢,大大小小的河流山溪相互冲击流淌,在山原大地上搅成遍地汪洋。舜帝命令大禹担负起治水的使命,以当时秦人部落首领大费为禹的辅佐。大禹历经十三年,不负众望,洪水被制服了。洪水消退后,冲击出大片平原土地,一望无际,平平展展。
争夺肥美的土地和水源滋生了争斗,人们厮杀拼打,乱的不可收拾。面对混乱,大禹发明了井田制。
所谓“井田”,是在广袤平坦的肥沃平原上,将土地划分成无数个“井”字形的大方块,每八家一“井”,中间一块是公田,由八家合力耕种,收获物上缴国家。八家唯一的水井,在公田中央位置。人们每天清晨前来打水,顺便就在井边交换剩余的物品。八家田地的周围,是灌溉的水渠和道路。十井一里,十里一社,这个度量衡,放在几千年后的时代,仍有所沿用。
人们在平展展的田野里组成了互不侵犯的相望里社。那时人口不多,大大小小的冲积平原划出的方方正正的井田,足够当时的人口居住耕耘了。
但随着人口的发展,“井田制”变得不再适用。随着原始社会的消亡,进入到了封建社会。君权占据了顶峰,土地就成了君主手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和争夺目标。为了得到土地,各国厮杀不止。为了赢得战争,各诸侯国的君主,发起了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即:奖励军功。
而后秦朝一统天下,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当初把土地用作奖励军功,是为了赢得战争。现在战争结束了,秦一统天下。土地全都是秦的了,土地的争夺也就告一段落。对于君主来说,土地也不是最重要的资源了,那么,什么变成最重要的资源了呢?
答案是人口,因为土地,得人来种。尤其是秦统一天下之后,发现因为战乱而死了很多男丁,导致无数良田没有人耕种,进而意识到,人丁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自秦之后的几个朝代,无一不对人丁进行了越发严格的管控。他们把田地税赋上面的压力,分担到了人的身上,开始征收”人头税”,从税地,变成了税人。这样的好处在于,对百姓控制的力度加大,但同时也导致了弊端。有土地的人,越发的拥有财力和权势,他们可以依仗这部分的资源,聚拢没有土地的流民,进而形成了门阀。而没有土地的流民,则很难再出头,成为形式意义上的奴隶。所以陈胜吴广在造反的时候,才会喊出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朝灭亡,也根源于此。土地私有后,各大门阀对于土地的控制力超过了国家,导致国家空虚,豪强并起,进入混乱的时代。但混乱的时代,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它一定程度打破了旧有的藩篱,让底层的百姓,有了上升的通道。
在汉朝灭亡之后,中国几乎没有过长时间的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之间,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国祚没有超过百年者,这个时期的国家,虽然意识到了土地私有制带来的弊端,但由于君主的权力,极大地受到了门阀的牵制,因此田地制度的改革,一直没能成行。这也是门阀势力最为耀眼的时代,也是五姓七望形成的时代,最为怀念的时代。这个时期的门阀,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拥有了“废立”的能力。其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们手中掌握的土地。
而到了隋朝再度一统天下,隋文帝立刻着手做的两件事,便是改革土地制度和抑制门阀势力。他想出的办法,是综合了南北朝时期的政策,而形成的“三位一体”式办法。
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
首先是均田制。田地国有,丁男二十岁以上,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死後还田。这样的举措是为了避免瞒报人口现象的发生,如果百姓想得到田地,就要申报,否则没有。这样可以确保户籍制度得到完善,国家会依据授田纪录而向人民征收租庸调,不论贫富,一律缴纳定额的租庸调。这样百姓的压力也不会很大,再就是,户籍制度的完善,也会有助于府兵和徭役的完成,因此称之为“三位一体”。
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但是其隐患也颇大,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这个办法施行到了中唐时期,就已经不奏效了。原因是,人口的增长,超过了土地的存量,导致百姓无地可分,却仍然要按人头交租庸调,必然会滋生矛盾。
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地方上的门阀和大族,为了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以各种方法,或巧取豪夺,或招募流民入籍等等,剥削普通百姓。导致本来应该是普通百姓的田地,大量流入到了地方豪族手中。而朝廷对于地方管控的力度非常小,均田制因此而破坏。
均田制破坏,三位一体顿时瓦解。分不到田地,百姓自然不愿意申报人口,承担赋税,瞒报现象屡禁不止。户籍制度崩坏,府兵和徭役也无法完成。这也是为何到了晚唐的时候,府兵制度瓦解,朝廷对于军队的管控失效,进入了“节度使”时代的根本原因。节度使在这个时期,已经成为了新的军阀势力,他们掌握土地,能给老百姓一口饭吃,自然就控制了军队。
眼下是初唐,人口由于隋末大乱,骤减了数千万人。在户籍的人口,只有三百多万户,一千二百余万人。这点人口,以大唐目前的土地存量来说,那是怎么都够用的。对土地的兼并,朝廷上下都不怎么在意,而且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这个时期门阀兼并土地,对国家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耕种的土地越多,粮食就越多。
但李牧既然是穿越而来,带着后世历史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知道了隐患和弊端,他就不能坐视不理。而且由于他的到来,内务府的形成,开启了大唐的工业化进程。这就像一个蝴蝶煽动了翅膀,会导致很多不可控制的变化。只要他还想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他就必须调控好各方面的制度,来配合他正在进行的事情。
所以,土地制度,必须改革。
改革这俩字,本身已经表明了难度。而在一个现在实行起来,没有任何问题的制度上再改革,则是难上加难,因为你给不出一个合理的理由。这也是一直以来,困扰着李牧的事情。
这个时候,身为游戏设计师的经历极大地帮助到了他。
作为一个游戏设计师,其实是两头堵的憋气工作。作为一个游戏设计师,要面对两类人。首先是玩家,作为玩家,自然是要求游戏好玩,而且最好少花钱,甚至是不要花钱,免费玩,这就相当于是百姓。但是开发游戏得花钱,运营游戏得花钱,服务器得花钱,宣发,维护,全都得花钱,所以说免费是不可能免费的,羊毛还得出在羊身上。这些,就相当于是朝廷,军队,对外战争等费用,不是皇帝昏庸不昏庸的事情,是必须的开支。
而作为游戏设计师呢,上头还有老板爸爸。人家老板开公司是干嘛呀,难道是为了“游戏使你快乐”,当然不是。老板爸爸是要赚钱的,他是要盈利的。就算钱赚到了一定的程度变成了数字,他还得吹牛逼。跟各方的大佬比,就算把各方的大佬,都压在了脚下,他成了“天可汗”,他还要跟前人比,跟后人比,名垂青史,万古牛逼。
这就是李牧现在的老板爸爸,李世民同志的目标。他作为公司第二顺位继承人,把第一顺位继承人给干掉了,他必须得证明自己的牛逼才行。
这种夹板气,李牧是受过的呀。在《大唐群侠传》内测的时候,他负责的数据平衡组。经常是上午被玩家骂,孙子!老子都首充了六块,怎么不暴橙装!下午被老板骂,孙子,充六块你都给他暴绿装,饭碗不想要了!
结果就是到了晚上加班,一方面修改首充的爆率,一方面搞一些GM号在服务器里刷屏,哇哈哈,这游戏爆率真高啊,我充了六块钱就得了一件橙装……
也是很艰难啊。
这样的经历,赋予了李牧这个前数据平衡大师别样的思维。题目虽然难,但是解题办法还是有的,而且现有的土地存量这么大,辗转腾挪的空间也大,这就像是游戏内测,就算有一点微词,到时候也可以重置服务器来挽回,都还好说。
李牧没有从李世民开始入手,因为最近李世民可以说是非常不讲理了。今天他也是心血来潮,决定挑几个“幸运玩家”,先发几个“邀请码”,试一下水,看看反应如何!
第471章 牧有一计
“侯爷,这地……到底怎么了?”
“哎呀……”李牧长叹了一声,道:“我也猜呀,话可说在前头,关于土地的事情,一切以朝廷的公告为准,我这儿都是听话听音儿的瞎琢磨。”
众人明白李牧是不想担责任,都纷纷道:“侯爷放心,咱们也都是闲聊天。”
“对对对,闲聊天,不作数,不作数的啊!”李牧附和一声,笑道:“说起这事儿,跟前几天粮价上涨也有点关系。”
他扫了眼山东商人那边,道:“陛下暴怒呀,虽说,这事儿在我的劝导下,没酿成什么血光之灾,糊弄过去了。但这件事儿,却好像是给陛下提了个醒似的。后来陛下又找了我几次,询问了我很多的事情。其中有一回,陛下问我,流民有几何,流民之中,是否有劳力,能不能耕种土地,若使用贞观犁,没有耕牛,能不能种,等等一些与土地、耕种相关的事情。”
“我一一作答,但却不禁产生很多联想啊。大家想想看,陛下为何在这个关头问起此事呢?我胡乱猜呀,陛下大概是给山东士族气着了。大家想想,现如今大唐的土地政策,其实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儿。说是均田制,但实际上呢?各门阀,各家族,尤其是人口稠密的山东,谁家里的地不多呢?”
李牧痛心疾首道:“你们手里的地呀,都多啦!若是按规矩来,你们能有手里的十分之一的地,那就算多的啦!”
“陛下仁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来也不说什么。但是你们看看山东士族干的这些事儿,他们做了什么?人神共愤呐!他们种着不属于他们的地得到了粮食,跑来我大唐的国都哄抬物价啦!要以此为凭,跟内务府谈判啦!要以此为要挟,想搞一搞我李某人啦!想给陛下一点难看啦!想跟陛下谈判,让他们那些滚出长安的狗屁大儒回来啦!”
“我的天……”李牧无语问苍天,道:“何其愚蠢呐,朋友们!”
“你们当陛下是什么人?昏君吗?陛下英明神武,杀伐果决,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他……”李牧一个大喘气,道:“今年是不是灭了突厥了?”
他是这么说,众人听在耳朵里,可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李牧这个大喘气,妙之毫巅,听在众人的耳朵里,分明是他想说的是另一件事,话到嘴边临时改成这样的。那么让他没说出来的事情是什么呢?远的不说,说进的,又不是灭突厥的事情,那就只能是那件不能提的事情了。
玄武门!
众人这才恍然李牧是什么意思,当今陛下杀伐果决,顺者昌,逆者亡,这话绝不是说说而已。为了当上皇帝,他连亲兄弟都干死了!一个亲兄弟都能杀的人,会在意区区商贾,区区门阀吗?
众人不寒而栗,那两个坐在角落的山东商人,更是已经僵住了,仿佛刀斧加身一般,大气都不敢出。
“所以说,蠢,无药可救啊!这些人也不想想,这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敢造反吗?不敢,你造反能成吗?如今大唐带甲百万,肯定成不了啊。既然成不了,那就得老老实实的,你跟陛下玩心机,你跟陛下玩手段,你能占到便宜吗?”
“陛下因此事而生气,自然就要出这口气。这气怎么出?当然是在土地上出。根据我被陛下叫过去这几次听到的一些话音儿,我判断,陛下可能是要对土地下手了。”
“至于手段么,也无外乎是几种。先查地,大唐是均田制,每个人多少地那是有数的。多出来,怎么算?自然是收回嘛!还有就是,流民开荒,增加土地。别的我是不知道啊,反正若陛下真要这么做,有贞观犁在,肯定是能成的。到了明年,土地倍增,粮食也倍增。不缺粮了,自然也就没人能哄抬得了粮价了。”
“瞧见没,这就是天子一怒啊!何其可怕?陛下是没有杀了那些捣乱的商人,但用这个办法,直接就把他们给逼死了……唉,真是可怜啊。”
说着,李牧叹了口气,站起身道:“我说这些呀,也算不得准儿,毕竟这是民部的事情,我道听途说,瞎猜一番,各位也别往心里头去,时候不早了,都散了吧,谢各位的礼啊,改日必还。”
众人听到这么劲爆的消息,哪还有心情关心什么必还不必还的了,一个个浑浑噩噩起身与李牧告别,魂不守舍地走了出去。尤其是那两个山东商人,他们就是靠贩卖粮食吃饭的,如今听说李世民要清查土地,这还得了?在山东地界,根本就不用查,没有一家的地是不多的,李世民要是拿这件事开导,可谓是一开一个准儿!
虽说,他们也明白。这事儿牵扯根本,若李世民真的这样做了,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山东各族,说不定真的会扯旗造反。但事儿也得分两头,李牧已经把话撂下了。
造反,能成么?
肯定是成不了啊!
隋末大乱的时候,山东豪杰并起,在那个年代,要人有人,要钱粮有钱粮,在这样的情况下,都让李唐一统江山了。而如今,李唐百万雄兵,刚灭突厥,士气正盛,根本就没有赢的可能。
即便是扯旗造反,那也只是给李唐添点麻烦而已。一旦失败,山东士族将遭到灭顶之灾!
想想也是可怜,你跟人家玩命,最多也就是让人家多一块淤青,而这块淤青,却要拿自己命来换!哪个多哪个少,不是傻子,都分得清。
从凤求凰出来,冷风一吹,浑身透心凉。
……
李牧回到后院也没法歇着,书房还有俩大佬没答对呢。刚到书房门口,他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听书房里的声音,好像不是俩人,李牧站在门口没动,把小兰叫了过来,小声道:“端茶水进去,看看有几个人?”
还没等小兰回应,李世民的声音传了出来:“别费事了,进来吧,朕与辅机,太子和青雀一道来的。”
李牧的表情僵在了脸上,叹了口气,大声道:“陛下,我当然知道是您来了,这不是给您沏茶嘛。小兰啊,快去,拿我亲手炒制的最好的上等的茶叶来!”
“茶还有,你进来吧,朕有话问你。”
李牧没辙了,只得进去。本来也没多大的书房,挤进来这么多人,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李牧瞧了眼李世民,满脸堆笑,道:“陛下这是做什么呀,小子何德何能,岂敢让陛下来给我拜年——”
“谁来给你拜年了。”李世民哭笑不得,道:“朕是出宫去青雀府上看看他缺不缺什么,赶上青雀要来拜见你这个恩师,朕就一起过来了。路上碰见了承乾,他来找你要地图,这么一道来的。”
李牧看了眼长孙无忌,道:“那国舅……”
长孙无忌接过话道:“我在陛下之前来的,从后门过来的。”
李牧顿时恍然,暗自佩服长孙无忌,看看人家为啥能是从龙第一人,心里头有算计啊。打前门过来多跌份儿啊,好像堂堂国舅,给一个晚辈拜年,有求于人似的,从后门来就不一样了,没人看见,也没有人说闲话,果然是高明。
李牧心里头腹诽,嘴上也不能说,笑道:“国舅不要千万不要怪罪我啊,把长孙冲拉了壮丁,大过年的也不能让他在家里陪伴。不过也不耽误,下午就放他回去了。”
“这说到哪儿去了,有事弟子服其劳,他是你的徒弟,都是他应尽的义务。”
李牧看向李泰,道:“是瘦了点,不过还要继续努力,还是太胖了。你得像长孙冲学习,你看看他现在,已经从一个废物的纨绔子弟,转变成了一个纨绔子弟的教习了。为师不敢言功,却也足以自豪,拯救了一个迷途少年……”
“行了!”李世民打断了李牧的自吹自擂,看了眼侯君集,轻咳一声,道:“朕来得晚,不知怎么回事儿。叔玠和君集在此,是找你有事儿啊?什么事儿,说与朕听一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