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逍遥初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男人哪有不怕麻烦的啊,想想还是算了,其实心里头的苦,旁人哪能知晓呢?

    不过李牧也不是傻瓜,他看得出来,今日这些女子的不同之处,她们必定是有话想说,所以才有如此的殷勤。

    李牧抬了抬手,示意众女子起身,道:“本侯行事,一直都是直来直去。这样不但节省时间,也少了很多乱七八糟没用的心思。我看你们今日的架势,像是有事想说,那便派出个能把事情说清楚的代表来。看在你们深夜给我做饭吃的份上,能办的,我就掂量着帮你们办了。”

    众女听到这话,登时大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推举了金晨,让她做代表,把事情说了一遍。

    李牧听罢之后,才明白,原来是担忧自己的未来,才如此惶惶。

    “哎呀、这事儿怪我。”李牧抹了下嘴巴,道:“我这段时间太忙了,没来得及与你们说以后的安排。不过也就这几天了,因为时间上要来不及。既然今儿赶上了,我就跟你们说说,也好让你们安心。”

    “你们看那些有相好的、还想做原来营生的,我都已经打发走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咱们丽春院,做的本就不是青楼的营生。咱们是一家戏院。”

    “戏院?”

    众人听到这个词,非常的茫然。因为在唐朝,连戏班子都没有,更别说戏院了。在唐朝这个时期,就连“念”故事的读报人,也是李牧搞了大唐日报之后才有,这是一个娱乐生活极度贫乏的时代!

    其实不止是唐朝,往后的几个朝代,依然也是如此。唐诗宋词元杂曲,历史的发展是有一定脉络的。在唐朝,能吟诗的人,就是明星。而到了宋朝,宋词的诞生,才进一步推动了娱乐业。一些不得志的才子,写些唱词,给艺伎们唱。再继续演变,到了元朝,才有了更长,故事性更强的元杂曲,再往后到了明清,才有的戏班子,戏园子。

    李牧在唐朝搞出来戏园子,绝对是提前了千年的创举。所以他根本就不担心会不会火的问题,在这个娱乐生活匮乏的年代,只需要分出角色来,弄几个人在台上念词都能蒙混过关,因为没有过,新鲜呀!更何况,他也没想搞的这么寒酸,毕竟上大学的时候,他还混过话剧社,演过隔壁戏剧学院毕业大戏《雷雨》的“雷雨”。

    做导演,也是他前世的梦想之一。虽说动机多少有些不纯,但谁还不能有个幻想了。

    他也没指望这些女子能明了他的意思,这事儿也不用她们搞得太明白,只需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就行了。在一片空白没有比较的市场,做了就是好,排出来的戏,好看赖看都是看,谁也说不出不好来。

    来到唐朝,李牧最大的快乐就是这个,因为他做的都是以前没有的事情,不用被比较这件事,就很开心。

    李牧简单介绍了一下什么叫做“戏”,以及他接下来的规划,总算是让这些女子放下了心。众人退下,但金晨却没走。李牧瞧她一眼,金晨拿起酒壶,道:“我为侯爷把盏。”

    李牧瞧了眼独孤九,独孤九低头只顾着吃,他便点点头,道:“行吧,你也坐,饿不饿,要不要添一副筷子来。”

    金晨忙道:“小女子吃过饭了,在旁边伺候侯爷。”

    李牧点点头,不再理会他,伸手又拿了一根羊肋,毫无形象地吃了起来。

    他没有注意到,但独孤九的余光却一直在瞄着金晨。他看得出,金晨看着李牧的目光,绝不是像她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她绝对是另有所图。

    不过他也没打算管,因为他不知道怎么管,男女之间的事情,已经超过他能理解的范围了。相比金晨,他倒是对不远处望着这边的银月颇感兴趣。他看得出银月是有功夫的,即便现在,她站在一丈外,她给人的感觉也是蓄势待发的样子。独孤九毫不怀疑,如果他现在出手对付金晨,银月一定会第一时间扑过来。

    一个舞姬,竟然有一个高手做保镖,这件事情本来就非常奇怪。由此也更加坚定了独孤九觉得金晨有问题的想法。

    而此时在金晨的心中,则是另一番无奈了。

    她确实是带有目的性来到长安,想要与李牧接近。但是到目前为止,她都没有找到过机会。今日她本已经做好觉悟,哪怕付出自己,她也要与李牧拉近关系,但她没有想到,李牧竟然是如此一个“正人君子”,倒让她感觉无处下手了。

    而且李牧的行事风格,也让她捉摸不透。今天她听说了李牧是如何对付山东士族的,可谓是杀伐果决,雷厉风行,毫不留情。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待身边的人,或是像丽春院的这些可怜的女子,他却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气息。甚至他还会说“谢谢”,耐着性子给予解释和答复。

    金晨毫不怀疑,如果今日来问的人是山东士族或者其他官员一类的人,李牧的态度绝对不会这样好。

    他是真的毫无畏惧,还是脾气古怪,因为接触得少,金晨也无从判断。她擅长的占卜术,对李牧竟不奏效,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

    这样的情况,甚至让金晨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怀疑。

    无从下手,留下得也就是苦笑了吧。

    伺候着李牧和独孤九吃完了饭,又打来了水供他们洗漱完了。金晨和银月才回到楼上,此时夜已过半,姐妹俩的困意都过去了,谁也睡不着,压低着嗓子聊天。

    银月比金晨要小两岁,而且自幼习武,对人情世故的事情懂得不多。她对金晨的感情,有些类似于独孤九对李牧的感情。在知道金晨的计划之后,心里一直都不舒服,今天金晨的计划失败了,没有跟李牧发生什么,多少让她心里舒服不少。

    但金晨就有点郁闷了,来到长安这么久,一点进展也没有,她身负隐族未来的命运而来,却毫无建树,不禁觉得自己很没用,同时又为隐族的命运而担忧。

    隐族的根源,可追溯到秦汉以前。秦国横扫**,不少被秦所灭,却又不愿归附秦的部族,集体向东或向北的荒芜之地迁移,隐族便是其中之一。

    族中代代相传的传说中,隐族是楚国境内的两个部族,这两个部族原本是‘姊妹’之族,按照后世历史的分类来说,就是“母系社会”遗留,以女子为主导的部族形势。

    战国时期,历史的进程已经来到了父系社会时代。母系社会的部族,本来就不能为当时社会所容,再加上秦朝的严刑峻法,更加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于是她们便开始了辗转的迁徙之路。她们先从楚国迁徙到了现今吐谷浑境内白兰部的领地,繁衍生息了约二百年,随后西汉灭亡,流民涌过来,她们被赶走,母系部族的战斗力太弱小,她们不是任何人的对手。

    从此之后,再无百年安稳,每到中原王朝变迁之时,她们都被迫向西迁徙,最后迁入了大沙漠,才又安稳下来。




第460章 家中事
    金晨此番入长安,是因西突厥厉兵秣马,而骆驼谷在西突厥东征的必经之路上。一旦大军东进,骆驼谷便如螳臂当车,必灭无疑。

    对于隐族来说,历史已经证明了,以他们的武力来说,对抗不了蛮族。所以为今之计,只能是在灾祸来临之前,向前辈们一样,把族人迁徙到安全的地方去。

    可是,如今不是战国时期,那时候荒芜的地方很多,有地方可以迁徙,现在哪里还有无主之地了?躲到沙漠中都不得消停,还有地方可去么?

    天地虽大,却无有容身之所。无奈,只好择一势力而投靠。但因隐族独特的母系社会结构,为各方势力所不能容,迟迟无法行动。在这个时候,高昌国的一位王子,也就是鞠智盛的弟弟,通过来往沙漠的商贩,得知了隐族的一些事情,便通过这位商贩联络隐族。

    双方约定,若隐族能派出杀手,帮他除掉他的大哥鞠智盛,便在高昌国给隐族一块地盘,让隐族依附在高昌。虽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但也好过在沙漠等死。隐族上下商量之后,便答应了此事。

    没有想到的是,当金晨带着杀手还未追上高昌使团的时候,高昌国便被乌斯满给抄了老巢,与隐族联手的那位王子,也惨死在了兵祸之下。金晨得知消息,不甘心回沙漠,便在定襄落了脚。

    在定襄,她得知了很多大唐的消息,其中就有关于李牧的种种神奇。

    李牧在定襄,是一个传说。不少曾与李牧一起守卫定襄城的流民,如今都已经成为定襄城的中坚力量,在他们口中说起的李牧,除了不能腾云驾雾之外,跟神仙也没啥区别了。

    听得多了,金晨便想,与其投靠高昌国,不如投靠大唐。而这位神奇的逐鹿侯,便是最好的引荐人之一。

    于是金晨和银月便动身前往长安,在半路上遇到了回程的高昌使团。银月为了履行隐族与已死的高昌王子之间的约定,深夜去刺杀鞠智盛。被金晨所阻拦,也因此事,二人与鞠智盛结识了。

    面对这件事,鞠智盛显得非常冷静。因为对他来说,来自兄弟的刺杀,他早已经习惯了。而且此时刺杀他的兄弟已经死了,他就更加不在乎了。

    得知金晨想要去长安寻找李牧,鞠智盛显得非常热情。他主动介绍了很多关于李牧的事情,并透露给金晨,李牧最大的弱点,便是“好色”。

    这是他通过李牧和张天爱的事情,总结出来的道理。李牧明知道张天爱是马匪之女,动机不纯,却仍然选择跟她在一起,不是“好色”还能是什么?

    金晨的姿色,半点不弱于张天爱。因此鞠智盛便断定,若是金晨有意去勾引李牧,李牧绝对控制不住。若是有金晨为他探听消息,吹吹枕边风,日后他与李牧的合作,也会事半功倍。

    于是,鞠智盛开诚布公地与金晨谈判。他愿意拿出同他那个已经死掉的兄弟一样的条件,即,在高昌境内给隐族划拨一块地盘,让他们从沙漠搬出来,以换取金晨在李牧身边为他传递消息。而且他也会为金晨提供一个身份,让她可以更好地接近李牧的身边。这个身份便是他送给李牧的舞姬,金晨和银月,替代了原本打算送给李牧的舞姬和乐伎。

    对于鞠智盛来说,这对他百利而无一害。隐族的战斗力虽然不行,但是当炮灰还是够资格的。他把隐族安置在高昌的西侧,若是西突厥打来,隐族还能抵挡一阵,当个屏障和预警。其心,不可谓不歹毒。

    金晨不是没想到这一点,但她无法不答应,因为西突厥随时都可能东进。隐族在沙漠一日,就危险一日。虽说早死晚死都是死,但是能晚死,谁愿意早死?

    合作达成,金晨和银月就这样来到长安。

    她俩虽然在隐族内部,地位尊荣。但实际上,她们也是没出过门的宅女。长安城的一切,对她们来说都是新鲜的。而且由于听了鞠智盛对于李牧的主观判断,认为李牧是个好色之人,误以为接近李牧很简单。但实际接近之后发现,事情没有那么容易,李牧这个人,太过于复杂,她们根本捉摸不透,也无从下手。

    想要跟李牧说隐族的事情,更是寻不到一点机会。就算有机会说了,她也不能确定,李牧会不会帮这个忙。对于未来,全都是担忧。

    想到随时都可能覆灭在西突厥铁蹄下的族人,金晨和银月哪还能睡得着了。聊着聊着没了话,就这样睁着眼睛发呆,一直到了天亮。

    ……

    李牧和独孤九是起了个大早,在姑娘们醒来之前,俩人就悄悄地溜走了。他们从丽春院出来的时候,正是平康坊安静下来的时候,夜里玩乐了一夜,这会儿也都该休息了。随后的整个上午,平康坊都是安静的。得过了中午之后,前一天的客人才走。收拾打扫一下,迎来今天的新一拨儿客人。

    而这个时候的长安城,正开始苏醒。

    李牧和独孤九晃荡到了西市,吃了个汤饼。然后雇了一辆牛车,李牧躺在上面睡了个回笼觉,醒来的时候已经到家了。

    一天就这样开始。

    过了小年,每一天就都算在“年”的范围了。唐朝的时候,虽然没有李牧前世那些贺新年的花样,但大户人家,却很流行“披红挂彩”,就是搞一些花花绿绿的绸缎,装点在大门两旁,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炫富的行为。

    王鸥就是开绸缎铺的,什么颜色的绸缎都有。不等李知恩开口,她已经着人送来了。这让李知恩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最近随着她与李牧的婚期定下来,再加上王鸥的殷勤对待,她对王鸥的敌意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但若说达到与白巧巧这样和睦,还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在李知恩的心中,王鸥永远逃不掉“老牛吃嫩草”这个标签。而且她是先进门的二姨太,王鸥在她后面,作为一个“姐姐”,怎能“低声下气”呢?

    这就是小孩儿的想法了,对王鸥来说,想得则完全不一样。俩人的年纪差了一倍还多,对王鸥来说,如果她当年与崔家长子正常成亲,孩子都有李知恩这个年纪了,怎么会跟她一般见识呢。

    她的转变,完全就是哄孩子一样的。为了不让李牧为难,而曲意逢迎着,效果显著。但若说她有多么低声下气,其实也没有。分寸拿捏得刚刚好,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李牧对于这些事,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态度。后宅的事情,他偏帮谁合适?也就帮着巧巧,别人说不出什么来。但巧巧偏偏还是那个最让他省心的,根本也不用他帮什么。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身份,他根本就没法偏向。

    还是糊涂点好,反正有他在,最多也就是几句抱怨,打是打不起来的。

    家里的事情,李知恩在忙活,而临近过年,少不得要去看看母亲孙氏有没有缺少的东西,这方面自然是身为儿媳的白巧巧去支应着。

    李牧到家的时候,白巧巧就出门了。说是上次与孙氏见面,孙氏念叨了一句东市的枣糕,白巧巧记在心里,要买了送过去。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简直是太省心了,李牧彻底闲着没事儿干了,便溜到了对门,陪王鸥和胖达待了一会儿。等白巧巧回来了,他才又溜回来吃饭。

    “根生的事儿,我问思文了。他们也回来,不过要晚几天。他们押着定襄城这半年的盈余回来,打算在长安城采购一些东西回去。根生现在是队正了,军令如山,令行禁止,不好随便。”

    “队正?”白巧巧不懂行伍的事情,问道:“夫君,这队正是多大的官,根生不过是个孩子,如何能担当重任,可别是小叔子特别照顾吧?”

    “队正啊、”李牧想了想,道:“说是官儿,也不是官儿。军队里头,十人算作一伙,有伙长。五伙算作一队,有正副队正两人。根生现在是队正,手底下管着五十个士卒。算是官儿,但却没有品级,也还是大头兵一个。”

    “要说照顾么……根生是我的小舅子,思文是我义弟,你就算告诉他别照顾,他该照顾也还是会照顾的。不过他应该也知道我的意思,没有照顾太多,多半也就是不让根生去危险的地方,不会特别提拔他,所以根生的队正之职,应当是他自己挣来的。”

    白巧巧听到这话,颇为欣慰,道:“我这个弟弟啊,从小憨直,如今也算是有出息了。父亲若是知道,肯定也会非常欣慰。”

    李牧想起与白闹儿的过往,也忍不住笑了,道:“是啊,你爹也不容易。待会儿从账上支一千贯,送到丈人那儿,让他置办年货吧。”

    “不用这么多。”白巧巧忙不迭道:“父亲那儿什么都不缺,给他钱也没用处。再说,意思一下也就是了,十贯钱就好,用不了一千贯这么多。”

    白巧巧虽然惦记家人,但却从不会把“李家”的钱倒腾去“白家”,这也是李牧心疼白巧巧的原因之一,她实在是太懂事了。



第461章 有客到!
    人真的是复杂的动物,理性和感**织,以至于非常多的事情,不能完全用理性去考量。

    就拿白闹儿和白巧巧这对父女来说,在白巧巧成长的过程中,白闹儿可以说没有尽到一点做父亲的责任,在他续弦之后,女儿对于他的作用,就是养大了嫁出去,给儿子凑一份彩礼钱。

    白巧巧对这样的父亲,自然是失望的。所以在李牧提出带她离开马邑的时候,白巧巧答应了,因为她对这样的家庭,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
1...334335336337338...5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