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逍遥初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百官见状,齐刷刷再度跪倒:“臣等知错,请太上皇息怒!”

    李世民也赶紧道:“父皇,都是儿臣之过,儿臣辜负了父皇的期望,儿臣对不起父皇!”

    李渊扫了一眼跪成一片的百官,道:“朕把话说得明白些,朕今日来两仪殿,就是为了李牧那小子。朕与李牧乃是忘年交,他这个孩子,脾气、秉性,朕都了解。他做的事情,朕也看在眼里。朕今虽老迈,但是不糊涂!朕可以说一句,满朝文武,于我大唐有功者众,但若说功劳超过李牧小子的,没有几人!”

    “旁的不说,只贞观犁一项,可养活多少百姓!尔等比得上吗?”

    “朕如今已经退位,朝中的事情,朕不想管,也不想知道。但是若是你们因一己私利,想残害我大唐贤才,朕就不得不过问了!朕今日把话放在这里,李牧,朕保了!谁有话说!”

    魏征听到这话,捂着脸跪爬了几步,以头杵地,道:“陛下,李牧所犯乃是杀人之罪,不可因太上皇一句话就饶过啊!”

    “你还敢说话!”

    李渊抬起一脚,把魏征踹了个四仰八叉,怒道:“魏征,你不要仗着背后有几个人支持,就敢在朕的面前放肆!你真当朕不敢杀了你么?朕逐鹿天下之时,可没有把任何人放在眼中!你又算个什么东西!”

    魏征爬起来,看到李渊目光森然,心底确实有些怕了。他敢在李世民面前放肆,是因为他知道李世民的弱点。李世民的皇位来路不正,这便是他最大的掣肘,他太想当一个明君了,因此无论他再怎么生气,也不会轻易下旨杀人。但是李渊不同,他已经退位了,而且满朝文武,因当年玄武门之事,对李渊都有歉意,他要杀人,没人敢拦着,就算李世民也不敢!

    但是如今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生死早已不重要了,魏征把心一横,还要说话,就在这时,他听到李渊开口。

    “李世民,今时今日你已经是皇帝了,按说李牧的生死,不该由朕决断了。也好,朕不决断,朕只问你一句话,你这个大唐皇帝,当真要杀死一个孝子吗?”

    李世民楞了一下,接着脸色大变,扑通跪在了地上,道:“儿臣不敢!”

    百官还没明白怎么回事,长孙无忌最先反应过来,高声道:“陛下,臣有话要说。逐鹿侯李牧杀死赵元朗,乃是因赵元朗辱骂他的母亲在先,逐鹿侯李牧乃是一名至孝之人,怒而杀之,也在情理之中。可罚,但不当死!请陛下明断!”

    魏征骇然看向长孙无忌,他不明白,为何一直没有说话的长孙无忌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难道他想讨好太上皇?不对呀,因玄武门之事,他应该心里清楚,无论如何讨好也不会得到谅解,他这是为何啊!

    就在这时,李靖慢悠悠地走了出来,举起笏板,道:“陛下,逐鹿侯虽与臣只有一面之缘,但是他冒死逃出突厥大营,传递出来紧要的军情,让战事至少提前半年结束,为朝廷节省无数钱粮,也使我大唐将士保存了性命,臣不言其他,只是想提醒陛下,在决断之前,不要忘记他的功劳。”

    李靖也站了出来!魏征忽然觉得脑袋有些眩晕,他不是不参与朝中大事么,怎么会为了李牧开了金口?

    唐俭站了出来,道:“陛下,昨日分别之际,李牧对臣说,勿要忘记初见之约。臣当时不解其意,等到李牧杀人之后,臣才明白他的意思。陛下,臣曾与李牧谈论过忠孝仁义,他对臣说,忠孝之间若要他选,他会先选孝。他说他的生父过世得早,母亲生养他不易。若无母亲生养,他也不会来到世间,更谈不到忠、仁、义三个字。赵元朗辱骂他的母亲,他杀死赵元朗,臣一点也不意外。只是事出有因,请陛下明鉴!”

    李绩也站了出来,道:“陛下,臣为李牧的义父,本该避嫌。但事到如今……”

    “够了!”

    眼见为李牧说话的人越来越多,而魏征一系的官员也在蠢蠢欲动,李世民不得不站起来喝止。

    “父皇,您放心,儿臣必会给您一个交代,您先回宫歇着,晚些时候,儿臣让李牧去给您请安。”

    李渊点点头,道:“如此甚好,朕老了,没几个看得上眼的人,少了一个,心里就不舒服。”

    小陈公公过来搀扶,李渊走向殿外,忽然他站下了,回头对百官道:“明天、啊,是后天,后天在崇仁坊,听说有个叫什么来着……”

    小陈公公小声提醒:“太上皇,叫天上人间。”

    “啊,对!天上人间!天上人间!”李渊哈哈笑道:“这天上人间要开业了,名字好啊!朕很感兴趣,诸位卿家若是有空,也来凑个热闹!”

    “……”

    百官不知如何应对,李世民也是尴尬不已。亲爹啊,您这广告都打到两仪殿了,这可真是……他能说什么,只好道:“太上皇既然如此说了,诸位爱卿,有空就去捧个场吧。”

    百官哭笑不得,也只好答应着:“臣等遵命。”

    “好好好,到时给你们打个八折……”忽然察觉好像说漏了嘴,李渊打个哈哈出去了,刚出殿外,小陈公公小声埋怨:“太上皇,您说漏啦。”

    “一群傻子,他们又不知道八折是什么意思,怕什么?”

    小陈公公快哭了:“太上皇,咱还没走远呐,小点声吧……”

    脚步声远去,两仪殿内,尬到安静。

    李世民清了下嗓子,道:“退朝!”

    百官告退,高公公把三位宰相,六部尚书,加上唐俭、李绩都留了下来,带去了太极殿。太上皇搅闹了一场,李牧的命是保了下来,但是擦屁股的事情还没完,只是这些事,却不可当着百官的面说了,还是得到太极殿,关起门来慢慢解决。




第81章 反击风暴!
    高公公把人引入太极殿,悄悄退了出来,心中暗道,怕是昨夜连夜换上的新瓷瓶,又要遭殃了。

    果不其然,还没等他把殿门关上,殿内已经传出了瓷器碎裂的声音。高公公露出心疼的神色,这可都是上好的贡瓷啊,摔一对就少一对,魏征啊魏征,你可真是糟践东西!

    高公公转过身,依靠着殿门歇脚,屋内的声音听得真真切切。

    “陛下,国无二主,今日二圣临朝,极为不妥。陛下既已登基,那么太上皇就不应该去两仪殿,更不该下旨保人。陛下,为正国本,请陛下不要受太上皇干扰,立刻下旨诛杀李牧!”

    高公公叹了口气,这个魏征,还真是一点眼力见也没有。忽然他看到他的义子小陈公公在阶下探头探脑,抬手唤他过来。

    “魏征!你难道没有听到父皇说什么吗?他问朕,大唐皇帝的刀,是否要杀一个孝子!这是什么意思,你不要告诉朕你不知道!朕若杀了李牧,岂不成了不孝之人!你要朕做不孝之君吗?魏征,你安的什么心!你是想让朕留下骂名吗?!”

    小陈公公来到高公公跟前,高公公问道:“你来做什么?可是太上皇吩咐你来的?”

    “是。”小陈公公压低着嗓子,小声道:“干爹,太上皇不放心,让我来听个结果。”

    殿内争吵继续。

    “陛下!臣以为,事有轻重缓急,二圣临朝,动摇得乃是国本。若陛下依照太上皇的意思处置,若传了出去,天下人应该何人为主啊!陛下,现在已经不是李牧的生死问题了,而是陛下……”

    “你给朕住口!”李世民怒吼道:“还不都是你惹出来的是非!你当朕就好受吗?你没看到朕也给父皇跪下了么?你要朕如何?难道要朕忤逆父皇吗?他是朕的父皇,这天下是他传给朕的!这一点,你不明白吗?还是说,你有别的心思?!”

    这句话就有点诛心了,其实谁都明白,这天下是李世民弑兄杀弟抢来的,但是偏偏不能这么说。李世民要做明君,明君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皇位的来路要正。因此李世民一直强调当年玄武门事变,乃是李建成伙同李元吉要杀他,他不得已反击,就连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性命,也是被‘流矢所击中’,他请太医医治,不治身亡的。而他诛杀了兄弟的子嗣,也是‘群臣进谏,三拒乃从’,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而他登基称为皇帝,也是先封了太子,再进行了禅位。虽然天下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在李世民这里,他的皇位来路很正,而且非常之正。他已经杀了兄弟,就必须是一个孝顺的儿子,若再背上不孝的名声,来日李渊驾崩之时,就算是寿终正寝,也会被有心人污蔑成是他弑父,试问一个弑兄杀弟,逼父亲退位,最后还把父亲杀了的人,后人撰史的时候,该如何评断?

    李世民怒视魏征,他现在是真的动了杀心。如果魏征还敢顶撞他,他不得不怀疑魏征的企图了。他为山东士族出头,李世民可以忍他,但若他心中仍怀念旧主李建成,李世民不管背上什么样的恶名,也要先把他弄死!

    李世民的心思,魏征心知肚明,刚刚在两仪殿上他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但来太极殿的路上,他已经明白了。刚刚装作不明白,只是为了挑拨,试图浑水摸鱼罢了,如今看来,这挑拨是不成了。只是如此放过李牧,他实在是心有不甘。

    魏征叹了口气,道:“陛下,臣不敢非议太上皇,对陛下的孝心更是从来没有过半点怀疑,臣的话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陛下考虑,如今皇城门外还有大儒二十余名,学子上百在那里跪着,若陛下不给出一个交代,如何让天下人服气啊!”

    “朕不管,朕已经答应了父皇,李牧不能杀。除此之外,有什么要求,都可以谈!”

    高公公听得直叹气,在李世民还是亲王的时候,高公公就伺候在李世民身边。一晃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今日李渊在两仪殿说的话,高公公心中也有同感。做秦王时的李世民,何等意气风发,何等杀伐果决,如今登基为帝,时时念念的想做明君,倒把自己给束缚住了,若搁在当年,如魏征这样的家伙,早都砍了七八次了吧……

    正在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张纸。小陈公公瞧见了,自然是先过去询问,跟小太监交谈了两句,小陈公公把他手里的纸夺了过来,看了两眼,露出喜色,赶紧来到了高公公跟前。

    “干爹,您看。”

    “这是什么?”高公公接过来,发现是一张大唐日报,看日期正是今天,再看看头版的内容,顿时喜出望外,问道:“如今已经传遍全城了么?”

    “是!”小陈公公把送信的小太监叫了过来,小太监已经趁着俩人说话的工夫喘匀了气,对高公公行了个礼,道:“老祖宗,您让奴婢帮您盯梢,奴婢连眼睛都不敢眨,一直看着呢。起初只是三三两两来了几个围观的人,后来人越来越多,那个姓卢的老头就说逐鹿侯的坏话,说得可难听呢,奴婢都听不下去了。但是那些百姓却信了,都在那儿骂逐鹿侯。”

    殿内还在吵,高公公急道:“这些我都知道,捡着重要的说!”

    “欸!”小太监不敢怠慢,赶紧加快了语速,道:“没过半个时辰,又来了一伙人,看着倒像是地痞无赖之流,这些人都带着大唐日报来的,也不要钱,见人就发。有不识字的,还有人给读报。百姓们这才知道,原来那死了的赵元朗,是因为骂了逐鹿侯的老娘才被逐鹿侯杀死的,咱大唐的百姓可都是孝顺的人啊,听到是这么回事,就又反过来指责那姓卢的老头。”

    “后来呢?”

    “后来两边就吵起来了,百姓这头有几个嘴利的婆娘,那姓卢的老头说不过她们,就动了气,骂他们是贱民。谁知道这下惹了众怒了,也不知是谁先动的手,双方打作一团。那些学子打架实在是不成,人数又少,不一会儿就被打得哭爹喊娘了。”

    “咱家不是调了一队金吾卫过去吗?金吾卫没管?”

    “哎呦,怎么管呀,惹了众怒啦。您只是吩咐隔开他们,但是都打起来了,都是大唐的百姓,金吾卫帮那边合适?而且那姓卢的老头说话也太难听了些,金吾卫还没决定管不管呢,那老头就像是使唤下人似的招呼,奴婢估计几位军爷也是动了气了,看着百姓冲上来呀,都偷偷地挪开了呢。”

    “哎呦……”高公公啧啧有声,叹道:“领头的那俩老头啊,得有花甲之龄了吧,挨了这顿打,也不知道打死了没有。”

    “没打死、没打死!”小太监赶紧说道:“就是刚开打的时候,被那几个妇人扇了几个嘴巴,随后就被那些年轻的学子拼了命的护住了,不过奴婢来的时候,他们似乎要抵挡不住了,现在什么样儿,奴婢就不知道了。”

    “唉,真是凄惨啊。”高公公连连叹气,却没有去禀报的意思,对小太监吩咐道:“去,再好好盯着,自有你的一份赏钱,晚上来咱家这儿领。”

    “谢谢老祖宗!”小太监喜不自胜地去了。

    小陈公公看了看高公公,笑嘻嘻道:“干爹,哪儿来的赏钱啊,也不给儿子一份。”

    高公公瞥他一眼,道:“你的那份儿,还用得着我给么?别以为你干爹老糊涂了,今日太上皇怎么来的,你当我不知道么?”

    “哎哟……真是瞒不住您老人家啊。”小陈公公贴近了高公公的耳朵,小声询问道:“干爹,儿子心里这也打鼓呢,您说这事儿,咱告诉陛下么?”

    高公公肃起脸来,道:“想死你就说。”

    “得嘞,儿子明白了。”

    俩人分开,又各自恢复了平时的样子。

    看着日头,约莫过去半柱香的时候了,高公公把手里的大唐日报搓皱了拿在手里,往后退了两步,往前突然一扑,连滚带爬地闯入了殿内。

    小陈公公在旁边看着,心中赞叹,不愧是总管公公啊,都这个年岁了,这套活儿还如此熟稔,半点也看不出演的痕迹来。

    李世民看到高公公连滚带爬地扑了进来,心里咯噔一声,知道是出事了,赶紧问道:“怎么回事,为何如此慌乱?”

    高公公像是喘不过气似的,张嘴说不出话来,眼睛却瞄着魏征。魏征果然面露喜色,道:“陛下,肯定是皇城门口出事了!陛下,您快些决断吧!”

    李世民急的从案后绕出来,来到高公公面前,道:“快点说,发生了何事!”

    “陛下!”高公公终于把这口气‘喘’匀了,双手呈上手里的大唐日报,道:“陛下,山东大儒卢浮宫污蔑逐鹿侯,百姓们得知真相后与之理论,争执之间,卢浮宫口称百姓是贱民,引起了众怒,现在已经打起来了。臣得知消息去看了一眼,场面混不堪,双方各有损伤……”

    魏征的脸色刷地一下就白了,忙问道:“到底如何了?”

    高公公迟疑了一下,道:“百姓越聚越多,大儒等人毕竟人少,老奴回来报信又耽搁了一会儿,现在恐怕……唉!”



第82章 可怜的魏征(打赏加更)
    “为什么不让人去救!”魏征目呲欲裂,山东大儒和学子们有多少战斗力,他再清楚不过,被数倍于己的百姓围攻,后果可想而知。想到卢浮宫和郑经二位大儒都已过花甲,魏征着实担心他们的安危。

    高公公听到这话,顿时有些不乐意了。他高干身为总管公公,伺候皇帝须臾不离片刻,这朝中的文武大臣,谁人不给他几分薄面,就连国舅爷三不五时地也要给他送点钱财,满朝文武,只有这个魏征,不知人情,从来也看不到他一文钱。

    阉人无后,人生已经少了大半的乐趣,唯有钱财能聊以慰怀,不打点好了,谁肯为你办事?

    “郑国公,咱家只是一个阉人,伺候陛下还行,旁的事情咱敢管么?咱要是管了,还不得有人上奏一本,说咱宦官干政啊?咱家还想多活两年,可不敢招惹是非。”

    “你!”魏征岂会不知高公公阴阳怪气的在指桑骂槐谁,可是如今山东大儒和上百学子危在旦夕,他不想因争辩耽误时间,赶紧对李世民道:“陛下,还请陛下快快派人阻止暴民,若再迟了,臣担心山东大儒们的安危。”

    “可不行啊!”高公公赶紧阻止道:“陛下,您可没瞧见,现如今皇城外跟遭了兵祸似的,两边打得不可开交,都是百姓,您偏帮谁都惹是非,还不如等他们打完了再说。”
1...103104105106107...5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