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虽然邓和这一辈子,估计当不上什么名将了。人与人之间,是有资质差距的。但是邓和只要能做到谨慎无缺,却足以当任方面大员。而今日一战,邓和的谨慎就派上用场了。

    虽然清军来得突然,但是邓和所部的梯次布防,也没有太大缺口可以找。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济尔哈朗在选择对手的时候,就选错了。许都所部固然战力强大,但是许都本身,却不是太谨慎的,突然袭击他,或许能成功,但是袭击邓和,却差了一点。

    黄朝宣被列入邓和麾下,就守第一阵。此刻就正面对清军的冲击。

    红夷大炮这样的重器,在野战之中,还是没有多大用处,倒不是大炮不好,而是太重了。根本跟不上行军队列。而且太重,对道路的通行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

    虽然红夷大炮大多是千斤,或者两三千斤,或许还有更重一点的,这一点点的重量,放在后世,几乎任何一条乡道都能走得动。但是在这个时代,估计只有骨干官道,才能承受。

    而且是在天晴的时候,但凡下几场雨,这大炮就要在泥塘之中行动了。

    故而红夷大炮根本没有跟过来,甚至连千斤佛郎机也没有带来,带来最多的,就是虎蹲炮,或者临颍炮。再加上列装不少火铳,这是黄朝宣所部的主要火器。再有就是长枪大刀这样的冷兵器了。

    不过随着佛山制造局与湛江制造局的开设。张轩手中的铁料数量大增,张轩也舍得在铁甲之上下本钱了。

    黄朝宣最前面的一层将士,都是身披盔甲的。自然不是板甲。

    在张轩知道,郑成功大量使用板甲之后,已经指使湛江局制造一批出来了,反正有澳门工匠在,制造板甲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难题。只是大批量制造板甲也是需要时间的。

    而今黄朝宣所部,不,夏军各部的盔甲,大多是以明军样式的。即便是武兴年间新造的,也是一个样子。

    清军此来,又快又急。

    无数骑兵硬生生的冲在黄朝宣所部的阵势之上,纵然黄朝宣所部拼命开铳放炮,也无法阻挡,清军的冲击。

    这一场决然的突击,是双方都不敢相信的结果。

    两败俱伤。

    清军冲过来的人马,几乎没有几个回去的,大部分都被黄朝宣所部火铳火炮给打死了,少部分冲进了黄朝宣所部的队列之中,一连破了数阵,几乎将黄朝宣所部给硬生生的打了一个对穿。

    黄朝宣只觉得冷汗直冒,暗道“这就是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吗”

    这话,他只敢在心中想想,是决计不敢说出口来。

    黄朝宣压制住自己心头的想法,立即说道“快,快,速

    速整队。”

    在黄朝宣的指挥之下,立即有人从队列之中冲出来,将一个个伤员给抬下来,后面的士卒,一个个虽然脸上流漏出害怕之色,但不敢有丝毫退缩,一个个上前补位。

    不过片刻之后,黄朝宣所部似乎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从远处看,依旧是刀枪如林,一根根火铳,大大小小的大炮,都隐藏在队列之中,随时准备发出怒吼。

    济尔哈朗远远的看着黄朝宣的阵势,心中微微一动,说道“夏军与明军不同啊。”

    这一句话之中,充满了无限感慨。

    让济尔哈朗有一点点怀念明军了。因为明军太好打了。几乎如同乞丐一样,不管多少人马,只要数千骑兵一冲,定然会崩溃。而眼前的夏军,仅仅是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军队,就能在大军冲击之下,稳住阵脚,不乱在射程之外放铳,能稳住阵脚。

    这样的军队,在明朝时,也不过个将领能做到而已。

    济尔哈朗似乎觉得,刚刚他说的话,有些伤军心士气,说道“不过,即便如此,能抵挡住我大清铁骑吗”济尔哈朗立即开始重新布置进攻。

    第一次进攻的时候,清军大部分还没有到位。只是到位军队,来了一次突击,就占一个快字,想打夏军一个措手不及,而今已经不能,济尔哈朗就将各部全部压上,有正面进攻,有两侧迂回。

    总之,这一次是以势压人。

    正面进攻的清军骑兵,突进突出,就压在鸟铳的射程边缘,就好像是调戏夏军一般。

    这个时候,夏军鸟铳射程短板显露无疑。

    在不足百步的距离之内,清军随时可以在几个呼吸之内,冲到夏军阵列之中。而这个距离鸟铳打出去,效果太差了,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只能堵运气。

    而有些大炮虽然可以够得着,但是军中火炮数量毕竟不多。而且火炮填装速度有问题,一轮发射之后,再想发射的话,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所以不能轻易发射。

    这种吊着夏军士卒精气神的办法,逐渐消磨夏军的士气。

    而两侧清军,用的却不是这个办法。

    清军好像以百人为一队,不知道多少小队清军士卒,有一种见缝插针的感觉,在夏军军队与军队的衔接之处,下了不少功夫。更不要说,清军不仅仅想迂回,似乎要从四面八方将邓和给包围起来。

    一时间邓和所部的士卒有些慌乱,看上去周围人山人海的,已经被包围了。




第八十一章 襄阳与南京二十二
    明末求生记第八十一章襄阳与南京二十二第八十一章襄阳与南京二十二

    清军的反击好像泥牛入海,看似声势浩大,但在无声无息之间,似乎消散一空。

    这样的阵势大出意料之外,清军猛攻过后,立即陷入泥沼之中。不过,此时的清军大部分都是肉搏好手,决计不是陷入混战之中,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被步卒缠住了,反而激起了他们的凶性,一个个以命搏命般是厮杀,扰乱了整个夏军的局势。

    正所谓困兽犹斗是也。

    虽然清军的两翼骑兵反击,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甚至这个代价并不是他们想付出的,但是他们出战的目的却是达到了。那就是缓解了祖家正面的压力。

    后路被骚扰,正在与祖家隔着车阵厮杀的将士们,心中难免有一阵心虚,不安。而在作战之时,这股心虚不安,会极大的放大。

    人从来是从众的动物,一个人或许是冷静者,但是一群人在一起,很少能保持理智的。

    这一点不安立即反应在战斗之中,那就是迟钝,迟疑。

    祖润泽立即抓住了这一点,大喊一声,带着亲兵猛地压上去了,说道“杀。”

    祖润泽是将门出身,他自己的武艺怎么样,倒是另一回事,但是他身边的亲卫,却是一个个狠角色。当初与清军交战的时候,吴襄被俘,吴三桂带着家丁,硬生生冲进清军阵列之中,救父而出。

    这就成就来了吴三桂,孝勇双全的名声。

    而吴家本质上是商人,他们能有这么样的家丁,全靠舅家提携,而吴三桂的舅家是谁就是祖家。

    如果再过几年,祖家的当初与清军争锋的家丁都去了,或许祖家的家丁战斗力就不会那么强大,但是而今祖润泽承父祖之余荫,身边家丁之强,未必输于吴三桂的亲兵。

    祖润泽大举进攻,立即挫动了夏军阵脚。

    许都虽然一打仗,就有一股冷酷无情的味道。但是却是最明智的人,知道后方不定,前方进攻自然无力,而且清军一两千骑兵中了他的算计,而今已经被困住了。

    正是要一举歼灭的时候。其他的事情都要放一放了。

    以军中不成文的规矩。

    清军各军之中,就地征召的军队,地方驻守军队,投降清廷的前明军,或者前夏军。人头首级是最不值钱的。陕西秦军的首级,要高一等,辽东人,蒙古人的首级要再高一级。

    而最高的就是满清八旗军的人头首级。

    如果在

    满清八旗之中再分的话,就是所谓的红带子,黄带子最值钱了。

    红带子就是姓爱新觉罗而不是老奴子孙的,而黄带子就是姓爱新觉罗,但是还是老奴子孙的。

    即便是一小兵能斩杀一个红带子,或者黄带子,就立即能官升数级。

    而边杀出的骑兵,正是八旗士卒。只要能将这两千人给吞下来,功劳之大,要胜过大破祖家的军队。不管是现实需要,还是功劳的诱惑,许都都做出了选择。

    不过,这个时代满清八旗士卒,是一等一的强悍,纵然许都四面八方合围,各种火器轰击不断,哪怕是不吝啬误伤。但是清军骑兵,即便是被分割开来,依旧顽强抵抗,各自少则三三两两,多着数十,百余,不用军令,就聚集在一起,坚持作战。

    由于满清八旗的组织形式,很多人都是沾亲带故的。如果看清廷文献,就知道,他们从来不说,是那一个人在某旗,而是那一个家族在某旗,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所以父子兄弟在有一旗之中,决计不在少数,即便是金华军用血肉之躯,硬生生将清军骑兵给分割开来。但他们依旧有分割不开的东西,正如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般。

    不仅仅如此。

    满清政权或许对不起很多人,但是对八旗士卒,可谓厚矣。

    清廷在关内大举圈地,不知道杀戮了多少汉人百姓,但是直接受益之人,是谁就是他们这些八旗士卒。

    而且八旗是父死子替。他们生死不仅仅关系着他们一个人,还有身后一大家子人。故而但凡有一点血性的人,都会选择奋战到底。而此刻的八旗,并非后世那些软柿子。

    而是从白山黑水之中杀出来,不知道打过多少仗。如果说没有血性,哪里能走到而今这一步。

    故而指望他们投降,几乎是不可能的。

    许都也不做此妄想。

    许都对八旗,也是新仇旧恨。新仇是张轩之仇,临颍,汝宁之屠,稍远,但是南京还是血迹未干。更不要说,当年在浑河血战,无一人投降的浙军,与而今的金华军也是血脉相连。

    很多父祖一辈,都战死在浑河。

    张轩早就有命令,凡是参与进临颍,汝宁之屠的八旗军,绝不受降。

    而许都的命令,悄悄的改变的限制条件,变成八旗军,绝不受降。

    故而死再多人,金华军也只是沉闷的厮杀,连一句“投降不杀”的口号都没有。

    祖润泽见金华军撤退了,还没有来得及喘一口气,就见一个人冲过来,一把抓住了祖润泽的领子,说道“快,快给我出击,给我救出我正蓝旗的爷们。”

    祖润泽一见,这人打扮,一身精致的盔甲,闪闪发光。再加上腰间的一根红带子分外显眼,虽然年纪不大,似乎才二十出头。但也知道此人比如姓爱新觉罗。立即知道不敢怠慢,说道“主子爷,不是奴才见死不救,而是奴才实在不知道无能为力啊。”

    “主子爷请看,儿郎们是真没有力气了。”

    祖润泽的话语之中,带着哭腔,但是他说的话,却不是假话。

    一道简陋的车阵,已经被刚刚的冲击,冲开了好几个缺口,而每一个缺口之处,都是厮杀的重心所在。一具具尸体层层叠叠的,有清军有夏军。

    而祖润泽所部,大部分士卒都靠着车辆坐下来,大声的喘息。似乎喘不过气来。有些人与尸体躺在一起,好像自己也是尸体一样,根本不想动,只是手中下意思的死死的握住长刀,一副随时准备厮杀的样子。

    这还是完好无损,保持战力的将士,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士卒身上受伤,浑身浴血,不知道是自己的血,还是别人的血。还有一些人被放在地面之上,呻吟之声,不绝于耳。

    只是到了这个地步,能做的也仅仅是呻吟了。

    在治疗条件如此低下的时代,剩下的仅仅是看他们自己的命硬不硬,能不能,从阎王那边抢出一条小命来。

    祖家军,元气大伤,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这个时候的他们,实在没有主动出击,以弱胜强,救出被困的八旗军队的实力了。

    这个红带子大怒道“不行,你们这些奴才都死光了,也要救出来了。”

    祖泽润的脸色顿时有些冷了,他缓缓的将这个红带子的手给掰开,说道“这位爷,说话在注意点。我等可是奉了郑王爷的令,在这里死守的,想让我救,将郑王爷的军令拿来。”

    红带子虽然尊贵,但是也仅仅是远房宗室而已。也就是满清立国不久,血脉尚近。祖泽润对这个红带子有些尊重而已。军中真正的领军大将,祖润泽每一个都认识,即便不认识,也能混个脸熟。这个红带子从来没有见过,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红带子的地位如何了。

    客气几分是给个面子。谁知道他还真蹬鼻子上脸了。

    这一番话怼着这红带子哑口无言,怒气匆匆的向东而去,自然是要向郑亲王告状了。



第八十二章 襄阳与南京二十三
    明末求生记第八十二章襄阳与南京二十三第八十二章襄阳与南京二十三

    “大少爷,这小鞑子”一个亲卫靠在祖泽润身边低声说道,他话没有说完,眼睛之中,就已经放射出寒光。其中的意味自然不同寻常。

    “王叔,你放心。”祖泽润说道“郑王爷还是见道理的,还有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注意点。”

    这个王叔低声说道“是。”

    祖泽润知道王叔是为他着想。

    只是他想的太浅薄了一点。

    王叔是祖家的亲信家丁,跟随祖家有好几十年了。对祖家忠心耿耿,祖泽润小时候的武功底子,就是王叔教的。只是他与八旗交手好多次。对八旗的有一股恨意。

    这也寻常,大部分辽人对八旗都没有好感。只是形式使然,让他们不得不为满清效力而已。

    不过,祖泽润所说的也是真心话。

    不仅仅是郑亲王,清廷高层王爷皇帝,与明朝相比,当得起“讲道理”这三个字。一般来说,即便是做的对,纵然是得罪人,上面也会保下来,不知道于如明朝之中,卷入莫名其妙的党争之中,生死都由不得自己了。

    祖润泽将这一件事情放到一边,收拢自己身边的人,重新整顿士卒,等待着敌人下一次的进攻。

    他有预感,敌人下一次的进攻,等不了多久了。

    他看想西侧,心中忽然一沉,因为他觉得对面有一些静。之前的厮杀之声,已经没有了。

    几个人捧着一个人头,跪在许都面前,说道“将军请看。”
1...410411412413414...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