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张轩细细一数,估计最少有十六匹马拉着。如果不是襄阳的街道比不上两京,张轩估计,这玉辂最少有三十二匹马拉着。

    “跪。”不知道谁大喊一声。

    在道路两边的各级文官将领,纷纷跪倒在地。

    张轩也不例外。

    无数人在黄土街道之上走过,早上洒得那一点水,早就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张轩还要跪下去,那滋味,谁跪谁知道。

    张轩不由的以手遮面。

    “这位大人。”一个小太监立即过来提醒说道:“这样不对。”

    “是吗”张轩目光炯炯的看着这个小太监。

    小太监顿时打了一个激灵,不敢乱说话,退到一边了。

    居移气,养移体,经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张轩早就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他跪,是给闯王面子。却不是一个小太监都能来指责的。

    如果不是,闯营之中,举办这种大型典礼的人才实在少的,能数出来,李自成也不会大量启用襄王府之中的太监。

    大队人马一过,张轩就按照队列。走在队列之中。跟着大队人马向南而去。

    从襄阳城往南一路有士卒把守,到了天坛。

    天坛在一处高地之上,李自成从玉辂之上下来。

    张轩跟着大队人马之中,在小太监的指引之下,都站好位置。

    再次等待吉时。

    时间都是算好的,故而没有等多久,音乐就再次想起,李自成捧着一块玉璧,一步步走上天坛。

    “跪。”张轩的位置不算太好,也不算他太坏,毕竟他代表的罗汝才,怎么也要给个面子。

    但是这个重大的关头,任何一个闯营将领为争一个位置,都恨不得大大出手,无他,今日之个位置,很可能关乎到很面很多事情之上。

    不得不争,就好像梁山上面的交椅一样。

    张轩这个外人




第七十二章 大顺东王
    第七十二章大顺东王

    祭天过后,群臣进了襄阳朝贺。顶 点 顶 点

    朝贺之事,也就不细细讲了。无非是李自成坐在龙椅之上,接受下面的朝拜。

    朝贺之后,就是张轩最关心的事情了。

    一个太监开始在上面念起了圣旨。

    “建大顺为国号,改今年为永昌元年。”

    对别人来说,是新消息,对张轩来说,并不新鲜了。不过是提前了一年,不,应该是提前了几个月,从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提到了崇祯十六年四月初一。

    也算是张轩这个穿越者对历史的修正。

    甚至张轩到了这个时代,才了解一些内幕。

    李自成为什么建号大顺。是因为一则故事,高庙(即明太祖朱元璋)尝命伯温卜历数之长短,伯温卜之曰:“遇顺则止。”高庙遂以书手空,良久曰:“三百单八亦足矣。”

    这一则类似于预言的故事,在明代广为流传,就如同十八子主神器一样,故而李自成要以大顺为号。

    不过,张轩也冷静的意思到一件事情,天下大事从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李自成没有在襄阳火并了罗汝才,而是以登基称帝一事,来裱糊义军之间实质分裂的事实。

    所影响的绝不止是一发而已。

    未来的历史,绝对不会想历史书上写的那样。

    或许大势还有相同之处,但是细节决然不同。

    张轩在明代生活越久,越明白一件事情,很多时候讲历史大势根本没有用,因为每个人都活在历史的细节之中。

    细节变动,人都死了,讲大势有什么用。

    “封牛金星为丞相,总理六部-”这是闯营对文官的封赏。

    张轩听来,李自成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朝廷,六部尚书一应具全,不过倒是有一点点奇怪,李信没有算到文臣之中。

    “封刘宗敏为制将军,掌管中权亲军,封刘芳亮为制将军,掌管左营,封刘希尧为制将军,掌管右营,封袁宗第为制将军掌管前营,封李过为制将军,掌管后营,亦封贺锦为制将军。”

    张轩只听到这里,剩下的没有细听。

    其中必须重视的两个人刘希尧,与贺锦,他们两个是原革左五营的首领,张轩本想拉拢他们与曹营一起离开的。

    但是看来闯营下手更快。

    不过,张轩也对高一功有一点不平,他居然没有挂上制将军之衔,出了什么事情了。

    随即张轩摇摇头,闯营的事情与曹营关系不大,马上就要离开襄阳了,管那么多干什么吗

    “封罗汝才,为大顺东王,征东大将军,开府持节,先斩后奏”

    张轩没有听闻,就已经皱起了眉头。

    “李自成好生小气。”张轩心中冷笑。

    东王是什么王啊有怎么封王的吗

    当然了太平天国是这么封的,但是太平天国在正统士大夫眼中,不过是一个草台班子而已,之前的正统朝廷,那一个是用东西南北来封王的。

    要么以国号,秦楚赵晋等等

    要么以地名,南阳,汝宁,等等。

    根本没有以东西南北来封的。

    即便李自成不懂,李自成身边的人能不懂吗这纯粹是在恶心人。

    “张将军还不上前领旨谢恩。”太监提醒道。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张轩。

    张轩很想当场封还圣旨,给一个脸色个李自成看,不过,他也知道此刻不是发作的时候。暗道:“罢罢罢,襄阳本就不是久留之地,这个王号,也不过是暂且用之而已,等一两年之后,想称王就称王,想称帝就称帝,也不用看李自成的脸色了。”

    “臣代东王殿下领旨谢恩。”

    见张轩安安静静的领了旨,李信心中暗出一口气,也觉得李自成做事太小气了,本来想封罗汝才为吴王。但是牛金星说是当初明太祖登基之前的封号。李信又想以罗汝才的家乡封罗汝才为秦王。牛金星又说是当初李世民的封号。

    让李信几乎抓狂,这些大国之名,细细数来,那一个没有由王爷升为皇帝的。

    结果最后变成了一个东王。他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也是因为这场争辩,李信的封赏延后了。

    不过李信本身并不是很在意的,毕竟现在六部丞相,虽然有名字,但是却没有实权,几乎是闯营之中打下手的存在,李信也不稀罕。

    “封张献忠为西王,征南大将军。”

    “封马应守,为英武将军。”

    “封袁时中,为镇东将军。”

    &nbs



第七十三章 曹营长史
    第七十三章 曹营长史

    汝宁城风华依旧。但是张轩却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了。

    在襄阳城时间很短,乃至不足一个月,但是在张轩的心中却好像过了很久很久。

    这一次来汝宁并不是张轩一人,而是整个曹营都来到了汝宁暂时落脚。

    不管是罗汝才本人,还是李自成都不希望曹营继续留在襄阳附近了。

    “张郎。”罗玉娇起着一匹快马,似乎不顾道路之上密密麻麻的行军队伍,直接冲到张轩身边,看张轩身上完好无损,长长松了一口气,这才说道:“你回来真好。”

    “放心,我不是早就给你报过平安了,我没事的。”张轩一笑道,随即张开双臂说道:“你看,没事的。”

    说完全没事,有一点夸张。

    李自成踹他那一脚,可是让他隐隐做疼了好多天。

    不过,也仅仅是这样而已。比起死在那一夜的杨山来说,张轩的确算得上无事了。

    “有新郎,就忘记爹了。”一个声音从后面传过来。

    罗玉娇抬头一看,不是罗汝才是谁

    “爹,你也没事就好。”罗玉娇立即说道。

    罗汝才看着罗玉娇。

    如果之前罗玉娇在他身边的时候,还是少女摸样,稚嫩的很,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她也长开了,带着一股少妇的风韵。能让人一看出来。

    罗汝才既高兴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也总是心中生出一股无名之火,狠狠的怼了张轩一眼,拉起罗玉娇,说起了日常琐事起来。

    张轩远远看见了曹宗瑜。

    在曹宗瑜的带领之下,南阳营,临颍营都出城迎接大军。

    一时间城外数万人汇集在一起,热闹非凡。

    “这一个月情况怎么样有什么事情吗”张轩问道。。

    曹宗瑜笑道:“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有数日人心慌慌而已,听到曹王劝进的消息之后,也都安定下来了。还有几个并不安分的,都被处理掉了。”

    “果然我的震慑力还不够啊。”张轩此刻深刻的明白了这一点。

    汝宁看上风平浪静,但是这都是因为张轩的背后有李自成,罗汝才。他们一出了问题,消息传到汝宁之后,地面之上立即都有所骚动。

    张轩知道曹宗瑜说起了很轻松,但是实际之上,不知道地面上有多少腥风血雨。

    “玉娇啊。”罗汝才说道:“虎头这个孩子,从小就亲近你,我就交给你照顾他了。好好待他。也算对的起你贺叔来。”

    罗玉娇一听贺虎头的事情,心中不由有几分黯然了。

    张轩不过是与贺一龙见过一面而已。心中还有几分神伤,罗玉娇与贺一龙的关系要亲近多了,更是心中难过极了,眼睛微微一红,说道:“虎头的事情,就交给我了,只是贺叔的后事办得怎么样”

    “就葬在襄阳吧,还能怎么样”罗汝才忽然想起自己,不知道是在说贺一龙还是在说他自己,说道:“我们这等人,想要叶落归根,从来都是奢望。”

    “大王。”张轩说道:“我来给大王介绍,这位就是我族兄,崇祯十年进士,张质。”张轩说道。

    “哦,”罗汝才说道:“孤早闻张先生大见,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啊。”

    罗汝才现在的的确确是求贤如渴。不过也心中有些忌惮。

    不得不说,吉珪与陈绍先的背叛,给了罗汝才很大的刺激。让本来多疑的罗汝才,心中更加多疑了。

    但是军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文官来打理,更不要说罗汝才要开府建制。少不了文臣来帮忙。

    张轩这一段时间,就被罗汝才当做文官来用。

    很多事情都是张轩来处理的,比如在闯营当使者。

    时间短一点,张轩还能勉强打理,但是时间一长,张轩就意识到一个问题,他的庶务能力,其实也并不是太强的。

    很多当代的常识,对张轩来说都不是常识,很多对张轩来说习以为常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并不是真得习以为常。

    这就是张轩迫切的将张质介绍给罗汝才认识的原因。

    对罗汝才来说,张质是亲家。而且是进士出身,能被信任,又是一个有能力的,自然要被重要。

    一路之上,罗汝才没有问别的,就一直在问张质在汝宁府的施政。

    张质细细给罗汝才讲了一遍,并指着道路两旁的麦田,说道:“如果施政得当,这汝宁一府可以支给大王数万石军粮,曹营大军,再也不是无根浮萍。”

    &nbs



第七十四章 罗汝才教子
    第七十四章罗汝才教子

    汝宁府,崇王府。

    一直封闭的,崇王府正殿,应该罗汝才的到来而重新打开。

    曹营大队人马入驻汝宁城,而张轩两个营连城防都转交给了曹营中军。统领曹营中军的不是别人,而是罗玉龙。

    “玉龙,你看看。”罗汝才决定争霸之后,将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对罗玉龙的教育之中。罗玉龙之前还可以当单独领兵,但是现在罗玉龙几乎成为罗汝才的秘书。几乎寸步不能离开罗汝才。

    让罗玉龙苦不堪言。

    罗玉龙不能理解一个老父亲的心思。只能被动的接受罗汝才密集的教导。

    “这不是张轩营中那一套吗”罗玉龙一看说道。

    “你觉得张长史这个方案好不好”罗汝才问道。

    “不错,不过太麻烦了。”罗玉龙说道:“军中恐怕执行不来。”

    罗玉龙其实也不是酒囊饭袋,自然从小在军中长大,很多军中事务处理也很妥当,他对张轩方案的评价就很切实际。

    “张长史,就是一个文人。”罗汝才说道:“他才不知道军中是什么样子,按他的方案来,管得这样严,下面非哗变不可。”

    “其实我也奇怪”罗玉龙说道:“张轩他是怎么弄,他那一套我看过,也试过,但是军中反应很大,根本推行不下去为什么张轩弄得那么好”

    张轩白手起家,一点点的积累班底,下级军官大多都是张轩教授过的,能理解张轩这种近现代化的训练方式。

    即便张轩如此高密度的训练军官,但张轩也明显感受到了,扩军越多,军队的素质与质量就越发不行了。

    没有这些支持张轩的底层军官,罗玉龙想要复制张轩的模式,实在太难了。
1...117118119120121...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