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张轩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校场之外了。

    问周围的士卒道:“你们将军在这里练了多长时间了。”

    “一个上午了。谁劝也不听。还请张将军多多劝导我家将军,现在他只听你的话了。”一个中年将领说道。

    “好吧。”张轩说道。

    张轩走到贺虎头身边,说道:“今天就练到这里吧。”

    “不。”贺虎头昔日常常带笑的脸,此刻崩得很紧,好像冰块一样,说道:“不,不苦练,如如何能杀得了李自成。”

    张轩很想说,单单这样苦练,也杀不了李自成。但是不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他有一点寄托也是好的。说道:“至少今天不能再练了,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变
    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变

    “都安排好了吗”马士英伸开双手,让一个仆役给他整理衣服,鲜红色的官府穿在他身上,很是端庄大气。

    “已经安排妥当了,大人请放心。”一个中年人说道,他身上一身青衫,带着一股读书人的气质。

    马士英整理好衣服,将官帽戴在头上,说道:“文骢,这一次多亏了你。”

    杨龙友,字文骢,是马士英的妹夫,也是手下的得力谋士,从老家拉过来的班底。

    “刘总兵,其实人还不错,只是走错了路。”杨龙友叹息一声,并没有因为马士英的夸奖而高兴。

    “人必须为自己所做的事情付出代价。”马士英淡淡的说道。他抬起头看看日头,说道:“时候不早了,不要让刘超等久了。”

    “是。”众人答应一声,簇拥着马士英出了大帐。

    此刻数百士卒在马士英的长子马鸾的带领之下,已经等候多时了。

    马鸾护卫着父亲出了大营,不一会儿,就看到另一队士卒远远的过来,为首的却是一个身穿蟒袍的男人。

    或者说不是男人,是太监。

    他就是卢九德。

    卢九德与马士英相互行礼。马士英说道:“就请卢公公坐镇大营,我去会一会刘超。”

    “刘超贼子所言,多不可信,还请马公小心,有卢某坐镇,大营定然万无一失。”卢九德说道。

    “多谢了。”马士英不敢有一丝失礼。

    不管怎么说,马士英最依仗的军队,就是勇卫营,而勇卫营却是在御马监管理之下,如果就是东林口中,再正统不过的阉党武装。

    卢九德虽然不是什么有本事的太监,也渐渐有控制不住下面大将的感觉,但是面子之上还是要过得去的。

    随即卢九德留下来,黄得功一身甲胄带着数百精骑跟到在马士英的后面。

    他们穿过数道营寨,终于来到了最里面。

    只见这里有一道一丈多高的土墙,土墙之上还有无数士卒在巡逻。这就是所谓的长围。

    不得不说刘超老将,还是有一些本事的。

    永城城不高,池不深,不过却是刘超的老家,刘家在永城数百年,不知道多少人与刘超沾亲带故的。在刘超的统率之下,可谓众志成城。马士英总督数万人马,也攻之不下,伤亡不少。

    这样的伤亡之下,且不说军中的士气,单单说下面将领的意见,马士英就不得不妥协。

    只能改成长围了。

    虽然耗得人力物力多了,但是伤亡也下来了。

    刘超猛攻数次,伤亡惨重,月余围城,刘超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不得不在杨友龙的劝说之下,出城投降。

    而马士英此次就是来受降。

    不过受降如受敌,容不得丝毫大意,一不小心,就容易阴沟里翻船。所以马士英特别将黄得功带上。

    一旦有变,也让黄得功来保护自己。

    “开门。”士卒一声长长的吆喝之声,沉重的木门被缓缓的推开了。

    数千士卒簇拥着马士英缓缓的从长围走到城下。

    长围到城下,不足里余距离。

    但是黄沙遍布,血火的痕迹到处都是,甚至偶尔有几根白骨显露出来,显然有人打扫战场不用心,仅仅就地掩埋了事,而且埋的太浅了,风沙一过,就吹出来了。

    或许不是这一场战事的遗留,却不知道是何年月的白骨露出了地面。

    “哎。”马士英轻轻一叹。暗道:“刘超也算是一员宿将,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却不能用,反而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叹。”

    吱吱呀呀的声音远远的传来,永城的城门开来,数百人簇拥着刘超走出了永城。

    如果可以,刘超不想投降。

    但是现在的局面,刘超很是明白,他已经坚持不住了。

    五月之前,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一战从去年开始打,打到现在,马士英固然消耗了凤阳不少人力物力,刘超也将整个永城的粮食给消耗的干干净净的。

    大明朝廷固然不行了,但是刘超想以区区一县之力,对凤阳总督府的力量,还有些太不自量力了。

    特别是马士英传播流言,说刘超已经与他商议好了投降之事,并还传出几分“密”信,说只要提袁时中的脑袋来降,马士英既往不咎。

    袁时中本来将信将疑,但是在马士英锲而不舍的努力之下,袁时中终于相信了。而且袁时中所部弱于马士英麾下将士。

    &nb



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
    第七十章夏邑孤城

    而今天下的局面几乎到了节节崩溃的时候,北京那一位如何能看马士英坐拥重兵,不出兵击贼。

    “袁时中,”马士英心中暗暗思量,道:“此贼还要好好留着,不能一下子清剿了。让陛下知道,我部依旧在苦战。”

    马士英正在思量之间,忽然有士卒来报:“永城已经打扫干净了。”

    打扫干净,这四个说起来轻巧,但是内里却十分残酷。

    马士英却没有在意,说道:“进城吧。”

    永城一下,不过一两日功夫。

    袁时中就已经得到消息了。

    袁时中站在夏邑城墙之上,手中捏着一封书信,不是别的,正是袁时敏写给他的。

    “四月初出兵,从襄阳到夏邑,恐怕也需要十几天时间,小袁营不知道能不能支撑到那个时候了。”

    袁时中向东南方向看过去。

    却见黄沙弥漫而来,好像是沙尘暴一样。

    不过却不是沙尘暴,而是数万官军一起过来,与原本就在城下的刘泽清部汇合。只见对面锣鼓喧天,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还有数以千骑的马队,绕着夏邑城来回奔驰。

    之前,袁时中还有出城与刘泽清一战的勇气。但是此刻却什么都没有了,他只能也只敢死守城池了。

    只是能不能等到援兵,连袁时中自己都不知道。

    他只能写上一封书信,连夜派死士出城,前往襄阳。唯恐迟了就来不及了。

    袁时中猜的非常对。

    马士英不愿意劳师西进,去打一场胜负未知之战。故而也不想与小袁营在夏邑死磕,故而一到城下,就下达了建立长围的命令。

    长围困敌,虽然来得稳妥,但是太耗人力物力了。也耗时间,不过马士英对这个并没有什么感觉。

    在他想来,最好耗得时间越长越好。

    袁时中的信使一路来到襄阳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底了。

    袁时敏一接到书信,立即来见张轩,再次恳求出兵。

    “你也看见了,不是我不肯,而是现在真得没有办法啊”张轩无奈的说道:“闯王的登基大典将近,我又要代表曹营观礼,实在是分身乏术,你还是去求少帅吧。”

    李自成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下,登基大典,终于确定在四月初一。

    虽然时间确定下来了,但是准备事项却一件也不能少,反而更多了。

    李自成倒想请罗汝才去。

    但是信用一旦破产,想要重新建立就太难了。

    故而罗汝才想都没有想,直接拒绝了,派了张轩作为代表。

    所以张轩这个代表,就苦逼了。不得不去练习礼仪。

    此刻张轩才知道什么麻烦。

    整个登基大典,在张轩看来,就好像一场大型体操表演,很无奈的是张轩成为运动员。

    登基大典的时候,穿什么衣服,和什么人在一起,怎么走路,手怎么摆,脚怎么放,时候什么下跪,什么时候喊口号,什么时候起来。等等,这都要训练。

    再者张轩也觉得,以袁时中的能力也不至于连十几天都守不了,如果真守不了,张轩也没有办法。

    大军行动,从来不是说走就走的,更不是张轩一个人说行就行的。

    自助者天助。

    由于罗汝才的意思,张轩不得不在三月底,就进入襄阳城。

    此刻整个襄阳城都干干净净的,黄土铺街,清水洒地,看上去几乎干净的一尘不然,在襄王府往北的道路全部被封锁的严严实实的。

    据说,城北已经选了一块空地,立坛。数万士卒一起劳作,数日之内修建起一座土山。是用来祭天的。

    张轩提前受过培训。

    整个登基大典都从简了,但是再从简,在张轩看来,也是繁琐之极。

    首先是北郊祭天。

    张轩作为随从人员,必须徒步从襄阳城走出去,到祭天的天坛,然后祭天过后。再从天坛回来,在襄王府的承运殿接受百官朝贺。

    一想到这里,张轩心中就暗暗吐槽,觉得根本是没事找事。

    张轩觉得前面的东西,统统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

    在朝贺之后,李自成就要封赏百官。

    李自成怎么封赏他下面的人,张轩虽然感兴趣,但也仅仅是感兴趣而已,但是李自成怎么封赏罗汝才。

    虽然已经敲定了,罗汝才封王,受封征东大将军,专征东方,先斩后奏。

    但是封什么王

    这个关系到张轩的切实利益,张轩自然是严重的关切。



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
    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

    “吉时已到。x ”一个公鸭嗓子拖着长长的声音喊了出来。

    张轩几乎快要睡着了,被猛地惊醒了。

    此刻张轩身上穿着一件明亮的盔甲,也算是这一场登基大典的纪念品,是一套果毅将军级别的盔甲。

    如果不是这个盔甲,张轩几乎都忘记了,他还有一个果毅将军的头衔。

    张轩立即揉揉眼睛,看看天色,也看不出来到底是几点了,唯一能看出来的,应该是上午时分。

    “啪,啪,啪。”静鞭响起来。

    襄王府的大门缓缓的推开。

    “嗡嗡嗡”不知道什么乐器吹响了,让人感受到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氛。

    几个太监甩着长鞭,不知道怎么一甩,长鞭就在空中“啪”的一声响亮之极。

    随即这些几个太监退到一边。

    然后四骑一列从府门之中冲了出来。

    这四骑配合的相当好,虽然没有像西方马术那样,连蹄子抬起来都是同一个,但是从侧面看,却是如同一骑。

    即便是这样,让张轩也已经感到很惊讶了,心中暗道:“先导骑兵,莫不是闯营精锐三堵墙吗”

    虽然曹营善战,野战争锋,骑兵强上闯营一筹,但是并不是说闯营的骑兵都不行,闯营之中李自成的亲卫三堵墙,就是一等一的强悍。

    临阵对敌,分列三队,身披重甲,前队退,后队杀了。决死冲击,往往大胜。李自成常常用老弱为诱饵,诱使官军来追,官军一追,就乱了阵势,然后以三堵墙杀回去。

    三堵墙虽然在马术上,或许不如曹营精锐马队,但是在纪律上,勇气上,却不让分毫。李自成闯曹营当夜是夜战,否则就能看见曹营精骑对阵三堵墙,胜负如何了。

    在张轩想来,也只有三堵墙的士卒,只能短短数日之内列阵如此整齐。

    张轩却见数百骑士卒,四人一列,走了过来,每一个都举着面旗帜。

    上面有龙,有虎,有麒麟,凤凰,还有一些张轩不认识的瑞兽图案。

    这数百骑一过,随即有乐队随行,锣鼓之声到不是很重,张轩也听不出来奏得什么乐,节奏缓慢,庄严肃穆,还有很多张轩叫不出名字的乐器。

    这些乐队走过之后。

    “轰,轰,轰。”数声炮响。

    张轩猛地一震,浑身绷紧。

    无他,上战场多了,对炮声都极其敏感,如果不是张轩忽然想起这是礼炮,他当场就爬在地面之上了。

    礼炮之声过去之后。一辆大车出来。

    或许称作大车,并不是太对,应该叫玉辂。也就是皇帝的车架。
1...116117118119120...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