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马月猴年
庞统微微皱了皱眉毛,没说什么,但是阚泽却忍不住问道:敢问主公,这这是为何?
之前组织阚泽抓捕,可以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 以船模为饵料,摸清楚所有入侵关中的江东奸细的脉络, 但是现在眼见着就要被带走出关了, 虽然说阚泽大概猜到了船模可能有些问题, 但是就这样白白被江东奸细带走了?他多少心中有些不甘心。
来来,坐。。斐潜招呼着让仆从上茶, 稍安勿躁
庞统和阚泽对视一眼,然后先后落座。
生命有时候就像是老天爷的一个交易,或许可以在老天爷给出的货物里面, 选择这一堆或是那一堆,但是老天爷不会给与太多犹豫的时间,在期限到来之前要么是要选一个,要么是直接塞过来一个, 然后买定离手,离柜概不负责。
任何东西,老天爷在后面都偷偷的标上了价格,而这個价格, 或许并不是标在货物的表面上, 或许根本就和货物表面上的标注完全不一样。
就像是斐潜免费送出去的一些技术和情报
在后世的时候,斐潜其实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一些大的公司企业, 并不热衷于打假, 亦或是禁止盗版等行为, 甚至还会主动的放弃向制造假货的进行索赔,亦或是给某些造假者背书。
这样的行为在某些程度上, 就和腐败的贪官在台上大肆宣扬要清廉, 要反腐,要还百姓一个朗朗青天云云, 诸如此类是一样的。
但是到了当下,斐潜渐渐的知晓了其中的奥秘。
之所以称之为奥秘,那么就是不可公然宣之于外的东西
尤其是在大汉当下要让人搞清楚免费的东西其实更昂贵的概念, 并不像是后世那么简单的事情。更何况在后世之中, 也是非常多的人明明知道有这么一句话,但是依旧会一而再, 再而三的跌倒坑中。
很多事情, 不要看广告, 要看实际的疗效, 别听嘴上吹得多响,要看实际在做了一些什么事情。
比如江东这些家伙在斐潜等人眼皮子低下的活动,真以为是如何的隐蔽?
一般来说,在茫茫的人海当中,将这些家伙找出来的阶段是最难的,而一旦被找到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然而,在寻找和发现这些人的过程,真的会很难么?
要知道,斐潜在关中三辅这里, 是有围墙的,所有进入的人都是要经过备案的,只要花一些苯功夫, 绝对可以筛查到某些人从哪个地方进来, 又在那个地方消失,在哪里产生了变化。这种事情,甚至都不需要阚泽这样的中层官吏去处理, 只需要几个刚刚进入官场的书佐文吏,筛查一遍,一个月之内就肯定能找出一些可疑的线索来。
毕竟在大汉当下,这些所谓的奸细和间谍,都没有像是电影电视上詹姆士帮的本事,粗浅毛躁,甚至公然留下的是真实本人的线索
找到人,并不进行抓捕,是因为不抓这些人,带给斐潜的利益会更大,更多。没错,盗版所带来的的利益,远远大于清剿这些奸细间谍的行动所直接获得的。
能够从斐潜这里免费的得到各种新奇的东西, 乃至于更先进的技术,那么这些地方诸侯各地豪强,之中会有多少人有雄心有毅力,舍得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去让工匠去研制和斐潜完全不同的技术么?
免费的!
偷来的!
盗版的!
零元购!
不用自己多费脑筋, 只要派上那么几个人,有一些风险,就能从斐潜这里将东西偷来,这难道不香么?那么还需要自己辛辛苦苦的去研究么?然后不知道自己专研的东西是否有用,什么时候才能成功?
天下舟船,款式众多,皆各有差别。便如经文所注,各家皆有不同而如今若是青龙寺大论郑公注经事成斐潜意有所指的缓缓说道,这三礼之注一出,且问天下治礼者何哀乎?
在这一次青龙寺大论的轰轰烈烈的注经活动之中,郑玄已经是放话出来了,他要专注于三礼的注解。至于其他的经文,就让给其他的大儒了。
坐在一旁的庞统和阚泽自然明白什么是三礼,所以便是微微点头,并且略有所思。
三礼之所以重,乃其为制也。斐潜继续说道,提纲挈领,得所唯一。
斐潜竖起了一根手指,在庞统和阚泽面前晃动了一下,颇有些像是什么菩提子点化孙猴子的那根手指头。
三礼注,就是郑玄当下最大的利益点。那么郑玄会在乎他辛辛苦苦的注解出来的三礼注被人抄袭,盗版,然后一文钱都不给郑玄,就这样传播而开么?不,郑玄宁可不要这些钱财,他还巴不得全天下的人都来抄袭盗版他的三礼注!
如此一来,郑学就可满天下!
这是多大的一个ip啊!
至于那些之前和郑玄同时间,在不同的地方,也在专研和注解着三礼,但是相对来说比较默默无闻的小学者,会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
谁在乎?
斐潜需要通过郑玄等人的注经行为,对山东士族自诩为傲的文化层面上形成暴击,打击其自豪感,摧毁其自尊心,让这些山东士族上下在潜移默化之中认可关中的文化理念,树立起大汉新的风尚标。
郑玄需要确立郑学的名头。孔学先美于前,郑学自然也是不甘于后。郑玄想要的是几十年后,百年后的未来利益,是北海郑氏的门楣光大,是世人一谈起三礼来,便是唯有郑学。
郑玄当下已经陆陆续续的收养了一些流民之中较为聪慧的孩童,虽说有一定的善举之意,但是其根本的用意么,依旧是为了郑氏的利益
至于其他的大小儒者,不管是原本在关中的,亦或是其他地区赶来的大儒,比如司马徽,比如卢植之子卢毓,比如清河崔林,还有据说还在路上的管宁等等,不也是兴冲冲的要来分食这一杯羹么?
庞统目光闪动,他可以说是最先理解斐潜想法的几个人之一,便是宛如农工之学?
斐潜笑了笑,微微点头。
阚泽显然是想到了一些什么,面色有些严肃起来。
斐潜手指头在桌案上轻轻的敲击着,关中河东有屯田,兖州豫州亦有屯田,江东也有屯田先不说各处屯田之制差异且有一问,为何新莽之时欲求公田而不得,如今屯田便可行?如今屯田既广之,为何先帝之时便无人以用之?
庞统吸了一口气,然后开始摸着自己的胖下巴。
阚泽在一旁皱着眉头,半响才说道:启禀主公,莫非是非当其时乎?
斐潜呵呵笑笑,点了点头,那么这个时,又如何确定?
这个问题一出,庞统越发的摸着下巴,阚泽的眉头也皱得更深了。
汉代初之时,确实是非常重视自耕农,并且大力提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推崇以家庭为自然经济体以及收税的基础单位,企图取缔旧有贵族的大庄园经济,为了保障个体农夫这种自然经济体的独立与安全,汉初朝堂还采取过一系列干预性措施,并且成功的引发了旧贵族的不满,从而导致汉代诸侯国第一次大规模叛乱。
随后旧贵族大庄园经济体被镇压之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汉代的粮食和其他重要经济民生产物促进了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一代代的大家族的兴起,原本作为分散的,基础的生产单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又重新被破坏,然后被大庄园模式所取代
新莽时期企图再次打破这些大经济体,却遭到了反噬。
王莽同志没能抗住,一开始以为自己优势很大,f2a了上去,结果一场大战下来发现小丑竟然是自己,飞龙骑脸都输了,最终只能是骂骂咧咧的打出了gg
而事实上,在刘秀上台之后,同样进行了土地的再分割,损了山西关中而废了冀州豫州,但是在这个时候,又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反抗了。
历史上是曹操进行了屯田,而后江东川蜀也跟着做,而当下是斐潜在河东关中先开展了屯田,然后曹操孙权跟着学。这个屯田制度,其实和王莽时期的被反抗的井田法在很多地方都有一些相似,可是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叛乱了?
汉朝主要经济基地在渭河流城和大河下游。
就是关中三辅和冀州豫州两个区域。
天有四季,地有南北斐潜轻声说道,此乃人尽皆知之事也北地宜粟稷,耐寒抗旱,麦则需有渠溉
大汉的关中陇右,河东太原一带的气候大致相同,都是偏向于大陆性的气候模式,冬季干燥,夏季不是很长,降雨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大河中下游,以及江东地区的气候是不太一样的。
这些气候的不同,土壤的差异,导致在耕作技术上和日常劳作上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西北地区,黄土肥沃,利于表面上的栽培,但是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严重,而相反的江东区域则是水份太多,有时候保持有效的排水比灌溉还更重要。
原本各地之民,当有各地之法斐潜声音不大,但是所说的内容不由得让庞统和阚泽都有些毛骨悚然起来,如今农工学士遍布大河上下,东西南北昔日若有不解疑难之处,其农多思之大河下游,与关中不同,其地当以重犁,以深耕翻作只不过如今这深耕之犁却日渐稀少而黄氏犁,却渐渐增多
在汉代大河中下游地区,勤劳的农夫早就发现要耕作黏性更大的中原土壤,需要采用和黄土高原之上完全不同的耕作方式。尤其是深耕重犁,主要就是为了适应气候潮湿,土壤粘重,需要充分的破碎土块,以进行排除多余的水分和去除潜藏在土壤深处的虫卵。
而黄氏犁,虽说省力,可以用畜牧犁田,也可用人力拉犁,但是黄氏犁主要还是针对着黄土高原这一带的耕作,结构轻便,不能算是重犁,虽然说不是不可以用来深耕,但是深耕所耗费的气力远远多余原本在大河中下游的旧式重犁。
那么,为什么在没有出现黄氏犁之前,大河中下游以及江淮区域还有旧式重犁,而现在旧式重犁就渐渐没人用了呢?
因为黄氏犁轻便,用铁少,可以浅耕,也可以深耕,可以用畜牧之力,也可以用人拉,可以说几乎没有短板。
更重要的是黄氏犁免费!
有了多面手,什么都能对付的黄氏犁,还会有谁再去研究费铁更多,只能适用于深耕的重犁呢?就像是后世东北大豆,又有谁知道其几度降到了濒临灭绝的红线上?
孝武之时,大兴水利。水工齐人测量河川,征发数万卒修挖灌渠,引渭水直通大河,益田万余顷。又有龙首渠,穿洛水灌溉重泉,至商颜山下,亦驱盐卤之地,增庄禾之收。斐潜目光深远,眺望着长空,说道,此外还有白渠,溉田四千五百余顷,渠成之时,人乐其利,作歌赞美,曰郑国在于前,白渠起于后
秦朝修建了两个巨大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和都江堰,而汉代统一之后,汉武帝为了扩大生产,积蓄力量,也是大兴水利,从关中到冀州,从中原到江淮,这些水利工程使得大汉当时粮食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在这些土地上的耕作者,也从中获益。
修葺沟渠,修挖灌溉之事,显然利于万民斐潜呵呵笑着,为何各地诸侯少有为之?莫说一国之渠所耗人力如何,便是一郡之渠如何?一县之渠呢?若免其收买人心,笼络民意之罪,便有无数良善传家,耗财万千,以修沟渠乎?
很显然,并不会。
或许有个别愿意,但是大多数的这些地主豪强,宁愿自家的钱财囤积,铜钱腐蚀,粮草腐朽都不会拿出来捐献的
可以占人便宜,自然是多多益善。
免费的,便是什么都好。
都免费了哦,还要什么自行车?
但是如果是自己需要付出,做出贡献的呢?
君不见直至民智稍开的后世之中,但凡是做点好事,都被一群键盘讥讽是各种圣母,嘲笑是屏蔽转世?
后孝武又集盐铁斐潜笑着,就像是看见了一些表面上文质彬彬道貌岸然,实际上贪生怕死贪婪无度的那些人,便是万千不妥,与民争利屯田之法,农工之学,便是如此,何其相似也
先暂且不管黄氏犁里面隐藏的雷,就单说黄氏犁如果不是免费的,斐潜想要将其推广的全国各地,需要花费多少功夫?那些被侵犯了利益的各大地主,庄园经济的所谓代表,会愿意接受么?会不会又是跳将起来,大吼着与民争利,然后大声嚷嚷着他们是代表了这个或是那个的民众,要和残暴的恶政抗争到底?
可是当下,斐潜不需要额外的耗费什么,不管是屯田,还是农工学士,亦或是青龙寺的经文注解,以及黄氏犁,描金扇,西域香囊,还有包括这改版的运输船,都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免费的推广到了大河上下,中原江东!
免费的力量,永远都是这么的强大
庞统拍手,眉飞色舞的说道:此便是桃李不言之策也!如此,此等蟊贼,且去,且去!哈哈哈!
桃李不言阚泽将前后的事情贯通起来,顿时感觉有些唇干舌燥,连带着声音都有一些颤抖起来,车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说完了这几个字,阚泽就像是耗费了全身的气力一样,连额头上都有些细细的汗珠冒了出来,他完全没有想到,斐潜竟然是在布置着这么庞大的一个局!
诡三国 第2457章惯性的演化
骠骑厅堂之中。
斐潜微微点头,举起茶杯,喝茶。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的简单,只要抓住核心的利益点,就能明白很多事情的为什么。
只不过大部分的商人都是短视的,这也是华夏一直以来都不喜欢商人的原因。因为这些商人往往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忘记了长远的发展,更不用说要考虑甚至是几代人之后的利益了。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斐潜缓缓的说道,然后在心中暗暗向陈老先生道个歉,与二位共勉。
庞统和阚泽顿时肃然应是。
斐潜点头,不过,由此事而生,亦当做些文章。
庞统眉眼一挑,顿时笑逐颜开的表示请斐潜详细说说。在庞统心中觉得这才算是骠骑的手段,对么,骠骑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吃亏?骠骑将军的这个坑啊,向来都是连环套,表面有坑,低下还有坑。
建立保密机密分级制度斐潜淡淡的说道,国之重事,分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各有区分,但凡犯泄露出卖破坏等罪行者,依律而论罪
保密分级?
庞统和阚泽对视一眼,这个倒是有些新鲜。
汉代,嗯,其实在汉代之前,华夏大地上很早就出现了雏形的保密制度。。
这种雏形的,略显得简单和保密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
当然夏朝当时的保密制度其实是很简单的,只是对于公文的专职人员的收藏和保管,后来便是衍生出了商代和周代的中央档案机构,并且有守藏史的官职, 作为专门负责和看护。
同时周朝进一步发展, 为了鉴别公文的真假, 也为了保密,创造出了公文的封泥及用印制度。据说还是姜子牙搞出来的名堂
所谓金藤之匮,便是专门用来收藏一些最重要、最机密的档案的。
到了秦汉, 保密制度其实发展并不大,但是在保密罪责上面开始明确下来, 并且因为罪责需要明确到人, 所以职责同样也是更加的明确到人, 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对于机密文书即封事、合檄、飞檄, 都由专人另行封送,什么环节什么人出错了,就会受到惩罚。
但是到当下, 对于保密的制度, 还是基本上限制在公文递送存储方面, 主要就是在军事上面的公文, 若是传递过程当中导致火漆破损,公文有泄露的嫌疑, 便是轻者鞭挞,重者斩首,但是在政事方面的公文么, 则是多有懈怠,也有出现传递到了一半然后不知道政令丢到了那里的情况。
仅以律制之, 乃以死制活也,初或可之, 久之必怠也斐潜略有些感慨的说道,当重吏治也。尚书台之中, 各地公文,流转颁发,经手者众也如今士元常驻于此,自是无忧,然经年之后,莫非士元年年皆于尚书乎?故而,所谓保密之要,乃律、人二者,缺一不可。
律,可由参律院商议制定斐潜说道。反正这个阶段参律院似乎又是闲下来了,斐潜也是担心这些人会闲出毛病来,多少找点事情给他们去做。
至于这人么斐潜看了看庞统,保密之用,当从学宫开始士元你和孔叔研究一下,加个课程此外,直尹监也当用起来了直尹人事,何人做何事,累年以观言行,方可试于机密
直尹监?庞统问道。
斐潜点了点头,忽然说道:且不知着大汉女爵王氏英,当下学得如何了?
庞统不知道是想到了一些什么,先是哈哈笑了两声,然后又是哈哈笑了两声,像是抽风一样
阚泽则是坐在一侧,呼吸有些短促,手也微微哆嗦, 显然是被斐潜这种几乎长达数年,或是十余年的战略布局所震撼了。
不是反间谍抓奸细么?
怎么现在感觉起来,这盘子越来越大,牵扯的越来越多, 然后沉甸甸的有些压得阚泽有些喘不过气来,难道这才是骠骑斐潜,还有尚书庞统的日常?
这就是阳谋!
赤裸裸的利用着人性的阳谋!
有多少人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又有多少人能拒绝免费二字的诱惑?
强行推行,必然会引起天下震荡,而免费的么
阚泽低下头,琢磨着自己应该在这個庞大的计划里面充当什么角色,然后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这样的一个宏伟的谋略。
这不比抓几个偷东西的小蟊贼刺激多了?
坐在上首的斐潜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当下的茶叶么,其实还是有些苦涩,和后世那种醇香依旧有较大的区别,但是回甘很好。尤其是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采摘和挑选,不管是茶农生产,还是转运存储,在技术方面上都是逐渐提升。有人喜欢喝焦一些的,有人喜欢青一点的,然后依旧各人口味的不同,茶叶的品种也渐渐有了一些分化
这就是进步啊!
有需求,有创新,才有进步。
整天想着免费,不是偷这个,就是拿那个,一门心思只想着掠夺旁人的创新,然后拿来偷来抢来给自己的腐朽的身躯上贴金,有用么?
纵然一时得逞,又会有什么未来可期?
被江东奸细偷走那个新式战舰,其实新式么,倒也算得上新式,就像是农工学士,以及各种新鲜好用的器具一样,确实能给江东带来一些好处,但是其中的另外两个字,也就是战舰么,那就真未必了。
要将其作为战舰倒也不是不可以,就像是黄氏犁要用在大河下游,江东地区一样,并非不能用,只不过么,黄氏犁是通用版本,具体细节修改,版本更新都捏在斐潜手里,不到时间不推送
反正在汉代这样的通讯沟通条件下,即便是农夫找到了一些什么bug,也不可能及时上报排除,再加上士族子弟本身可能就是五谷不分,就可能越发的出现连锁的反应
到时候,那些长久的,使得某地农夫难受的bug一直存在,却无法得到改进,而在某一天,斐潜接管了其区域之后,这些让农夫觉得别扭或是难受的bug,便是立刻会得到了修正和改进,那么这些个地方的农夫会不会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呢?
回过头来说这被偷走的新式战舰,原本主要用途其实是中大型的运输舰。
这种新式战舰底阔宽平,确实是很适合内陆河流湖泊使用,又能装人,又可以装货,还可以用来作战,江东等人用了一定会说好。
等到江东人在某一天发现这玩意有重大缺陷的时候,庞大的沉没成本就摆放在江东人面前,是摒弃掉之前建造出来的战舰,重新去爬科技树,还是就眼前这个缝缝补补?
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后者。
尤其是江东那一帮子相对来说,更加固守,不思进取的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有朝一日,斐潜大军要和江东决战的时候,又有那个江东人会意识到他们现在于斐潜之下偷来的这些免费的技术成果,将变成了埋葬他们自己的坟墓呢?
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了,必要的时候,斐潜还保留着追究的手段,甚至还可以在这些桃李之上喷一些杀虫剂农药什么的,竖立一个比较显眼的广告牌,表示后果自负哦
再回头看直尹监制度。
在直尹监设立的初期的时候很多人并不在意,甚至以为是直尹监是用来给蔡琰玩的,还有不少人以此来抨击斐潜,将斐潜比拟成为了什么周幽王,不惜为了那啥啥,将家国社稷之事作为儿戏一般。
谷咬
可真的是儿戏么?
关中三辅的这些人起先也是以为斐潜只不过想要变个花样玩一玩,就像是那些封着大量女官,结果封到了床上去的一样,但是真没有想到斐潜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直尹监在所有人近乎于忽略的情况下,渐渐的铺开了。
当然直尹监里面不是所有的官吏都是女性,像是偏远地区的基本上都是男性为主,但是在长安城中的直尹监内,就有以王英为首的不少女性。
斐潜起初设立直尹监的时候,其实在某些方面上还是为了让关中三辅能够支棱起来,和山东士族打对台。光靠斐潜一个人,是不可能控制运作得这么一大片的地盘的,需要更多的官吏,需要更多的属员。
可以说在大汉当下,士族虽说有先天上的不足,但是依旧是官府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山东山西这一条斗争线,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一直持续到了宋代,才渐渐变成了南北斗争的局面。
就像是后世之中常常有地域之间的互黑一样,山东山西就是一对相互掐架了几百年的兄弟。二者彼此对立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唐代,可谓唐代以及唐代之前之前的历史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