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马月猴年
『如今曹贼欲侵削臧宣高,欲引其子为质,解其兵权……』
孙权笑了笑,『正是如此,方有吾等良机!臧宣高遣人,绕海而行,投至此地,欲与江东共谋大业……』
『诸位!可还有何虑?』
众人沉默。
孙权说的确实是事实,而且推断也是合情合理。
曹操之所以会容许臧霸一直在泰山盘踞,并不是因为曹操多么欣赏臧霸,而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办法将手伸到臧霸的肚子下面去。
最开始的时候,曹操实力不够,所以对于臧霸这种只愿意守土,没有太大威胁性的自然就不会作为第一目标,而是先解决了陶谦袁术等威胁比较大的,然后没有过多久,又和袁绍正面碰上了,在战胜了袁绍之后,又和骠骑将军东西对立起来,可以说很长时间曹操都没有时间,或是空间来对付臧霸。
荆州之战后,随着斐潜和曹操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当外部威胁减轻的时候,内部矛盾就自然显得突出了起来……
要知道,曹操治下,可是没有多少外姓将领长期拥有统兵权,并且还有当地治理权的,在历史上,张八百之所以名震,固然有孙十万的功勋,还有曹操在背地里的压迫,故意给张八百派遣了一个合不来的作为搭档,相互监视,从而也证明了曹操的疑心病究竟有多么重。
最有意思的是骠骑将军斐潜在关中对着当地豪强大户下手了……
而且还成功了!
这就很要命了。
在当下,不管是曹操还是孙权,其实都深受地方豪强,士族大户的困扰。尤其是孙权,对于孙权来说,江东士族就是一直戴在他身上头上的镣铐,几乎是分分秒秒都是在煎熬,做着梦都想要将其打破!
孙权之前一直忍着,一直瞻前顾后,一直犹犹豫豫,不就是觉得如果动手了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么?
而现在,有人成功了。
若是昔日的袁本初是天下楷模,那么现在的斐子渊就是世间标榜!
所以曹操现在对着臧霸动了心思,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么?
然后孙权么……
『取舆图来!』孙权高声呼喝道,神采飞扬。
在舆图之上,已经根据前一段时间的战役变化,勾勒出的孙权和曹操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和大体上的布置。
孙权站到了舆图之前,伸出手在其上指点着,『如今荆州曹军以江陵为饵,欲决于江北,都督一日不离,荆州曹军便是一日不敢妄动!』
『中路,黄公覆逼近曹军新城,曹军亦不敢轻离……』
『东路……』孙权说道这一路的时候,略微停顿了一下,手在舆图上点了点,『朱君理……』
说实话,孙权对于朱治的进度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在周瑜等人的佯攻牵制之下,朱治在东路的进展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缓慢,徐州打了半天,只是打了广陵附近,连下邳都还没有攻下来,简直就是……
一言难尽。
孙权吸了一口气,然后装出一脸的笑,现在不是和朱治算账的时候,『朱君理于东路,稳扎稳打……方有如今绝佳良机……』
『泰山!臧宣高!』
『有兵,有粮,进可攻,退可守!』
『更何况若是泰山一下,便里应外合,徐州可定!如此,吾等后续可沿河而进,直扑兖州豫州!动摇曹贼根基,搅乱根本,中原必然震动!』
『届时曹贼南北断绝往来,东西不能兼顾,三路齐进之下,中原之地尽在吾等之手!』
『营救天子于贼手!匡扶社稷于此刻!』
『诸位!』
『届时诸位便有除逆贼之功勋,为大汉之良臣!此战,此功,便可鼎定百世之基业!千秋之传唱!』
『此等机要之刻,若是某不能亲临一线,这臧宣高若有决断,难不成书信往来,千里传送不成?若是因此延误战机,致使臧宣高之事功败垂成,岂不痛惜?!』
孙权一口气说了一堆,缓缓的环视一周,『亦或是……诸位皆为大贤……若欲代某临于徐州者,不妨自荐之……』
一颗硕大的猪心咣当一声扔在桌案上。
张昭沉默了。因为张昭本身是徐州人,如果说孙权真的能够拿下徐州,张昭肯定是能得到很不错的好处的,所以在之前劝一下,也算是看在和江东士族之间的情谊上了,真要让张昭豁出老命去阻挡,显然不可能……
张昭如此,张纮也是一样。
有谁不想着在年老之后,可以衣锦还乡,再不济魂归故土也是好的啊。因此当孙权真的展现出一些可以获取徐州的希望之后,在张氏二人和江东士族之间的利益联盟就破裂了。
孙权将目光落在了顾雍身上。
江东士族,多以吴郡为首,而吴郡之中,又是『顾、陆、朱、张』四姓为重。严格说起来,朱治不是吴郡人,而是丹阳人,只不过其担任吴郡太守时间长了,也就成为了其中之一。而真正的吴郡人朱桓,原是寒门,家族不显,跟着孙权混着,同时孙权也有隐隐想要让朱桓代替朱治地位的意思。
张允年龄较大,而且偏向于学术派,能力么,一般。在吴郡四姓之中年岁最大,但是位置最低,原因就是如此。同时张允的这个名头,很有水分,简单来说就是花钱买的热搜,硬生生推上去的,别看像是百万大v的架子,粉丝其实都是僵尸粉,又喜欢咳丹药,所以……
至于陆氏,之前受过重挫,现在还不算是恢复,因此陆逊基本上都是当缩头乌龟一般,既不会主动提出什么,也不会主动反对什么,属于默默的积攒和恢复力量的过程中。
所以现在如果顾雍点头,这事情基本上就算是成了。
顾雍微微抬眼,和孙权对视了一下,旋即垂下目光,『主公此论,若真依此而行,自然大妙……然有一事,雍所不能解也……』
孙权说道:『讲来!』
顾雍温声而言,『若是……臧宣高诈降……又将如何?』
诡三国 第2374章事在阳谋
佛堂。
若是对今生还有期盼,多半会修今生,而对当下已经厌倦,便是会修来世。
一座佛像。
一尊香炉。
一个老夫人。
吴夫人缓缓的转着念珠,咔哒咔哒的轻响。
『说说看……』
吴夫人声音轻轻的,眼皮微阖。
孙权坐在下首,表情阴沉,『这是我们孙家……必定要走的路……』
『江东……最大的敌人不是曹贼,也不是远在关中的斐子渊,而是江东的这些世家,这些豪强!若是不能将其挫败,孙家就宛如永远陷于泥潭沼泽之中,难以自拔……』
『斐潜斐子渊……』
『也算是个人物……先是在关中三辅,借着缺粮的名头,使得左冯翊大户贪图钱财,囤积粮草,最终一击而下,将左冯翊大户几近扫空!』
『关中震动,三辅惶恐!昔日桀骜之辈,匍匐于脚下,往日狂妄之徒,顺从于指掌!何其快哉!』孙权说得眉飞色舞,就像是他成为了斐潜,然后看见了一大帮子人趴在地上,将肥肥的屁股高高撅起一样。
吴夫人微微皱眉,但是并没有说一些什么。
孙权眼睛里面渐渐的放出光来,『随后斐子渊以陇右为饵,引陇右陇西豪强入毂,又煽动汉中张氏谋反,川蜀动乱……此番种种施为,都是为了一件事情……』
『清剿各地大户!』
『地方豪强!』
『此等之辈,亦是江东之弊!』
孙权讲着讲着,就有些激动起来,或许在吴夫人面前,他才能像是一个孩子一样,比较轻松的放下身上的伪装和防备,『大兄……若不是……呼……』
孙权深深的吸着气,停了下来,平复了一下。
其实孙家原本的继承人是孙策,没孙权什么事情,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孙坚就带着孙策在战场上历练,亲自指点打熬筋骨,练习武艺……
孙策也没有辜负孙坚的期望,武艺强横,纵横沙场,但是孙坚忘了一件事情,就是孙策偏科了。其实孙坚自己或许也意识到这一点,可问题是孙坚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幸运的是孙策遇到了周瑜,才算是勉强弥补上了这一块的短板。
但是这一块弥补的短板,毕竟不是孙策自己的,当周瑜不在身边,亦或是没有能提出什么建议的时候,孙策就漏水了,在战场上杀死敌手的习惯被带到了战场之下,习惯不动脑子的结果就是彻底不用动脑子了。
对于孙权来说,他对于孙策的情感是复杂的,他既崇拜孙策,也痛恨孙策。崇拜的原因很简单,但是痛恨的因素很复杂。
而现在,既崇拜又痛恨的人,对于孙权来说又是多了一个——
斐潜。
斐潜是寒门出身,孙权也算是寒门。
斐潜的起点很低,孙权的起点也不算很高。
斐潜年岁大一些,孙权小一点,但是都属于相比较年轻的。
斐潜在初期的时候,并北一穷二白乱摊子一个,孙权在初期的时候,江东混乱不堪家业摇摇欲坠。
似乎相比较起来,两人多少是有一些共同点,但是随后斐潜就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让孙权抓心挠肺的难受。难受之后便是忍不住会偷偷瞄一眼,再瞄一眼,看看那个该死的家伙究竟是怎么做事情的,又是做了一些什么事情。
当孙权将斐潜的整体计划一一推演的时候,才猛然间发现,还有这样的操作?
臊皮啊,不是,可以啊!
孙权又是一个很记仇的,现在他年龄才近二十而已,原本应该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却硬生生的被江东这些士族压制成为了一个小老头的模样。
所以一个字就在孙权的脑海里面跳了出来……
搞!
不就是抄作业么,谁不会?
都有作业抄了,还不抄岂不是傻子?
抄作业这个事情么……
很多人都干过。
抄作业好不好,所有人心中自然都有数,可问题是到了自己手上的时候,究竟是抄还是不抄?
甚至孙权觉得,曹操甚至是有些故意的在徐州放水,不进行支援,其目的或许就是有借孙权的手消耗徐州本土大户的意思……
那么正好!
『孩儿对外放出风声,说是臧宣高欲投于孩儿……』孙权笑着,眯着眼,『呵呵……这是假的……想必当下就有细作将这个消息传递回去了……到时候,呵呵……』
『曹贼必然疑心于泰山众人……』
『届时,孩儿只要稍微拉拢一二……』
『徐州之局,定然是天翻地覆!』
因此这一次孙权进兵,甚至提出『御驾亲征』,孙十万的想法就是两头通吃,一方面要趁机吃下徐州,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回头吃下江东的一些不开眼的大户!
这样的计划,自然离不开吴夫人的支持。
孙权絮絮叨叨的说完,然后带着一些期盼的看着吴夫人。
吴夫人皱着眉,闭着眼,手中的佛珠慢慢的咔哒,咔哒的响着。
佛堂之内的檀香的青烟萦绕,远处似乎传来了僧人敲击木鱼的念经声……
『计划倒是不错……』吴夫人睁开了眼,缓缓的说道,『可是你忘了一件事……』
孙权拜倒在地,『还请母亲大人指点。』
『你能想到的……旁人就想不到么?!』吴夫人缓缓的说道,『你比之前有进步了一些,但是还不够……』
孙权心中猛地一跳,眼珠子就咕噜噜转了起来。
吴夫人看了孙权一眼,『有两个字,你还是要好好的去想明白了……』
『还请母亲大人赐教。』
『阳谋!』
……(¬_¬)……
泰山贼,是在三国当中,典型的墙头草。
在历史上,虽然说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形成了以曹刘孙三大割据势力,但是当时魏蜀吴三国并没有能牢牢地掌控华夏全部的领土,在这三个国家内部和周边还存在着大小不等的独立地区或势力。
比如泰山。
泰山贼崛起在黄巾之乱当中,泰山郡人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趁机在徐州起兵,他们各拥部曲共同推举了臧霸为首领盘踞在泰山开阳一带。
和臧霸几近于同等势力的,还有泰山郡人昌豨,他的实力也很雄厚是泰山贼里最为让曹操头疼的一个。
陶谦还活着的时候,就想要让泰山贼和曹操相争,但是泰山贼不知道是因为统帅混乱,难以统一意见的原因,还是因为根本就没想要往外发展,以至于泰山贼并没有表现对曹操的太大的侵略性。
袁术强大的时候,泰山和袁术眉来眼去,吕布来的时候,泰山也和吕布笑呵呵,甚至刘备到了徐州,泰山也表示可以友好相处……
这种情形,当然使得曹操在和袁绍对抗的时候很担心,再加上曹操当时也米有能力多面作战,只能是尽可能的进行收买,给出了优厚的条件,于是臧霸、昌豨便归顺了曹操。
曹操招降泰山贼的代价是高昂的,『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
不仅是承诺给臧霸等人封官加爵,并且可以保留本部人马,甚至还将青州和徐州的很大一片地方直接委任给了臧霸,另外一股泰山势力,昌豨则被曹操加封为了东海郡守。
这么优厚的条件之下,臧霸昌豨便是站在了曹操这一方,在对抗袁绍的青州路线的进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样的,这也成为了老曹同学心中的硕大一个疙瘩。
在上一次骠骑将军侵袭兵临许县的时候,泰山贼又因为意见不能统一,最后虽然说也确实是领兵到了许县之处支援,但是怎么说都是来得比较晚了。
这就说明泰山贼不够『忠诚』!
所以现在……
『臧大哥……』
『我们……真要把孩子送过去,当人质么?』
臧霸沉默着。
如果没有骠骑将军斐潜,这个问题或许不用多想。曹操身为大将军,权掌朝堂,就算是自己清楚送出去的儿子就是成为了人质,也只能是乖乖的低下头,恭敬的送到邺城去。
即便是曹操表示并非是『人质』,只不过是在邺城成立了一个新的学宫,邀请『适龄』的有为青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臧霸有一种预感,如果真的将自己孩子送去了邺城,几年下来,即便是自己可以将手上的这些基业保留下来,自己孩子在将来也承担不起来!
邺城啊!
自家的孩子是个什么样子,臧霸心中多少也有些数。到时候恐怕就成为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再想要领兵……呵呵,怕是什么都不懂,就只是知道几句经文罢!
可是如果不送去……
夏侯,曹氏子弟都去了,凭什么臧霸之子不能去?
孙观蹲在一旁,双手搭在膝盖上,『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待在这里呢?我们就只想在自己的家乡……其他的地方,他们喜欢占,就占去,我们又不会阻拦他们……』
『因为他怕了……』臧霸也在孙观身边坐了下来,望着远方,『他害怕了……』
『怕什么?怕我们反叛么?』孙观嗤笑一声,『我们又不是昌傻子!』
臧霸点了点头,说道:『我们确实不是……可是他们以为我们都是……』
『我们不是!』孙观瞪着眼,『为什么他们就不信呢?!』
臧霸苦笑了一下,『是啊,为什么就不信呢?』
其实这个答案,在两个人的心中多少都能明白。
不是一路人。
虽然曹操一再强调,广纳天下贤才,但是在曹操手下的那些『贤才』,多少都是有一些家族背景的,真正没有任何背景,或是存粹像是臧霸孙观这样,因为黄巾贼的关系,风云机会之下成长起来的人物,并不能真正的成为他们的『自己人』。
简单的来说,在曹操之下,文官一侧是荀彧为首的颍川系,而武将一侧就基本上是曹氏夏侯氏了,哪里还有什么空间给其他的人?
倒是西京那边,在骠骑之下,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来自于多个地方,虽然说荆襄系的可能占比稍微大一些,但也比曹操之下要好了不知道多少!
更何况,在骠骑之下,还有大量的寒门子弟,可以通过考试去获取官职,而不需要像是在曹操这里,要找人,要有人脉,要有关系才能进部门,否则即便是进去了,也很快会被当成弃子,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扔出去抵罪。
相比较而言,在曹操这里,『上等人』活得比较开心,而在斐潜那边,中下层的人有更多的机会……
如果真的要将儿子送到某个地方去的话,臧霸真的还觉得送去西京会比送往邺城要更好。
只可惜,骠骑对于山东似乎没有多少兴趣。
至少是当下没有……
『唉……』臧霸叹息了一声。
孙观转过头看着臧霸,『现在怎么办?就这么拖着么?』
『……』臧霸抬起头,看向了另外一个方向,『能拖当然拖着,可是我担心拖不下去了……』
『为什么?』孙观问道。
臧霸没说话,只是看着远方,良久,再次叹了一口气。
……(〒︿〒)……
广陵算是徐州比较边缘的郡县了,因为在汉代的时候,沿海一带的的海岸线还没有那么的往外扩展,一些冲积平原还在形成当中,所以其实广陵就已经是比较靠近海岸线了,比较的偏远。
在广陵往北,就是下邳,陈氏一家子的根据地。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城池,也是仅次于徐州治所的繁茂之处。
在冷兵器时代,水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军不能离开水,因此虽然说在广陵往北的土地没有像是江南山丘弥补,丘陵众多,算是比较开阔的地带,但是对于孙氏兵卒来说,依旧离不开水源,沿着河流进攻,便是再稳妥不过的选择。
也就是淮水和泗水。
淮水上的重要节点,就是广陵,而泗水上的节点,就是下邳,而通过沂水,又勾连了东海郡和琅琊郡。如今广陵受到了孙权军的进犯,然后战火就即将要绵延到了下邳,自然是派遣了不知道多少报信的,求援的,纷纷扰扰的就往许县,邺城而去。
当然,这些信使当中,也少不了往东海郡求援去的……
臧霸是琅琊相,昌豨则是东海相。
下邳请求援兵的书信,堆放在昌豨桌案上。
广陵城防原本就是年久失修,在机上孙军水陆并进,楼船直抵广陵城下辅助进攻,即便是满宠驰援,也是守不住,最终撤离了广陵,退守下邳。
然后在昌豨桌案的另外一边,是邺城发来的书信,表示邺城的教育质量非常好,想要请昌豨的公子去『莅临指导』一番……
真去了估计就是永别了罢?
之前昌豨和曹操不对付,是因为曹操只是给昌豨了一个名头,而具体的东西什么都不给。昌豨最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自己没有说明白,亦或是自己打上去的报告还在排队,结果后来实在等得不耐烦了,转弯抹角找了人一问才知道,老曹同学根本就没有打算批复他的申请!
不仅是昌豨的申请,从东莞到琅琊,从东海到城阳,凡是泰山军的地盘的需求,统统都是看不见听不到,从头到尾曹操根本就不打算给与任何的支持!
当然,老曹同学的其他地方其实也是紧巴巴的,但问题是人都不是只懂得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的么?
这就让昌豨很失望。
非常非常的失望,因为昌豨还以为他这个东海相就是代表着成功洗白了,上岸了,但是实际上,在那些人眼中,他不是一个两千石的地方大员,依旧还是一个贼!
泰山贼!
所以即便是那些人知道徐州青州的这些地方,因为之前的战乱,不管是城防还是水利,亦或是庄禾耕地,都是受到了一定的损毁,并且这些人也知道昌豨的申请工匠,是为了农桑水利进行修复……
这是对百姓有好处的对不对?
可是因为昌豨是泰山贼出身,所以就是不批!
所以,东海郡的城防还有其他的设施,修复进程缓慢……
为此昌豨不知道骂了曹操多少次,甚至因此差点引来了杀身之祸。
这一点昌豨还是多少清楚的,甚至都听人说曹操原本是要让臧霸前来杀了他的,但是臧霸拒绝了。
原因么,当然是兄弟情谊……
兄弟个屁!
兄弟情谊能当饭吃么?
是兄弟情谊重要,还是当下自己手中的兵卒重要?如果没有了自己手中的兵卒,兄弟情谊还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么?
臧霸不愿意动手,因为臧霸不是傻子。大家都是知道这个是离间计而已,而且还是摆在明面上的离间计。臧霸和昌豨关系并不好,只不过是因为共同顶着一个『泰山军』的名头而已,所以如果一旦臧霸动手,那么原本还算是能维持得住的局面立刻就会崩!
反过来也是一样。
昌豨也不会对臧霸动手,即便是不懂得唇亡齿寒的典故,也明白这个道理。别管泰山军当中相互能不能合得来,至少对外是一致的,这样才能稳的住。
可是现在,越来越麻烦了……
虽然说在臧霸拒绝了,可是昌豨心中犯嘀咕啊,鬼知道臧霸是不是真拒绝了?
万一那个什么……
所以明知道是离间计,但是心中多少就已经是有了隔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