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李牧跪下磕了个头,李世民的脸色有些难看了起来。

    “陛下,臣疲惫,请告退。”说罢,李牧转身便走。

    “你给朕站住!”

    李牧充耳不闻,自顾走出了两仪殿外。李世民看着李牧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方才因‘赢了’李牧而感觉到的喜悦,瞬间被冲散殆尽,站在他身旁的众人,也都尴尬异常。这事儿闹的,虽然是遂了心愿,让李牧担起来了,可是结果怎么这么别扭呢搞得好像是大唐朝野无人,君臣合伙欺负一个孩子似的。

    若从本心论,虽然大家是这么做的,但确实没这么想过。或许多少有点幸灾乐祸的心思在里头,但真没有欺负李牧的意思。只是平日里看他飞扬跋扈惯了,想要挫挫他的锐气罢了。

    可是现在这个情况,看李牧满身颓废气地离开,众人心里都不是滋味儿。细想一下,李牧这小子除了嘴不好,好占个尖儿之外,也没什么可说道的地方。不管是跟他对付还是不对付的人,只要是正事儿找到他,基本上也都给办了。就算他最讨厌的山东士族,他也没有拒之门外,最多也就是贬损几句罢了。

    这么一想,今日君臣的所作所为,好像真的是有点过分了。

    ……

    须臾过了五日,到了正月十三。

    这五日,李牧吃过早饭就去平康坊排戏,午后回到家开始处理突厥互市的事情,到了黄昏,必有一份整理好的奏折送入宫中供李世民御览。但他自己是不去宫里的,像是赌气一样。

    他故意把奏折写的很详细,细致到李世民想找个茬询问,都没什么可问的。同时大唐保险也挂牌成立,由于是李牧自己的资产来背书,所以也没挂在内务府的名下,在工匠坊的银行对面清出一个院落,就算是挂牌成立了。由于还没正式展开业务,里头也没什么人。李牧叫魏璎珞跟珍珠搬过去住应当一下,年后第三天,魏璎珞就自觉上班了,李牧不在工部的时候,多亏了她这个秘书出力,才让内务府协调顺畅。

    不少商人已经摸清了门道,内务府虽说是李牧说了算,但他不常在内务府理事,实际上的关键人物,还是这个所谓的秘书。奇葩的是,这人竟是李牧的死对头,魏征的女儿。多少让人搞不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牧也不是没有过疑虑,但就目前为止,魏璎珞做得还是很不错的。公是公、私是私,她从未混淆过。李牧也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没有多费心思了。

    上元节,也就是李牧前世的元宵节,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在大唐也是一个很大的节令。大唐施行宵禁,在长安城,除了平康坊特殊,可以通宵达旦之外,其他的一百零七坊都是要宵禁的。唯有上元节前后三天,是国家的法定节日,可以彻夜灯火通明。

    一年就只有这三天狂欢,百姓自然是都想凑个热闹。这也是长安城的富人们炫富的一个最好机会。灯轮、灯树、灯楼等,各种新型花灯设计得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各家各府不仅在花灯的制作上推陈出新,灯下的歌舞百戏更是令人目不暇接。秀女头戴花冠,身穿霞帔,其昂贵者,光是服装就要花费百贯。

    虽说各坊都会准备花灯,但平康坊最为大唐

    娱乐业的旗舰,永远是最惹人注目的。其他各坊,都是坊内的大户,才会准备巨型花灯,灯树,歌舞等也是凤毛麟角。但在平康坊,每一家青楼门口,都有灯楼,都有舞台,都有歌舞。而且在上元节当日,还要选出花魁。而拥有花魁的青楼东家,则默认成为平康坊这一年的坊正,代表平康坊与官府打交道。

    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坊正,在平康坊的地界,坊正的官职虽小,油水却是不小。平平常常,不显山不漏水,一年几千贯是有的,再加上花魁的加持




第489章 再赐诰命
    太极殿。

    李世民看着手里的奏折,眼神有些凝滞,显然是走神了。长孙无忌在他的左侧替他看奏折,大年要过去了,一切也都回归了常态。

    “陛下。”

    长孙无忌轻唤了一声,李世民从愣神的状态缓过来,把手里的奏折放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道:“何事”

    “陛下可是为李牧的事情而烦闷”

    李世民苦笑道:“什么都瞒不过你,确实如此。”他把手里的奏折递给长孙无忌,道:“你看这奏折,四平八稳得挑不出一丝错处,若不看名字,你能猜出是李牧所写么”

    长孙无忌看了一遍,摇头道:“从前李牧的字不堪入目时,一眼就能认出来,但现在他的字师从欧阳询,朝中效仿欧阳询的字的人不知凡几,实在是看不出了。”

    “朕不是与你说他的字,朕是说他的性子。”李世民烦恼道:“朕这几日就在想,李牧这个孩子,能有常人意想不到的想法,与他的性子是有直接关系的。而他到了朕的身边,朕一再约束他,让他不能自在由心。就说这字吧,他以前的字难看,朕常说他,现在他把字写好了。再说这奏折,以前他的奏折,哪有什么章法,就像平时说话聊天一样,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朕读起来仿佛他在朕面前,活灵活现。而现在的奏折,章法有度,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个字都没有,与朝中文武的奏折如出一辙,朕读起来味同嚼蜡……”

    长孙无忌打断道:“陛下,这不是好事么”

    “这是好事么”李世民反问了一句,苦笑道:“辅机,朕觉得未必是好事。李牧非寻常人,朕以寻常人之法约束他,只会让他与朕离心离德。上次的事情,朕反思良久。李牧说得没错,朕确实是过分了些。只因他能赚钱,又不在乎钱,朕就把本来该朕和朝廷承担的压力,转移到了他的身上。把他的钱财,视为朕的钱财。殊不知,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做到李牧如今这样。”

    “朕不但不记他的好,反而愈加过分……朕何时变成了这样的一个人,朕怎么会变成这样的一个人啊!”

    李世民连声叹息,怅然若失。他并不知道,长孙无忌心中已然是惊涛骇浪了。

    李牧!李牧!

    此子到底有何魔力,竟然能让李世民反思己过要知道,李世民可是皇帝,李牧仅仅是臣!君臣之间,永远都是君对臣错,因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纲常!这是道理!这就是规矩!

    而李世民竟会因为李牧的态度而反思自己,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李牧在李世民的心中,已经远超过一个臣子的地位了。这份恩荣,即便是他自己,从龙之功第一人,身为国舅的长孙无忌,都是无法相比的!

    此子,已经成长到了这么可怕的程度了么

    长孙无忌心中的骇然无以言表,只好默不作声。李世民看他这副样子,以为他有所顾忌,笑道:“辅机,有话就说,你我之间,还需顾虑么”

    “啊、”长孙无忌有些失神,但李世民问起,又不得不答,匆忙想了一下,道:“陛下,这事儿臣不好说。在臣的心里,君臣之纲常大过私人的情感,在臣看来,李牧无论有任何的不满,他是臣,也不能对君抱怨,这违背礼制。”

    李世民苦笑道:“话是如此,但辅机啊,你还没看透啊。”

    “臣没看透什么”

    “李牧这个孩子,他不同于一般人。寻常人争名求利,欲一展抱负。朕或奖、或赏,能给与他们需要的东西。但李牧呢,若不是朕逼着他,他那惫懒的性子,他会想当官么凭他的本事,若去从商,谁是他的对手或许就真如他所说,回定襄种地去了。如今是朕需要他,而他对朕没有所求,他愿意为朕分忧,也并非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念着情分罢了。”

    “而朕的所作所为,则伤了这份情分。若彻底伤了他的心,以他的性子,恐怕就不会为朕出力了。”

    长孙无忌皱眉道:“陛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征召他,他还敢不从么”

    李世民摇头,道:“古往今来,哪个皇帝是靠逼迫得来的忠心朕可以把他拘在朝堂,但他不出力,朕还能怎样”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朕也烦躁啊,朕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上天赐给朕一个大才,却又有一个让人烦躁的脾气,朕堂堂天子,还得顺着他,真是够憋气的了。”

    长孙无忌听了半天,终于有点品过味儿了,道:“陛下要怎么做”

    “朕听说他上元节要纳一房妾室,但今天都十三了,也未见他通知朕,想来是还在赌气了。罢了,朕也不能去给他赔不是,就赐他的妾室一个五品诰命,权当是贺礼了。”

    长孙无忌大惊失色,忙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诰命只能赐封官员之正妻与生母,此乃礼制。陛下此举,恐引起朝野非议,对陛下名声也有损!”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朕何尝没有想过,但既然李牧非常人,朕也需行非常事。若朝野非议,朕就要问问他们,谁人有李牧之才,朕也一样对待,若没有,那就没什么好争议的。”

    长孙无忌还要说什么,被李世民打断:“朕意已决,诰命文书已经送过去了,断无更改之理。”

    长孙无忌一听,诰命文书都



第490章 再次搬家
    送走了高公公,李牧和白巧巧回到屋内,李知恩拿着自己的诰命文书和衣裳回她自己的屋里美去了,难得没有跟来。

    “夫君今日回来的早、”白巧巧帮李牧把虎皮裘拖了下去,为他披上一件在家穿的对襟:“都忙完了么”

    “差不多了。”李牧张开胳膊,把白巧巧搂进怀里,白巧巧害羞得推了她一下,道:“大白天的,干嘛呀。”

    “娘子,我告诉你个好消息。”李牧捧起白巧巧的脸儿,道:“方才我回来的时候,公孙康来报,山谷那头第一期完工了。咱们终于有新家了,明天就搬过去住吧。”

    白巧巧哭笑不得地看着他,道:“我的傻夫君,你莫不是忘了,后天你就要娶知恩进门了。刚我还在想,得与你说说了。你看你这些日子,都忙着朝里的事情,要么就是在平康坊排戏。你跟知恩的婚事,你就一点也不管啦知恩嘴上不说,心里头肯定也不高兴了,几日都没笑容。还好今日陛下赐了诰命,才见她又欢喜起来,你也太不知道疼人了。”

    “哎呀……”李牧在白巧巧怀里拱了拱,道:“原本我的打算,是与思文一起办。但知恩跟我说,不想大操大办,原因是咱俩成亲的时候,都没有大操大办,她是侍妾,不能逾越了正妻。”

    “我也是这么想,可是若不大操大办。你看咱家现在的情况,与咱俩成亲的时候,大不一样了。若不隆重些,又显得对知恩不重视。那丫头你也知道,就好争个长短。她是不跟你比,但咱家又不只有你俩,后头不还有俩呢么这次若不让她满意,那俩可就难了——”

    白巧巧吃吃笑道:“所以你就头疼了那也不能什么也不做呀。还有两天,时间来得及。你俩不用惦记我,我又不介意这些。知恩那儿我跟她去说,还是跟思文小叔子一起办了吧,隆重又省事儿。昨天我还见到他,据说是把天上人间包场了,场面很大呢。”

    “这事儿我知道,思文跟我商量了。我也拜见过义父了,义父也都同意。不过我又想了想,一起办还是不太合适。虽说我与思文情同兄弟,但我这是第二回,他是头一回。他可以不介意,弟妹那头,还有秦府,人家未必不介意。我这个做兄长的,还是不能太没溜儿了。我跟知恩的事儿,已经另想好了主意,明天我就着手去办。放心吧,保准让她满意就是了。”

    白巧巧不禁担心:“就一天的时间,你有信心”

    李牧捧起她的小脸儿亲了一口,道:“我就怕做得太好,你再吃醋了。”

    “哎呦、”白巧巧捶了他一下,道:“我跟知恩吃什么醋啊,你又不是不知我的性子。”

    李牧苦笑道:“你就是太温顺了些,娘子啊,你偶尔也吃点醋,管着我点,不然我万一精神上稍一疏忽,再给你找几个姐妹,也未可知啊。”

    白巧巧被李牧逗乐了,道:“夫君,寻常女子,你看得上么你若看上了,我管得住么只要咱们家和和美美的,我就知足了,可没那份闲心去管你。”

    “哎呦……”李牧气馁地趴在桌子上,嘟哝道:“娘子,你说知恩要是也能这么想该多好啊”

    “对呀,就是有知恩替我管着,我才省心了呀。”

    “原来你俩早就合谋好了!”李牧忽然爬起来,去捉白巧巧的手,白巧巧闪身躲开,道:“我去给你包馄饨,你找知恩闹吧。这几天冷落了人家,还不去赔不是么”

    “我堂堂逐鹿侯,还要给侍妾赔不是怎么可能太小瞧我了吧!”

    白巧巧抿着嘴笑了一下,把李牧的脑袋扭转了六十度,刚好可以看到窗上映出的影子,李知恩又在窗外偷听呢。

    李牧走过去把窗户打开,吓得李知恩赶紧蹲下。但哪里逃得了,被李牧捉了个正着。只见李知恩已经换上了诰命服饰,俏丽的面庞多了一丝庄重的味道,显得成熟了几分,有一种穿越到了未来的感觉,看起来像是十七八岁。李牧还没看过这样的李知恩,一时看得呆了。李知恩见他目光直直地盯着自己,顿觉有些害羞,抿着嘴唇低头扭动着衣角,声若蚊蝇:“夫君,好看吗”

    “好看。”李牧伸手就要去搂,但他忘了是隔着窗,而且他还是用手撑着窗的。把手伸过去,窗没了撑,直接落下,啪的一声拍在了他的脸上。

    “夫君!”/“夫君!”

    白巧巧和李知恩双双惊呼,跑过去扶他,只见李牧整个鼻子都被拍红了,两个鼻孔一齐淌血,叫人发噱。白巧巧拿了干净的白布帮他擦了血,嗔道:“就那么猴急啊,早晚都是你的人。”

    李知恩红着脸不说话,心里却美滋滋的,她刚刚偷听了很久,得知李牧不是不重视她,而是另有准备,心里头就放心了。加上这身诰命衣裳,心里头就更美了。大唐立国至今,以侍妾的身份得到诰命的人,唯有她一人而已。凭这身衣裳,她日后就要比再晚进门的王鸥和张天爱高上几分,地位无可撼动了。

    李牧止了鼻血,一手拉着一个,道:“明儿啥也不干,咱搬家!”



第491章 寻常百姓家
    李牧本来想悄悄的走,但漏算了一个事儿,在逍遥谷的西山,还有一群正在盖自己学舍的大唐技校的学生,他们也是大年初三开始,就自动集结回来继续干活了。李牧刚到谷口,就有人发现了他们,于是一群学生急忙放下手里的活儿,都聚拢了过来帮忙搬东西。

    有人帮忙自然是好事,李牧也乐得清闲。趁着有工夫,他骑着马在山谷溜达了一圈儿,看了一下工程的进度。

    李牧和公孙康商议的时候,把山谷的建设分成了三个工期。第一个工期已经完工,盖了他现在住的房子。第二个工期是盖好“城镇中心”,也就是他办公的地方,配以衙门,金库等。第三期则是防御工事,谷口得堵上,谷内还得加上暗堡,周围山峰的隘口处也得修葺起来,防止谷中的机密被人窥探。至于第四期,则不能假于人手,他要建设一条密道,万一有那么一天得跑路了,需神不知鬼不觉才行。

    四个工期合计是一年的时间,每一个工期三个月。如今第一个工期算是基本完事儿,呈现在李牧眼前的,是他亲自设计的,一个标准的农家四合院。

    咋看上去,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建筑,实际上它就是很普通。李牧对于住的地方,从来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他不喜欢雕梁画栋,干净、规整即可。所以他设计的农家小院儿,就是他最普通的房子。唯一的亮点,在窗户上。这个四合院的所有窗户,都是琉璃、也就是玻璃做的,而且为了保温,还是加厚的双层玻璃。

    仅这一个玻璃,在外人的眼里,造价就直线上升了。琉璃可是宝石,寻常人有一块儿,都能传家了。而逐鹿侯盖房子,竟然用大块的琉璃做窗户,这得是什么手笔

    虽看上去是普通的农家院,但这实际上就是一座金山呐。公孙康计算过,若把这四合院的琉璃都扣下来去卖,换回的铜钱能把这个四合院堆满了。他实在是想不出,李牧从哪儿弄来这么多的琉璃,但他也不敢问,在安装窗户的时候,他都是亲眼盯着木匠们干活,生怕弄碎了一块儿,李牧会把他的皮给剥了。

    在四合院的后头,建造了一个猪圈。公孙康同样不知李牧此举为何,但他还是听话地做了。他是宫廷大匠作,不懂猪圈如何建,为此还特意在工匠坊找了一个出身乡里的老瓦匠,才算是把这个猪圈给盖好了。
1...274275276277278...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