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听到这句话,李重义方才动容。他深呼吸了一下,把斧子收了回来,解下腰间的干粮袋,丢给马周,道:“你走吧!”

    马周张口还要说什么,王普急忙拦着,道:“马周,你我有同窗之谊,我才这样救你。你要是再多话,常何将军的面子也难保全你的姓名,真较真起来,你当逐鹿侯在乎吗”

    马周抿了抿嘴,捡起地上的干粮袋,向王普施了一礼,扭头沿着原路往回走。

    李重义长长吐出一口气,道:“挖个坑,埋了,各自回帐篷睡觉。按照行程计划,片刻不得耽搁!”

    “诺!”

    众人轰然应声,一队锦衣卫挖坑埋人,其余各自回帐篷。观望的真腊使团的人,也不敢再逗留,也都各自回了帐篷。

    李重义钻进帐篷,解下了臂甲,两把斧子放在身边,平躺下来,闭上了眼睛。王普随后钻进来,偷偷瞄了眼李重义的样子,挪蹭过来,小声道:“大个子,你太冲动了些。你不能这样啊,你这样会坏了你大哥的事。”

    李重义并不正义,道:“昨天我就发现这两个人有猫腻,今日捉了个正着。真腊之行,大哥全然是为了百姓,牵扯着身家性命。若是消息泄露出去,传到那些狗御史耳朵里,害了大哥怎么办”

    “哎呦喂……”王普急得直拍大腿,道:“大个子,怪不得你大哥担心你,三分五次叮嘱我。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你呀,心意是好的,可是这做事啊,不是这样做的。我来问你,你觉得是你聪明,还是你大哥聪明”

    李重义睁开眼睛坐起来,道:“自然是我大哥,我大哥聪明绝顶!”

    “那不就得了”王普重重一叹,道:“你可知道,你大哥为何要让马周跟着来其实本来完全没有必要让他来,让他来,便是因为他的身份!”

    “他是常何将军府上的门客,而常何将军……你可知道常何将军是什么人”

    “我不知道!”

    “哎呀”王普叹息一声,耐着性子道:“常何将军虽比不得李靖大将军、李绩大将军等人战功彪炳,但他很早便跟在陛下身边,乃是秦王府旧将。当年陛下起事,正是常何将军把守玄武门作为内应。时至今日,也是他在玄武门把守




第429章 筹码货币
    经过早晨的一闹,独孤九又没了影子,李牧也没去找他,虽然他自知是过分了些,但毕竟是兄弟,如果他去道歉,显得更加奇怪,还不如什么都不做的好。

    李思文也被李牧赶走了,他刚到长安就来了京东集,家门还没进呢。李震是他的亲大哥,如今独自一人留在长安支撑英国公府的门庭,既然是“探亲假”回来,怎么能不去见面。倒是李思文有点不乐意,他自小就因为脾气秉性的关系,跟自己的亲大哥李震有些不和睦,兄弟俩以前也不说几句话。

    不过他还是回去了,毕竟多日不见,而且经过一系列的磨练,李思文已经不是从前的李思文,他多少也成熟了一些。

    只剩了李牧一个人,还是没法闲下来,他让二狗找来几个帮闲,把院子里的积雪打扫了一下,然后重新架起制造玻璃的家伙事儿,开始鼓捣玻璃。

    前世李牧没事儿看历史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段类似于这样的情节。主角要搞经济改革啦,搞经济呢,先从货币入手,通过各种乱七八糟的手段,或耍诈,或逼迫,让所有人都接受纸币或者说银票、交子,总之就是搞出一个货币来,然后通过操纵市场大赚特赚。

    李牧当初在看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是写嘛,作者爱咋写就咋写,完全不用考虑合理化。但是轮到他穿越的时候,李牧发现这条路好像行不通。倒不是人家的方法有问题,而是他自身的问题他对金融类知识,基本上就是看个新闻的水平,连炒股是怎么回事都搞不清楚,如何能做到操纵市场

    他能在大唐逍遥自在,靠的就是系统和远超大唐土著的见识。对于一些事情,他知道未来的结果会是怎样。比如他现在就知道,大唐的军神是李靖,在李世民登基后到李靖去世这段时间里,凡是李靖参与的战争,无往而不利。所以抱住这根粗腿很有必要,就算抱不上,至少也不能得罪。

    而在李靖之后,便是李绩的天下。唐高宗李治,就是靠着李绩的辅佐,建立了赫赫武功。同时,也是靠着李绩这根定海神针,在登基的初期,斗败了野心膨胀的长孙无忌等。但也因为长孙氏的失势,埋下了武则天惑乱大唐的伏笔。

    这些对历史走向的把握,是李牧能在选边站的时候,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但是对于他和大唐土著一样不了解的事情,比如金融。甚至他都不如长孙无忌、房玄龄这些谋国的宰相们了解。若是参与其中,不一定能占据上风、把控局势,很可能会把事情搞砸、或者为他人做了嫁衣。

    对于这种没用把握的事情,李牧的选择是敬而远之。但这也不代表什么都不做,例如他现在搞的玻璃筹码。这个东西,因为技术壁垒的关系,当世无人可仿制,因此成为了一种高额货币的优良之选。类似支票,只要能够保证无限兑付,它便就具有了货币的功能。

    而且操作起来十分简单。

    李牧的计划是这样的,玻璃筹码只在长安城的“四海赌坊”发行。也就是说,想要得到玻璃筹码,只能在长安城的“四海赌坊”用钱兑换,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但是,它可以在其他城的“四海赌坊”得到兑付。

    例如,长安城某商人想去洛阳城采购一批货。正常的情况下,他想买一车货,至少要带着半车的钱。带着这么多钱走在路上,若是给贼人得了消息,很可能有被抢的风险。

    但有了玻璃筹码后,他可以先在长安城把所有的钱都换成玻璃筹码,筹码有不同的额度。一车铜钱,至多也就三五个玻璃筹码而已,完全可以贴身携带。财不露白,安全性大大提升。

    而当他到了洛阳城,购买货物之时,又可以在洛阳城的“四海赌坊”凭玻璃筹码兑换出现钱来。由于玻璃筹码的不可仿制性,完全不必担心会有人冒领。【 … …最快更新】

    至于丢失,那就只能是活该了。毕竟就算不换成筹码,钱丢了不也是白丢么

    为了彻底杜绝被仿制的可能,李牧这次搞了大手笔,在整体透明的玻璃筹码中,加入了他能在系统中购买到的所有【玻璃染色剂】的颜色,做成极其细的粉状,混入玻璃之中,正常情况下看不见,只有在一定角度对着光源,方可反射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如满天星一般。

    这种工艺,别说在大唐,就是搁在李牧的前世,那也是高端玻璃工厂才能做出来的效果。如果李牧没有系统在身,根本不可能做出来。大唐的工匠,由于时代所限,是根本不可能造出来的。

    至于玻璃筹码所代表的额度,李牧是经过一番深思的。

    首先,玻璃、也就是琉璃。在大唐是被视为一种宝石的,换句话说,它本身就很值钱。如果额度设置太低,很有可能发生有人拿钱换玻璃拿回家当宝贝的情况发生。因此便注定了,玻璃筹码的额度下限,一定要超过这块玻璃本身的价值。

    其次,如果额度设置过低,它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一个玻璃筹码等于五百文,那还要玻璃筹码做什么,不如拿一块银子出来了,没省下多少重量和体积。

    李牧斟酌过后,设置的最小‘寸圆’筹码的额度是十贯钱。十贯钱,如果都是铜钱,那就是一麻袋的量,搬运已经非常不便了。而如果换成白银,那也是一斤重,远没有一寸方圆的玻璃筹码体积小。一两金子倒是可以与之比肩,但金子毕竟量少,寻常人家,就算有钱,也未必能有金子。正面,有‘钱体’写就的‘十贯’字样,背面则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在这种时候,李牧怎么可能会忘了自己的干儿子。

    确定了最小的额度,接下来就好办了。十贯之上就是百贯,百贯被他设定成了前世银行卡大小,筷子厚的长方形。正面,有‘钱体’写就的‘百贯’字样,背面则是“招财进宝”四个大字。千贯被他设定成了前世手机大小,长约四寸余,宽两寸多,厚度比“百贯”稍厚一点,拿在手里差不多就是拿着一部五寸屏幕手机的感觉。正面,依然是‘钱体’写就的‘千贯’字样,背面则是“财运亨通”四个大字。

    至于‘万贯’,他暂时没有制造,因为用不上。以目前的消费水平,千贯已经是极限了。就算是用在生意上,也很少有万贯以上的订单。就算有,达到万贯的买卖,短期之内,必然也嫌少有人敢用玻璃筹码来交易。这么大的生意,大多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

    李牧也不着急,按照目前内务府的发展速度,用不了多久,万贯的玻璃筹码就有用武之地了,早早晚晚的事情。

    一整天,李牧共计做了万枚“十贯”,千枚“百贯”,百枚“千贯”,共计三十万额度的筹码。这些虽然不多,但也够开业之用了。有系统加持,做玻璃筹码用不了多少时间。缺了的时候再现做,完全来得及。

    &n



第430章 欺君之罪?
    李世民今儿很高兴,经过三省六部多日的磋商,辅佐突利之子贺逻鹘的人选终于定了下来。此人名为阿史那思摩,与大唐的渊源很深。

    长孙无忌等人商议了这么久,最后定下阿史那思摩作为这个辅佐之人,绝对不是一个冒然的决断。阿史那思摩这个人,虽然没做过可汗,但他在东突厥却是一个很得民心的人物。他是突厥汗国的建立者,阿史那土门可汗的曾孙。与始毕、颉利等人平辈,比颉利等人稍长几岁,从小就显示出了不凡,思维敏捷,处事冷静有决断,识大体,知进退。他所带领的部族,一直过着相对平和的日子,很少会与人发生争斗。在突厥内部,他算是一个和平主义者。

    启民可汗时期,由于达头可汗,也就是现在西突厥的创立者,叛乱。启民可汗投奔隋朝,借兵于隋文帝复国。在这一段时期,漠北各部便推举阿史那思摩为代可汗。在启民复国之后,他便把可汗的名号还给了启民。启民为了感激他,封他为毕特勒,位置相当于大唐的‘大将军’。

    大唐刚刚立国的时候,颉利经常犯边。阿史那思摩作为突厥的使者,经常来到大唐谈判。与李世民相识,二人惺惺相惜。渭水之盟时,颉利派突利和思摩二人来与李世民议和。李世民对其礼遇有加,李渊赞赏他的诚朴,封他为和顺郡王,并赐姓李。

    李世民登基之后,削减了不少皇亲的爵位。像李渊晚年生的十几个儿子,他都给削成了公爵。但阿史那思摩的郡王爵位,他却没有动,依然保留,而且每年都会派人送去封赏,给阿史那思摩的部族。

    颉利因此事,数次怀疑阿史那思摩与李世民有勾结。多次招他去定襄,言语讥讽数落,但最后都没有证据,也就不了了之。

    今年大唐攻伐东突厥,颉利可汗兵败逃亡,各部族首领纷纷抛弃颉利可汗投降唐朝,或者投奔薛延陀,惟独阿史那思摩一直跟随颉利可汗。直到被唐军俘虏,押解长安之后,李世民因赏识阿史那思摩的忠心,任命他为右武候大将军,依杜如晦计策分封东突厥旧地的时候,封阿史那思摩为化州都督,并改封他为怀化郡王,任命他统领颉利可汗的旧部。

    可以说,如果突利可汗不死。他与阿史那思摩二人,便分治了东突厥归顺大唐的所有部族。如今突利暴毙,他的两个兄弟,李世民不能信任,任命官员去辅佐突利之子贺逻鹘,突厥人不能信任。唯有让阿史那思摩来辅佐,才能两头兼顾。但如此行事,阿史那思摩的权柄就大了许多,不得不说是一个隐患。

    依照杜如晦的遗策,是打算让突利可汗和阿史那思摩互相辖制。但如今突利已死,他的儿子贺逻鹘年幼,注定是抗衡不了阿史那思摩,等于是他一个人,独占了东突厥归顺大唐的所有部族,若他有异心,过几年又是一个东突厥。

    但如今的情况,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而且在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等人商量出来的人选是阿史那思摩的时候,似乎并不担心他的忠诚问题,直接拍板定了下来。中书省拟旨,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去化州了。阿史那思摩接到圣旨后,即日火速兼程,奔赴贺逻鹘的牙帐,从此之后,突厥部族大小事宜,皆由他决断了。

    终于解除了一块心病,李世民的心情非常好。便把长孙无忌等人留下,赐了午膳。君臣说说笑笑,好不快活。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时候,高公公拿着一封奏折走了进来,脸上挂着一丝苦笑,来到李世民身边,双手递了上去,道:“陛下,您看看这个。”

    李世民喝点小酒,正口嗨得高兴,马上就要用吐沫把高句丽灭国了,忽然被打断,非常不高兴。抬胳膊一挡,道:“朕不看,朕要跟诸位爱卿,商讨征伐高句丽的大事,朕不看。”

    “陛下……”以往李世民这样说了,高公公定会识趣地退下,但今日不同,这封奏折的主人如今就在外头等着,更主要的是,他刚收了人家一条大金鱼儿。事儿办不成,钱就得退回去。从古至今,太监只有收钱,什么时候退过钱,高公公可不想当那个坏了祖师爷规矩的人。

    “嗯”李世民见高公公不走,心里也很好奇,到底是多重要的奏折,能让他如此为难。蹙眉想了想,用袍子下摆擦了把手,伸手把奏折接了过来。翻看看了一眼,认出来了,欧阳询的字。如此规矩方正的楷书,大唐再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奏请设东、西缉事厂”

    李世民看了第一句,心头奇怪不已,暗道欧阳询不是学士么,他不好好的著书练字,怎么忽然上了这么一道奏折,吃错了药了

    长孙无忌等人见李世民皱眉,心中也都好奇,是谁写的奏折,竟然能让陛下的表情如此丰富。先是赞许,随后皱眉,还透露出一丝不解,会是谁呢

    该不会是李牧吧

    长孙无忌不知怎么,脑海中划过了李牧的影子。他这也算是做贼心虚了,昨日常何派人给他送信。他的门客马周为他传递消息的事情,已经露馅了。马周正是长孙无忌授意常何派去报名的,若是给李牧知道了,凭那小子睚眦必报的性格,就算现在不找麻烦,以后也肯定落不得好。还好马周也不知道他与常何之间的关系,也就无从泄露,让他稍稍放心。

    但念头一动便止不住,今日一天,也不知想起李牧多少次了,什么事都能联想到他。

    “这落款怎么是李牧啊!”

    李世民惊呼一声,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长孙无忌脸色都变了,暗道,果然还是躲不过,这灾星又搞什么鬼!

    “这倒是奇了。”李世民凑近了奏折仔细端详,他虽然算不得书法家,但一手飞白也是很有火候了,至少不会认错字体。这一封奏折,分明就是欧阳询的楷书无疑。开元通宝上面的字体,还能认错啊

    可是这印鉴和落款又分明是逐鹿侯李牧,难道说,李牧这小子为了怕朕骂他不努力练字,找了欧阳询做代笔不成

    倒是他能干出来的事情!

    李世民气不打一处来,正好酒劲儿上头,把奏折往桌案上一摔,脸色涨红怒道:“去,把李牧给朕锁拿过来,朕要问问他,是不是把朕当成三岁幼童了,写个奏折竟还找欧阳询代笔,他是没长手么”

    长孙无忌就坐在李世民左手边,闻言忙道:“陛下息怒啊,又怎么了,让您生了这么大的气”

    李世民把奏折往长孙无忌那儿一甩,道:“你看看,这是谁的字说是李牧写的,你信吗”说着,他又看向魏征、李靖、房玄龄等人,道:“诸位爱卿都看一看,这像李牧能写出来的字吗诓骗朕到了如此地步,他还把朕当回事么朕今日定要好好罚他,朕要打他的廷杖,让他长点记性!高干,你还等什么,还不快去拿人今天谁也不许替他求情,谁若是



第431章 大天才李牧!
    “还是臣来磨墨吧。”

    见李世民都要亲自动手了,长孙无忌哪还稳得住,赶紧从李世民的手里把墨接了过来,给李牧磨了两下。两下能磨出来多少,李牧不满道:“国舅爷,就这么点啊”

    “这还不够你写一个字的写一个字,就能看得出真假了!”

    也是这么回事儿。

    李牧摇头叹息一声,提着笔沾了墨汁。悬腕,闭目,却迟迟不动。众人的注意力,都随着他悬腕的姿势吸引了过去,但他半天没动静,都不解是怎么回事儿。李世民第一个不耐烦,道:“李牧,你若是写不出来,就赶紧认怂!”

    “陛下,休要扰乱书者意境啊。”李牧正要装个逼,李世民却不给他机会,催道:“少废话,赶紧写!”
1...253254255256257...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