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我大唐是继隋国运,执掌天下。按这种说法,若是见了你们,不也是‘日落之处天子’了么撮尔小国,狂妄自大,不自量力。古往今来蛮夷之国,没有比你们更加无礼了。所以在刚才我从你的口中听到‘礼’这个字,便觉非常可笑。蛮夷也敢谈礼可笑至极!”
犬上三田耜吓得不敢说话,倒是一休小孩心性,虽聪明,却不知轻重,不懂脸色。闻言便道:“我觉得说得没错啊,我们国家的天子,难道就不能称为君主了么”
“不能!”李牧掷地有声地说道,一休呆了一下,道:“为什么不能”
“天子,君也。《周礼》有言,千乘之国可为侯,万乘之国方可为君。乘,战车也。古时,四匹马拉一辆战车,车上甲士三人,车下步卒七十二人,徭役二十五人,共计百人。大唐兵甲何止百万,自是万乘之国无疑。故而,大唐天子可称为君。倭国,满打满算,能凑足百乘已是难事。如此弹丸之地,也敢狂妄称君便是诸侯,也未够格!”
“……”小光头气得鼓鼓的,抿嘴想了半天,狡辩道:“我们不用遵循《周礼》。”
李牧冷笑一声,问道:“你写的字、读的书、过的时令,使用的历法,都是跟谁学的”
“是……”一休不说话了。
“不觉得无耻了些么,小光头用我们的文字,学我们的知识,过我们的时令,用我们的历法现在你告诉我不用遵循《周礼》,这都是谁教给你的谬论”
一休沉默不语,好半天,躬身施礼,道:“小和尚错了,多谢侯爷指点。”
李牧笑了起来,摸了摸他的光头,道:“还行,还能知道自己错了,殊为不易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次我就不跟你计较了,回去好好反省,时机到了,陛下自会见你们,时机不到,耍小聪明是没用的。”
李牧扫了旁边冷汗淋漓的犬上三田耜一眼,道:“大使觉得本侯说得可对么”
“是极是极,侯爷的话字字珠玑,对得不能再对——”
李牧冷哼一声,打断他的话,道:“有什么事,不要指望孩子来办。孩子再聪明,也只是孩子。多教孩子点好,别把好孩子,都搞成你们这样——还有,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底细,你真正效忠的人,是倭国的国王么”
“啊!”犬上三田耜大惊失色,他惊恐地看向李牧,整个人都定住了。
&nb
第412章 说不通我就自己干!
ァ新ヤ81中文網 <首发、域名、请记住
“……陛下,这真腊稻种,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最难得是生长周期非常短,从种到收仅五十余日,产量相对大唐稻种也更高。大唐稻种,亩产不过二百斤。而这真腊稻种,亩产三百至四百斤,且一年两熟,保守估计,亩产也是大唐稻种的三倍以上……”
李牧仿佛回到了前世跟甲方爸爸推销策划案时候的状态,充满了激情,李世民坐在桌案后,愣愣地瞧着他,好半天才憋出一句:“李牧啊,你……最近是不是有点……”他抬手指了指头,没有明说,意思却表达很清楚:你是不是脑子犯病了
李牧气急道:“陛下,臣现在非常认真地在跟您说一件事关民生社稷的大事情!您怎么一点也不重视啊,您这种样子,简直……望之不似明君!”
“哟呵,望之不似明君都出来了。”李世民无语笑道:“李牧啊,这不是明君不明君的事情。而是你说的这些事情……唉!也罢,左右无事,朕就跟你说说。”
李世民叫高公公拿来一把椅子,李牧坐了下来,李世民开口道:“民生之事,历朝历代的君主,没有不关心的。民以食为天,若不能让百姓吃饱,社稷便不稳。除非是亡国之君,否则怎么可能不在乎呢”
“但在乎,也不是像你这样做事情的。先不说这稻种的事情,就说你前两天说的那个土豆,号称什么亩产三千斤。李牧啊,你说这可能么最好的地种出来的粟米,不超过两石,不到二百五十斤。这已经是有记载来,最高的产量了,而且还得是风调雨顺的年头。你张口就说三千斤,这谁能信就算是仙草仙种,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李牧心累到了极点,他真的很想大吼一声,老子没吹牛逼,土豆确实能亩产三千斤啊!前世他乘轻轨的时候,听轻轨上面播报的新闻,东北某试验田的新品种土豆,创纪录最高亩产一万零六百斤。虽说这是特定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品种,但他的土豆还是系统造物呢,就算没这么厉害,保个底还保不了么三千斤没问题的呀!
还有这水稻,前世他在读书的时候,地理课本中有写,水稻亩产四百公斤左右。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数据了,这些年稻种不断改良,南方优质水田亩产五百公斤是很平常的事情。他脑袋里的印象,还停留在这个级别,因此他早上问虞部郎中大唐水稻产量,得知亩产只有二百斤的时候,着实还吃了一惊呢。
由此可见,袁隆平教授作了多大的贡献。想到前世看得那些穿越小说,这个穿那个穿,有啥用啊,要是袁老穿越了,中国早就世界之巅了。
虽然李牧没袁老的技术,但是他的心情是一样的。既然大唐的稻种产量低,引进真腊稻种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么最重要的是,虽然土豆的产量高,但他吃不惯土豆。引进稻种,最直接的利好就是可以解决他自己的吃饭问题。
但他万万没想到,李世民竟然压根就不信。这可真是心累啊,难道要他表明穿越者的身份,告诉李世民,陛下,臣来自一千年以后,世界早已没了你,我说啥你听就得了,问那么多干屁啊!
李牧腹诽的时候,李世民还在继续说教:“……再说这真腊王子,李牧啊,你还是太天真了。你觉得他说的话是真话么他不过是打听到你对种子感兴趣,投你所好罢了。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万物皆有时令,怎么可能有一年两茬这岂不是违背天时了反正朕是不信的。”
李世民苦口婆心劝道:“你啊,一直嚷嚷着事情多,累。还是把心收一收,管好自己的事情,这谷物民生的事情,自有朝中诸公操心……”
“我的陛下啊!”李牧没好气道:“您怎么就不信臣的话呢,臣说得句句是真啊!臣着急啊!”
“术业有专攻,这是你的师说中的话,对吧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怎么做事又糊涂了呢朕为皇帝,用人自然是要扬长而避短,你在工部做得非常好,朕对你一百个放心,万分的信任,可曾对你有一丝的掣肘但是这邦交和农事,朕觉得你还是不要操心了,好不好”
见李牧无语叹气,李世民又道:“真腊国的事情,咱们大唐不能管。原因有二,这真腊所在的地方,距离大唐何止万里之遥,且不说真腊,就是大唐的琼州等地,那也是不毛之地,没有几个人,瘴气丛生。除了发配罪犯,谁去那种地方再说,大唐乃是天朝上国,像是真腊、扶南、林邑这样的小国,大唐应该一样待之,若是偏帮一国而攻一国,出师无名,为人诟病,你怎么就不懂呢”
“哎呦喂……”李牧急得嘴里都要起泡了,急道:“陛下,臣不懂什么出师无名,也不在意什么为人诟病。臣做事情,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大唐利益至上。只要对大唐有利的事情,臣不管什么应该不应该都会去做。陛下,您说着稻种的事情是假的,但您怎么就没想想,万一是真的呢”
“一年一茬稻,亩产两百斤。一年两茬稻,亩产七百斤。得多养活多少人啊!人养活了,士农工商,百行百业,皆立于此。臣以为即便可能是假的,试一试也划算!”
&
第413章 比谁嗓门大?
“我看谁敢打”
宫门口,李牧盯着高公公的一个干儿子,面色不善。这个小太监也是倒了霉了,今儿刚好轮到他伺候在太极殿门口,李世民金口一开,让把逐鹿侯打出宫门。高公公听到这话,抬头望天,作为干儿子,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用处,打李牧的事情,便落到了他的头上。
可是他敢打么
这位爷是谁堂堂逐鹿侯!国舅侍中都不敢轻易招惹,何况他一个小小太监但皇命不可违,李世民说得明白,要把李牧打出宫门,这可如何是好
打,惹不起。不打,违背圣旨,直接就是死罪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禁卫,拿着廷杖跟在李牧身后,不知道的,还当他是送李牧出宫呢。
一直到了宫门口,眼看着李牧就要走出去了,再不打就来不及了。小太监无奈,硬着头皮小声提出了要求。果不其然,遭到了李牧的威胁。
小太监声音发颤,不敢抬头看李牧:“侯爷不要为难奴婢了,就轻轻打一下。侯爷若是生气,待会儿打奴婢十下”
“呿,你当本侯像某些昏君一样,动不动就打人”李牧说着,抓过廷杖在自己脑门上来了一下,把廷杖丢在地上,道:“滚吧。”
“多谢侯爷,多谢侯爷!”小太监如蒙大赦,捡起廷杖撒腿就跑,生怕多留一会儿,真个会被李牧抓回去打一样。
“好像我是个恶人似的!”李牧仰天长叹:“……心中的痛苦向谁说,为了生活的逼迫……颗颗泪水往肚吞落难道这是命,注定一生在那红尘过……”
强忍着泪水,李牧爬上了马车,躺在马车内的床上,唉声叹气,自怜自艾。
独孤九甩了下鞭子,马车缓缓动了起来,听到他嘟哝,忍不住问道:“大哥,来的时候看你挺精神的,现在怎么这副样子,跟陛下闹不愉快了”
“他就是一个昏君!忠言逆耳,根本听不得人话!”
独孤九一愣,暗道,陛下听不得人话,莫非满朝文武都不是人大哥不愧是大哥,最近骂人的水平又精进了不少啊!
“到底发生了何事”
“还不就是……”李牧竹筒倒豆子似的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独孤九整日跟在他身边,其实已经知道不少了。只是他没有放在心上,听李牧这么一说,才把事情捋顺起来。
他是李牧的兄弟,对他自然是非常相信的。而且他是一个大少爷出身,对于农事一窍不通,什么作物亩产多少,他完全没有概念,李牧说是多少,他就信多少,没有任何常识,仅从数量判断。
听李牧说李世民竟然放弃产量更高的作物,连尝试都不想尝试,他也有点生气了。良言不纳,这不是昏君是什么啊!
“大哥,你说得对,陛下既然不许,咱们自己干。等会我便回家一趟,去跟我爹说。真腊扶南这等蛮夷小国,用不着朝廷大军,我独孤氏有数千青壮,足以荡平了。”
“用不着你操心,我自有办法。”李牧拒绝了独孤九的提议,且不说他的老爹独孤修德会不会答应这样做,就算是他肯,李牧也不能欠这么大的人情。这不是一件小事情,好歹对面也是一个国家,就算战斗力再弱,仅凭一族之力,恐怕也难取胜。
还是得想点办法,徐徐图之……忽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李牧不厚道地笑了起来。
……
赵国公府。
长孙无忌出门办事,刚刚回府,进门便问旁边的管家,长孙冲在何处。管家听到这话,无奈苦笑,道:“回老爷的话,世子不在府中。”
“不在府中”长孙无忌眉头紧蹙,立刻想到了什么,问道:“他是不是去了李牧那里”
管家摇摇头,道:“没有,清早您刚出府,世子便出门了。他没有乘车,也没有骑马,而是跑步奔城外去了。我派人跟着世子,才得知,他又返回了山谷之中,在……在……”
长孙无忌面色不善,道:“他去干什么!”
“伐木,做榫卯……说是工期来不及,得抓紧。”
“这混账!”长孙无忌转身边往外走,又上了马车,道:“去,出城!”
马车刚动,长孙无忌又道:“停,调头,去京东集,我找李牧说理去!”
马夫只好调头,赶往京东集。
与他一道的,还有王珪。像是说好了似的,王普也和长孙冲做了一样的事情。王珪来王普家寻他,扑了个空,问管家,管家说他出门了,可是等了一上午,也等不到王普回来。再三逼问下,管家才道出实情,原来王普也去了山谷,只不过他干的活跟长孙冲不一样,长孙冲是‘木工组’的,而王普是‘土建组’的,他不是做卯榫,而是挖坑去了。
王珪和王普,是差了将近四十岁的兄弟。王普在他眼中,便如同儿子一般。他哪能舍得自己的老兄弟去做工匠的事情,心急之下,也顾不得什么了,直奔京东集。
第414章 得领悟啊!
一番话把长孙无忌说得哑口无言,确实是这么回事,古人讲究“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可跟年纪没有关系。长孙冲可是送了束脩,磕头拜的师父。不管是因为什么拜在李牧门下,他这辈子就都是李牧的弟子了,打也打得,骂也骂得,敢说一个不字,那就要看李牧的心情如何了,心情好,大事化了,心情不好,说你一个欺师灭祖,恶名你也得担着。
长孙无忌盯着李牧的眼睛,好半天,才把这口气消化掉,哼了一声,重新坐了下来。
王珪察言观色,感觉时候差不多了,开口道:“二位这是干什么,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都不是外人,吵来吵去,成何体统啊——”
“就是。”李牧附和一声,眼珠一转,道:“国舅,你看王侍中就肯定不会像你这么小心眼,他来找我,肯定不是为了王普的事情。”说着,他问王珪:“是吧”
“我……”王珪像是被人在嗓子眼里塞了个馒头,差点没噎得背过气去。长孙无忌见他这副样子,哈哈大笑了起来,一肚子气也缓解了不少,苦笑道:“李牧,耍嘴皮子,我俩加在一起都说不过你,行啦,你说得对。我们也是关心则乱,唉……”长孙无忌长叹一声,道:“冲儿这次回家,像是换了个人似的,我怎么能不惦记啊。李牧,可怜天下父母心,你给我一句实话,你到底把冲儿怎么了”
“什么怎么了,改造他呀。”
“改造”长孙无忌蹙眉:“你是如何改造的”
“劳动改造,简称劳改!”李牧忍着笑,一本正经道:“这是我针对这些纨绔子弟,研究数月,量身打造的一套足以令其脱胎换骨的课程。效果你也看到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长相痴肥的长孙冲,在我的改造之下,体型变得苗条,还掌握了基本的木工技能,从此不再是一个废物,国舅见此情景,不觉欣喜反倒兴师问罪,这是何故啊”
长孙无忌咬牙道:“李牧,话不是这样说的,我把冲儿交给你,让他拜你为师,是想让他跟你学点本事。我知你不愿收他,心存防备与芥蒂,但你就算不想教他,你也不能折磨他啊。现在这孩子……你怎么如此的狠心!”
“这又是从何说起!”李牧愤然道:“我是不想收他没错,但我既然收了,便就把他当成是亲生的儿子一般教育。你没见我看到他的时候,从来都是徒儿徒儿的称呼么倒是这小子,从前不知礼数,对我多有怠慢。我哪里折磨他了我对学生们的教育,从来都是身体力行。他们做的事情,我全部都亲自示范过。我也不止要求他一个,所有人都是一样。怎么从国舅的口中说出来,好像是我针对他一样!我最讨厌别人诬陷我,你要是再诬陷我,我就拉着你砸宫门,找陛下评理去!”
“啊”听到李牧的话,长孙无忌一愣,他喃喃道:“你说什么你亲自示范那二十里跑,还有木工,瓦匠之类的事情,你都亲自示范”
“自然!”李牧掷地有声道:“我教学方法,与孔颖达那等腐儒全然不同。我教学生,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不想做,或者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我就不会要求我的学生去做到。所以,无论是跑步,还是木工,瓦工,打铁,凿石,全都是我示范过的,我让他们知道,这些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大家都是人,年纪也差不多,我能掌握,他们就能掌握。要是掌握不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工部所有门类,我全都会。什么木匠瓦匠,加起来岂止十种我对他们的要求,只是熟练掌握一种,并对另一种有一定了解而已。我会十种,他们两种都学不会,不问问自己为何这样蠢,还有脸抱怨,诉苦真是岂有此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