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哦”李世民挑了下眉,笑道:“怪不得他再建工厂,原来是吃过亏想要找补。”

    高公公不解,道:“陛下,如何是找补不是逐鹿侯在搭钱么”

    李世民笑道:“你还是不了解这小子,看着吧,等他的工厂建起来,你看他做出来的甲胄,是送还是卖,他不把钱讹回来,是不会干休的。”

    长孙无忌眼睛一亮,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却又不得其法,眼眸之中划过一丝疑惑。

    高公公干脆没明白,但他也不在意,继续说道:“……一应之物都自己预备齐了,逐鹿侯又去了兵部。陛下知道,咱大唐是府兵制,每个士卒,或卫或府各有统率。逐鹿侯的挑选出来的士卒,




第385章 系统漏洞
    “叱咤风云我万众仰望……”

    王鸥的店铺里,李牧穿着一套飞鱼服,在厅内来回地走。他不但自己走,还让独孤九陪他一起走,脑海里回荡着这首古惑仔之歌,内心一片满足。

    虽然“独立团”的梦想破灭了,但是“锦衣卫”却成立了。对比一下,也不算亏。

    李牧曾想过制度这个东西。

    也许一万个人心中会有一万个想法,有人怀念先秦,有人怀念两汉,还有人羡慕罗马、埃及等外国强盛的时期。但在李牧的想法中,制度这个东西,总是随着时间而‘进化’的。

    简而言之,后面的朝代,其实都在汲取前朝的教训。譬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他为何这样做还不是有感于藩镇太过强大,不好管理么

    但也是由于这种制度,直接导致了武将受制于文臣,宋朝在赵光义之后逐渐开始羸弱。

    前面的朝代,之所以会覆灭,都与它施行的制度不够先进有关。

    锦衣卫作为明朝出现的职能部门,放在唐朝,必定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李牧相信,假以时日,李世民会发现锦衣卫的用处。但这些都是后话,他最关心的事情,是这身‘飞鱼服’有没有很拉风。

    拉风是够拉风了,但穿了一会儿,李牧又觉得没啥意思了。他是从三品的军侯,又是从三品的内务府总管大臣。穿得和锦衣卫一样,显得自己像个小弟。

    虽然很喜欢这身衣服,李牧还是忍痛脱了下来,披在了独孤九的身上。

    “从今往后,你就是锦衣卫镇抚使了。”

    独孤九对什么‘镇抚使’一点兴趣没有,但他爱美,看到这身拉风的飞鱼服,早已经喜欢得不得了了,也没说应还是不应,反正是把衣服穿上了。

    李牧重新披上虎皮裘,对旁边笑意盈盈看着的王鸥说道:“再做三百套,得让兄弟们有换着穿的。”

    王鸥点头应下,担忧道:“这样会不会太引人注目了,若是有人弹劾可怎么办”

    “哼!”李牧满不在乎,道:“我刚整治完御史台,谁这么没眼力见敢弹劾我先穿了再说,陛下若是生气了,大不了再改。”

    李牧揽住王鸥的腰肢,岔开话题,道:“鸥,你这铺子也都差不多了,何时正式开张啊得取个名字,挂个匾额,也能收点礼金不是”

    王鸥笑道:“我又不差那点礼金,现在不也挺好么,该做生意做生意,还有你这大主顾,一次都是几百套刺绣衣裳。闷声发财,不挺好的么”

    “随你高兴。”李牧捧着王鸥的俏脸亲了一口,道:“总之不要让自己太辛苦,我要去李应的作坊看看,明日再来看你。”

    王鸥笑着点头,踮脚在他的唇边轻轻吻了一下,目送他和独孤九离开。

    忽然瞧见对门有个人探头探脑,王鸥知道那是李知恩,笑了一下,也没有理会,转身进门了。

    ……

    赵郡李氏与内务府合作的造车作坊,在西市西侧的怀德坊。占地约有两户大宅的面积,一面堆料,一面造车。在签了契约之后,赵郡李氏不知从哪里调派过来了数十木匠,如火如荼地开始了生产。大车的架子,已经造出了二十几辆,就等李牧把轴承交付过来,就能组装完成。

    这段时间,内务府派出大量的订单,各行各业,都需要运输,都需要载重量更大的车。得知赵郡李氏与内务府的合作,订单如雪片一样飞过来,李应心头火热,这可都是钱呐!

    李牧的轴承迟迟不来,李应心急火燎,前后找了李牧七八次,都没见到李牧的面儿。这两日他忙着查抄御史的家,哪有空处理这些事情。今日倒出空了,这才来瞅一眼。

    李应看到李牧,差点哭了,一把抓住李牧的手,道:“侯爷,求求你了,快点交付轴承吧,你再不交付轴承,我就得被客人逼死……”

    “不着忙。”李牧拉开李应的手,看着作坊里的工匠,眼神中满是渴望的神色。不愧是千年的门阀啊,底蕴就是足。好几十成手的木匠,说找来就找来了。这些木匠要都是工部的么……

    李牧眼睛转了一下,还没等开口,李应已经瞧出了苗头,道:“侯爷,这些工匠都是我李氏的家仆。”

    “哎呦,这么紧张干嘛。”李牧被识破了心思,仍厚着脸皮,道:“知道是你李家的家仆,我也姓李……”

    李应赶紧岔开话,道:“侯爷,在商言商,工匠又不是货物。今个可算是见着你了,这轴承到底什么时候交付啊”

    “有契约在嘛,契约定的是一个月一交,现在才几天啊,还有半个月呢。”李牧敷衍地说道,又走到已经完工的车架子旁边看。他的胳膊被阴弘智刺伤,耽误了不少事情,本来他打算做一辆车自用,受了伤也没法做了,只好来到这里,瞧瞧这边工匠的手艺如何,若是能达到他的标准,便把图纸拿出来,让这些工匠替他完成。

    他这么一看,不得不说,劳动人民还是伟大。看赵郡李氏这批工匠的活儿,绝对不次于他这个系统认证的中级木匠,他想要的车,应该是可以做出来。

    &nb



第386章 大赚一笔
    “真的”李应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才一千两黄金,逐鹿侯怎么就肯卖了

    李牧点了点头,淡然道:“又不是多难的事情,你那么激动干什么”

    “我这就给您取钱去!”李应一蹦多高,不等李牧回答,人已经跑没影了。

    李应如此激动的原因,李牧是清楚的。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没有四轮马车。当然,简单把四个轮子安装在车架上这种‘四轮马车’,自然是早就有人想到的。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但是由于前轮无法转动,一马平川的直路还好,到了需要转弯的地方,立刻就成了废品。故此古代图志中记载的“四轮马车”,多为皇家祭祀时乘坐,没有实质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不要说古代,便是现代。在四轮拖拉机普及之前,农村耕地时使用的‘牛套车’,也都是两轮。

    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李牧还真知道,在他漫无目的看闲书的岁月,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专门研究古代马车。文章中,总结过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一直没有造出‘转向差速器’。这个东西,是西方15世纪的发明,传到中国的时候,已经是清朝末期了。

    李牧也曾疑惑,身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为什么就造不出现在看来并不复杂的一个装置。他也翻阅了很多资料,但都没有得到答案。后来他想明白了,也许历史的洪流中,就是有一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这就比方说,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为什么西方人没有先发明呢也没有答案,或许是大家的脑袋构造不同吧。这个问题也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类的文明进步,单靠一个种族是不可能完成的。得是全世界的各个民族知识融合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人类的进步。

    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情,没捅破之前,百思不得其解。捅破了之后又会觉得,怎么这么简单。

    除了“转向差速器”,马车的木质结构也是一个问题。木质结构的马车,决定了它的载重量不会很高。给马车装四个轮子,固然可以增大载重面积,但是木质的车架却不一定能经受得住。而且四轮的马车,载重更高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畜力。这对‘车把势’的驾驶技术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再就是路了,古代的路况多数都非常糟糕。而且马车的轮子还没有橡胶车胎,颠簸容易导致木质车架松散。若是陷入泥泞,则更糟糕,需得先把车上的货物卸下才能脱困,来回折腾下来,四轮马车的优势便都抵消掉了。

    但是对如今的李应来说,四轮马车却依然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首先,若赵郡李氏掌握了四轮马车的技术,这就是独一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再者,有了李牧的‘包铁板车’的启发,运用包铁的技术,可以加强车架的强度。而驾驶马车的车把式,垄断五成以上‘车马行’生意的赵郡李氏,最不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至于路况,太原路和陇右路正在修。实在不行,在城内还能使用,这都不是问题。

    李应心知四轮马车的重要性,所以才如此激动,担心李牧反悔,忙不迭地去取钱了。

    西方发明的“转向差速器”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后世汽车上普遍使用的转向差速器,其实是非常近代的产品。那是各种合金齿轮发明之后,才逐渐演变出的东西。而在此之前,西方普遍应用的转向装置叫做‘转向架’。把四轮车的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两个车架上由一根立轴连接,这种“四轮车”其实就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却一直到15世纪才得以解决,之前的数千年,人类的思维像是被屏蔽掉了一样,不得不令人唏嘘。

    前后两个车架做得一般大,适合运货。前小后大,适合载人。李牧打算制作的‘房车’,便是前小后大的样子。

    李牧收了李应的一千两黄金,叫他明日去‘专利司’取专利,然后便从作坊离开了。至于明日李应看到专利后是否会跳脚骂人,李牧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这买卖又不是强买强卖,你情我愿的事情,后悔也是活该。

    ……

    翌日,高昌使团辞行,李世民为表对高昌归附的赞许,特破例出城十里相送。李牧也在送行之列,与鞠智盛依依惜别。就在高昌使团临行之际,李牧还与鞠智盛做了一笔大买卖。

    高昌使团这次来长安,除了国家层面的大事之外,生意也没少做。高昌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有的是来自大食等西域商人的金银,此番来到长安,见识到了什么是‘物产丰沛’,看着什么都觉得是好东西。这半个月下来,几乎把长安城的东西都要买空了。

    王鸥在通善坊的绸缎铺,便被跟随高昌使团一起来的商贾,三次买空了铺子。至于灞上



第387章 阴损坏
    “他说我的老丈人不简单”

    李牧看着远去的高昌使团,喃喃嘀咕。他本以为鞠智盛会说出张天爱与他的婚约,借此来恶心他一下,却没有想到,鞠智盛会着重点出张勋。

    对于自己这个老丈人,李牧着实了解不多。在张天爱口中得知了他的名字,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张天爱的口中,她的父亲是一个有旧伤在身,为了寨子殚精竭虑的老人形象,实在是听不出哪里有‘不简单’的感觉。

    其实用脚指头想想也能知道,身为陇右三大马匪之一,张勋必然是个人物。只是鞠智盛为何特意点出呢难道还有隐情一瞬间,李牧甚至想追上去问个清楚明白。

    但想了想,他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有什么意义呢再怎么说都是自己的老丈人,有张天爱的关系,张勋也算是自己的一个亲人了。就像白闹儿,曾经李牧烦他烦的要死,甚至为了躲他不惜搬家。但最终又如何呢

    老婆能不能不要不能。女儿能不能不认爹也不能!这就是一个没法选择的事情,但是能选择的是,孰强孰弱。

    翁婿关系就这么回事儿,谁牛逼谁说了算。李牧如今很牛逼,白闹儿还不是伺候大爷似的伺候着以前的所有毛病,硬生生全改了。现在就算有人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让他骂白巧巧,让他说女婿的坏话,他也必然是不肯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李牧爬上马背,正要开溜,忽然看到高公公笑眯眯地摆手。李牧叹了口气,从马上下来,来到了李世民的銮驾跟前。

    “陛下。”

    “上来,朕有事问你。”

    李牧大惊:“天子的车驾,臣怎敢……”

    “废什么话!”

    李牧闭上嘴巴,抓着车辕上的龙首,爬到了车上。高公公摆手示意了一下,仪仗启程,缓慢地动了起来。

    李世民冷冷地瞥了李牧一眼,道:“这几日怎么不见你入宫啊”

    李牧一脸茫然,道:“陛下,是您不让臣进宫啊。那日臣带郑氏母女出宫时,您传旨说让臣快滚,没有召见,不要随便进宫……臣谨遵陛下旨意,因此才不敢入宫。”

    李世民一窒,狠狠瞪李牧一眼,哼道:“狡辩!那都是多少日子的事情了朕的真实心意如何,你能不知你少装傻,这几日‘云龙将军’威风的紧啊,假传圣旨的事情都敢做了,真是不把朕放在眼中了!”

    李牧听他提起‘云龙将军’四字,立刻明白李世民什么都知道了,不敢再装,嘿嘿赔笑道:“陛下,您许臣任命六品官员的权力,就差一品,也没差多少。再说也不是外人,大个儿是臣的兄弟,又是河间郡王的义子,要是只有区区六品,河间郡王知道了,还不得觉得陛下凉薄呀臣琢磨着总不能让河间郡王挑理,就大胆了一次,封了个五品,但臣体谅陛下呀,多出的俸禄,臣自掏腰包就是了……”

    “哼!”李世民冷哼了一声,话锋一转,道:“李牧啊,朕今早突发奇想。你看啊,你总是坏规矩,又总是能找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道理。朕不处置你呢,朕心里不舒服,朕处置你呢,心里又多少有点愧疚。咱们这样办,以后你坏规矩,不治罪,咱们罚钱,你觉得怎么样”

    “陛下呀!”李牧登时哭丧个脸,道:“臣哪有钱呐,臣在两仪殿不是说过了么,臣现在是倾家荡产,臣现在是家徒四壁,臣现在是……”

    “少哭穷,你当朕不知道,你刚发了笔财么”

    李牧心中一突,暗道糟糕。李世民的‘密探’都已经这么高明了吗难道他已经知道鞠智盛送的是一千斤黄金和一千斤白银,瞒报九万贯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

    李世民瞧见李牧呆住,心中得意,袁天罡回来果然是有用处,若无他在,能探出实底么

    “不用猜了,朕自有消息渠道。你以十倍的价格卖给鞠智盛香水的事情,朕昨天晚上就知道了。你挣钱是你的本事,朕也不抢你的,只是你那日说在东城建工厂的事情,得提上日程了。朕这几日一直在想这件事,也跟李靖、侯君集等人讨论过。他们都觉得此举甚善,若是能有一个工厂统一生产军械,必然能省下不少的钱,这件事越早做越好。”

    “呃……”李牧支支吾吾地不肯应声,李世民瞧了瞧他,道:“有话就说。”

    “嘿嘿——”李牧干笑两声,道:“陛下,工厂是可以建。就像您说得,臣手里又有点钱了,但是有个事情,臣还是得说在前面。工厂建好之后,生产出的军备,可不能白白送给兵部,得拿钱来买!”

    就知道是这么回事儿!

    李世民心中暗道,果然猜准了。但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皱眉道:“这倒叫朕搞不懂了,工部是朕的,兵部也是朕的,难不成要朕把钱从左手倒给右手么”
1...237238239240241...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