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海权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星光破裂
话虽这么说,但是实际操作中肯定会和预想的情况有差异,但是军方这样承诺了,约亨也表示接受。
其实约亨这么小心谨慎倒也有些没有必要。迷虽然历史上的确在二战中被人破译了,但是现在才1908年,别说巨像这样的电子开关计算机了,就算是使用相同原理的密码机也没有在外部流通,因此可靠性和保密性和二战时期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迷,德语enig,音译就是恩尼格码,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转子机械密码机,历史上是由德国工程师阿瑟谢尔比乌斯于1918年申请的专利。
一开始并不被德国海军和外交部看好。因此谢尔比乌斯从1923年开始向外界推销商用版的恩尼格码a型转子机,到了1927年d型机开始在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其原理和结构对各国来说都不是什么秘密。二战纳粹德国使用的版本不过是比商用版本转子更多,加密步骤更复杂而已。
但是现在情况可不是如此,现在的迷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军用密码机来进行研制的,其原本由约亨提出,原型机由一直在进行无线电通信设备研究的特斯拉完成,之后被德国军方采用。以此为基础研发的专用军用密码机。
迷是机械系统和电子系统结合的产物,机械系统包括了一个包含了数字和字母的键盘。相邻排列在一根轴上的一系列转子,以及一个每次按键后就会是一个或几个转子旋转的联动装置。
每次按键后最右边的转子就会旋转,有时候也会带动相邻的转子旋转,转子的持续旋转就会造成每次按键后得到的加密字母都不一样。
而机械系统这样运作的原因则是为了产生不同的电流通路,,字母的加密则由机器自动完成。转子上装有金属的触点。这些金属触点连接到相邻的转子的触点上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电路,当一个按键被按下后,电流就会流过这条线路,最终点亮其中一个灯,这个灯显示的就是加密后的字母。每一次转子旋转都会联通不同的线路,转子越多、旋转的次数越多,线路变更的就越复杂,这样持续的线路变更就会让密码的破译变得更困难,从而带来极高的保密性。
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保密性,迷还安装了可以允许操作员手动设置不同线路的接线板,接线板能够让电流进入转子后改变它原本会经过的通过金属触点连接起来的线路,接线板的使用相当于让迷多了不止一个转子,如果说没有接线板的转子机还能够通过数学计算的方式通过人工破译,那么使用了接线板后,想要破译就需要借助特殊的计算设备了。
而历史上恩尼格码机的一个巨大设计问题也被避免了,那就是反射器,它可以将最后一个转子的两个金属触点连接起来,将电流经过另一条线路倒回,这就使加密和解密的过程变得一致了,也许在使用上会带来一些方便,但是却给密码机带来了一个特性,那就是加密后得到的字母与输入的字母永远不会相同,这在概念学和密码学上都是一个严重错误,也成了二战中盟军破解德军密码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之一。
谢尔比乌斯自己设计的恩尼格码a型和b型上也没有反射器,只不过作为商业用途的c型为了考虑使用性,在1926年由谢尔比乌斯的同事威利科恩设计并安装了这个玩意。现在德国人自然没有这个设计。
在操作步骤上现在德国人也采用的是历史上1940年以后的方式,因为转子机的的设置经常变动,但是转子的的起始位置却是每发送一条信息就要更换的,以防止以相同设置加密方式发送一定数量的信息后会被破译者找到规律。
但是最初德国人的操作步骤中存在一个巨大错误,那就是指示器步骤,他们会先按照密码本的记录来设置机器,然后随意输入3个字母,接着为了保险起见重新输入一遍,虽然输入的是3个字母,但是重复输入得到的却是6个不同的字母,然后再将转子调到他输入的那三个字母的模式上才开始输入原文。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他将自己设置的输入模式打进了电文,另一方面出现了重复输入,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一旦被摸清了规律,第三方将会立刻知道你的输入模式。
历史上马里安雷耶夫斯基、杰尔兹罗佐夫和亨里克佐加尔斯基在1932年就能够破译早期恩尼格码加密的电文也是依靠这个错误作为突破口的。战时德国人改变了操作步骤,加上接线板的运用让恩尼格码的保密性提高了数个等级。
哪怕是一台只有3个转子的恩尼格码机都会拥有接近17000个组合,即使线路和一些设置被人所知,想要摸清规律也需要尝试1000次以上,因此想要靠人力使用穷举法来找出密码是完全不可能的。
只不过到了二战时期英国人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不能同日而语,为此专门设计的炸弹机和巨像计算机等解码设备的投入更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过至少以一战的技术标准,迷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不可破译的,就算迷被缴获,以英法的技术实力也无法进行破译,历史上1931年法国人通过叛变的德国密码处工作人员施密特拿到过恩尼格码机的操作和内部线路资料,但是法国人依然无法破译恩尼格码,最终法国人认为恩尼格码无法被破译,而此时德国军事力量极端弱小,法国完全不虚,所以也就将其抛之脑后了。
不过小心总是无大错的,提尔皮茨就是这样的人,见到陛下即使听到了海陆军的保证依然眉头紧锁,显然还是担心密码的保密性问题,于是开口说到:“陛下,迷虽然是我军现在最重要的密码发送设备,但是我们也不仅仅只是依靠迷,海军有着一套自己的密码本,我们现在通过迷所发送的信息都是事先用kurzsignalheft密码本加密过后再进行发送的。这样一来保密度就会更高。”
“哦这个主意不错你们怎么想到的”约亨眼睛一亮,兴奋的问到。
“陛下,您要知道海军是无线电使用最早的军种,老式无线电的体积也只有海军的舰船能安装,因此我们很早就有一套自己的密码体系了,所以这套体系我们现在一直沿用而已。”提尔皮茨笑着回答到,这回可是在陆军面前露了一把脸了。
听到这里戈尔茨也不准备找什么陆军能用的无线电现在最小的也有20多千克,陆军无线电普及率没海军高,所以密码体系还不如海军成熟之类的借口了,立刻保证到:“请陛下原谅陆军的失误,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海军的步骤完善我们的操作步骤的。”未完待续。。
.





帝国海权 第385章 陆军的新动作
.
在得到了陆军总参谋长的承诺后,约亨决定不再这个问题上继续下去了,今天召集帝国首相、海陆军总参谋长的目的可不是要求海陆军优化密码使用步骤的。
在英法俄协约已经初步成形的现实威胁下,战争的阴云已经确实笼罩在了德国的上空,“准备打仗”已经是一个明确的问题摆在了所有德国人的眼前。而如何应对这个问题,为了这些问题,德国的政策要进行怎样的调整才是今天召集军政首脑来这里的主要目的。
“自从帝国建立以来,战争从来没有离我们这么近过,我们对战争并非没有准备,但是对于一场未知的战争,谁都没有信心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尤其是我们面临的情况如此恶劣。”约亨沉声说道。
“俄国人虽然现在只是和英国人签订了一系列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谅解协定,但是以俄法之间的关系,一旦战争爆发,无论我们是和谁开战,英法俄三国之间的军事同盟一定会立刻形成,到时候我们必然需要两线作战。”马沙尔皱着眉头说到:“看来我们必须要增加对陆军的投入了,因为最终我们的命运将会在陆上决定。”
听v,到首相准备增加陆军的军费,戈尔茨面露喜色,而提尔皮茨则是一副不以为意的表情,反正只是增加陆军的军费,舰队法摆在那,又不会扣自己的。于是两个人静静的等着首相阁下的下文。
“去年帝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93.6亿马克,政府财政收入为19.4亿马克,财政收入仅为生产总值的3.2,财政赤字总额为50亿马克,为生产总值的8.4,目前帝国政府的财政负担并不算大。因此增加陆军经费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马沙尔略带自豪的说到,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是自己巨大的功绩。
约亨对现在德国的经济实力也很满意,原奥匈地区的整合和消化已经基本完成,经济发展速度比历史上同时期更快,593亿马克的生产总值达到了历史上同期水平的1.4倍。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到了1912年德国生产总值超过历史上的德国加奥匈完全不成问题。
“去年帝国人口超过8500万人,人口每年都在稳定增长,我们有足够的人力资源。近10年来陆军一直维持着现有规模,以便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投入帝国的建设中去,但是现在的情况我认为陆军有必要进行扩军。”戈尔茨立刻顺杆爬:“我们能在第一时间投入进攻中的兵力越多,就能给敌人越沉重的打击。”
戈尔茨提出的这个要求要是再早上几年根本是不可能的,以陆军王室化为豪的军官团们对国防军的国家化和民主化已经有很大意见了,加上约亨推行的隐性扩军不可避免的破坏陆军的“纯洁性”更是让他们颇有微词。要不是高级军官依然是贵族为主。陆军总参谋部的权力也不像普鲁士时期那样大了,否则还有可能给你闹出点事来,更别提什么要求扩军了
不过戈尔茨自己本身就是落魄贵族出身,自己那个在陆军服役19年还是中级军官的父亲早早去世,自己年轻时的战术思想与陆军主流相违背而受到排挤,要不是受到老毛奇的赏识恐怕永无出头之日,因此戈尔茨对陆军内部的所谓“纯洁性”也没什么认同感。
加上自己着手制定的东线进攻计划的确需要更多的兵力才能在保证防御住法国人的进攻的同时还拥有对俄国足够的进攻力量。所以上台之后在皇帝的支持下用强硬的手段摁掉了几个反对自己东线进攻计划的高级军官后,戈尔茨才能有把握提出扩军而不会有人敢反对。
现在首相阁下有这个想法。看上去皇帝陛下也不反对,那赶紧的抓住机会要钱要人啊。
对于戈尔茨的要求。约亨点了点头表示认为可以接受,当初奥地利等地区并入德国带来的近2000万人口大大提高了德国的人口数量。随着这些地区和原德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医疗等方面的差距的逐渐缩小,人口增长率也在逐渐升高,慢慢赶上原本德国其他地区的人口增长率。
历史上在一战前,德国一直保持着欧洲列强之中第一的人口增长速度,而现在更加庞大的人口基数自然带来了是更多的人力资源。所以现在小规模扩军也的确不会对能够投入生产的劳动者数量造成太大的影响。
“我同意增加陆军的经费。如果发生两线作战陆军的压力很大,现在的确有必要增加陆军的实力。”约亨点了点头,然后又开口向提尔皮茨解释到:“海军现在依然在无畏舰的数量上对英国保持着优势,保持现在的造舰速度目前来看是足够的,我现在还不想给帝国财政带来太大的负担。所以这次军费增加就没你们海军的份了。”
约亨这话一方面是希望提尔皮茨不要有什么意见,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对海军的重视程度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提尔皮茨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立刻回应到:“对于陛下和首相阁下的考量海军当然明白,而且我们和英国人的造舰竞赛是一个比赛瞪眼睛的过程,我们只要保持这样的速度就能够达到目的。”
提尔皮茨的表态也让马沙尔不用担心海军来向自己要经费了,因此送了一口气。
约亨对于现在的情况也相当满意,历史上担任首相的比洛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就相当尴尬,为了在得知俄国加入英法协约后就立刻转变了对海军的支持态度,希望降低海军造舰速度以加速陆军的建设,然后被海军、大资产阶级联手抵制,而且戏剧性的连陆军也对他的扩军计划不感兴趣,因为陆军扩张会破坏军官阶层的“纯洁性”,结果弄得差点下不来台。
不过现在却没有这个问题,德国海军的实力虽然比历史上强的多,但是这种实力增长是建立在德意志级战列舰的抢跑和舰船设计上的单舰性能的大幅提升上的,实际上的总体造舰数量却并不比历史上多多少。
但是从一开始提尔皮茨谋求的就不是世界第一海军,因此现在的德国海军实力对提尔皮茨来说是足够的,海军法摆在那,自己的经费一个子都不会少,干嘛要抵制平白得罪陆军的事吃力不讨好,自己才不干。
“至于政府到时候能拨出多少经费给陆军,这点需要阿道夫你回去后好好算算一算,给多少才合适,我就不管了。”约亨向马沙尔说到,马沙尔立刻表示会将此事办好,不需要皇帝陛下操心。
然后约亨转过来询问戈尔茨:“这笔钱虽然到时候会由首相和战争部长监督和审查陆军是如何使用的,不过现在你有没有一个大致的使用方向”
虽然约亨同意陆军扩军,但是约亨还是不太希望戈尔茨给出的仅仅只是增加几个师的兵力这样无趣的回答。
戈尔茨也果然没有让约亨失望,甚至可以说是让约亨有些惊喜:“陛下,我认为这一次的扩军的规模并不应该太大,只是扩充几个师的部队并不能缓解我们面对俄国陆军时的压力,如果要达到那样的目的,我们需要大规模扩军,但是现在显然这样做并不合适。
以后每年增加的预算,主要还是用于陆军新装备的采购,而扩军的规模,我认为目前陆军只需要多给我一个满员师的编制就足够了。”
“这显然不会是一个普通的满员师吧”约亨来了兴趣,组建一个步兵师大概也就只需要1500万马克,充其量不过是半艘无畏舰的价格,这样规模的扩军可远远称不上够了,因此很显然戈尔茨的这个满员师肯定有些名堂。
“是的,陛下,我认为陆军现有的作战方式和装备体系更适合防守和攻坚,快速推进的能力严重不足,无论是西线进攻计划还是东线进攻计划,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的快速进攻都是最终计划能否实现的关键,但是现在我们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因此我希望可以组建一支部队,使用全新的战术、全新的装备来验证快速进攻的作战理论,这样的部队必须是新组建的,这样才不会旧的思想所禁锢。而且这样的部队也是试验性质的,因此不需要更多。”戈尔茨回答到。
“全新的人员,全新的装备,这样的一支新部队的花费也肯定远高于我们现在传统的作战部队。所以如果组建的多了,一旦失败造成的损失也更大了,对不对”约亨问到:“不过为什么要用师级编制来组建这样的一支部队用更小的规模比如团级,这样一旦失败,造成的影响更小,作为一支试验性质的部队,师级是不是太大了”
“陛下,第一,在我的构想里,这样一支部队将是进攻的矛尖,是整个攻势的核心,因此团级部队很难验证大规模进攻时的效果。第二,我希望可以进行同类型部队之间的对抗性演练,如果只是进行营级规模的对抗我认为也难有太大的参考意义。第三,如果试验成功,也能抽调走足够的军官组建同类型的部队。”戈尔茨恭敬的回答到。
“那么,你究竟想要打造一支怎样的部队”约亨问到。未完待续。。
.




帝国海权 第386章 机械化步兵师
.
ds_d_x();
小说软件已经开发完毕,请大家访问..网站底部就可下载安装安卓以及苹果的
“陛下,我想打造的是一支完全由机械代替牲畜的机动部队。△”戈尔茨兴奋的说到“一支可以快速机动,撕扯对方防线的部队。传统的骑兵在机枪、堑壕和铁丝网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而骑兵所能做的迂回、穿插,现在用车辆也能做到,而且可以做的更好。而骑兵缺乏重火力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纯机械化部队?约亨听得有些傻眼,戈尔茨这想法有些超前啊。就算当初施利芬在任时不断增加军队内汽车的数量也不过是提高部队的摩托化程度,而且其实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完全抛弃骡马,因此大都还是半摩托化部队。
戈尔茨这一步显然迈的有大,与使用车辆机动,抵达预定地后下车,步行进入交战区域的摩托化部队不同,一支机动到哪就打到哪的,没有牲畜,完全使用载具的骑兵部队这妥妥的就是机械化部队。
“完全用机械代替马匹的骑兵?你想要骑兵们放弃高大的汉诺威战马而改骑摩托车吗?”约亨笑着开玩笑道。
“当然不是,陛下。”戈尔茨也看出来约亨在开玩笑,也同样笑了起来“如果是那样的话,我直接改组一个骑兵师就可以了。不过我想要的是一支可以像骑兵一样机动的步兵师。”
“让他们抛弃自己心爱的战马去骑全是噪音的摩托车?这可是会让那些将战马视为一切的家伙们比死了还难受的。”约亨笑着说到。
“那么你这支部队准备如何构建?”开完了玩笑约亨正色问到“只依靠卡车可无法满足你的要求。”
“是的,陛下,卡车无法直接进入战场,就算是装甲汽车,地形对其的限制也很大,因此并不满足机动到哪作战到哪的需求。因此卡车只能满足后勤、通信等工作,和现在其他部队的使用方式是一样的。
而真正可以投入战场作战的,则是有着装甲防护的履带式车辆,突击炮的出现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部队构架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有着足够的火力、坚实的装甲和良好的机动能力的武器,因此我才有了围绕突击炮来构建机动进攻力量的想法。”戈尔茨回答到。
这还真是有趣的想法。约亨感叹到,原本自己提出研制突击炮的目的是为了完善突击队战术,用来伴随步兵进攻的支援单位,唱主角的依然是步兵,但是没想到突击炮的出现却让戈尔茨产生了以突击炮为主的想法,让突击炮这种支援单位成为了进攻的主力,代替了坦克的位置。
突击炮的性能演示约亨去看过,这种外形类似使用了外置螺旋弹簧悬挂的意大利40突击炮的战车在演示中的表现的确能够让人产生所向披靡的感觉。
这种重量13吨的战车在100马力汽油发动机的驱动下,后部喷吐着黑烟。以若无其事的姿态用钢铁的履带碾过铁丝网,越过堑壕,62毫米的机枪弹打在其正面的50毫米装甲上有如糖豆一般,而威力更大的7毫米机枪弹同样除了能在装加上留下浅浅的凹痕外一无所获。
再想想自己对手手头上能够用来反装甲的火力,约亨相信这玩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堪称无法击毁的怪兽。法国人过分迷信自己手头上的75小姐,这种后世被神话了的野战炮实际上相当鸡肋。
其设计理念的确十分先进,性能的确比同时期的德国野战炮更加出色,但是在一战的战场上它的表现却十分尴尬。作为榴弹炮使用时。75小姐射击后的弹壳在高仰角状态下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掉落,这样大大提高了炮兵的射速。但是对面德国表示我的野战炮和榴弹炮既然不是很出色。那我们就来玩加农炮吧,于是一水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105、150加农炮在进行炮战时打的75小姐找不着北。
而作为平射炮时因为仰角太低弹壳无法自动掉落的情况下,还是需要炮兵手动退壳,射速优势荡然无存,因此拿来反装甲效率极低。而且其发射的75毫米榴弹就算直接击中突击炮的正面,也未必能把50毫米的装甲板怎么样,把外露的炮管打坏,里面的乘员震个七荤八素,可能还会崩飞几个铆钉外。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更大的损伤了。当然,要是导致汽油机起火,那就只能算运气不好了。
法国人情况如此,英国人和俄国人情况也不可能好到哪去,因此除非是被大口径火炮砸中,否则光是现在的这种型号都足以在战场上无敌1-2年了。
而坚固的防御可以让突击炮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稳稳的停下来,然后用以陆军75毫米27倍径野战炮为基础改进而来的战车炮将挡在面前的目标一个个名带走,除非是建筑完备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否则任何沙土石块构建的简易防御都无法抵挡75毫米炮弹的直击。而且固定战斗室上方的环形导轨上安装的3轻机枪还能够为步兵提供机枪压制火力。
这样的表现让在场观看的德国陆军高层欢欣鼓舞,一直为如何强化步兵进攻支援火力而头疼的陆军当场就拍板要了200辆,先组建25个突击炮连,优先配备给国防军的6个满员师进行试用,装备名称被定为1号突击炮。而且在未来的计划中,国防军的所有一线部队都将至少装备4个突击炮连。
这种又能攻又能守的陆军利器的出现,让戈尔茨产生以装甲单位为进攻核心的想法也很顺理成章,反正现在也没有坦克这个概念。而一战的坦克无法成为进攻核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速度太慢了,行程太短。但是现在德国人的突击炮凭借着100马力的发动机最高公路时速能达到23千米/时,最大行程也有110千米,勉勉强强能满足戈尔茨的机动作战的需求。
“但是一个步兵师内只有突击炮是不可能的,步兵跟不上你的推进速度,而且只靠75毫米野战炮也啃不下硬骨头,进攻能力还是受到了限制。”约亨说到“突击炮是步兵突击战术的补充,用来打出突破口,真正用来撕开对方防线的还是要依靠大量的后续兵力和重火力的不断投入才能做到。”
“这我也考虑到了。”戈尔茨了头回答到“最初我曾经考虑用我们最新的重型卡车为基础制造装甲汽车用来运载步兵,但是其对公路的依赖性太大,很难在野外跟上突击炮,因此我觉得用一号突击炮的底盘来制作步兵运载车,只保留能够防御机枪的防护水平,这样就可以解决步兵跟随突击炮的问题。
1...163164165166167...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