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权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星光破裂
侵华战争中,日本海航的中岛95式水上侦察机凭借着自身优良的机动性,完全可以和果脯空军的双翼战斗机进行缠斗,并且也拥有击落敌机的战果。因此日本海军萌发了研制专用水上战斗机的想法。
一面要求川西公司开发15试水战,也就是后来的强风水上战斗机的同时,以此时已经显示出杰出性能的三菱零式舰战为基础改造的中岛2式水战的开发工作也同时展开。
而两种水上战斗机的性能都还算不错,2式水战虽然比其原型零式舰战各方面性能指标都有所下降,但是毕竟用的是零式舰战的底子,因此对抗美军的侦察机和轰炸机效果还可以,而且零式舰战作为日本海航大批量生产的机型,以此为基础改造的2式舰战的零件供应和维修都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因此即使到战争后期也还能保证一定的出动率。
而使用层流翼型和自动空战襟翼强风的性能也相当不错,部署在安汶岛和槟榔屿的强风也曾取得过击落b24和pby的战果。但是相比于以其为基础的发展出的陆基截击机紫电改。强风的性能不是差了一星半点。
但是在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所控制岛屿纷纷落入美国人之手,在没有条件建立机场的情况下,直接从水面起飞的水上战斗机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虽然无法对抗美军的战斗机,但是对付侦察机和轰炸机还是可行的。
但是这种可行现在成了约亨的大麻烦。虽然从长远看水上战斗机显然是邪道,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一战的海上制空权的争夺也就是对付对付侦察机,就算英国人开了挂,搞出了鱼雷机。以目前德国飞机的技术水平想要对付也并非难事,而面对英国海军的正规战斗机,德国的水上战斗机也是可以一战的,如此一来水上战斗机从使用的方便程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都相当靠谱,这反而成了约亨不好一口否定这个方案的大麻烦。
想了想后,约亨开口到:“我赞同加强水上侦察机的战斗能力,毕竟水上侦察机只靠后座机枪自卫能力太弱,你们海军可以要求研发装有前射机枪的新侦察机,不过我反对用专用战斗机改装水上飞机。”
“陛下,这是为什么”提尔皮茨有些疑惑的问到,研制新的水上侦察机自然早已提上了日程了,随着陆军航空队的新飞机的入役,海军自然看不上翠鸟了,在新飞机的研发要求中增加空战能力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反对专用水上战斗机的理由是什么
“战斗机的任务是确保制空权,它们一切的设计都应该是以与敌方飞机交战并获胜为前提的,然而水上战斗机安装的浮筒增加了飞机的重量,而且增大了空气阻力,这会导致战斗机的速度、爬升、航程全部受到影响,一款在空战中不能发挥出最优秀性能的战斗机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约亨这样的说法自然是走了极端,任何单纯只考虑飞行性能的战斗机往往弱点也很突出。比如将减重发挥到极致,结果变成了铝制打火机的零式舰战,或者座舱盖必须由外部打开,导致飞行员无法跳伞的米格1,还有起落架间距设计不合理,降落经常出事故的bf109。但是现在是1908年,发动机功率低,使用帆布蒙皮的飞机可不需要考虑什么防弹装甲板,自封油箱,可收放起落架,所以全力保证飞行性能的说法没什么问题,约亨就差喊出那句“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攻击了”。
“您的意思我明白,能够保证最佳的飞行性能当然好,可是陛下,如果要按照您的要求,我们还是得使用常规起降的飞机,那么降落的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啊。”提尔皮茨疑惑的问到。海军也不是傻子,能够使用性能更好的飞机当然好,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使用风险系数太高了。
也不怪海军一时半会想不到解决办法,惯性思维和长久以来的认知让他们根本不敢想象一艘舰船完全没有上层建筑是怎么样的。
历史上英国人有着最为丰富的舰载飞机使用经验,一战前期建造、改装过10艘水上飞机母舰,并且在其上进行常规起降试验的皇家海军,依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想不出用直通飞行甲板来解决问题。
而用暴怒号大型轻巡巡洋舰,卡文迪许号轻型巡洋舰改装的所谓航空母舰也是前后两段式飞行甲板,舰桥将飞行甲板一分为二,前面用来起飞,后面用来降落。直到战争结束,由客船改装的阿尔戈斯号才成为第一艘拥有直通飞行甲板的平原型航空母舰。
即使有了阿尔戈斯号这样的例子摆在面前,英国人也并没有立刻意识到这才是航空母舰应该具有的形象,暴怒号和惩罚号卡文迪许号改名依然保留着自己无用的前后飞行甲板直到1922年。
所以约亨发现自己不给海军直接点明航母应该是怎样的,恐怕这群家伙真的能给你拖个45年都摸不清楚正确的方向。
叹了一口气后,约亨颇感无奈的说到:“如果飞机降落时会撞到上层建筑,那么把整个上层建筑全拆掉不就好了吗将飞行甲板延长至覆盖整个舰体,这样不就不会出现飞机撞上上层建筑的问题了而且如果飞机降落不成功,前面还有足够的长度供他重新起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降落。”
“全部拆掉那样的话排烟怎办烟道要怎么设置航海舰桥、罗经舰桥要怎么安放而且没有机库的话,航行时飞机全部系留在甲板上吗”提尔皮茨立刻爆出来一连串的问题。
提尔皮茨问出来的问题全都问到了点子上,这些问题的确是航空母舰诞生初期所面临的一系列技术难点,但是这对于对将航母发展之路烂熟于胸的约亨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阿尔弗雷德,使用这种覆盖全舰的直通型甲板的好处可不仅仅是方便飞机起降啊,至于你说的这些问题都有办法解决,光用嘴巴说你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你先稍等一下。”一边说着,约亨一边拿起了桌上的笔。未完待续。。
.
帝国海权 第380章 日常黑龙骧
.
ds_d_x();
小说软件已经开发完毕,请大家访问..网站底部就可下载安装安卓以及苹果的
看到皇帝陛下在纸上写写画画,提尔皮茨好奇心大起,陛下已经很久没有亲自插手舰船设计了,这次又能像以前一样给人惊喜吗?正想着,约亨就已经将第一张纸递了过来。⊥
提尔皮茨接过来一看,纸上画着舰船的三视图,正如陛下所说的那样,平整的甲板贯穿整艘舰船,高大的干舷让这艘舰船看上去上部重量巨大,稳性差,受侧风影响严重。而且光秃秃的甲板上没有任何上层建筑,也不知道如何布置航海舰桥,烟囱也以十分奇怪的形态从右舷伸出。
以提尔皮茨的眼光来看这是一艘无比怪异,而且设计十分有问题的舰船,不过见到皇帝陛下还在继续低头写写画画,提尔皮茨只得将疑问压在心底,等待约亨停笔。
过了好一会,约亨将第二张纸递了过来,提尔皮茨发现这依然一张三视图,不过同时也是一场剖视图,之前图纸上一些疑惑的地方倒也是明白了一。
约亨看着提尔皮茨的表情,明白他已经略有想法,于是笑着说到“阿尔弗雷德,你之前的问题现在看明白了几个?”
“嗯,陛下,烟道通过这样弯曲的布置从右舷伸出,的确不会影响甲板的铺设,如此高大的干舷是因为甲板下方是停放飞机的机库,因此上部重量并不会太重影响温性。虽然受到侧风影响较大,但是这个并不是太大的问题。而舰艏的甲板下方布置舰桥也能保证航行时拥有良好的视野。”提尔皮茨回答到。
“你说的没错,这样一来你所担心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吧?”约亨笑着说到。
其实约亨给提尔皮茨的图纸是一个结合了约亨记忆中多种航母特征的四不像,舰艏飞行甲板下方横穿整个舰体的宽大舰桥是学习那个一巴掌就被拍瘪了的菜板,啊不,龙骧号。倒不是约亨不愿意使用岛式舰桥,只不过考虑到舰体吨位和尺寸。舰岛安装在飞行甲板上会占用原本就并不大的飞行甲板的空间,而将舰岛向外延伸,安装到侧舷突出部分上又有可能导致舰体右侧重量过大,难以平衡。
所以约亨印象中万吨左右的小型航母安装舰岛的型号印象中都不是很成功,比如英国人的竞技神号。当然竞技神号的舰岛过大也是英国人自寻死路的结果,不过为了稳妥起见。约亨还是决定采用甲板下方设置舰桥的方法。
而烟道的布置约亨则学习了美国独立级轻型舰队航母的布置方式,向外伸出的烟囱与飞行甲板拉开了一段距离,以便让排烟对甲板影响降低。不过约亨对日本人的曲屈式烟囱没什么好感,在舰体干舷不够高的情况下使用曲屈式烟囱很容易导致海水倒灌,而像兰利号和突击者号那样的可放倒烟囱有比较麻烦,因此中规中矩的外伸设计相对比较稳妥。
“虽然我考虑过在甲板上靠右舷安装一个小型舰桥,这样的话会拥有更高的视野,而且这个小型舰桥内也可以布置航空管制部门,来协调整个甲板上的飞机调度。以提高飞机的起降效率,如果使用这种小型舰桥,那么我们的舰艏也可以做成完全封闭的了,这样在大西洋的高海况条件下适航性也会更好,不过这样会占用甲板面积,也会导致右舷重量增加难以平衡,因此这个想法还是放到以后更大型的舰船上进行尝试比较好。”约亨说到,至少先让海军对舰岛设计有个认识。
虽然封闭舰艏设计适航性更好、结构强度也更高。开放舰艏的美国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就曾经在硬闯台风之后被强风吹的整个舰艏飞行甲板坍塌,不过现在为了安置舰桥也只能先考虑完全不符合约亨审美的开放舰艏了。
“陛下考虑的十分周全。作为全新的舰船,还是稳妥起见比较好。”提尔皮茨头赞同到,但是已经将这个概念记到了心里。然后又说到“的确,如此一来舰桥布置,飞机停放都不是问题了。不过如何让飞机安全可靠的在甲板上降落的问题还是需要更好的办法。”
“不要着急,慢慢来。我们一项问题一项问题来讨论。”约亨笑着摆了摆手,既然海军想搞航母,那自己就把自己能想到的航母设计相关要全告诉他们,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一个个尝试。
“我们先来说说直通式甲板的好处,虽然你们现在还在摸索阶段。飞行员肯定希望能够舰船以相对较缓慢平稳的状态为他们提供较为平稳的起飞条件,但是这并不是将直通甲板起飞飞机的最好运用方式。”
“为什么?陛下?”提尔皮茨疑惑的问到“我们的水上飞机母舰的航速本来就不高,需要回收飞机的时候也必须低速航行,一个平稳的平台对于飞机起降来说不是更加好吗?”
“但是我们的新舰船并不具备陆地上那样长的跑道,因此尽可能的提高飞机的机翼能够得到的升力极为重要,因此让舰船在逆风的情况下高速航行以提高飞行甲板上的通过风速,这样就能大幅缩短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距离,假设舰船的航速有20节,而此时风速有10节,逆风航行下甲板上就能得到30节的甲板风,这对飞机的起降都会起到巨大的帮助。”约亨解释到。
一路顺风这个词对飞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词,因为顺风时,飞机看上去相对地面达到了足够的飞行速度,但是实际上此时的机翼获得的升力并不够,那么就会导致飞行事故。这也是空速管的重要性,通过空速管感受飞行时空气带来的压力,来得出此时飞机的真正飞行速度而非对于地面的相对速度,来判断此时飞机所获得的升力是否足够。反过来,逆风则可以在对于地面相对速度较低的情况下就获得较高的升力,从而大大提高飞机的起降性,这对于航空母舰这种跑道不够长的海上机场来说至关重要。
道理提尔皮茨虽然不能十分明确的领会,但是他也能意识到这的确对起降能起到不少的帮助。因此立刻说到“如此一来,飞机母舰不仅需要较高的航速,而且需要良好的操纵性,以便能迅速调整航向,占据逆风的位置。”
“没错,因此你们如果要将兰号改装成飞机母舰的话。最好对其进行全面改造,操纵性和航速都要提高,动力系统最好也换成纯燃油锅炉,这样排烟也不至于浓烟滚滚,搞得甲板上空全是煤灰,这样影响飞行员视野,也很不安全。”约亨指示到,兰号的相比于名字比自己多一个字的未来美国同行航速还要快上2节,但是兰利号作为一艘电力驱动的舰船操纵性比兰号不知道高杆到哪去了。因此兰号真的想成为德国的兰利号,要改动的地方可不少。
好在现在为了解决正常运行时转速上千转的蒸汽轮机使用直接传动驱动转速百来转的螺旋桨时不得不降低转速处于怠速状态的低效率,德国方面也在积极研究解决之道,齿轮传动的研究已经颇有成果,如果安装到位倒是能提高不少舰船的操纵性。
“另外,无论是起飞还是降落,都还是有相当的风险的,因此尽可能减少人员在甲板上滞留的数量。并且在甲板上停放满飞机的时候,人员在甲板上行动也不是很方便。因此我认为应该在甲板周围布置一条略低于甲板的通道,这样在必要情况下人员想要移动到甲板上的其他位置就可以不用在甲板上行走,而且弯下身子就能将自己置于低于甲板的位置,也能在甲板上出现事故的情况下得到保护。”约亨说到。
这个想法自然来自于美国人的环甲板走廊,不仅给人员移动带来了方便,而且这些位置未来还是加装防空机炮的绝佳地。虽然目前看起来在一战时估计是用不上的。
约亨的话让提尔皮茨一边头一边记在心里,顺便感叹的确在舰船设计领域陛下的奇思妙想果然源源不断,不过这还没完。
“还有,这种舰船因为未来需要运用大量飞机,因此除了本身携带的重油外。还要携带飞机使用的汽油,而且汽油易挥发,因此有几必须非常注意,第一,舰内、尤其是机库内的通风条件必须非常好,因此我这里建议使用开放式机库,不仅有利与通风,而且发生火灾时能够将火源迅速推入海里。第二、挥发的汽油蒸汽很容易被电火花燃,因此舰内电路最好能改成舷外电路,这样也能提高安全性,而且维修也比较方便。第三,一旦进入作战,那么立刻排空输油管,并且往燃料库里填充二氧化碳也是很好的安全手段。”
这同样也是由美国人和日本人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死于封闭机库内挥发汽油蒸汽爆炸的美国列克星敦号航母和日本大凤号航母的后车之鉴可不能忘记。
不过约亨其实一直很难理解的一件事情就是,英国航母以及大凤信浓这样的装甲航母因为是使用装甲飞行甲板,上部结构较重,因此机库两侧到舷侧部分必须是承力结构,因此使用封闭机库不难理解。但是其他美日航母都是木质飞行甲板,美国人从突击者号开始学乖了,但是日本人为何还非要使用机库面积小的封闭机库简直难以理解,要不是日本人不同于美国人,使用双层乃至三层机库,那么载机量将会和英国人那样少得可怜。
但是这样也让日本航母看上去高的和堵墙一样,再配上那看上去低矮的舰体,简直就像一阵强风侧吹过来就会翻一样,约亨绝对不会让德国航母也走上这条奇怪的道路。
嗯,约亨说的不是那个被一巴掌拍瘪的菜板,啊不对,龙骧,而是那个有着三层机库的,干舷看上去就吓人的吃喝二人组!(未完待续。。)
.
帝国海权 第381章 你好,死胖子
.
在给德国海军的第一代航空母舰定下了开放舰艏,木质飞行甲板,甲板下舰桥,单层开放式机库,舷侧外伸烟囱这些主要规格后,最主要的还是要解决飞机的降落问题,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液压阻拦索技术难度不小,现在研制根本赶不上进度,而且说约亨也不是很清楚液压阻拦索的具体技术细节,想要提供指导都一点辙都没有,因此先找一个比较落后,但是相对靠谱的方式让德国海军的第一代航空母舰能先用起来极为重要。
“关于飞机降落如何让其能在较短距离内停下来,你们想到的用沙袋的重量来拖住飞机的原理我看没有什么问题。”约亨先肯定了一下后海军的想象力,然后说到:“但是沙袋在甲板上不固定,被飞机拖着到处乱跑显然不太安全,我看你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
在在甲板下方靠近两舷的位置,设置两块空间,空间具有一定的高度,然后将钢索穿过甲板伸入这两块空间,绳索上每隔一段长度就穿上一块金属块,这些金属块平时是叠放在空间的甲板上,当飞机降落时勾住钢索向前拖动时,金属块被向上吊起,当它悬空后就会产生向下的拉力,而飞机向前拖动的距离越长,拉起的金属块就越多,产生的拉力就越大,直到把飞机完全拉住为止。当然,这些金属块必,须被限制住只能上下移动。”
虽然具体细节略有不同,但是总体来说这种方式就是美国人在兰利号上使用的阻拦索模式,也是第一种相对靠谱的阻拦索设计。
“这种方法的确可以一试。而且使用钢索的话强度也更高,而且本身也有相当的重量,这样的确是非常可靠的办法。”提尔皮茨点了点头,从技术上讲。这种方式的确并不是很难,然后又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说到:“陛下,您说的这种方法是否也能画出示意图让我带回去,您知道,这年纪大了记性就不太好了,您说的这些到时候我不太好向设计人员复述啊。”
“行了行了。我到时候再画一份更详细一点的图纸给你们送过去,有什么不明白的,让他们直接来问我。还有,别因为有了我的方法海军自己就不研究了,这种设计缺陷还大得很,光是钢索上系留的着的金属块就是一大堆无用的死重,而且还占地方,让他们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用液压缓冲的方式来代替这些死重。”约亨无奈了摆了摆手。算是答应不再给提尔皮茨的脑袋增加负担了。
不过这样也好,约亨能有更多的时间在脑内检索此时能用得上的技术,到时候一并画出来交给海军,好让他们少走弯路。
对于约亨如此体谅,提尔皮茨自然是先拍了一通马屁后,信誓旦旦的保证海军绝对会贯彻皇帝陛下的旨意,丝毫不会放松自行研制创新的研究工作,用最快的速度拿出研究成果。
对此。约亨反而不太急:“别太心急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先试验能不能行。至于能行以后考虑好不好用那是以后的事。不过兰号改装的时候你们也不要闲在那里,先在陆地上建一个训练基地,将这些设备先在安装在地面上让飞行员练熟了以后再上舰,飞行员在训练的同时也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这些设备提出建议进行改良,这样也能减少风险。
而且这个训练基地还可以继续扩充其训练内容,比如在地面上先尝试如何合理在有限的空间内调度飞机。保证起飞、降落等工作可以以最高的效率进行;飞机从机库内提升到甲板上后如何快速组装;如何在甲板上为飞机加油,补充弹药等等问题都可以在地面上先进行摸索嘛。”约亨建议到。
和兰利号真的只是在舰体上搭个框架然后铺上甲板不同,兰号的改装可以说是开膛破腹、伐经洗髓、脱胎换骨了,因此这样大的工作量估计也要用上大约2年时间,这么长时间总不能就这么白白浪费了。海军总要在这段时间做点什么。
“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邸内的交流可就不像柏林夏洛腾堡宫内那样和谐了,阿斯奎斯和自己的内阁成员正在商量解决自己眼前的麻烦。
“海军闹得太过头了,他们想要绑架舆论以此来要挟内阁,要挟议会吗”财政大臣大卫劳莱乔治皱着眉头说到,如果说阿斯奎斯因为财政问题对海军的狮子大开口仅仅是厌恶的话,那么乔治就可以说得上是痛恨了,而他也是对于削减海军军费最积极的:“我们今年的财政收入预计也就1.5亿英镑左右,要是按照海军的要求,今年的海军经费至少要4000万英镑,也就是说我们我们要拿出接近30的财政收入给他们,他们疯了吗现在政府身上还有近5亿英镑的债务呢”
“那些海军部的家伙们和保守党的那些家伙一样,都拿德国人当借口,然后去用一些根本就是胡编乱造的信息去煽动民众来捞取他们的利益。”一看就知道未来是个胖子的商务大臣满脸不屑的说到。
当初在自由党和保守党竞选首相席位的时候,这个未来的胖子就对保守党为了获得竞选胜利拿德国海军威胁论当“选票提款机”相当不顺眼,当时还公开挖苦道:“保守党对于海军的态度简直是无耻,这种政策是想造成不合理的恐慌,并且毫无理由地造成两大民族之间的恶感。”因此阿斯奎斯一上台,商务大臣和财政大臣就联手阻挠海军增加预算。
“这次要不是我一开始就预料到了费舍尔肯定不会那么老老实实的放弃他的计划,事先就做好了准备,动用了所有站在我们这一边的报纸在舆论上压制他,否则要是真的有大量民众受到蛊惑去跟着喊他提出来的那个乱七八糟的口号,我们到时候就会很被动。”阿斯奎斯恨恨的说到。
在被阿斯奎斯拒绝了造舰计划后的费舍尔果然没有老老实实的呆着,联络上已经在野的保守党发动了一个口号为:“我们要八艘,不要再等待”的要求增加海军经费的运动。
如果不是阿斯奎斯应对及时,加上费舍尔也不敢这个时候就泄露海军准备制造13.5英寸战列舰的信息,因此对民众来说反响只能算是一般,远不如当年47号文件闹出来的动静大,但是即使这样也让阿斯奎斯内阁内的大部分人为此恼火不已。
“这件事情难道你就没有尝试阻止一下吗”乔治略带责怪的对海军大臣雷金纳德麦肯纳说到。自己在自由党还在竞选首相的时候就向麦肯纳表明过态度,当时乔治在给麦肯纳的信中写到:“我们在大选期间承诺裁减由上一任政府制造出来的庞大军费。”
而上台后乔治就立刻对海军经费开炮,要求大幅削减。但是阿斯奎斯最终还是批准了6艘主力舰的预算反而让麦肯纳喜出望外,所以你麦肯纳应该识趣点把那个麻烦制造机管管牢啊,这次费舍尔搞出来的一系列动作让我们这么尴尬。
猜你喜欢